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流程

合集下载

地震属性体处理

地震属性体处理

地震属性体处理1、分频处理属性分频处理属性可将地震振幅和属性数据转换成更为清晰的地下地质图像,识别薄层或能量衰减区。

将各地震道分解成不同的频带成分,有助于突出复杂的断裂体系以及储层的分布特征。

分频处理的技术主要是通过“Gabor-Morlet” 子波对复数地震道进行谱分解,类似于小波变换。

用来帮助地质家和解释人员进行如下的勘探研究工作:(1)薄层检测以及薄层厚度估计;(2)衰减分析——直接进行油气检测(3)提高地震分辨率该方法通过连续的时频分析来描述时间--频率的瞬时信号能量密度。

与以往常规的谱分解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不同,该方法使用Gabor-Morley 子波来提高时间-频率的分辨率。

提供了两种计算瞬时能量的方法:等空间中心频率和倍频程频率。

输出结果可以分解成多种属性体:时间-频率体、时间切片,然后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属性分析使我们获得更多极有价值的多方位信息,从而使油藏的描述更准确、更细致。

帕拉代姆地震属性库包括丰富的地震属性,如振福包络、瞬时频率、吸收系数以及相对波阻抗等20多种复地震道(Hilbert )属性、多道几何属性,谱分解属性和用户自定义属性见图。

这些地震属性可分别表征地震影像的不同特征,从而使解释人员以少量的工作即可获得大量的地质信息,其中多地震道几何属性包括倾角体、方位角体、非连续性和照明体。

这些属性旨在强化地震影像的非连续性特征,因此对识别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如断层)、地层边界、河道和地质体的几何样式十分有效。

在这些属性体提取的基础上,利用PCA 主组分分析技术进行属性优化分析,同时也可借助多属性体交会VXPLOT 识别异常体。

通过多属性体交汇、神经网络测井参数反演、多属性体的波形分类以及变时窗/等时窗的地震相划分等综合技术,并借助多属性体立体可视化浏览技术实现对地下构造、地层和储层岩性的综合解释。

常用提取的地震属性有信号包络、瞬时频率、瞬时相位、相对波阻抗、分频处理等。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1绪论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地震资料属性介绍

地震资料属性介绍

6.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
单道计算地震属性理论
复数地震道公式:
x(t) xr (t) ixi (t)
瞬时相位计算公式:
(t) arctan(xr (t) xi (t))
瞬时频率计算公式:
f (t) d (t)
dt
瞬时振幅计算公式:
A(t) xr2 (t) xi2 (t)
(1)、 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 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
1.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的定义
•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与地震波 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征有关的具 体参数值。
•把地震属性参数值(振幅、频率、相位等)从地 震数据中提取出来的过程称为地震属性提取。
2.研究地震属性的目的与意义
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具有波阻抗差的地层界面, 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必将导致地震反射波 特征也发生变化,即地震属性发生了变化。因此, 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特征的信息,这是利 用地震属性预测地层岩性及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 基础 ,也是研究地震属性的目的所在。
34.94
(13)、振幅的平方差 (Variance in Amplitude) 对于每一道的振幅的平方差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内的每个振幅值减去平 均值累加,总数除以非零采样点数得到的。
(14)、振幅的立方差 (Skew in Amplitude) 对于每一道的振幅的立方差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内的所有采样点求取平 均值,然后减去每道的平均值,计算差值的立方,求出这些值的总和,除以采样点 数就可得到。
A(t) 反射强度
瞬时频率由瞬时能量作加权;它提 供了瞬时频率的最强估计,有利于 道内异常或随机信息的压制或削弱。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如:交会分析,回归分析,地质统计分析等
6
6
一.地震属性的概述 2.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历程
地震剖面的彩色显示(Balch,1971;Anstey,1972)
Balch的成果被称为一个用颜色进行地震资料分析的时代的开始。 Anstey代表了把颜色和属性引入地震世界的里程碑。 亮点技术(Anstey,1972) 包括超强振幅、平点、频率损失、反射时间下弯、时间阴影、 极性倒转、暗点、低频阴影、Q 属性,…… 复地震道分析技术(Taner,1976)
振 幅 类
瞬 时 类
频 谱 类
层 序 类
非 线 性 类
21
21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用于隐蔽型油气藏研究的具体属性参数表
(五大类46个属性参数)
22
22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振幅类属 瞬时类属 性 性
反映了岩石波 阻抗差、地层 厚度、岩石成 分、地层压力、 孔隙度及含流 体成分的变化。 基于小波变换 的实部与虚部 提取。 某一道能量在 给定时刻的稳 定性、平滑性 和极性变化的 一种度量。 给定时刻信号 的复能量密度 函数(即功率 )的初始瞬间 中心频率(均 值)的一种度 量。
能 量
比 率
17
17
根据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进行的地震属性分类(Quincy Chen)

瞬时真振幅 瞬时振幅积分 瞬时真振幅乘以瞬时相位 的余弦 反射强度 基于分贝的反射强度 反射强度的中值滤波能量 反射强度基于分贝的能量 反射强度的斜率 滤波反射强度乘以瞬时相 位的余弦


视极性


瞬时振幅

①瞬时振幅对声阻抗中的变化敏感,所以对岩性、孔隙度、烃和薄层调谐也很敏感 ②瞬时相位对追踪反射层连续性很有用处,所以可以用来探测不整合、断层和地层的横向变化

地震属性处理分析

地震属性处理分析

LandMark地震属性处理PAL模块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地震属性。

用来分离并揭示通常情况下剖面中被模糊了的信息。

将属性特征同井数据相联系,你可以判断出该工区的主要属性---然后我们将生产井与周围条件相结合,可预测出井周围的储层情况。

PAL包括两种计算类型:²Data Attributes(数据属性)—在提取属性系列前,先将输入地震数据转化为复数道。

²Attribute Extraction(属性提取)—计算任一20种地震属性系列,并将结果输出到属性层位中。

一、地震数据属性类型(Data Attributes)针对地震数据体,我们可计算出下列几种属性:Reflection Strength(反射强度)Instantaneous Phase(瞬时相位)Instantaneous Frequency(瞬时频率)Quadrature Trace(正交道)Apparent Polarity(视极性)Response Phase(响应相位)Response Frequency(响应频率)Perigram(波组剖面—删除次要信息,只留下主要波组信息)Cosine of Phase(相位余弦)Perigram*Cosine of Phase(乘积剖面—波组与相位余弦的乘积)二、输入与输出1、输入:地震数据(Seismic Data)一个PAL作业的输入数据是一个垂直地震数据(对3D工区来说是.3dv文件,2D工区是.2v2文件)。

你须指定要计算的测线和时间范围。

2、输出:属性数据体。

输出数据是一个属性数据体,例如,三瞬数据体等。

这些属性层位可以:²显示在SeisWorks上。

²根据属性数据体,作其它处理。

三、基本工作流程OpenWorks→Applications→PostStack/PAL弹出一个窗口:选择是2D还是3D工区;从List中选择SeisWorks工区;在Application Options项是选择PAL项;按Launch项。

Petrel地震属性提取工作流

Petrel地震属性提取工作流

Petrel地震属性提取工作流第一步:体属性提取1.在home→window→ 3D window。

2.input→seismic→地震数据体上点右键菜单下选volume attributes。

3.弹出volume attributes窗口。

4.在volume attributes窗口下可以一次提一个属性,也可以一次提多个属性。

⑴点击add a new attribute to chain图标添加一行,可以点多次添加多行。

⑵从category种类列可以选择所提属性属于哪一类,这样可以有效过滤属性;在attributes列选择所提的属性,realize列选择是否产生实体,一般先不选realize,产生一个虚体出来,看效果好的情况下,再realize成实体属性数据。

⑶Input右边初始数据体已经输入进来,output右边空格处可以不输入名字,计算过程中会自动命名,命名规则是:原始地震数据体名[属性名],提取属性位于原始地震数据体下面,如下:⑷在方差体上点右键菜单选择insert time slice intersection创建时间切片,勾选方差体下的inline,xline,Z显示到3D window中,如下:⑸Home→inspector,在窗口中出现inspector工具,鼠标切换成select模式,在任何一个地震剖面上点一下,激活inspector窗口信息,到inspector→attribute parameters 下,展开看到属性参数的调整界面,可以实时调整参数,看窗口中属性的变化,直到确认一个好的属性显示效果。

⑹设置地震属性存储的统一路径:参照下面Petrel工区规范设置:SeisAttribute存放说明存放个人crop的实体地震体,提取的实体地震属性体,目录按\个人\survey存放可以在Petrel的File-> system -> system setting 下的seismic setting设置路径只需要选到<项目组>_petrel\SeisAttribute,后面跟上%u\%s,每次做realize的时候,如果“个人\survey”目录不存在,会自动建立目录。

geoframe软件地震属性原理及成图步骤

geoframe软件地震属性原理及成图步骤

geoframe软件地震属性原理及成图步骤3.7 地震属性原理及成图步骤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指那些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转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或统计学特征的的特殊度量值。

振幅类属性:瞬时振幅、均方根振幅以及最大能量、平均能量等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属性。

作用:能反映流体的变化、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度的变化,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频率类属性:瞬时频率、主频以及带宽、波数等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属性。

作用:可揭示裂缝发育带、含气吸收区、调协效应、岩性或吸收引起的子波变化。

相位类属性:瞬时相位等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属性。

作用:确定地层的接触关系地震属性提取操作步骤(以均方根振幅为例)1、在地震属性提取之前应对所用层位进行层插值,basemap?tools?horizon functions打开层插值窗口如图1,注意在进行层插值前应备份原始层位。

图1:层插值窗口2、启动地震属性提取模块:Application?seismic?seismic attribute toolkit进入地震属性提取界面(图2)。

图2:seismic attribute toolkit Model: time;Survey: 选择需要进行属性分析的survey、class以及进行属性分析的范围。

如图3图3:survey的选择3、Horizon attribute (CSA)?computed seismic attributes?Rms amplitude 进入均方根振幅提取对话框。

Windows specification 提供了三种纵向上提取属性的方式:? single horizon(图4)图4:single horizon提取窗口这种方式以一个目的层位为起点如图中以Es31_2为基准面,通过direction?above/below确定一个时窗,如图中是以Es31_2为中心向上向下各开100ms共200ms的时窗。

地震属性教程

地震属性教程

地震属性建模1.地震属性优选: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连通性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确定的最大曲率属性在反映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微断裂和裂缝的发育程度、描述垂向上的非连续性以及表征裂缝的线型特征等方面均优于相干和地震倾角属性。

最大曲率属性识别和描述微断裂—裂缝体系,追踪大尺度裂缝的延伸方向,并结合振幅梯度属性,刻画缝洞连通体的空间形态。

曲率属性在反映某些微小断裂、裂缝和褶皱时的效果很好,表现为可以分辨的挠曲特征,最大曲率属性中,断裂表现为正负相间曲率的特征,正、负曲率分别代表断裂的上升盘和下降盘,可以识别一些小型的断裂和裂缝。

因此,最大曲率属性是认识微裂缝—裂缝系统的有效手段,其优点是包含了形状的信息,可用来区别断裂和褶曲的线型特征,反映出微断裂和裂缝的发育程度;可识别出小型的挠曲、褶皱和凸起等,更好地描述垂向上岩性的非连续性;可展现裂缝的线型特征,进而反映缝洞体的空间分布、配置关系及其连通性。

相干属性常用于识别和刻画储层的断裂特征和地质体的非连续性,可用于描述大型断裂特征,岩性的不连续(河道边界)和断裂也会引起相干属性的变化,但其对于小型断裂、与裂缝相关的成岩特征以及河道边界、河谷底部等的分辨效果却较差。

断裂和裂缝在地震倾角属性平面图上往往表现为长条形的线型特征,可确定其长度,但无法确定其形态,难以区分出断裂和褶曲。

波阻抗:研究区的缝洞发育带较上覆碎屑岩层及奥陶统碳酸盐基质具有低密度低速度的特征,因此在波阻抗表现为低值,这是地球物理反演技术识别缝洞型油藏储层发育的理论基础地球物理反演波阻抗流程该流程主要包括3个过程:①井震标定及子波提取;②建立波阻抗低频模型;③反演运算,得到相对阻抗体和绝对阻抗体。

在井震标定获得时深关系的同时,可以进行子波的提取,代替理论子波以提高井震标定和反演的精度。

从绝对阻抗体的井旁道提取波阻抗曲线,统计井点处不同储集体类型与波阻抗数据之间的关系,结合钻井时放空漏失表以及测井解释结论,得到缝洞储集体与基质碳酸盐岩在阻抗上的门槛值为 1.57*107kg/(m2s),据此可对目的层缝洞储集体作出三维雕刻。

GF4地震属性

GF4地震属性
GeoFrame 地震属性分析
内容
GeoFrame 地震属性工具包(SATK) GeoFrame 分频技术 GeoFrame 地震属性应用流程
– 地震相分析流程(SeisClass) – 测井物性推广流程(LPM) – 用分频属性估算净产厚度流程
引言
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资料,勘探钻空率从1996年的67%下降 到了2002年的55%. 地震属性的提取和分析技术在探井成功率的显著增长中扮 演了重要角色. 当今的有效技术手段中,实时模型技术提供了最完善的地 震属性提取和分析应用的解决方案.
LPM的优点
只使用井资料获得的净产图(Net Pay Map) 使用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相结合获得的净产图
LPM 的结果能更精确地表达地质 变化,帮你确定储层的走向
LPM 的流程
岩石物理评价
分层
储层物性集总
地震属性提取
相关分析
物性分布图
LPM 的流程
岩石物理评价
分层
储层物性集总
地震属性提取
相关分析
SeisClass 的流程
提取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分析
非督导聚类
训练数据选择
督导聚类
地震相平面图的 解释
SeisClass 的流程
提取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分析
非督导聚类
训练数据选择
督导聚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震相平面图的 解释
SeisClass 的流程
提取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分析
非督导聚类
训练数据选择
督导聚类
地震相平面图的 解释
IESX 的体反射谱(VRS )属性预览工具
GeoViz Virtual Volumes
什么是分频?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地震属性是现代三维地震解释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地震属性与地震振幅、三维可视化联合使用对常规分析有促进作用,可以使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微小特征显现出来。

因为属性能够定量化频率、振幅、相位和地震反射层的形态,它们可以作为模式识别和聚类软件的输入去外推由二维切片生成的地震地层分析到三维。

再就是与测井、微地震和产量测量相关的属性能够提供没有井控地方的储层物性的估计。

属性可以对断层、褶皱等构造特征,河道、物质搬运混合物等地层学特征,岩溶等成岩作用特征进行成图。

属性可以对地质灾害和甜点进行成图来估计地质力学特征和刻画裂缝。

属性也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的地震数据处理流程对地震资料解释的影响和定量化数据质量。

本专题涵盖四个部分:算法发展、多属性分析工具、作为处理工具的属性、解释流程中属性的融合。

四篇论文介绍了新的属性:Fomel 和van der Baan 建议使用局部偏斜度作为估算地震信号局部相位的健壮方法。

他们利用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例子说明了局部偏斜度在检测和校正地震信号的时变局部观测相位。

Giroldi和Garossino 注意到长波长的体曲率属性已经变成解释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们加入了分数阶积分来修改以前引入的分数阶导数曲率算法,并且展示了该方法能够快速生成千米级波长构造的特征的图像,这些特征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释难以拾取的层位。

al-Dossary等引入了一种新的“地震紊乱”属性来定量描述三维叠后地震数据中的随机程度。

不像相干和混沌属性,紊乱属性对断层、河道以及其他的地层边界不敏感,正因如此,它在圈定盐体和提供风险评估中的地震数据质量定量测量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张等描述了一种骨架算法,该算法将倾角度量、相干、曲率等边缘敏感属性转化为称作断层面“目标”属性,该属性有望可以加快地震解释过程。

四篇论文描述了融合多种属性到一个图中的方法:McArdle等展示了颜色和调配的有效使用怎样提供多属性图,这些属性图不仅能用在盆地水平的快速勘察,也能用在储层和勘探层面。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课件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课件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以多维属性的出现为主要标志。90 年代初,以相干、倾角、方位角等为代表的一 批多维属性开始出现。这类属性的一个显著特 点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地层的结构性信息,如倾 角、方位角反映地层的视倾角/倾向,相干异 常指示断裂带、裂缝(孔洞)发育带等。因此, 它们的开发与应用,很快得到有关各方的广泛 认同。与此同时,属性标定与优化的方法也开 始大量涌现,地震属性研究开始向规范化、科 学化方向健康发展。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6、从地震属性应用的角度出发,这些分类并 不能反映地震属性在地球物理学或更广泛的地 学中所起的作用。按地震属性在油气勘探开发 的应用领域进行分类,较容易为属性的应用者 所理解,也更具有地球物理学的特征。根据这 一思路,曹辉等将地震属性分为下列2大类: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1)多尺度结构属性:包括相干、倾角、方 位角、平行度、连续性、发散度、波度、随机 度、曲率和间距等。其中大尺度结构属性用于 构造分析;小尺度结构属性用于裂隙(缝)、 孔洞分析和地震(沉积)相分析。这类属性的 解释大都使用定性分析方法,根据专家知识将 属性直接与地层结构特征相联系。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三、地震属性的分类
目前,大多数学者按照数学、物理学方法对 地震属性进行分类(6家)。
1、刘企英将地震属性分为振幅、频率、速度、 吸收衰减、波形与时间6大类。
2、 Alistair R. Brown将地震属性分为时间、 振幅、频率及衰减4大类。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3、 20世纪90年代初Taner等人将地震属性分 为几何属性和物理属性。几何属性通常与波形 及地震层位的几何形态(如倾角,方位,曲率 等)有关;物理属性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属性, 主要有速度、振幅、频率、衰减等。

04地震属性分析方法

04地震属性分析方法

阵的方法有: (1)人机交互选取; (2)按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的相关性及属性的贡献值大小选取; (3)根据主元素分析结果选取; (4)利用各种地震属性优化方法选取。
4.1 地震属性的标准化
由于不同地震属性的单位、量纲以及数值大小、变化范围是不相同的,如果 直接使用原始数据,就会突出绝对值大的属性,而压低绝对值小的属性。为克服 数据中存在的这种不合理现象, 在对这些地震属性进行分析时,应首先将各种属 性的观测值变换到某种规范尺度之下,即定量数据的标准化。
4.2 聚类分析法 4.2.1 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聚类分析又称点群分析, 是按照客体在性质上或成因上的亲疏关系,对客体 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这种分类方法不仅综合考虑了所有的因 素,而且又不受已有分类结构的影响,只是以某种分类统计量为分类依据,对客
体进行分类, 因此这就有可能突破传统地质学建立的一些定性分类系统,而得到 更合理的分类结果。 按照客体之间的关系, 可把分类中的客体分为无序客体和有序客体。彼此之 间没有次序约束关系的客体称为无序客体,反之,称为有序客体。例如:对油气 藏分类时,参与分类的油气藏就是无序客体;沿地层剖面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取了 打个岩样, 如果把岩样的分类结果用于地层划分,那么分类时,岩样的顺序是 不能打乱的, 这些岩样就是有序客体。对无序客体和有序客体的聚类分析又分别 称为无序客体和有序客体聚类分析。 按照聚类分析方法原理,又可分为聚合法聚类分析和分解法聚类分析等。 1.聚合法聚类分析 聚合法是将客体类由多变少, 直到把全部客体合并成一类的一种聚类分析方 法。 它是目前最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常用于对无序客体的分类。其具体做法 是:在开始时每个客体自成一类,然后以某种表示客体亲疏关系的分类统计量为 分类依据, 把一些彼此之间关系最亲密的客体聚集合并为一类,把另一些彼此之 间亲近的客体聚合为另一类, ……。在客体聚合为类(有的类内可能只有一个客 体) 的基础上, 再根据类之间的亲疏程度继续合并, 直到全部客体聚为一类为止, 给出一个反映客体间亲疏关系的定量分类系统——聚类分析谱系图。 聚类分析的 4 条原则: (1)若选出的一个样品或变量在分好的群中从未出现过,则把它们形成一 个独立的群; (2)若选出的一对样品或变量,有一个已在分好的群中出现过,则把另一 个样品或变量也归入该群中; (3)若选出的一对样品或变量都分别出现在已分好的两群中,则把两群连 结成一个新群; (4)若选出的一对样品或变量都出现在同一群中,则这个样品就不再分群 了。 聚类分析的步骤如下: (1)开始聚类时,每个客体(样品或变量)自成一类; (2)按某种聚类统计量,计算客体间的亲疏关系,把最亲近的两个客体合并

地震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地震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地震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地震应急预案及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应急预案主要包括预防、准备、应对三个方面,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内容及流程。

一、预防阶段1.地震监测: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系统,通过地震仪、短波无线电等手段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并将数据及时传输到相关部门,以便提前预警。

2.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公共场所等渠道,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习,培训人员掌握相关应急技能。

3.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考虑地震风险,采取科学的建筑设计和抗震设施建设,确保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二、准备阶段1.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地震应急指挥机构,明确责任人、职责和权力,制定指挥流程和信息传递渠道,确保应急指挥的高效运行。

2.应急物资储备:根据地震严重程度和可能引发的灾害,合理储备应急物资,如食品、饮用水、药品、棉被等,确保在灾害发生后及时供应。

3.救援力量调度:组织救援力量,包括消防、医疗、民兵等,建立救援队伍和物资调度机制,确保救援人员和物资能够迅速到达灾区,进行抢救和救助工作。

三、应对阶段1.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地震发生时,首先要确保人员的安全,保持冷静,避免躁动和恐慌,尽量远离危险物体和建筑。

2.紧急疏散和救援:地震发生后,立即开始疏散人员,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和点进行组织和引导,同时组织救援队伍展开救援工作,救治伤员,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3.灾后初期:地震过后,立即对灾区进行评估,抢救被埋压的人员,开展紧急救援工作,解决生命危险,然后进行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4.灾后恢复:根据预案,对灾区进行分析和评估,安排有关部门投入物资和人力资源,进行清理、重建和恢复工作,同时展开心理疏导和援助等工作。

综上所述,地震应急预案及流程是保护人民安全和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

通过预防、准备和应对三个阶段的科学规划和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伤害。

地震属性原理

地震属性原理

地震属性原理地震是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

地震中的能量被释放在地球的内部,然后以波状形式传播到地表,产生强烈的震动,造成破坏和损失。

地震的起因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

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的热能和地球的引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能量会不断地积累和蓄积,当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地震。

地震的原理可以用弹性波理论来解释。

当地表发生地震时,地震活动会产生两种类型的波: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沿着波传播方向的振动方向与横波相同,而横波是垂直于波传播方向的振动方向与纵波相互垂直。

当地震产生时,地壳板块之间的能量积累会突然释放,这会产生大量的能量波动。

这些波动会在地壳板块内部传播,引起地壳的振动。

地壳的振动会使土壤和建筑物发生变形和破坏。

地震波经过地壳时,其波动的速度和方向会发生变化。

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取决于地壳的地质结构和物理特性。

例如,波速在岩石中比在沙子中快,而在液体中则更快。

这种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会使地震波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现象。

地震的强度和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和地震测量数据来测量。

地震仪可以记录地震波在不同地点的振动情况。

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地震的强度和震级。

地震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地震会引发地表的塌陷和滑坡,导致房屋的倒塌和道路的破坏。

同时,地震还会引发火山喷发和海啸等次生灾害。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措施。

例如,可以在建筑物中加固耐震结构,提高抗震能力。

另外,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地震的原理和规律,预测地震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地震的影响。

总之,地震是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

地震的原理可以通过弹性波理论来解释,地震波会在地壳内部传播并引起地表的振动。

地震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措施来减轻地震的影响。

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的基本思路和流程

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的基本思路和流程

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的基本思路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其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质活动规律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1绪论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而言,井网过密不利于属性研究;井点太少也不利于属性研究。 因为井网过密地震属性不可能十分准确的对应好各个井点位置,必然会降低符 合率;而井点太稀少,通过调整会使得符合率很高,结论往往不可信。 因此选择合适数量的井和井网密度十分重要。
地震属性流程
将提取出来的某一属性在3D平面窗口显示出来,根据属性的Z值范围调整颜 色,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0
地震属性流程
六、优选属性的输出
相关性较好的属性与井点数据实现多元 回归,根据拟合出来的线性公式实现属 性之间的计算。生成点的形式输出,计 算方式如左图
地震属性流程
计算好的属性生 成点(此处为经 过平滑的点)
地震属性流程
生成的点,一般在Input 窗口的最下方
输出之后就可以直接用双狐勾勒成图了
地震属性流程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地震属性流程
2020/11/10
地震属性流程
层间提取方式
打开Landmark,进入工区,在主界面Command Menu之中打开Applications中 的Poststack/PAL,弹出如下界面。
单击List选择需要操作的工区。比如qx3d0107,然后点击Launch登陆
地震属性流程
会弹出如下的界面
将箭头所 指的选项 取消,点 击OK
地震属性流程
地震属性流程
在上一页的操作之中,弹出的界面选择要做的工区的范围,以及选择数据体。 点List选项,弹出右边的窗口,选择要输入的数据体,一般使用十六位的数据体。
选择好数据体之后,点击OK完 成操作
地震属性流程
提取的方式和时窗 的选择很重要。视 窗太长不仅计算量 大,而且容易丢掉 有用信息。时窗太 小容易漏掉一些有 用的地层信息。因 此选择时窗要适当, 结合目的层段
地震属性流程
Petrel软件地震属性的常用操作 一、加载点类信息
单击右键,Input,弹出下面的窗口
文件类型General lines/points(ASCII)(*.*)
地震属性流程
选择好文件之后,OK,弹出如下的窗口,加载点文件按图点亮相应的选项 点的形式加载
线加载
加边界文件用此选 项
一般加载选项都点此处 可以一次加载多个文件,点击OK FOR ALL进行多文件同时加载
地震属性流程
弹出如下的界面
加入Petrel之中的名称,尽量用小 写的英文,便于以后的计算操作等

类型,一般选用默认的类型就可以
将此处勾掉,不然加载起来,数值为正 的将变成符号。勾掉这个选项,就不会 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点击OK FOR ALL完成加载,这样就完成了加载,出现在INPUT窗口里面,名 称与上图的命名一致
地震属性流程
属性分析工作
对于属性分析工作,需要结合测井资料,不经过测井资料的比较,地震属性 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测井资料的数据整理十分关键,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 响着地震属性的敏感性。
对于整理好的数据,勾勒成图,用地震属性与井点砂岩图做对比,主要是井点 处做对比,如果井点处砂岩发育区对应属性高值区,井点砂岩不发育区对应低值 区;或者井点砂岩发育区对应着属性低值区,不发育区对应着高值区,都可以说 明地震属性对储层的敏感性,这就涉及到一个符合率或者相关性的问题。
右键,打开计算功能 Calculator,弹出如下窗口
地震属性流程
最先点此处,将曲面赋值
曲面文件
计算后生成的文件,与原曲 面文件相同,只是换了个名 称,保存在工区里面
单击此处实现计算功 能
地震属性流程
此为生成后的曲面
地震属性流程
四、属性添加
Petrel软件地震属性的常用操作
右键,单击选项Insert new attribute 选项,弹出如下窗口
沿 层 上 下 提 取
选择两个层位(都是内插层位1X1) 以上两种提取方式只需选择其一就可以,两 种方法各有利弊,沿层上下的方法比较常用
地震属性流程
选择振幅能量类属性
选择复地震道类型的属性 给提取的属性命名
地震属性流程
有时,为了属性之间的比较, 需要将地震属性进行归一化处 理。
地震属性流程
file----moniter
地震属性流程
Petrel软件地震属性的常用操作 三、将点勾成曲面
双击
要勾成曲面的点文件 边界
生成曲面的名 称
地震属性流程
依旧是上图
点此处
OK开始成图,成图效果 如下一页,颜色可调
点此处
此处勾掉, 不点
地震属性流程
勾成效果如下 此为生成的曲面,点选此处,成图效果就会显示出来
地震属性流程
将生成的曲面进行重命名,因为该处生成的曲面属于一种公用的曲面文件,在勾 之下一个曲面文件之时会将这个冲掉,因此需要通过计算的功能实现曲面的转移。
输 入 要 命 的 名 字
地震属性流程
点击此处,选择Z Elevation depth。然后OK。
产生如下的属性目录,通过前面介 绍的运算功能,将Z值赋值给新生 成的名字,名字可以通过Settin 目录
地震属性流程
单击上图Setting选项,弹出如下窗口
该种方法相对前两种方法是预测相对精确,但是运算量较大,对数据处理的要 求很高。
地震属性流程
地震属性应用
地震属性主要用于预测主力河道,预测砂体的展布形态 不同的地震属性有着不同的地质意义,一般最常用的三种属性就是均方 根振幅属性,平均瞬时相位,平均瞬时频率。均方根一般反映地下砂体的总 厚度,频率属性反映地层的吸收衰减情况,相位则反映出地层的连续性特点, 三者结合能够很好的对目标地质特征进行预测。
围的最大值略井数据的最大值,范围的最小值略小于井数据的最小值。 将提取出来的属性输出,利用双狐成图,投上井点,提取出井点处的属性数值, 将几种属性的数值放到一起,做多元线性回归运算,产生一个拟合的函数。 用这个拟合的函数进行属性运算,实在Pertel中实现。、
利用Pertrel的计算功能实现属性之间的运算,将拟合出来的属性输出,剔除 异常值,用双狐成图,就是最终的成果图。
地质软件。 首先要优选相关性较好的地震属性,对于已经加载好的地震属性和砂岩数据,通 过神经网络功能训练。
从神经网络训练表格可以看出,其中平均瞬时频率,时间半幅能量,弧长, 平均瞬时相位等属性相关性较好。优选以上四种属性进行预测
地震属性流程
分析方法三:多属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对以上四种属性在Landmark上重新提取,进行属性归一化处理,使得数值范
优选方法二:井震结合筛选 地震属性结合测井资料,统计符合率情况,优选符合率高的地震属性,工 作量相对较大,需要细致分析 优选方法三:线性相关性分析 利用Petrel软件输入初步提取的多种地震属性,输入井点成图的砂岩数据, 进行线性或非线性相关运算,找出相关性较高的属性,剔除掉相关性较差的 属性。操作较多,但是工作量相对较少。
地震属性流程
属性分析的一个很重要的操作就是对色标的调节,调节 色标的方式可以通过数值控制,也可以通过颜色控制。
几种调颜色的方法,通过调整色标将目标地质特 征突出来
数值控制,改变数值范围能够改变属性平面的显示 效果
地震属性流程
地震属性的优选
优选方法一:经验优选 通过长期致力于某一地区的工作,清楚该工区的主要地质特征
地震属性流程
分析方法一:属性图片拖入双狐 将已经调整好的属性进行截图,粘贴到双狐里面,在双狐内部调整大小和位置, 尽量保证属性边框与双狐上该属性工区的边界重叠,通过控制叠放次序来比较井 点位置和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种方法比较能准确的对应细节对应,地震属性信息真实,但是实际位置与井点略 有偏差
地震属性流程
完成上述 操作就可 以训练神 经网络了, 打开
Processe s里面的
Train
estmation model选 项
地震属性流程
输入具有多种属性的点类信息文件
单击此处就可以实现神 经网络的训练功能了。 其中Z值是随着赋值而 变化的,勾掉不选
地震属性流程
此为训练出来的相关性结果
地震属性流程
Petrel软件地震属性的常用操作
分析方法二:将提取的属性文件输出,用双狐成图与井点比较 下图为庆新南部葡上均方根振幅属性,输出之后的双狐成图。双狐成图与原图 相比,个别地方细节丢失,但是绝大部分能够反映出地震属性的真实特征
地震属性流程
分析方法三:多属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此方法结合多种属性共同预测目标地质特征,需要用到一种叫做Petrel的
地震属性流程
Petrel软件地震属性的常用操作 一、加载线类信息
单击右键,Input,弹出下面的窗口
文件类型General lines/points(ASCII)(*.*)
地震属性流程
选择好文件之后,OK,弹出如下的窗口,加载点文件按图点亮相应的选项
线加载点此处,如果加载边界则在 右边的None选项,如果不是边界问 价,则点Always选项。至于后续的 步骤与加载点相同
点击RUN,之后点上方JOB,观察计算的程度
地震属性流程
计算完成之后,界面下方显示
到此,属性的提取工作 结束,属性的提取是属 性分析工作的基础,提 取方法和时窗的控制直 接影响着地震属性的效 果,需要不断的反复尝 试,尽量找出对储层比 较敏感的地震属性。接 下来的工作就是属性分 析工作。
显示如下字眼表示提取 完成
时窗过长
通过时间控制目的层的范围
本页的操作和 上一页的操作 只用一种就可 以,建议用本 页的方法
地震属性流程
目的层内插层位 时间的控制,根据实际情
况调整大小
通过层位以及时间来控制时窗范围
地震属性流程
接下来回到界面,如下操作
地震属性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