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
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软件系统变更管理制度⒈引言⑴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软件系统变更的有效管理,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⑵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软件系统变更,包括但不限于功能变更、修复漏洞、性能优化等。
⑶定义●软件系统变更:指对现有软件系统进行的修改、更新或补充操作。
●变更请求:指需求方或系统管理员向变更管理团队提交的变更申请。
●变更管理团队:负责审批、安排和监控软件系统变更的团队。
●变更评估:对变更请求的分析和评估过程,确定变更的可行性和影响范围。
●变更实施:在变更评估通过后,对软件系统进行实际的修改、更新或补充操作。
●变更记录:对每个变更的详细记录,包括变更的原因、内容、影响等。
●变更后评估:对变更实施后系统性能、功能的评估。
⒉变更管理流程⑴提交变更请求需求方或系统管理员向变更管理团队提交变更请求,包括变更的原因、内容、期望实施时间等信息。
⑵变更评估变更管理团队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包括变更的可行性、影响范围、资源需求等,制定变更计划。
⑶变更批准变更管理团队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变更请求,并通知相关人员。
⑷变更实施在变更批准后,变更管理团队组织相应人员进行变更操作,确保变更按计划实施。
⑸变更回滚如果变更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或预期效果未达到,变更管理团队有权决定回滚变更操作。
⑹变更记录变更管理团队对每个变更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变更的原因、内容、影响、实施时间等。
⑺变更后评估变更管理团队对变更实施后的系统性能、功能进行评估,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⒊变更管理团队职责⑴变更请求评估负责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确定变更的可行性和影响范围。
⑵变更计划制定根据变更评估结果制定变更计划,包括资源需求、实施时间等。
⑶变更操作管理组织相应人员进行变更操作,确保变更按计划实施,监控变更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
⑷变更记录管理对每个变更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变更的原因、内容、影响、实施时间等。
⑸变更后评估对变更实施后的系统性能、功能进行评估,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系统变更管理方案办法
系统更正管理方法( V1.0 )文档编号更正管理方法文档敏感性敏感项目监理文档编写编写日期文档审察审察日期公开范围1.目录1.2.3.4.5.6.7. 目录...........................................................................................................................................目的...........................................................................................................................................范围...........................................................................................................................................更正流程...................................................................................................................................更正方案的拟订........................................................................................................................紧迫更正流程............................................................................................................................权责分别...................................................................................................................................2333455第 2 页 /共 8 页2.目的为规范软件更正与保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更正与保护管理流程,特拟订本管理方法。
信息系统变更审批办法
信息系统变更审批办法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信息系统变更的审批流程和执行办法,以确保变更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2. 审批流程信息系统变更的审批流程如下:1. 确定变更需求:信息系统变更需求由相关部门或用户提出,并详细描述所需变更的内容和目的。
2. 变更评估:信息系统管理员对变更需求进行评估,包括变更对现有系统的影响和风险评估等。
3. 编制变更计划:信息系统管理员制定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具体步骤、时间安排和责任人等。
4. 变更审批:变更计划提交给审批委员会进行审批,审批委员会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
5. 变更实施:经审批的变更计划由信息系统管理员组织实施,并确保变更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数据安全。
6. 变更验证:变更实施完成后,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系统功能正常,并满足变更需求。
7. 变更记录:对每次信息系统变更进行记录,包括变更的原因、内容、实施情况和验证结果等。
3. 变更执行办法在信息系统变更的执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办法:- 变更计划的编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复杂性和风险,确保变更过程可控;- 变更实施前应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变更实施过程中,应确保对数据进行备份和保护,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 变更实施后应进行验证,确保系统功能正常,并及时处理变更引起的问题和 bug;- 变更记录应详细、准确,并按规定保存和管理。
4. 监督和评估为确保信息系统变更的质量和效果,应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包括:- 定期对信息系统变更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抽查,确保变更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建立变更后的效果评估机制,对变更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5. 结论本文档所述的信息系统变更审批办法旨在规范和指导信息系统变更的审批流程和执行办法,以确保变更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相关部门和信息系统管理员应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进行变更管理和监督,以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部门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三、变更管理细则(一)信息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一般变更工作和重大变更工作,一般变更工作(如设备配置信息变更)需提交变更申请,对变更内容进行记录,并及时更新基本配置信息库;重大变更工作特指发生以下条件任意一条的变更工作1.系统拓扑结构改变;2.系统网络或安全设备变更;3.系统关键主机变更;4.系统数据库变更;5.系统应用软件变更;6.系统网络、主机、数据库、应用系统等安全策略或安全配置发生重大变更;7.系统数据备份设备变更。
(二)信息系统重大变更实施工作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部门)协作完成。
(三)需进行系统重大变更的部门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提出变更需求和变更方案(变更方案中必须包含变更前数据备份方案,以及变更成功和失败时系统恢复的方案),填写《系统变更申请表》(见附件一),并向提交变更申请,若未申请通过,而擅自进行重大变更,将根据规定进行处罚。
(四)参照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由组织相关单位和信息安全专家讨论方案的安全性,根据讨论结果修改和审批方案。
(五)系统取得变更申请审批后,信息系统运维管理部门根据《系统变更申请表》中描述和变更方案,进行系统变更。
(六)系统重大变更前必须按照变更前数据备份方案进行关键数据的全面备份,系统变更成功或失败时,应立即根据系统恢复方案进行系统恢复。
(七)系统重大变更后必须进行信息系统基线检测并合格后方可上线运行。
(八)系统重大变更后应重新对系统等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依据《备案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定级备案和等保测评。
(九)系统重大变更成功后,系统运维管理部门应根据系统变更情况对系统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并报审核。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重要业务,其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关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或关系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
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主要指:(一)重要信息系统投产。
(二)支撑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基础设施投产。
(三)影响全辖或一个(含)以上分行系统服务、重要业务中断时间3小时(含)以上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支持其运行的基础设施变更,包括机房场地迁移、网络及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架构变更、核心业务系统版本变更等。
(四)其他对银行重要业务运营及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具有较大潜在影响的投产及变更。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健全IT治理结构,落实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责任。
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应统筹管理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听取重大项目投产或变更的风险评估汇报,对风险控制过程进行监督。
第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部门应建立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机制、制度与流程,承担技术管理工作,协调业务、管理部门开展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工作,保障信息科技资源投入。
第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管理部门应配合信息科技部门开展投产及变更工作,开展业务影响分析,制定业务管理办法,组织用户测试,保证业务资源投入。
银行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1. 概述银行的信息系统是其业务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资产的重要载体。
为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银行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流程,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银行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为银行在建立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流程时提供指导。
2. 投产及变更管理流程2.1 投产管理流程2.1.1 项目需求收集与分析银行应在项目启动阶段对需求进行收集和分析,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以确定项目的需求和项目计划。
2.1.2 系统设计与评审根据项目需求,银行应进行系统设计,并进行评审。
评审包括技术评审和安全评审。
评审合格后,需要进行系统开发、测试与验收。
2.1.3 授权审批经过系统测试与验收后,需要向银行领导进行授权审批,以确认系统安全可用,并授权投入运行。
2.1.4 故障排除与优化系统投产后,银行应对运行中的系统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故障并解决,同时对系统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稳定性。
2.1.5 安全评估与合规审查银行应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合规审查,以确保系统符合国家和银行的规定和标准,同时避免安全事件发生。
2.2 变更管理流程2.2.1 变更准备银行应在系统运行期间积极发现和总结问题,准备变更事项,以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2.2.2 变更审核经过变更准备后,银行应根据变更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安全评估和合规审查。
审核通过后,需要启动变更实施流程。
2.2.3 变更实施经过变更审核后,银行应进行变更实施,确保系统可用性不受影响,同时避免安全事件发生。
2.2.4 变更验证系统变更实施后,银行应对系统进行验证,确保变更实施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2.5 变更记录与评估银行应做好变更记录和变更评估工作,对变更实施的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供后续的问题排查和优化提供参考。
3. 流程细则说明本章节旨在说明银行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流程的详细细则。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参考)(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境内单位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试行)ZXG 1.总则为加强公司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的程序变更维护及迁移工作的管理,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功能的完整性,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层面自主开发的应用系统的程序变更及迁移的管理。
3.职责技术发展部负责本办法的制订和修订,并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应用系统开发部门负责组织变更评审。
应用部门负责用户测试及验收。
应用系统开发人员负责变更开发。
应用系统测试人员负责变更集成测试。
4.管理内容与流程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工作流程变更的提出变更的提出,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1)应用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增加/修改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2)该应用系统维护人员根据用户问题反馈,分析情况后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3)公司根据工作需要,要求进行程序修改,由任务接收部门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提交分管领导。
变更申请的审批1)若变更申请由应用部门提出,则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提交开发部门;若由应用系统开发部门或维护部门提出,则直接转2);2)开发部门分管领导批复后,开发部门应组织应用部门进行变更评审,形成变更需求分析说明书,双方负责人签字。
若涉及以下变更,需在会签栏中说明:a)若流程修改,原则上应用部门需征求原流程的制定者同意,并形成书面意见;b)若变更影响其它应用系统或其它部门,开发部门应组织协商,并形成书面意见。
3)开发部门在变更评审结束2个工作日内,应将评审结果通知应用部门。
变更开发与实施1)若变更可实现,开发部门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划分变更模块,撰写变更设计方案及进度计划,提交部门负责人审批;2)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按照变更设计方案编写代码,并对变更模块进行单元测试;3)变更开发完成后,开发部门应用系统测试人员对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测试;4)集成测试通过后,开发部门应组织应用部门进行用户测试,撰写测试分析报告,双方负责人签字;5)用户测试通过后,系统开发部门与应用部门进行变更确认,开发部门填写《应用系统变更验收表》,经有关部门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实施;6)系统开发部门对变更过程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关闭本次变更流程。
银行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银行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管理,根据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重要业务,其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关系到银行的个人客户、法人客户和其他组织机构客户的权益,或关系社会次序、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
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财务处理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主要指:(1)重要信息系统投产。
(2)支撑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基础设施投产。
(3)影响全行或一个(含)以上分行、一级支行系统服务、重要业务中断时间3小时(含)以上的重要系统以及支持运行的基础设施变更,包括机房场地迁移、网络及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架构变更、核心业务系统版本变更等。
(4)其他对重要业务运营及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具有较大潜在影响的投产及变更。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董事会负有健全IT治理架构,落实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的责任。
第五条经营管理层负有统筹管理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听取重大项目投产及变更的风险评估汇报,对风险控制过程进行监督的职责。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负责建立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机制、制度与流程,承担技术管理工作,协调业务、管理部门开展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工作,保障信息科技资源投入。
第七条业务、管理部门负有配合信息技术部开展投产及变更工作,开展业务影响分析,制定业务管理办法,组织人员测试,保证业务资源投入。
第八条审计部负责开展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审计工作,针对问题发现提出整改意见。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九条信息技术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充分识别、分析、评估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包括系统功能缺陷、客户信息泄露、业务中断、交易缓慢或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电信运营商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
电信运营商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模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电信运营商重要信息系统的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采用本文档的管理办法,能够提高系统上线时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潜在风险和故障。
2. 术语定义- 重要信息系统:指对电信运营商业务支撑、运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的核心系统,如计费系统、业务支撑系统等。
- 投产:指新建或更新重要信息系统,并投入正式使用。
- 变更:指对已投产的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修复、优化、功能升级等变更。
3. 投产管理流程3.1 环境准备- 确定投产环境,包括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必要的前置条件。
- 配置环境,确保系统能够正确运行。
3.2 功能验证- 执行功能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符合需求。
- 验证系统的性能,包括响应速度、并发能力等。
- 验证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潜在的漏洞和攻击。
3.3 文档准备- 编写详细的系统操作手册,包括系统启停、故障排除等操作指南。
- 编写用户培训文档,以便用户能够熟悉系统的操作和功能。
- 编写系统架构和配置文档,方便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扩展。
3.4 上线计划- 制定上线计划,明确投产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 预先通知相关人员,确保投产过程中的支持和配合。
3.5 投产执行- 按照上线计划,执行系统的投产工作,包括系统部署、数据库初始化等。
- 监控投产过程,及时处理投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异常。
3.6 投产验证- 验证系统是否成功上线,并进行必要的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
- 检查是否有任何异常情况和遗漏的问题。
3.7 投产评估- 汇总投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进行评估和改进。
- 定期回顾投产过程,不断优化投产流程。
4. 变更管理流程4.1 变更申请- 提出详细的变更申请,包括变更内容、原因、计划执行时间等。
- 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核和评估,明确变更的必要性和风险。
4.2 变更评估- 根据变更申请,评估变更对系统的影响和风险。
- 制定变更执行方案,明确变更的步骤和时间。
等保三-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系统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xx系统信息变更流程,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系统变更范围第二条由于当前系统功能、性能及安全等方面不能满足需求,可提出进行变更。
以下情况属于变更范畴:a) IT设备的维护、升级和更换b)操作系统的升级或更换c)应用系统的升级或更换d)各类操作流程的变更e)数据库变更第三条运维管理部门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变更分类表》,明确xx系统变更事项的分类,变更类别分日常、一般和重大三种类别。
只有重大类别须严格遵循变更申请、变更测试与风险评估、变更批准、变更上线执行等环节填写相关表单,对日常和一般两个级别的变更只保留变更记录即可。
根据紧急程度分为正常变更和紧急变更。
第三章系统变更流程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信息技术处和需求方协作完成.系统变更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信息技术处。
信息技术处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九条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第十条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信息技术处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第十一条在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信息技术处审批。
信息安全变更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信息系统的变更,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架构、安全策略等方面的调整。
第三条信息安全变更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优先:在变更过程中,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破坏等事件发生。
2. 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变更管理流程,确保变更过程规范、有序。
3. 责任明确:明确变更管理责任人,确保变更过程可控、可追溯。
4. 评估与审批: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估,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变更管理职责第四条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信息安全变更管理,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信息安全变更管理流程、制度及规范。
2. 负责变更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和实施。
3. 监督变更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落实。
4. 对变更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
5. 对变更过程中的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和报告。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变更管理,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本部门信息安全变更管理细则。
2. 对本部门信息系统变更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变更申请。
3. 配合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变更实施和监督。
4. 对变更过程中的安全事件进行报告和处理。
第三章变更管理流程第六条变更申请1. 变更申请人应填写《信息安全变更申请表》,详细说明变更内容、目的、影响范围等。
2. 变更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提交至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第七条变更审核1.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初步审核,包括变更内容、风险评估、安全措施等。
2. 审核通过后,提交至变更审批委员会进行审批。
第八条变更审批1. 变更审批委员会对变更申请进行审议,根据变更内容、风险评估、安全措施等因素进行审批。
2. 审批通过后,通知变更申请人。
第九条变更实施1. 变更申请人根据审批意见,组织变更实施。
信息系统变更规范办法
信息系统变更规范办法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信息系统变更的流程和方法,以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并保护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定义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具有如下含义:- 信息系统:指由硬件、软件和网络等组成的计算机系统,用于存储、处理和传输数据。
- 变更:指对信息系统进行的任何修改、添加、删除或移动等操作。
- 变更管理:指对变更进行规划、控制和记录的过程和方法。
3. 变更管理流程3.1 变更请求- 变更请求的提交:任何对信息系统进行变更的需求都应以变更请求的形式进行提交。
- 变更请求的内容:变更请求应包含变更的目的、范围、影响和紧急程度等信息。
- 变更请求的评估:变更管理团队应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批准变更并制定变更计划。
3.2 变更计划- 变更计划的制定:变更管理团队应根据变更请求的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表、人员安排和资源需求等。
- 变更计划的审核:变更计划应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审核,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变更实施- 变更实施的准备:在实施变更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备份数据、测试变更和培训相关人员等。
- 变更实施的监控:变更管理团队应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变更按计划进行并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3.4 变更评估- 变更评估的进行:变更实施完成后,应进行变更评估,评估变更的效果和对系统的影响。
- 变更评估的记录:变更管理团队应记录变更评估的结果,并将其纳入变更管理的知识库,以供将来参考和借鉴。
4. 变更管理的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变更范围:变更管理团队应确保变更的范围符合事先确定的要求,避免未经批准的变更对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 文档化和沟通:所有变更相关的信息和决策都应进行文档化,并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共享。
- 风险评估和管理:变更管理团队应对变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并及时应对风险事件。
5. 结论通过遵循本文档规定的变更管理流程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信息系统变更的有序进行,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变更带来的风险。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为规范上海XX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建立系统变更流程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对变更流程中申请、审批、实施、测试、回退等步骤进行控制,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变更定义信息系统变更可分为日常变更、紧急变更,定义如下:1.日常变更:日常运维管理工作中非紧急变更,分为一般变更、较大变更和重大变更。
∙一般变更:变更不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变更影响范围及变更风险很小的变更,如更改普通用户权限,对非重要位置的参数进行变更等;∙较大变更:变更可能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变更影响范围及变更风险一般的变更,如非核心业务系统补丁升级,网络安全策略变更等;∙重大变更:变更需要停止信息系统运行,变更影响范围及变更风险很大的变更,如更改网络结构,核心业务系统补丁升级等。
2.紧急变更∙紧急变更:是指在系统维护管理过程中应变系统紧急突发故障的变更,且如不尽快采取相关措施将造成更大的风险。
二、变更职责1.变更申请人指系统相关人员,如系统维护人员、用户、厂商、管理人员等,其变更职责如下:∙负责识别变更需求,提出变更申请。
2.变更审批人指具备变更事项审批权限人员,如信息安全委员会、信息安全管理小组,其变更职责如下:∙负责组织变更的审批、评审;∙负责组织重大技术变更的计划,回退过程的测试与演练;∙负责组织重大技术变更的测试、实施。
3.变更管理委员会指信息部变更管理人,其职责如下:∙协助变更申请人递交变更申请∙协调变更控制管理流程;∙负责组织制定常规变更计划;∙负责组织人员实施常规变更;∙负责向信息安全委员会进行重大技术变更的申请和报告;∙负责本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参与变更的审批、评估;∙参与变更的计划,回退过程的测试与演练;∙参与变更的测试、实施;∙参与变更后的跟踪与反馈。
∙协助制定、调整变更计划及发布实施计划;∙总结变更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对变更实施和制度的进行改进。
4.变更实施人主要职责如下:∙负责调派和协调变更实施资源;∙负责规划和提交变更实施方案;∙负责记录变更实施过程情况;∙负责提交变更实施过程文档和总结报告。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银监办发[2009]437号)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437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管理,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重要业务,其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关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或关系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
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主要指:(一)重要信息系统投产。
(二)支撑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基础设施投产。
(三)影响全辖或一个(含)以上分行系统服务、重要业务中断时间3小时(含)以上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支持其运行的基础设施变更,包括机房场地迁移、网络及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架构变更、核心业务系统版本变更等。
(四)其他对银行重要业务运营及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具有较大潜在影响的投产及变更。
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变更停运、审批管理制度
录。 第六章 解除 / 恢复管理
第 16 条 自动化联锁保护系统的解除分为长期性解除和临时性解除。 1、对于由于设计不合理、设计条件与实际工艺条件不符、工艺或设备条件、
参数改变等原因造成联锁系统无法投用的情况, 在经过相关部门详细论证后, 可 以办理长期性解除。
2、对于由于工艺及设备开车、切换;工艺条件暂时不具备;设备、电气、 仪表故障及检修;以及其它紧急情况下需要解除联锁的,可以办理临时性解除, 但解除时间不应超过一年。 第 17 条 生产车间的生产主任或设备主任负责提出并填写《安全联锁系统解除 (恢复)申请书》 ,在申请书中注明联锁解除(恢复)的原因、风险评估及应急 预案,“解除性质”中注明“长期”或“临时”字样。 第 18 条 在装置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电气、仪表检修原因需要在 8 小时内 临时解除某一联锁回路时,由生产车间填写《安全联锁系统解除申请书》 ,经设 备科、生产科审核同意后, 再由操作人员进行确认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方可 将相应联锁回路解除。
第八章 资料整理 第 26 条 仪表车间负责长期保管历次的 《安全联锁系统解除 / 恢复申请书》、《安 全联锁系统校验记录》 、《安全联锁系统变更申请书》 ;负责健全、保管各生产装 置仪表联锁系统回路系统图、逻辑图、联锁系统技术资料、联锁系统组态文件; 负责与生产车间建立联锁系统清单;负责将联锁的解除 / 恢复、变更情况及时登 记。 第 27 条 各生产车间负责长期保管历次的《安全联锁系统解除 / 恢复申请书》、、 《安全联锁系统变更申请书》 、联锁系统解除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负责与 仪表车间建立仪表联锁系统清单; 负责将联锁的解除 / 恢复、变更情况及时登记, 并且每季度向本单位技术(生产)科和机动设备科上报联锁投用、解除 / 恢复、 变更情况。
信息系统变更记录办法
信息系统变更记录办法1. 引言本办法旨在规范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变更记录,确保变更过程的透明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变更记录是信息系统变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变更的详细信息、原因及结果,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审查和追溯。
2. 变更记录的定义变更记录是指对信息系统进行的任何变动或修改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软件、配置或操作系统的变更。
3. 变更记录的要求- 所有信息系统变更都应该有相应的变更记录进行记录。
- 变更记录应包括变更的日期、时间、负责人、变更内容、变更原因等。
- 变更记录应以书面形式存档并定期备份。
- 变更记录应与相关的变更请求、变更计划和变更实施步骤保持一致。
4. 变更记录的管理过程4.1 变更请求的提交和审批- 提交变更请求的人员应填写变更请求表格,并提供相关的变更理由、影响分析和变更计划等信息。
- 变更请求应提交给变更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和评估。
审批时应考虑变更的紧急性、影响范围、资源需求等因素。
- 审批通过的变更请求将被记录在变更记录中。
4.2 变更记录的编制和更新- 变更记录由变更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负责编制和更新。
- 每个变更记录应包括变更的完整描述、相关文件和配置记录的变更信息。
- 变更记录应及时更新,并保持与实际变更的一致性。
4.3 变更记录的存储和备份- 变更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定期进行备份。
- 变更记录的存储应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意外丢失。
5. 变更记录的审查和追溯- 变更记录应定期进行审查,以确保变更过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 审查时应注意检查变更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 变更记录应能够追溯到相应的变更请求、变更计划和变更实施步骤。
6. 附则本办法的解释权归信息系统管理部门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以上为《信息系统变更记录办法》的内容,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工作。
所有涉及信息系统变更的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办法执行,并对变更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篇一: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信息系统的配置、变更和发布的流程,使系统配置和变更等工作能顺利实施,保证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2.标准2.1 信息系统的定义: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设备以及数据。
2.2信息系统配置、变更和发布管理的范围2.2.1核心设备的配置和变更,包括服务器硬件变更、服务器操作系统配置和变更、各级交换机的配置和变更。
2.2.2业务数据库的配置和变更。
2.2.3应用软件的配置、变更和发布。
2.2.4终端计算机的配置和变更。
2.3配置、变更和发布的流程 2.3.1计划和申请2.3.1.1对于新上线的信息系统,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配置和实施计划,确保系统能顺利投入使用。
2.3.1.2对于在用的信息系统,因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变更的,应调研变更的涉及范围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需填写《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并制定变更实施计划。
2.3.1.3对于在用的软件业务系统,科室因业务工作需要,要求对软件系统进行系统缺陷修改或功能完善的,须填写《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新增修改申请表》。
2.3.2审批2.3.2.1涉及面小且影响轻微的或必须立刻实施的信息系统变更,可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
2.3.2.2 涉及面广且影响较大的信息系统变更,先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再上报主管院长审批。
2.3.2.3 对于科室提交的软件系统功能的修改变更,先由所属的主管职能部门审批,再由信息科负责人审批,如涉及开发费用的需由主管院长审批。
2.4实施和发布2.4.1对于新上线的信息系统,按照制定的计划方案进行实施。
2.4.2 对于在用的信息系统,信息科需细化实施方案,必要时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通知本次变更所涉及的科室和人员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再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变更实施。
2.4.3 软件系统的发布,按照《信息系统软件版本变更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信息化系统变更管理办法(总5页)
信息化系统变更管理办法(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目的与依据:依据《信息化管理控制程序》文件要求,为规范信息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优化信息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2、使用范围:信息系统有了新的IT特性和服务可用性,或显露新的威胁和脆弱性的一个后果,如:新规程、新特性、软件更新、硬件更新、新用户及附加网络和互连。
3、术语/定义:信息系统变更:由软件变更和硬件变更组成。
软件变更:软件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软件系统运行支持及变更工作。
硬件变更:当硬件设备采购完成并安装调试完成后,所发生的硬件系统运行支持及变更工作。
4、职责分工:企管信息部:负责信息系统变更过程的组织、实施及培训。
负责规划和分配变更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负责制定系统变更风险控制管理;科技管理部负责对信息系统变更过程中产生的资料进行归档保存;业务单位负责整理信息系统变工需求并填写《系统变更申请表》;负责配合信息系统变更测试并填写《用户测试报告》;负责配合完成信息信息系统变更相关培训。
5、工作程序:信息系统变更需求由业务单位提出《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交主管部门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审核完成后由由企管信息部和业务部门共同完成变更前期准备工作并;企管信息部根据相关需求编制变更计划或方案,组织业务部门在测试环境中完成测试工作;信息系统变更提出单位根据变更计划或方案填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IT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在进行软件变更前必须对原系统进行文件级冷备份;信息系统变更过程根据变更范围参考相关管理办法执行:软件变更依据《信息化软件开发管理办法》或《信息化系统实施管理办法》执行,硬件变更依据《信息化硬件设备管理办法》或《信息化设备维修工作流程》执行;在信息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V1.0)
1.目录
1.目录 (2)
2.目的 (3)
3.范围 (3)
4.变更流程 (3)
5.变更方案的制订 (4)
6.紧急变更流程 (5)
7.权责分离 (5)
2.目的
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3.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4.变更流程
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
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中心,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
系统变更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信息中心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
对变更过程应形成变更过程记录。
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系统管理员应形成详细的变更方案。
信息中心主任根据变更建议审批变更
方案。
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
信息中心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信息中心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在系统变更完成后,信息中心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信息中心主管审批。
培训管理员负责对系统变更过程的文档进行归档管理,变更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文档应至少保存两年。
5.变更方案的制订
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变更实施计划和方案。
变更实施计划和方案包含以下内容:
(一)生产变更事件日期、时间(包括生产变更事件实施计划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二)生产变更事件影响范围和是否影响生产系统业务连续运行。
(三)生产变更事件中各参与部门需要配合和确认的工作,明确变更主要实施成员。
(四)生产变更事件实施前的测试报告。
(五)生产变更事件实施后的验证方案。
(六)是否完成相关技术培训、操作手册和操作日志的修订。
(七)变更是否涉及配置变更。
(八)变更的具体实施步骤、内容。
(九)变更的回退方案。
(十)变更的应急方案。
6.紧急变更流程
对于紧急变更,需求部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等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信息中心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判断,确定其优先级和影响程度,并进行相应处理。
紧急变更过程中应使用专设的系统用户账号,由专责部门或人员启动紧急修改变更程序。
信息中心应对紧急变更的处理进行规范的文档记录。
在紧急事件处理完成后,必须在一周内补办正式、完整的文档,其中包括问题发现人填写的紧急变更申请、问题发现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对该申请的审批、需求部门/信息技术部测试记录(包括签字确认测试结果)。
7.权责分离
系统变更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维护环境程序代码访问权限受到良好控制。
这些措施包括:
1、通过系统用户的授权管理,确保只有特定人员能进行系统维护工作;
2、如果使用专用程序开发工具,只有授权人员才能使用程序开发工具(通过只有特定开发人员拥有程序开发工具);
3、通过对源代码的访问控制,限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获得源代码以进行系统维护;
4、在进行自有系统的程序变更时,应建立版本控制制度确保每次在最新的代码基础上进行更改,当多名程序员同时进行更改工作时,能够进行适当协调;
5、通过对系统日志的审阅,监督系统维护人员在系统中的操作,确认维护工作的授权;
6、在进行自有系统的程序变更时,应防止源代码在完成测试到正式上线之间的非授权修改。
系统变更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生产系统应用程序访问权限受到良好控制。
这些措施包括:
1、通过生产环境的访问控制,限制对生产环境的访问;
2、通过物理隔离的手段,限制对生产环境的访问;
3、通过逻辑隔离的手段,限制对生产环境的访问;
4、对授权访问生产环境的人员进行详细记录,使用该记录对生产环境访问权限的检查,确保只有经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生产环境;
5、普通用户只能通过前台登录系统,不能通过后台(如使用生产环境操作系统的命令行)进行操作;
6、信息技术人员不应该拥有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操作访问权限,更不应该在前台应用程序中担任实际的业务操作任务;
7、从技术角度限制开发人员对生产环境中应用程序文件夹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对程序拥有读、写和执行的权限;
8、禁止信息技术人员共享操作系统级别的账号。
附录
1、系统变更申请表
2、变更过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