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采集与处理综述

合集下载

系统调研报告及综述

系统调研报告及综述

系统调研报告及综述目录一、项目背景与概述 (2)1. 项目背景分析 (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3. 报告结构介绍 (4)二、系统调研内容与过程 (5)1. 系统调研的主要内容 (6)1.1 系统现状调查 (6)1.2 业务流程分析 (7)1.3 系统功能需求识别 (8)2. 调研方法与步骤 (10)2.1 资料收集法 (11)2.2 实地调查法 (12)2.3 访谈法 (14)2.4 问卷调查法 (15)3. 调研过程实施 (17)三、系统分析与评估 (18)1. 系统现状分析 (19)2. 系统优势与不足 (21)3. 系统运行效率评价 (21)4. 系统用户体验评估 (22)四、系统综述与展望 (23)1. 系统综述 (25)1.1 系统概述及主要特点 (26)1.2 系统功能介绍及架构分析 (27)1.3 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28)2. 系统展望与发展趋势预测 (29)2.1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31)2.2 系统应用前景展望 (32)2.3 系统改进建议及实施方案设想 (33)五、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34)1. 典型案例选取与背景介绍 (36)2. 案例系统分析与评估结果展示说明 (37)一、项目背景与概述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本项目的调研及综述显得尤为重要。

本段主要就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背景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对项目进行概括性描述。

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如此背景下,本项目旨在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进行系统调研,以应对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项目的提出,不仅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更是基于对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深思熟虑。

项目概述:本项目主要围绕某一行业或领域的系统现状进行调研,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

通过对各方面的综合分析,力求达到全面了解和把握现状的目的。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内容与方法综述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内容与方法综述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内容与方法综述近年来,由于水域质量严重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鱼类摄食生态受到了广泛关注。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鱼类摄食行为,更深入地了解水域生态系统,定量评估水域受污染程度,并给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对鱼类摄食生态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鱼类摄食生态研究的内容鱼类摄食生态研究主要关注鱼类的捕食行为及其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主要内容有:1、描述鱼类捕食行为鱼类的捕食行为是鱼类摄食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鱼类的捕食工具、捕食频率、捕食优势种类及其变化,以及捕食强度等。

2、鱼类摄食和水域生态系统鱼类捕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研究内容包括鱼类反馈对主要垂直关系过程的影响、介导鱼类捕食活动的主要生态因子等。

3、评估水域污染水域污染是威胁鱼类摄食生态的主要原因,可以利用鱼类摄食生态的研究结果,定量评估水域受污染的程度,为水域生态恢复提供有效指导。

二、鱼类摄食生态研究的方法鱼类摄食生态研究主要通过收集鱼类样本,对不同鱼类的捕食行为和水域受污染程度等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

主要方法有:1、鱼类样本采集鱼类样本采集是鱼类摄食生态研究的重要环节,采集方法有拖网,捕捞和捕鱼网等,可对鱼类的数量、性别、年龄、体型、行为等进行采样评价;2、实地鱼类观察实地鱼类观察是获取鱼类捕食行为的重要手段,可以对鱼类搜食行为、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变化等进行观测分析;3、水域污染参数分析水域污染参数分析是评估水域污染的重要方法,可以分析水域表层水体中的污染物、水质参数等,以探究鱼类摄食行为与水体污染之间的关系。

综上,鱼类摄食生态研究主要关注鱼类捕食行为及其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描述鱼类捕食行为、分析鱼类摄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定量评估水域受污染程度等。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鱼类样本采集、实地鱼类观察和水域污染参数分析等,为加快水域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性的科学依据。

文献综述范本881353

文献综述范本881353

交通干线尘土重金属空间分布模式与人体健康暴露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何旦番,刘璞东,黄成(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1、引言城市尘土是指分散于城市不同区域的地表固体颗粒物。

按照尘土的来源和颗粒物性质, 可划分为城市街道尘土、城市区域尘土和城市大气尘土。

城市街道尘土是指城市街道的垃圾灰尘颗粒物, 粒径相对较粗, 或大粒径颗粒物所占比例较大。

该类尘土由于受人流、车流的影响, 使大量有害金属吸附在颗粒物表面, 对人类和环境都有着相当大的危害。

城市街道尘土在一定外动力条件下扬起, 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被人体吸收, 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积累, 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 对城市街道尘土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意义重大。

国外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城市街道尘土的积累、分布、生物有效性展开了一些列研究。

我国学者对此的研究起步较晚,着手点主要在其空间分异和健康风险评价上。

2、交通干线重金属分布与健康风险评价方法(1)样本采集城市尘土重金属污染的样本采集取样点划分一般有两种:根据功能区划、交通流量等因素的划分(方风满等,2010)或者是根据研究的特定对象划分(常静等,2009)。

采集的办法多为塑料簸箕和塑料毛刷在每个采样点附近采集多个灰尘样品, 采用四分法混合后装入自封袋密封保存。

偶见用真空吸尘器干式吸取(郑小康等,2009)。

(2)重金属元素测定测定元素多为Cd, Cr, Cu, Pb, Zn,偶见Mn, Hg。

测定方法则基本上都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

(3)数据处理及与交通、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关性分析ArcGIS 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推出的基于窗口的集成GIS 系统,该软件面向对象提供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功能,是一套辅助用户组织、维护、直观再现、分析和传播地图与空间信息的传输工具,可为用户进行空间决策提供服务。

基于上述特点,选用ArcGIS为基础平台,实现数据的分析。

制作尘土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差值预测方法,其中克里格法(Kriging)从统计学意义上讲,是从变量相关性和变异性出发,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从空间插值角度讲,是对空间分布的数据求线性最优、无偏内插估计的一种方法。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一、引言生物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获取并分析生物信息。

本教案将介绍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仔细观察生物现象和行为来获取信息。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或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生物特征、行为和环境变化。

观察是生物学研究的起点,有助于形成初步的研究问题和假设。

三、实验设计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验证和论证假设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设计中,学生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并合理选择实验对象、操作步骤和结果记录方式。

实验设计要考虑到控制变量、重复实验和统计分析等要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四、样本采集与处理样本采集与处理是生物学研究中获取实验数据的重要步骤。

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和方法,采集样本以获取生物信息。

在处理样本时,需要遵循科学规范,防止样本受到污染或变质。

样本采集和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生物学研究中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推理的过程。

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如图表、图像处理软件、统计学方法等,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数据解读和推断。

数据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得出结论,验证研究假设,并为后续实验和研究方向提供指导。

六、文献检索与综述文献检索与综述是生物学研究中获取已有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料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数据库、互联网等来源查找和评估相关文献,从中获取前人的研究观点和方法。

综述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当前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七、报告撰写与展示报告撰写与展示是生物学研究中结果传达与交流的方式。

学生需要准确记录研究过程和结果,按照科学论文的格式和要求撰写研究报告。

报告的撰写应包括简介、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有助于其他人理解和复现研究成果。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口头陈述、海报或演示文稿等方式将研究成果展示给他人。

医学实验室中的标本采集与实验操作

医学实验室中的标本采集与实验操作

医学实验室中的标本采集与实验操作在医学实验室中,标本采集与实验操作是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的原则与方法、实验操作的规范与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标本采集的原则与方法1. 标本采集的原则在医学实验室中,标本采集的原则十分重要,正确的采集方法可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标本采集的原则:(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标本的无菌状态。

(2)正确选择采集容器,如血液采集管、尿液容器等,确保标本的保存与运输条件。

(3)按照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如抽血、穿刺、取样等。

(4)严格遵守标本采集时间要求,确保标本的时效性。

2.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在医学实验室中,血液是最常见的标本之一。

以下是血液标本采集的常用方法:(1)抽血:采用静脉采血或指尖采血的方式,通过专业的采血针和采血管进行。

(2)血凝管采集:使用草酸盐、EDTA或肝素等不同类型的血凝管,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采集管。

(3)血液稀释:适用于某些稀释实验,需在采集时采用特殊的稀释液进行稀释。

3.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尿液是另一种常见的标本,在医学实验室中常用于常规尿液分析和检测。

以下是尿液标本采集的方法:(1)收集干净容器:使用干净且无污染的容器,如尿杯或尿采集器。

(2)清洁外阴:女性患者在排尿前要注意清洁外阴,以避免细菌污染。

(3)正常排尿:采集中段尿,切勿将开头和结束的尿液纳入标本。

二、实验操作的规范与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的规范医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实验操作的规范:(1)标本标识:确保标本在实验操作前正确标识,避免标本混乱和错误分析。

(2)实验条件:保持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等条件的稳定,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

(3)操作步骤:按照实验操作手册或相关指南,准确执行实验步骤与顺序。

(4)操作时间: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指南的要求,控制操作时间,避免因操作时间过长而影响结果。

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在医学实验室中,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一、采集前准备1.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2.明确采集时机,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确定采集时间;3.熟悉相应标本采集培训,了解采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5.准备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6.做好病人的辅助准备工作,如饮食控制、用药情况等。

二、标本采集1.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确保标本采集时的合作度;2.按照规范操作流程,正确采集标本;(1)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穿刺技术正确、干净;(2)尿液:采集中段尿,避免第一段和终末段污染;(3)粪便:选择新鲜、清洁的粪便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4)分泌物: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3.确认标本采集完成后,包装标本,避免漏液、溢出及感染风险;4.及时填写采集记录,包括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三、标本保存1.将采集好的标本妥善保存,避免失效;2.严格控制标本温度,根据标本要求保存在不同的温度和环境中;3.尽量保持标本稳定,避免振荡和高峰冲击;4.避免标本遭受化学物质、紫外线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5.不同类型的标本应进行合理分类和标识,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四、标本运送1.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如存在感染风险的标本应运送到指定的传染病实验室;2.采用特制的容器和包装材料,防止漏液、破损及污染;3.填写标本运送单,包括标本类型、数量、运送时间等信息;4.监测温度,确保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运输;5.运送途中避免震荡和振荡,减少标本破损的风险;6.及时报告实验室,并核实标本的收取情况。

五、数据录入1.在标本接收时核对收到的标本和相应标本单的信息是否一致;2.及时录入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3.不同的检测项目应当有专人进行录入,避免交叉录入造成的错误;4.录入后应进行校验,确认信息准确无误;5.建立信息追溯机制,便于查找和纠错。

针对以上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采集过程中,病人的配合度可能会影响标本的采集结果,因此可以通过病人教育和沟通来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2.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采集,同时要提醒采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3.在标本保存过程中,要控制好标本的温度和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4.在标本运送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和包装材料,避免漏液、破损和污染;5.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设立校验措施来确保录入正确。

小样本学习研究综述

小样本学习研究综述

小样本学习研究综述随着机器学习领域的迅速发展,小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成为研究热点。

小样本学习是指利用少量样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分类或回归等任务的学习方法。

在许多现实问题中,常常面临着样本数据稀缺的问题,因此小样本学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对小样本学习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发展趋势。

小样本学习研究的概念和定义小样本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利用少量样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分类或回归等任务的学习。

与传统的机器学习不同,小样本学习更加注重模型的可扩展性和泛化能力,因此在训练数据很少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性能。

小样本学习的概念最早由折纸算法(Foldable Embeddings)和原型网络(Protoypal Networks)提出,随后发展出许多不同的方法,如匹配网络(Matching Networks)、关系网络(Relation Networks)和注意网络(Attention Networks)等。

小样本学习研究的应用及优劣小样本学习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图像分类、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其优势在于能够在数据稀缺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然而,小样本学习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如模型的训练和调整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和特征提取方法等也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定制。

此外,小样本学习对于数据的质和量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实验验证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小样本学习研究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在小样本学习中,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是关键步骤。

对于数据采集,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合理的数据收集策略,并保证数据的质和量。

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进行数据清洗、预处理和增强等操作,以便提取出更有效的特征信息。

同时,针对小样本数据的特殊性,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模型的性能,如数据扩充、增量学习、迁移学习等。

进行样本处理

进行样本处理

进行样本处理样本处理是实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涉及到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加工和处理,以便得到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常见的样本处理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它们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一、样本采集与预处理样本采集是样本处理的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最终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采集样本之前,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采集计划,并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

常见的样本采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观察和实验等。

在样本采集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样本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噪声、平滑数据、标准化和压缩数据等。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平滑、数据标准化和特征选择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后续的样本处理做好准备。

二、样本分配与分组在进行实验研究时,我们通常需要将样本分为不同的组别,以便进行对照对比和统计分析。

常见的样本分配和分组方法包括随机分组、均匀分组和因子分组等。

通过合理地进行样本分配和分组,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在样本分组完成后,我们还需要对不同组别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例如,可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和比较。

这些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样本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推断。

三、样本处理与处理技术样本处理是指对样本进行加工和处理,以便得到所需的数据。

不同研究领域和实验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样本处理方法和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样本处理技术及其应用:1. DNA提取和测序:在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DNA提取和测序是常见的样本处理技术。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样本的遗传信息,并进行基因分型、基因组测序和遗传变异等分析。

2. 图像处理和分析: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样本处理主要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去噪、图像分割和图像特征提取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对图像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用于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和图像检索等应用。

3.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成为了研究热点。

标本采集,制作经验总结

标本采集,制作经验总结

标本采集,制作经验总结
标本采集是科研和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制作经验
总结,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1. 标本采集流程,首先要明确标本采集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采集工具的选择、采集部位的确定、采集方法的规范等。

例如,在
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准备好采血针、采血管、消毒酒精棉球等工具,确定采血部位并按照规范操作进行采集。

2. 标本保存与运输,采集完标本后,正确的保存和运输也是至
关重要的。

标本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会影响后续实验或诊断的结果,因此需要制定合适的保存方案,并在运输过程中注意避免标本
受损或污染。

3. 质量控制,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采集人员的培训和规范操作、标本采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标
本信息的记录和管理等方面。

只有严格控制质量,才能保证采集到
的标本是可靠的。

4. 问题与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采
集困难、标本污染等。

经验总结中可以详细记录这些问题,并提出
解决方案,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

5. 交流与分享,最后,经验总结也应包括与他人的交流与分享。

通过与同事、专家的交流,可以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并且也可以
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标本采集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工作,经验总结需要
全面系统地总结采集流程、保存与运输、质量控制、问题与解决以
及交流与分享等多个方面,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规范和高
效地进行标本采集工作。

血培养 综述

血培养 综述

血培养综述一、背景介绍血液培养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它可以用于检测体内是否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培养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广泛。

二、血液培养的原理血液培养是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放入含有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获得有关感染情况的信息。

在进行血液培养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集样本时要避免污染;2.采样时要遵循无菌操作规范;3.采样量要足够。

三、血液培养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血液培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时间分类:早期(0-2小时)、中期(2-6小时)和晚期(6-24小时);2.按照容器类型分类:瓶式和平板式;3.按照微生物种类分类: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等;4.按照培养基种类分类:普通培养基、富营养培养基、厌氧培养基等。

四、血液培养的操作步骤1.采集样本,并进行标记;2.将样本加入血液培养瓶中,注意避免污染;3.放入恒温箱进行培养,观察生长情况;4.对生长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五、血液培养的注意事项1.采集样本时要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2.样本应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3.在进行药敏试验时要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六、血液培养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血液培养是诊断感染病原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以下意义:1.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类型和病原体种类,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2.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3.可以对感染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

七、血液培养的局限性血液培养虽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即样本中存在微生物但未被检测出来;2.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即样本中不存在微生物但被误判为阳性;3.不能检测到所有的微生物种类。

八、血液培养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培养也在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

未来,血液培养将会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更加快速和准确地检测微生物;2.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3.开发新型的培养基和技术。

工作总结医学研究中的样本收集与处理

工作总结医学研究中的样本收集与处理

工作总结医学研究中的样本收集与处理在医学研究中,样本的收集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样本收集的主要步骤、样本处理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样本收集1. 研究对象的选择在进行医学研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如人体组织、血液、尿液、细胞等。

同时,要确定样本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2. 规范化的操作步骤在样本收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步骤进行。

这包括消毒、穿戴无菌手套和口罩,避免污染样本。

3. 采集合适的样本量样本的数量要根据研究的需求和统计学原理进行确定。

过少的样本容易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准确,而过多的样本则会增加工作量。

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要确保获得足够的样本量。

4. 样本记录和标识在收集样本的同时,要记录详细的信息,如样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者等。

同时,每个样本都需要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处理与分析。

二、样本处理1. 样本保存与储存在医学研究中,样本的保存非常重要。

不同的样本要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如低温冷冻、冷藏、干燥等。

在进行样本储存时,要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样本预处理有时,样本需要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例如,血液样本可能需要离心来分离血清或血细胞。

在进行样本预处理时,要确保操作准确,避免对样本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 数据采集与分析样本处理后,需要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这包括对样本的性质、成分、浓度等进行测量和统计。

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技术和仪器来获取所需数据。

三、注意事项1. 符合伦理要求在进行医学研究时,样本的收集和处理要符合伦理要求,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

研究项目需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

2.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样本的收集与处理过程中,实验条件的严密控制是确保结果准确的关键。

如操作环境的清洁、温度的控制、时间的准确记录等。

3. 重复实验与验证结果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对于重要的实验结果,需进行重复实验与验证。

收集dna工作总结

收集dna工作总结

收集dna工作总结
收集DNA工作总结。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对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收集DNA工作是指从生物体中提取DNA样本并进行分析的过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进行相关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收集DNA工作的关键步骤和重要意义。

首先,收集DNA的工作通常包括样本采集、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分析等步骤。

样本采集是收集DNA工作的第一步,可以从血液、唾液、组织样本等不同来源获取DNA样本。

接下来,DNA提取是将DNA从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方法包括酚-氯仿提取法、离心法等。

PCR扩增是在DNA提取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放大特定的DNA片段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最后,测序分析是对PCR扩增后的DNA进行测序,从而得到DNA序列信息。

收集DNA工作在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学研究方面,收集DNA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进行基因功能研究。

在医学诊断方面,收集DNA可以用于遗传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以及个性化医疗的实施。

此外,收集DNA还可以用于犯罪侦查和人口学研究等领域。

总之,收集DNA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对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都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收集DNA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3版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3版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送审稿)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

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60~140nm0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壳蛋白(N)、包膜蛋白(E)、膜蛋白(M)和刺突蛋白(S) 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

核壳蛋白(N)包裹RNA基因组构成核衣壳,外面围绕着病毒包膜蛋白(E),病毒包膜包埋有膜蛋白(M)、刺突蛋白(S)o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又包括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等。

核酸检测主要采用荧光PCR方法,在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痰液和其他下呼吸道样本中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新型冠状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基因组不断发生变异,新的变异株可能在传播力、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发生改变。

变异株可能影响检测试剂的性能,甚至出现漏检风险, 应密切跟踪试剂的检测能力。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PCR法,对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等呼吸道样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核酸进行体外定性的检测试剂。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和数据收集方法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和数据收集方法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和数据收集方法一、引言在撰写论文时,文献综述和数据收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文献综述是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的过程;数据收集方法则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收集、获取必要的研究数据。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文献综述和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二、文献综述的重要性1. 描述现有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可以概括过去的研究成果,说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 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对已有文献综述的阅读和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知识盲点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3. 查找研究方法和工具:文献综述中通常包含了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文献综述的步骤1. 确定研究主题和范围: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和范围,以便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文献。

2. 收集文献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渠道,收集和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

3. 阅读和筛选文献:通读文献,筛选出与研究主题相关、质量较高的文献进行综述。

4. 整理和总结:将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文献中的观点、实验方法和结论,并进行合理归纳和总结。

5. 编写文献综述: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和要求,将文献综述写成一篇独立的文章。

四、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1. 调查问卷: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可以通过对目标受众的调查,了解他们的观点、态度和意见。

收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处理。

2.实地观察:通过在目标研究领域进行实地观察,获取直接的、真实的数据。

例如,对某个社区的环境进行观察,了解其发展变化。

3. 参与观察:通过参与社区、组织或团体的活动,亲身体验并观察事件的发生和影响,收集相关的数据材料。

4. 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获得他们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或非结构化的,根据研究需求灵活选择。

5. 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利用各类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如学术期刊数据库、科学搜索引擎等,检索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文献资料。

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规范(范本文)

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规范(范本文)

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规范1. 引言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核心环节,规范的采集和处理流程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的规范,包括样本采集方法、样本储存条件和样本处理流程等内容。

2. 样本采集2.1 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

采集器具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进行,确保采集的样本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并保持其生物活性。

2.2 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样本采集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所需样本的特性和采集要求,包括采集时间点、采集部位和采集量等。

其次,要做好采集工具和采集容器的消毒工作,防止样本受到外源性污染。

2.3 采集样本的步骤样本采集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要准确标注样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者姓名等。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根据样本的性质和要求进行采集,如刮取、穿刺或吸取等。

采集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和快速,避免造成样本的损伤或变质。

2.4 样本采集后的处理采集完成后,要对样本进行必要的处理。

首先,要将样本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并尽快进行保存或处理。

其次,要记录样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日期、保存条件等,以便后续的实验使用和数据分析。

3. 样本储存条件3.1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样本在储存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

不同类型的样本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储存条件。

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样本受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以免对样本的稳定性和活性产生不良影响。

3.2 光照的控制某些样本对光照的敏感性较高,需要在储存过程中进行光照的控制。

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或强光照射样本,以免影响样本的结构和性质。

3.3 样本储存时间不同类型的样本储存时间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样本的储存时间应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尽量保持样本的活性和稳定性。

4. 样本处理流程4.1 样本预处理样本预处理是样本处理流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样本中的杂质和干扰物,保证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础护理-标本采集

基础护理-标本采集

采集的胸腔积液需要立即送检, 进行细胞计数、生化检测、细菌 培养和细胞学检查等,以协助诊
断和治疗。
关节液标本采集
关节液是关节内的润滑液,正常情况 下量较少,当出现异常增多时,可能 提示有关节炎症、感染或退行性病变 。
采集的关节液需要立即送检,进行细 胞计数、生化检测、细菌培养和免疫 学检查等,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采集时间的记录
为确保可追溯性,应记录每个标本的采集时间,以便后续 分析。
采集量控制
标本量的影响
标本量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检验 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血液样本 量不足可能导致某些指标无法检 测,而样本量过多则可能稀释样
本,导致结果偏低。
标准化采集量
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应遵循标 准化采集量,避免误差。
特殊情况的处理
采集人员需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保障自身安 全。
采集物品准备
1 2
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
根据采集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如 真空采血管、培养瓶等。
检查采集物品的有效期和完好性
确保采集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完好无损,避免因物 品问题影响采集结果。
3
准备必要的辅助工具
如止血带、消毒液、棉签等,以确保采集过程顺 利进行。
自主权。
02
常见标本采集技术
血液标本采集
静脉采血
从肘静脉或手背静脉采 集血液,常用作生化、
免疫等检测。
动脉采血
采集动脉血液,常用于 血气分析。
末梢采血
在手指或耳垂采集少量 血液,适用于快速血糖
检测。
骨髓穿刺
通过骨膜采集骨髓液, 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尿液标本采集
清洁中段尿
排尿前清洗外阴,取排尿中段 的尿液。

新冠疫情样本采集工作总结

新冠疫情样本采集工作总结

新冠疫情样本采集工作总结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样本采集工作则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

在这场全球性的危机中,样本采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新冠疫情样本采集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其中的挑战和成就。

首先,样本采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采集病毒样本,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

因此,样本采集工作的及时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样本采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采集工作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

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接触到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这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确保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和采集环境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采集工作的准确性和标本保存。

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需要确保采集到的样本是有效的,并且能够准确保存和运送,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在面对这些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是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冒着感染的风险,不辞辛劳地进行样本采集工作,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是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在疫情期间,许多实验室和医疗机构加大了对样本采集工作的支持,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从而提高了样本采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新冠疫情样本采集工作的总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不仅要总结经验,还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样本采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疫情防控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所有为样本采集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奉献,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疫情挑战。

生物标志物开发流程2023

生物标志物开发流程2023

生物标志物开发流程2023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会根据疾病或健康状况的需求,确定研究的目标和假设。

他们会进行文献综述,收集相关信息,并制定研究方案。

2. 样本采集和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会收集样本,例如血液、尿液、组织等,以获取生物标志物。

采集的样本需要经过处理和净化,以去除干扰物质并保持生物标志物的稳定性。

3. 生物标志物筛选和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会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对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和验证。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

筛选出的候选生物标志物需要经过进一步的验证,确保其与特定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性。

4. 生物标志物开发和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会使用更大规模的样本集合来验证和评估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他们会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模型,并评估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等指标。

5. 临床应用和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会将开发出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进行临床验证。

他们会与医生和患者合作,评估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反应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6. 上市和监管阶段,如果生物标志物被证明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研究人员可以将其提交给监管机构,如药品监管机构或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进行上市申请或注册。

监管机构会对生物标志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决定。

总之,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研究和验证。

这个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等领域的专家。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验证,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准确、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如何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

如何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

如何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确定适合的研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步骤。

论文的研究方法决定了研究数据的采集方式以及分析方法,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确定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主题和目标在确定研究方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和目标。

研究主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专业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确定。

而研究目标则需要具体而明确,可以是验证一个假设、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探究一个现象。

明确研究主题和目标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在选择研究方法之前,需要进行文献综述与分析,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文献综述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论文、期刊和专著来完成。

通过分析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在该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其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为我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三、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的性质和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定性研究方法或者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描述,常用的方法包括个案研究、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

定量研究方法则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数量化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

在选择定性或者定量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研究的目标、数据来源和研究限制等方面的因素。

四、样本选择与数据采集在确定研究方法之后,需要考虑样本选择和数据采集的具体方法。

样本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样本选择可以基于随机抽样、方便抽样或者目标抽样等方法进行。

数据采集方法需要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来选择,比如定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而定量研究方法可以使用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方式采集数据。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核心环节。

根据所选的研究方法,需要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常使用内容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而定量研究方法则常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要注意的重点是,所采集的临床标本一定要正确和采集的时间合适,并注意采用正确的标本容器,采集的方法程序对有些临床标本非常重要。

任疾病发展过程中,标本采集过早或过晚都可能会给出假阴性结果。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样本的采集(应该保证30min内完成,不适当的处理时间将直接影响和干扰研究的结果),应尽快降低所采集组织样本的温度。

肿瘤组织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应遵循严格的生物安全处理规范,也可根据研究者所提出的特殊要求,按照对方提供的操作模式进行相关处理。

(1)患者入院后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査。

检测HIV以及嗜肝病毒HBV及HCV感染情况。

HIV感染患者不列为采集对象。

HBV及HCV感染者,须在样本上明确注明。

(3)组织标本取材时间肿瘤外科手术后,标本离体30min内。

(4)标本采集每种肿瘤主要采集3类生物样本,并要保证这些样本的质量和数量能够用于DNA、RNA 和蛋白质提取及满足相关的实验分析。

1)新鲜组织(包括手术和活检组织)实体组织样本采集包括外科手术切除的或活检和尸检得到的正常、良性和恶性肿瘤组织。

手术结朿后,在临床肿瘤病理专家的指导下,在不影响病理诊断取材需要的前提下,采集组织样本。

A.标本取材部位: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旁lcm)和正常组织(癌组织旁5cm 以外或最远处)。

a)临床诊断明确,未经放疗和化疗的手术切除标本,在病理医生指导下取材。

b)尽量保证癌组织没有坏死(有坏死的标本很难提取高质量的RNA和蛋白)。

c)配对“癌旁组织”,选择距离癌灶边缘3 cm范用内的组织样本,配对"正常组织”, 要选择距癌灶边缘5 CM以上或距离癌灶边缘最远段(或手术切缘处)取组织样本,应注明距离。

对于空腔器官,如食管、胃、肠、胆囊、膀胱等,“癌旁组织” “正常组织” 应取相应部位的“粘膜组织”样本。

d)在保障病理学检测所需标本的前提下,尽量提供足量的肿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一般不少于200mg或10E7细胞。

e)手术切除的组织样本必须迅速苣于液氮中,然后保存于液氮罐或-80°C冰箱,这一过程尽量在手术标本离体后30分钟内完成。

f)其中一块组织可用OCT处理后冻存,可用于形态学观察和显微切割。

(OCT(Optimal Cutting Temperature)包埋剂是一种常用的固形剂。

用苴包埋组织进行速冻后,能与组织固泄成形,有利于保存组织结构完整性,便于苴形态结构的分析)B。

过程:使用数码相机舶摄标本外观后,将标本切成小块(直径0.5cmX 0.5cm,厚度<0.5cm),为减少处理时间,标本不应切得太小,然后放入冻存管中,标记后放入标本盒中,盒盖上附有记录标本编号、采集时间及标本类型的标签。

每例病人样本保存3-5份冻存管标本。

每份组织重虽原则上不低于2g。

2)石蜡包埋组织a)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手术切除标本按病理学操作规范进行取材b)取材部位包括癌灶,以及癌灶周囤3cm以内的癌旁组织,3~5cm的近癌组织和5cm 以外的远癌组织或距癌灶边缘最远段分别取2-3块。

取材尽量以癌灶为中心水平向两侧取材,尽虽:保证足够大的组织样本。

取材应该以“远癌-近癌-癌灶”的顺序。

癌灶处取材包括癌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及肿瘤浸润最深处。

所有取材的组织块应标明取材部位。

C)采集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其中治疗过程和生存期的资料最为关键。

3)血液(包括血浆、血淸)始终遵循标准防护方法,所有操作均要戴手套。

在抽取静脉血时,应当使用一次性的安全真空采血管取代传统的针头和注射器,因为这样可以使血液直接采集到带塞的运输管和(或)培养管中。

用完后自动废弃针头。

每例不低于全血10mL,分装两份。

以全血作为待测标本时,必须注意抗凝剂的选择,一般使用EDTA-K3或枸椽酸钠,不可使用肝素。

全血样本如用于DNA提取检测,可4°C下短期保存,如用于RNA检测,则应在取血后尽快提取RNA。

a)及时采集入组病例的外周血标本,初诊患者3・5 ml, EDTA抗凝,3OOOrpm离心,血浆和有形成份(白细胞成分)分别用统一质量标准的容器保存(尽量在2h内完成血浆的分离工作)。

b)特殊病例要保存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标本务5 ml (血浆或血淸)。

c)采集的血浆或血淸样本在无菌条件下分装,0.5-1 mL/每管,用螺纹口管,-80°C保存。

d〉手术前后血浆或血淸,明确临床诊断后在术前取血,术后第14天或出院前取血。

e)化疗前后血浆或血清采集按照临床试验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制泄。

f)非癌想者/正常对照血浆或血淸样本,选择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的非癌忠若为对象。

2、根据研究课题的具体目标,所采集的生物样本主要用于3类实验研究:1)测试样本:主要用于基因、蛋白表达谱建立,基因组测序分析,样本质呈:优先。

主要考虑的因素为肿瘤分型和分类,每一类型要达到统计学小样本数目。

2)验证样本:主要用于标志基因变异的确认,进行RT-PCR、WB、IHC/ISH、突变检测、ELISA 的实验分析。

主要考虑的因素为肿瘤分型、分类和分期,包括不同阶段癌前病变组织样本,病理学诊断要明确,每一类型要保障统计学大样本数目。

3)分型样本:主要用于肿瘤标志基因或蛋白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验证,包括IHC, ELISA, REALTIME RT/PCR,基因/蛋白临床检测芯片的分析。

临床随访资料和生存期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每一类型要保障符合多中心、大样本的统计学要求。

采样及运输容器标本的采集材料如棉签、拭子等均应为一次性使用,采样所用的防腐剂、抗凝剂及相关试剂材料不应对核酸扩增及检测过程造成干扰。

如全血、和血浆样本,首先要抗凝,抗凝剂的选择很重要。

一般应使用EDTA和构椽酸盐作为抗凝剂,肝素因苴对PCR扩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在后面的核酸提取中很难去除,故应尽戢避免使用。

此外,标本运输中的保存液对其有稀释作用,因此应考虑稀释对测立的影响。

现已有厂商专门有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无核酸酶容器供应。

样本采集中的防污染样本采集最好采用一次性无菌及无核酸酶的材料,不用处理便可直接使用,采集中要特别注意污染,防止混入操作者的头发、表皮细胞、痰液等。

如使用玻璃器皿,必须经0.1%DEPC 水处理后高压,以使可能存在的RNase失活,并降解对PCR有抑制作用的DEPC。

采样质量的评价血淸(浆)标本可观察标本是否溶血、脂血及英程度,并明确这种情况是否会对相应的检测造成影响。

总而言之,标本的收集及适当的预处理,对用于PCR测左的核酸模板的成功提取,具有决定性作用。

附件5 肿瘤样本采集的基本技术标准(适用于部分小量生物样本提供单位使用)1.所有入组病例要按要求采集肿瘤组织标本、血液和具有临床检测意义的体液。

2.送检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最好在未经放疗和化疗前采集。

3.送检肿瘤标本必须病理诊断明确,尽量保证有足够多的癌细胞(50%以上为好)。

4.癌组织没有坏死。

(有坏死的标本很难提取高质疑的RNA和蛋白)5.在保障病理学检测所需标本的前提下,尽疑提供足量的肿瘤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至少1-2克。

6.手术标本必须迅速豊于液氮中,然后保存于-80°C或-130°C冰箱,这一过程要求在手术离体后30分钟内完成)。

7.如果不能提供与病理学检测平行的活检组织标本,至少提供5-10张组织切片。

8.要提供与病理学检测平行的石腊组织块或福尔马林固定组织标本,或至少提供5-10 张组织切片。

9.提供肿瘤脱落细胞涂片或组织印片5-10张10.及时采集入组病例的外周血标本,初诊患者5-10 ml, EDTA抗凝,3000rpm离心,血浆和有形成份分別用统一质屋标准的容器保存。

特殊病例要保存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标本各 5 ml (iflL浆)。

附件8 (供参与国际合作的课题组参考)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研究(ICGC)肿瘤组织样本质疑标准三、样本质疑标准及操作规范:1.在ICGC计划实施一开始,就应保证所采用的肿瘤类型和样本的高度均一性。

2.在ICGC计划实施的一开始,应保证使用的肿瘤样本未经过任何治疗,即原发灶,不要复发的肿瘤组织样本,解剖学上为单一起源,并能代表单一组织学类型或亚型,(最好为同一组织病理学级别)。

3.采用样本中的肿瘤细胞要在80%以上,坏死细胞或正常细胞(炎性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或癌前病变细胞)应少于20%。

某些种类的肿瘤,可能需要适当降低以上标准,但是如果肿瘤细胞数低于60%时,就需要考虑利用一些物理的方法进行富集。

4.需要备有组织学鉴左的文档和图像资料,能够提供给从事特左肿瘤的研究者参考。

要明确评估组织的等级1)坏死;2)碎片;3)炎性组织;4)纤维化;7.原则上,每例样本需要200 mg实体瘤组织或10E7流式细胞仪分选的细胞(血液肿瘤)。

如果必须采用显微切割分离细胞,具体需要多少细胞还不确定,需进一步明确。

8.虽然需要提取多种大分子,但首先考虑提取高质量的DNA.同样能够提取高质量的RNA。

样本处理全血标本血淸的分离是临床样本收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得血淸可用来直接检测样本中肿瘤抗原和(或)抗体;分析血淸中某种标志物以及相关蛋白表达,进行细胞因子以及DNA和蛋白质的定性和左量分析。

临床肿瘤标本库主要采集接受肿瘤外科手术患者之全血标本,采集分为术前、术后两部分。

(1)术前血指临床诊断明确,患者未经任何治疗,即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已接受上述治疗的患者样本需详细注明。

(2)术后血指接受手术后2周,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即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

采集血淸操作时要严格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对人、环境造成污染,需认真注意以下事项:1)人员要求: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粘膜的保护装置。

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技术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

2)实验操作技术要求:规范的操作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

血液和血淸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

严禁用口吸液。

3)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适当的消毒液总。

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淸洗后重复使用°4)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防止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蒸汽火菌和(或)焚烧。

5)应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淸洗喷溅和溢出标本。

步骤(1)取血液标本,每例采集10mL (不少于5mL), ACD (构椽酸盐匍萄糖抗凝剂)抗凝(或肝素、EDTA,首选ACD,其次EDTA),用于细胞培养的血液标本,室温保存:准备DNA提取的血液标本,4°C保存。

约10mL全血分装入红帽笛(不含抗凝剂)和紫帽管(含2%EDTA抗凝剂)中。

(2)红帽管用于分离I血淸,室温放置30min后离心。

紫帽管用于分离血浆。

(3)尽快离心(30min内)。

此时悬液分为三层,上层为淡黄色血浆,底层为红细胞,在红细胞层上呈灰白色的白细胞层为外周血淋巴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