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处方药营销经典个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处方药营销经典个案
作者:马宝琳文章来源:医药经济报点击数:141 更新时间:2009-9-11
这30年来,处方药营销成就了无数的成功产品和企业,在以“学术跟随、利益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处方药营销大潮中,他们有的靠管理取胜,有的靠模式领先,有的孤独地坚持学术营销并获得成功,也有一些优秀产品历尽艰辛尚未成功……本文遴选的十大案例,或可供同道借鉴和反思。
恩必普创新冲动
石药集团的恩必普是治疗脑梗塞的一类新药,为绝对创新药。企业于1999年高价拿到恩必普,从此开始了慷慨悲歌的10年创新路。
1.学术推广起苍茫。自己研发的新药没法跟随别人,所以石药投入巨大力量进行学术推广,于2005年8月完成的IV期临床试验样本量2050例,是中国神经内科领域当时最大规模、最高标准的临床试验。同时,面向大众的患者科普教育也在积极进行。
2.千难万险运多舛。恩必普生不逢时,没能进入2004年的医保目录,同时国家对原创药物的定义不清晰,导致恩必普在招标时被归为仿制类,价格被拉了下来。
3.内部机制有保障。新产品需要有新模式、新队伍和新机制,石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成立了新公司恩必普药业,解决内部机制与市场的匹配问题。
4.墙里开花墙外香。与国内市场遇冷不同,恩必普的国际化进程相对顺利,目前在2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和地区获得专利保护,产品逐渐走出困境。
评:恩必普除了运气不好和受口服剂型影响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厘清创新药定义、重划标准这种复杂的力气活应该由企业来做,然后拿出方案游说政府,这是政府公关的重要内容。
万艾可雄风难觅
万艾可在中国可谓大名鼎鼎,但销量平平,其10年营销历程大致可分为5个
1.先声夺人势如虹。万艾可是10年前的社会关注热点之一,产品尚未正式上市,全国大多数媒体便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知名度快速上升,产品试用的期盼值一时无二。
2.百般教育羞无影。当时辉瑞制定营销策略的前提假设(或调研结果)有3个:一是患者足够多,二是有治疗需求的患者足够多,三是中国人爱面子羞于公然购买。所以推广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患者,采用了大量的大众媒体软文。
3.提供便利开门诊。为了消除真正购买环节的临阵退缩,辉瑞制定了一个“男性专科门诊”计划,在某些医院内单独开设门诊,不用患者排队、缴费、拿药,一切由专人帮忙,消除尴尬心理,结果还是没有多少人来院治疗。
4.进军药店觅仙踪。医院营销失利,万艾可这个处方药开始把突破口放在药店,启动了“幸福7点”活动,POP布满药店,声势不逊于OTC。
5.一切尽归平淡中。万艾可销量一直平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随着拜耳艾力达的上市,一切归于平淡。
评:万艾可的营销失利缘于消费者洞察不准确(一是患者的自我补偿并非单纯吃药,二是患者更愿意选用根治性的补肾壮阳方法治疗)而造成的营销战略失误(定价太高)。
今又生天地不同
赛百诺的今又生是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产品上市几年来,强势的媒体报道和弱势的地面营销形成强烈对比,可谓天地不同。
今又生由国家领导人亲自起名,铺天盖地的报道引发全球瞩目,知名度非常高。但是因为产品太新,配套的产品临床应用方案不完善,以及公司对销售不重视,销售业绩十分惨淡。自2006年10月起,公司经历了艰难的重组、转型。重组后的赛百诺摆脱“科研人员技术至上”的指导思想,转向尊重市场、尊重客户、重视营销、重视学术基础工作的营销转型,启动大规模临床试验,公司业绩在2007年出现较大增长,年销售额一度达到7800万元,逐渐走出低谷、重现生机。
评:今又生的问题除了原来的指导思想、营销战略、具体策略有误,以及适应症限制外,最关键的还是企业不能拿出一个完善、具体的临床应用方案。
吗丁啉动力十足
吗丁啉的适应症有2/3说的是呕吐,1/3说的是消化不良,所以产品更倾向于被认为是止吐药。但若定位成止吐药会有两个弊端:一是市场小,二是剂型不合适(市场上有几个止吐口服药?),所以要重新进行产品定位。
第一,扩大市场。要扩大市场就不能针对呕吐,而要针对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状,其中腹胀的发生率奇高,于是把腹胀作为吗丁啉的主攻方向。
第二,让市场接受。工作重点是让解释变得简单、容易理解并被记住。第一步,从生理学和药理学机理上提炼出一个词“胃动力”;第二步,把这个生理学范畴的概念变成临床上的概念,开发出“胃动力不足是关键”这句话;第三步,不但把胃动力不足从一种消化不良的内在表现变成了病因,而且进一步变成了一种分类标准,在消化不良的分类中增加了一个“动力性消化不良”,还加到了课本上,让医生看到病人就想“他是否胃动力不足?”
至此,吗丁啉完成了扩大市场、使医生易记和患者易理解这三大任务,为成功奠定了基础。
评:产品获得生产批号是第一次研发,解决资格问题;营销时的产品定位和提炼是第二次研发,解决把产品利益转变成临床利益和客户利益的问题。国内有很多新药、好药销售不佳就是因为缺少二次研发,也就是策划。
络活喜道高一筹
络活喜的上市时间晚于拜新同,两者都是钙拮抗剂,都是1天用药1次。作为后来者的络活喜如何在硝烟弥漫的降压药市场上快速斩获呢?
1.学术道高一筹。1天用药1次的降压药有何卖点?方便、患者依从性高、不容易漏服、平稳降压,谁都会说这些,但这些卖点没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络活喜没有简单地宣传上述卖点,而用一个谷/峰比值作为血压波动的参数,评价服用络活喜的患者谷/峰比值和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络活喜能显著减少脑出血的发生率。这样的研究引领了新观念,创造了新概念,打开了治疗新局面,构成了络活喜学术推广的核心。
2.专业依靠指南。在随后的推广中,络活喜凭借大量循证依据,进入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把学术地位以权威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其影响和营销拉
动力可想而知。
3.科普连续造势。患者教育永远都是有效的,尤其是高血压这种常见病,更值得做大众传播。所以络活喜以“高血压日”为依托,借助大众媒体进行大规模的科普教育,同时针对老干部、离退休人员等高端人群开展了大量的健康讲座。
通过这三大关键举措,络活喜不但登上了学术制高点,还得到了官方承认,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当然最终也收获了销量。
评:产品特点结合医学发现,推出新理念,能够使产品地位更高,更有影响力。
尼莫同老药新做
尼莫同在我国上市10年的时候,开始面临三大严峻挑战:一是国内仿制品靠灵活的销售手段步步紧逼,蚕食了尼莫同一半的份额;二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市场小,发展受限;三是产品本身在学术上已经没有新意。后来,尼莫同通过重新定位、改变适应症,实现了漂亮的转身,成为老药新做的经典。
1.建立假设。尼莫同的适应症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老年性脑功能障碍”,但医学书上没有“老年性脑功能障碍”这个病名,初步假设是“老年性脑功能障碍能否等同于老年性痴呆?”
2.患者调研。在脑血管病的后果中,痴呆比偏瘫严重,但当时临床上没有针对痴呆的治疗,这是一个没有被激发出来的需求,不但市场空白而且需求强劲。
3.医生调研。脑血管病治疗一直相对落后,北京三甲医院和县级医院的治疗方案相差无几,若推出新理论应能得到追捧。
4.验证假设。大量搜集国内外文献发现,钙拮抗剂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证据,国外有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试验依据。
5.重建逻辑。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要理顺,通过研究,大量证据表明,老年性痴呆约有3/4是由血管原因造成的,所以重建后的逻辑是这样的:老年性脑功能障碍约等于老年性痴呆,后者约等于血管性痴呆。
通过以上五步,尼莫同定位于治疗血管性痴呆这个空白的大市场,加大推广力度,造就了近10年来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造福若干患者,同时推动了脑血管病治疗理念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