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练习复习课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同步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对生活在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生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①玉米和马铃薯是主要粮食②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③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④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种植稻米、玉米等农作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阿尔卑斯山成为旅游热点地区的自然原因有()①是世界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②夏季景色优美,气候凉爽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条件好④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A. 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3.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是( )A. 水稻B. 椰枣C. 小麦D. 玉米和马铃薯4.旅游业给瑞士带来了财富,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对_________ 倍加厚爱( )A. 旅游设施B. 冰川快车C. 生态环境D. 河流湖泊5.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A. 发展山区必然要破坏环境B. 我国所有的山区都可以吸取阿尔卑斯山区的发展模式C. 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D. 修筑梯田可以解决我国山区农民的增收问题6.安第斯山脉从南到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000千米,被称为( )A. 科迪勒拉山系B. 南美洲的桥梁C. 大地的骨架D. 南美洲的脊梁7.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有( )①旅游设施精良,服务细致入微②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自然风光独特③交通条件便利④瑞士人素养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安第斯山区平均海拔4 000多米,山体表面景观自下而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①热带雨林②低缓山坡的草地和林地③高山冰雪带④高山草地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②④③D. ①④②③9.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当地人被称为“大山之子”的是( )A. 法国B. 德国C. 意大利D. 瑞士10.读图,安第斯山脉南段图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2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中国原始农业最初的生产方式是()A.铁犁牛耕B.精耕细作C.刀耕火种D.自然采集2.(2021辽宁抚顺期末)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描述正确的是()①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②中国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③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④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先人已经使用铁农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3.(2021山东济宁嘉祥期中)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哪些特征()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④学会饲养家畜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五县联考期末)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A.河姆渡人B.北京人C.元谋人D.半坡人5.(2021独家原创试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距今约七千年,浙江余姚地区这一方水土养育的人是()A.半坡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6.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虫兽较多,深深影响着农耕时代的农耕文化。
下列图片中最贴合此地原始农耕时代人类定居情况的是()A.洞穴B.干栏式房屋C.半地穴式房屋D.窑洞7.(2021江苏南京期末)下列图片中的内容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打制石器B.稻谷遗存C.人面鱼纹彩陶盆D骨耜8.“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
”据考古发现,较早制作彩陶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9.某班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根据提供的三个关键词可以判断,横线上应填入()A.山顶洞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良渚人二、非选择题10.古为今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0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阅读教材,讲述半坡居民的生活情况(包括生活时间、地点、生产生活状况)。
2. 第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古代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今天的学习,请思考半坡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1.阅读教材,讲述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情况(包括生活时间、地点、生产生活状况)。
2.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2)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4.观察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复原模型图,看一看它们在房屋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议一议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阅读教材,简述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过程。
(举例、兴起地点、农业工具的演化等方面)2.依据教材指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及意义。
【直击中考】1.(2015·贵州黔东南)黔东南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2.(2015·海南省)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
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洞穴B.干栏式房屋C.搭上草棚的水井D.半地穴式房屋3.(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宄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A.粟B.水稻C.白菜D.芥菜4.(2015·湖南常德)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二课与山为邻

第二课与山为邻第1节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1.安第斯山脉的概况(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 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 000多米。
(2)垂直的自然景观①成因: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②表现(见上图)海拔1 500米以下的山脚为热带,分布着热带雨林;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区为暖温带,分布着灌木、矮树、草地;海拔3 000-4 500米的山区为寒温带,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原;海拔4 5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
原因: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2.印第安人的生产特色(或: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1)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地势起伏很大,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3.印第安人的生活特色(1)衣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
(2)交通:多山的地形严重影响了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筑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
但是,骆马却能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穿着: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印第安人的发展(1)过去:勤劳智慧的印第安人,不仅培育了多种农作物,而且创造了古老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如今:在严酷的高寒山区,他们仍在辛勤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梳理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
2、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
3、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
4、半坡人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
5、半坡人会纺织和制衣。
6、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距今7000年左右。
7、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
8、农业工具是骨耜。
会雕刻技术。
9、河姆渡人的木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11、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1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流域:黄河流域。
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距今时间:距今约6000年。
居住环境:居住区有房屋、窑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超值陶器的窑场。
房屋特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制造骨器、角器等。
生产活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用渔叉、鱼钩、渔网捕鱼。
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鱼纹、鹿纹较多。
还有装饰品和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还有纺织、制衣用的骨针、骨锥、纺轮。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生活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生活地点:浙江余姚。
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年。
房屋特点: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木构水井: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主要作物:水稻,遗址中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址,说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农业工具: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是骨耜。
主要家畜:猪、狗和水牛。
其他器具: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艺术品:会运用雕刻等技术,将象牙和兽骨制成艺术品。
懂得使用天然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习题新人教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01知识管理知识点1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________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
知识点2河姆渡人的生活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位于________流域,距今7000年左右。
知识点3原始农业的发展考古发现: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________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历史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半坡居民的生活1.英国一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西安半坡博物馆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导游,你不会..向客人介绍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B.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3.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彩陶 B.白陶C.黑陶 D.青铜器皿知识点2河姆渡人的生活4.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上定居的生活。
下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元谋人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5.中国是水稻的故乡,在下列远古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C.半坡人 D.河姆渡人6.下面是小刚同学参观河姆渡博物馆时看到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这件文物证明了( )A.当时人们过着定居生活B.这里的原始居民种植水稻C.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家畜D.人们开始用骨骼制作工具7.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A.种植水稻 B.制作彩陶C.象牙雕刻 D.使用天然漆知识点3原始农业的发展8.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
富……氏族首领往往就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社会的公有制便遭到破坏,私
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
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 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 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 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
氏族成员之间地 位平等,没有明 显的贫富分化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出土的大汶口随葬 品——成套陶器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 已经出现了贫富分 化,加快了迈向文 明社会的步伐
拓展延伸:阅读材料,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
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河 流较少,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有利于防寒保暖。
学习任务三
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地处流域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不同点
原始 农作物 农业 农具
原始畜牧业
水稻 磨制石器,骨耜 以猪、狗为主
房屋建筑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水稻 骨耜
以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骨哨;象牙雕刻、漆器
学习任务二 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 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 了重要影响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段考复习课件1新人教版

北京人比元谋人进步的地方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外貌:北京人比元谋人脑容量大,比元谋 人的四肢更接近于现代人。 2.用火:北京人不仅会使用火,还好长时间 保存火种;元谋人只会使用火,不会保存火 种。 3.工具制作:北京人打制石器的技术比元谋 人更成熟。
半坡人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 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1.北京人是用打制石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使用磨制石器。 2.生产状况:北京人生活物资来源以采集、 狩猎为主;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以农耕为主, 有固定的食物来源。 3.生活状况:北京人以群居于天然洞穴生活;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已经会建造房屋,而且能 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三、武王伐纣 1.商朝的灭亡时间 2.牧野之战的基本史实 3.西周的建立: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 四、西周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内容、结果、影响 2.“国人暴动”的基本史实 3.西周灭亡的时间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商朝的青铜器特点、代表作品 2.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什么?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意义 2.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哪些?最进步的是哪种? 3.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
夏商西周三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是什么? 原因:三个朝代末期的君主都是实行暴政,引 起民愤,失去民心导致其灭亡。 启示:“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只有执政者实行的政策符合民意,国家才能长 治久安。
我国古代西周之前生产工具的变化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夏、商、周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限、发现意义。 2.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二、北京人的发现 1.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限、遗址意义。 2.北京人的特征:外貌特征、生产生活特征。 三、山顶洞人 1.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限。 2.山顶洞人的生活生产状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2022年部编人教版) 第2课 《 原始农耕生活》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2022人教部编版〕复习提纲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开展
㈠初期接触:大约20220年前,我国先民开场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展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的生长。
㈡迈出关键一步〔出现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1、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
2、水稻的出现: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场栽培稻。
3、粟和黍的出现: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场栽培粟和黍。
4、地位:目前,世界上最早到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中国。
㈢正式兴起:
1、兴起的时间:七、八千年前
2、兴起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开展;
采集植物种植农作物
3、变原始狩猎饲养家畜
“刀耕火种〞耒耜耕种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根底。
二、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代表〔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看下列图,答复下列问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答: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答: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构造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答: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
们已经可以与自然协调开展,已经可以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人类的消费生活必需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符合春秋时期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这一思想。
〕。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 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必背重点|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农业起源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定居生活随着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和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1.
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
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
稻作
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
7000—5000年,因首次在河南渑池仰
韶村遗址发现而被命名
代表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时间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
建筑
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
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
井之一
2.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6300—4500
年。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C.②③D.①③二、非选择题7.读图,回答问题。
(1)图(a)是什么结构的房屋?它可能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2)图(b)是什么结构的房屋?它可能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3)仔细观察图(a)、图(b)在房屋结构上的不同,请说出各自的优点。
8.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远古农耕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比较看进步】(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读图识史实】(2)观察下图陶器上的动物图案,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穿越玩分工】(3)想象一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总结看贡献】(4)结合所学知识,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1.A 2.D 3.D4.C 5.D6.C[解析] 生活于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能制作彩陶,例如鱼纹彩陶盆等。
故选C。
7.(1)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原始居民。
(2)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原始居民。
(3)干栏式房屋可以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
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
8.(1)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等。
(2)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会捕鱼,河姆渡居民会打猎和饲养家畜。
(3)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4)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我国先民栽培的稻、粟和黍,后来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对推动这些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3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
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
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
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
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考虑到这些概念和结论初一学生难于掌握,课文略而不写,只用一段小字介绍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状况,教学中可由此联系第1课中“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ppt

晋文公争霸
措施 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在
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
霸主。 中原
楚庄王争霸
晋楚争霸百年后, 主。
楚庄王 做了中原霸
争霸方式
战争
战 国 七 雄
东齐 南楚 西秦 北燕 到赵 中魏 央韩
黄
咸阳
秦
燕蓟
赵 齐 河
邯郸
临
淄
魏 大梁
郑
韩 洛
阳
郢
江
长
楚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
齐魏
马陵之战
齐魏
长平之战
成就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 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历法 (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一直为中医沿用
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政治主张: “仁” “爱人” “为政以德”
(前475 -前221 年)
战国七雄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夏朝建立的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 隶社会开始。 2.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禹死后, 启 成为国王,从此, 世袭制 代 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家天下 。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大思想家
创办私学
孔 子
教育成就: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习态度:老老实实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大教育家
言论记录在《论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堂练习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右图是近年来海南省考古的重大发现---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
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有6000年。
同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火了之后,为拍第二部,摄制组来到大西北,想以北方培育最早的农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一种粥,你会给他们推荐 ( )A.水稻B.粟C.玉米D.高粱3.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出土于 (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4.考古发现是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开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消费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划桨行舟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铁制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
以下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开场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确立土地私有制度D.饲养家畜、制造陶器6.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人日本、朝鲜,向西传人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是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黑龙江流域7.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
〞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开展的标志有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禽饲养的出现③磨制工具的开展④禅让制的实行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二、非选择题1.观察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1属于什么式房屋?它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2)图2属于什么式建筑?它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H{以上两图中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地理原因。
2.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目录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A.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 B.云南元谋县C.浙江余姚市D.山东大汶口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A.会制造工具 B.会使用工具 C.会使用天然火 D.会人工取火3.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A.一百七十万年 B.八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一万八千年4.下列内容符合北京人的是()①直立行走②制造石器和木棒③使用天然火④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5.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A.北京人 B.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蓝田人二、填空题1.人类是由进化而来的,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2.我国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年, 是我国最早的居民。
3.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人,后来又在其顶部的洞穴里发现了人。
4. 北京人过着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5.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国。
能力提升1.《韩非子》上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练习
第2课原始农耕
一、选择题
1.对我国古代半坡居民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森林里B.使用色泽鲜艳,红底黑色纹饰的彩陶
C.住在干栏式房屋里D.使用精美的打制石器
2.(题文)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这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
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3.(题文)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种植粟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城头山遗址
4.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小明在参加比赛时,主持人给他的问题是“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熟练掌握制陶技术 C.能够建造房屋 D.开始饲养家禽
6.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A.聚落的发展 B.火的使用 C.农作物的种植 D.家畜饲养的出现7.自然环境对历史有着深远影响,半坡村落位于黄河流域、气候相对干燥寒冷。
请问下列哪项可以体现出环境对半坡人的影响?
A.半坡人用磨制石器 B.半坡人制作陶器
C.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 D.半坡人养殖牲畜
8.“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包括()
①北京人遗址②半坡遗址③元谋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10.2015年3月3日全国“两会”召开,房价依然是中国居民关注的焦点。
据考证,我国境内开始建造房屋过上定居生活的原始居民有()
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山顶洞人④半坡人⑤河姆渡人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1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生活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下列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铁农具 D.曲辕犁
12.(题文)下图所示考古发现,为距今约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可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13.下列内容属于史实,而非传说的是()
A.炎帝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B.半坡人制造彩陶
C.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D.炎黄二帝联合击败了蚩尤为首的部落14.(题文)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
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
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B.小芯: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小华: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15.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但当第一个字母大写时,意思是“中国”。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某个地方的原始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彩陶,这个地方是A.北京 B.元谋 C.半坡 D.河姆渡
16.“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
丹霞遥映山前水,疑似成川血淌流”诗句描写了距今(2018年)四千多年前的一次战争,其交战双方是
A.黄帝,蚩尤对战炎帝 B.黄帝,炎帝对战蚩尤
C.蚩尤,炎帝对战黄帝 D.黄帝,大禹对战炎帝
17.“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
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 C.饲养家畜 D.打猎捕鱼
18.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19.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荒地上人们用骨耜耕地
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人们在制作彩陶
第2课原始农耕答案
1B 2D 3A 4D 5A 6B 7C 8B 9A 10D 11B 12B 13B 14A 15C 16B 17A 18A 1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