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34第七章-第3节-凝血因子检验
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一、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促凝活性测定(一)正常值(一期法)1、凝血因子Ⅱ:72.9%~118.9%。
2、凝血因子Ⅴ:64.5%~140.3%。
3、凝血因子Ⅶ:85.8%~123.2%。
4、凝血因子Ⅹ:89.5%~120.3%。
(二)影响因素1、血和抗凝剂比例应准确。
2、标本要及时送检,不能久置,时间长了活性减低。
(三)临床意义测定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和缺乏程度,用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疾病的检查。
1、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增高,意义同内源性凝血因子测定,但肝病除外。
2、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减低,见于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但较少见,获得性减低者见于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DIC和口服抗凝剂等。
二、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的促凝活性测定(一)正常值(一期法)1、凝血因子Ⅷ:77.3%~128.7%。
2、凝血因子Ⅸ:67.6%~128.5%。
3、凝血因子Ⅺ︰C:81.6%~118.4%。
4、凝血因子Ⅻ︰C:71.7%~113.1%。
(二)影响因素1、血和抗凝剂比例应准确。
2、标本要及时送检,不能久置,时间长了活性减低。
(三)临床意义可测定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和缺乏程度,用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疾病的检查。
1、血浆量:Ⅷ、Ⅸ、Ⅺ、Ⅻ增高,主要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尤其是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肾病综合征、口服避孕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恶性肿瘤、肝病时Ⅷ升高。
2、血浆中凝血因子Ⅷ降低,见于血友病A。
按减低的程度分为重(<2%)、中型(2%~5%)、轻型(5%~25%)以及亚临床型(25%~45%),血管性血友病(vWD)的降低程度不如血友病明显,一般在20%~40%,DIC时凝血因子Ⅷ被消耗,故也减少。
3、凝血因子Ⅸ降低,见于血友病B,临床分型同血友病A,其次见于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CDIC和口服抗凝剂等。
4、凝血因子Ⅺ降低,见于凝血因子Ⅺ缺乏症、肝脏疾病和DIC等。
凝血因子抗体检测(王学锋)

• 免疫法检测不适合于抗体测定,因为其不能区分 所检测的抗体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
抗体类型
• 时间依赖型抗体:FVIII
• 时间非依赖性抗体:其他相关凝血因子抗 体
抗体检测临床意义
• 抗体阳性:获得性 因子替代治疗后产生抗体
• 指导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 指导所需因子的使用量 • 监测出血倾向
1
111
9
2
116
10
3
100
11
4
110
12
5
108
13
6
110
14
7
105
15
8
120
16
mean
Factor VIII activity 110 120 110 120 113 110 110 112
110
在使用时,需将Nijmegen血浆进行稀释,使其终浓 度为100%
3.检测:
准备患者血浆、标准品和质控品,若怀疑 FVIII抗体滴度较高,需将患者血浆进行一定 比例的稀释,常用稀释度为:1/2,1/4,1/8, 1/16,加入等量Nijmegen血浆后置于37℃水 浴2小时(加盖)
Brand: Pacific Haemostasis Lot No:800-601x Expiry Date:01/2009 Blank
Brand: Dade Lot No:536550 Expiry Date:22/11/2008 Blank Brand: Technoclone Lot No:486900D Expiry Date:31/12/2008 Blank
9
>2
18
人凝血因子检验方法

人凝血因子检验方法引言人凝血因子是一组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凝血因子检验是评估一个人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介绍人凝血因子检验的方法,包括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新兴的分子诊断技术。
1. 凝血因子简介人体内共有13种已知的凝血因子,它们按照其参与凝血反应的顺序被编号为Ⅰ至ⅩⅢ。
这些凝血因子在正常情况下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复杂而精确的平衡系统,以维持正常的止血和溶栓过程。
2. 常用实验室检测方法2.1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评估外源性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
该测试使用钠柠檬酸抗凝剂处理患者的血液样本,然后添加磷酸钙和组织因子来启动凝血反应。
通过计算患者样本中形成凝块所需时间来确定PT值。
2.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内源性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
该测试使用钠柠檬酸抗凝剂处理患者的血液样本,然后添加磷酸钙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来启动凝血反应。
通过计算患者样本中形成凝块所需时间来确定APTT值。
2.3 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时间除了凝血因子本身,血小板也是维持正常止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进行完整的凝血功能检查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时间。
3. 分子诊断技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检测方法被应用于人凝血因子检验中。
3.1 多重PCR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高效且灵敏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突变。
在人凝血因子检验中,多重PCR可以用于快速筛查常见突变引起的凝血因子缺陷。
3.2 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是一种直接测定DNA序列的方法。
通过对凝血因子相关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定,可以发现罕见突变或新的基因变异,为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3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分析方法,可以同时检测上千个基因。
在人凝血因子检验中,基因芯片技术可以用于快速筛查多个凝血相关基因的变异。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凝血因子活性测定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临床意义:
Ⅻ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脏疾病等; 5.因子Ⅱ:C 、因子Ⅴ:C 、因子Ⅶ:C 、 因子Ⅹ:C降低,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 乏或获得性凝血因子降低,如肝脏疾病、 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口服 抗凝药及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等。 升高: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深部 静脉血栓形
相关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 少症、δ-贮存池病、遗传性凝血酶原缺 乏、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遗传性凝 血因子Ⅶ缺乏、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遗传性凝血因子 ⅩⅢ缺乏、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 子异常、获得性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症、严 重肝病引起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
医学检验·各论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别名: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简介:
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测定各个凝血因子的活性, 有助于判断血友病的类型、血友病的轻重 程度以及某些病理情况下的凝血状况。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相关疾病: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出血性疾病、老 年静脉血栓症、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维生素K缺乏病、血友病、小儿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临床意义:
降低: 1. Ⅷ:C降低见于血友病A、 血管性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 因子Ⅸ:C降低见于血友病C、肝脏疾病、 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口服 抗凝药等; 3.因子Ⅺ:C降低可见于先天 性因子Ⅺ缺乏、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等; 4.因子Ⅻ:C降低可见于先 天性因子
“三位一体”教学法在“血栓与止血”教学中的应用①

[摘要]“血栓与止血”是医学技术类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重要章节,该部分知识是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也是教与学的痛点。
教研室经过反复研磨,实施了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无记名调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459人,其中2021届239人为对照组,2022届220人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认为“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很难的”比例从28.45%降至17.27%,认为一般难度的比例从11.72%升至16.36%。
表明此“三位一体”教学法可显著改善“血栓与止血”难学难教的困境,从而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血栓与止血[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12-0101-04“三位一体”教学法在“血栓与止血”教学中的应用①付毓平1,王侠1,李丹丹2,马翡雁1,贺志安1*(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兰考第一医院检验科,河南兰考475300)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技术类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也是临床检验实践工作中的基本功和硬功夫。
本课程中的“血栓与止血”章节,被师生反映是难教难学的章节,学生“听不懂、难理解、实践能力不强、不会协助诊断、临床思维缺乏”的问题一直存在且亟待解决[1]。
“血栓与止血”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6版中包括三部分:一是上篇临床血液学检验基础中第二章“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二是中篇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中第七章“血栓与止血”疾病检验技术;三是下篇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应用中第十章“血栓与止血”疾病应用[2]。
这三个部分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和学生的“痛点”。
鉴于以上情况,临床血液学检验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不断的调研、分析、总结,实施思维导图+微课+临床案例的“三位一体”教学法,使基础理论部分、检验技术部分和临床应用部分的相关知识有序化,深奥繁杂的知识具体化和简单化,让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优化改革,反复实践,持续改进,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凝血因子检测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PTT)
【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 因子激活剂和部分磷脂)和Ca2+后,观察其凝 固时间。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 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手工法:32~43秒,较正常对照值 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同凝血时间(CT),但较普通试 管法CT为敏感,它是目前推荐应用的内源凝血 系统的筛选试验。此外,APTT又是监测肝素 的首选指标。
【参考值】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小于5个;女性 及儿童小于10个。
【临床意义】新出血点的数目超过正常为阳性。见于:①血管壁 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 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②血小板的量和(或) 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 性(遗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③血管性血友病。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原理】本法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 量凝血酶,后者使血浆中的纤维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慢性病、应激状态。 2、减低。
(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原理】PT测定是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 织因子(组织凝血活酶),观测血浆的凝固时 间。它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 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2、PT缩短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 肌梗塞、脑血栓形成、DVT、多发性骨髓瘤等。
3、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国人以 INR为2.0~3.0为宜。
五、纤溶活性检测
(一)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原理】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3P试 验):受检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 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与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复合物时,则鱼 精蛋白使其解离释出SFM,后者自行聚合成肉 眼可见的纤维状物,此为阳性反应结果。
血液凝血检验与解读

血液凝血检验与解读血液凝血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诊断凝血相关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凝血检验的相关内容,包括常用的凝血指标、检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等。
一、血液凝血指标的介绍血液凝血指标是用来评估凝血功能的参数,包括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指标及其参考范围:1. 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是评估凝血外路径功能的指标,它反映了凝血因子II、V、VII、X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PT的参考范围为11-14秒。
延长的PT可能表明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或使用抗凝药物等。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凝血内路径功能的指标,它反映了凝血因子VIII、IX、X、XI、XII和前凝血酶等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APTT的参考范围为25-36秒。
延长的APTT可能表明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或者使用了抗凝药物。
3.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参与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的形成的物质,它反映了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的参考范围为2-4 g/L。
增高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表明炎症、肿瘤或失血等情况。
二、血液凝血检验的方法血液凝血检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凝血法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1. 常规凝血法常规凝血法是一种传统的血液凝血检验方法,包括PT、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检测。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特殊试剂盒和仪器进行操作,要求手动实验操作技巧高,操作过程较为繁琐。
2.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是一种快速、准确的血液凝血检验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凝血指标。
这种方法不需要手动操作,只需要将样本放入仪器中即可自动完成分析过程,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三、血液凝血检验结果的解读血液凝血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液凝血异常及其可能的解释:1. PT延长如果P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II、V、VII、X的功能异常。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因子Ⅷ∶C、Ⅸ∶C)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因子Ⅷ∶C、Ⅸ∶C)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临床意义:
∶C或Ⅸ∶C小于2%,中型2%~5%,轻型 5%~25%,亚临床型25%~45%。因子Ⅷ∶C 降低还见于血管性血友病、DIC和抗因子 Ⅷ∶C抗体所致的获得性血发病甲;因子 Ⅸ∶C降低还见于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 症、DIC和口服抗凝剂等。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因子Ⅷ∶C、Ⅸ∶C) >>>
临床意义:
(1)因子Ⅷ∶C或Ⅸ∶C水平增高:见 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尤其是静脉血 栓形成,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肾 病综合征、口服避孕药、妊娠高血压综合 征、恶性肿瘤以及肝功能衰竭时因子 Ⅷ∶C水平增高。 (2)因子Ⅷ∶C或Ⅸ∶C 水平降低:见于血友病甲或血友病乙,按 其降低程度分为:重型Ⅶ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因子Ⅷ∶C、Ⅸ∶C) >>>
正常值: 因子Ⅷ∶C 78%~128%;因子Ⅸ∶C
68%~128%。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因子Ⅷ∶C、Ⅸ∶C) >>>
相关检查: 维生素E、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试 验(PAgT)、血清黏度(SV)、乙醇凝胶 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因子Ⅷ∶C、Ⅸ∶C) >>>
相关症状: 拔牙后伤口经久不愈、弥漫性出血、血液 粘滞度增高、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延髓 出血、面颊及上胸部充血。
医学检验·各论: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因子Ⅷ∶C、Ⅸ∶C) >>>
相关疾病: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妊娠合 并血栓性疾病、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肝硬化、小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丘疹性 血管增生、皮肤骨髓纤维化。
凝血因子抗体检测(王学锋)

1:5
1:10
49.3
54.9
77.3
83.8
48.6
54
95.5
96.8
58.2
67.5
147
150
42.8
49.9
93
93
35.7
39.8
77.8
77.6
1:20
1:40
1:80
61
65.5
70.9
84.8
Blank=4u/dL
59.7
65.7
71.8
96.3
Blank=<1u/dL
76.5
86.7
1
111
9
2
116
10
3
100
11
4
110
12
5
108
13
6
110
14
7
105
15
8
1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mean
Factor VIII activity 110 120 110 120 113 110 110 112
110
在使用时,需将Nijmegen血浆进行稀释,使其终浓 度为100%
3.检测:
准备患者血浆、标准品和质控品,若怀疑 FVIII抗体滴度较高,需将患者血浆进行一定 比例的稀释,常用稀释度为:1/2,1/4,1/8, 1/16,加入等量Nijmegen血浆后置于37℃水 浴2小时(加盖)
• Type 2 抗体:II型酶动力曲线,灭活FVIII量 不呈时间依赖性,表现为所取得的BU值与 稀释度不成正比。
Type I型抗体结果判读
剩余FVIII活性(%) 结果报告
血液学检验-第七章-血栓与止血疾病检验技术

三、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
【应用评价】 1.FCM分析可计算出血小板各种GP的平均分子数。 2.对血小板功能缺陷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3.用于血小板分型和血小板同种抗原表达时。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四单、击血小此板处活编化辑分析母版标题样式
【实验原理】 1.血小板膜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 2.活化血小板的膜糖蛋白分子标志物 3.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 4.血小板颗粒释放 5.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是一种多聚体大分子蛋白,具有与胶原、肝素、FⅧ轻 链、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及GPⅡb-Ⅲa、瑞斯托霉素等 结合的多个功能区。 vWF的分析包括含量、活性、功 能、多聚体等多项检测。
第一节 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
二单、击血此管处性血编友辑病母因版子标题样式
(一)血浆vWF抗原(vWF:Ag)含量 (二)血浆vWF活性(vWF:activity,vWF:A) (三)vWF的功能分析 (四)vWF多聚体分析 (五)基因诊断
第一节 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
二单、击血此管处性血编友辑病母因版子标题样式
(一)血浆vWF抗原(vWF:Ag)含量 【实验原理】胶乳颗粒增强的免疫比浊法。在待测血
【应用评价】 本试验为血小板功能检查的基本试验之一,但
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二、血小板聚集试验
【实验原理】 1. 光学比浊法 2. 全血电阻抗法 3. 剪切诱导法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血小板聚集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二单、击血此小处板聚编集辑试母验版标题样式
凝血因子检查PPT课件

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激活后,在该因
子右下角标上“a”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④ 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有F Ⅱ、 Ⅶ、Ⅸ、Ⅹ、 Ⅺ、Ⅻ、XIII、前激肽 释放酶。
⑤ 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Ⅱ、Ⅴ、Ⅷ 、XIII;最不稳定的是Ⅴ、Ⅷ。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二) 凝血的过程
a.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阶段; b.凝血酶原的激活; c.纤维蛋白的生成
12种)。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因子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凝血因子的特点
① 除Ca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② 除F III(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 在于新鲜血浆中,F 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 需维生素K参与。
③ 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
其他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30
❖ PT测定通常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 (1)出血性疾病的病情观察和出血及手术时 应补何种凝血因子的检查;
❖ (2)用于检查肝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因 子Ⅱ、Ⅶ、Ⅹ)是否减少,是维生素K缺乏、 肝脏病的一项检查指标;
❖ (3)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塞)和人 工瓣膜使用者,在应用双香豆素等口服抗凝 剂进行抗凝治疗时制】
❖ 1.抽血要顺利,抗凝要充分,否则PT延 长。
❖ 2.采血后宜在1小时内完成,置冰箱保存 不能超过4h。
❖ 3.试验温度要恒定于37℃±1℃,否则影 响结果。
精选ppt课件最新
35
❖ 【临床意义】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 见于:
❖ 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Ⅰ、Ⅱ、Ⅴ、Ⅶ、Ⅹ 因子之一或两种以上异常时。但单一凝血因子异常 时,其活性要减少到一定水平,PT才延长。如因子 I要<1000mg/L,Ⅶ<5%,Ⅱ、Ⅶ、Ⅹ要<10%。
凝血因子怎么看?血液医生必须掌握的检查解读!

凝血因子怎么看?血液医生必须掌握的检查解读!*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凝血因子的临床意义你了解吗?凝血因子简介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
其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
它们部分由肝生成。
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
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包括凝血因子Ⅰ(FI)、FⅡ、FⅢ、FⅣ、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FXIII等,FXIII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
FVI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被取消FVI的命名。
表1 主要凝血因子分类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因血浆中某一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障碍并引起出血的病症,表现为程度不等和不同部位的出血。
分为两大类: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
其特点是常自幼发生出血症状,有遗传家族史,除血友病甲和乙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外,一般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常有近亲结婚史。
该组疾病均为单个凝血因子缺乏,其中以FⅧ缺乏(血友病甲)最常见,其他所有因子除FⅢ和FⅣ外均可缺乏。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
均为多因子缺乏和伴有原发病,常见的如维生素K缺乏、FⅡ、FⅦ、FⅨ、FⅩ缺乏,还有严重肝病等。
诊断靠检查凝血象和纠正试验。
用新鲜血或新鲜血浆治疗有效,对获得性者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常见的凝血因子缺陷疾病▌凝血酶原缺乏症多见于新生儿出血症及重症肝脏疾患者。
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或减少的病例极少见。
后天获得性凝血酶原减少或缺乏较多见,因维生素K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或由于肝功能异常而致病。
新生儿生后1~5天,由于肠道细菌无或少,不能合成维生素K以致凝血酶原缺乏;完全性胆道闭锁的患者因缺乏胆汁,影响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或消化功能紊乱,维生素K吸收不良,均不能合成足够的凝血酶原。
急性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硬变等严重肝脏病患者可发生凝血酶原缺乏且常合并FⅤ、FⅫ、FⅩ缺乏(称凝血酶原复合体缺乏)。
《项目凝血因子检查》课件

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 项
在检查过程中要服从医生的指 导,保持身体放松,以保证准 确可靠的检查结果。
检查后需要注意的事 项
检查后需要遵守医生给出的指 导意见,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等,以免加重出血风险。
相关疾病介绍
血栓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指的是由于血栓形成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脑梗塞和深静脉血栓等。
出血性疾病
《项目凝血因子检查》 PPT课件
项目凝血因子检查是一门关于血液凝固机制的重要检查项目,本课件旨在介 绍凝血因子的作用与检查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该项目。
项目介绍
什么是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机制的各种蛋白质,它们协同作用,使血液在受伤时迅速凝结形成 血栓,防止大量出血。
凝血因子与血液凝固的关系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 部分凝血时间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 时间可以进一步了解凝血因子 的功能和活性水平。
非常规凝血因子检查
针对特定凝血因子进行的检查,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选择相应 的非常规凝血因子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解读
1 凝血因子缺陷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凝血因子的缺陷会导致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常见凝血因子缺陷
常见的凝血因子缺陷包括凝血因子VIII缺乏症、凝血因子IX缺乏症等,每种缺陷都有不同 的临床表现。
3 如何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凝血因子的缺乏程度和疾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 疗等。
注意事项
检查前需要做的准备
检查前需要禁食、停用特定药 物和准备好相关病历资料等。
凝血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凝血酶蛋白质网络,使血液在受 伤时迅速凝结。
人凝血因子检验方法(一)

人凝血因子检验方法(一)人凝血因子检验1. 什么是人凝血因子检验人凝血因子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凝血因子的活性和浓度水平来评估凝血功能和判断凝血疾病的一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凝血因子的检验。
2. 检测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人体凝血因子检验方法:2.1 凝血酶原时间 (PT)•PT是一种常见的凝血因子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纤维蛋白原活性。
2.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APTT是用来测量体内凝血因子的固有和共同通路的方法,常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Ⅶ、Ⅴ、Ⅱ。
2.3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INR是一种标准化的凝血时间结果,用于监测和控制在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凝血功能。
2.4 凝血酶原活性 (FII)•通过比较未知样品和正常血浆的凝血时间,来测量凝血因子Ⅱ的活性。
2.5 凝血因子浓度检测•通过测量各凝血因子的浓度来判断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3. 使用注意事项在进行人凝血因子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由于不同的凝血因子具有不同的正常活性和浓度范围,因此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将结果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来做出评估。
•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使用、疾病状态等,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进行凝血因子检验前,需要告知医生关于个人的药物使用和疾病史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解读检测结果。
结论人凝血因子检验是评估凝血功能和判断凝血疾病的重要方法。
通过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人体内各凝血因子的活性和浓度水平,从而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但需要注意,检测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4. 其他凝血因子检测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见凝血因子检测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凝血功能:4.1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纤维蛋白原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测量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来评估凝血功能。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相关疾病: 凝血、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小儿播 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凝血因子Ⅶ活性<34%的 肝硬化患者93%在随访10月内死亡 ,故认 为它是肝硬化患者预后好坏的早期预测指 标,可更好识别肝移植候选人。肝硬化患 者凝血因子Ⅶ活性可明显下降,凝血因子 Ⅶ缺乏可导致血小板活性的改变, 结合 血小板计数减少使出血时间延长,因此对 有创诊断与治疗的肝
医学检验·各论: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相关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 乏症、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遗传性凝 血因子Ⅹ缺乏、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遗传性抗凝血 酶Ⅲ缺乏性血管内凝血、老年人播散性 血管内凝血、产科播散性血管内
正常值: 正常值 2~4mg/mL。
医学检验·各论: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相关检查:
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维生素E、简易 凝血酶生成试验、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LAI)、血清黏度(SV)、血小板聚集试 验(PAgT)。
医学检验·各论: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相关症状: 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凝 血障碍、血管内凝血、胎盘母体面上有凝 血块及压迹。
医学检验·各论: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
临床意义:
硬化患者,还应该用凝血因子Ⅶ活性进行 出血危险度的评估,而不能仅看血小板计 数[13]。除诊断之外,重组凝血因子Ⅶ可 以有效地纠正肝病患者凝血异常,有利于 有创性检查的进行。 需要检查的人群: 有肝硬化症状的人群。
73.3凝血因子检测

肝实质损伤 维K不足时:阻塞性黄疸 纤溶亢进、DIC低凝期 抗凝物质、抗凝剂:华法林等
INR:监测口服抗凝剂(香豆素类)的首选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fibrinogen, FIB) 【原理】凝血酶比浊法
加入凝血酶
诊断试验
纤维蛋白 原转化为 纤维蛋白
【参考值】(2-4)g/L
测定比 浊度
计算
【临床意义】
思考题
本节哪些指标可用于血友病的诊断?
14
Thank you!
15
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是否存
在的常用试验。 APTT缩短
血栓性疾病、血栓前状态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rothrombin time, PT)
【原理】
加入组织因子、Ca2+
PT是反映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 的筛选试验。
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参考值】
PT:样本测量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指受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与正
FIB减低:
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低(或无)纤 维蛋白原血症。
FIB增高: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多发性骨髓瘤、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 恶性肿瘤等。
注:部分老年人中此指标也会增高。
小结
凝血因子的检测项目: APTT PT FIB
13
【原理】
加入活化部分凝血 活酶试剂、 Ca2+
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 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参考值】
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值相差在10秒以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应用评价】 1. PT是常用的外源性和共同凝血途径的筛检指标之一。 2. ISI与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985年ICSH发布了在口 服抗凝剂监测中,推荐使用INR报告PT结果的文件。 计算公式: INR=(患者PT值/健康人平均PT值)ISI 3. 正常对照值
【实验原理】 待测血浆去除纤维蛋白原后,加入兔抗人FPA
抗体与血浆中FPA结合,剩余的未结合抗体加入包 被有FPA的酶标反应板中,再加入酶标羊抗兔IgG, 并经酶催化底物显色,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浆中FPA 含量呈负相关。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十、 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检测
(二)血浆纤维蛋白肽A 【参考区间】 男性(不吸烟) 1.22~2.44μg/L 女性(不吸烟、未服避孕药) 1.2~3.28μg/L 【临床意义】 增高对DIC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是早期或疑难 DIC病例的诊断试验之一,也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 性疾病。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单AP击TT此原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理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三单、击活化此部处分编凝辑血活母酶版时标间题测定样式
【参考区间】 25~35秒,超过正常对照值10秒为异常。
【临床意义】 1.APTT延长 ①血友病甲、乙,FⅪ缺乏症,部分血管
性血友病;②FⅠ、FⅡ、FⅤ、FX严重缺乏; ③原发 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④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等。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八、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临床意义】⒈ 血友病 ⒉ 血管性血友病 3. FⅪ、 FⅫ先天性缺陷 4. 肝脏疾病 ⒌ 血液高凝状态与血 栓性疾病 ⒍ 浓缩因子制剂治疗的监测 【应用评价】直接检测FⅧ、FⅨ、FⅪ、FⅫ的促凝活 性是较为理想和直观的试验方法,同时也是血友病评 价和分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二单、击血浆此凝处血编酶辑原时母间版测标定题样式
【临床意义】 1.PT延长 ①先天性FII、FV、FVII、FX缺乏和低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③原发性纤溶亢进、DIC等;④血液中存在抗凝物 质或口服抗凝剂等。 2.PT缩短 ①先天性FV增多症;②高凝状态和血栓 性疾病;③长期口服避孕药。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九单、击凝此血处因子编Ⅹ辑Ⅲ母检版测 标题样式
【实验原理】 ⒈ 乏因子血浆纠正试验 ⒉ 肽底物酶动力学法 ⒊ 火箭电泳法 【参考区间】
血浆 FⅩⅢ :C 70%~140%,FⅩⅢA:Ag 88%~113%, FⅩⅢB:Ag 86% ~111%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九、凝血因子ⅩⅢ检测
【实验原理】37℃条件下,在待检乏血小板血浆中加 入一定量的“标准化”凝血酶后,直接将纤维蛋白原 转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发生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TT。 【参考区间】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为异常。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四、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临床意义】 1.TT延长①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
2.APTT缩短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应用评价】 APTT是临床常用、较为敏感的检测内源凝血
因子缺乏的筛检试验,而且检测FⅧ、FⅨ的灵敏 度比FⅪ、FⅫ和共同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更高。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四单、击血此浆处凝血编酶辑时母间版测定标题样式
【实验原理】 ⒈ 凝血活性测定
(1)一步法乏因子血浆纠正试验 (2)发色底物法 ⒉ 抗原含量测定(火箭电泳法)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八单、血击浆此凝处血因编子辑Ⅷ、母Ⅸ版、Ⅺ标和题Ⅻ样促凝式活性测定
【参考区间】 FⅧ:C:103%±25.7%;FⅨ:C:98.1%±30.4% FⅪ:C:100%±18.4%;FⅫ:C:92.4%±20.7% FⅧ: Ag:96.1%±28.3%;FⅨ: Ag98.2%±29.5% FⅪ: Ag:97.2%±25.1%;FⅫ: Ag:100%±22%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单凝击血因此子处检编测辑报告母单版标题样式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七单、血击浆此凝处血因编子辑Ⅱ、母Ⅴ版、Ⅶ标、题Ⅹ样促凝式活性测定
【实验原理】 ⒈ 凝血活性测定 (一步法乏因子血浆纠正试验) ⒉ 抗原含量测定(火箭电泳法)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七单、血击浆此凝处血因编子辑Ⅱ、母Ⅴ版、Ⅶ标、题Ⅹ样促凝式活性测定
(二)血浆纤维蛋白肽A (fibrin peptide A, FPA)
(三)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十单、击凝此血处活化编分辑子母标版志物标检题测样式
(一)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 【实验原理】用兔抗人F1+2抗体包被的酶标反应板, 加入待检血浆,再加入酶标鼠抗人凝血酶原抗体并 经底物显色。
【参考区间】 FⅡ:C:97.7%±16.7%;FⅤ:C:102.4%±30.9% FⅦ:C:103 %±17.3%;FⅩ:C103%±19.0% FⅡ:Ag:98.5%±15.5%;FⅤ:Ag:102%±24% FⅦ:Ag:106%±21%;FⅩ:Ag:96%±18%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七、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
②继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 3. FIB可作为溶栓治疗监测的指标。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五单、击血此浆处纤维编蛋辑白母原版标题样式
【应用评价】 FIB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易于测定,
常首选含量测定。FIB定量测定已作为临床出血与血 栓性疾病诊治中的最常用的检查项。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六、血浆组织因子测定
【实验原理】⒈ TF:Ag测定 2.TF:C测定
【参考区间】 血浆TF:C 81%~114%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六、血浆组织因子测定
【临床意义】严重感染所致内毒素血症、严重创伤、 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DIC、心肌梗死及急性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可见血浆TF含量或活性增加。
【应用评价】 ELISA检测TF:Ag的下限为10pg/ml, 实验室应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
15~30分钟(硅管法) 10~19分钟(塑料管法)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一、全血凝固时间测定
【临床意义】 1.延长 较严重的FⅧ、FⅨ水平减低的血友病 ;
严重的FⅠ、FⅡ、FⅤ、FⅩ缺乏等。 2.缩短 ①高凝状态; ②血栓性疾病。
【应用评价】 在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方面,无论敏感性
或准确性均不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第三节 凝 Nhomakorabea因子检验
十、 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检测
(二)血浆纤维蛋白肽A 【应用评价】 FPA被视为反映凝血活化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对 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由于FPA检测步骤 较多,标本采集后要求尽快去除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故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十单、击凝此血处活化编分辑子母标版志物标检题测样式
(三)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临床意义】 (1)血浆TAT复合物增高见于约90%以上DIC病 例:可用于早期诊断DIC (2)血栓前状态 (3)溶栓治疗后 【应用评价】 TAT为凝血活化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一单、击全此血处凝固编时辑间母测版定标题样式
【实验原理】离体的静脉血与玻璃试管内壁接触后, 血液中的Ⅻ因子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使血 液凝固,是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中各种 凝血因子有无异常、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及纤溶亢 进的筛检实验。 【参考区间】4~12分钟(试管法)
【参考区间】0.29~1.05 nmol/L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十单、击凝此血处活化编分辑子母标版志物标检题测样式
(一)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 【临床意义】 (1)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 ①DIC ;②急性 心肌梗死(AMI);③易栓症与静脉血栓形成; ④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替代治疗。 (2)抗凝治疗监测 ①肝素治疗; ②香豆素类 抗凝药治疗。
蛋白原血症,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②肝素或类 肝素抗凝物质;③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
2.TT可作为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单四、击血此浆处凝编血酶辑时母间版测标定 题样式
【应用评价】 甲苯胺蓝可中和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故
TT延长被甲苯胺蓝纠正,可认为存在肝素或类肝 素物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五单、击血此浆处纤维编蛋辑白母原版标题样式
【实验原理】 1.Clauss检测法
牛凝血酶 (过量)* + 稀释剂
FDP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凝块
*在过量凝血酶作用下,凝固反应的发生必定是纤 维蛋白原引起的。
2. PT衍生法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单五、击血此浆处纤编维蛋辑白母原版标题样式
【参考区间】 2~4 g/L(Clauss法) 【临床意义】 1. FIB增高 ①感染 ②无菌性炎症 ③血栓性疾病 2. FIB降低 ①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结构异常
【临床意义】 FⅩⅢ缺乏可导致外伤及手术后自发 性出血、出血时间延长,伤口愈合延迟。 【应用评价】 样本中纤维蛋白原浓度过低或过高可 导致FⅩⅢ:C假性下降。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十、 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检测
(一)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 (prothrombin fragment 1+2, F1+2)
(三)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实验原理】 用兔抗人凝血酶抗体包被酶标反应板,加入待测血浆,
再加入酶标鼠抗人抗凝血酶(AT)抗体并经底物显色 ,其 颜色的深浅与血浆中TAT的含量成正相关。 【参考区间】 1.0~4.1μ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