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查房--胁痛

合集下载

干胁痛的护理查房

干胁痛的护理查房

提供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 识和护理方法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 力和焦虑
睡眠障碍的护理
保持安静、舒 调整作息时间,
适的睡眠环境, 确保充足的睡
避免噪音和光
眠时间
线干扰
睡前避免饮用 咖啡、茶等刺
激性饮料
适当进行放松 和舒缓的运动, 如瑜伽、深呼
0
紧张和焦虑
4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疾
0
病发生
6
饮食指导和注意事项
饮食应以清淡、易 消化为主,避免辛 辣、油腻、刺激性 食物。
增加水分摄入,保 持大便通畅,避免 便秘。
避免吸烟、饮酒等 不良习惯,以免加 重病情。
注意饮食卫生,避 免食用不洁食物, 防止感染。
运动和康复训练建议
01
02
03
04
就医原因和病情变化
01
患者因干咳、胸 痛、呼吸困难等 症状就医
02
病情变化:咳嗽 加剧、胸痛加重、 呼吸困难加重
03
诊断:肺炎、胸 膜炎等
04
治疗方案:抗感 染、止咳、镇痛 等药物治疗,必 要时进行手术治 疗
病程和治疗过程
患者因干胁痛入院,诊断为胆囊炎 治疗方案:抗生素治疗,缓解症状 病情好转,出院后定期复查
03
04
应对策略:提供 心理支持和安慰, 帮助患者了解病 情,减轻焦虑和 抑郁情绪
护理措施:加强 与患者的沟通, 提供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参与康 复活动,提高生 活质量
睡眠障碍
原因:疼痛、 焦虑、紧张、
环境因素等
症状:入睡困 难、易醒、早 醒、睡眠质量
下降等
影响: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波动、生 活质量下降等

中医护理查房--胁痛详细版.ppt

中医护理查房--胁痛详细版.ppt
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练习床上排尿。
精心整理
9
现存护理问题及措施(术后)
1.生命体征改变 护理措施 1全麻术后未清醒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半卧位,保持
呼吸道通畅,双鼻塞吸氧3L/min。 2观察生命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3保持静脉通畅,遵医嘱用药,止血、抗感染、营养支持。 4观察伤口敷料、引流液色质量。 5指导暂禁食,次日可遵医嘱进流质
• 切诊:脉玄、数,脘腹腹胀,右上腹压痛,墨菲征(+)
• 影像学检查:腹部彩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毛糙;
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轻度、三尖瓣 轻度返流
中医辩证: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
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
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精心整理
2
护理评估
• T36.7℃ P79次/分 R21次/分 Bp125/77mmHg
• 望诊:患者步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差,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皮肤巩膜无黄染,舌质红,苔黄腻
• 闻诊:声音正常,口中无异味
• 问诊:睡眠易醒无辅助用药,汗正常,饮食纳呆厌油腻,小便赤黄,
大便正常,听视力正常,焦虑,感右上腹胀痛,无烟酒不良嗜好,家 庭和睦,经济情况好,生活可自理,对疾病认知:不了解
精心整理
12
潜在并发症:出血 感染 胆瘘
护理措施
3.1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加强观察:早期若腹腔引流出血性液 增多,超过100ml/h,持续3h以上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 告医师,并配合处理,或病人出现腹胀,腹围增大,伴面 色苍白,脉细数,BP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
3.3胆瘘的预防和护理:a.加强观察:病人若出血发热、腹 胀和腹痛等腹膜炎的表现,或病人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 汁样,常提示病人发生胆漏。应及时与医师联系。b.引流 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通畅、引流液观察记录)。

中医护理查房

中医护理查房

普通外科中医护理查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护理)查房者:XX责任护士:周霞查房患者:16床宋玉梅诊断:西医:胆囊结石中医:胁痛(肝郁气滞型)查房目的:1.评估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解决患者护理问题。

2.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运用。

3.讨论、发现护理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整改,接受各位护士长的指导,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病史介绍:一般资料:16床、宋玉梅,女,64岁、已婚,南县华阁镇老河街,无业在家务农,初中文化,有农村合作医疗,主管医生是陈志刚,住院号为2014112201,发病季节为小雪后3天。

主诉:因反复右上腹疼痛30余年入院。

诊断:西医:胆囊结石中医:胁痛(肝郁气滞型)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外伤、手术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护理评估:入院时体温36.0℃、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68mmHg 体重55Kg。

体查望诊: 发育正常,神志清楚,体形适中,巩膜及皮肤无黄染,舌质淡红,舌苔薄黄。

闻诊:口中无异味,声音正常。

问诊: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视力轻度远视,听力正常,无辅助用药,无烟酒不良嗜好。

切诊:腹部平,上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弱,脉弦细。

患者家庭关系和睦,经济状况良好,生活可自理,但对疾病的认识不太了解。

阳性指标:B超示:胆囊结石,胆囊炎。

血液检查示:正常心电图示:心动过缓。

胸部X片示:正常。

治疗护理经过:11-22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

11-24 08:00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20返回病房,一级护理,禁食禁饮,予以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

11-25 患者术后第一天,遵医嘱停心电监护,停吸氧,停禁食禁饮改流质饮食。

遵医嘱予以柴胡舒肝散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以达到疏肝理气的疗效。

予以耳穴压豆一次,取穴肝、脾、胃、大肠、小肠,以促进肠蠕动恢复。

术前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2、注意气候寒暖变化,避免六淫外袭,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医胁痛》课件

《中医胁痛》课件

总结与展望
本课件介绍了中医对胁痛的理论和治疗方法,针灸、中药等具有一定疗效。 未来,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提升中医治疗胁痛的技术和方法。
《中医胁痛》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中医对胁痛的独特视角,包括胁痛的概述、中医治疗方法、配 合针灸的方案、中药治疗中胁痛的常用药材,以及预防胁痛的生活方式建议。
胁痛的概述
胁痛是指身体胸腹部的肋旁区域出现疼痛感。胁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 括肌肉紧张、骨骼问题、内脏疾病等。
中医理论与胁痛的关系
中医认为胁痛是气机不畅引起的,常与肝胆湿热、寒湿困滞等病机相关。掌握中医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胁痛的 本质和治疗方法。
胁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
通过针刺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舒缓胁痛症状。
中药疗法
使用中药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胁痛不适。
外治法
使用外部药物、热敷等方式来缓解胁痛引起的不适。
配合针灸的胁痛治疗方案
经络定位
通过准确定位痛点,进行针灸治 疗。
推拿按摩
运用推拿手法刺激穴位,舒缓胁 痛。
艾灸疗法
使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 位,舒缓胁痛不适。
中药治疗胁痛的常用药材
1
当归
活血化瘀,缓解胁痛。
川芎
2
祛风除湿,舒缓痛感。
3
香附
活血理气,改善胁痛症状。
预防胁痛的生活方式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体位
2 适量运动
3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不良 的体位,减少胁痛的发生。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可以பைடு நூலகம் 强肌肉和韧带的协调性, 减少胁痛的风险。
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 的均衡和多样性,对胁痛 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中医内科学——胁痛

中医内科学——胁痛

辨证论治
主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
兼证:胁肋下或见有徵块。
舌脉: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证机概要:瘀血停滞,肝络痹阻。 治法:祛瘀通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常用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消肿止 痛;柴胡、枳壳疏肝调气,散瘀止痛;炙香附、川楝 子,广郁金、善行血中之气,行气活血,使气行血畅;
虚证——肝阴不足,肝脉失养,不荣则痛。
病位: 肝胆,与脾胃肾有关。
辨证重点:气血虚实。
治疗: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实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利湿热
课后思考题:
1、胁痛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造成胁痛的病因有哪些及其病理机制是什么?
3、辨胁痛的病理性质?
4、胁痛的治疗大法?及根据病理性质不同有何区别? 5、胁痛的证、治、方、药? 6、治疗胁痛在用药上应注意哪些方面?
二、 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
胁痛的基本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 实证: 理气、活血、清利湿热;
虚证:补中寓痛,滋阴、养血、柔肝。
证治分类 1、 肝郁气滞证: 主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肾则引及胸背肩臂, 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兼证: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 纳少口苦; 舌脉:舌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失调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 治法: 疏肝理气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方: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气、解 郁止痛; 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川芎、郁金活血行气通络。
胁痛兼砂石:加通腑、化石、排石药的应用。
胆绞痛:恶心、呕吐、口苦、纳呆。治宜清肝利胆通降 排石,大柴胡汤加减,通腑泻下药:大黄、芒硝;化石 排石药:鸡内金、海金厦、金钱草、郁金、茵陈、枳壳、 莪术、炮山甲、皂角刺、煅瓦楞子等。

【精编】胁痛护理查房PPT课件

【精编】胁痛护理查房PPT课件

评估与观察
疼痛部位
观察患者胁痛的具体部位,判 断是单侧还是双侧疼痛。
疼痛性质
了解患者胁痛是刺痛、钝痛还 是放射性疼痛,以初步判断病 因。
伴随症状
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恶心、 呕吐等症状,以便进一步诊断 。
疼痛程度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以便制 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休息与体位
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多与肝胆疾病、脾胃疾 病、情绪等因素有关。
胁痛分类
肝气郁结型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 疼痛因情绪变化而增减 ,伴胸闷、嗳气、腹胀
等症状。
瘀血阻络型
胁肋刺痛,固定不移, 疼痛夜甚,胁肋下或见 有痞块,舌质紫黯或有
瘀斑。
肝胆湿热型
胁肋胀痛,口苦咽干, 恶心呕吐,小便黄赤, 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肝阴不足型
胁肋隐痛,绵绵不休, 口干咽燥,心中烦热, 头晕目眩,舌红少苔。
胁痛病因
01
02
03
04
肝胆疾病
如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 炎、胆结石等。
脾胃疾病
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 疡等。
其他疾病
如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等。
情绪因素
如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变 化也可导致胁痛的发生。
02 胁痛护理常规
案例二:慢性胁痛护理
总结词
长期反复发作,需耐心护理与治疗
详细描述
慢性胁痛多因慢性炎症、肿瘤或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等引起,疼痛反复发作,持续 时间长。护理时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信心,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 和饮食习惯,遵医嘱治疗,以缓解疼痛。
案例三:特殊类型胁痛护理
总结词
病因复杂,护理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胁痛(胆石症)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胁痛(胆石症)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胁痛(胆石症)中医辨证护理常规胆石症多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所致。

病位在胆,与肝、胆、脾、胃等有关。

单纯性胆囊炎参照本病护理。

【临床表现】1、腹痛:呈绞痛,为持续性发作。

阵发性加剧,常伴有右肩背部放射痛。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

3、高热寒战:体温高达39℃~40℃,呈弛张热。

4、黄疸:黄疸多呈间歇性和波动性变化。

辨证: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脓毒壅滞症。

【临证护理】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1、疼痛的护理:遵医嘱予四黄散调水蜜外敷右上腹,必要时应用镇痛药。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腹膜刺激征。

如腹痛加重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消化道症状: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

3、高热:遵医嘱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或协助医师针刺大椎、曲池穴以退热。

密切观察寒战、高热情况。

4、黄疸:观察黄疸的进退情况及大小便的颜色。

5、脓毒症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遵医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应用抗菌药物等抢救。

【手术护理】1、按外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2、术前护理:(1)遵医嘱应用维生素K1,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2)胆肠吻合术者,术前三天予半流质饮食,遵医嘱口服肠道灭菌药。

术前一日晚餐后开始禁食,术晨清洁灌肠。

3、术后留置T管护理(1)告知患者留置T 管的重要性,嘱其翻身或活动时勿压迫或拉脱管道。

昏迷或烦躁者予适当约束。

(2)T管引流的观察:每日观察记录胆汁引流量、性状、色泽的变化。

术后24h内引流量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

术后1-2d胆汁呈浑浊墨绿色或淡黄色,可夹有泥沙样物,以后逐渐清亮、呈黄色。

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提示管道可能有受压、扭曲、折叠、阻塞或脱出,若引流量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应立即检查处理并报告医师。

(3)拔管:一般在术后2w以上,夹管试验患者无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发热、黄疸等不适,医师考虑拔管。

中医护理方案-胁痛

中医护理方案-胁痛

=胁痛(胆囊炎、胆囊结石)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郁气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善太息,嗳气频作。

苔白腻,脉弦。

(二)肝胆湿热证:脘腹满闷,恶心厌油,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三)肝阴不足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咽干,失眠多梦,舌红体瘦,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

(四)瘀血阻络证:胁肋刺痛,痛处刺痛而拒按,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右胁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胆囊穴、章门、期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胆囊、胆俞、阳陵、丘墟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二)右胁胀满不适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神阙、中脘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大肠、交感等穴。

(三)嗳气、恶心、呕吐1.观察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胆囊、胃、内分泌、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胆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四)纳呆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脾俞、胃俞、中脘、阳陵泉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小肠、大肠、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胃俞、足三里等穴。

(五)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曲池等穴。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

胁痛中医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腹痛、发热2.皮肤、巩膜、二便颜色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4.证型:肝郁气滞、肝阴不足、肝胆湿热、瘀血阻络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腹肌紧张程度、诱因及伴随的症状。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黄疸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3)苦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3.给药护理中药疏肝利胆汤剂宜温服,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攻下药时,注意排便情况,泻下过多时报告医生处理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定时定量。

忌肥甘辛辣及嗜烟过度,宜食水果、蔬菜、瘦肉及豆制品。

(2)发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5.情志护理劝患者戒恼怒,少忧愁,勿过度思虑,保持情绪稳定6.临证施护(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或用药止痛(2)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3)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必要时给予新期换明注射液穴位注射7.并发症护理(1)出血、胆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者引流出胆汁样液体时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紧急处理(2)高碳酸血症: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注意询问病人主诉有无四肢关节的酸痛,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有无气胸等,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三、健康指导(1)慎起居,防感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怡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活动。

(3)劳动中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4)饮食有节,忌烟、酒、肥甘之品,保持大便通畅(5)强健体魄,慎避外邪。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

胁痛(胆囊结石)中医护理常规胁痛,常因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所致。

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1)按中医整体观念,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评估患者病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2)评估患者腹痛的程度、部位、性质和放射痛、持续时间、腹部体征及消化道症状。

(3)评估患者影响疼痛发作的因素,如随呼吸加重、体位改变;腹痛发作前有无进油腻食物,过度疲劳或情绪变化等。

(4)监测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皮肤弹性、有无黄疸及黏膜干燥、尿量改变情况等,判断有无休克及脱水。

(5)询问患者既往史、有无类似发作史、治疗及检查情况,女性患者是否有多次妊娠生育史,注意有无胆囊肿大、发热及黄疸Q(6)中医证型:①肝气郁结证。

证候: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而增减,善太息,伴有胸闷气短、脱腹胀满、纳呆、暧气频作。

舌苔薄白,脉弦。

②肝胆湿热证。

证候:胁肋胀痛或灼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常伴有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或有黄疸,或有身热恶寒、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③瘀血停着证。

证候: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疼痛持续不已,人夜尤甚,或胁下有瘢块,或见面色晦。

舌质紫暗,脉沉涩Q④肝阴不足证。

证候:胁肋隐痛,悠悠不休,绵绵不已,遇劳加重,伴有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两目干涩。

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外科及肝胆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生活起居。

①病室环境宜安静幽雅、清洁舒适,恶寒发热者及时增减衣被。

②“卧则血归于肝”,所以要注意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以不疲劳为度,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动静适宜,使气血流通Q③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偏向患侧卧位为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变动体位要缓慢,避免因体位的突然改变而加重疼痛。

④起居有常,活动中不要用力过猛,避免碰撞而伤及胁肋。

⑤伴有恶心、呕吐者,应及时清除呕吐物,以免引起恶心刺激。

胁痛护理查房PPT课件

胁痛护理查房PPT课件
胁痛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胁痛?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谁负责护理? 5. 如何实施护理?
什么是胁痛?
什么是胁痛?
定义
胁痛是指位于胸部下缘和腹部上缘之间的疼痛, 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胁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肝脏、胆道、脾脏 等脏,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理解病情 。
谁负责护理?
谁负责护理? 护理团队
护理团队由注册护士、护理助理及其他专业 人员组成,共同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
团队合作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谁负责护理? 多学科合作
与医生、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合作,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多学科合作能更全面地满足患者需求。
常见原因
胁痛的常见原因包括胆囊炎、肝炎、胰腺炎,以 及肋间神经痛等。
通过详细病史和体检,能够帮助确定胁痛的具体 原因。
什么是胁痛?
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钝痛、刺痛、压痛等不同类型的 疼痛,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疼痛的性质和伴随症状对诊断非常重要。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疼痛管理
护理工作在疼痛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帮助 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评估护理计划的有效性,并进行调整。
如何实施护理?
教育与沟通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疾病相关的 教育和心理支持。
积极的沟通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依从性。
谢谢观看
谁负责护理? 患者及家属
患者及其家属也是护理团队的一部分,他们 在护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鼓励患者参与护理决策,提高其依从性。
如何实施护理?
如何实施护理?
疼痛评估

胁痛中医护理方案

胁痛中医护理方案
和不足之处。
分析影响中医护理效果的因素, 如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为 进一步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提供依
据。
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医护人员和患 者,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中医护 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
意度。
案例分享
05
案例一:肝气郁结型胁痛护理
总结词
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详细描述
针对肝气郁结型胁痛,中医护理方案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主。在护理过程中,需关 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加重病情。同时,可采用中药泡脚、 按摩等舒缓方式缓解胁痛,并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促进气血
针对胁痛患者,整体观念要求在护理过程中不仅关注胁痛的 缓解,还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饮食、睡眠、心理 状态等,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重要原则,强调根据患者的具 体病情和证候,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胁痛的护理中 ,要根据胁痛的病因、病机、证候类型等因素,采取不同 的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胁痛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有助于缓解胁痛症状。但应注意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针灸推拿护理
总结词
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缓解胁痛症状,需由 专业医师操作。
详细描述
针灸和推拿是缓解胁痛的有效方法。患者可 前往中医院或专业的中医诊所进行治疗。治 疗过程中应保持舒适体位,避免过度紧张。 针灸和推拿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以免造成不 必要的损伤。
如春季万物生发,肝气易旺,应注意疏肝理气;夏季湿热较重,应注意清热利湿 ;秋季气候干燥,应注意润燥养阴;冬季寒气袭人,应注意温阳散寒。同时,根 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也应适当调整护理方案。

胁痛护理查房

胁痛护理查房

胁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 括肌肉拉伤、肋骨骨折、肺部 疾病、心脏问题等。
胁痛的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 包括药物治疗、理疗、针灸等。
胁痛分类
肝胆疾病:如 胃肠疾病:如
肝炎、胆囊炎、 胃炎、胃溃疡、
胆石症等
肠炎等
心血管疾病: 如心绞痛、心
肌梗死等
呼吸系统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 其他:如肿瘤、
如肺炎、胸膜 如肋间神经痛、 外伤等
04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疼痛程度,调 整护理措施,确保疼痛得到有效控

06
活动受限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适当的卧床 休息,避免过度 活动
协助患者进行适 当的关节活动, 防止关节僵硬
指导患者进行正 确的肢体摆放, 减轻疼痛
定期检查患者的 肢体活动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 问题
焦虑护理
评估焦虑程度:通过观察、询问等方 式了解患者的焦虑程度
心理状况:情绪、压力 等心理因素
03 护理诊断
疼痛
疼痛部位:胸部、腹部、 背部等
疼痛性质:持续性、阵发 性、放射性等
疼痛程度:轻度、中度、 重度等
疼痛原因:疾病、外伤、 心理因素等
疼痛影响:生活质量、睡 眠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情绪等
疼痛护理措施: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心理护理等
活动受限
原因:疼痛、肌肉 紧张、关节活动受
炎等
肌肉拉伤等
常见病因
胆囊炎:胆囊炎症引起疼痛,可放射至右 肩胛骨
胆石症:胆结石引起胆囊或胆管阻塞,导 致疼痛
肝炎:肝脏炎症引起疼痛,可放射至右肩 胛骨
胰腺炎:胰腺炎症引起疼痛,可放射至左 肩胛骨
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受压或炎症引起疼 痛,可放射至肩胛骨

胁痛(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护理方案

胁痛(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护理方案

胁痛(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护理方案————————————————————————————————作者:————————————————————————————————日期:胁痛(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纳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胆湿热: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干口苦,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粘腻不爽或身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

(三)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疼痛持续不已,入夜尤甚,或胁下有积块,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涩。

(四).肝络失养: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口干咽燥,两目干涩,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胁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

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见图1)。

取穴: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取穴标志: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第7胸椎,再向下数至第9胸椎,根据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为3寸,两线的中点即脊柱旁开1.5寸处为肝俞穴所在。

章门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7. (1)葱白20克,莱菔子15克,共捣烂后加热,外敷贴于痛处。

(2)香附30克,盐适量,混合后捣烂,外敷贴于痛处。

(二)腹胀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

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胁痛护理查房PPT

胁痛护理查房PPT

及时解答患者及家 属的疑问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 化,给予关心和支 持
定期与患者及家属 沟通,了解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
遵循护理规范,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
严格遵守护理规 范:遵循医院制 定的护理规范和 操作流程,确保 患者得到专业、 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注患者安全: 密切关注患者的 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 的安全隐患,确 保患者安全。
胁痛护理查房
汇报人:
护理人员
查房目的
查房内容
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XX医院-XX 科室-XX
查房目的
了解患者胁痛症状及原因
了解患者胁痛情况
确定患者护理需求及措施
评估患者病情及疼痛程度
促进患者康复及预防复发
评估患者护理需求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影响 确定患者需要的护理措施和方案 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护理问题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 和体征,如疼痛部位、 性质、程度等,以及 伴随症状的变化。
及时记录患者的病 情变化,并与医生 沟通,调整护理措 施。
注意观察患者的心 理变化,给予心理 支持和安慰。
保持与患者的良好 沟通,及时解答患 者的问题和疑虑。
保持与患者及家属的良好沟通,提高满意度
了解患者的需求和 关注点
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护理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 求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进行 护理操作
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和 困惑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意 识和技能
查房内容
询问患者病史及症状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 况,包括姓名、年 龄、性别、职业等
询问患者的疼痛部 位、性质、程度、 持续时间等
询问患者是否有伴 随症状,如发热、 恶心、呕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为筋之会穴)
功效:清泻肝胆、通经活络
丘 墟: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足少阳胆经所过为原)

功效:疏肝利胆,消肿止痛,通经活洛。
太 冲: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平肝泄热、清头明目、调理下焦
期 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
(为足厥阴肝经穴,是肝之募穴)
功效:疏肝理气、化瘀活血
日 月: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
(胆的募穴)
收募胆经气血
曲 泉: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
(足厥阴肝经所入为合)
功效:舒筋活络、清湿热、利下焦
胆囊穴: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 下2寸
经外奇穴
功效:利胆通络
• 2、不寐--与肝郁化火 上扰心神有关
护理措施: 1.安定情绪,嘱其注意精神调摄,喜怒有节,勿思虑过度。 2.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光线柔和,床单元整洁,及时更换污湿
普外科中医护理查房
胁痛
2014-11-09
病史介绍
• 一般资料:44床,易XX,住院号:115990,女,65岁, 已婚,重庆江津朱杨镇人 发病季节:立冬后
• 主诉:反复右上腹胀痛6年 • 诊断:西医:胆囊多发性结石
中医:胆胀(胁痛) • 既往史:有“支气管扩张,冠心病”史
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 否认传染病史 否认输血史、手术史 • 过敏史:无 •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教育。 2介绍胆石症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因、临床
表现,让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讲解禁食的重要性,及胆道疾病饮食调养知识。
4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消除病人焦虑感。做好术前指导,教
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练习床上排尿。
现存护理问题及措施(术后)
1.生命体征改变 护理措施 1全麻术后未清醒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半卧位,保持
治疗护理经过
• 11-07 入院后予完善相关辅查,解痉:30在全麻下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1:35术毕返回病房 一级护理 禁食 吸氧 心监 抗炎 补液
• 11-09 二级护理 生命体征平稳 停心监 吸氧 改流质饮食 • 11-10 停引流改半流质饮食
护理评估
• T36.7℃ P79次/分 R21次/分 Bp125/77mmHg • 望诊:患者步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差,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皮肤巩膜无黄染,舌质红,苔黄腻
• 闻诊:声音正常,口中无异味 • 问诊:睡眠易醒无辅助用药,汗正常,饮食纳呆厌油腻,小便赤黄,
大便正常,听视力正常,焦虑,感右上腹胀痛,无烟酒不良嗜好,家 庭和睦,经济情况好,生活可自理,对疾病认知:不了解
3术后如有出汗,及时擦身并更换衣服。
4如有腹胀术后未排气,与穴位敷贴,取穴天枢、气海、足 三里。
潜在并发症:出血 感染 胆瘘
护理措施
3.1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加强观察:早期若腹腔引流出血性液 增多,超过100ml/h,持续3h以上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 告医师,并配合处理,或病人出现腹胀,腹围增大,伴面 色苍白,脉细数,BP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
被服,保持病人舒适。 3.睡前温水泡脚,听悠闲和缓的音乐,以颐养心神。 4.耳穴埋籽:神门、心、肝、胆,指导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 神门:三角窝外1/3上部
心: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 肝: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胰(胆):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耳穴示意图
• 3.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口头形式进行健康
呼吸道通畅,双鼻塞吸氧3L/min。 2观察生命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3保持静脉通畅,遵医嘱用药,止血、抗感染、营养支持。 4观察伤口敷料、引流液色质量。 5指导暂禁食,次日可遵医嘱进流质
• 2 疼痛 与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 1.术后6小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为患者摇高床头,使患者半
坐位,减轻腹部张力 2.指导患者咳嗽或活动时,用双手托住腹部,减轻对腹部伤口
的牵拉。 3.分散患者注意力 4.指导病人深呼吸放松,缓解疼痛,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予穴
位按摩,取穴合谷、内关、足三里。
5.必要时遵医嘱用止痛药
• 3舒适的改变 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引流,妥善固定,严防因翻身、起床活动时牵拉 脱落,并减少引流管牵拉引起的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引流液是 否外漏或渗出,并及时换药。
3.3胆瘘的预防和护理:a.加强观察:病人若出血发热、腹 胀和腹痛等腹膜炎的表现,或病人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 汁样,常提示病人发生胆漏。应及时与医师联系。b.引流 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通畅、引流液观察记录)。
3.3感染的预防和护理:a.采取合适体位:半坐,平卧时引 流管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或行走时不可高于手术切 口。b.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c. 加强引流管的护理
护理问题及其措施(术前)
• 1疼痛 与湿热郁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有关 措施: 1.指导患者通过与家人聊天、看电视等方法分散注意力 2.遵医嘱用止痛药。 3.穴位按摩:常用穴为阳陵泉、丘墟、太冲、期门、日月、
曲泉和胆囊穴等,以拇指指腹点按穴位,力量稍重,局部 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穴按摩约1分钟。
阳陵泉: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 切诊:脉玄、数,脘腹腹胀,右上腹压痛,墨菲征(+) • 影像学检查:腹部彩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毛糙;
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轻度、三尖瓣 轻度返流
中医辩证: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 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 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健康指导
• 1.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防止七情内伤。 • 2.注意气候寒暖之变化,避免六淫外袭。生活起居有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 • 3.饮食以营养、易消化、无刺激为宜。忌食辛辣、油腻、
酒浆、浓茶等。 • 4.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肥胖者,适当减少食
量;高脂者,减少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丰富的饮食,养成 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 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6.早期发现,早期诊治。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