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11章 电化学基础
(完整版)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是现代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以下是关于电化学基础知识点的一篇完整版总结,字数超过900字。
一、电化学基本概念1. 电化学反应:指在电池或其他电解质系统中,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 电化学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池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两大类。
3. 电池的电动势(EMF):电池两极间的电势差,表示电池提供电能的能力。
4.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5. 电解质溶液:含有电解质的溶液,具有导电性。
6. 电极:电池中的导电部分,分为阳极和阴极。
二、电化学基本原理1. 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过程中,电极上物质的得失电子数量与通过电解质的电量成正比。
2. 欧姆定律: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与电势差成正比。
3.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正极电极电势与负极电极电势之差。
4. 电极反应: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5. 电极电势:电极在标准状态下的电势,分为标准电极电势和非标准电极电势。
6. 活度系数: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比。
三、电极过程与电极材料1. 电极过程: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和电极/电解质界面反应。
2. 电极材料:用于制备电极的物质,分为活性物质和导电物质。
3. 活性物质:在电极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
4. 导电物质:提供电子传递通道的物质。
5. 电极结构:电极的形状、尺寸和组成。
四、电池分类与应用1. 原电池:不能重复充电的电池,如干电池、铅酸电池等。
2. 电解池:可重复充电的电池,如镍氢电池、锂电池等。
3. 电池应用:电池在通信、交通、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五、电化学分析方法1. 电位分析法:通过测量电极电势来确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2. 伏安分析法:通过测量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来确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3. 循环伏安分析法:通过测量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来研究电极过程。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子与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相互转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电荷的移动和化学反应的同时发生。
在电化学中,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过程:电化学反应和电化学细胞。
1.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指在外加电势的作用下,电子和离子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反应包括两个基本过程:氧化和还原。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氢离子,而还原则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氢离子。
在电化学反应中,常常涉及到电极反应和电解质的离子浓度变化。
2. 电化学细胞电化学细胞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包括两个半电池:一个作为阳极,用于氧化反应;另一个作为阴极,用于还原反应。
两个半电池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桥相连,并且在外部连接一个电路,使电子能够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流动。
这个电路就是外部电路,而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桥则是内部电路。
电化学细胞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用来驱动电子在电路中进行功的转化。
3. 电化学基础概念在电化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了解。
(1)电极:电极是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
它包括两种类型:阳极和阴极。
阳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地方,电子从阳极流出;而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地方,电子流入阴极。
(2)电位:电位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电解质溶液中某个电极的电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差异。
标准氢电极的电势被定义为0V,其他电极相对于标准氢电极具有正负的电势。
(3)电解质:电解质是能够在溶液中分解出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具体取决于它们在溶液中的离解程度。
(4)电导率:电导率是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高的溶液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
4. 电化学技术和应用电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还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电解:电解是指利用电流将化合物分解为离子的过程。
电解在电解制备金属、电镀、电解解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3)蓄电池: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它具有可充电性,常用于储存和提供电能。
高中化学竞赛第十一章 电化学基础课件

φ (O/R)越小, 电极上所带负电荷越多
失电子进行氧化 反应的趋势越大
电对中还原态的 还原能力越大
氧化态的氧化 能力越小
φ (Li++/Li) = -3.040V
φ (O/R)越大, 电极上所带正电荷越多
属用导线相连,中间连一个检流计。
e-
Zn ZnSO4(aq)
-1 1.0mol·L
检流计
盐桥 KCl (aq)
e-
Cu
原电池
CuSO4(aq) -1 1.0mol·L
现象: (1)检流计指针偏转:Zn是负极,Cu是正极; (2)Zn片溶解,Cu片上有Cu析出。
解释: Zn(s) Zn2+(aq)+2e- (负极) Cu2+(aq)+2e- Cu(s) (正极) Zn(s)+CuSO4(aq) ZnSO4(aq)+ Cu(s)
Fe2+(aq)
Fe3+ (aq) +e- (-)
Ag+ (aq) +e- Ag (s) (+)
Fe2+(c1) | Fe3+(c2) || Ag+(c3) | Ag
Pt | Fe2+(c1),Fe3+(c2) || Ag+(c3) | Ag
三、电对的电极电势
❖ 在Cu-Zn原电池中,电子由Zn传递给Cu2+, 而不是从Cu传递给Zn2+?这是因为原电池中 Zn电极的电极电势比Cu电极的电极电势更负 (或更低)。
11-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电化学基础

在超氧化物中 为-0.5,如
0.5
K O2
,在氧的氟化物中 为 +1或
+2,如
1
2
O2 F2 , O F2
Question 1
确定下列化合物中S原子的氧化数:
(a) H2SO4;(b) Na2S2O3;(c) K2S2O8; (d) SO 23;(e) S4O62。
Solution
设题给化合物中S原子的氧化数依次为x1, x2, x3, x4和x5, 根据上述有关规则可得:
Example 5
配平方程式
KMnO 4 C6H12O6 H2SO4 MnSO 4 CO2 K2SO4
Solution
MnO
4
C6H12O6
Mn 2
CO2
MnO
4
8H
5e
Mn 2
4H2O
①
C6H12O6 6H2O 6CO2 24H 24e
原子的形式电荷数即为它们的氧化数;
(3)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4) 中性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复杂离
子的电荷等于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
1
Na H
⑸ 氢的氧化数一般为+1,在金属氢化物中为
-1,如
1
H2 O2 `
1
Na2 O2 ,
⑹ 氧的氧化数一般为-2,在过氧化物中为 -1,如
用半反应法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KMnO4 K2SO3 酸性溶液中MnSO4 K2SO4
Solution
(1) MnO4- + SO32- = SO42- + Mn2+
《电化学基础 》课件

电化学基础是研究电化学原理与应用的基础知识。电化学研究从化学反应中 产生电压、电流和电功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科学和工业界提供了广泛的应 用。
定义
1 电化学
电化学是研究电流、电 势和电解过程中化学反 应的分支领域。
2 电感耦合
一个电子器件、传感器 或转换器用磁性耦合原 理将信号从一个电路传 送到另一个电路。
应用案例
1
节能灯
电化学领域的典型应用之一,催化层的材料选择是节能灯的成本决定因素。
2
肝素
肝素制备的中间体是一种糖,用电化学方法可以制备这种糖。
3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氧化物和其他元素经过多次烧结制备而成。
学习方法
1 精读重点内容
化学和物理的基础课程 是学习电化学重要的基 础。
2 参加相关学术会议
电化学池
可控制体系内离子的浓度,以适用于电化学 研究。
扫描电子显微镜
可通过成像和分析的手段观察样品形态、尺 寸、形貌等信息。
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
电极反应性能
电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受到温度、 电流密度、电极表面等因素的 影响。
电极表面材料和形貌会影响反 应动力学。
动力学基础
对电分析反应进行研究,可为 其他电化学研究领域提供理论 基础。
3 电池
一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的设备。
重要性
能源
电化学研究为制造更高效、更 环保的能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医学
电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潜 在的广阔应用领域。
电子产品
电化学原理及材料,如半导体、 电容器等,应用广泛于电子产 品中。
交通运输
电化学技术正在推动电动汽车 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第11章 电化学基础教案资料

8H+ + MnO4- + 5e → Mn2+ + 4H2O 碱性介质: SO42- / SO32SO42- + H2O + 2e → SO32- + 2OH-
2020/7/17
Cr2O72- + 14H++6e →2Cr3++7H2O (酸性)
第11章 电化学基础
基本要求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掌握配平氧化还 原方程式的方法。
2.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以及浓度、沉淀、酸 度等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掌握应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 方向和限度及其计算。
4.了解元素电势图及其运用。
2020/7/17
11-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与氧化合。 还原:金属氧化物变成金属单质。 如:Fe氧化:Fe +1/2O2 = FeO
ClO3-+ 3H2O+6e →Cl- + 6OH- (碱性)
NO3- + 3H+ + 2e → HNO2 + H2O (酸性) 4、半反应中的非氧化还原部分主要有: a、酸碱组分: H+只出现在氧化态一侧;OH-只出现在还 原态一侧。
2020/7/17
b、沉淀剂和难溶物组分: 如Ag+/Ag中加入Cl-: AgCl/Ag 半反应: AgCl+e=Ag+Clc、配合物的配体: 如Ag+/Ag中加入NH3:Ag(NH3)2+/Ag 半反应: Ag(NH3)2++e=Ag+2NH3 d、氧化物或含氧酸根中的O2-(但不能单独在
第11章电化学基础[北]PPT课件
![第11章电化学基础[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ef58a06edb6f1afe001f8a.png)
电子偏移
(2)氧化值和氧化态(氧化数)(IUPAC1970年定义)
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该荷电数是假定把每一 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氧化:氧化值增加的过程 还原:氧化值降低的过程 氧化剂:electron acceptor 还原剂:electron donor
4
(3) 确定氧化值的规则
(the rul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xidation number)
a. 离子型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 数;
b.共价型化合物中,共用电子对偏向于电负性大的原子 ,两
原子的形式电荷数即为它们的氧化值(举例Al2O3 、PCl3);
11.4 有关电解的几个问题
Spontaneity of redox reactions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electrode potential
3
11.1 氧化还原反应
11.1.1 氧化值和氧化态(oxidization number)
(1)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
起先 2Mg(s)+O2(g) = 2MgO(s) 后来 Mg → Mg2+ + 2e
酸性或中性溶液中时,查酸表;碱性溶液中时,查碱表。
8
11.1.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balancing of oxidation-reduction equation )
氧化值(氧化数)法(the oxidation number method)
(1) 配平原则
整个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氧化值的升高总数与被还 原的元素氧化值的降低总数相等.
(完整word版)无机化学之电化学基础题目+答案

(完整word版)⽆机化学之电化学基础题⽬+答案第11章电化学基础1.(0702)⼄酰氯(CH3COCl)中碳的氧化数是…………………………………………………(C)(A)IV (B)II (C)0 (D)-IV2.(3752)对于反应I2+2ClO-3=2IO-3+Cl2,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B)I2得到电⼦,ClO-3失去电⼦(C)I2是还原剂,ClO-3是氧化剂(D)碘的氧化数由0增⾄+5,氯的氧化数由+5降为03.(4303)NH4NO2中N的氧化数是………………………………………………………………(D)(A)+1,-1 (B)+1,+5 (C)-3,+5 (D)-3,+3 4.(6731)由下列反应设计的电池不需要惰性电极的是………………………………………(C)(A)H2(g)+Cl2(g)=2HCl(aq)(B)Ce4++Fe2+=Ce3++Fe3+(C)Zn+Ni2+=Zn2++Ni(D)Cu+Br2=Cu2++2Br-5.(3790)已知:Fe3++e-=Fe2+ ?=0.77V;Cu2++2e-=Cu ?=0.34V Fe2++2e-=Fe ?=-0.44V;Al3++3e-=Al ?=-1.66V则最强的还原剂是……………………………………………………………………………………(D)(A)Al3+(B)Fe2+(C)Fe (D)Al 6.(3794)向原电池Zn│Zn2+(1mol·dm-3)‖Cu2+(1mol·dm-3)│Cu的正极中通⼊H2S⽓体,则电池的电动势将………………………………………………………………………………………(B)(A)增⼤(B)减⼩(C)不变(D)⽆法判断7.(6732)⽤Nernst⽅程式计算Br2/Br-电对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A)Br2的浓度增⼤,?增⼤(B)Br-的浓度增⼤,?减⼩(C)H+浓度增⼤,?减⼩(D)温度升⾼对?⽆影响8.(1202)电解⾷盐⽔,在阴、阳电极上产⽣的是……………………………………………………(B)(A)⾦属钠,氯⽓(B)氢⽓,氯⽓(C)氢氧化钠,氯⽓(D)氢氧化钠,氧⽓9.(6748)使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浓度减少⼀半,⽽电极电势值增加的电极反应是…………(B)(A)Cu2++2e-=Cu(B)I2+2e-=2I-(C)2H++2e-=H2(D)O2+4H++4e-=2H2O10.(0711)已知铜的相对原⼦质量为63.55,在0.50mol·dm-3CuSO4⽔溶液中通过4.825?104库仑电量后,可沉积出Cu约为…………………………………………………………………………(B)(A)7.94g(B)15.89g(C)31.78g(D)63.55g11.(0719)已知, ?(Sn4+/Sn2+)=0.14V, ?(Fe3+/Fe2+)=0.77V,则不能共存于同⼀溶液中的⼀对离⼦是…………………………………………………………………………………………(B)(A)Sn4+,Fe2+(B)Fe3+,Sn2+(C)Fe3+,Fe2+(D)Sn4+,Sn2+ 12.(6749)在Cu-Zn原电池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盐桥中的电解质可保持两个半电池中的电荷平衡(B)盐桥为原电池构成⼀个闭合回路,使两电极反应能继续进⾏(C)盐桥中的电解质不能参与电池反应(D)电⼦通过盐桥流动13.(4544)已知:Ag ++e -=Ag ?=0.80V ,K sp (AgCl)=2.8?10-10.在25℃时,AgCl+e -=Ag+Cl -的1?为…………………………………………………………(A )(A) 1?= ?+0.059lg K sp (AgCl)(B) 1?= ?-0.059lg K sp (AgCl)(C)1?=0.059lg K sp (AgCl)(D)1?=0.059(AgCl)lg spK14.2分(3717)根据铬在酸性溶液中的元素电势图可知,(Cr 2+/Cr)为……………………(B )Cr 3+─────Cr 2+─────Cr(A)-0.58V(B)-0.91V(C)-1.32V (D)-1.81V 15.(0704)如果将7.16?10-4mol 的XO(OH)+2溶液还原到较低价态,需要⽤26.98cm 3的0.066mol ·dm -3的Na 2SO 3溶液,那么X 元素的最终氧化态为……………………………………………(C )(A)-2 (B)-1 (C)0 (D)+1 16.(6747)有⼀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的电动势,另⼀个电极浸⼊-0.41 V -0.74 V的酸性溶液为………………………………………………………………………(D)(A)0.1mol·dm-3HCl (B)0.1mol·dm-3H3PO4(C)0.1mol·dm-3HAc(D)0.1mol·dm-3HAc+0.1mol ·dm-3NaAc17.(6745)K2Cr2O7与浓盐酸发⽣如下反应的理由△是……………………………………………(D)K2Cr2O7+14HCl?→2CrCl3+3Cl2+2KCl+7H2O(A)因为 ?(Cr O2-/Cr3+)=1.33V< ?(Cl2/Cl-)=1.37V27(B)由于⽤的是浓盐酸,Cl-浓度增⼤使 ?(Cl2/Cl-)增⼤,从⽽使电动势E增⼤(C)由于加热使反应物的动能增加(D)⽤的是浓盐酸,使 ?(Cr O2-/Cr3+)增⼤,同时使27(Cl2/Cl-)减⼩,从⽽电动势E>018.(6743)已知下列反应的原电池的电动势为0.46V,且(Zn2+/Zn)=-0.76V,则氢电极溶液中的pH 为………………………………………………………………………………………………(D)Zn(s)+2H+(x mol·dm-3)?→Zn2+(1mol·dm-3)+H2(101325Pa)(A)10.2 (B)2.5 (C)3 (D)5.1 19.(3795)电池反应:H2(g,100kPa)+2AgCl(s)?→?2HCl(aq)+2Ag(s)E =0.220V ,当电池的电动势为0.358V 时,电池溶液的pH 为…………………………………(B ) (A)2H p E E-(B)059.0220.0358.0-(C)059.02220.0358.0?- (D)0 20.(3796)已知: ?(Fe 3+/Fe 2+)=0.77V , ?(Br 2/Br -)=1.07V ,(H 2O 2/H 2O)=1.78V ,(Cu 2+/Cu)=0.34V , ?(Sn 4+/Sn 2+)=0.15V 则下列各组物质在标准态下能够共存的是…………………………………………………………(B )(A)Fe 3+,Cu (B)Fe 3+,Br 2 (C)Sn 2+,Fe 3+ (D)H 2O 2,Fe 2+21.(6703)使Cr 2+离⼦能放出氢的⽔溶液是…………………………………………………(C )(已知: ?(Cr 3+/Cr 2+)=-0.40V ,(O 2/H 2O)=1.23V)(A)pH=0(B)pH=10(C)pH=0⽆氧(D)pH=7⽆氧 22.(3784)下列电对的电极电势与pH 值⽆关的是………………………………………………(D )(A)MnO -4/Mn 2+ (B)H 2O 2/H 2O (C)O 2/H 2O 2 (D)S 2O -28/SO -2423.(0791)反应3A 2++2B ─→3A+2B 3+在标准状态下电池电动势为1.8V ,某浓度时,反应的电池电动势为1.6V ,则此时该反应的lgK值为…………………………………………………(D ) (A)059.08.13?(B)059.06.13?(C)059.06.16? (D)059.08.16? 24.(3775)当pH=10时,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A )(A)-0.59V (B)-0.30V (C)0.30V (D)0.59V25.(3747)下⾯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不随酸度变化的是…………………………………(D )(A)NO -3-HNO 2 (B)SO -24-H 2SO 3(C)Fe(OH)3-Fe(OH)2 (D)MnO -4-MnO -2426.(3705)⽤Ne -rnst ⽅程式?=][][lg 0591.0还原剂氧化剂z + ?,计算MnO 4-/Mn 2+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温度应为298K (B)Mn 2+浓度增⼤则?减⼩(C)H +浓度的变化对?⽆影响 (D)MnO -4浓度增⼤,则?增⼤ 27.(0717)已知⾦属M 的下列标准电极电势数据:(1)M 2+(aq)+e -=M +(aq) 1?=-0.60V(2)M 3+(aq)+2e -=M +(aq) 2?=0.20V则M 3+(aq)+e -=M 2+(aq)的是…………………………………………………………………(D )(A)0.80V(B)-0.20V(C)-0.40V (D)1.00V 28.(0716)已知 ?(Fe 3+/Fe 2+)=+0.77V , ?(Fe 2+/Fe)=-0.44V ,则(Fe 3+/Fe)的值为…(A )(A)-0.037V(B)+0.55V(C)+0.40V (D)+1.65V 29.(0713)A 、B 、C 、D 四种⾦属,将A 、B ⽤导线连接,浸在稀硫酸中,在A 表⾯上有氢⽓放出,B 逐渐溶解;将含有A 、C 两种⾦属的阳离⼦溶液进⾏电解时,阴极上先析出C ;把D 置于B 的盐溶液中有B 析出。
无机化学第11章电化学基础

配平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产物 (2)标出氧化值变化元素的氧化值,并求出其变化量
(产物中的-反应物中的) (3)根据原则①,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化学式前的系数 (4)根据原则②,配平其它元素原子的系数
例:写出高锰酸钾与盐酸作用制取氯气 的反应方程式
(1)KMnO4+HCl→MnCl2+Cl2
例:配平反应MNO4-+SO32-→MNO2+ SO42- (中 性介质)
解: MnO4-→MnO2(还原反应) SO32- →SO42- (氧化反应)
2 MnO4-+2H2O+3e- = MnO2+4OH3 SO32- +H2O-2e- = SO42-+2H+
+
2MnO4-+3SO32-+H2O = 2MnO2+3SO42-+ 2OH-
如:Zn2+/Zn;Cu2+/Cu
例:MG+2HCL=MGCL2+H2
还原剂电对:Mg2+/Mg 氧化剂电对:H+/H2
例:I2+6NaOH=5NaI+NaIO3+3H2O 氧化剂电对:I2/I 还原剂电对:IO3-/I2
书写半反应的规律
格式为: 氧化型+ne-
还原型
半反应必须为配平的离子反应式
的 2H+(aq)+2e-
氧
化 Cu2+(aq)+2e-
性 增
I2(s)+2e-
强 Br2 +2e-
O2(g)+4H++4eCl2(g)+2e-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流在电解液中的运动规律以及电化学反应的学科。
以下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1.电池:电池是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常见的电池包括原电池和干电池。
原电池是由两种不同金属和电解质构成的,可以产生电流。
干电池是一种闭合系统,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提供给外部电路使用。
2.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的化合物。
电解质可以是无机物如盐和酸,也可以是有机物如醇和酸。
电解质的溶解度和电导率与温度有关,通常在较高温度下更容易溶解和导电。
3.电极:电极是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地方,分为阳极和阴极。
阳极是电子流从电池内部进入电解质的地方,阴极则是电流离开电解质进入电池的地方。
电极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电化学反应的需求。
4.电势:电势是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压差,用来表示电化学系统的电力水平。
标准氢电极被定义为电势为0。
电势的单位是伏特(V)。
5.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电化学过程的速率和机理。
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过电势,它是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之间的差异。
过电势与反应速率成正比。
6.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定律描述了电解过程中的电荷传递与物质转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法拉第定律,电流的大小与产生的产物的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7.电解: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压将离子溶解在电解液中进行电荷转移的过程。
阳极上的离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的离子发生还原反应。
8.电容:电容是指储存电荷的能力。
它是一个由两个导体之间的电介质隔开的装置。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9.电化学平衡:当电化学反应的正向和反向反应速率相等时,电化学平衡就达到了。
在电化学平衡时,没有电流通过电解池。
10.腐蚀:腐蚀是一种电化学过程,金属在与环境中的反应中失去电子。
腐蚀可以通过涂层和阴极保护等方法进行控制。
11.电解池:电解池是研究电化学过程的实验装置。
它由两个电极和一个电解液组成,电流在其中流动。
12.远离平衡条件:当电解电池的电流大于理论上的最大电流时,系统就远离了平衡条件。
(完整word版)无机化学上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电化学.docx

无机化学(上)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授课类型理论课 +习题课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节原电池(1, 2 小节)(第五节第 17 周星期二第 3,为习题课,包括评讲作业,学生提问,答疑)授课时间4,5 节教学目标或要求:要求重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书写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值和氧化态;(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2。
原电池:( 2)原电池或丹尼尔电池;(2)半电池·原电池符号·电极的分类重点: 1。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2。
原电池符号,电极反应。
难点: 1。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2。
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符号,判断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前要求学生预先预习讲课内容,讲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通过思考题和练习加强学生上课时的参与程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见课件相关部分)讨论题:思考题:练习题: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1.申泮文主编,《近代化学导论》P: 284-292 。
2。
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 P: 490-496 。
3。
孟庆珍,胡鼎文等编《无机化学》P640-658 。
无机化学(上)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讲授第十一章“电化学基授课类型理论课础”第二节原电池(3, 4, 5 小节)第 17 周星期四第 1,授课时间2 节教学目标或要求:要求重点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能斯特方程及其应用教学内容: 1。
电动势·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势:(1)电池电动势;(2)标准氢电极;(3)标准电极电势;(4)标准电极电势表;(5)电极电势的应用。
2。
奈斯特方程:( 1)奈斯特方程的表达式;( 2)奈斯特方程的书写方法;( 3)奈斯特方程的应用。
重点: 1。
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无机化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物质结构基础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第二章分子结构第三章晶体结构第四章配合物第二篇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第三篇水溶液化学原理第九章酸碱平衡第十章沉淀平衡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第十二章配位平衡第四篇元素化学(一)非金属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第十四章卤素第十五章氧族元素第十六章氮磷砷第十七章碳硅硼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第五篇元素化学(二)金属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第二十二章ds 区金属第二十三章 d 区金属(一)第四周期d区金属要求绪论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和方法。
了解化学发展的现状。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第一篇物质结构基础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教学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
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伸展方向。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和各区元素原子层结构的特征。
会从原子半径、电子层构型和有效核电荷来了解元素的性质。
熟悉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及主要氧化值的周期性变化。
1.本章第1、2、3节讨论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概念。
其中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最重要的,其余都是阅读材料。
2.本张第4节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基本要求是建立定态、激发态、量子数和电子跃迁4个概念,其他内容不作为教学要求。
3.第5节是本章第1个重点。
基本要求是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初步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的推算。
本节小字部分为阅读材料。
4.第6节是本章第2个重点。
基本要求是掌握确定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在给定原子序数时能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状态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能量最低原理。
本节小字内容不作教学要求。
5.第7、8节是本章最后1个重点。
无机化学11章答案

第十一章 电化学基础11-1 用氧化值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Cl KClO 3KClO 443+=(2)CO 30P 3CaF 2CaSiO 18SiO 18C 30F )PO (Ca 44232345+++=++ (3)O 2H NaCl N Cl NH NaNO 2242++=+(4)O H 7SO K )SO (Fe 3)SO (Cr SO H 7FeSO 6O Cr K 242342342424722+++=++ (5)Cs 2CaCl Ca CsCl 22+=+↑11-2 将下列水溶液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先改写为离子方程式,然后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式 (1)2222O O H 2O H 2+=O H e H O H 222222=++-+ -+++=e H O O H 22222(2)HClO HCl O H Cl 22+=+ -+++=+Cl H HClO O H Cl 22--=+Cl e Cl 221-+++=+e H HClO O H Cl 2221(3)O H 3KCl 5KClO KOH 6Cl 3232++=+O H 3Cl 5ClO OH 6Cl 3232++=+-----=+Cl 5e 5Cl 225---++=+e 5O H 3ClO OH 6Cl 23221(4)O H MnSO SO Fe SO K SO H FeSO KMnO 2434242424444)(528104+++=++O H 4Mn 2Fe 5H 8Fe 5MnO 222324++=++++++-O H 4Mn e 5H 8MnO 224+=+++-+--+++=e Fe Fe 3222(5)O H 7O 3)SO (Cr SO K SO H 7O H 3O Cr K 22342424222722+++=++O H O Cr H O H O Cr 22322272732143++=++++-O H 7Cr 2e 6H 14O Cr 23272+=+++-+--+++=e O H O H 2222211-3 用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1)K 2Cr 2O 7 + H 2S + H 2SO 4 → K 2SO 4 + Cr 2(SO 4)3 + S + H 2OCr 2O 72- + 14H + + 6e - === 2Cr 3+ + 7H 2O ① H 2S === S + 2H + + 2e - ② ①+3×②得:Cr 2O 72- + 3H 2S + 8H + === 2Cr 3+ + 3S + 7H 2OO H 7S 3)SO (Cr SO K SO H 4S H 3O Cr K 234242422722+++=++(2) -24MnO + H 2O 2 → O 2 + Mn 2+(酸性溶液)MnO 42- + 8H + + 4e- === Mn 2+ + 4H 2O ①H 2O 2 === O 2 + 2H =+ 2e - ② ①+2×②得:MnO 42- + 2H 2O 2 + 4H + - === Mn 2+ + 2O 2 + 4H 2O(3) Zn + NO 3– + OH – → NH 3 + Zn(OH)42–---+=++OH NH e O H NO 986323 ①---+=+e 2)OH (Zn OH 4Zn 24②①+4×②得: ---+=+++24323)(4674OH Zn NH O H OH NO Zn(4) Cr(OH)4-+ H 2O 2 → CrO 42---=+OH e O H 2222 ①Cr(OH)4-+ 4OH -=== CrO 42-+ 4H 2O + 3e -②①×3+2×②得: 2Cr(OH)4- + 3H 2O 2 +2OH -=== 2CrO 42-+ 8H 2O(5) Hg + NO 3–+ H + → Hg 22+ + NOO H 2NO e 3H 4NO 23+=++-+-①-++=e 2Hg Hg 222②①×2+3×②得: O H 4NO 2Hg 3H 8NO 2Hg 62223++=++++-11-4 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标准态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子传递的方向,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反应,电池的电动势,写出电池符号。
电化学基础(4).ppt

Zn2+(aq)+2e-→Zn 金属的溶解和沉积能形成动态平衡。
原电池
如果金属表面附近的溶液中,维持着一定数量的 正离子;在金属表面上,则保留着相应数量的自由 电子(对于不同的电极,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 这样,在金属和溶液之间就产生了电势差。
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半式
为了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特别是将氧化还原 反应与电子得失、电流相联系,可以把氧化还 原看做是两个“半反应”连接而成的,即:氧 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分解成两个“半反 应式”,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 Cu2++Zn=Cu+Zn2+
半反应 Cu2++2e-=Cu 还原反应
Zn-2e-=Zn2+ 氧化反映
影响电极电势差的因素有电极的本性、温度、介 质、离子浓度等。
当外界条件一定时,电极电势差的高低就取决于 电极的本性。对于金属电极,则取决于金属离子化 倾向的大小。
MnO4-+5Fe2++8H+→Mn2++5Fe3++4H2O 这种配平方法称为离子一电子法,只适于水溶液中
11-2 原电池
一、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转移 1、氧化数变化和电子转移 金属锌置换Cu2+的氧化还原反应如下: Zn+Cu2+===Zn2++Cu Zn和Cu2+在反应中氧化数发生了变化,根据它
原电池
2、原电池
将锌和锌盐溶液与铜和铜盐溶液分开为两个半电 池,即锌半电池和铜半电池;外电路用导线接通, 半电池用盐桥沟通,这样就得到了一个Cu-Zn原电 池。产生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由检流计测出。
《无机化学》题库(含答案)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C) A.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 B.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是同义词; C.只有轨道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才是同义的;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D) 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 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 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 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 4.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数目是由什么决定的……………………………………(C) A.2n2(n 为主量子数); B.相应能级组中所含轨道总数; C.相应能级组中所含电子总数 D. n + 0.7 规则 5.下列电子构型中,电离能最低的是……………………………………………(A) A.ns2np3 B.ns2np4 C.ns2np5 D.ns2np6 6.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B) A.B B.C C.Al D.Si 7.原子光谱中存在着不连续的线谱,证明了……………………………………(B) A.在原子中仅有某些电子能够被激发 B. 一个原子中的电子只可能有某些特定的能量状态 C.原子发射的光,在性质上不同于普通的白光 D.白光是由许许多多单色光组成. 8.原子轨道中"填充"电子时必须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这里的能量主要是指……(C) A.亲合能 B.电能 C.势能 D.动能 9.下列哪一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无关? ……………………………(D) A.Na B.Ne C.F D.H 10.下列哪一种元素性质的周期规律最不明显…………………………………(A) A.电子亲合能 B.电负性 C.电离能 D.原子体积
大学无机化学复习题
电化学基础

定义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 化数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偏近或 偏离的电荷数。
如
氧化数
HCl
H Cl +1 –1
C +4
CO2
O -2
定义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氧
化数等于该元素的离子电荷。
如 NaCl Na Cl
氧化数 +1 –1
CaSO4
Ca S O +2 +6 -2
规则
(1) 在单质中,元素原子的 氧化数为零。
MnO2+4HCl(浓) → MnCl2+ Cl2↑+ 2H2O HCl 还原剂 MnO2 氧化剂 MnO2中的Mn被还原 HCl中的Cl被氧化
氧化数法
定义
197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确定: (IUPAC) 元素的氧化数是元素的一个原子 的形式荷电数, 这个荷电数可由假 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 较大的原子而求得。
2. 电极电势的测定
例1. 测定E(Cu2+/Cu)
设计原电池
() Pt, H2(100kPa) | H+(1molL-1) || Cu2+(1 molL-1) | Cu (+)
测得原电池电动势:E = 0.340 V E = E(+) - E(-) = E(Cu2+/Cu) - E (H+/H2)
左边多 4个O原子,右边加 4个H2O, 左边加 8个H+
SO32 + H2O → SO42 + 2H+ 右边多 1个O原子,左边加 1个H2O, 右边加2个H+
步骤
(2)将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方程式
1.使半反应式两边相同元素的原子数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极:Cu2+ + 2e- → Cu
二、半电池/原电池符号、电极的分类
• 原则上,任何氧化还原半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半 电池。 • 两个半电池连通,都可以形成原电池。 • 原电池符号: 习惯上把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其中 “︱”表示两相界面,“‖”表示盐桥,c表示 溶液的浓度。
(-) Zn ︱ ZnSO4(c1) ‖ CuSO4(c2) ︱Cu (+)
五、能斯特方程
∵△rGm= -nFE ; △rGm= -nFE 非标准态下: △rGm= △rGm+RTlnJ ∴-nFE= -nFE +RTlnJ 对氧化还原反应:
RT EE ln J nF
能斯特方程
对电极反应:
RT [还原型] RT [氧化型] ln 或 ln nF [氧化型] nF [还原型]
活泼金属或浓度小
金属溶解的趋势小于 离子沉积的趋势,达 平衡时金属表面带正 电荷,靠近金属附近 溶液带负电荷。 Cu2++2eCu(s)
在原电池中做正极
不活泼金属 或浓度大
金属的平衡电极电势
• 产生在金属与其盐溶液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该金属的平衡电极电势() • 电势差不仅取决于金属本性,而且与盐溶 液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 原电池,两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动势(E) • 电动势 E = 正 - 负
例: 将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并写出它 的原电池符号。
2Fe2+(1.0mol/L)+Cl2(101325Pa) →2Fe3+(0.10mol/L)+2Cl-(2.0mol/L)
负极: Fe2+-e-=Fe3+
正极: Cl2+2e- =2Cl原电池符号:
(-) Pt︱Fe2+(1.0mol/L), Fe3+(0.10mol/L) ‖ Cl-(2.0mol/L) ︱ Cl2(p), Pt (+)
2
正
负
E 0.00 0.763 0.763V Zn 2 / Zn H / H
2
“-” 号表示与标准与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时,该电极为负极。
例: 欲测定铜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怎么设计 一个原电池?
例: 欲测定铜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怎么设计 一个原电池? 解: (-) Pt, H2(p)︱H+ ‖Cu︱Cu2+ (+)
书写半反应的规律
• 格式为: 氧化型 + ne还原型 • 半反应必须为配平的离子反应式 • 酸性介质时在O多的一方加H+ 碱性介质时在O少的一方加OH中性介质时只能在左边加H2O MnO4-+5eMnO4-+8H++5eMn2+
Mn2++4H2O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 氧化值法 配平原则: • 元素原子氧化值升高的总数等于元素原 子氧化值降低的总数。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O2(g)+4H++4eCl2(g)+2e-
2H2O
2Cl-(aq)
+ 1.23
+ 1.36
结 论
氧化型+ne还原型
氧化型/ 还原型
代数值越大,氧化型物质氧化性越强 代数值越小,还原型物质还原性越强 氧化剂越强,其共轭还原剂越弱 注意: 氧化剂只能与氧化剂比较强弱 还原剂只能与还原剂比较强弱 • 氧化还原反应: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 Cu2+ + Zn = Cu + Zn2+ • • • •
为了确定元素的氧化值,化学作如下规定:
•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零,如:H2,N2 • 氢的氧化值一般为+1,只有在金属氢化物中为 -1,如NaH;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值分别 为+1,+2。 • 氧的氧化值一般为-2,除在过氧化物中为-1, 如H2O2;氟化物中为+1,+2,如O2F2中为+1, OF2中为+2。 • 氟的氧化值为-1。 • 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为零; 在多原子离子中,各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等于 离子所带电荷数。
在半反应中,同一元素的高、低氧化值构成 一个电对。 • 电对中元素的高氧化值称为氧化型物质, 低氧化值称为还原型物质。 • 符号:氧化型/还原型
氧化型 + ne还原型
二者称为氧化还原共轭关系。 如:Zn2+/Zn;Cu2+/Cu
例:Mg + 2HCl = MgCl2 + H2
• 还原剂电对: • 氧化剂电对: 例:I2 + 6NaOH = 5NaI + NaIO3+3H2O • 氧化剂电对: • 还原剂电对:
例:配平反应MnO4- + SO32- + H+ → Mn2+ + SO42解: (1)MnO4-→Mn2+(还原反应) SO32- →SO42- (氧化反应) (2)×2 MnO4-+8H++5e- = Mn2++4H2O × 5 SO32- +H2O-2e- =SO42-+2H+ +) 2MnO4-+5SO32-+6H+= 2Mn2++5SO42-+3H2O
三、电动势· 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的产生:
M +ne
n+
-
M(s)
/wjhx/4/right3_1_3.htm
金属溶解的趋势大于离子沉 积的趋势,达平衡时金属表 面带电吗?金属表面带负电荷, 靠近金属附近溶液带正电。
Zn2++2e-
Zn(s)
在原电池中做负极
碱性介质中,在O少的一方加OH-,在另一方生成水。
例:配平反应MnO4-+SO32-→MnO2+ SO42(中性介质) 解: MnO4-→MnO2(还原反应) SO32- →SO42- (氧化反应) ×2 MnO4-+2H2O+3e- = MnO2+4OH× 3 SO32- +H2O-2e- = SO42-+2H+
配平:S + HNO3 → SO2 + NO
配平:S + HNO3 → SO2 + NO
+4-0=4
0 +5
x3
+4 +2
3S + 4HNO3 = 3SO2 + 4NO + 2H2O
+2-5=-3
x4
氧化值法的优点: 不仅可以配平水溶液中的反应, 也适用于非水溶液和高温反应。
二、离子-电子法
配平原则: (1)反应过程中氧化剂所夺取的电子数必 须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数。 (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1)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电对,并配平。 (2)根据原则1,两个半反应相加,整理。
氧化和还原必须同时发生。
如: Zn +CuSO4 = ZnSO4+Cu
CuSO4为氧化剂:Cu2+→Cu Zn为还原剂:Zn →Zn2+ • 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两个半反应组成 的,即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 • 这两个半反应分别为 氧化反应:Zn - 2e- = Zn2+ 还原反应:Cu2+ + 2e- = Cu • 每个半反应都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氧化态之 间的转化 。
例: 欲测定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怎么设计一 个原电池?
标准状态下的某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 势差, 叫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
例: 欲测定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怎么设计一 个原电池? 解: (-)Zn︱Zn2+‖ H+︱H2(p),Pt(+)
E 0.763V
E H / H Zn 2 / Zn
使用标准电极电势表注意的问题
★还原电势 ★电极电势无加和性 Zn2++2eZn(s) Zn 2 / Zn 0.763 2Zn2++4e2Zn(s) ★电极电势与半反应式写法无关 2+ Zn 2 / Zn 0.763 Zn - 2e Zn ★ 是水溶液体系的帮助电极电势,对于 其它体系不适用
应用能斯特方程应注意的问题
KMnO4
+7
+
HCl
-1
MnCl2 +
0-(-1)=1
+2
Cl2
0
(3)
+7
(+2)-(+7)=-5
x1 MnCl2 +5/2 Cl2
0-(-1)=1
+2 0
KMnO4 + 5 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
-1
(4) KMnO4 +
x5
5HCl+3HCl
MnCl2 +5/2 Cl2 +KCl+4H2O
2KMnO4 + 16HCl = 2MnCl2 + 5Cl2 + 2KCl + 8H2O
标准电极电势表
氧化型 +ne氧 化 剂 的 氧 化 性 增 强
还原型
Na(s) Zn(s) H2(g) Cu(s) 2I-(aq)
还 原 剂 的 还 原 性 增 强
/V
Na+(aq)+eZn2+(aq)+2e2H+(aq)+2eCu2+(aq)+2eI2(s)+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