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危急值的处理已经成为了现代医疗常规操作的一部分。
对于处于急危重症的病人,及时准确的处理临床危急值是救治的重中之重,也是医疗质量的关键之一。
为了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科学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一、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临床危急值报告是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的临床服务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中,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定实行,以确保病人得到最好的救治。
1. 临床危急值的认定标准医院应该明确临床危急值的认定标准,以确定哪些情况需要进行危急值处理。
临床危急值可以包括以下项目:1.1 血压:收缩压低于70mmHg,或低于基础血压的50%以上。
1.2 心率:心率过快或过慢且伴随有症状。
1.3 呼吸: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
1.4 血糖:血糖明显升高或降低,无论是否症状明显。
1.5 生命体征急剧体征急剧变化:指有意义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或意识等各方面体征的急剧改变并出现了临床意义。
2. 临床危急值处理的责任人医院应该建立临床危急值处理的责任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如接收人员、报告人员、处理人员等,以便确保处理效率。
2.1 接收人员:接收人员是最先接触到危急值信息的人员,负责确认危急值信息的准确性并及时报告处理人员。
2.2 报告人员:报告人员负责向处理人员报告危急值信息,以便处理人员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3 处理人员:处理人员应该是专业人员,具备处理临床危急值的知识和能力,负责对危急值病人进行救治和监测。
3. 临床危急值的报告方式临床危急值的报告方式应该便捷、快速、准确,以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并得到妥善处理。
常见的报告方式包括口头报告、电话报告和系统报告等。
3.1 口头报告:口头报告是最为常见的报告方式之一,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处理。
3.2 电话报告:电话报告是口头报告的一种变体,可以使用手机或固定电话进行报告。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加强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流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误,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科室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详细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向上级医师(检验师)或科主任报告。
2、相关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详细、规范登记,并及时将结果告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相关情况,及时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必要时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并详细填写《临床科室危急值登记本》。
(二)登记制度1、“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应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与门急诊均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时间及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影像科(X线、CT、MRI)、超声科、心电图室、病理科等科室。
三、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
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凡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功能科等科室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时,临床实验室根据质量技术与管理水平,选择是否复查后报告,可能时,建议直接报告,但须沟通检验结果与临床指征的符合性,以决定是否查找原因及复查。
如复查后报告,在复查结果与首次结果一致的情况下,应报告首次结果。
危急值报告信息至少包含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报告实验室、报告人与被报告人全名,且报告与被报告方均须完整记录危急值报告信息。
(三)临床科室仅医务人员能接有关“危急值”报告的电话,并按要求“回读”一遍危急值。
(四)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在《危急值登记本》逐项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检查项目、危急值结果、接报时间、报告者、报告医生时间、报告医师姓名、医生处理意见、接报者签名等。
(五)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进一步抢救的治疗措施(如用药、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做出决定;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需记录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房情况。
(六)医生/护士按诊疗权限逐级上报/及时处理;情况特殊者,立即报告科主任;必要时逐级上报医务科/总值班。
(七)医护人员如认为“危急值”报告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或标本采集/检查过程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再次检查进行复查。
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
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危急值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者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的结果。
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及制度是医疗机构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将介绍危急值处理的一般流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
一、危急值处理流程:1.危急值发现:医学检验过程中,当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或者紧急情况时,需要尽快发现这些危急值。
一般来说,会有专门负责结果解读和报告的医生、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危急值的监测和识别。
2.确认危急值:医生或实验室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异常结果进行核实,确保其属于危急值。
4.即时采取措施:接到危急值通知的临床医生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或紧急干预。
同时,还需要将处理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便于后续的追踪和分析。
5.追踪和分析:医疗机构需要追踪危急值的后续处理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此外,还需要分析危急值的发生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系统性问题。
通过对危急值的分析,医疗机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危急值处理制度:1.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规定危急值的定义和影响范围,并建立相应的危急值报告准则和流程。
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减少患者因此造成的损失。
2.危急值通知责任制:医疗机构应该明确相关人员在危急值通知过程中的责任。
通知责任制可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按时、快速地通知到临床医生,并使相关人员明确自己在危急值通知中需要承担的责任。
3.危急值记录与追踪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急值记录与追踪制度。
即使经过及时处理,医疗机构也需要追踪危急值的后续情况,确保患者获得持续的医疗关怀。
4.危急值讨论与分析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定期的危急值讨论与分析制度,对危急值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样可以不断优化危急值处理的流程,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总结起来,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对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制定的一套重要且紧急的报告机制。
它涉及到医疗过程中遇到的危及患者健康或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医务人员立即采取行动。
下面是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制定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和具体内容。
危急值是指对患者健康或生命构成严重危害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结果。
具体的危急值项目包括血压过高或过低,血糖过高或过低,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降低等。
2.确定危急值判定的标准。
即危急值的判定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避免主观性的判断和错误的报告。
3.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和报告渠道。
医院应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等,并明确危急值的报告渠道,确保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
4.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
医院应制定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报告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医院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具体步骤1.患者危急值的发现。
医院临床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发现患者存在危急值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2.危急值的判定。
医务人员根据医院制定的危急值判定标准来判断是否属于危急值,并进行确认。
3.危急值的报告。
一旦确定患者存在危急值,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相应的责任人员报告,以便能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报告方式可以是口头、书面或电子的形式。
4.危急值的接收和确认。
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员应立即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等。
5.危急值的跟进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跟进危急值的处理情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救助。
6.危急值的记录和总结。
医院应做好危急值报告的相关记录,包括报告的时间、处理情况和结果等,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改进工作和提高报告的效率。
三、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1.及时性。
报告存在危急值的患者要能够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立即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或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辅助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辅助检查科室要将检验(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重复检查或复核,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核。
2、对于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检验(查)者应立即向送检临床科室报告检验(查)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查)结果(包括复核结果)、向送检科室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4、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三)临床科室“危急值”接警及处理工作流程:1、临床科室医生接危急值电话时同时在《危急值接警登记本》上做好记录,记录项目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报告人姓名、接获人姓名、通知医师姓名及时间。
2、接电话的医生作完记录后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管医生,科主任。
特殊情况时,报医院行政值班人员。
3、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3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看及处理情况记录。
2020年2月初稿2022年3月修订1。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协议一、关键信息项1、危急值项目及阈值2、报告流程及责任人3、接收部门及责任人4、处置流程及时间要求5、记录与存档要求6、培训与考核要求7、监督与评估机制二、目的1、建立有效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和处置体系,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2、规范危急值的报告、接收、处置和记录流程,减少医疗风险。
三、适用范围1、本协议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相关医务人员。
四、危急值项目及阈值确定11 医院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临床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危急值项目及阈值清单。
111 危急值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
112 阈值的设定应基于医学科学证据和临床经验,经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五、报告流程及责任人1、当检测到危急值时,检验、检查科室的操作人员应立即核实结果的准确性。
11 确认无误后,按照规定的报告流程,通过电话或网络系统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
111 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报告时间等关键信息。
112 报告人应在报告记录上签名,并记录接收人的姓名。
2、临床科室应设立专门的接收危急值报告的岗位,并确保在工作时间内有人值守。
21 接收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记录危急值信息,并复述确认。
211 接收人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六、接收部门及责任人1、临床科室作为危急值的接收部门,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为接收责任人。
11 接收责任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处理。
七、处置流程及时间要求1、接收责任人应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规定时间内(如 30 分钟内)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
1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复查、调整治疗方案、紧急会诊等。
111 处理措施应记录在病历中,包括处理时间、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
2、若需要紧急抢救,应立即启动医院的急救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1. 引言临床危急值是指病人生命威胁或重要治疗决策因素发生突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的情况。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建立健全的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完整的处置流程。
2.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2.1 制定制度的目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病人在发生危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医疗干预,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不良后果。
另外,该制度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2.2 制定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全程覆盖:制度应该从危急值发现到报告、解读和处置整个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 及时通报:临床危急值发生时,应该能够迅速通知相关的医护人员。
- 责任明确:每个环节都应该明确责任人,并确保按时执行。
- 知情同意: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应当保护病人的隐私,并遵守相应的知情同意原则。
- 信息追踪:制度应具备信息记录和追踪能力,便于后续分析和改进。
3. 临床危急值处置流程3.1 危急值发现与通报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积极留意病人的临床状态和监测数据,一旦发现危急值,应立即通报相关部门和人员。
通报渠道可以是电话、电子邮件或专门的危急值通报系统。
3.2 危急值解读与确认临床危急值通报的接收人员需迅速解读其意义,并识别是否为真实危急值。
如果存在疑问,可以与临床团队进行沟通,确保最终确认结果准确无误。
3.3 危急值报告与交流一旦确认为真实危急值,接收人员需及时向相应的临床团队和负责病人的医生报告,并说明具体的情况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此外,还需要确保其他相关的医护人员(如派单人员、护士等)了解到危急值的信息。
3.4 危急值处置接收危急值信息的医生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并通知相关的执行人员(如实验室技师、手术室等)进行相应操作。
此外,需要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和记录系统,以保证措施的执行和效果的追踪。
3.5 危急值反馈与分析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需要进行定期的反馈和分析,包括报告情况、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等。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一、临床危急值的定义二、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组织机构:医院或临床实验室等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质控科室,负责制定和管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2.制度标准:医疗机构应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如《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3. 危急值范围:根据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状况,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的范围及其对应的指标或结果。
例如,血红蛋白浓度低于50g/L、血糖浓度低于2.0 mmol/L等。
4.危急值登记: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登记系统,记录所有报告的危急值情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发现时间和报告时间、报告人等。
5.危急值报告流程: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包括危急值的发现、报告、确认、通知以及处理和追踪等。
6.报告人员:医疗机构应选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务人员担任危急值的报告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8.报告响应: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响应,确认和处理危急值,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
9.跟踪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的跟踪追踪机制,对患者的危急值情况进行追踪,确保危急值的处理和处置的效果。
10.报告分析: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临床危急值报告程序1.危急值发现:由医学检验和临床诊疗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或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指标或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应立即判断是否为危急值。
2.报告责任人:医生或医学检验师等相关人员应立即将危急值情况报告给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3.报告确认: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确认危急值的准确性,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系统中。
4.通知处理: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并告知危急值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方法。
5.处理结果报告:相关医务人员在处理危急值后,应向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报告处理结果,包括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系统中。
完整版)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完整版)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临床医疗中的“危急值”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的情况。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患者的安全甚至生命。
因此,各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一旦确认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就必须立即报告患者所在的临床科室,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后续处理。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
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
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相关信息。
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并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临床医师需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如果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为了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所有与危急值报告有关的科室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危急值数值及报告、处理流程。
8、科室管理评价中,“危急值”报告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医务科会定期检查和总结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工作,重点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危急值报告是否对改善病情产生了影响。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危急值”报告流程,“危急值”处理流程
1、危急值报告制度2、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值偏离较大(或为危险状况),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或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危及生命。
2、各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后,检查(验)者首先要迅速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应立即报告送检的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或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结合临床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受到危急值报告后,需在2小时内在病历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6.检验科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必要时应重复检测标本或重新采样,遇疑难、重大病例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7、临床医生在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8.检查(验)科室在电话报告“危急值”给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后,接收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相关信息,复述一遍经对方确认后方可提供给医师使用。
9.“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血库)、放射科、CT及磁共振室、超声科、特检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10.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体检或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体检的医生或门、急诊医生,由体检医生或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部报告,或向总值班报告。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2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危急值”目标: 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某一 项目或几项检验、检验“危急值”通知临床, 引发医务人员足够重视,主动采取对应 办法,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3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危急值”汇报制度制订与实施, 能有效增 强医技工作人员主动性和责任心, 提升医 技工作人员理论水平, 增强医技人员主动 参加临床诊疗服务意识, 促进临床、医技 科室之间有效沟通与合作。
等内 脏器官破裂出血危重病人;
② 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患者;
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④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⑤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
⑥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
⑦大面积心肌坏死;
⑧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9页
“危急值”项目及汇报范围
检验 “危急值”汇报项目和警戒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6页
“危急值”项目及汇报范围
(二)医学影像检验“危急值”汇报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疗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到达一个
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4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医技科室及时准确检验、检验汇报可为 临床医生诊疗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能更 加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诊 疗服务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汇报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汇报流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汇报流程导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汇报流程是医疗机构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及时发现、判断和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设置及汇报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 概念临床危急值是指测试结果超出预定标准范围并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或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值,如低血糖、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等。
危急值报告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医疗机构及时监测、评估和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
2. 设置目的(1)保障患者的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危急情况,减少患者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2)提高医疗质量:全程监测和追踪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3)科学决策:及时评估和判断患者的危急情况,为医生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 设置范围危急值报告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各类检验项目,包括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心电图、影像学等。
二、临床危急值报告汇报流程危急值报告的汇报流程是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核心环节,决定了危急值的传递和处理速度。
1. 报告发现(1)检验科室发现:检验科室在对患者进行检验时发现危急值,应当立即向临床医生报告。
(2)临床医生发现:临床医生在接触患者时发现危急值,应当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
2. 报告确认(1)报告确认人员:危急值报告需要由专业人员确认,比如检验科主任、主治医生等。
(2)报告确认流程:确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要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危急值的真实性,并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3. 报告传递(1)应急组建立: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设立应急组,组内包括医师、护士、检验师等人员。
(2)报告传递人员:应急组中的医生负责将危急值报告传递给相应的医生。
(3)报告方式:危急值报告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传递。
为了避免传递中的信息泄露和失真,应尽量采用安全、有效的传递方式。
4. 报告处理(1)主治医生处理:主治医生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需要立即处理。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三、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1. 危急值报告项目:医院各医技科室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并根据临床需求和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危急值标准。
2. 危急值标准:危急值标准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专业指南和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及时调整。
四、危急值报告流程1. 发现危急值: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患者的危急值,应立即停止检验、检查,并及时报告给当班医生。
2. 危急值登记: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应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等。
3. 危急值通知:检验、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后,必须立即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4. 危急值登记本传递: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然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5. 医生处置: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必要时,应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
6. 危急值处理流程: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 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 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五、职能部门职责1. 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和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定义、流程、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定义临床危急值是指患者生命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出现异常,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或治疗的情况。
临床危急值报告是指在发现患者出现临床危急值后,医务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汇报该情况。
三、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1. 发现临床危急值:在医院内,医务人员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式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
2. 确认是否为危急值:医务人员需要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和鉴别诊断,确认是否为临床危急值。
3. 报告:如果确认为临床危急值,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规定流程向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报告。
4. 处理:接到临床危急值报告后,相关部门或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四、临床危急值报告标准化管理为了保证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医院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标准:医院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临床危急值报告标准,明确各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2.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程序。
3. 培训医务人员:医院需要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临床危急值判断和处理方法,并熟练掌握临床危急值报告流程。
4. 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需要定期对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1. 提高医疗质量: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管理下,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异常情况,避免延误诊治,提高医疗质量。
2. 保障患者安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保障患者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和干预,降低患者风险。
3. 增强医院信誉:建立完善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增强医院的信誉和形象,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一、概述二、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定义根据医疗机构制定的标准,对各项检查指标的危急值进行统一规定,以确保在达到或超越危急值时能够立即报告给相关医生或医务人员。
2.危急值报告负责人医疗机构应指定专门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通常为检验科或影像科的临床危急值报告专员。
该人员负责接收、报告危急值,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3.危急值的报告标准医疗机构应设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清楚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并能准确操作。
4.危急值的报告方式三、危急值报告工作流程1.发现危急值危急值首先需要医疗机构设定相关的临床危急值参考标准,并确保检查结果能够在实时返回给相关部门。
一旦检验结果或影像结果超出危急值,就应立即报告。
2.接收报告3.确认危急值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报告专员应立即核实患者的身份以及临床情况,并再次确认危急值是否属实。
如果确认属实,应进一步处理。
4.报告医生报告专员应及时将危急值报告转交给相关医生或医务人员。
为确保报告准确无误,应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示警值及相关临床症状。
5.医生处理相关医生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包括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报告专员。
6.记录和追踪报告专员应在内部系统中记录危急值的发现和处理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归档。
医疗机构还应设立相应的质控机制,对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追踪,以确保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流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总结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工作流程为了保证医疗机构及时处理患者危急状况而建立,旨在减少患者因危急状况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和工作流程,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危急值报告和处理工作,以确保危急值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
一、制度
1、“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2、各医技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在确认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4、具体操作程序: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5、“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6、“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7、为了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所有与危急值报告有关的科室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危急值数值及报告、处理流程。
8、“危急值”报告作为科室管理评价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医务科对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定期检查并总结。
重点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措施。
9、危机值详见附件1、2。
二、报告、处理流程
Ⅰ.危急值报告流程
发现检验、检查结果异常
↓
确认“危急值”
(与“危急值”列表比对)
↓
将“危急值”通知临床科室
(电话通知为主要方式)
↓
“危急值”报告后进行记录
↓
“危急值”检验、检查报告单发放(标记:建议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