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
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研究进展
![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63df060f524ccbff12184e9.png)
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研究进展摘要】桥小脑角位置在小脑、脑桥以及颞骨岩之间的不规则位置,该区域位置比较复杂。
发生大型脑膜瘤后可累及脑干、重要颅神经、大脑后动脉以及深静脉系统等,手术治疗难度系数较大。
目前临床对于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报道较少,一些临床医生在文献参考中难以找到证据,根据以上情况本次笔者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相关文献对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总结,综述目前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显微技术桥小脑角区肿瘤常见有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脑膜瘤等,患者一般以Ⅴ-Ⅷ组颅神经受累为主要症状。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血供比较丰富,加上肿瘤体积较大,并且与脑干、脑神经以及重要血管相邻,因此手术治疗难度较大。
此外临床对于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治疗报道较少,使得较多的学者在临床治疗中难以找到参考证据,笔者将相关的报道进行统一整理,旨在为后续临床医生使用提供依据。
一、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临床症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听力丧失以及眩晕等,由梗阻性脑积水压迫脑干、小脑从而导致政治出现比较晚。
内听道前肿瘤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痛以及面神经和耳蜗神经损伤,该种疾病症状出现比较早,早期比较容易诊断,就诊时肿瘤尺寸比较小。
而内听道后脑膜瘤症状出现比较晚,就诊时体积偏大,患者多表现为小脑症状。
二、桥小脑角区大型脑膜瘤临床分型临床根据肿瘤主要附着的部位和主体所在的位置进行分型,这样有利于手术入路的选型。
Ding根据肿瘤与内听道关系将该肿瘤分为孔前型、孔后型、孔下型以及中央型[1]。
根据肿瘤侵犯方式分类将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分为:内听孔后脑膜瘤、内听孔前脑膜瘤以及联合型,而联合型肿瘤是指内听孔前后均有肿瘤侵犯。
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重要的是手术的入路选择,而入路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特征,包括起源位置、肿瘤主体部分位置、肿瘤与神经血管结构关系以及病人术前神经功能情况。
肿瘤底部与面神经、三叉神经等关系密切,孔前型神经与三叉神经、岩静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等关系密切,与面听神经之间有较多的蛛网膜隔离,因此术中可以轻松的对面听神经进行保护。
桥小脑角区肿瘤病人的护理
![桥小脑角区肿瘤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2612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b.png)
眼睑闭合不全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眼部状况,如有畏光、眼疼等 不适,应即使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头稍偏向健侧,勿让手术部位和引流管受压,防止脑干 移位。术后4-6小时可将床头抬高20-30度。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如有异常,即使通知医生,遵 医嘱给予相关处理。
术后护理
观察伤口辅料的渗透情况及是否松脱,有无感染和 异味,如渗血较多,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辅料或者 重新加压包扎。
颅内压增高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感觉的变化, 以防颅内压过高而发生脑疝,加重病情。
观察引流管引流情况,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引流管是否通畅,有 无脱落,有无脑脊液漏。
术后护理
定时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降压药及抗生素。 颅内压增高患者,应床旁有家属陪护,加床挡,防止躁动而发生坠床。
当肿瘤累及脑干时,可出现患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 眼球震颤、肌张力下降、锥体束征。病程晚期,可出现慢性 或急性枕大孔疝症状及小脑危象,直至呼吸障碍。
临床表现
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在脑桥下缘与橄榄体之间出入脑, 自脑干外侧并稍上行经内耳门入内耳道。
临床表现
桥脑小脑角区的肿瘤种类很多,在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手术过程中要根据肿瘤 的种类和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中要注意保护神经不受损伤。
健康宣教
术后护理
树立信心,对疾病要有正确认识,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进食高能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食物,加强营养 和种类。 生活护理,鼓励病人每日坚持晨晚间口腔护理,增强食欲和舒适度,防 止口腔感染和异味。鼓励病人每日少量锻炼,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听神经瘤的治疗
![听神经瘤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d8d6c068762caaedd33d483.png)
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是开颅手术。
自1988年开始运用伽玛刀这一手段治疗听神经瘤以来,全世界已治疗11201例病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对于3 cm 左右的听神经瘤,伽玛刀和显微外科已成为一种交替治疗方法。
一、病人的选择1、肿瘤最大直径3cm左右。
有部分囊变者可适当放宽。
2、年龄较大和全身情况不能承受全麻开颅者,可首选伽玛刀治疗。
3、术后残瘤、术后复发者且无明显脑干受压者。
4、欲保持面、听神经功能者。
5、伴有严重三叉神经痛者建议显微外科手术。
二、术前准备(从略)三、定位方式选择1、MR+CT (骨窗位)2、MR3、CT (骨窗位):安装头架时注意避免伪影。
四、计量计划原则1、根据病灶大小选择不同大小准直器。
2、一般采用5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不主张使用太高的等剂量曲线。
3、合理运用准直器数量及权重大小,才能获得满意的计量计划,并最大限度发挥放射生物效应。
4、最终产生一个满意的类似病灶容积的放射灶(三维像)。
5、周边剂量10.5---15Gy(参考剂量)。
6、内听道为骨性管道,无代偿空间,建议内听道内剂量略低。
五、术后处理1、伽玛刀结束后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静滴一次,以减轻急性放射反应。
2、预防性抗菌素:例:林可霉素0.6g肌肉注射一日二次×2天。
3、神经营养剂。
4、对症治疗。
六、随访1、二年内每半年对病人随访一次,详细对病人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尤其是面、听及三叉神经的评分。
并做影像学检查。
(建议做头颅MR平扫+增强)。
2、若二年后肿瘤缩小或大小不变者,一年后再随访影像学检查。
3、若三年后肿瘤仍缩小或大小不变者可二年、四年、八年、十六年间隔随访。
4、不少病人(尤其是肿瘤有部分囊变者),伽玛刀治疗后6个月左右,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中心强化减弱,体积可明显增大是属正常的病理变化过程,只要病人症状没有明显加重、不伴有颅内压增高。
不必视为“肿瘤增大、治疗无效,而行外科手术治疗”,可继续随访。
医学影像-神经系统习题
![医学影像-神经系统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1890056c85ec3a87c2c534.png)
A、多发散在的环形等密度影 B、多发的结节影
C、灶旁水肿明显 D、位置较表浅
E、无强化
17、腔隙性脑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 )
A、基底节区 B、脑干
C、半卵圆中心 D、丘脑
E、小脑
18、下列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征象中错误的是 ( )
13、不宜进行颅脑增强 CT 扫描的是 ( )
A、急性出血患者 B、昏迷患者
C、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 D、急性颅脑外伤
E、碘剂过敏的患者
14、符合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的MRI 特征的是 ( )
A、椎管内局灶性肿块 B、肿瘤中心区易出现囊变区
C、肿瘤多呈哑铃型 D、脊髓受压、变形、推移
C、阻塞面呈梳齿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脊髓向对侧移位较轻
D、脊髓梭形膨大,对比剂分流,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
E、阻塞面呈梳齿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向对侧移位较轻
二、多选题(每题可有多项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脑血管造影通常分颈动脉造影和椎动脉造影,其目的在于 ( )
A、囊虫病 B、结核瘤
C、结节性硬化 D、颅面血管瘤病
E、多发性硬化
29、不是硬膜外血肿特点的是 ( )
A、呈梭形 B、内缘光滑锐利
C、常有骨折 D、中线结构移位较轻
E、可越过颅缝
30、CT 平扫时,下列哪种肿瘤CT 值最低 ( )
A、脑膜瘤 B、胶质瘤
C、胆脂瘤 D、听神经瘤
神经系统
第二章 神经系统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基底节结构 ( )
A、尾状核 B、豆状核
放射科出科考题库含答案
![放射科出科考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00ee667ec102de3bd897a.png)
放射科出科考题库含答案中枢神经系统部分1.以下哪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A.DSAB.MRIC.CTGE.X线摄片D2.以下哪一种脑血管成像技术可以不使用造影剂()A.脑血管造影B.DSA检查C.MRAD.CTAE.以上均不是C3.以下脑肿瘤中最常见的是哪种?()A.脑膜瘤B.星形细胞瘤C.转移瘤D.垂体瘤E.颅咽管瘤B4.后颅窝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是()A.垂体瘤B.听神经瘤C.胶质瘤D.脑膜瘤E.颅咽管瘤B5.以下哪种病变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A.急性期血肿B.脑水肿C.脑软化D.脑囊肿E.脑水肿A6.以下病变强化最显著的是哪种?()A.脑囊肿B.脑水肿C.脑萎缩D.脑膜瘤E.脑软化D7.最适用于脊髓的影像学检查的方法是哪种?()A.X线检查B.CT检查C.DSA检查D.MRI检查E.脊髓造影D8.脑挫裂伤不出现哪种影像学表现:()A.脑水肿B.散在出血灶C.脑肿胀D.钙化灶E.以上均是D9.颅出血病灶常呈梭形的是哪种?()A.硬膜外血肿B.硬膜下血肿C.蛛网膜下腔出血D.脑室出血E.脑血肿A10.颅出血病灶常呈新月形的是哪种?()A.硬膜外血肿B.硬膜下血肿C.蛛网膜下腔出血D.脑室出血E.脑血肿B11.以下病变在T1WI、T2WI均可高信号是哪种?()A.脑水肿B.脑梗死C.慢性血肿D.钙化E.星形细胞瘤C12.以下哪种病变不容易液化、坏死、囊变?()A.脑膜瘤B.恶性胶质瘤C.听神经瘤D.垂体瘤E.星形细胞瘤A13.以下肿瘤常属于髓肿瘤是哪种?()A.神经源性肿瘤B.转移瘤C.脊膜瘤D.星形细胞瘤E.淋巴瘤D14.以下与病灶强化无关的是:()A.供血B.血脑屏障破坏C.充血D.水肿E.新生血管生成D15.哪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A.脑血管造影B.CTAC.MRAD.脑超声检查E.脑室造影A16.颅病灶增强与以下哪种因素相关最小:()A.组织供血B.病灶大小C.血脑屏障破坏D.病变充血E.以上均不是B17.以下征象不属于垂体瘤表现的是()A.蝶鞍扩大B.听道扩大C.鞍底下陷D.垂体柄偏移E.鞍上池密度增高B18.以下哪种肿瘤常为脑外肿瘤()A.脑膜瘤B.胶质瘤C.脑转移瘤D.星形细胞瘤E.胶质母细胞瘤A19.以下椎管肿瘤哪种说法不正确()A.髓肿瘤以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常见B.硬膜外肿瘤以转移瘤常见C.髓外硬膜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D.髓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常见E.以上均不正确D20.CT增强扫描常呈环形增强(环形征)的脑瘤变有:()A.垂体瘤B.脑膜瘤C.脑胶质瘤D.脑梗死E.脑转移瘤E21.有关脑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转移瘤常好发于大脑镰旁和上矢状窦旁B.增强扫描后肿瘤出现结节状或环形强化C.肿瘤周围常见大片指状低密度水肿D.转移瘤常为多发E.肿瘤常发生于皮层下A22.脑梗死CT表现特点有:()A.病灶常为低密度B.同时累及皮质及皮质下区C.呈三角形或扇形、锲形D.病灶围与闭塞血管供血一致E.以上均正确E23.脑转移瘤的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A.前列腺癌B.甲状腺癌C.骨肉瘤D.结肠癌E.肺癌E24.颅咽管瘤的钙化呈()A.块状B.蛋壳样C.散在钙化D.毛线团样E.爆米花样B25.脑梗死后往往可以见到“模糊效应”常在()A.第1周B.第2周C.第2-3周D.第4周E.第3-4周E26.关于听神经瘤描述错误的是()A.脑外肿瘤B.听道口扩大C.常有强化D.可坏死、囊变E.一般不影响第四脑室C27.垂体瘤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A.蝶鞍扩大B.鞍底下陷C.瘤周水肿D.肿瘤有强化E.垂体柄移位E28.与转移瘤CT表现不符的是()A.多发散在的环形等密度影B.多发的结节影C.灶旁水肿明显D.位置较表浅E.无强化E29.急性硬膜下血肿哪种描述是错误的()A.外伤3天发生的血肿B.新月形高密度影C.超越颅缝D.有占位效应E.有灶周水肿E30.不是硬膜外血肿特点的是()A.呈梭形B.缘光滑锐利C.常有骨折D.中线结构移位较轻E.可越过颅缝E31.脑基底动脉环最常见的组成是:()A.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动脉末端B.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C.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动脉末端D.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E.以上都不是A32.有关脑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脑膜由外向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B.硬膜与颅骨板之间的间隙称硬膜外腔C.脑膜中动脉走行于硬膜外层之间D.硬膜层向折叠形成大脑镰、小脑幕E.软脑膜伸入脑沟、裂C33.在颅脑检查中,MRI明显优于CT的检查部位是:()A.前颅窝B.中颅窝C.后颅窝D.大脑镰E.脑室C34.脑脊液MRI表现为:()A.T1WI为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B.T1WI为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C.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D.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E.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C35.关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检查,哪种说法不正确:()A.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灶B.多由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所致C.大多伴发颅骨骨折D.血肿多沿脑表面广泛分布E.常伴有脑挫裂、脑水肿及占位征象C36.临床拟诊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申请做CT检查,下列哪项最合适:()A.平扫B.增强扫描C.动态CT扫描D.平扫加灌注扫描E.脑池造影CT扫描C37.脑梗死与脑出血的CT表现相仿是在:()A.超急性期B.急性期C.亚急性早期D.亚急性晚期E.慢性期E38.脑梗死脑细胞细胞毒性脑水肿期,病变区CT表现为:()A.高密度B.低密度C.等密度,边界清楚D.低密度边界模糊E.等密度E39.关于腔隙性脑梗死,哪项是错误的:()A.为皮层小血管闭塞所致B.CT为低密度灶,直径常5-15mmC.中老年人常见D.MRl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E.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A40.关于高血压性脑血肿的演变过程,哪项不正确:()A.分急性期、吸收期、囊变期B.各期时间长短与血肿大小有关C.急性期血肿边界清楚,密度高D.吸收期血肿周围模糊,血肿缩小E.囊变期为血肿吸收后形成囊腔,仍具有占位效应E41.高血压患者,突然昏迷,CT示右侧外囊区椭圆形高密度,CT值为70Hu,最可能诊断为:()A.蛛网膜下腔出血B.肿瘤出血C.视丘侧出血D.视丘出血E.壳核外侧型出血E42.关于脑AVM,哪顶描述错误:()A.系胚胎期脑血管发育异常B.好发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C.具有供血动脉D.具有畸形血管团E.具有引流静脉B43.脑血管畸形分类中,哪种最常见A.动静脉畸形B.静脉畸形C.毛细血管畸形D.大脑大静脉畸形E.海绵状血管瘤A44.男,10岁,癫痫,1年前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CPA区肿瘤
![CPA区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f635f6c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0.png)
查体:右耳听力下降,右手握持力差。
平扫CT值约6~12HU。 增强后CT值约2~10HU。
4、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
表皮样囊肿比较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2%~1.8%。可位 于硬膜下、硬膜外、脑室或脑实质,但以硬膜下最多见, 约半数位于桥小脑角区。
cerebellopontine=cerebella(小脑)+pontine(桥的) Pontocerebellar angle Cerebrum大脑
正常解剖(normal anatomy)
脑桥和小脑交接的区域称为桥小脑角区。
面听神经脑池段、小脑前下动脉及内耳 道是桥小脑角区重要的解剖结构。
要做增强才能确定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肿瘤小时信号
均匀,增强均匀显著强化;较大的听神经瘤内常出现 囊变或大部呈囊性(脑膜瘤囊变少见)。 锥形冰激凌征(CPA病变并向内听道内延伸)
case4
Case5
男,56岁,因耳鸣4年余头昏2年余入院。 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MRI 平扫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与皮样囊肿内 含有液态脂类物质有关。少数T1WI、T2WI均呈不均 匀信号,与内容物内钙盐沉着、陈旧性出血及毛发较 多有关。若肿瘤自发破裂,可在脑室内见到脂肪-脑 脊液平面,颇具特征性。
巨检肿瘤多呈分叶状,边界清楚,瘤外层较表皮样囊 肿为厚,并有乳头突入腔内,囊内含有黏稠油样脂类 物质和液态胆固醇,生于脊柱和后颅窝者可见皮窦。 皮样囊肿较表皮样囊肿易破裂,若破裂入脑室部位和 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剧烈的脑膜炎性反应。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CT 平扫多呈均匀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肿瘤多 呈圆形、卵圆形,边界清,瘤周无水肿,占位效应与 肿瘤大小和部位有关。囊壁常见不完全钙化环。增强 后不强化。
桥小脑角肿瘤手术谈话
![桥小脑角肿瘤手术谈话](https://img.taocdn.com/s3/m/d962ebb6fd0a79563c1e72ab.png)
谈话内容(右侧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1.右侧岩斜区脑膜瘤,已经产生颅内压增高及多组脑神经,脑干,小脑损害症状,需手术切除肿瘤.但患者年龄大,且系二次手术,手术耐受性差.2.肿瘤深居颅底近中线处,体积巨大,毗邻脑干,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海绵窦和脑神经等重要结构,局部解剖复杂,加之二次手术,解剖层次欠清楚,手术难度极高,手术危险极大,虽然邀请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主刀,亦不能确保手术成功.术中或术后可能因血管,神经,脑干,小脑等重要结构的直接或间接损伤而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3.手术由可能由于肿瘤与重要神经,血管,脑干,小脑紧密粘连而无法分离,不能完全切除肿瘤.如肿瘤不能根治切除,术后需要继续治疗.肿瘤术后可能复发.术后临床症状可能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4.手术可能导致第3~12脑神经损伤并产生相应临床症状,如:可能因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损伤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出现复视,眼睑下垂等;患侧三叉神经损伤,致患侧头面部感觉丧失,咀嚼肌瘫痪等;面,听神经损伤致面瘫,味觉障碍,听力丧失;后组脑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脑干损伤可能长期昏迷,偏瘫,高烧,植物生存,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小脑损伤致肌张力改变,共济失调等.术中可能损伤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或深浅回流静脉而致出血,休克,血管痉挛,脑梗死,脑水肿,脑肿胀,死亡.5.术后可能出现颅内出血,颅内积气,积液,脑水肿,脑肿胀,脑疝,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炎,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不愈合,局部积液,脑积水等,有时需要再次手术处理或气管切开,造成住院时间延长,术后还可能出现颜面及口唇疱疹,角膜炎或角膜溃疡,高热,癫痫,昏迷,偏瘫,失语,植物生存,精神障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肺部,泌尿感染或全身感染,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心脑肝肾等脏器的并发症,如心梗,心律失常,心衰,脑出血,脑梗死,肝肾肺功能衰竭,甚至全身衰竭死亡等.输血可能传染如肝炎.6.围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未预先告知的术前无法预料的特殊情况,患者或代理人应同意接受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和原则,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a88063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9.png)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为一种局限性星形细胞 瘤,青 少年多见,颅后窝为最常见的好发 部位,以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最常见。边 界一般清楚,无包膜,常伴囊变,一般无 瘤周水胂,占位明显。
• CT平扫多呈椭圆形,与岩骨宽基底相贴,中心不 在内听道,岩骨可有骨质增生或破坏,肿瘤为等 或高密度,瘤内可见沙砾样钙化,增强后呈显著 均匀强化。
脑膜瘤
• 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多伴有 流空血管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增强后呈显著一致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 ,这一征象对诊断脑膜瘤很有帮助,但不 是脑膜瘤特有征象,脑膜尾征的出现是肿 瘤细胞浸润了增厚的硬脑膜所致。
• 听神经瘤好发于中年人,高峰在30—50岁,女性 多于男性。
听神经瘤
• CT平扫呈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影,边 界欠清晰,增强后边界较清晰,实质部分 明显均匀强化,囊变部分无强化,在所有 CT征象中。内听道扩大最具特征性,为定 性诊断的重要依据。
听神经瘤MRI表现
• 肿瘤主体位于桥脑小脑角,常有一蒂与内听道相连, T1WI呈低信号,T2Wl呈高信号,信号可稍不均匀。
桥小脑角区 占位性病变 的影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概述
• 桥小脑角区多为脑外肿瘤,以听神经瘤最 常见,其次为脑膜瘤,三叉神经瘤,另外 可见胆脂瘤,蛛网膜囊肿,血管母细胞瘤 ,胶质瘤,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转移 瘤,以及发生于小脑及脑干的脑内肿瘤突 入桥小脑角区。
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ecb8e0856a561252d36fd1.png)
gn ( 1 ) ruieI ig T ,ot 一w i tdi a ig T WI add fs n— e he aig D ) R sl : w1 n e he g ( 2 ) n iu i w i ts
桥小脑角肿瘤的CT、MRI
![桥小脑角肿瘤的CT、MRI](https://img.taocdn.com/s3/m/69eb887576eeaeaad1f330b9.png)
分无强化.
• 骨窗示:左侧内听道扩大.
左侧听神经瘤
• 平扫示:左侧桥小脑角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
影,边界不清晰.
• 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轮廓变清晰. • 骨窗示:左侧内听道扩大.
右侧听神经瘤
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第四脑室稍受压.
右侧听神经瘤
• 大体标本呈球形,有硬的包膜,生长缓慢,向脑
组织方向呈膨胀性生长。组织学上表现纤维化, 肿瘤血管丰富,合并退行性变,如砂粒体形成和 囊性变。软脑膜是脑组织和肿瘤的分界,肿瘤压 迫可导致大脑皮质缺血性坏死和肿瘤周围广泛水 肿。肿瘤与脑组织有比较清楚的分界,常常侵犯 脑膜、颅骨。颅骨反应性增厚或脑膜瘤颅骨增生 是一大特点。也有相应部位的颅骨膨出变薄的。 少数脑膜瘤沿硬脑膜呈鳞片状生长,颅内肿块效 应与颅骨增生的表现较轻。
信号,境界清楚 T2加权示肿瘤呈很高信号 增强扫描示肿瘤呈多环形强化
右侧巨大听神经瘤囊变
T1加权示右侧桥小脑区巨大肿瘤,实质部分 呈稍低信号,囊变部分似脑脊液样低信号 T2加权示囊变部分呈很高信号,实质部分信 号较囊变部分低 增强扫描示实质部分显著强化
左侧听神经瘤
• MR平扫肿瘤呈稍长T1T2信号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1.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
[病因病理]
• 听神经瘤是后颅窝中最常见的颅肿瘤,占
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约75%-80%
• 绝大多数 为单侧 • 发病年龄30-60岁 • 听神经瘤一般由雪旺细胞发展而来,大多
数发生于前庭神经,少数发生于耳蜗神经
• 易发生囊变和脂肪或黄色瘤池可疑低密度影 • 增强扫描后见一不规则花环样增强影
左侧听神经瘤(早期)
• 平扫左侧内听道稍见扩大,其内含有较小异
影像本科复习题(中枢神经系统)
![影像本科复习题(中枢神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c5be3f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3.png)
影像本科复习题(中枢神经系统)一、填空题1、颅内非病理性钙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 _________。
2、脑中线结构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3、亚急性或慢性期血肿MRI 表现 T1WI 呈 _________信号, T2WI 呈________信号。
4、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小于_________的垂体肿瘤。
5、颅内血管畸形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 _________。
6、脑积水可分为_________和 _________。
7、CT 平扫可表现为高密度病变有_________、 _________。
8、颅内病理性钙化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
9、卵圆孔内有 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通过。
10、枕大孔内主要结构有_________、 _________。
11、脑梗塞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12、椎管内肿瘤根据部位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分)1、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是()A、脑膜瘤B、转移瘤C、胶质瘤D、垂体腺瘤2、下列那种肿瘤是仅发生于颅内脑外的肿瘤()A、星形细胞瘤B、脑膜瘤C、淋巴瘤D、少突胶质细胞瘤3、临床疑为脑出血重危病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颅骨平片B、脑血管造影 C 、 CT D、 MRI4、下列关于脑胶质瘤叙述中错误的是()A、WHO 将星形细胞瘤分为I ~Ⅳ级B、少枝胶质细胞瘤可见弯曲条状钙化C、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及出血较常见D、低级别胶质呈明显均匀强化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镰由硬脑膜形成B、硬膜外间隙是指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间隙C、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丘脑D、第三脑室宽径常大于6mm 。
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
![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a93f0e22da38376bae1fae4b.png)
上述两种桥小脑角区肿瘤均属少见肿瘤。
9、血管母细胞瘤
组织学为良性,任何年龄。 主要见于30-40岁,主要 位于中线旁小脑半球,少 数靠近桥小脑角。囊性变 是此肿瘤的突出特点,囊 性部分可以远远超过肿瘤 本身,巨大的囊肿将肿瘤 本身推向一侧,此时称其 为附壁结节(即大囊小结 节)。MR囊内信号似脑脊 液信号,增强扫描结节强 化,囊性及囊性部分的边 缘无强化。
主要与该区的脑膜瘤区别:脑膜瘤不以内听道为中心,故内听道不扩大 大的听神经瘤囊变常见,脑膜瘤少见脑膜瘤可钙化,可有局部骨硬化
在儿童和少年,听神经瘤常伴有神经纤维瘤病,见后述。
容易合2、并胶神质瘤经,纤尤其维是视瘤交病叉胶质瘤。
颅神经肿瘤发生率仅次于听神经瘤,良性,病理上分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脑膜瘤与小脑之间有低信号带存在,听神经瘤没有此特点。
4、三叉神经瘤
颅神经肿瘤发生率仅次于听神经瘤,良性,病理上分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 瘤。青壮年多见,起源于根部或半月神经节向根部生长的可表现为桥小脑 角区肿块,肿瘤常沿三叉神经生长,延伸至鞍旁时呈哑铃状,是三叉神经 瘤的特征性表现。多数均质。
5、面神经瘤 面神经于桥脑下部离开后,向前外侧,与听神经伴行,进入内听道。面神 经瘤少见,影像表现和其他神经瘤相似。
DWI上呈低信号,脑脓肿的脓液在DWI上呈高信号),在结合相关病史可明确诊断。 晚期,可沿颈静脉孔入颅,达桥小脑角区。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a4c959083d049649b665877.png)
(一)听神经瘤
1 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8 . % 0 . 来源:内听道前庭神经支施万细胞鞘 2 . 常见于3 3 - 0 0 6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 生长:最初在内听道内生长,仅引起内听道扩大,以后才 4 由内听道口长入桥小脑角池。随着肿瘤的扩大,脑干受压移 位,患侧小脑半球也受影响 . 临床表现:以单侧听力部分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 5 可并有前庭功能紊乱以及面神经、 三叉神经麻痹
(十)血管母细胞瘤
5 实质肿块型也少见,即血管母细胞瘤表现为完全实质性肿 . 瘤,形态不规则,C T 平扫等密度,或因小的坏死存在呈低 等混杂密度。MR I 信号常很不均质,T WI 呈稍低或很低混 1 杂信号,稍低信号为肿瘤实质,很低信号为异常肿瘤血管, T WI 肿瘤实质呈高信号,异常肿瘤血管仍然低信号。实质 2 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实际上是仅仅有结节而没有囊腔,肿瘤 为大结节,由高度丰富的幼稚血管组成,所以增强扫描呈非 常显著的强化,常不均质,周围水肿比较显著。
(一)听神经瘤
. 6 影像表现 C T :平扫示边界较清楚的等、低或混杂密度,密度均匀,较大者可发生囊 变、坏死,少数可引起周边骨质的吸收 、破坏;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 囊性肿瘤可呈环状和多环状强化。 MR: T W 1 I 呈等低混杂信号,T W 2 I 等高混杂信号。 DWI 上肿瘤呈等低
(八)脉络丛乳突状瘤
. 1
右侧CPA区脉络从乳头状瘤 A CT呈不规则略低密度 B T1WI呈混杂信号,内有略高信号 C 增强后明显强化
(九)转移瘤
. 1 小脑四脑室区转移瘤是成人该区最常见的肿瘤。多数肿瘤位于小脑半 球,少数可靠近桥小脑角,需要与桥小脑角的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 2 靠近桥小脑角的转移瘤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单发转移瘤通常比较大, 其内通常有多发不规则坏死灶,C T 呈现低、等混杂密度,等密度区为转 移瘤实质部分,低密度区为坏死。T W 1 I ,呈等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混 杂信号的原因是肿瘤内坏死。T W 2 I 肿瘤实质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坏死 部分呈高信号。转移瘤周围常有较明显的水肿存在,水肿在C T 扫描呈低 密度,T W 1 I ,低信号;T W 2 I 高信号。 C T . 3 和MR I 肿瘤实质成分明显强化,强化区可为厚壁环状,结节状,斑 片状,周围水肿不强化,转移瘤坏死严重时可呈室管膜瘤
桥小脑角占位
![桥小脑角占位](https://img.taocdn.com/s3/m/7f3a2336a300a6c30c229f79.png)
病灶呈圆形,大多数病灶边界清楚。病灶周围 无水肿带,但可见肿瘤血管呈线性或蛇形的无 信号区。囊性或实质性病灶并发出血时,较新 鲜者,T1WI、T2WI均为高信号,若出血为陈 旧性时,T1WI、T2WI均为低信号。
• 典型的血管母细胞瘤可见:增强后扫描壁 结节明显强化,典型呈“大囊小结节”以 及灶周或肿块内可见粗大的蛇形血管引入。
•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多为 分叶,少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 病灶周围可见钙化,常呈片、条状或点状。 瘤周多无水肿。增强后扫描可见多数囊壁 和囊内容物均不强化,少数囊壁轻度强化。
六、海绵状血管瘤
• 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畸形的一种,可位于 脑实质内或硬脑膜外。桥小脑角区海绵状 血管瘤比较少见,多呈类圆形,可分叶, 边界清晰,多见出血,占位效应明显,瘤 周无水肿,邻近颅骨可发生破坏。
6.潜在并发症(2012-05-30) :脑疝、癫痫、
脑脊液漏。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 变化,GCS评分,并及时记录。 (2)严密观察头痛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症状。 (3)遵医嘱给予脱水药物。 (4)给予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减少噪音和刺激。 (5)遵医嘱给予抗癫痫的药物,并观察药物效果。
五、表皮样囊肿
• 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珍珠瘤是颅内最 常见的外胚层组织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 瘤的1.0%~2.9%,好发于青壮年人,以桥 脑小脑角区最常见,约占桥脑小脑角区肿 瘤的5.0%。
• 该肿瘤是神经管闭合期,外胚层细胞移行 异常所致,其内含有丰富的类脂肪、胆固 醇等。该肿瘤呈囊性,形态多呈分叶状或 不规则状,常沿蛛网膜下腔蔓延,可包饶 血管,有“见缝就钻”的特点,周围常无 明显水肿,占位效应轻微。
• MRI显示脑膜瘤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 号,T2WI信号变化大。T1WI像上多伴有流 空信号,可有钙化,具有在梯度回波相上 随着回波时间延长瘤体信号衰减、增强后 可见脑膜尾征等特点,脑膜尾征的出现是 肿瘤细胞浸润了增厚的硬脑膜所致,故其 强化程度与肿瘤一致,鉴别诊断除上述特 征外,还有脑膜瘤亦是不以内耳道为中心 生长,故内耳道及听神经大多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无眩晕恶心。半年多以前出现左侧咀嚼 无力,味觉减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当地 医院MR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患者自 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二便如常, 体重无减轻。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及家 族史未见特殊。
专科检查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语音正常,对答切题, 精神佳,查体合作,可遵嘱完成动作
定性:CPA常见肿瘤有---听神经瘤、脑膜瘤、 表皮样囊肿、三叉神经鞘瘤、海绵状血管瘤、 蛛网膜囊肿。
听神经瘤
CPA最常见肿瘤,约占CPA肿瘤的80%,大部分并非起 源于听神经而是起源于前庭神经,实为前听神经鞘瘤。 前庭神经从脑干出脑到前庭终器大约2cm长,分为前庭 上下支,听神经鞘瘤起源于两者的机会相当。前庭神经 颅内段(无髓鞘,轴索外由胶质细胞包围)与颅外段 (有髓鞘,施万细胞形成)的交界部分(ObersteinerRedlich段)临近Scarpa神经节处是听神经瘤的主要发 生部位,故绝大多数为神经鞘瘤,少部分为神经纤维瘤。
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
桥脑位于中脑与延髓中间,两侧借 小脑中脚与小脑相连,此交界区称
为桥小脑角区(CPA)
病例,女,49岁
因“头晕10年,左耳听力下降3年 余,加重伴味觉减退,左侧咀嚼无
力半年余”来诊
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部闷胀 感,不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不适,未予 特殊诊治。5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左侧肢体活动 不灵,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无行走不
蛛网膜囊肿多为先天性,一般无症状MRI表 现为脑脊液样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
桥小脑角区的三叉神经鞘瘤起源于三叉神经 根,常表现为跨越中后颅窝的哑铃型肿块, 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肿瘤边缘光滑,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增强 扫描呈不均匀环状明显强化。瘤内出现脂肪 变性可为特征性改变。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脑内或者脑外,T1WI 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其内掺 杂筛孔状低信号。病灶占位效应不明显,增 强后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病理反射:双侧Hoffman征阴性,Babinski征 阴性,Chaddock阴性。
脑膜刺激征:颈抵抗阴性,Kernig征阴性, 布氏征阴性。
北区磁共振659075 老楼强化磁共振
天坛医院术后病理:听神经鞘 瘤伴囊变。
定位:桥小脑角区(CPA)肿瘤首先应该明 确是脑外肿瘤还是脑内肿瘤。脑外肿瘤多有 临近骨质改变、脑白质塌陷征、蛛网膜腔隙 扩大、临近脑沟池变窄、硬脑膜与肿瘤呈钝 角等。有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起病缓急综 合分析判断。
稳、脚踩棉花感。无肢体疼痛麻木及感觉障
碍。同期自觉左侧面部发凉,无面部抽搐或
麻木、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无口角流涎及 口腔食物残渣滞留。约3年前开始出现左侧听 力减退,不伴鸣,症状进行性加重,余症 状较前无明显变化。现左侧听力明显减弱。2 年多以前开始出现口角向右侧歪斜、视力下
降,症状进行性加重。无视物模糊或重影。 无黑朦或视野变化。近一年头晕症状明显加
Ⅷ 左侧听力严重下降,AC<BC,右侧听力正 常,AC>BC,weber试验居中。
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
运动系统: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感觉系统:肢体痛温觉、触觉正常。深感觉 正常。
反射:腹壁反射对称引出,四肢腱反射正常, 双侧髌阵挛、踝阵挛未引出。
共济运动:Romberg征阴性,左侧指鼻实验 阳性,轮替实验阳性,跟膝径实验阳性。右 侧肢体正常。
CPA第三大常见肿瘤为表皮样囊肿,它起源 于神经管闭合时正常的上皮细胞,其大小往 往随着肿瘤内衬鳞状上皮脱落所产生的角蛋 白和胆固醇结晶的增多而增大。匍匐样生长, “见缝就钻”为特征性表现,对邻近结构无 推压现象。
T1WI上略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上略低于 脑脊液信号,内部信号通常不均匀,信号强 度取决于角蛋白和胆固醇含量的多少;增强 扫描无明显强化。
颅神经 Ⅰ嗅觉正常 Ⅱ粗侧视力减退,双侧视野基本正常 Ⅲ、Ⅳ、Ⅵ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
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各向运动自如。 眼震未引出。
Ⅴ 面部感觉对称,左侧咀嚼肌萎缩,咀嚼无 力。角膜反射存在。
Ⅶ 双侧额纹对称,闭目有力,左侧鼻唇沟较 右侧浅,口角向右侧歪斜,伸舌居中,鼓腮 有力无漏气。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的帽状细胞,多见于中 年女性,是CPA第二大好发肿瘤,大部分位 于颞骨岩部后面近内听道口。脑膜瘤血供丰 富,以宽基底与岩骨呈钝角相连。MRI表现 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变化较大,周 围可伴水肿,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如果肿 瘤细胞浸润邻近硬脑膜,可使其增厚,强化 可出现脑膜尾征
听神经瘤分为管内型和管外型。前者指肿瘤起源于听神 经的管内段,伴有内听道的扩大;后者指肿瘤起源于听 神经的管外段,主要在桥小脑角池生长,可不伴有内听 道扩大。
听神经瘤可以双侧发病,叫做神经纤维瘤病 Ⅱ型,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常伴发脑膜瘤、 神经纤维瘤、视神经胶质瘤等其他神经系统 肿瘤。
通畅所指的听神经瘤是单侧听神经瘤,无遗 传性,不伴其他部位肿瘤。
研究认为听神经瘤是由NF-2基因缺失引起的, NF-2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是一种抑癌基因, 可以抑制NGF(神经生长因子)、GGF(胶 质细胞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衍生的 生长因子)的过度活性,而这些因子可刺激 施万细胞的过度生长,在听神经瘤中往往有 明显的活性表达。
听神经瘤MRI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圆形或结节状肿块, 多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一般呈实性、囊实性和囊 性三种,伴或不伴内听道扩大,实性者T1WI上为稍 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呈均匀一致明显强 化;当内部出现囊变、坏死、出血、钙化时,内部 信号可不均匀,T1WI上呈混杂略低信号,T2WI上 呈混杂略高信号,增强呈花瓣样强化;当伴有患侧 第Ⅶ、Ⅷ神经束增粗时,表现为与肿瘤相连并明显 强化,两者信号变化一致,称为“荸荠”征或“苹 果柄”征。有人认为这为听神经瘤的特征性改变。
间接征象有局部脑池增宽,脑干及第四脑室可受压 推移,一般不伴脑水肿。
听神经瘤CT平扫多呈低密度,部分可见周围 水肿而致边界不清楚,少数可引起周边骨质 吸收破坏。听神经瘤一般不跨颅中、后窝, 偶有较大者会跨越颅中、后窝,但是并不是 沿颅中窝底生长。
一般都有完整包膜,长大后容易发生囊变, 文献报道囊变率介于1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