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范文】《意识的本质》教案

【范文】《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含义及本质◇理解: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二、【重点、难点】:意识的本质第一框题意识的本质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怎样的?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导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梦的形成。

自主探究:、动物有意识吗?2、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各是什么?3、纯粹[S1]的动物心理会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4、为什么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而动物脑则不能?5、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但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呢?合作探究:(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的或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但这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

但人的意识活动也要依赖于一定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

因此,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探究人类意识与非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反应的历史联系,从而说明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现象既不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运动的发展,大脑越来越发达,大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生物的反映由应激性到动物的感觉、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案】意识的本质

【教案】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意识的本质;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结合所学原理,分析人的意识产生的条件,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辩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三、教学方法
案列分析,启发讨论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PPT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整体感知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七、教学反思
1、这一框的内容,课标中没有作出规定,但为了说明意识的作用,说明“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把握客观规律”,就必须对意识的本质有所了解。

在这一意义上,这一框的内容是为讲下一框作铺垫和准备的,所以不用讲太多,而应该以学生自主讨论为主,教师辅助讲解,而自己在讲课中讲太多,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2、本课重点、难点是意识的本质,而学生对“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容易理解,但对“它的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较难理解,需要重点讲解,而自己在讲课中有所忽略。

意识的本质教案——探究感知、思维、情感等意识构成要素

意识的本质教案——探究感知、思维、情感等意识构成要素

意识的本质教案——探究感知、思维、情感等意识构成要素I. 教学目标1.了解意识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探究意识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生命的关系;3.分析感知、思维、情感等意识构成要素的特点及作用;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II. 教学重点1.意识的本质;2.感知、思维、情感等意识构成要素的特点及作用。

III. 教学难点1.意识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生命的关系;2.意识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IV.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讨论法;3.实验观察法。

V. 教学过程1.意识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1)意识的定义:指人和动物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感觉、认知和情感的综合体。

(2)意识的基本要素:①感知:意识中的感知是指人或动物对环境或自身状态的感觉。

②思维:指人或动物通过推理、判断、分析等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情感:指人或动物对所发生的事情产生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

2.意识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生命的关系(1)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把人与环境联系起来的神经系统所产生的现象。

(2)意识与人类生命的关系:人类的高级意识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

3.意识构成要素的特点及作用(1)感知:感知是意识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和个体差异性等特点。

感知可以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生命。

(2)思维:思维是人类高级意识的核心,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反思性等特点。

思维可以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3)情感:情感是人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复杂性、情绪性和个体差异性等特点。

情感可以影响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

VI. 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2.分组汇报;3.实验报告。

VII.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意识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明确了其与人类生命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意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同时,教学中重点采用了分组讨论和实验观察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了他们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可以加强学生对意识的细节了解,如意识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神经系统的关系等,更深入地探究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教案标题:意识的本质教案目标:1. 了解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探讨意识的本质及其影响。

3. 提高学生对意识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教案内容:1. 导入:教师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意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知识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意识的定义:意识是人类高级智能的产物,是指人类对自我和外界的觉知和认知能力。

教师进一步解释意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和外界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包括人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

外界意识是指人感知和认识外界的能力,包括感官的感知、思维的认知和情感的体验等。

3. 理解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意识的本质。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意识与大脑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是否只有人类才有意识?- 意识是一种主观体验还是客观存在?- 意识与思维、感觉、意愿之间有什么关系?- 意识对人的行为和个性有什么影响?4. 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讨论和思考,并由代表发言总结出小组的观点。

每个小组设计一份问卷,调查同龄人对意识的认知和理解,了解不同人对意识的看法和理解。

学生回到课堂上,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并让其他小组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和讨论。

5. 拓展延伸: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讨论,提供一些拓展材料,如科学研究中对意识的探索,不同学者对意识的理论和观点等。

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意识的本质和意义,并对意识的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行阅读相关文献,探索更多关于意识的现象和问题。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疑惑。

强调意识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心理现象之一,对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

7.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意识的认知,写一篇200字以上的作文,描述自己对意识的理解、意识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对意识的思考和研究的兴趣。

教案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在作业中对意识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意识的本质教案范文

意识的本质教案范文

意识的本质教案范文教案:意识的本质教学目标:1.了解意识的定义和特征;2.探讨意识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3.探究意识的本质及其在思维、知觉和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意识的定义和特征;2.意识与大脑活动的关系;3.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 ppt;2.视频资源:意识和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提问:你们对意识的定义了解多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Step 2:讲解意识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用ppt展示意识的定义和特征,解释每个特征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讨论,意识的定义和特征对我们了解意识有何帮助。

Step 3:观看视频(10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个关于意识和大脑活动之间关系的视频。

视频中会有一些实验和案例,用来说明意识和大脑的关系。

Step 4:讨论意识和大脑活动的关系(10分钟)学生观看视频之后,老师提问:你们通过视频了解到了哪些关于意识和大脑活动的信息?你们觉得意识和大脑活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Step 5:讲解意识的本质(15分钟)使用ppt讲解意识的本质。

引导学生思考: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在我们的思维、知觉和情感中起到什么作用?Step 6: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你认为意识的本质是什么?2.意识如何在我们的思维、知觉和情感中发挥作用?Step 7:小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答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

展望下节课的主题:睡眠与意识。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

五、1意识的本质教案

五、1意识的本质教案

五、1意识的本质教案五、1意识的本质教案五、1意识的本质教案【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才能目的:初步树立辩证唯物意识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考虑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入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重点难点】1、重点:意识的本质 2、难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整个世界包括三局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由物质决定的,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为什么人的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呢?这节课学习这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意识的本质,主要有三句话: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的产物(从起来看)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生理根底看)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内容来看)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开展的产物展示:预习填空:从意识的起看,意识是长期开展的产物;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根底: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

人的意识是从开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意识一开场就是的产物,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的产物。

学生:第一段填空。

教师: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响特性,比方敲黑板,黑板响,刮风了树叶哗哗响。

这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根底。

展示:图片,物质的反响特性,岩石风化、水滴石穿。

教师:一切生物都具有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还有感觉和心理。

展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向日葵向太阳生长,针刺蚯蚓。

展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狗的条件反射。

教师: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前提。

人的意识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展示:表格:人类和人的意识的演化。

略。

教师:人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地球上一开场没有生物,只有无机物,后来由无机物演变出低等生物,由低等生物进化出植物和动物,最后出现了高等动物,人就是由高等动物渐渐演变成的。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能结合所学哲学原理,分析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一切生命体的刺激感应到动物和人的感觉到人的心理活动,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能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意识本质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初步明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能正确区分意识与物质并理解物质的第一性。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意识产生的过程及条件及意识内容的客观性,理解物质第一性,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观点。

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意识的产生及本质2、教学难点:本节课既要讲清楚“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意识的产生及本质,还要突破“可知论”的难点——世界是可知的。

三、教材分析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题:意识的本质,本课是对“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

理解“物质”离不开对“意识”的理解,因为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世界上有两类现象,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

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弄清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应理解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

因此,揭示“意识”的本质本身是探索世界的本质的内容。

弄清意识的本质,还是理解意识的作用的前提,本框是下一框知识的理论依据。

四、学情分析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堂课的内容,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心理上的基础;但是,本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只有让学生融入课堂、积极思索,才能学好知识,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五、教学方法设计教法: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法。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5篇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5篇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高二生活哲学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北京市日坛中学任会波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明白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以及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本框开始学习“意识”。

学好本课将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并对下一框意识的作用打下扎实基础。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由于本节课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识记并理解意识的本质;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过程方法目标: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教学重难点意识的本质的三个体现这是由于:本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正确认识意识的本质对于以后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导入新课部分展示学生小诗词: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什么是意识?没有意识世界将会怎么样?(这样设计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很快可以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讲解新课部分首先,展示一则材料:《人类进化史》学生通过讨论,并结合材料发表看法,教师给予总结,并详细讲述知识点从而掌握: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板书)(这样设计,视频的运用,直观易于理解抽象的知识,便于学生把握,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接下来,过渡到意识的第二个特征的学习——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首先展示鹦鹉学舌和醉酒男对骂,被一脚踩死的的一图片,并设问探究:这个醉酒男犯了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思考:动物会骂人吗?教师结合材料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板书)进一步举生活实例来讲解引入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并结合书本引导学生体会到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板书)(这里新闻图片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材料的多维运用丰富知识面,教师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系统把握)下面,我们将进入最后一目内容的学习----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板书)首先,展示两幅漫画:《画鬼如何取材》《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并设问问题探究:上帝的形象和鬼的形象都是怎么来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有针对讲解补充。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政治:2.5.1(新人教必修4)班级班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课题意识的本质讲课时间教材内容分析第四课阐述了世界的本质,而这一课则着重讲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本质》作为本课第一框的内容,首先阐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它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对意识本质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意识的作用。

本框内容是为第二框内容作铺垫和准备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运用:结合哲学原理,分析在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刺激感应,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过程中,人的意识产生的条件,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观点,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教学难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教学方法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那么世界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但是我们说整个世界,除了包括物质世界,还包括什么?还应该包括人的思维,也就是人的意识世界,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我们要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首先就要弄清楚它是从哪里来的,它的起源是什么?那么意识是怎么起源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自然界的进化过程。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活动探究一:书本第35页:(7分钟)物质反应形式反应器官举例无机物反应特性物质岩石风化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细胞膜葵花向日高等动物感觉、心理大脑警犬缉毒人意识人脑苹果与万有引力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里,一切物质,不论是有没有生命的,都会有一些反应特性,比方说,像铁会生锈,岩石会风化,水滴石穿。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意识的本质。

2. 探讨意识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3. 分析意识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意识的定义与特点。

2. 意识与大脑活动的关系。

3. 意识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4. 意识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对意识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步骤二:讲解意识的定义与特点(10分钟)
通过讲解意识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意识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或自身思想感觉的主观体验,具有主观性、私有性和选择性等特点。

步骤三:探讨意识与大脑活动的关系(15分钟)
让学生讨论意识与大脑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脑是意识产生和展现的物质基础,同时意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步骤四:分析意识与身心健康的关系(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意识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意识的不健康可能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焦虑等问题。

步骤五:讨论意识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20分钟)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析意识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认识到意识对人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步骤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意识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课后阅读相关文献或继续探究,延伸对意识的理解。

教学评估:
1. 分组展示: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呈现出来,展示对意识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讨论:在探讨意识与身心健康关系以及意识对个体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时,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意识的定义和功能2.了解意识的本质及其对人的影响3.分析不同意识状态下的行为和思维模式4.探讨如何提高意识水平和开展意识训练教学准备1.课本:无意识与潜意识的相关章节2.知识点总结PPT3.黑板、粉笔/白板、马克笔4.学生讨论小组的安排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意识的本质。

请你们谈一谈,你们对意识是什么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回答:(同学的回答)。

•教师进一步引导:好的,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意识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意识呢?•学生回答:(同学的回答)。

•教师总结:意识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主观体验,它包括我们的知觉、思维、情感等。

意识可以说是人的灵魂所在,它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和选择。

2. 理解意识的定义和功能•教师展示PPT,讲解意识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学生记录笔记。

3. 探讨意识的本质及其对人的影响•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它对人的思维和行为有何影响?•小组讨论并准备回答。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意识的本质是非常复杂的,它涉及到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等方面。

意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影响我们的决策、判断、记忆等。

4. 分析不同意识状态下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教师讲解不同意识状态的特点和对行为的影响。

•学生记录笔记。

5. 探讨如何提高意识水平和开展意识训练•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意识的定义和功能,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意识水平呢?有没有什么方法或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开展意识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提高意识水平需要我们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行意识训练可以通过冥想、专注训练、注意力训练等方法来实现。

6. 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

五、意识的本质教案

五、意识的本质教案

五、意识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意识的本质及其在物质世界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意识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意识的本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2.难点: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的社会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意识是什么吗?(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物质、运动等概念。

2.理解意识的本质(1)讲解意识的定义: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分析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B.意识具有主观性,但不是主观臆造,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意识具有社会性,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3.意识与物质的关系(1)讲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A.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举例说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A.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B.意识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行为,进而影响物质世界。

4.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1)讲解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A.人的大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

B.大脑皮层的活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2)分析意识产生的生理过程:A.外界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传入大脑。

B.大脑对刺激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意识。

5.意识的社会性(1)讲解意识的社会性:A.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意识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意识具有不同的特点。

(2)举例说明意识的社会性:A.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深化的。

B.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是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发展的。

(2)提问: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什么?(3)布置作业:A.阅读教材,整理笔记。

B.深入思考意识的社会性,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四、教学反思1.对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讲解不够详细,可能导致学生对意识产生的机制理解不深。

2.在分析意识的社会性时,举例不够充分,可能使学生难以理解意识的社会性。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意识的概念,掌握意识的本质特征。

2. 引导学生探讨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了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哲学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意识的概念:意识的定义、意识的表现形式。

2. 意识的本质特征:自觉性、能动性、目的性、主观性。

3. 意识的起源:生物进化论、心理起源论、社会实践论。

4. 意识的生理基础:大脑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作用。

5.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意识的概念、意识的本质特征、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意识的自觉性、能动性、目的性、主观性等本质特征的深入理解,以及意识与物质关系的辩证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意识的概念、本质特征、起源和生理基础、与物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特点和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4. 思辨法:培养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意识的概念与表现形式2. 第二课时:意识的本质特征3. 第三课时:意识的起源4. 第四课时:意识的生理基础5. 第五课时: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论述逻辑性和说服力。

4. 课程论文:检查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以及对意识与物质关系辩证思考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哲学教材,如《哲学导论》、《哲学原理》等。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的哲学著作和论文,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意识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意识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引导学生探索意识的本质,了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意识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意识的定义与特征意识的定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特征:自觉性、目的性、主观性、客观性等。

2. 意识的构成要素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大脑中的反映。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认识。

情感: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

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意识的定义、特征,以及构成要素。

2. 教学难点:意识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意识的定义、特征、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作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意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什么是意识?”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意识的定义、特征、构成要素。

3. 分析实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作用。

4. 探讨意识的本质:引导学生探讨意识的本质,了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意识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意识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高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意识的定义、特征、构成要素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正确分析实例,积极参与讨论。

七、教学拓展1. 意识的起源:从生物进化角度探讨意识的产生。

2. 意识与:分析是否能拥有意识。

3. 意识与医学:探讨意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意识的本质》相关章节。

意识的本质教案_大学

意识的本质教案_大学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意识的概念及其与物质的关系。

- 掌握意识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基本理论。

- 理解意识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意识现象。

-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认同感。

-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意识的本质。

2.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意识起源的复杂性。

2. 意识与物质关系的辩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意识?意识与物质有何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意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意识的概念及其与物质的关系- 解释意识的概念,强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分析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指出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 意识的起源- 介绍意识的起源,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刺激感应,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过程中,人的意识产生的条件。

- 强调意识起源的复杂性。

3. 意识的本质- 指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主观的。

- 分析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强调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三、课堂讨论1. 讨论意识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意识与物质关系的辩证性。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意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意识的作用- 分析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 强调意识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意识的局限性- 讨论意识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具体的案例,如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等,说明意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识的定义和特征,理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掌握意识的本质,认识到意识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意识的定义和特征2.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3. 意识的本质4. 意识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5. 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意识的定义和特征,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意识的本质,意识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意识的定义、特征、与物质的关系、本质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意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锻炼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意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意识的定义、特征、与物质的关系、本质等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识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意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实践锻炼: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意识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意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意识定义、特征和与物质关系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意识本质的理解深度和思辨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意识在人类社会中作用的理解,以及对意识培养和发展的认识。

4.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意识本质的相关理论资料,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2. 案例库:收集各种关于意识应用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在线资源:推荐相关的在线文章、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意识本质教学设计

意识本质教学设计

意识本质教学设计意识本质是指人类意识的本质规律和功能,本质包括主体和客体两者的内在状况。

在教学设计中,对意识本质的了解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意识本质的教学设计。

一、观察与理解人类的意识是一种主观经验,它在认识、情感、意愿和行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意识的本质可以通过对师生之间的交流来获得。

例如,通过一个问题的提出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引导学生理解世界和思考问题,或者通过问学生自己的疑问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并提供适当的引导。

二、把握客观规律意识的本质也是由客观规律来决定的。

在学校教育中,对于这种客观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物理、化学和数学等科目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客观规律,例如万有引力定律、化学反应原理和数学公式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总结规律,并将其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技能,以及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三、实践与探索意识是一种主观的经验,只有通过实践和探索才能深入理解它的本质。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加深对意识本质的理解。

例如,在艺术和文学类的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品和文学作品来感受和理解人类的主观体验,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价值。

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类的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创新来探索和应用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理解科学是怎样为人类服务和发展的。

综上所述,意识本质的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通过观察、理解、把握客观规律、实践和探索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并提高综合素养。

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自己的意识本质,进而更好地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意识的本质 教案

意识的本质 教案

意识的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意识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意识的本质和特点; 3. 了解意识与大脑的关系; 4. 思考意识与人类思维活动之间的关联。

二、教学重点1.意识的本质和特点;2.意识与大脑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意识与人类思维活动之间的关联。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第三版;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人类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呢?”2. 意识的定义和作用对意识进行简要的定义和解释,提醒学生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讲解意识的作用包括了解世界、感受自我、理解他人等。

3. 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意识的本质:意识被认为是一种主观经验,具有主体性、唯一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主体性:每个人的意识只能被自己所体验,无法直接观察到他人的意识。

–唯一性:每个人的意识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完全相同的意识体验。

–连续性:意识在时间上是连续的,不会出现间断或跳跃。

•意识的特点:–注意性:人类的意识具有选择性和集中性。

–前引性: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仅受到当前刺激的影响,还受到前一时刻的经验和知识的影响。

–意向性:意识具有主动、目的性的特点。

4. 意识与大脑的关系讲解意识与大脑之间的关系: - 大脑是意识的基础和物质基础,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 意识的产生和维持与大脑的神经活动密切相关。

- 大脑皮层是产生高级意识的关键区域。

5. 意识与人类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意识与人类思维活动之间的关联,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讨论意识对于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性。

六、课堂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巩固对意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与思维活动的关联。

八、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并撰写一篇500字的作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你对意识的理解是什么? 2. 意识与大脑的关系是什么? 3. 意识对于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性是什么?九、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思考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方向。

教学设计12:5.1 意识的本质

教学设计12:5.1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2、能力目标:结合所学哲学原理,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定唯物主义的信仰。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意识的本质;难点:意识的产生过程。

三、课前预习: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的主观映象。

2、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3、人的意识是从发展而来的,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见,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的产物。

4、条件反射有两种:由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系统;由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第二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的。

(反射分为和条件反射。

)5、意识的物质器官是,意识的表达手段是,意识的反映对象是。

意识的内容是的、形式是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意识的本质:四:课堂探究:1、吃梅止渴①谈梅止渴②望梅止渴③谈虎声变④听到上课铃声,学生迅速走进教室⑤听到老师喊“上课”,学生迅速起立⑥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①,从意识的起源看②,从意识的内容看③,从意识的本质看④,从意识的形式看⑤,意识的表达手段是⑥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语言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E.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F.社会交往、从意识的产生来看,意识更重要的是的产物。

A、自然界长期发展B、物质世界C、大脑D、社会发展五、巩固整理(梳理):六、课后作业:3、自然界的长期发展是意识产生的唯一条件。

4、意识是客观形式与主观内容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一、教材分析《意识的本质》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原理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辨证唯物注意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辨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辨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三、教学重点难点意识的本质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为学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作铺垫和准备的,所以,教师在讲这节课时不要在具体内容上花过多的时间。

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实在。

那么,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意识的本质。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知道,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2、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3、意识是劳动的产物4、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5、物质不是意识的产物,意识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5页内容,并思考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总之从意识产生的基础、前提还有产生过程来看,都充分的说明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探究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第一个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通过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脑在复杂程度上超过人脑;动物脑在机能上永远不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产生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

(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1、为什么人脑能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2、人脑是如何实现意识活动的通过人脑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来实现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链接内容反映了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探究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教师点评: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知道了意识的本质其实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既然意识能反映客观世界,那么它对客观世界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预习下一节课:意识的作用。

九、板书设计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2)、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3)、意识是劳动的产物(4)、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5)、物质不是意识的产物,意识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为什么人脑能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2)、人脑是如何实现意识活动的通过人脑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来实现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知识是学习第二框的基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教师归纳讲解1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孟凡明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板书部分1 (上课前,写在黑板左侧)1、意识是不是从来就有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动物脑与人脑的区别?(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有了人脑,是否就会有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此部分授课时间:2分钟(意识是不是从来就有的?)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自然界和社会两个角度来理解。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板书2()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基础生物学前提物质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人的意识(自觉)(物理的、化学的)(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本能)敲桌子,桌子会响;你用手打一个人,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呼应导课:八公也有感觉和心理,也有情绪反应,但本质上只是一种本能反应,不同于人自觉的意识。

】——————————————————————————————————起初,地球没有生命物质,只有无机物,如水、岩石,岩石热胀冷缩会风化,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三态变化,滴水可以穿石。

这些事物对外界刺激都会做出反应,这说明一切物质具有反应的特性。

鹦鹉学舌;对人类言行的模仿,但本质上是一种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社会。

劳动是使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因素。

板书3()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产生;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在劳动过程中,手的活动大大加强,促进了人脑的发展,手在运动区占的面积比足区和其他运动器官所占的面积都大。

人是社会中的人,在自然面前,单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需要团结起来,相互配合,集体行动。

这就需要信息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就应运而生了。

(小结:)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过渡:动物也有大脑,但是动物心理却没有产生意识,这是为什么呢?】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物质器官;生理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人脑有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

动物没有语言区。

呼应导课:八公是动物,它有大脑,狗的大脑没有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它没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简略)2、意识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同学们也许肚子已经在呱呱叫,这是一种什么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

这是一种本能反应。

同学们回家喂你家的宠物可简单了,只要敲一下铃或者喊一声“幺儿”,它就知道要“开饭”了。

这是一种条件反射。

狗——食物狗——铃声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只要听到学校的铃声,也会往外面跑。

这叫什么反射?第一信号系统。

秋天,橘子大丰收,学校为了防止个别贪吃同学摘果,在每颗果树上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写着:此树刚已喷洒农药,请同学们不要摘吃,否则后果自负!看到着这个告示之后,你会不会去摘橘子。

有几只猴子路过这片果园,也看到了这个告示,它们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又叫做什么反射?第二信号系统。

可见,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共同作用的产物。

因此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过渡:是否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的产生?狼孩有意识吗?】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厂房和机器原材料产品(意识)2、、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动动手,画一画你想象中的所谓鬼神? 外星人(总结)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备用资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呢?“龙”的观念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取材,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它能在天上飞、地上跑、水中游,集海陆空于一身。

(结课)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生产关系科学发展观宗教妇女节礼物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导学案】学校:临清一中学科:政治编写人:汤佰成审稿人:李淑敏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意识的本质(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二、预习内容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的主观映象(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