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考研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课件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点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8·全国卷Ⅰ·T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
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
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
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1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通过对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的比较分析,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对比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是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
结合材料“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
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可以看出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基本特征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第(2)题根据材料“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得出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根据材料“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可以得出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实质需要从自身的国家利益角度考虑。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课件专题18 第37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精品
b c
2.东 西方 的先 哲
c b c
3.欧美 资产阶 级革命 时代的 杰出人 物 (1)英国革命 的领导者克 伦威尔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 ②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的主要活动 ③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的功与过
b b
c
3.欧美 资产阶 级革命 时代的 杰出人 物
(2)美国国父 华盛顿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政治:在中央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军事:征百越,击 匈奴,修长城,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的基本疆域。 (3)文化:统一文字,以秦小篆为准;焚书坑儒。 (4)经济:统一 度量衡和货币。 (5)交通: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路交通。
浙江学考+选考考纲展示 考点 1.古代中 (1)统一中国 国的政 治家 的第一个皇 帝秦始皇 ①秦统一六国 ②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④秦始皇的功过 加试内容 考试要求 b b b c
1.古代中 (2) 大唐盛世 国的政 治家 的奠基人唐 太宗
①“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②“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③“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 的重大作用
①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和建国 初期的主要事迹 ②华盛顿的优秀品质与历史贡献
b c b c c
(3)一代雄狮 拿破仑
①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 ②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③拿破仑的功与过
(1)中国民主 ①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 革命的先行 4.亚洲 者孙中山 觉醒的 先驱 (2)圣雄甘地 ②孙中山的优秀品质及其在 20 世纪中 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①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 要事迹 ②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 用
【推荐精选】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分点突破 岳麓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四⎪⎪第1讲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原因:时代趋势;国力基础;个人条件;重用人才。
2.主要业绩(1)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
(2)经济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
(3)拓疆、交通和文化: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
3.功过评价(1)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出现盛世的原因(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
(2)客观上:唐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历史功绩(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2)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3)科举:完善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4)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延续均田制,轻徭薄赋。
(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6)外交:鼓励贸易交流;尊重外来宗教;中朝、中日交往密切。
3.评价:“功大过小”,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面临问题: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尚未清除;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沙俄势力东进。
2.重大举措(1)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
(2)收复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
(3)三征噶尔丹,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4)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5)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评价(1)功绩: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讲“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中外科学
[例 1]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 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 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 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 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 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 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二、无产阶级革命家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①条件:革命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工人斗争实践。理论研究:马克 思、恩格斯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②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③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反对资本主义的锐利理论武器。
2.圣雄甘地 (1)理论来源:用印度教的仁爱主张结合《圣经》《古兰经》的仁爱思想,形 成“非暴力主义”的思想。 (2)理论内容:以仁慈改造人类,创造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 (3)理论实践 ①反种族歧视: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印度人的法律。 ②反殖民掠夺:倡导土布运动。坚持身穿土布“拖地”,宣传非暴力抵抗 的思想。 ③1919 年到 1931 年,发动和领导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改革开放的引路人 ①恢复高考制度,尊重知识分子。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开辟改革开放的新 道路。 ③以“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考研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课件
命题特征分析
(4)从关键词看,以古代中国史为主,着重经济 领域的改革,也涉及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 。 (5)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 材内容无直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有 一定的联系,目前仅涉及清末新政一道题
考查某一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例1] (2016·全国丙卷)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 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 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 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 “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 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
[答案] (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 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 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从近代化角度考查中外改革的背景、举措及作用
[例3] (2016·全国甲卷)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 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 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 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 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 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推最先 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 先设庙祭拜”“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 庙”“‘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 等”等信息概括。第(2)问,结合时代背景从孝文帝改革的意 图、决心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 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 爵位改革结合。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 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考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孔子(1)政治思想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①对中国: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1)哲学思想——理念论。
把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2)政治思想①《理想国》: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构成,国家统治者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孙中山(1)贡献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甘地(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授英奖章、改穿土布。
③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④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2)地位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3.凯末尔(1)贡献①领导民族独立:召开大国民议会,当选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击败希腊的武装入侵,与协约国签订《洛桑和约》,赢得国家独立,宣告共和国成立。
②主持民主化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制定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陈规陋习。
③凯末尔主义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选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
考点集训【P306】1.(2016附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帝时,西域内属。
王莽篡位,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
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
东汉明帝时,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多斩首虏而还。
固以为能,遣之出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
”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都护,居龟兹。
后班超复击破焉耆,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
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班超遂定西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班超经营西域的意义。
【参考答案】(1)匈奴贵族在西域实行残暴统治;西域人民渴望安定生活和中原王朝的保护;东汉对匈奴战争的胜利;班超智勇双全和对西域风俗的了解。
(2)为西域营造出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东汉的疆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2016长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前往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
西行路上,他走过八百里大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有时忍饥挨饿,有时盗贼威胁,但玄奘志向坚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
”他曾被高昌王阻留,但毫不动摇,绝食三日,以死明志。
到达目的地后,历经十七年学遍了当时佛教的大小乘各种学说。
643年,玄奘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
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
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
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一)人物定位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优化集训: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基础过关课含解析
第1讲基础过关课对点优化集训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对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
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帝的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1)材料一、二在康熙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
(2)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解析第(1)问,从“都没有偏见”可看出材料一作者的鲜明态度,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看出作者认为康熙极力维护封建制度,使中国错失了发展机会。
第(2)问,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1)材料一认为康熙具有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态度。
材料二认为康熙未能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
(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
看到主流,看历史任务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人民、是否顺应时代潮流。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过关检测(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
选修过关检测(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7·淄博诊断)材料一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
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摘自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材料二不拘资历,不问门第,锐意选拔人才;任何人可以推荐人,自己也可以推荐自己;经过考试,有才者立即录用,不合格者立即罢免。
——摘编自郭沫若《我怎样写武则天》材料三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的增长.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
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
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
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
尽管如此,同她主要的治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骆宾王、郭沫若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9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对武则天的看法。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骆宾王抨击武则天,郭沫若赞赏武则天。
第二小问,骆宾王以维护李唐为出发点,对武氏进行道德的批判,为徐敬业讨武作舆论准备;郭沫若更多是用人角度,给与肯定。
第(2)问,概括表明材料三的观点:认为武则天功大于过。
体现了唯物史观,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客观的评价。
答案:(1)态度:骆宾王:抨击;郭沫若:赞赏。
原因:骆宾王:从道德的角度抨击武则天,为徐敬业讨武作舆论准备。
郭沫若:从用人的角度评价武则天,肯定武则天的政绩,纠正男尊女卑思想影响下对武则天的故意贬低。
(2)看法:材料三认为武则天功大于过。
体现了唯物史观,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坚持对人民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这一标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汇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汇总,条条都是得分法宝!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线索: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如下图所示)分述如下:1事迹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
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②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③民族关系、④对外关系、⑤文化等方面。
【例1】“评价汉武帝”。
线索提要:①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③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④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例2】“评价李鸿章”。
线索提要: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
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
③投降卖国:a、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了西南门户;b、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c、1896年同沙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
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3】“评价孙中山”。
线索提要:①辛亥革命前:a、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制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d、领导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冲击封建统治。
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不敢反帝;c、颁布《临时约法》。
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高考历史】历史人物评说题——答题技巧和训练
历史人物评说题——答题技巧和训练【答题技巧】【思考入手篇】首先要确定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教材明确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阶段及阶段特征,任何历史因素都是历史时代产物,包括历史事件的产生、运作、结果和影响或历史人物的生平活动、主要观点等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一定要考虑历史人物生平活动和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得出历史人物活动内容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发现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人物活动的本质,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人物生存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
其次关注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在了解历史人物时,不应该只停留在人物的个人动机和个人趋向上,而是要深层次的了解历史人物代表的阶级特点和阶级立场和阶级主张,这实质是寻找历史人物其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历史人物只是其代表的阶级的一个缩影。
再次要关注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评价历史人物,就是要分析历史人物的言行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历史发展趋向所起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
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侧重。
【基本方法篇】人物活动的分类1、对于生平活动综合性很强,涉及社会层面较广的人物。
可按社会主要领域划分,如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军事领域、民族关系领......2、可按正反两方标准具体划分正:积极、进步、功绩.....反:消极、反动、过错.....3、如果历史人物生平活动时间跨度很长。
可按时间顺序,联系历史人物所处时代,把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
该方法评价人物即科学又符合实际;非常适合于对前后变化较大,差异明显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能有效防止评价人物单一的笼统化、简单化问题的出现。
\【评价标准篇】1、生产力标准2、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区分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3、阶级的观点:注意人物阶级属性4、时代的观点: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注意不要用当今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不能管中窥豹或一叶障目6、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要带有道德情感色彩7、注意用两点论(积极、消极一分为二)和重点论(侧重点)的方法(必须用,不用易丢分)—【实战训练】1、关于人物卢作孚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卢作乎(1893-1952年),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55张PPT)
评价秦始皇
①功绩:统一中国,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创建影响深远的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过失:暴政导致二世而亡
考法2
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
“贞观之治” ①客观:吸取隋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 出现的原因 精图治、善于用人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例题[课标全国Ⅰ2014·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 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 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 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疾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 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 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 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①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选贤与能,虚心纳谏,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 定 ②经济: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 ③思想教育: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发展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 ④法律:颁布«唐律»,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很大改观 ⑤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平等政策;通过册封、会盟、和亲、设置都护府,促进民族关系发 展 ⑥对外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①开启“贞观之治”局面,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初步基 础 ②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 ③开放的对外政策,采取“兼容并蓄”方针,使中国文化呈现开放的、多元化色彩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2讲 高考探究课 Word版含解析
第2讲高考探究课【考情分析】【真题体验】1.(2016·课标全国Ⅰ,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
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解析第(1)问,据材料“唐朝开边拓土”及所处时代,得出其积极的边疆政策;任用少数民族将士体现出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另外,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综合国力的强大,民族和对外交往的繁荣等方面分析。
第(2)问,高仙芝的功在于,据材料“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可得出维护了唐朝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他的过在于,据材料“率军征讨,大肆杀掠”“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可得出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答案(1)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2.(2016·课标全国Ⅱ,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
专题6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含解析 精品
考点6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向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秦始皇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了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2.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1)政治上: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
(3)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交流;焚书坑儒,控制思想,摧残文化。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
(5)交通上: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
3.历史功过(1)功绩:开创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2)过失:穷奢极欲,不惜民力,导致秦朝灭亡。
二、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2)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经济逐步复苏。
(3)文化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4)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设立安西都护府;送文成公主入藏。
2.历史评价(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也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其治国策略对以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5)唐太宗晚年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全国 白 寿 彝 主 编 《 中 背 景 类 、 唐 朝 , 高 仙 芝 、
乙卷 国通史》
评述类 功过
民国初年,蔡
2016全国 周 天 度 《 蔡 元 培 原 因 类 、 元 培 、 北 大 校
丙卷 传》
评价类
务改革
命题特征分析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 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 的暗示作用。 (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 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 评价的原因(因素)。 (3)从时间上看,以唐代、宋代、晚清与近代重要历史人物 为主。从内容看,主要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 的联系、评价人物。 (5)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 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
高考研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
题规律总结
[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
试题来源
引文出处
设问方式
关键词
2012 全国卷
《上谕档(道光朝)》 (1823年、1829年、
1838年)
认识类、 措施类、 评价类
晚清,道光帝、 禁烟政策
2013 全国卷Ⅰ
卞孝萱等 《韩愈评传》
背景类、 唐代,韩愈、
作用类
古文运动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 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 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 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卷Ⅱ 通史》
评价类 戊戌变法
2015全(意 义)类
元代,丘处机、 成吉思汗
2015全国 卷Ⅱ
孙炳辉、郑寅达《德 国史纲》
背景类、 措施类、 评述类
近代,德国、 俾斯麦、《非 常法》
试题来源
引文出处
设问方式
关键词
2016全国 白 寿 彝 总 主 编 特 点 类 、 清 代 , 郑 板 桥 、 甲卷 《中国通史》 背景类 艺术风格
白寿彝总主编《中 评价类、
2013 全国卷Ⅱ
国通史》;梁启超 《王荆公》(1908年)
原因类、 目的类
宋代,对王安 石的评价
试题来源
引文出处
设问方式 关键词
2014全国 卷Ⅰ
漆侠主编《辽宋西夏 金代通史》;徐忠民 《包公叙事》等
原因类
宋代,包拯 (包青天)
2014全国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 措 施 类 、 晚清,光绪帝、
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例1] (2016·全国甲卷)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 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 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 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 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 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 书、画、印完美结合。
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近代世界杰出人物
[例3] (2015·全国卷Ⅱ)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 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 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 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 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 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 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 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从社会变革角度考查对近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例2] (2016·全国丙卷)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 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 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 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 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 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 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 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