酶学分析技术
酶学分析技术范文
酶学分析技术范文酶学分析技术(Enzyme Assay Techniques)是一种用于测定生物样品中酶活性的方法。
酶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化学、医学、农业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首先,酶学分析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光度法。
光度法基于酶催化反应产生物质的颜色变化,并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酶活性的方法。
典型的酶学分析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测量指标是酶促反应后产生的NADH或NADPH的浓度。
通过比较反应前后的吸光度差异,可以计算出酶的催化速率。
其次,酶学分析技术中常用的另一种方法是荧光法。
荧光法基于酶催化反应后产生荧光分子的原理,通过测量荧光信号来确定酶活性的方法。
荧光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适用于检测低浓度的酶活性。
常用的荧光剂包括荧光底物和荧光探针,可以通过酶催化反应后的荧光信号强度或颜色变化来确定酶活性。
此外,酶学分析技术中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方法,例如比色法、电化学法和质谱法等。
比色法通过测量反应物质的颜色变化来确定酶活性,常用的比色剂有碘化钠、邻联二硝基苯胺等。
电化学法基于酶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变化来确定酶活性,常用的电极包括氧化还原电极、工作电极和对比电极等。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分析酶催化反应产物的质荷比来确定酶活性,可以用于分析复杂的代谢途径和检测微量物质。
总的来说,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酶的活性和底物/产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酶的催化机制和生理功能。
酶学分析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检测酶的活性、底物和产物的含量,还可以用于筛选和优化酶的性质,例如通过变异酶突变、构建重组酶等方法。
此外,酶学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生物工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总结起来,酶学分析技术是一种用于测定生物样品中酶活性的重要方法。
其原理和实验步骤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光度法、荧光法、比色法、电化学法和质谱法等。
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了解酶的催化机制、优化酶的性质,以及在药物研发、生物工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
lance kinase assays原理 -回复
lance kinase assays原理-回复Lance酶活性分析(Lance kinase assay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和生物学研究中的技术。
该技术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通过检测酶活性来评估特定激酶的功能与调控。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Lance酶活性分析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FRET是一种非辐射能量传递的现象,是由于两个最低能级不同的荧光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所引发的。
FRET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荧光体发生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其产生的辐射能量可以被距离较近的另一个未激发的荧光体所吸收并转化为激发态能量。
利用这种原理,可以监测两个荧光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获取目标分子的结构和动态信息。
二、Lance酶活性分析原理Lance酶活性分析技术是基于FRET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用于测量特定激酶的活性。
该技术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组分:接体和荧光探针。
1. 接体:接体是一种具有高亲合力的分子,可选择性地与特定激酶结合。
接体通常包含两个部分:底物肽和荧光抗体。
底物肽是激酶的可磷酸化底物,一旦被激酶磷酸化,则会发生构象改变。
荧光抗体是一种与底物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其中一端连接有荧光分子。
2. 荧光探针:荧光探针由两个荧光分子组成,一个被称为接受者,另一个被称为供体。
接受者的发射光谱与供体的激发光谱高度重合。
在Lance酶活性分析中,首先将底物肽与荧光抗体形成复合物,形成接体。
当该接体与激酶相互作用时,若激酶具有磷酸化活性,则激酶会引发底物肽的磷酸化。
磷酸化底物肽的构象发生改变,使其与荧光抗体结合的亲和力降低。
接着,与供体分子距离较近的接受者分子会接受供体的能量,而发射出荧光信号。
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Lance酶活性分析技术能够测定激酶的活性。
若激酶活性高,荧光信号将较强;反之,若激酶活性低,则荧光信号较弱。
三、Lance酶活性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Lance酶活性分析技术在药物筛选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酶学分析技术二
对某些疾病的预后有评价价值
线粒体酶的测定
16
临床常用血清酶分析
17
P166
一、转氨酶( Aminotransferases )及其同工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s,ALT) / 谷丙转氨酶 GP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s,AST/ 谷草转氨酶 GOT
又称:γ-谷氨酰转肽酶 ( γ-GTP/GGTP)
1. 催化反应
一种含巯基的线粒体酶,可催化γ-谷氨酰基从谷胱甘肽 (GSH)或其它含γ-谷氨酰基化合物中转移至另一肽或氨基 酸分子上。 GSH+氨基酸
GGT
γ-谷氨酰氨基酸+半胱氨酰甘氨酸
22
P167
2. 组织分布
肾脏中含量最多,其次为胰、肺、肝等。血清中的 GGT主要来自肝胆。
3. 标本
GGT较稳定,室温下可放置2d, 4℃可存放1w, -20℃可储存1y;RBC中几乎无GGT,因此溶血标本可以检 测。
23
P168
4. 临床意义
(1) 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 有助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 胆道疾病,GGT阳性率高,而且升高明显,可高达530ULN,肝实质疾病是GGT一般只是中度升高,可达25ULN 与ALP联合进行肝脏疾病检测 若ALP升高而GGT正常,则完全排除ALP的肝来源,若 ALP和GGT都增加,则应先排除肝外引起GGT增加的原 因,一旦排除,则GGT增高为肝病所致。
7
P145
(三)排出异常
肾功能减退,血清AMY活性升高可能 因酶排泄障碍而在血液中滞留。 胆道梗阻,血清ALP升高的原因是梗 阻区ALP合成加强,ALP排泄受阻而逆 流入血。 大多数酶,不存在以上的清除机制。
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酶学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酶学是关于酶的研究,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等多个方面,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酶学分析技术是基于酶的催化作用,对生物样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一种方法。
在生物医学中,酶学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酶学分析技术的常见方法1.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常见酶学分析技术。
它基于酶的催化作用,对生物样品中含有的各种生物分子进行测定。
ELISA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抗原、抗体、荷尔蒙等生物分子,在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和研究关键生物过程方面都有应用。
2. 荧光定量PCR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基于酶的催化作用,对DNA分子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
它可用于检测DNA中的遗传变异、基因表达水平等生物分子。
这种技术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因此可以成为分子诊断和定量检测的重要手段。
二、酶学分析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癌症诊断肿瘤细胞分泌的抗原可以通过血液等生物样品进行检测。
ELISA技术可以依靠酶的催化作用,对癌症标志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同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癌症基因的突变,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心血管疾病诊断心肌酶是心肌组织损伤和坏死的标志物,可通过ELISA技术进行检测。
而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等心血管疾病标志物,也可以通过酶学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定性检测。
这些检测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三、酶学分析技术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1. 药物筛选大量的化合物需要进行药物筛选,以确定其对特定疾病的疗效。
酶学分析技术可用于面对大量样品的快速筛选,检测药物对特定酶的抑制和激活作用,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更加快速有效的手段。
2. 药物代谢评价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代谢过程,可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酶学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药物与特定酶的相互作用,分析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酶学中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酶学中的反应动力学分析酶学是生物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酶的功能、结构以及反应机理等方面。
其中,反应动力学分析是酶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酶的催化机制和特性。
本文将从反应动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酶反应速率方程、酶反应速率常数和酶抑制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酶学中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一、反应动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反应动力学分析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酶学中,反应动力学分析则是研究酶催化作用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它包括了反应速率方程、酶反应速率常数和酶抑制等内容。
其中,反应速率方程是描述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公式。
而酶反应速率常数则包括酶的最大反应速率和米氏常数等,能够定量地描述酶反应速率的大小和底物浓度的影响。
二、酶反应速率方程酶反应速率方程是反应动力学中的重要部分,通常用于描述酶底物之间的反应速率关系。
在酶催化反应中,反应速率通常是由底物浓度决定的,因此可以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酶反应速率方程一般采用米氏-芬伯格方程,即:v =Vmax[s]/(Km+[s]),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Vmax表示酶的最大反应速率,Km表示米氏常数,s表示底物浓度。
该方程可以用于描述酶与底物之间的反应速率关系。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v ≈ Vmax[s]/Km,此时反应速率可以近似地认为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而当底物浓度很高时,v ≈ Vmax,此时反应速率已经达到了最大值。
三、酶反应速率常数酶反应速率常数是酶学中的重要概念,能够定量地描述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酶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表示酶分子与底物的最大反应速率,而米氏常数Km则表示当反应速率达到一半时底物浓度的大小。
米氏常数越小,表示酶与底物间的亲和力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而当底物浓度很低时,Km可以近似地表示酶底物分子间的亲和力,反映了反应体系的灵敏度和酶底物亲和力。
四、酶抑制酶抑制是指某些物质能够抑制酶催化反应的发生或使酶的活性下降。
酶活测定方法
酶活测定方法还原法酶与底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反应,酶可以促使底物释放出还原性的基团。
在此反应体系中添加化学试剂,酶促反应的产物可与该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通过在特定的波长下比色,即可求出还原产物的含量,从而计算出酶活力的大小。
色原底物法通过底物与特定的可溶性生色基团物质结合,合成人工底物。
该底物与酶发生反应后,生色基团可被释放出来,用分光光度法即可测定颜色的深浅,在与已知标准酶所做的曲线比较后,即可求出待测酶的活力。
粘度法该法常用于测定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活力。
木聚糖和β-葡聚糖溶液通常情况下可形成极高的粘度,当酶作用于粘性底物时木聚糖和β-葡聚糖会被切割成较小的分子使其粘度大为降低。
基于Poiseuille定律我们知道,只要测定一定条件下溶剂和样品溶液的运动粘度,便可计算特性粘数,并以此来判断酶的活力。
高压液相色谱法酶与其底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从反应体系中提取溶液进行色谱分析,认真记录保留时间和色谱图,测量各个样的峰高和半峰高,计算出酶促反应生成物的含量,从而换算出酶活力的数值。
免疫学方法常用于酶活性分析的免疫学方法包括:免疫电泳法、免疫凝胶扩散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酶与其抗体之间可发生特定的沉淀反应,通过待测酶和标准酶的比较,最终确定酶活力。
免疫学方法检侧度非常灵敏,可检侧出经过极度稀释后样品中的酶蛋白,但其缺点是不同厂家生产的酶产品需要有不同特定的抗体发生反应。
琼脂凝胶扩散法将酶作用的底物与琼脂混合熔融后,倒入培养皿中或载波片上制成琼脂平板。
用打孔器在琼脂平面上打出一个约4-5mm半径的小孔。
在点加酶样并培养24h以后,用染色剂显色或用展开剂展开显出水解区,利用水解直径和酶活力关系测定酶活力。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及环保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酶制剂应用于制革生产中。
比如浸水,脱毛,软化,脱脂等工序都用到大量的酶制剂,从酶的作用性质来看制革生产中用到的主要是蛋白酶和脂肪酶。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掌握常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如光谱分析、电泳分析、层析分析、酶学分析等。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时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测定组织、体液的成分,揭示疾病变化和药物治疗对机体生物化学过程和组织、体液成分的影响,以提供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信息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将通过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验,验证相关原理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淀粉酶、淀粉、碘液、不同温度和pH值的缓冲溶液等。
2.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层析柱、酶标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光谱分析技术实验:(1) 准备标准溶液:配制不同浓度的淀粉酶溶液。
(2) 测定吸光度:使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3) 绘制标准曲线:以淀粉酶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样品测定:将待测样品加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并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样品中淀粉酶的浓度。
2. 电泳分析技术实验:(1) 制备样品:将淀粉酶溶液与适当比例的蛋白质混合,作为样品。
(2) 进行电泳:将样品加入电泳仪,应用适当电压进行电泳。
(3) 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电泳后的条带分布,记录相关数据。
3. 层析分析技术实验:(1) 准备层析柱:选用适当固定相和流动相,填充层析柱。
(2) 样品进样:将淀粉酶溶液加入层析柱,进行层析分离。
(3) 检测并记录结果:检测层析后的物质分布,记录相关数据。
4. 酶学分析技术实验:(1) 制备酶标板:将淀粉酶溶液分别加入酶标板的小孔中。
(2) 添加底物:向每个小孔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
(3) 孵育:将酶标板放入恒温箱中,孵育一定时间。
(4) 检测并记录结果:使用酶标仪测定每个小孔的吸光度,记录相关数据。
生物化学常用技术与分析方法
生物化学常用技术与分析方法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到许多常用的技术和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还可以在医学、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与分析方法。
一、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生物化学领域常用的一种分析手段,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或能量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性来研究其结构和性质。
在生物化学中,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有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等。
其中,紫外-可见光谱广泛应用于核酸、蛋白质、酶等分析中,红外光谱则常用于研究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二、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对带电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生物化学中常用的电泳技术有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
凝胶电泳主要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分析与纯化,通过凝胶的孔隙大小和电泳过程中的分子迁移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毛细管电泳则利用毛细管内壁带有负电荷的特性,通过电场作用将带电物质分离。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用于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质谱仪测定和质谱分析。
质谱仪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组成和量的高分辨率仪器,常见的有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和离子阱质谱仪等。
质谱分析则是通过将样品原子、分子等离子化,并加速和分离离子,然后对离子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获得物质的质谱图谱。
四、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NMR)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核所发射或吸收的特定频率的方法,常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核磁共振仪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核磁共振信号的仪器,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来激发样品中的核自旋,然后通过测量核自旋的共振频率来获取样品的信息。
五、质量光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研究其结构和性质的技术。
生物化学中常用的质谱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
这些联用技术将色谱和质谱相结合,既能分离物质的组分,又能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酶学分析技术
1. v = V[S] /Km + [S] 2.Km = [S] (V/v - 1) 3. Km 在一定的底物、pH、温度下是一个常数
(种类及底物性质有关) 4.酶促反应∝亲和力∝1/Km
5.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6.设计适宜的底物浓度10-20 Km
Km和Vmax的测定(双倒数法) 1 = Km+ [S] = Km . 1 + 1 v Vmax [S] Vmax [S] Vmax
高效 灵敏 温和
15
ABCP
在许多酶促反应中,底物或产物的 变化量很难直接测定,常需要在反应体 系中加入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酶作为试剂。 使第一个酶促反应的产物转变为易于检 测的第二个酶或第三个酶的底物,通过 这种偶联反应间接测定第一个酶的待测 物浓度或待测酶的活性,这种作为试剂 用的酶称为工具酶。
16
机械强度大 稳定性好 抗干扰性强
18
几种酶的稳定性(天)
名称
室温 4 ℃ -20℃
乳酸脱氢酶
7 7 30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 14 3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 14 30
肌酸激酶
0.3 0.6 2
碱性磷酸酶
0.5 6 600
淀粉酶
2 60 60
19
同工酶的产生机理
❖ 不同基因位点编码 ❖ 等位基因编码 ❖ 多条肽链化学修饰产生
13
2.连续监测法(又称速率法)
每隔一定时间(10~60秒)连续测定酶 促反应中某一产物或底物变化量称为连续监 测法。 优点 容易找到线性期、结果可靠、省时、 省试剂、省样品 缺点 反应速度易受温度、pH、底物浓度 等因素的影响。
14
工具酶
酶学分析是将酶作为试剂的一种分 析技术,它包括:
高产酸奶发酵菌株的筛选与酶学特性分析
高产酸奶发酵菌株的筛选与酶学特性分析酸奶是一种含有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生物制药、化妆品等领域。
其中,酸奶的味道和品质与发酵菌株的选择密切相关。
因此,如何筛选到高产酸奶发酵菌株,是酸奶工业生产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一、菌种的筛选方法1、纯培养法纯培养法是指将不同来源的菌株分别接种于含有适量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上,并重复传代培养得到纯化单株细胞。
然后,在含有适宜培养条件的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实验,通过乳酸生成量、发酵时间等参数的比较,筛选到高产酸奶发酵菌株。
2、直接筛选法直接筛选法是指将不同来源的菌株直接接种入含有牛奶或积雪草奶等基质中,进行发酵实验。
通过乳品中酸度变化、乳化稳定性、物理和感官指标等参数的比较,筛选到高产酸奶发酵菌株。
二、酶学特性的分析方法1、分离和纯化酶将高产菌株分别接种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
取出发酵液,离心去除细胞,得到菌体上清液,对其进行纯化处理。
然后,分别对纯化后的酶活进行测定,得到酶的酶学特性。
2、酶的测定常用的测定方法有:(1) pH敏感染料法:将不同 pH值的染料加入酶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变化情况,得出最佳pH值。
(2)温度敏感染料法:将酶反应液加入含有不同温度染料的反应体系中,测定吸光度变化情况,得出最佳温度范围。
(3)酸碱滴定法:加入适量酸或碱溶液至反应液中,测定 pH值和滴定量,计算出酶反应液的活性值。
三、应用前景高产酸奶发酵菌株的筛选和酶学特性分析,不仅可以推动酸奶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酸奶质量和产量,对乳品工业和保健食品业也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为新型酸乳品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免疫检测技术在酶学分析中的应用
免疫检测技术在酶学分析中的应用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分析手段,在医学、生物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酶学分析则是利用生物体所含酶的催化作用对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将免疫检测技术和酶学分析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 ELISA法在酶学分析中的应用ELISA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检测技术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待测物与标记化的抗体或抗原结合,通过比色或荧光信号等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在酶学分析中,ELISA法可以用于检测各种酶的活性。
以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为例。
酸性磷酸酶是一种特殊的酶,存在于各种细胞内,可作为很多疾病诊断的标志物。
使用ELISA法检测酸性磷酸酶活性,可以通过将酸性磷酸酶与特异性的抗体结合,形成酶标记复合物,再利用硫酸钼酸钠比色法或自发荧光法等方法检测酶标记物的信号,从而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浓度。
2. 免疫酶联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在ELISA法的基础上,免疫酶联生物传感器(immuno-enzyme biosensor)逐渐发展起来。
免疫酶联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它将一种可测量的物理或化学信号与待测样分子之间的生物分子识别耦合起来。
其原理是将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与传感器表面的生物分子结合,在待测样本中存在的分子与抗体(抗原)结合后,通过光学、电化学或质谱等技术测量信号的变化,从而确定待测样分子的浓度。
免疫酶联生物传感器的优点在于其快速、灵敏和高度选择性,还可以避免传统方法中许多对环境或生物体有害的试剂和处理,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生物工程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免疫酶联生物传感器也迎来了更好的技术和应用条件。
3. 其他除了ELISA法和免疫酶联生物传感器,还有其他一些免疫检测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酶学分析中。
例如,免疫电泳法是将待测物与酶标记的抗体结合后进行电泳分离,然后通过学色反应或化学荧光反应检测,可以得到待测物在电泳上的位置和数量。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1971年瑞典学者Engvail和Perlmannn,荷兰学者Van Weerman和Schuurs分别报道将免疫技术发展为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其基本原理与RIA相同。
先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在某种固相裁体上,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测定时,将待检标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
用洗涤的方法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成分。
然后加入酶的作用底物催化显色,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最初发展的免疫酶测定方法。
是使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用以检查组织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后来发展为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染色,底物显色后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判定结果。
这种技术就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俗称ELIS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
众所周知, 酶是一种有机催化剂,很少量的酶即可导致大量的催化过程,所以极为敏感。
免疫酶技术就是将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和酶的催化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技术。
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后,既不改变抗体成抗原的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也不影响酶本身的酶学活性,即在相应而合适的作用底物参与下,使基质水解而呈色,或使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为有色的氧化型。
这种有色产物可用肉眼、光学显微镜相电子显微镜观察,也可以用分光光度计加以测定。
呈色反应显示了酶的存在,从而证明发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
所以,这是一种特异而敏感的技术,可以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示踪抗原或抗体的所在部位,或在微克、甚至纳克水平上对其进行定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其先将抗体或抗原包被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测定时,将待检样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吸附的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后加入酶标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用洗涤的方法分离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的未结合成分,最后加入酶反应底物,根据底物被酶催化产生的颜色及其吸光度(A)值的大小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第25章 临床酶法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第 4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酶法分析的优点 优
1
点
由于酶作用的特异性高,成份复杂的血清等体液 样品不需进行预处理就能测定,简化了实验程序
由于酶具有高催化效率,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髙 了工作效率 试剂酶的本质大多是蛋白质,酶促反应的条件温 和,没有毒性,避免了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和对 环境的污染 制成试剂盒即可以手工操作,又可以自动化分析
主要内容
酶法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酶反应前后光吸收变化测定的与原理与方法
脱氢酶指示系统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过氧化物酶指示系统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酶循环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酶激活与酶抑制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第 3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酶法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酶法分析是以酶为试剂测定酶促反应的底物、 辅酶、辅基、激活剂、抑制剂以及酶偶联法测 定酶活性等的一类方法。 临床酶法分析是指用酶法分析的方法来测定人 体內的代谢物或代谢产物的技术。
第29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表25-1 常用的Trinder反应生色基团
化学名 酚 2,4-二氯酚 英文缩写 P 2,4-DCP 最大吸收峰(nm) 500 510 555 555
N- 乙 基 -N- ( 3- 甲 EMAE 苯-N-乙酰乙二胺 N- 乙 基 -N- ( 2- 羟 TOOS 基 -3- 丙 磺 酰 ) 间 甲苯胺 N- 乙 基 -N- ( 3- 丙 ESPDMA 磺酰)-3,5二甲氧 基苯胺
如尿酸在293 nm处有特异性的光吸收,但经过尿 酸氧化酶(UAO)催化生成的尿囊素则在293 nm 处无特异性光吸收,可以通过尿酸在293 nm处的 吸光度下降来计算尿酸的浓度。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9章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
20
试剂酶:作为诊断试剂来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的一类酶。主要来自动植物组织提取及 微生物发酵工程 ,基因重组酶蛋白也有应用。
试剂酶的质量要求: ① 酶的比活性,即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酶活性 (U/mg)。酶的比活性越高 ,酶的纯 度越高。 ② 杂酶含量有“允许限度”的要求。
21
本章已结束 谢谢观看!
氧化酶指示系统的主要缺点 催化该反应的POD对底物专一性差。 反应过程中容易受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4-AA 4POD( peroxidase )
GOD
13
酶循环法(enzymatic cycling methods)是建立在底物和产物之间、氧化性辅 酶和还原性辅酶之间的循环反应 ,待测物浓度不变 ,经过循环使有限的待测物经过 酶促反应后 ,指示产物不断增加 ,实现对含量较低的待测物的测定。每分钟循环的 次数决定了检测的灵敏度。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的概念,平衡法和速率法测定的理论基础,脱氢
酶指示系统和过氧化物酶指示系统及酶循环法测定的方法原理与评价。
熟悉:酶激活和酶抑制测定法的方法原理与评价。 了解: 代谢物酶法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
2
酶法分析(enzymatic method) :以酶促反应为基础 , 酶作为主要试剂 测定酶促反应的底物、辅酶、辅基、激活剂或抑制剂 , 以及酶偶联法测定酶 活性等的一类方法。
NAD+
NADH
340nm
乳酸 + NAD+ 乳酸脱氢酶LD 丙酮酸 + NADH + H+
NADH
NAD+
340nm
丙酮酸 + NADH + H+ 乳酸脱氢酶LD 乳酸 + 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