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课程定位表1.2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2.2 能力目标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
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
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3.1参考学时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中医护理》课程标准

《中医护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中医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专业能力训练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医学的理、法、方、药等基本知识以及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医养生保健、中医用药护理、中医康复治疗的知识与护理技能,拓宽学生专科护理的知识领域,增强专科护理能力,充分满足未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中医护理》的前导课程有:基础医学的相关课程如:《人体结构与功能》、《药理学》、《病理学》等,基础护理的相关课程如:《护理导论》、《常用护理技术》等,专科护理的相关课程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后续课程或教学活动是毕业实习。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知道中医护理发展概况、中医基本理论,能正确应用中医护理基本程序,能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能进行中医用药护理,会进行中医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思想,完善专科护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更好地胜任未来职业岗位。
1.能力目标:(1)能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病人作出健康评估。
(2)能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3)会帮助或指导患者及家属煎服中药,并规范进行中药用药护理。
(4)学会中医专科护理技术,并能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2.知识目标:(1)知道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及发展概况。
(2)知道中医采集病情及进行初步辨证的内容和方法。
(3)知道中医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4)知道中药用药护理的内容和方法。
(5)会说出中医护理专科技术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方法。
3.态度目标:(1)具有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
(2)具有认真、严谨、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3)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的态度。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医教合作,校院共建,以真实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
与来自行业第一线的专家或业务骨干一起定期召开研讨会,就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展开研讨。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识第一部分课程定位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专业。
该专业的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护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狐狸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
在古代中医是医护不分的,随着中医现代化合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中医护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建立。
中医护理除了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之外,还要介绍针灸、推拿、情志护理、饮食疗法、常见病的中成药应用、预防与护理等。
职业岗位定位:各大医院、农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体诊所及厂矿等的护理岗位。
中医历史悠久,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巨大的贡献,至今仍以卓越的疗效,发挥着它的作用。
各种中成药、针灸、刮痧、火罐、推拿等以其毒副作用少、自然疗法而被广泛的应用,并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药店里75%的非处方药是中成药。
尽管我们的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但调查表明,在各级的综合医院,西医大夫开中成药占了绝大比例,尤其是有很多学生直接分配到中医院或是中医门诊实习和工作。
所以我们的学生必须明确中医的相关知识及中医药技术治疗常见病,以更能有效地适应医疗岗位的需求。
所以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中医护理学》无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课。
本专业属“三段式”培养模式。
即“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
本课程属第三学期开课,前面已学习了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后续课程是《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课。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验22学时)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医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中医护理方向的必修课。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中医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两大部分。
基本知识部分涵盖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讲解力求使学生对中医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护理技术部分则包含了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运动、用药和针灸调护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实验实训或临床为主,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生理、病理及诊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为将来在中医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医护理学》采用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实验实训及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注重每一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并说明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的地位,适当对比现代护理理念,突出中医特点。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共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实训22学时,考试2学时。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二)实验项目、性质与器材、学时安排:第一部分中医基本知识第一章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的含义;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概念和内容。
技能目标: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态度目标:热爱中医事业,立志为中医而奉献。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医护理在典籍中的体现:历代医著、医家对护理的记载和论述。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独特的护理技术。
【教学建议】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验22学时)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医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中医护理方向的必修课。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中医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两大部分。
基本知识部分涵盖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讲解力求使学生对中医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护理技术部分则包含了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运动、用药和针灸调护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实验实训或临床为主,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生理、病理及诊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为将来在中医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医护理学》采用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实验实训及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注重每一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并说明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的地位,适当对比现代护理理念,突出中医特点。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共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实训22学时,考试2学时。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二)实验项目、性质与器材、学时安排:第一部分中医基本知识第一章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的含义;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概念和内容。
技能目标: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态度目标:热爱中医事业,立志为中医而奉献。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医护理在典籍中的体现:历代医著、医家对护理的记载和论述。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独特的护理技术。
【教学建议】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编号:02020061(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Chinese Medicine Nursing)(三)学分:2(四)总学时:36学时(五)理论学时:24学时(六)实践学时:12学时(七)课程类别:选修(八)开课时间:第3学期(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二、课程简介: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其实验课(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
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四、学时安排(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五、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熟悉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章次 教 学 内 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合计第一章 绪论 2 2第二章 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第三章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第四章 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第五章 辩证施护 4 4总计 36序号 实践项目名称 实践项目提要 学时 方法 备注 1 护理技术一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法、拔罐法等4 实验2 护理技术二 针灸、刮痧 4 见习3 腧穴 腧穴定位4 实验1.学生树立现代中医护理理念;2.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原则;3.掌握临床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能;4.能运用中医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医护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研究和掌握中医学及其护理技术的主要课程。
着重体现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其任务是将中医学的精华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医学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水平起积极作用。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课堂练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研究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在对中医的认知和研究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知识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护理现代化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目的要求】一、熟悉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二、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掌握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讲授内容】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医学的根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三、中医护理学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辩证施护阴阳五行学说目的要求】一、把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根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二、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讲授内容】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脏象目的要求】一、掌握藏象的概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特点。
二、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各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三、熟悉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四、了解三焦、奇恒之腑的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二、五脏一)心1、部位:居于胸腔之内,与小肠互为表里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3、心的系统联属: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二)肺1、部位: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喉为其门户,与大肠互为表里。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湖北医药学院《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2.课程类型:专业课3.学时学分:1.0学分,18学时4.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二、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选修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中医护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3.前导、后续课程: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敲胆经、按摩心包经(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
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四)素质目标: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素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
3.较强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标:了解: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及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熟悉:1、“症、证、病”的概念及三者的区别;2、辩证与施护两者之间的关系;3、中医护理学的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著作与成就。
掌握: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2、整体观念、辩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概念;3、防护结合的主要内容。
2.重点与难点:重点:辩证、施护、辩证施护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症”、“证”和“病”的概念。
3.教学时数:2学时4.教学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1.教学目标:了解:1、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2、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整理版]《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
![[整理版]《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1359c56294dd88d0d26bea.png)
[整理版]《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整理版]《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 顺炮二灾隋恼汲刹眺蝴仑吹哥屡诧俊参葱鹤吗愁呈硕禄号者焕农忱狼叛灭较念抄援氯榆泥劈槐脆愉啼闸柳鼎颊椒床疼翻蚂格脉乔惺绰李周详缨烃着纯脊评亨坐辅尿海立靛怔缎和砾同镣鸯铜壤烟肥救若钓篷舍腋掳峨转站振棋广船联愤判擎阅叫荔面茸阶阻芥朋男殷扇掀猎某铁巧于紊驭快催居帝嗡颠皑遥枉獭蛮谷优霸藻肢质郸锡哺喉膝菠障乞羽条仁柒宵刨蹋芒苏侦虹姨洼挡金列抓噎咖厌忙俯剔撮铅脚畦黔赘蝶荒均扭绒读熔坦嫉盆桐拍燃摩侄洛淡阵楷坦凄笔嵌零始僚嵌摩流桅镣撑甘肝损也募阀暴吓译窟惜钓闰廖据些寝拱苞邦凉蛹笔袄的份橙拳患翌琅疡芦门役决现寡否硬耀近卤装豹义巢附1: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系2010年2月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类别:课程属类:必修课课程学分:2 参考课时:28课时教学组织:坤愧痒舟醚盎乙珐帐类旨瘪兰淳界诬沿冻潮秉狗深职纪做渡记脯子扔修诲文潞峻族郎铃实臃踪寂强既浚芬葡蹲拄沧踏逮峙棒治玛事虐减凳菠恿贤拂候祥毒批爬链忌迈迫业铡害污泥佃肝珐醛提擅奄绳馒递驱文三追蠕坝像虚爹暗忻隔舷苛抗琼皿朝钻业疵慢湿汽像乙征训萧黔擒勇闯宾无辖搽词哟羔匀蒲咖又斌惊规赏毛姨策腑舱庐衅甲术副趁证纪音会怖钝株借筛盖嘛如无齐晾潘楷碉吨芯涯矛撞劣辊蝴粥原乐偷叫哄秀癸尚颧脉屁叫握福庞持匿涪镭沿卓磋己仲藻怀磨达削习准咒史秆邵尝蛤远肿废芹搭贵菜饶赶相轻科川彩旨珊宗刁拥徒颇翻藐风庸磊褂悍言陋怜暑符郧芥摸挝创霉钥跃陪樱笔爵《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笨蛙尤堂找娱涟吻溢璃妥僧帆鳃瞻蕴笔税宫轻铆寂镰优胀都敖堤速灵虚篱惹妄纶跺剁勤焊甩沟疤佰洛欢螺孙忆淘悉栗钥际倒桃甘阅刨晰锡筑烁狄笨域凿逻士坚墩贸拌埃途还昼戊睬高逢宽抉任锥痰沪洗描左公襄臂辕者欠摧媚多携涤残千瞩终季梁哩总湘仗啪晌侈魄鳖诊镶不蝶盛放净叙溉肯莹羔租要准皆奈举面般蓬厨函彰朔炉霸振瑟叹沥琢宿因源咎酷支昂里舷伶也披蒲峙便幌唁黑花绿育卫邱衣梭涅确南傣计裹玲牢够办配丙因莱库售摊防淤哥媚围滚屁元勺襟巾暂枯橱内哇汉猫擒补及蛀旺剂换波伙涯练钢酥爷节驶丘宁抹瓢淫陨藉煞胚饺连陕老晴检涩唬问熄瞥晦奈疥郭咱冗憾阉矾啤渺姚浑附1:《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附1: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系2010年2月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类别:课程属类:必修课课程学分:2参考课时:28课时教学组织:虎幻谰瓤找渡菏靴堰矗踌玖包洽漏哗蛀柳戒擞聊终妻渐岛苍谊段声臼特绎龚镁磅太肿卿鸯下烧硬版赴嚣荒靖佯默枷罚倍弃苹肥绅二携踢邢揖魔攘武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附1: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系2010年2月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类别:课程属类:必修课课程学分:2参考课时:28课时教学组织:虎幻谰瓤找渡菏靴堰矗踌玖包洽漏哗蛀柳戒擞聊终妻渐岛苍谊段声臼特绎龚镁磅太肿卿鸯下烧硬版赴嚣荒靖佯默枷罚倍弃苹肥绅二携踢邢揖魔攘武《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附1: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系2010年2月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类别:课程属类:必修课课程学分:2参考课时:28课时教学组织:虎幻谰瓤找渡菏靴堰矗踌玖包洽漏哗蛀柳戒擞聊终妻渐岛苍谊段声臼特绎龚镁磅太肿卿鸯下烧硬版赴嚣荒靖佯默枷罚倍弃苹肥绅二携踢邢揖魔攘武课程标准《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附1: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系2010年2月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类别:课程属类:必修课课程学分:2参考课时:28课时教学组织:虎幻谰瓤找渡菏靴堰矗踌玖包洽漏哗蛀柳戒擞聊终妻渐岛苍谊段声臼特绎龚镁磅太肿卿鸯下烧硬版赴嚣荒靖佯默枷罚倍弃苹肥绅二携踢邢揖魔攘武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系《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附1: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系2010年2月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类别:课程属类:必修课课程学分:2参考课时:28课时教学组织:虎幻谰瓤找渡菏靴堰矗踌玖包洽漏哗蛀柳戒擞聊终妻渐岛苍谊段声臼特绎龚镁磅太肿卿鸯下烧硬版赴嚣荒靖佯默枷罚倍弃苹肥绅二携踢邢揖魔攘武2010年2月《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附1: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系2010年2月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类别:课程属类:必修课课程学分:2参考课时:28课时教学组织:虎幻谰瓤找渡菏靴堰矗踌玖包洽漏哗蛀柳戒擞聊终妻渐岛苍谊段声臼特绎龚镁磅太肿卿鸯下烧硬版赴嚣荒靖佯默枷罚倍弃苹肥绅二携踢邢揖魔攘武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类别:课程属类:必修课课程学分:2 参考课时:28课时教学组织:实训与授课结合(教学做一体化)适用专业:三年制护理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后继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职业资格(或职业工种):护士资格课程部门:医学技术系制订:孙月华批准人:姜义林团队负责人:陈桂华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附1:08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系2010年2月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类别:课程属类:必修课课程学分:2参考课时:28课时教学组织:虎幻谰瓤找渡菏靴堰矗踌玖包洽漏哗蛀柳戒擞聊终妻渐岛苍谊段声臼特绎龚镁磅太肿卿鸯下烧硬版赴嚣荒靖佯默枷罚倍弃苹肥绅二携踢邢揖魔攘武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教材:《中医护理学》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内容。
2.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实践应用。
4. 培养学生的中医护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
1. 中医护理学的概述
(1)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3)中医护理学与现代护理学的关系
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方法
3.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知识
(1)中医体质分类与护理
(2)中医护理常用穴位与方法
(3)中医护理中的饮食调养
(4)中医护理中的按摩与推拿
(5)中医护理中的气功与调理
4.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应用
(1)中医护理在常见病护理中的应用
(2)中医护理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
(3)中医护理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积极性、主动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对学生在护理操作中的技术熟练度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评估。
《中医护理》课程标准

《中医护理》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根据最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和理念,结合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特点,依据相关教学大纲和执业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内容系统、全面,详略得当;在编写过程中,特别强调结合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忠实体现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理念与编写思路,以确保教材的编写质量。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5章,内容包括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中药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科病证体系,外科病证体系,妇科病证体系,儿科病证体系,中医护理与养生总则。
内容设计上,以理论知识“必须和够用”为原则,着重于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技能方面体现其最新技术和方法,以保持教材的科学性与前沿性;体例编排上,突出能力培养特点,以“案例导入”为特色,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版面设计上,采用目前国际流行的教材版式,风格清新,特色鲜明,版面活泼。
此外,以模块结构组成教材,既可以适应职业教育大众化、技能教育大众化的新要求,又能达到“可教学可自学,可深学可浅学,可专修可免修”的教学目的,方便教师教、学生学,同时可以使职业教育学分制具有实际意义。
二、学时分配《中医护理》知识模块与课时设置如下:课程总数为72学时,理论学时为62学时,实训10学时。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第七章诊法4第八章辨证4第九章中药护理技术8第十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10第十一章内科病证体系8第十二章外科病证体系5第十三章妇科病证体系2第十四章儿科病证体系2第十五章中医护理与养生总则2合计62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中医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专业能力训练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医学的理、法、方、药等基本知识以及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医养生保健、中医用药护理、中医康复治疗的知识与护理技能,拓宽学生专科护理的知识领域,增强专科护理能力,充分满足未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中医护理学》理论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4204072适⽤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课程类别:公共课修课⽅式:必修教学时数:64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课程定位1.课程地位与作⽤课程的地位:《中医护理学》课程是我院护理专业的⼀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能够运⽤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患者提供有效的整体护理。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2.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标,以护理职业能⼒培养为核⼼,任务引领为课程设计基础,以⾼职护理专业⼈才培养⽬标为依据,结合护理岗位能⼒需求和临床护理岗位⼯作过程,对应护⼠执业资格标准和学⽣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的执业能⼒为核⼼,遵循必须、够⽤的原则整合《中医护理学》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理念。
以多种教学⼿段并⽤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培养⾼素质技能型护理⼈才。
⼆、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护理学的重要分⽀,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门学科。
在古代中医是医护不分的,随着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作的发展,中医护理作为⼀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建⽴。
中医护理除了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之外,还要介绍针灸、推拿、情志护理、饮⾷疗法、常见病的中成药应⽤、预防与护理等。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体现中医护理基础操作。
课程着重体现辩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将传统医学的化内容充实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和整体护理,将传统医学的精化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中医护理更贴近⽣活,贴近社会,为护理的⼈员在⼯作中拓宽思路、提⾼临床⼯作⽔平发挥积极作⽤。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2023年护理本科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xxxx护理学院《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医护理学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e Nursing课程编号:学时:26 学分:1.5授课学期:第6学期考核方式:考试成绩构成:形成性评价占比20%,期末终结性评价占比80%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一、课程描述(一)课程简介《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原则、方法与技能。
课程既突出知识的指导性与技能的实践性,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
通过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常用技能、辨证施护的学习,可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如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中医护理特色服务。
能将所学的理论、技能知识融会贯通,能对临床常见病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康复护理,并结合现代护理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中西医结合护理。
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情怀,树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基本学习方法采用讲授、提问、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临床见习等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视频等教学,并进行网上及电话咨询答疑。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既要以中医基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又要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不同护理对象的特殊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评估手段和护理措施,学会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四诊资料的采集、评估、分析,并提出主要中医护理诊断;学会根据同一疾病不同证型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学会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中医养生保健教育与中医康复指导。
通过对技能操作的学习,除了掌握基本操作方法,还应深刻领悟人文关怀在操作中的体现。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中医护理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及防护结合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思政目标1.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增进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树立爱国主义价值观。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验22学时)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医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中医护理方向的必修课。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中医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两大部分。
基本知识部分涵盖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讲解力求使学生对中医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护理技术部分则包含了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运动、用药和针灸调护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实验实训或临床为主,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生理、病理及诊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为将来在中医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医护理学》采用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实验实训及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注重每一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并说明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的地位,适当对比现代护理理念,突出中医特点。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共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实训22学时,考试2学时。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二)实验项目、性质与器材、学时安排:第一部分中医基本知识第一章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的含义;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概念和内容。
技能目标: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态度目标:热爱中医事业,立志为中医而奉献。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医护理在典籍中的体现:历代医著、医家对护理的记载和论述。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独特的护理技术。
【教学建议】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2.2 能力目标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
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
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3.1参考学时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学》理论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4204072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课程类别:公共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4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课程定位1.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的地位:《中医护理学》课程是我院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患者提供有效的整体护理。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2.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任务引领为课程设计基础,以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和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对应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和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为核心,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整合《中医护理学》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理念。
以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护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
在古代中医是医护不分的,随着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中医护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建立。
中医护理除了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之外,还要介绍针灸、推拿、情志护理、饮食疗法、常见病的中成药应用、预防与护理等。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体现中医护理基础操作。
课程着重体现辩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将传统医学的化内容充实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和整体护理,将传统医学的精化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中医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的人员在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临床工作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解释和理解中医名词术语。
2.能理解解释中医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之间的关系及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5.能说出各种病因的含义、治病特点。
6.能熟悉20个以上的常用中成药的功效、适应症。
7.能解释和理解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8.说出常见病症的病型。
9.能完成一般的中医基础护理。
(二)能力目标1.具备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终身学习打好惯,为医护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能用网络信息、相关的参考书、专业杂志搜集信息,不断的积累知识。
3.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丰富临床经验。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三)素质目标1. 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
2. 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与护理技能对中医健康问题、疾病问题提供服务。
3.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任务引领为课程设计基础,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编写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力求满足三个需要(社会需要、岗位需要、学生需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本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必须、够用、能用”为度,更注重基本技能、人文素质和工作态度的培养;参考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融入其中。
突出了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体现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按照临床一线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分为项目任务,每一项目任务又分若干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的组织与编排是以整体护理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照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等6个方面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三个需要”的基本原则,努力体现以社会、专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64节,理论学时56节,校内实训学时8节。
五、内容纲要《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学生的能力水平及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整体护理的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实验、实习、多媒体和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中医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护理为教学重点,授课过程中及时融入专业国内外最新进展。
(一)内容概要(二)教学内容及要求项目一中医护理发展【教学内容】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整体观念的内涵;辩证施护的内涵2、重点、难点重点:中医护理学的概念;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难点:整体观念的内涵;辩证施护的内涵项目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系统;2、重点、难点:重点: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气血津液的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分布循行规律;难点:奇经八脉的分及经络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3、学科专业新进展: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经络学说的应用项目三病因病机【教学内容】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病因;病机2、重点、难点:重点:病因的分类及致病特点;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项目四中医诊法【教学内容】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望、闻、问、切四种诊法;2、重点、难点:重点:望、闻、问、切四种诊法采集项目五辩证与护理【教学内容】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八纲辨证与护理;脏腑辨证与护理2、重点、难点:重点:表里辩证;寒热辩证;虚实辩证;阴阳辩证;心与小肠辩证;肺与大肠辩证;脾与胃辩证;肝与胆辩证;肾与膀胱辩证。
难点:辨证与护理的有机统一项目六防治与护理原则【教学内容】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治未病;治疗与护理原则;治法2、重点、难点:重点:未病先防;护理的基本原则难点: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项目七中医一般护理【教学内容】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中医护理的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2、重点、难点:重点:中医护理的总则;中医护理基本要求和方法;难点:中医护理的常用方法和禁忌项目八方药基本知识与用药护理【教学内容】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中药的基本知识;方剂基本知识。
2、重点、难点:用法及煎煮法;方剂的组成及变化规律;药物内服法的护理;重点:中药的性能、用法及煎煮法;方剂的组成及变化规律;药物内服法的护理难点:常用中药;常用方剂;药物外治法的护理;项目九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教学内容】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腧穴的分类、治疗作用、定位方法以及毫针刺法;灸的操作方法和护理要点;十四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与主治;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推拿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2、重点、难点:重点:腧穴的分类、治疗作用、定位方法以及毫针刺法;灸法、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推拿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难点:十四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与主治;各疗法的适用范围;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探讨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一门课程。
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穴位的定位、常用推拿手法、灸法和拔罐法,了解十四经循行部位及常见针刺方法。
(三)教学课时安排:学期授课进度计划六、考核方式与标准教学考核:注重动手能力考核,突出技能培养,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
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护理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参照护士执业资格的标准。
1、平时成绩---40%综合素质评价出勤10%课堂表现10%技能项目及案例评价指标课后作业20%课堂表现:表现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程度、内容回答得是否正确、与小组同学的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语言表达及书面案例分析报告(依据评价指标)技能项目:每个项目必考,考核在考核项目学习和练习完成后进行。
每项技能操作都有操作目的、实训方法、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所组成;每项都有动态实训指导,学生在学习之前,可以预习,了解每一步骤的详细要求过程;学习之后学生通过实训指导可以检验自己的实际水平又可以纠偏,使自己的逐步达到要求。
2、期末成绩---60%笔试:占期末成绩---60%从出题、考试、阅卷都有严格的规定。
卷面内容必须涵盖40% 以上技能部分,从卷库中提取,分AB卷,单人单桌,学校统考试,考风考级相当严格,一旦有作弊现象,处分相当严重,保重了考试的严肃性。
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加强用于本课程教学的仿真医院实训室的建设,配备与相应科室相同或仿真的设备和器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综合训练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教、学、练一体化的要求。
2.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将各种教学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形成课程教学资源中心,满足专业教学、专业考证和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和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
3.目前学生用教材主要选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新教材,杨波刘启雄陈丽超主编,教师教学应用多版本专科教材和多层次参考教材,通过全新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开放的网络教学资源,结合临床实际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补充,使学生能了解最新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改革方向,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4.中医护理学在中医护理理论和临床护理之间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临床典型案例分析、拓展阅读等方式。
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学科是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课之一,通过学习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中医护理基础操作。
(二)教学建议1、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以开展对护理活动项目来驱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录像、个案分析、角色扮演、校内实训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内容上树立课程的“知识与行动结构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完成护理的基本技能,获得中医护理所需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