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机械排烟量计算.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防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1、防火规范8.5.1条摘选: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具体要求见防排烟规范3.1.2、3.1.3条,可以看图示帮助理解)2、防排烟规范3.1.3-2条摘选: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反之,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3、防排烟规范3.1.4条摘选: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4、防排烟规范3.1.6条摘选: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5、防排烟规范3.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6、防排烟规范3.2.2条: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 m²,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 m²。
7、防排烟规范3.2.4条: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应在距地面高度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可开启装置。
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计算
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 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计算
机械排烟风量的计算 例题:
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计算机械排烟量的计算 机械排烟的补风及补风量的计算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在地下建筑和地上密闭场所中设置 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补风系统。当设置机械补风系统时,其 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 ①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自然补风; ②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大于50Pa时,应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
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计算
机械排烟风量的计算 1、当系统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时或净空高度大于6.0m的不划防烟
分区的房间,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60m3/(h·m2)计算 ,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当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 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120m3/(h·m2)计 算。 2、中庭的排烟量以其体积大小,按4~6次/h换气计算。当室内中 庭体积小于或等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n=6次/h换气计算; 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n=4次/h换气计算。但最 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 3、汽车库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历年真题精选精练200天(第123天)【含答案】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历年真题精选精练200天(第123天)【含答案】一、单选题(12题)1.某三层大型商场,商场中间设置一个大型中庭,每层的净空高度为4.5m,中庭周围的防烟分区为200㎡-900㎡不等均设置机械排烟,则中庭采用机械排烟的排烟量设计算值至少为()m³/hA.100000B.107000C.108000D.1200002.某15层办公楼.每层层高3m,室内消火栓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测验收,下列结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试验消火栓动作后,工作泵由于故障未能投入正常使用,备用泵在30s内启动B.试验消火栓动作时,检测出栓口流量为5L/s,动压为0.35MPaC.按下消防报警信号和附近的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防水泵自动启动D.栓口出水方向与墙面成90º角3.某建筑面积为260000㎡的综合楼,其产权单位委托单位A进行物业管理。
该综合楼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的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GB/T38315)的是()。
A.综合楼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从低到高分为五级B.对综合楼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编写分预案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分为总预案、分预案、专项预案三类D.单位A编制该综合楼的总预案,其他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分预案4.下列关于消防车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的建筑,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B.对于设有封闭内院和天井且长边长度大于24m建筑物,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C.登高车转弯半径应为15m×15mD.高层民用建筑的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8.0m×18.0m5.某高层邮政大楼,共7层。
每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2个防烟分区,对建筑内施工完成的防烟排烟系统进行调试时,调试结果不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有()A.模拟五层发生火灾,该层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启动B.模拟七层发生火灾,位于六层、七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全部打开,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C.模拟三层一个防烟分区发生火灾,位于三层的排烟口全部打开D.手动关闭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停止运转6.开发商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历年真题精选时时练(第2天)【含答案】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历年真题精选时时练(第2天)【含答案】一、单选题(18题)1.某三层大型商场,商场中间设置一个大型中庭,每层的净空高度为4.5m,中庭周围的防烟分区为200㎡-900㎡不等均设置机械排烟,则中庭采用机械排烟的排烟量设计算值至少为()m³/hA.100000B.107000C.108000D.1200002.某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某高层建筑的消防水泵进行了检测。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下列检测结果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以备用电源切换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水泵投入正常运行用时65sB.手动直接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水泵投入正常运行用时20sC.自动直接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水泵投入正常运行用时25sD.以备用泵切换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水泵投入正常运行用时55s3.对某大型超市设置的机械排烟系统进行验收,其中两个防烟分区的验收测试结果中,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的是()。
A.开启防烟分区一的全部排烟口,排烟风机启动后测试排烟口处的风速为13m/sB.开启防烟分区一的全部排烟口,补风机启动后测试补风口处的风速为9m/sC.开启防烟分区二的全部排烟口,排烟风机启动后测试排烟口处的风速为8m/sD.开启防烟分区二的全部排烟口,补风机启动后测试补风口处的风速为7m/s4.下列加油、加气站选址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是()。
A.某二级加油站建在市中心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B.某加油站汽油总储量200立方米,单罐容积均不大于50立方米,建在城市中心区C.某CNG加气母站建在城市中心区D.某加油站柴油总储量90立方米,汽油总储量85立方米,单罐容积均不大于50立方米,建在城市中心区5.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自我反思、向榜样学习、坚持“慎独”和提高道德选择能力。
()是指不管所在单位的制度有无规定,也不管有无人监督,领导管理严不严,都能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坚决杜绝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
机械排烟系统
机械排烟系统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章机械排烟系统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机械排烟系统能将火灾中建筑房间、走道中的烟气和热量排出建筑,为人员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行动创造有利条件.一、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机械排烟系统是由挡烟壁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垂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或带有排烟阀的排烟口、排烟防火阀、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二、机械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当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采用机械排烟系统,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烟气排至建筑物外.当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时,通常是由火场人员手动控制或由感烟探测器将火灾信号传递给防排烟控制器,开启活动的挡烟垂壁将烟气控制在发生火灾的防烟分区内,并打开排烟口以及和排烟口联动的排烟防火阀,同时关闭空调系统和送风管道内的防火调节阀,防止烟气从空调和通风系统蔓延到其他非着火房间,最后由设置在屋顶的排烟机将烟气通过排烟管道排至室外.如图3-10-8所示.目前常见的有机械排烟与自然补风组合、机械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机械排烟与排风合用、机械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等形式,如图3-10-9和图3-10-10所示.一般要求是:1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当合用时,应符合下列条件:系统的风口、风道、风机等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当火灾被确认后,应能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并在15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2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3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按排烟系统最不利环管道进行计算,其排烟量应增加漏风系数. 4人防工程机械排烟系统宜单独设置或与工程排风系统合并设置.当合并设置时,必须采取在火灾发生时能将排风系统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的措施.5车库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三、机械排烟系统的选择1建筑内应设排烟设施,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及中庭等,均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高层建筑主要受自然条件如室外风速、风压、风向等的影响会较大,一般采用机械排烟方式较多.2人防工程以下列位置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①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和大厅.②丙、丁类生产车间.③总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④电影放映间和舞台等.3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和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可选机械排烟系统.4机械排烟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5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的高度,公共建筑不宜超过50m,住宅不宜超过100m.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防烟分区内不应同时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和机械排烟方式,因为这两种方式相互之间对气流会造成干扰,影响排烟效果.尤其是在排烟时,自然排烟口还可能会在机械排烟系统动作后变成进风口,使其失去排烟作用.四、机械排烟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一最小清晰高度的计算走道的最小清晰高度不应小于其净高的1/2,其他区域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火灾时的最小清晰高度是为了保证室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方便消防人员的扑救而提出的最低要求,也是排烟系统设计时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对于单个楼层空间的清晰高度,可以参照图3-10-1a所示,式3-10-9也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对于多个楼层组成的高大空间,最小清晰高度同样也是针对某一个单层空间提出的,往往也是连通空间中同一防烟分区中最上层计算得到的最小清晰高度,如图3-10-11b所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的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Z是从着火的那一层起算,见图3-10-11b所示.空间净空高度按如下方法确定:1对于平顶和锯齿形的顶棚,空间净空高度为从顶棚下沿到地面的距离. 2对于斜坡式的顶棚,空间净空高度为从排烟开口中心到地面的距离.3对于有吊顶的场所,其净空高度应从吊顶处算起;设置格栅吊顶的场所,其净空高度应从上层楼板下边缘算起.二排烟量的计算1火灾热释放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或查表3-10-6选取排烟系统的设计取决于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因此首先应明确设计的火灾规模,设计规模取决于燃烧材料性质、时间等因素和自动灭火设置情况,为确保安全,一般按可能达到的最大火势确定火灾热释放速率.各类场所的火灾热释放速率可按式3-10-10的规定计算或按表3-10-6设定的值确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简称喷淋的场所,其室内净高大于12m时,应按无喷淋场所对待.2.烟羽流的质量流量.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为火灾情况下涉及的三种烟羽流形式,计算公式选自NFPA92B. ①轴对称型烟羽流如图3-10-12所示,计算公式如下:轴对称烟羽流的火源不受附近墙壁的限制.②阳台溢出型烟羽流如图3-10-13所示,计算公式如下:当Zb≥13W时,阳台型烟雨流的质量流量可使用式3-10-11计算.③窗口型烟羽流式3-10-16适用于通风控制型火灾热释放速率由流进室内的空气量控制的火灾规模和可燃物产生的火焰在窗口外燃烧的场景,并且仅适用于只有一个窗口的空间;不适用于有喷淋控制的火灾场景.3烟气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或查表3-10-8选取.4排烟风机的风量选型除根据设计计算确定外,还应考虑系统的泄漏量.排烟量应按以下公式计算或查表3-10-8选取.5机械排烟系统中,排烟口的最大允许排烟量Verit 应按以下公式计算,且db/DD为排烟口当量直径,单位为m,当排烟口为矩形时,D=2a1b1/a1+ b1不宜小于.如果从一个排烟口排出太多的烟气,则会在烟层底部撕开一个“风洞”,使新鲜的冷空气卷吸进去,随烟气被排出,从而降低了实际排烟量,如图3-10-15所示,因此,这里规定了每个排烟口的最高临界排烟量,公式选自NFPA92B.根据工程经验,排烟口设置位置参考图如图3-10-16所示.三排烟量的选取1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应充分考虑管道沿程耗损和漏风量,当一台排烟风机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时,排烟风机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机的倍.②③④2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量以及按本节相关规定的计算确定,但下列场所可按以下规定确定:①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的房间,其排烟量应不小于60m3/h·㎡,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的排烟窗.②建筑面积大于500㎡的房间,其排烟量应符合相关规定的数值,或设置自然排烟窗,其所需有效排烟面积及排烟口风速计算应符合相关规定.③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3/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的排烟窗,且两侧排烟窗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④当公共建筑室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3/h·㎡计算,或设置不小于走道、回廊面积2%的排烟窗.⑤汽车库的排烟量不应小于30000m3/h且不应小于表3-10-9中的数值,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的排烟窗.⑥对于人防工程,当担负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部分总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但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7200m3/h;担负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3当公共建筑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机械排烟时,中庭的排烟量可按周围场所中最大排烟量的两倍数值计算,且不应小于107000m3/h或25㎡的有效开窗面积;当公共建筑中庭周围仅需在回廊设置排烟或周围场所均设置自然排烟时,中庭的排烟量应对应表3-10-6中的热释放速率按本节相关规定的计算确定.中庭的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m3/h或按上述排烟量和自然排烟口的风速不大于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4除第2条、第3条规定的场所外,其他场所的排烟量或排烟窗面积应按照烟羽流类型,根据火灾功率、清晰高度、烟羽流质量流量及温度等参数计算确定.5当烟羽流的质量流量大于150kg/s,或储烟仓的烟层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差小于15℃时,应重新调整排烟措施.四排烟风速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五、机械排烟系统的组件与设置要求一排烟风机1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式或轴流排烟风机满足280℃时连续工作30min的要求,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置280℃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2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口,两者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应符合: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3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隔墙和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空间.当必须与其他风机合用机房时,应符合下列条件:①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②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与管道.4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宜设有软接管.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二排烟防火阀排烟系统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风管应设置在管井内,且与垂直风管连接的水平风管应设置280℃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呈关闭状态,火灾时由电信号或手动开启,同时排烟风机启动开始排烟;当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同时排烟风机停机.三排烟阀口1排烟阀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内,用隔墙或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时,每个防烟分区应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如图3-10-17所示.②走道内排烟口应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1/2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其最近的边缘与吊顶的距离不应大于,如图3-10-18所示.2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阀口,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启装置.3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如图3-10-19所示.4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不应大于最大允许排烟量.5当排烟阀口设在吊顶内,并通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排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封闭式吊顶的吊平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s,且吊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②非封闭吊顶的吊顶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25%,且应均匀布置.6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其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手动开启装置的位置应便于操作;当排风口和排烟口合并设置时,应在排风口或排风口所在支管设置自动阀门,该阀门必须具有防火功能,且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发生火灾时,着火防烟分区内的阀门仍应处于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全部关闭.7排烟口的尺寸可根据烟气通过排烟口有效截面时的速度不大于10m/s进行计算.排烟速度越高,排出气体中空气所占比率越大,因此排烟口的最小截面积一般不应小于㎡.8同一分区内设置数个排烟口时,要求做到所有排烟口能同时开启,排烟量应等于各排烟口排烟量的总和.四排烟管道1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排烟管道的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的有关规定执行.2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3排烟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或排烟管道在走道的吊顶内时,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排烟管道不应穿越前室或楼梯间,如果确有困难必须穿越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且不得影响人员疏散.4当排烟管道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风道应设在管井内,且排烟井道必须要有的耐火极限.当排烟管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时,或者布置在走道的吊顶内时,为了防止火焰烧坏排烟风管而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要求排烟管道应采用耐火极限的防火风道,其主要原因是耐火极限防火管道与280℃排烟防火阀的耐火极限相当,可以看成是防火阀的延伸,另外可以精简防火阀的设置,减少误动作,提高排烟的可靠性.当确有困难需要穿越特殊场合如:通过消防前室、楼梯间、疏散通道等处时,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主要考虑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穿越上述区域时,应采用耐火极限的加强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排烟风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国家相应试验标准的要求.图3-10-20为一些常用的、推荐的处理方法.五挡烟垂壁挡烟垂壁是为了阻止烟气沿水平方向流动而垂直向下吊装在顶棚上的挡烟构件,其有效高度不小于500mm.挡烟垂壁可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当建筑物净空较高时可采用固定式,将挡烟垂壁长期固定在顶棚上;当建筑物净空较低时,宜采用活动式.挡烟垂壁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如钢板、防火玻璃、无机纤维织物、不燃无机复合板等.活动式的挡烟垂壁应由感烟控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但同时应能就地手动控制.当活动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六、补风一补风原理根据空气流动的原理,在排出某一区域空气的同时,需要有另一部分的空气与之补充.当排烟系统排烟时,补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理想的气流组织,迅速排除烟气,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二补风系统的选择对于建筑地上部分的机械排烟的走道、小于500㎡的房间,由于这些场所的面积较小,排烟量也较小,因此可以利用建筑的各种缝隙,满足排烟系统所需的补风,为了简便系统管理和减少工程投入,可以不专门为这些场所设置补风系统.除这些场所以外的排烟系统均应设置补风系统.三补风的方式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可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等自然进风方式以及机械送风方式.1.自然补风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补风系统可以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进行排烟补风,并保证补风气流不受阻隔,但不应将防火门和防火窗作为补风途径.2.机械补风1机械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方式.利用排烟机通过排烟口将着火房间的烟气排到室外,同时对走廊、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等利用送风机进行机械送风,使疏散通道的空气压力高于着火房间的压力,从而防止烟气从着火房间渗漏到走廊,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这种方式也称为全面通风排烟方式.该方式防烟、排烟效果好,不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但系统较复杂、设备投资较高、耗电量较大.要维持着火房间的负压差,需要设置良好的调节装置,控制进风和排烟的平衡.机械排烟如图3-10-21所示.2自然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方式.这种方式采用机械送风系统向走廊、前室和楼梯间送风,使这些区域的空气压力高于着火房间,防止烟气窜人疏散通道;着火房间的烟气通过外窗或专用排烟口以自然排烟的方式排至室外.这种方式需要控制加压区域的空气压力,避免与着火房间压力相差过大,导致渗入着火房间的新鲜空气过多,助长火灾的发展.四补风的主要设计参数1.补风量 1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2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50%.3在人防工程中,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不大于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大于50Pa时,应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风量的50%.2.补风风速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五补风系统组件与设置1.补风口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5m.机械送风口或自然补风口设于储烟仓以下,才能形成理想的气流组织.补风口如果设置位置不当的话,会造成对流动烟气的搅动,严重影响烟气导出的有效组织,或由于补风受阻,使排烟气流无法稳定导出,因此必须对补风口的设置有严格要求.2.补风机补风机的设置与机械加压送风机的要求相同.排烟区域所需的补风系统应与排烟系统联动开闭.。
防烟排烟计算表(1)
■H>6m按查表法(有喷淋的商店展览厅)
自然排烟面积
设计排烟量
机械排烟量(m3/h)
75400
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m2) 26.9
0
排烟窗位置
侧开窗
■H>6m按查表法(有喷淋的厂房其他公共建筑)
自然排烟面积
设计排烟量
机械排烟量(m3/h)
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m2) 25.4
67600
0
排烟窗位置
侧开窗
■H>6m按查表法(有喷淋的仓库)
自然排烟面积
设计排烟量
机械排烟量(m3/h)
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m2) 29.8
90000
0
排烟窗位置
侧开窗
■H>6m按烟羽流类型法
★最小清晰高度(m):Hq=1.6+0.1H
2.2
★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m):Z=H-db
4.8
★火焰极限高度(m):Z1=0.166Qc2/5
18000 18000
★中庭排烟量(m3/h)
107000
周围场所最大排烟量
0
周围场所排烟设置情况 周围有排烟
128400
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m2)
59.4
■H>6m按查表法(有喷淋的公室学校)
自然排烟面积
设计排烟量
机械排烟量(m3/h)
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m2) 21.6
49800
0
排烟窗位置
侧开窗
机械排烟量计算表
排烟部位
建筑类别
有喷淋的办公室教室客房走道
排烟空间净高H(m)
5.8
防烟分区面积A(m2)
250
■H≤6m按面积指标法
自然排烟面积
设计排烟量
通风与防排烟
通风与防排烟项目1、通风方式分类项目2、防火防烟分区原则与烟气控制方法项目3、机械排烟、加压送风设计项目4、地下车库排风设计与风机选择项目2、防火防烟分区划分原则与烟气控制方法一、防排烟的目的在火灾发生时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道路的走廊、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保护建筑室内人员从有害的烟气中安全疏散。
二、防火、防烟分区的原则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就是把建筑物划分成若干个防火单元,在两个防火分区之间水平设置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等装置,有效对火势进行阻隔。
按防火分区面积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防烟分区是指在设置排烟设施的过道、房间用隔墙或其他措施限制烟气流动的区域。
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的关系防烟分区在防火分区内。
按《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分区防烟分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根据《高规》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及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要求划分防烟分区。
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可通过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来划分。
挡烟垂壁是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挡烟设施。
活动挡烟垂壁在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他控制设备的作用,能自动下垂。
一般每个防烟分区采用独立的排烟系统或垂直排烟道(竖井)进行排烟。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空调系统的管道不应穿越防火防烟分区,各防烟分区内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到各点距离≤30m。
用梁和挡烟垂壁阻挡烟气流动(a) 下凸≥500mm的梁;(b) 可活动的挡烟垂壁三、控制烟气的方法风机把一定量的室外空气送入一房间或通道内,使室内保持一定压力或门洞处有一定流速,以避免烟气侵入。
定义:利用自然或机械作为动力,将烟气排至室外。
目的:排除着火区的烟气和热量,不使烟气流向非着火区,以利于人员疏散和进行扑救。
一、高层建筑机械防烟1、高层建筑机械防烟部位2、加压送风量的确定3、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要点烟制加压送风防烟图示是加压防烟的两种情况。
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2018 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重要消息:2018 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天开始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 年05 月01 日联合发布,2018 年08 月01 日实施。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注: 1表342-1?表3424的风量按开启1个2.0m X 1.6m的双扇门确定。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系数0.75 计算。
2 表中风量按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共开启三层的风量计算。
3 表中风量的选取应按建筑高度或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确定。
3.4.3 封闭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 计算。
避难走道前室的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的疏散门的总断面积乘以 1.0m/s 门洞断面风速计算。
3.4.4 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Pa? 30Pa;2 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 50Pa;3 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
最大允许压力差应由本标准第3.4.9 条计算确定。
3.4.5 楼梯间或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j =L1 + L2 (3.4.5-1)Ls =L1 + L3 (3.4.5-2)式中:Lj ——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s——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L1 ——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m3/s);L2 ---- 门开启时,规定风速值下,其他门缝漏风总量(m3/s);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m3/s)。
通风工程考试范围000
1,进行置换通风设计时房间内人员头脚处空气温差不应(大于3℃ ).2,通风工程所要控制有害物主要为(有害气体,粉尘, 余热,余湿 ).3, 对于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应优先采用(局部排风)方式加以控制.4,外部吸气罩在控制点上造成控制风速的大小与(,有害物毒性和散发性)无关5,关于通风房间风量平衡,下列错误的是(若机械进风量大于机械排风量,房间内的压力就会不断升高)不考6,两个相同型号的除尘器串联使用实际运行时的全效率(第一级高)7, 自然通风的动力(风压和热压)8, 风压是指(室外风在建筑外表面造成的压力变化值)9, 下列(,事故通风系统通风量应按有害物散发量计算)不是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
10, 防止工业有害物污染室内空气的最有效的通风方法是(,局部排风.)11, 全面通风的效果与(回风管内的风速)关系不大.12,下列(,筒体的高度)不是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主要因素.13,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与(粉尘运动速度)无关14, (清灰阻力)不属于袋式除尘器的阻力15, 下列(增大筒体和锥体的高度)会导致旋风除尘器的效率下降.16,根据暖通规范, 在自然通风计算中,以下正确的是(仅考虑热压作用,风压一般不予考虑,但是必须定性地考虑风压对自然通风的影)17,以下关于电除尘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电除尘器内所用的电场为均匀电场)24, 地下停车场机械通风量可按换气次数估算,通常送风量不小于(6次/h)25, 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的防排烟系统应分段设计26, 加压送风口的位置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每隔(每隔2~3层)设一个27, 加压送风口的位置设置,前室的送风口应(每层)设置.28,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的是(封闭避难层) D29, 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的(有自然通风,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30, 中庭体积大于17000m³时,其排烟量应按(4次/h)计算31, 中庭体积小于17000m³时,其排烟量应按(6次/h)计算42, 多级除尘器中第一级除尘器一般不采用(袋式除尘器)43, 多级除尘器中第一级除尘器一般采用( 重力沉降式)44, 在处理风量、粉尘性质及浓度相同时,旋风除尘器的几何尺寸变化,可使除尘器效率提高,指出下列哪一种变化是错误的(增大排出口的直径)45, 静电除尘器必须具备(,高压,直流,不均匀)电场才能有效工作46, 尘粒的驱进速度是指它在静电除尘器中(电场力与空气阻力平衡时的横向运动速度)47对于正压防烟送风系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压力应(高于)走廊及房间的压力56,与全面通风相比,下列( 对工艺操作影响小 )不是局部通风的优越性57,两个除尘器分别具有65%和89%的全效率,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效率低的为前级,总效率为(A, 96.15% )。
关于建筑机械排烟口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docx
关于建筑机械排烟口面积计算及设置要求建筑火灾中,大部分人死于火灾时产生的浓烟。
这是因为: ①浓烟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使人在极短时间内昏迷甚至死亡; ②烟气温度过高造成呼吸道灼伤或窒息导致死亡; ③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及燃烧时空气中氧含量迅速降低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
通常在建筑内,对机械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时,排烟口的面积及设置经常被忽视,特别是施工当中更不被注意,导致在实际检测和使用中发现防排烟系统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笔者在日常监督检查中经常发现,抽查到防排烟系统的最不利点时,风量大多很小,基本无法测试。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机械防排烟设计当中,未能考虑到建筑内的空间布局、结构、装修以及防烟分区内储烟仓的形成对防排烟系统的影响,造成机械防排烟系统的设置,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排烟。
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时,排烟口设置及尺寸经常与规范大相径庭,有的尺寸过大,有的又尺寸过小; 或是设置位置根本不考虑烟气流动的特质和特性,以至于无法达到防排烟设计时的初衷,无法在火灾时发挥良好的排烟效果,导致建筑本身的消防设计不能满足安全疏散及灭火救援的需求,在发生火灾时极易造成火灾失控和重大人员伤亡。
1、设置机械排烟的场所1.1民用建筑依据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一般民用建筑的下列主要场所应设机械排烟系统,具体如下: (1)在可燃物集中、人员相对较多的地上公共建筑,当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规范要求时。
(2)建筑中庭内当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
(3)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内,总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房间,且存在较多可燃物质或者长时间有人员停留的场所内,当无自然排烟时或自然排烟不符合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
(4)歌舞娱乐场所设置在建筑地下、半地下或4层及4层以上,以及设在1~3层且建筑面积大超过200平方米的房间内,当未设置自然排烟或自然排烟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防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1、防火规范8.5.1条摘选: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具体要求见防排烟规范3.1.2、3.1.3条,可以看图示帮助理解)2、防排烟规范3.1.3-2条摘选: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反之,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3、防排烟规范3.1.4条摘选: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4、防排烟规范3.1.6条摘选: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5、防排烟规范3.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6、防排烟规范3.2.2条: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m²,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²。
7、防排烟规范3.2.4条: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应在距地面高度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可开启装置。
新烟规总结
4.6.3
9m
挡烟设施:当空间净高度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4.2.4注2
设置间距
2m
设置在防火墙两侧自然排烟窗(口)的最近边缘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4.3.3-5
3m
自然排烟窗(口)宜分散均匀布置,且每组的长度不宜大于3m
新烟规表格(注:工业建筑相对较少应用本次未列,使用时自行查阅):
类别
数值
要求
条文号
空间净高
3m
当排烟口设置在外墙上时:净高度≤3m的区域的自然排烟口可设置在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净高>3m时,应在储烟仓以内
4.3.3-1
6m
排烟量计算:建筑空间净高≤6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场所,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3/(h.m2)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 m3/h
50m2
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50 m2时,可通过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
4.4.12-3
200m2
房间面积不大于200m2时,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方向可不限
4.3.3-3
500m2
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
4.5.1
4.4.8
储烟仓厚度
20%
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储烟仓厚度应大于空间净高的20%,且不应小于500mm(储烟仓底距地面高度应大于安全疏散所需最小清晰高度)
4.6.2
10%
当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储烟仓厚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储烟仓底距地面高度应大于安全疏散所需最小清晰高度)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历年真题精选精练天天练(第49天)【含答案】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历年真题精选精练天天练(第49天)【含答案】一、单选题(12题)1.某三层大型商场,商场中间设置一个大型中庭,每层的净空高度为4.5m,中庭周围的防烟分区为200㎡-900㎡不等均设置机械排烟,则中庭采用机械排烟的排烟量设计算值至少为()m³/hA.100000B.107000C.108000D.1200002.某12层病房楼,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该建筑每层有3个护理单元,洁净手术部设置在第十二层,在二层以上的楼层设置了避难间。
对该病房楼的下列防火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的是()A.每层设置了2个避难间B.在走道及避难间均设置了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C.每个避难间均设有可开启的乙级防火窗D.每层避难间的总净面积为50㎡3.依法应当经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
A.不得给予施工许可B.禁止投入使用C.停止施工D.停止使用4.对气体灭系统进行维护保养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施及验收规范》(GB50263)的是()。
A.每年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启动试验B.每月对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液位计进行一次检查C.每季度对预制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设备状态和运行状况进行一次检查D.每月对IG541灭火系统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内的压力进行一次检查5.某固定顶储罐的低倍数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每()应对除储罐上泡沫混合液立管外的其余管道全部进行冲洗,清除锈渣。
A.月B.季度C.二年D.半年6.某单位对某多层办公楼设置的区域火灾报警系统进行检查。
下列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是()。
A.系统未设置消防联动控制器B.系统未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C.系统未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D.系统未设置楼层显示器7.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人员,依法获得相应的()后,方可执业。
公共建筑中庭机械排烟系统
公共建筑中庭机械排烟系统探讨公共建筑中庭是每个建筑设计师倾注心血的重点,是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体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以建筑内部共享空间作为核心,创造了或富丽堂皇,或高大气派的美妙空间,但在同时也存在了内部不易进行防排烟、防火分隔,容易形成巨大的“烟囱效应”等特点。
如果中庭烟气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控制,会快速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位,危及人员生命安全,而且不利消防救援的展开,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近年来,不管是多层还是高层公共建筑中设计中庭的形式越来越多,中庭面积和高度也是在加大,中庭采用自然排烟一般很难实现。
但国内中庭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国内尚无实验数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9.4.5条中中庭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4.5条中庭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均系参考国外资料、按中庭的体积计算确定的。
(规范条文说明:据国外资料介绍:1.对容积不超过600000ft3的室内中庭包括与其相连的同一防烟区各楼层的容积排烟量不得小于每小时6次换气量。
2.对容积大于600000ft3的室内中庭包括与其相连的同一防烟区各楼层的容积排烟量不得小于每小时4次换气量。
)笔者学习和参考了一些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中先进的设计计算理念,同时结合自己多年设计经验,对中庭机械排烟量的实用计算法作如下阐述。
常规的中庭机械排烟量的计算方法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gb50016-2006第9.4.5条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第9.4.5条中庭排烟系统的排烟量的规定如下:“中庭体积小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 m3/h”。
按规范中庭体积越大,空间的蓄烟能力越大,其排烟速率的要求就越低。
按照规范,中庭传统的机械排烟量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是参照了国外的换气次数法。
建筑中庭防排烟方式及排烟量计算
建筑中庭防排烟方式及排烟量计算作者:韩笑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06期摘要:中庭建筑已成为高层建筑的一大趋势,世界各地的高级宾馆、饭店、银行、办公楼等各种公共建筑都采用中庭。
对于中庭,如何进行有效的防火设计,又不破坏中庭的空间感受与视觉美感,这是设计人员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仅从中庭空间的定义、火灾特点、防排烟方式及排烟量计算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规范进行研究,希望对以后的排烟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中庭;火灾特点;防排烟方式;排烟量计算1 中庭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高度三层或三层以上,且平面尺寸中短边长度不小于6米的大容积空间定义为中庭。
中庭的防火问题相当复杂,因为中庭是上下左右贯通的大空间,不可能采用一般建筑物那样的普通防火对策,如果中庭的防火设计不当,则有可能酿成大祸。
中庭的火灾特点:1.1 空间大,难以进行防火防烟分隔按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建筑内设置自动扶梯、敞开楼梯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叠加计算后的建筑面积大于本规范第5.3.1条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
1.2 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人员集中,疏散困难中庭连通周围多功能房间,人员流动大且混杂。
火灾隐患多,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量大,疏散困难。
1.3 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建筑中庭空间类似烟囱,当出现火灾时,温度不断升高,会形成“烟囱效应”。
烟气顺着中庭快速向垂直和水平方向扩散,造成火势迅速蔓延,带来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2 中庭式建筑排烟方式建筑中庭防排烟设计的目的是在人员安全疏散所需时间内,利用排烟设施保证疏散口的安全,控制并减少烟气从着火区域向附近空间扩散,并便于消防人员的救援行动。
中庭必须设置排烟系统,可分为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方式。
(1)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当其可开启排烟天窗或是高侧窗的面积不小于中庭地面面积的5%时,可以采用自然排烟。
(2)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历年真题精选仿真练200天(第34天)【含答案】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历年真题精选仿真练200天(第34天)【含答案】一、单选题(18题)1.某三层大型商场,商场中间设置一个大型中庭,每层的净空高度为4.5m,中庭周围的防烟分区为200㎡-900㎡不等均设置机械排烟,则中庭采用机械排烟的排烟量设计算值至少为()m³/hA.100000B.107000C.108000D.1200002.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线路当线路暗敷设时,要对所穿金属导管或难燃性刚性塑料导管进行保护,并要敷设在不燃烧结构内,保护层厚度不要小于()mm。
A.10B.20C.30D.403.某地公安消防部门根据工作安排,对辖区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建筑外墙的外保温系统进行防火检查,检查时发现的下列做法中,符合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是()。
A.某单位建筑高度为12m的员工集体宿舍,基层墙体与装饰层之间有空腔,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B.某医院建筑高度为23m的住院部,基层墙体与装饰层之间无空腔,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C.某小区建筑高度为25m的住宅楼,基层墙体与装饰层之间有空腔,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D.某单位建筑高度为36m的办公楼,基层墙体与装饰层之间无空腔,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4.在对建筑内疏散走道进行装修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的顶棚应采用 A 级装修材料B.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的墙面应采用不低于 B 1 级的装修材料C.地下民用建筑疏散走道的墙面应采用 A 级装修材料D.地下民用建筑疏散走道的地面应采用不低于 B 1 级的装修材料5.某酒店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显示某个感温火灾探测器故障,分析产生上述故障的原因,可以排除的是()。
A.探测器灵敏度降低B.探测器与底座接触不良C.探测器底座与报警总线接触不良D.探测器本身损坏6.厨房由于其环境温度较高,其洒水喷头应符合其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应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的喷头,颜色为()。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第十章 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第十章防烟排烟系统知识框架考点解析考点一: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场所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应设置防烟设施。
1,民用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①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和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②中庭。
③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④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⑤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2,工业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①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②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③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
④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
⑤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库)房中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库)房中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3,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和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考点二:自然通风与自然排姻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建筑火灾烟气控制中防烟排烟的方式,是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排烟方式。
一、自然通风方式(一)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对于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的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1,当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相关条件时,楼梯间可不设防烟系统。
①当采用敞开的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时。
②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分别不小于3.0m2。
2,当加压送风口设置在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排烟管尺寸计算
一.排烟量的计算(L)1.当排烟风机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时或净空高度大于6.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60m3/(h·m2)计算。
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 m3/h;当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120m3/(h·m2)计算。
2.中庭的排烟量以其体积大小,按4~6次/h换气计算。
当室内中庭体积小于或等于17000 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 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 m3/h。
3.汽车库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
二.排烟风管中风速的规定(V)1.规范要求混凝土风道风速不超15m/s2.规范要求金属风道风速不超20m/s3.我们一般计算主管道8-15 m/s,直管3-7 m/s三.风管截面积的计算(S)S=L/V因为S单位一般是m2, L单位一般算出来是m3/h,V的单位一般是m/s,小时(h)与秒(s)的转换是3600,所以上面的公式考虑单位因素后为:S=L/3600V举例如下:一个主管风管100m3/h,求风管尺寸?首先取主管风速8-15,每个人取值有差异,这里根据经验,我取10 m/sS=100/(3600*10)=0.28 m2风管大概就是1000mm*320mm的,这样实际截面积就是0.32m2再举例如下:一个支管风管4000m3/h,求风管尺寸?首先取直管风速3-7,每个人取值有差异,这里根据经验,我取6 m/sS=4000/(3600*6)=0.18 m2风管大概就是1000mm*200mm的,这样实际截面积就是0.2m2四.风管宽度和高度尺寸的问题1.在上面的主管例子中,我取了1000mm*320mm,而不是1000mm*300mm,那是因为巨型风管跟砖一样,有标准模数,大概是2500、2000、1600、1250、1000、800、630、500、400、320、250、200、160、120、100。
多层建筑中庭防排烟系统设计
多层建筑中庭防排烟系统设计摘要:介绍了某多层建筑(商场)中庭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认为此类建筑的中庭应当设置防排烟设施,并有必要对其设置依据、方法、排烟量计算等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制订出相应的规范条文。
关键词:多层建筑中庭排烟量排烟设施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设有中庭的多层民用建筑如商场、会展中心等建筑大量涌现。
这类建筑的中庭建筑高度大多超过12m,屋面采用大跨度轻型钢结构、玻璃采光顶。
它具有内部空间大、使用功能复杂、人员密度大、可燃物较多、火灾强度大等特点。
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疏散、火灾的救援难度较大。
鉴于以上特点,这类建筑的中庭的确有设置防排烟设施的必要。
成都人民商场、上海友谊商城、上海心族商厦和上海名品商厦等均为此类建筑,其中庭均设置有防排烟设施。
而在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年版)(以下简称《建规》)中无此类建筑防排烟设计的相关规范条文。
本文仅就笔者以前设计的××商场(多层建筑),结合切身经验,从具体操作上谈谈多层建筑中庭的排烟系统设计。
1、工程概述××商场坐落在四川成都市,总建筑面积13973㎡,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局部五层,建筑高度24.0m,为一欧式建筑。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300㎡,主要用作贮藏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池和泵房等;一、二层建筑面积(除中庭)各3600㎡,用作商场、超市;三层建筑面积(除中庭)3600㎡,用作商务办公;局部四、五层用作办公。
中庭贯穿一至三层,筒体直径37.0m,高14.4m;屋面采用大跨度轻型钢结构、玻璃采光顶;其兼有购物、休闲和内部交通组织等功能。
2、中庭排烟设施的设置依据多层建筑内的中庭一般设在建筑物内部,上下贯穿多层空间,其用途多种多样,因此其防灾措施既有共同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由于中庭空间形似烟囱,因此易产生烟囱效应。
若中庭空间与周围楼层间无分隔、中庭空间又未考虑排烟设施,当火灾发生时,烟气很快就进入中庭,并向周围楼层扩散,进而扩散到整个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