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3三位数乘两位数3.2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3三位数乘两位数3.2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苏教版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经过合作和谈话的过程,自觉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什么是速度,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让他们把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常见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生应用这些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doc

《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doc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2.课件展示口答列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以及关系.(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2)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 无,可以买多少个?(3)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讨论,使学生整体感悟所提供的背景材料的相同之处。

•学生感知背景材料,并独立解决问题。

•比较各个小题的方法与前面方法的差异。

•初步感知“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求一个数量单位物品的价格”的含义引导学生感知不同背景材料中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单价、数量、总价”的内涵。

3.教师示范列拳生活中“一个数量单位物品的价格”的例子,如一件上衣129元,一箱方便面多少元,一斤面多少元,一克黄金380元,一打丝袜1 0元,每个泡泡糖5角等。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总结出单价的意义。

并结合实际认识单价的单位,如3.50元/千克。

•学牛举例并交流。

•比较感悟,虽然背景不同,但其中有共性。

在对所有背景材料进行交流,思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在不同的背景材料中寻找相同的所在,提炼和抽象出它们的本质属性。

二、数量关系的总结:1 .结合上面情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所给的两种量可以分别叫什么?学生通过辨析,认识到单价与总价的不同之处。

认识、理解总价与数量这两个概念。

有了对上位的概念“单价”的理解,对“总价”与“数量”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就比较轻松了。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1)例4—(1)篮球每个80元,•独立解决问题。

•分析、总结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总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6.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及反思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特殊要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让同学在自主
都是不正确的写法。不过这也难怪,同学以前始终都是这么写的,刚
探究的过程中建立常见数量的关系,从而培育同学自主学习力量和分
刚接触复合单位,所以不太适应,需要渐渐适应。5.人教版四班级上
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
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面做得很好,教学效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 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觉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 板书 想一想假如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假如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
第5页共6页
果也不错。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6页共6页
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学校生具有剧烈的奇怪
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
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同学,为他们供应独立思索,独立解决问题的
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洁地把数量关系告知同学,而
第3页共6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是让同学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 的关系,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而且能使同学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
争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
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系,使每一个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
2.鼓舞同学认真观看、动脑思索、发觉规律,让他们把发觉的规

《数量关系(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数量关系(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数量关系(第三课时)》教学反思《数量关系(第三课时)》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量关系(第三课时)》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之前我的想法是,让学生从做题过程中去体会他们从小学到大的数量关系的类型,所以我花了很多力气和时间去寻1-7册教材中所有的数量关系题目,想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们把各种类型的题目都做一遍,从变中体会不变,自己觉得题目的设计既完整又有层次,还为此窃喜。

但是,真正发到学生手里面,发现一些学生发现题目过多就失去的做题的兴趣,而且做题又不是他们喜欢的活动,在题目较多的情况下,虽然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效果并不好。

张老师把我的活动一进行了修改,把我自己罗列题目,变成“给学生们80、 5和400三个数,自己去编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想法真的很好,我当时听了觉得茅塞顿开,既解决了题目过多,学生厌烦,又解决了学生去被动的做题,没有创造性的问题,对于我这堂课本来的想法和思路来说,真的是既没有改变的我整体的思考,又给我的教学课堂增加的活跃性。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成长,其实我的成长道路一直是干很多傻事之后,会有一下子突然明白了什么,好像突然就开窍了,以后就会干了。

数学教学也是一样,之前一直听别人说,要怎么教,怎么教,刚开始自己好像还有想法,慢慢的别人教多了,好像自己就没有想法了。

之后再准备课,好像就一直要问别人,这个怎么上?怎么做?自己却毫无头绪。

这节课,说实在的,我也这么做了,我问了很多人,但是他们说的,我都讲不出来,后来我思考,因为别人的思考不是我的思考,我如果重复别人的东西,我只是在演绎,我不想上别人想法的课。

那几天一直在看《小学数学》杂志、在网上各种搜,某天晚上,我边翻看着“一课研究”中关于“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突然有了灵感(我特别深信备课需要灵感),我起来,打开电脑开始写教案,凌晨4点完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思第【1】篇〗《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反思《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和解决问题),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研究的。

用字母表示数量,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

学生在近四年的学习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对字母表示数虽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接触,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这一内容主要教学怎样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因此,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想突出以下几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我从与学生的亲切交谈中自然地将“猜年龄”这一十分生活化的问题逐步展开,通过探究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老师年龄等环节,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并在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感悟、理解,并逐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

2.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用字母表示数”在数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怎样让刚刚接触这些知识的小孩子理解“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在什么情况下用字母表示数”呢?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了“确定用字母表示某一数量”——理解表示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几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小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以上几点在课堂中,我认为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后,通过对学生课后练习和测试反应出来的情况,我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老师们观察到的很有说服力,有以下不足:1.用字母表示数中所表示数量关系的落实不够到位。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后感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后感

一张发票,一举多得——《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后感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出它们的原型。

我们要特长捕捉,尽量提供,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

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时,教师可请学生搜集一些超市或商场里的购物小票,请他们解释一下小票上的一些数据。

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价、数量、总价〞比拟熟悉。

根本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去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自如。

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知识的X,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以上节录本人《教育文摘卡片&183;读书笔记》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一文。

无巧不成书,时隔数年后。

“三数〞教研组推举〔其实是,推来推去〕,要求青年教师执教展示课。

取出日积月累的“陈年旧帐〞,养兵千年、用兵一时。

有用的参考资料,启发借鉴作用“风韵犹存〞。

4月24日,星期四。

经过一个多月的个人精心设计,小组交流合作备课,成竹在胸,尝试执鞭。

弹词开篇,首先进入“复习旧知〞环节,简要地温习简单的一步计算应用题,要求口头列式,然后顺其自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接着,依据教师课前安排,学生积极打算,特意邀请“表现欲〞强的孩子登台大胆致辞,对着自己购物发票〔在多媒体多功能教室运用实物投影仪放大〕表达采购物品的品种、规格、单位、金额等实际情况。

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学生个个兴高采烈,人人能说会道。

小手如林,煞是热闹!一张发票,一“发〞不可收,欲罢不能!〔附发票一份,便于说明〕X省X市商业销售发票〔202X〕发票联①苏字no.0048518客户:叶天韵 202X年04月22日品名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额〔小计〕笔套个 2 3.00 6.00铅笔支 4 0.50 2.00双面胶卷 3 2.00 6.00人民币合计〔大写〕 &165; 零仟零佰壹拾肆元零角零分企业发票专用章②客户收执开票人〔章〕:李莉生1:最近伊拉克战争爆发,我买了一辆模型坦克,15元,一架f16战斗机20元,付给营业员阿姨40元〔2张20元的〕,她找回我5元。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含试卷)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含试卷)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找找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我也适时的引导学生注意区分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总价。

总之,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加深理解。

每节课都有得失,本节课,我认为一些地方处理的还不到位,具体表现在:1.课题确定的太大了,只板书了《数量关系》,没有详细的注明是《价格问题》这一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果能适时板书完整,学生就更能更精准地了解本届可的主要解决问题。

2.应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如果出一些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会兴趣很高,也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这一点我在设计课题时考虑不周,没设计出更贴近孩子生活的实例。

3.教学时,我将概念淡化,只想让孩子理解记忆,不希望机械读背,导致他们在第二天复习时,表述概念时随意,语言不精炼等现象。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找找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我也适时的引导学生注意区分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总价。

总之,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加深理解。

每节课都有得失,本节课,我认为一些地方处理的还不到位,具体表现在:1.课题确定的太大了,只板书了《数量关系》,没有详细的注明是《价格问题》这一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果能适时板书完整,学生就更能更精准地了解本届可的主要解决问题。

2.应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如果出一些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会兴趣很高,也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这一点我在设计课题时考虑不周,没设计出更贴近孩子生活的实例。

3.教学时,我将概念淡化,只想让孩子理解记忆,不希望机械读背,导致他们在第二天复习时,表述概念时随意,语言不精炼等现象。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第【1】篇〗本周数学教研组进行常规教研活动,活动形式进行听评课。

我幸聆听李琳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主要有以下收获:1、李老师的课堂安静有序,环节呈现明晰合理,板书必要直观,从中不难看出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对于学科知识理解把握。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听课中很容易看出*时对学生的指导训练,学生书写整洁美观,学习过程合作默契2、本课出彩之处在于对“神七的速度与自行车速度相等”进行质疑。

源起于疑,进而思考、探究……生活实际中反映两者速度根本不同,为什么都表述为“8千米”呢?引导明确神七速度是8千米每秒,自行车是8千米每时,从而引出对速度单位为复合单位的讲解3、习题设计层层深入体现层次性,A路程相同比时间,B时间相同比路程,C路程时间都不同,可以:转化为相同时间比路程或者相同路程比时间,也可以转化为比速度。

建议:老师在课堂上为了学生能够看见教学内容,可以侧身站在一侧,不要下蹲边讲述边操作电脑;语言指向性再明确些,“用不同长短的纸条表示动物速度”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精力集中杜绝口误;刘翔的速度为8.5米每秒比教室长度短。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第【2】篇〗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熟悉。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同意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常见数量关系的练习反思的教案

常见数量关系的练习反思的教案

常见数量关系的练习反思的教案教案标题:常见数量关系的练习反思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数量关系的概念,如比例、百分数、分数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反思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运用常见数量关系的概念。

2. 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反思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PPT、练习题集。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常见数量关系,如购物打折、比较商品价格等,引起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兴趣。

2.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并分享已经学过的数量关系的概念,如比例、百分数、分数等。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PPT或板书,系统地讲解常见数量关系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2. 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和方法。

步骤三:练习和讨论(20分钟)1. 学生个人练习:教师分发练习题集,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和解答练习题。

教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整体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中的难点和不足之处。

步骤四:反思和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练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策略选择。

2. 学生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感悟,互相学习和启发。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和反思,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寻找更多实际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定稿公开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定稿公开课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简单数量关系的经验,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对路程、时间及速度也有简单的了解。

但孩子们仅仅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的层面,并没有真正的了解速度的含义,这是一个基本学情,如何让孩子们深入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找到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应该突破的难点。

所以本课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和相同路程比时间两个例子来带领孩子探索速度的奥秘。

紧接着就引入了小丽小红路程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谁跑得快。

学生都能感知到要综合考虑路程和时间两者关系,所以顺着思路我揭示了速度的概念以及带领孩子找到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一数量关系式。

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讨论这节课时老教师提出我的这个设计违背了孩子的认知规律,理应是先揭示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

整堂课下来孩子对速度理解的并不透彻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前面的设计的3个例子都是关于米/秒这一速度单位,容易引起孩子的思维定势,导致列车与电动车为何速度不同孩子们很难跳出这一难区,本以为可以让孩子跳一跳摘个桃,没想到结局与设想背道而驰。

我想接下来应该从课的编排重新设定课的内容。

充分考虑孩子的各个因素,在追求让孩子在玩中学的基础上,力争让孩子的心能够沉淀下来。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6.2 数量关系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6.2 数量关系

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6.2 数量关系【课题名称】第2课时数量关系【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5页。

【教学目标】1. 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你会用加、减法解决哪些问题?预设1: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减法是求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

预设2:我知道求一共有多少是用加法,还剩下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数量关系的知识。

(课件出示数量关系知识结构图)二、知识梳理1.加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计算十几加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预设3: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一般采用凑十法。

预设4: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教师:你能用加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列式是:5+2=7(只)2.减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可以采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其中采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十得几。

教师:你能用减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一共有6只小鸭子,游走了4只,还剩几只?列式是:6-4=2(只)三、应用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应用提升第3题。

人教版数学四上《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上《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4、《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材第52~5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

(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师:你能自己列式解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

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着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4。

师:请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4)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师: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学生如果能回答上来就让学生尝试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解释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复习《数量关系》的教学反思

复习《数量关系》的教学反思

复习《数量关系》的教学反思喇叭小学:刘显亮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建立在对所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好奇心,有浓厚兴趣。

同时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于此,我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以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在进行复习时,我改变了以往教学应用题的基本步骤,不再让学生去演练熟悉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从数量关系入手,并搜集生活常识,编写应用题。

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要做些什么?)中,积极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再现知识,同时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课后反馈个别学生的信息得知:部分学生对此有所厌烦,认为教师是让他们回顾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出示题目,进行解答。

从而反思自己创设的问题情景,确有此倾向,同时也没有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

紧接着进入新课,让学生书写自己熟悉的数量关系,而此时学生则不知道老师的具体意图,同时对数量关系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又想急于知道老师的意图,便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这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保持良好的学习激情。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并且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及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当学生说出:速度就是走的路程时,我没有直接的否定,而是逐步引导学生探索改正,进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保持学习的激情。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经过课后调查,反馈,存在一定的问题:1、对学生是独特的人的关注欠佳,学生在练习写数量关系时,个别学生很快完成后便无所事似,而我也没有关注他们;对个别“弱群体”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他们只写出一个或者没有写出数量关系。

在学生编写应用题时,虽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了不同的引导,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教师个人的力量有限,同时又未倡导学生相互帮助,以致未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公开课设计)《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公开课设计)《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市级公开课《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正确掌握复合单位的读写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们去解决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量关系的作用,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关系1.整理信息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今天就从购物开始研究,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想办法整理题中的信息吗?拿出自备本,自己试着整理。

交流,对比2种写法:12元和每支12元。

2.改写单价介绍复合单位的写法和读法。

12元/支表示什么意思?每本3元,你能用这样的复合单位表示吗?自己在自备本上改一改。

3元/支表示什么意思?3.现在经过这样一整理,你能很快求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4.抽象数量关系介绍单价、数量、总价。

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单价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发现的?能结合上面的例子说一说吗?小结: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些购物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已知商品的单价和数量,都可以用单价×数量求出总价,所以我们总结出这样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

5.丰富数量关系老师也买了一些商品,这是购物单,考考你,请你算一算、填一填。

已经知道猕猴桃的什么?你是怎么求到猕猴桃的总价的?怎么求到牛肉干的单价的?你是怎么得到的?怎么求到牛奶的数量的?你是怎么得到的?6.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这3个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量。

7.回顾反思学到这儿,回忆一下,在购物问题中,我们先发现了哪个数量关系?是怎么发现这个数量关系的?我们从这些生活实际问题中,找到了解决他们的共同点,进而总结成这样的数量关系式,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办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统计数据正确绘制统计图。

2.进一步学习根据统计图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进行信息分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现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来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回顾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用哪一种统计图进行统计?(条形统计图)2.我们一般怎样画条形统计图?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教师小结:(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的多少。

(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注数量。

3.画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强调:(1)同一条线上所画的间隔必须保持一致,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2)一个长度单位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我们怎样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1)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同桌间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第(1)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教师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做题的方法,集体交流并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答。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4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组内交流并订正。

(2)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集体订正。

(3)指名学生板演第(2)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订正。

人教版数学四上《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上《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上《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第52-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出示问题并让学生口答列式: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老师板书学生的答案。

接着,老师出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练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面的研究做好了准备。

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4老师出示教材第52页例4,让学生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接着,老师让学生回答这两道题都是讲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老师可以进行解释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

2.教学例5老师出示教材第53页例5,让学生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接着,老师让学生回答这道题是讲的哪一方面的事,这道题的条件有什么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口算。

20×3= 60÷3= 30×9= 270÷3=39÷4≈ 84÷6= 31÷3≈ 72÷4=26÷5≈ 54÷3= 43÷6≈ 75÷5=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分别指名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板书课题:口算除法)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1)弄清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

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2)指名列算式:80÷20=(板书)(3)你能口算出这道题吗?你是怎样想的呢?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A.8÷2=4B.()个20是80…80÷20=4 80÷20=()教师完成解答。

2.想一想:83÷20≈ 80÷19≈(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汇报。

(2)以上这2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都可以依据80÷20来计算)3.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4.教学例2。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练习,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1.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说一说解答的方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和第5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后感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后感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后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4: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二位数以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把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数关系加以概括整理,加深学生对这些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同时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结合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并能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结合身边的数学,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组数量关系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根据我确认的三维目标,重点为认知“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我将使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知含义及数量关系。

本课的难点就是认知数量关系并掌控,以及用术语能够抒发这些数量关系。

将使用通过化解直观问题,鼓励独立自主积极探索。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思维敏捷。

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将用创设教学情景,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融合学生的特点,依据数学新课标,我将本节课环节确认为一下五方面:一、情境导入:1、学生展现学生展现收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2、如果我想买一件商品,应该要知道些什么条件?二、探究新知(二)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数量关系式1、,观测这两个问题存有什么共同点?都就是谋什么问题?2、小结:每件物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3、出具学生搜集的物品价格标签,说一说单价就是多少?4、你发现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5、小结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三、巩固练习(基础训练)四、开拓练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解决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单价×数量=总价”与“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数量关系教材中只是静态地呈现了2个例题,我在设计本课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课前布置了预习学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趣、有用、好学。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同时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单价、速度等概念。

三、注重知识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在学生概括出两个数量关系,并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速度等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总结单价怎么求,数量怎么求,速度及时间的求法,学生都表现不错,气氛非常活跃。

四、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两个数量关系式认识不深刻,本节课上完后感觉过于让学生硬记两个数量关系式。

如果将本课两个知识都与以前学习乘法时认识的“份数、每份数、总数”结合起来,应该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2、练习题较少,形式单一。

可以增加如:判断下面支的哪个量?一本书5元、每分钟走65米、走了3700米……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在今后的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设计应更加人性化,符合学生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