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抗惊厥药
合集下载
药理学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
![药理学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https://img.taocdn.com/s3/m/00a9e8c2ad51f01dc281f1ee.png)
四、关于停药换药
癫痫治疗过程中,不宜随便更换药物,如因药物毒副作用需 更换时,应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先在原药基础上加用新药, 而后逐渐减少原药至完全停用,以免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五、关于毒副作用
大多数抗癫痫药物在长期应用中,可致粒细胞减少,注意定 期查血相,有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肝、肾损伤等,在 治疗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及时处理。
膜稳定作用的机制:
> 阻断电压依赖性的Na+、Ca2+(N、L)通道;
> 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
(PTP,posttetanic potentiation)
> 对钙调素激酶系统的影响,抑制突触传递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大仑丁)
【体内过程】
> 口服吸收缓慢而不规则,强碱性,刺激性大, 不宜肌肉注射;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宜静脉注射。 >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第一节 抗癫痫药 antiepileptics
癫痫
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的长期反复发作 性大脑功能失调。病灶神经元突发性 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扩散。表现为 突然发作性的短暂的运动、感觉、意 识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伴脑电图 改变
癫痫病的分类
部分性发作
增强GABA的作用
干扰Na+、K+、Ca2+等离子通道
第二节
常用抗癫痫药
• 苯巴比妥(1921) • 苯妥英钠(1938) • 丙戊酸钠(1964) • 苯二氮卓类(60年代末期) • 卡马西平------70年代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大仑丁)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人卫版药理学第8版016抗癫痫药
![人卫版药理学第8版016抗癫痫药](https://img.taocdn.com/s3/m/253bfd0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3.png)
二、癫痫的发作类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1. 广谱抗癫痫,对各型发作均有效。 2. 对大发作疗效<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卡马西平; 对小发作疗效>乙琥胺。 3. 肝毒性大—严重致肝衰竭、死亡,对小发作首选乙琥胺。 4. 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首选药。
丙戊酸钠(valproate sodium)
扑米酮(primidone) 又名 抗痫灵(antiepilepsirin)
要点回顾
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 常用抗癫痫药的特点;各型癫痫首选药。 苯妥英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防治。 硫酸镁不同作用途径药理作用的差别。
【Mechanism of Action】
【体内过程】
PO吸收慢慢而不规则;强碱性;不宜im.不同制剂F显著不同,个体差异大; 为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多种药物代谢,如皮质激素、奎尼丁、左旋多巴、环孢素、茶碱、口服抗凝药 等。
【不良反应】
局部刺激: 胃肠反应;静脉炎。
16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人卫九版药理学)
![16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人卫九版药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7f62ef6ff00bed5b8f31d1c.png)
甲酰四氢叶酸预防。
加速Vit D代谢,长期应用可致低血钙和佝偻病。必要时应用Vit D预防。
6,过敏反应
皮疹、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7,其他反应
偶见男性乳房增大,女性多毛症,淋巴结肿大。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抗癫痫
治疗中枢疼痛综合征 原理如何?
苯
抗心律失常
妥
英
钠
局部刺激
不良反应
急性毒性反应 慢性毒性反应
全身性发作--异常放电涉及 全脑,导致突然意识丧失。
6
【局限性发作】
(1)单纯性局限性发作(局灶性癫痫): 表现为一侧面部或肢体肌肉抽搐或感觉异常。一般情况无意
识障碍。局部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持续20-60s。
(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主要表现为冲动性神经异常,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出现
31
【临床小结】
重要小结!
癫痫类型 1.持续状态 2.大发作 3.小发作 4.大+小(混合型) 5.各型发作 6.三叉神经痛
首选药物 地西泮静注 苯妥英钠 乙琥胺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第二节 抗惊厥药 惊厥(convulsion)
是由于各种原因(高热、子痫、破伤风、癫痫大发作及某 些药物中毒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一种症状。
�对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效果好(临床主张用戊巴比妥) 对单纯性局限性发作及神经运动性发作有效,对小发作和
婴儿痉挛效果差。
机制: 既能抑制病灶异常放电,又能限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与激动突触后膜GABAA受体及阻断前膜Ca2+ 依赖性递质释
放有关。
扑米酮
在体内代谢转化为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 药物原型和两个代谢产物均有抗癫痫作用。
药理学:第16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药理学:第16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https://img.taocdn.com/s3/m/1579e66ae53a580217fcfe55.png)
第16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Chapter 16 Antiepileptic and Anticonvulsant
知识要点
• 1.掌握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 戊酸钠、乙琥胺的作用机制、用途和不良反 应与预防措施; • 2.了解其他抗癫痫药的作用特点; • 3.掌握各类癫痫的合理选药; • 4.了解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 5.熟悉硫酸镁的抗惊厥作用及其应用。
1.与突触后膜GABA-BZ大分子结合
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应用:广谱
• 大发作,<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 小发作,>乙琥胺,但有肝毒性,不首选 • 非典型失神发作,<氯硝西泮 • 精神运动型发作,≈卡马西平
不良反应:胃肠道 肝毒性
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
作用机制:
作用于GABAA 受体(Cl- 通道)→↓神经元兴奋性
• 地西泮:
4. 氯霉素为肝药酶抑制剂→抑制代谢,↑血药浓度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主要用于治疗伴有精神症状的癫痫发作药物 作用机制:类似苯妥因钠
(-) Na+ 内流
↑ GABA
信号
↑突触后抑制
药动学特点:
吸收:口服吸收慢,6-12 h达峰值 食物增加其吸收 有效血药浓度(10-20ug/ml)
代谢:肝药酶代谢→羟基苯妥英(无活性) 本身为肝药酶诱导剂
排泄:葡萄糖醛酸结合→肾排
先用作用较 快的药物控
制发作 ↓
渐撤前药 加上本药
起始给药剂量: 300 mg/d 逐渐加药:成人每次加25-30 mg,儿童每次加5 mg/kg/d
个体差异大
中毒血药浓度 有效血药浓度
T1/2: 40h
Chapter 16 Antiepileptic and Anticonvulsant
知识要点
• 1.掌握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 戊酸钠、乙琥胺的作用机制、用途和不良反 应与预防措施; • 2.了解其他抗癫痫药的作用特点; • 3.掌握各类癫痫的合理选药; • 4.了解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 5.熟悉硫酸镁的抗惊厥作用及其应用。
1.与突触后膜GABA-BZ大分子结合
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应用:广谱
• 大发作,<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 小发作,>乙琥胺,但有肝毒性,不首选 • 非典型失神发作,<氯硝西泮 • 精神运动型发作,≈卡马西平
不良反应:胃肠道 肝毒性
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
作用机制:
作用于GABAA 受体(Cl- 通道)→↓神经元兴奋性
• 地西泮:
4. 氯霉素为肝药酶抑制剂→抑制代谢,↑血药浓度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主要用于治疗伴有精神症状的癫痫发作药物 作用机制:类似苯妥因钠
(-) Na+ 内流
↑ GABA
信号
↑突触后抑制
药动学特点:
吸收:口服吸收慢,6-12 h达峰值 食物增加其吸收 有效血药浓度(10-20ug/ml)
代谢:肝药酶代谢→羟基苯妥英(无活性) 本身为肝药酶诱导剂
排泄:葡萄糖醛酸结合→肾排
先用作用较 快的药物控
制发作 ↓
渐撤前药 加上本药
起始给药剂量: 300 mg/d 逐渐加药:成人每次加25-30 mg,儿童每次加5 mg/kg/d
个体差异大
中毒血药浓度 有效血药浓度
T1/2: 40h
药理学第2版16抗癫痫药
![药理学第2版16抗癫痫药](https://img.taocdn.com/s3/m/f2ee6ef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d.png)
01
动物致癌 孕妇慎用
02
1995新药
托吡酯(topiramate)
抗癫痫药应用注意
1.根据发作类型选药
失神发作
首选乙琥胺、次选氯硝西泮、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
单纯局限性发作
大发作
苯妥英、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苯巴比妥
是否联合用药?
01
不得突然停药;不随意换药; 定期查血象、肝功;过渡式换药!
机制 竞争Ca2+受点 拮抗Ca2+作用 应用: 子痫首选; 解救:钙剂 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 破伤风惊厥、高血压危象 过量:腱反射↓呼吸↓血压↓↓
02
致畸、死胎
03
3、长期用药
药物
用途
苯妥英钠
除失神小发作以外的所有各型癫痫,尤其用于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中枢性疼痛综合征。心律失常。
卡马西平
同上。对中枢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
除失神小发作以外的所有各型癫痫。
扑米酮
部分性发作和大发作
乙琥胺
小发作常用药。对其他类型发作无效。
丙戊酸钠
正常脑细胞
异常高频放电
病灶
药物作用
抑制放电
稳定膜、抑制放电扩散(主要的)
二病因
遗传 感染 肿瘤 脑损伤--瘢痕 “GABA学说” P/Q~Ca2+,Na+,K+,GABA-R
全身性发作
局限性发作 单纯性局限性发作 复合性局限性发作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 肌阵挛性发作 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三、癫痫发作分类
小发作:3Hz/S高幅左右对称同步化棘波
大发作:高幅棘慢波或棘波
1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https://img.taocdn.com/s3/m/4cbf3701bed5b9f3f90f1ca3.png)
苯妥英钠 (Phenytoin sodium)
[作用与用途 作用与用途] 作用与用途
神经末梢对GABA摄取 苯 (-)神经末梢对 - 神经末梢对 摄取 受体, 妥 (+)GABA受体,使增生 + 受体 英 (-)Na+ - 钠 (-)Ca2+ - (-)K+ - Na+内流减少 Ca2+内流减少 K+外流减少 膜稳定作用 延长APD与ERP 与 延长 GABA作用增强 作用增强
[体内过程] 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 , 达峰时间可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 早于3h, 也可晚于12h, 个体差异明 早于 , 也可晚于 , 显 2.不宜肌注 , 癫痫持续状态时可静脉 不宜肌注, 不宜肌注 注射 3.最好在临床药物监测下个体化给药 最好在临床药物监测 最好在临床药物监测下
较少, 主要有皮疹, 发生率较高, 较少 , 主要有皮疹 , 发生率较高 , 个 别患者出现严重的、 别患者出现严重的 、 致命危险的皮疹 即重型多形红斑和中毒性上皮坏死
托吡酯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阻断钠离子通道 增加γ氨基丁酸 受体的活性 增加 氨基丁酸A受体的活性 氨基丁酸 阻断AMPA亚型受体抑制谷氨酸介导 亚型受体抑制谷氨酸介导 阻断 的兴奋作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各型癫痫都有效, 各型癫痫都有效,对小发作效差 持续状态iv iv戊巴比妥钠 戊巴比妥钠) 持续状态iv ( iv戊巴比妥钠) 优点:起效快、疗效好、毒性小、 优点:起效快、疗效好、毒性小、价廉 缺点:中枢抑制作用明显, 缺点:中枢抑制作用明显,不作为首选
扑米酮
除小发作以外的所有各型癫痫 对局限性发作和大发作的疗效优 于苯巴比妥, 于苯巴比妥 , 但疗效不及卡马西 平和苯妥英钠, 平和苯妥英钠 , 仅用于其它药物 无效的患者 不良反应与苯巴比妥相同
药理学课件16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PPT课件
![药理学课件16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19f9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a.png)
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血 药浓度,避免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
常用抗惊厥药介绍
04
硫酸镁
总结词
用于缓解惊厥和癫痫发作
01
总结词
不良反应较少
03
总结词
使用方法简单
05
02
详细描述
硫酸镁是一种常用的抗惊厥药,通过抑制神 经递质释放和拮抗钙离子,达到缓解惊厥和 癫痫发作的效果。
04
详细描述
癫痫病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症状,癫痫病可以分为多 种类型,如全面性发作、部分性发作 、特发性癫痫和症状性癫痫等。
抗癫痫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癫痫药的分类
抗癫痫药主要分为钠通道拮抗剂、γ-氨基丁酸(GABA)增强剂、兴奋性氨基 酸拮抗剂等。
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
抗癫痫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脑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控制癫痫发 作。
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
用药原则
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包括单一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控制发作或 最大耐受剂量、避免突然停药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癫痫药时,需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 以及监测血药浓度和肝功能等指标。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 用。
常用抗癫痫药介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对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 作都有效。它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调节钾通道的活 性来发挥作用。奥卡西平对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 发作、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以及混合型发作都有效。
抗惊厥药概述
03
惊厥病的定义与分类
惊厥病
指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全身或局部肌群抽搐,通 常伴有意识障碍。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https://img.taocdn.com/s3/m/cf19667fa45177232f60a24c.png)
第十六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地西泮乙琥胺丙戊酸钠
抗惊厥药:硫酸镁
大局发作苯,苯不惊厥不睡不小
精神运动发作卡
周围神经痛,癫痫持续,地西
小乙虎胺
大小丙
题目中若无以上关键词,则关于癫痫选苯妥英钠,关于惊厥选MgSO4
苯妥英钠为肝药酶诱导剂。
第十五章镇静催眠药
1苯二氮卓类:地西泮不抗精神分裂,不包括中枢麻醉,多数药物的代谢产物具有与母体相似的活性。
三唑仑吸收最快。
2巴比妥类:苯巴比妥:抑制呼吸中枢。
3其他类:水合氯醛停药时无代偿性快动眼睡眠时间延长。
第十四章局部麻醉药
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普鲁卡因
局麻药作用机制:阻止na离子内流。
腰麻时加入麻黄碱目的:防止血压下降。
局麻中枢症状:先兴奋后抑制。
局麻药:罗哌卡因,普鲁卡因。
延长局麻药,减少吸收作用,在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
全麻-----利多卡因
局麻,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表麻,局麻作用最强,毒性作用最大----丁卡因
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麻,局麻作用最弱,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是普鲁卡因。
严重心脏毒性,作用最持久----布比卡因
第十三章全身麻醉药
氟烷------使心肌对儿茶酚胺作用最强。
会引起肝损伤。
对骨骼肌松弛作用最强的是乙醚。
硫喷妥钠对呼吸中枢影响大,有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诱导麻醉。
氯胺酮:分类麻醉
神经安定镇痛术用(氟哌利多加芬太尼)
第十一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普萘洛尔酚苄明哌唑嗪。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https://img.taocdn.com/s3/m/c9988020dd36a32d7375812d.png)
作用方式:抑制病灶异常放电; 作用方式:抑制病灶异常放电;抑制正常脑细 胞异常放电的扩散。 胞异常放电作用机制:促进 能神经的作用; 作用机制:促进GABA能神经的作用;膜稳定的 能神经的作用 作用(抑制钠、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 作用(抑制钠、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 。
2、作用方式: 、作用方式: 抑制正常脑细胞异常放电扩散 3、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 膜稳定作用(作用于各种组织可兴奋膜: 膜稳定作用(作用于各种组织可兴奋膜:如中 神经元、心肌细胞)。 )。阻止病灶放电 枢、外周 神经元、心肌细胞)。阻止病灶放电 扩散(阻滞Ca+通道,抑制 通道, 向正常组织 扩散(阻滞 通道 抑制Na+内 内 激酶系统的影响) 流,对钙调素 激酶系统的影响) 增强中枢GABA功能(抑制 功能( 再摄取, 增强中枢 功能 抑制GABA再摄取,诱 再摄取 受体增生等) 导 GABA受体增生等) 受体增生等
第二节抗惊厥药
惊厥: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过度兴奋的一种症状, 惊厥: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过度兴奋的一种症状, 表现全身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烈收缩(小儿高热、 表现全身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烈收缩(小儿高热、 破伤风、癫痫大发作、药物中毒等) 破伤风、癫痫大发作、药物中毒等) 常用药物: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地西洋( ) 常用药物: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地西洋(iv)硫酸镁
2、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与苯妥类钠相似,治疗浓度阻滞 与苯妥类钠相似,治疗浓度阻滞Na+、Ca++通透 、 通透 性,提高放电兴奋阈值,也可阻止放电扩散。提 提高放电兴奋阈值,也可阻止放电扩散。 高脑内GABA浓度增强其抑制。 浓度增强其抑制。 高脑内 浓度增强其抑制 3、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早期反应(头昏、眩晕、眼球震颤, 常见不良反应:早期反应(头昏、眩晕、眼球震颤, 共济失调)。水钠潴留,心律失常。 共济失调)。水钠潴留,心律失常。 )。水钠潴留 严重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 严重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如肝损伤等 有条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有条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10《药理学》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0《药理学》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https://img.taocdn.com/s3/m/4b46380dbed5b9f3f90f1c6c.png)
◎ 癫痫持续状态:除一般支持疗法外,必需及时控制惊
厥发作,首选地西泮(安定),静脉给药。
第二节 抗惊厥药
◎ 惊厥: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的一种症
状,表现为全身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烈收缩。 ◎ 发生原因:小儿高热、破伤风、哀痛大发作、子痫 和中枢兴奋药中毒等。 ◎ 抗惊厥药: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地西泮和硫酸镁
特点:属广谱类抗癫痫药,尤对小发作效好,
机制:
.
(1)增强脑内GABA功能。 ① 丙戊酸钠 + 脱羧酶 转氨酶 谷氨酸 GABA 琥珀酸半醛 ②提高突触后膜对GABA 的敏感性 (2)抑制Na+通道; (3)阻断T型Ca2+通道。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的不良反应较轻。偶见肝损害(万分之一), 个别可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2岁以下儿童,多药合用时 特别容易发生致死性肝损害。10岁以上儿童耐受性较好。
癫痫又俗称羊角风,是由于脑细胞过度放 电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突然而短暂的脑功能 失调,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 精神等不同障碍,或可兼而有之。临床上以 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四肢抽搐、口吐 涎沫或口中怪叫,苏醒时一如常人为主要表 现。 癫痫系多发病之一,主要是少年时代发病, 随年龄增长发病人数逐年减少。
癫痫的病因: 原发性:(病因未明) 继发性: 脑瘤、脑寄生虫、脑血管畸
形、脑外伤等所致。还与脑结核病,脑 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脑内微量元素异 常等有关。
癫痫的分类
大发作 小发作 精神运动性 局限性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抗癫痫药的作用 抗癫痫药主要用于防止和控制癫痫的发作
表现为局部肢体运 动 或 感 觉. 障病人突然意 碍, 发 癫痫的分类: 又称大发作 作不超过 1分钟, ,意 识丧失 , 摔到在地 口吐 识多不受影响 1 部分性发作 白沫 , 牙关紧闭 , 四肢抽搐 , 单纯部分性发作 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 也叫精神运动性发作, , 复杂部分性发作 持续数分钟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精 . 继发强直阵挛性部分性发作 即小发作 , 以突然神 神失常, 伴有意识障 2 全身性发作 志丧失为主要表现, 碍, 发作持续时间长 强直阵挛性发作 如大发作发作频繁 持 续 5 ~ 30 秒 钟 , , 不 短不一。 失神性发作 突然、短暂、快速的肌 间歇期短 , 清醒后对 患者持 出现抽搐 , 肉收缩 , ,可遍及全身 续昏迷 则称为癫 , 肌阵挛性发作 发作无记忆。 也可局限于面部、躯干 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 或四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药酶抑制——减慢代谢(异烟肼、氯霉素) 3.药酶诱导——加快代谢(苯巴比妥、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体内过程
吸收:p.o.吸收缓慢,不规则;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75-80% 代谢:肝脏代谢为环氧化物(存活)
单次用药 t1/2 约36h 连续用药 t1/2 约15-20h
——(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代谢)
乙琥胺
抑制T型Ca2+通道 对小发作有效,疗效不及氯硝西泮,但副作
用较少。仍是治疗小发作的首选药。
对其它类型癫痫无效。 不良反应: ①消化道反应; ②中枢症状:有精神病史者慎用; ③偶见粒细胞↓,再障,应定期查血象。
丙戊酸钠
阻止扩散(不能抑制病灶异常放电)
两药无效时,
广谱抗癫痫药
依然有效
大发作<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小发作>乙琥胺
不阻断丘脑T型(对小发作无效) 3、对钙调素激酶的影响
* 抑制突触前膜的磷酸化,减少Glu等兴奋 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 抑制突触后膜磷酸化,减弱去极化;
苯妥英钠临床应用
1 抗癫痫 1.大发作、局限性发作(首选) 2.小发作(失神性发作)无效,甚至病情恶化 2 治疗外周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3 抗心律失常
严重的不良反应少见,有骨髓抑制,肝损害等。
苯巴比妥(鲁米那)
药理作用
抑制病灶神经元放电和冲动的扩散:
增强GABA的功能;
阻断突触前膜Ca2+的摄取,减少Ca2+依赖性神 经递质(NA、ACh、Glu)的释放
阻断Na+、 Ca2+通道(L、N型)
苯巴比妥 临床应用
1. 对大发作及持续状态有效 2. 对局限性发作也有效 3. 对小发作及婴儿痉挛效果差 中枢抑制作用明显,一般不做首选药 属于肝药酶诱导剂
体内过程
吸收:p.o.吸收缓慢,不规则;
连续用药6-10日达有效浓度 不宜i.m.;癫痫持续状态时可缓慢i.v.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85-90%,易过血脑屏障 代谢:肝脏代血谢药为浓羟度基10苯μ妥g英/m(l:失控活制)癫痫 排泄:肾脏血药浓度20 μg/ml:轻度毒性 消除速率与血应药用浓原度则有:关剂量个体化(TDM)
全身性发作
–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 – 肌阵挛性发作 – 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 – 癫痫持续状态
第一节 癫痫简介
♦ 发病机制——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失衡
兴奋性递质——谷氨酸
Glu→Na2+、Ca2+内流→神经元去极化
抑制性递质——GABA
GABA→K+外流、Cl-内流→神经元超极化
Glu↑;GABA↓
第一节 癫痫简介
♦ 表现:
♦ 突然发作,短暂运动、感觉功能和精神异常,并 伴有异常脑电波。
♦ 使患者身心、正常活动受到损害,且发作时易导 致意外事故。
♦ 病因:原发性:(病因未明)
继发性:脑瘤、寄生虫、脑血管畸形、 脑外伤等
第一节 癫痫简介
♦ 癫痫分类(较复杂,尚未一致) 局限性发作
– 单纯局限性发作 – 复合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叶酸吸收↓ 、代谢↑、二氢叶酸还原酶↓
5.骨骼系统:VitD代谢↑(低血钙、佝偻、骨软化)
6.变态反应:皮疹、血小板↓、粒细胞↓、再障
7. 其他 偶见男性乳房增大、女性多毛症、淋巴 结肿大、反跳现象、“胎儿妥英综合征”
(小头症、智能障碍、斜视、眼距过宽、腭裂等)
苯妥英钠 相互作用
1.竞争血浆蛋白——使游离血药浓度增加 苯二氮卓类、磺胺类、水杨酸类、香豆素类
≤10μg/ml 一级速率,t1/2 约20h >10μg/ml 零级速率,t1/2 约60h
苯妥英钠药理作用及机制
1. 阻止扩散(不能抑制病灶异常放电)
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PTP)
2. 膜稳定作用——Na+、Ca2+内流↓
苯妥英钠药理作用及机制
膜稳定作用机制 1、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抗惊厥 2、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滞L型、 N型;
抗癫痫药的选药原则
第十六章
本章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节 癫痫简介 第二节 常用抗癫痫药 第三节 抗惊厥药
掌握: 各种类型癫痫用药的选择;硫酸镁不同 给药途径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 中毒解救。 熟悉:常用抗癫痫药的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了解:癫痫的发作类型。
第一节 癫痫简介
♦ 定义:脑局部病灶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 并向周围扩散而引起的大脑功能短暂失 调综合征。(慢性、反复性、突发性)
复杂部分性发作近似卡马西平;
大发作合并小发作首选药
其他药物无效的顽固性癫痫(婴儿痉挛)
严重不良反应——肝损害
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硝西泮:主要用于肌阵挛性发作和婴儿痉挛 氯硝西泮:对各型癫痫均有效,对小发作疗效 好。对肌阵挛性发作和婴儿痉挛也有良效。
缺点:易耐受;有反跳现象
其他药物
苯妥英钠 不良反应
1. 局部刺激:口服导致恶心、呕吐、腹痛(p.c.) 静脉注射防止静脉炎
2. 牙龈增生:(长期应用20%)停药后3-6月消退 3. 神经系统反应(毒性反应)
眩晕、共济失调、钠 不良反应
4.血液系统: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防治 甲酰四氢叶酸(亚叶酸钙)
氟桂利嗪:强效钙拮抗剂 对局限性发作、大发作效果好
抗痫灵: 我国自主合成,对大发作效果明显。 拉莫三嗪:多与其它抗癫痫药合用于难治性癫痫 托吡酯:主要用于局限性发作和大发作,也可
作为辅助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
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
1. 对症选药 3. 剂量渐增 5. 先加后撤 7. 孕妇慎重
2. 单痫单药 4. 久用慢停 6. 查血肝功
卡马西平临床应用
高效、广谱抗癫痫药。 ♦ 对大发作和单纯局限性发作作为首选药之一
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较好,对小发作较差 ♦ 对外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
疗效优于苯妥英钠 ♦ 治疗躁狂症、抑郁症、尿崩症
卡马西平 不良反应
早期多见:头昏,眩晕,恶心,呕吐 共济失调等——治疗一周后逐渐消失。
治疗原则:
→神经元复极化不完全 —抑制放电;防止扩散
→动作电位的突然发生 增强GABA;稳定细胞膜
第二节 常用抗癫痫药物
药物分类
传统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 扑米酮、乙琥胺、丙戊酸钠、苯二氮卓类等
新型药物:拉莫三嗪、托吡酯等 理想抗癫痫药 ——高效、低毒、广谱、便宜
苯妥英钠(大仑丁)
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体内过程
吸收:p.o.吸收缓慢,不规则;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75-80% 代谢:肝脏代谢为环氧化物(存活)
单次用药 t1/2 约36h 连续用药 t1/2 约15-20h
——(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代谢)
乙琥胺
抑制T型Ca2+通道 对小发作有效,疗效不及氯硝西泮,但副作
用较少。仍是治疗小发作的首选药。
对其它类型癫痫无效。 不良反应: ①消化道反应; ②中枢症状:有精神病史者慎用; ③偶见粒细胞↓,再障,应定期查血象。
丙戊酸钠
阻止扩散(不能抑制病灶异常放电)
两药无效时,
广谱抗癫痫药
依然有效
大发作<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小发作>乙琥胺
不阻断丘脑T型(对小发作无效) 3、对钙调素激酶的影响
* 抑制突触前膜的磷酸化,减少Glu等兴奋 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 抑制突触后膜磷酸化,减弱去极化;
苯妥英钠临床应用
1 抗癫痫 1.大发作、局限性发作(首选) 2.小发作(失神性发作)无效,甚至病情恶化 2 治疗外周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3 抗心律失常
严重的不良反应少见,有骨髓抑制,肝损害等。
苯巴比妥(鲁米那)
药理作用
抑制病灶神经元放电和冲动的扩散:
增强GABA的功能;
阻断突触前膜Ca2+的摄取,减少Ca2+依赖性神 经递质(NA、ACh、Glu)的释放
阻断Na+、 Ca2+通道(L、N型)
苯巴比妥 临床应用
1. 对大发作及持续状态有效 2. 对局限性发作也有效 3. 对小发作及婴儿痉挛效果差 中枢抑制作用明显,一般不做首选药 属于肝药酶诱导剂
体内过程
吸收:p.o.吸收缓慢,不规则;
连续用药6-10日达有效浓度 不宜i.m.;癫痫持续状态时可缓慢i.v.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85-90%,易过血脑屏障 代谢:肝脏代血谢药为浓羟度基10苯μ妥g英/m(l:失控活制)癫痫 排泄:肾脏血药浓度20 μg/ml:轻度毒性 消除速率与血应药用浓原度则有:关剂量个体化(TDM)
全身性发作
–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 – 肌阵挛性发作 – 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 – 癫痫持续状态
第一节 癫痫简介
♦ 发病机制——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失衡
兴奋性递质——谷氨酸
Glu→Na2+、Ca2+内流→神经元去极化
抑制性递质——GABA
GABA→K+外流、Cl-内流→神经元超极化
Glu↑;GABA↓
第一节 癫痫简介
♦ 表现:
♦ 突然发作,短暂运动、感觉功能和精神异常,并 伴有异常脑电波。
♦ 使患者身心、正常活动受到损害,且发作时易导 致意外事故。
♦ 病因:原发性:(病因未明)
继发性:脑瘤、寄生虫、脑血管畸形、 脑外伤等
第一节 癫痫简介
♦ 癫痫分类(较复杂,尚未一致) 局限性发作
– 单纯局限性发作 – 复合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叶酸吸收↓ 、代谢↑、二氢叶酸还原酶↓
5.骨骼系统:VitD代谢↑(低血钙、佝偻、骨软化)
6.变态反应:皮疹、血小板↓、粒细胞↓、再障
7. 其他 偶见男性乳房增大、女性多毛症、淋巴 结肿大、反跳现象、“胎儿妥英综合征”
(小头症、智能障碍、斜视、眼距过宽、腭裂等)
苯妥英钠 相互作用
1.竞争血浆蛋白——使游离血药浓度增加 苯二氮卓类、磺胺类、水杨酸类、香豆素类
≤10μg/ml 一级速率,t1/2 约20h >10μg/ml 零级速率,t1/2 约60h
苯妥英钠药理作用及机制
1. 阻止扩散(不能抑制病灶异常放电)
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PTP)
2. 膜稳定作用——Na+、Ca2+内流↓
苯妥英钠药理作用及机制
膜稳定作用机制 1、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抗惊厥 2、阻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滞L型、 N型;
抗癫痫药的选药原则
第十六章
本章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节 癫痫简介 第二节 常用抗癫痫药 第三节 抗惊厥药
掌握: 各种类型癫痫用药的选择;硫酸镁不同 给药途径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 中毒解救。 熟悉:常用抗癫痫药的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了解:癫痫的发作类型。
第一节 癫痫简介
♦ 定义:脑局部病灶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 并向周围扩散而引起的大脑功能短暂失 调综合征。(慢性、反复性、突发性)
复杂部分性发作近似卡马西平;
大发作合并小发作首选药
其他药物无效的顽固性癫痫(婴儿痉挛)
严重不良反应——肝损害
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硝西泮:主要用于肌阵挛性发作和婴儿痉挛 氯硝西泮:对各型癫痫均有效,对小发作疗效 好。对肌阵挛性发作和婴儿痉挛也有良效。
缺点:易耐受;有反跳现象
其他药物
苯妥英钠 不良反应
1. 局部刺激:口服导致恶心、呕吐、腹痛(p.c.) 静脉注射防止静脉炎
2. 牙龈增生:(长期应用20%)停药后3-6月消退 3. 神经系统反应(毒性反应)
眩晕、共济失调、钠 不良反应
4.血液系统: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防治 甲酰四氢叶酸(亚叶酸钙)
氟桂利嗪:强效钙拮抗剂 对局限性发作、大发作效果好
抗痫灵: 我国自主合成,对大发作效果明显。 拉莫三嗪:多与其它抗癫痫药合用于难治性癫痫 托吡酯:主要用于局限性发作和大发作,也可
作为辅助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
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
1. 对症选药 3. 剂量渐增 5. 先加后撤 7. 孕妇慎重
2. 单痫单药 4. 久用慢停 6. 查血肝功
卡马西平临床应用
高效、广谱抗癫痫药。 ♦ 对大发作和单纯局限性发作作为首选药之一
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较好,对小发作较差 ♦ 对外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
疗效优于苯妥英钠 ♦ 治疗躁狂症、抑郁症、尿崩症
卡马西平 不良反应
早期多见:头昏,眩晕,恶心,呕吐 共济失调等——治疗一周后逐渐消失。
治疗原则:
→神经元复极化不完全 —抑制放电;防止扩散
→动作电位的突然发生 增强GABA;稳定细胞膜
第二节 常用抗癫痫药物
药物分类
传统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 扑米酮、乙琥胺、丙戊酸钠、苯二氮卓类等
新型药物:拉莫三嗪、托吡酯等 理想抗癫痫药 ——高效、低毒、广谱、便宜
苯妥英钠(大仑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