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目录一、性能测试概述 (3)1.1 测试目的 (3)1.2 测试环境 (4)1.3 测试范围 (5)1.4 测试方法 (6)二、硬件配置 (7)2.1 服务器配置 (8)2.2 网络配置 (9)2.3 存储配置 (11)三、软件环境 (12)3.1 操作系统版本 (13)3.2 数据库版本 (14)3.3 应用程序版本 (15)3.4 其他依赖软件版本 (16)四、性能测试指标 (18)4.1 响应时间 (18)4.2 并发用户数 (19)4.3 CPU使用率 (20)4.4 内存使用率 (21)五、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22)5.1 响应时间分析 (23)5.2 并发用户数分析 (24)5.3 CPU使用率分析 (26)5.4 内存使用率分析 (27)5.5 磁盘I/O分析 (27)5.6 网络带宽分析 (28)5.7 吞吐量分析 (29)5.8 错误率分析 (30)5.9 稳定性分析 (31)5.10 可扩展性分析 (33)六、性能优化建议 (34)6.1 响应时间优化建议 (35)6.2 并发用户数优化建议 (36)6.3 CPU使用率优化建议 (37)6.4 内存使用率优化建议 (38)6.5 磁盘I/O优化建议 (39)6.6 网络带宽优化建议 (40)6.7 吞吐量优化建议 (41)6.8 错误率优化建议 (43)6.9 稳定性优化建议 (44)6.10 可扩展性优化建议 (45)一、性能测试概述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软件在特定负载和环境下,其性能表现是否满足预期的业务需求和用户要求。

通过性能测试,我们可以了解软件在不同场景下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表现,从而为优化软件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性能测试旨在对XX软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磁盘IO、网络带宽等关键指标。

测试环境采用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一、测试概况。

1.1 测试目的。

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系统在特定负载下的性能表现,以便发现系统的瓶颈和性能瓶颈,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1.2 测试范围。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性能指标的测试。

1.3 测试对象。

本次性能测试的对象为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登录、数据查询、数据提交等功能。

1.4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为服务器配置、网络带宽等,软件环境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

1.5 测试工具。

性能测试的工具包括LoadRunner、JMeter等,用于模拟用户行为和收集性能数据。

二、测试结果。

2.1 响应时间。

在不同负载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分别为,轻负载下平均响应时间为X秒,中负载下平均响应时间为Y秒,重负载下平均响应时间为Z秒。

2.2 吞吐量。

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吞吐量为,轻负载下每秒处理A个请求,中负载下每秒处理B个请求,重负载下每秒处理C个请求。

2.3 并发用户数。

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轻负载下最大并发用户数为M,中负载下最大并发用户数为N,重负载下最大并发用户数为O。

2.4 性能瓶颈。

经过测试发现,系统性能的瓶颈主要集中在数据库查询和数据处理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三、测试分析。

3.1 性能优化建议。

针对性能瓶颈,提出了一系列的性能优化建议,包括数据库索引优化、缓存机制的引入、代码逻辑优化等。

3.2 测试总结。

通过本次性能测试,发现了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为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四、测试结论。

综合测试结果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系统在轻负载下表现稳定,但在重负载下存在性能瓶颈;针对性能瓶颈提出了一系列的性能优化建议;性能测试报告的编写是对性能测试工作的总结和归纳,也是对系统性能的客观评价。

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报告,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为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专业公司名] [系统名称] 性能测试报告版本号:V1.02014年06月10日共享服务中心1引言1.1编写目的编写该测试总结报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系统质量的评价;2.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3.分析测试过程中的不足,为将来的改进提供参考;说明:列举该报告的作用及其编写目的1.2阅读对象主要读者:太平养老及共享中心的领导、团险核心系统的用户、系统需求人员、系统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其他读者:其他愿意了解团险核心系统的其他人员说明:列举该报告主要的阅读对象,和其他潜在可能的阅读对象1.3参考资料XXX项目性能测试方案XXX项目性能测试需求确认表XXX项目结果分析表…………..2系统评价对系统做整体性能测试情况做总结,并对系统整体性能做评估和评价。

3测试环境3.1网络拓扑结构图可添加生产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图与性能测试环境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对比,如一致要说明环境一致;如不一致,要说明差异性。

与接口系统的对接情况做说明,如对接XXX接口的测试环境或者开发挡板等。

3.2软硬件配置性能测试软件环境配置表说明环境参数配置表可以以此表格的形式展现,也可以内嵌配置文件。

4测试进度添加进度偏差说明分析5测试数据增量:可以是交易功能insert新增的数据量,也可以是查询类功能的查询结果的数据量。

6测试情况6.1基准测试6.1.1测试过程描述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如没有,本小节可删减。

6.1.2测试结果第一轮:未达指标的数据可以标红突出第二轮6.1.3测试分析可添加几轮测试的时间比对图,图形选择一般选择为柱状图。

对测试结果做分析说明。

6.2单一并发测试6.2.1测试过程6.2.2测试结果第一轮:6.2.3测试分析可添加几轮测试的时间比对图,图形选择一般选择为柱状图。

对测试结果做分析说明。

6.3混合并发测试6.3.1测试过程6.3.2测试结果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筛选所要在测试报告中体现的指标值。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目的:1.描述此次测试的目的:(以下目的请做参考)验证改进的性能效果,需要和以前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

新的业务上线,验证新系统能够满足系统的上线指标。

验证系统稳定性验证系统的架构是否存在瓶颈、测试环境:提供网络拓扑图可以使用visio来花图,描述清楚几个要点:几台测试服务器,每台都有什么服务,前台web服务、memcache、数据库?几台服务器的连接关系三、测试数据说明:数据库包含的基础数据:被测试系统中的数据库的每个表有多少数据,以及数据的类型和大小分布的说明其他基础数据的说明:配置文件参数的一些特殊说明Cache预load的数据说明四、测试工具说明:Loadrunner 版本自写程序其他第三方工具说明五、测试范围:哪些接口要进行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哪些页面业务逻辑要进行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六、测试目标:如何界定性能测试的结果满足预定的目标,一般有如下几个标准:1 新上线的测试系统没有明确的数字标准比对情况下,被测试系统已经被测试到了系统极限(系统的某些资源已经耗尽,cpu,句柄、内存,数据库出现大量的slow query , 系统有些处理已经变慢),并且系统证明是可以水平扩展的,则可以上线。

2 有以往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只要证明类似的测试条件下,此次的结果比以往的测试结果更好即可(每秒处理个数更多、单次请求的处理速度更快)3 没有可以比较的测试结果,但是产品已经上线一段时间(至少3 个月),有一些运营数据,则需要分析运营的数据来作为比对的基准,只要被测系统达到 3 个月内系统并发峰值的 4 倍就可以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是接口为测试对象,则需要混合主要的接口来进行性能测试)4 开发人员提供经验值作为比对的基准,则被测对象只要证明满足开发人员提出的经验值即可。

如果选择以上的某一种策略,则必须明确系统的每秒处理个数和每次请求的平均时间的具体数值。

七、测试用例:性能测试:测试用例1接口名称或者(页面业务逻辑):1)xx 个并发,测试时间,加载并发线程的方式稳定性测试:1)xx 个并发,测试mm 对象,连续运行yy 个小时。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一、测试概述。

性能测试是软件测试的一种,其目的是评估系统的性能,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指标。

本次性能测试报告旨在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并提供详细的测试结果和分析,以便于开发团队和管理团队了解系统的性能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测试环境。

1. 测试对象,XXX系统(版本号)。

2. 测试工具,LoadRunner。

3. 测试环境,生产环境模拟环境。

4. 测试时间,2022年1月1日-2022年1月7日。

三、测试指标。

1. 响应时间,用户请求系统后,系统响应的时间。

2. 吞吐量,系统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

3. 并发用户数,同时在线的用户数量。

4. CPU、内存、磁盘等资源利用率。

四、测试过程。

1. 测试准备,梳理系统功能模块,确定测试场景和测试用例。

2. 测试执行,根据测试计划,执行性能测试,记录测试数据。

3. 测试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和问题点。

4. 测试报告,编写性能测试报告,总结测试结果和分析结论。

五、测试结果。

1. 响应时间,系统响应时间稳定在2-3秒之间,符合用户预期。

2. 吞吐量,系统吞吐量在高峰时段能够达到每秒处理1000个请求。

3. 并发用户数,系统能够支持1000个并发用户同时在线。

4. 资源利用率,系统资源利用率在合理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性能瓶颈。

六、测试分析。

1. 性能瓶颈,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部分功能模块响应时间略有增加,需要进一步优化。

2. 优化建议,对系统关键功能模块进行性能优化,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3. 测试总结,本次性能测试结果较为理想,系统整体性能良好,但仍需持续关注和优化。

七、测试结论。

经过本次性能测试,系统在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方面表现良好,但仍存在一些性能瓶颈,需要进一步优化。

建议开发团队根据测试分析结果,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以确保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

八、附录。

1. 测试用例。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doc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doc
测试问题及结果分析
稳定性测试
场景描述
测试结果图表
测试结果及分析
附件
系统概况
简要描述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一些背景资料,如被测系统简介,项目上线计划等。
测试目的、范围与目标
测试环境架构
性能测试环境物理架构
说明本项目性能测试环境的物理架构,可以以物理架构图的方式表示。
性能测试环境的基本配置及与生产环境资源对比
平均每秒事务 数
事务成功率

每 秒

■ ■




























名 称
1
名 称2
名 称3
名 称
1
名 称2
名 称3
名 称
1
名 称2
名 称3
名 称
1
名 称2
名 称3


吞 吐 量
( 字 节/ 秒


0

并发用户数与后台服务器资源情况
并发
用户
CPU利用率
MEM利用率
磁盘I/O情况
测试问题及结果分析
对测试的结果及发现的性能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对测试中发现的主要性能问题及修复情况进行说明;
2、对测试中限制性指标(一般为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和交易成功率)的符合情况进行说明;
3、对测试指标的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说明;
混合场景负载测试
如果有多个混合场景,分别进行场景描述说明和测试结果数据说明,测试问题及结果分析可 合并描述。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系统项目性能测试报告――――――――――――――――――――XXX部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修订控制页编号文档版本修订章节修订原因修订日期修订人审核人1 1.0全文创建文档2011-4-28234目录1.测试目的 (4)2.测试地点 (4)3.测试环境 (4)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4)3.2.测试工具 (5)4.测试规模及限制 (5)5.测试过程说明 (5)5.1.测试模型 (5)5.2.测试案例 (6)5.3.测试场景 (6)6.测试结果 (7)6.1.平均响应时间 (7)6.2.差错率统计 (9)6.3.主机系统资源消耗 (10)7.性能测试总结 (11)8.大数据量业务测试数据 (11)8.1.测试参数 (11)8.2.测试结果 (11)1.测试目的本报告是针对XXX系统的功能完整性、高可靠性的集群、系统容量等多方面而进行的。

其目的主要是验证系统架构设计决策的正确性,检验架构设计是否有能力承受高并发登录系统进行交易和大数据量的批量处理业务,根据用户提出的业务需求组织利用典型业务来验证XXX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发现现有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性能方面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尽可能降低后续工作风险,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主要测试目标如下:1、获得XXX系统的性能表现,为系统上线提供依据。

2、考查XXX系统的并发性和效率情况,为代码优化提供指导。

3、获得系统性能较优的参数配置,为XXX系统调优提供依据。

4、获得XXX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主机资源消耗情况,为硬件配置提供依据。

2.测试地点××。

3.测试环境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本次测试的服务器环境为XXX系统的生产主机,客户环境为1台P4 1.6G 的便携式笔记本。

本次测试使用的设备清单如下:设备类型设备型号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内存CPU业务服务器1*HP RX4640HP UNIX11Oracle9201XXX系统4G2*安腾1.1客户端1*IBM R50e Win2000IE6,LoadRunner8512M P4网络客户端通过百M局域网访问XXX系统。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范文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范文一、测试概述。

1. 测试目的。

咱为啥要做这个性能测试呢?其实很简单,就像给一个运动员做个体检一样,想看看咱们这个系统在不同的压力下到底能不能跑得动,跑得有多快,会不会累趴下(出故障)之类的。

这对我们后面优化系统、提高用户体验可是相当重要滴。

2. 测试环境。

咱这个测试的环境啊,就像是给运动员准备的比赛场地一样。

服务器是[服务器具体配置],网络环境呢,带宽是[X]Mbps,就像赛道的宽度和质量似的。

测试工具用的是[工具名称],这就好比是裁判手里的秒表和测量仪器。

二、测试场景。

1. 场景一:正常负载测试。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平时商场里正常的人流量,大家都有条不紊地逛着。

我们模拟了大概[X]个用户同时访问系统的情况,主要是进行一些常规的操作,像查看商品信息啊,加入购物车这些。

2. 场景二:高负载测试。

这可就像是商场大促销的时候,人挤人啦。

我们把用户数一下子提高到[X]个,看看系统在这种压力下的表现。

这时候用户不仅会做常规操作,还会频繁地下单、修改订单之类的,可都是些比较“重”的操作哦。

三、测试结果。

# (一)响应时间。

1. 场景一。

在正常负载下,大部分操作的响应时间都还挺不错的。

查看商品信息平均响应时间才[X]秒,就像你跟店员说“给我看看那个商品”,店员马上就拿给你了,速度还是相当可以的。

加入购物车也比较快,平均[X]秒,感觉就像把东西顺手扔进购物车一样顺畅。

2. 场景二。

高负载的时候就有点意思了。

查看商品信息的响应时间平均到了[X]秒,虽然比正常的时候慢了一点,但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就像大促销的时候店员忙不过来,但还是能较快地给你找到商品。

不过下单操作的响应时间就有点长了,平均达到了[X]秒,这就好比结账的时候排了个小长队,得等一会儿。

# (二)吞吐量。

1. 场景一。

正常负载下,系统的吞吐量就像一个小水泵,稳稳地工作。

每秒钟大概能处理[X]个请求,就像小水泵每秒能抽[X]升水似的,能够轻松应对正常的流量。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1. 引言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评估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并为系统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本报告将对XXX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以便为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2. 测试环境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测试的环境和条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次性能测试的环境如下:- 系统:XXX系统- 版本:X.X.X- 硬件:CPU X核,内存 XGB,硬盘 XGB- 软件:操作系统 XXX,数据库 XXX,应用服务器 XXX- 测试工具:XXX性能测试工具3. 测试目标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以便为测试设计合适的场景和指标。

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如下:- 测试系统的并发用户量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4. 测试场景设计根据测试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测试场景:- 场景一: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场景二: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持续X小时,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场景三: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逐渐增加负载,直至系统崩溃,观察系统的极限负载能力5. 测试执行在测试场景设计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性能测试,并记录了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以下是测试执行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场景一: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 平均响应时间:X秒- 吞吐量:X个请求/秒- CPU利用率:X%- 内存利用率:X%- 网络带宽:XMbps场景二: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持续X小时- 系统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异常情况- 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基本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CPU和内存利用率波动在X%以内场景三: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逐渐增加负载- 系统在X个并发用户时出现性能下降- 在X个并发用户时系统崩溃,无法响应请求6. 测试分析根据测试执行的结果,我们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系统在低负载下表现良好,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随着并发用户的增加,系统的性能逐渐下降,直至崩溃- 系统的CPU和内存利用率在高负载下明显增加,存在性能瓶颈7. 测试结论根据测试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系统在当前硬件和软件环境下,能够支撑X个并发用户的正常操作- 针对高负载时的性能问题,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库优化、代码优化、硬件升级等- 建议在生产环境中进行进一步的负载测试和性能优化8. 测试建议基于测试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测试建议:- 优化数据库索引和查询语句,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对系统进行代码审查和性能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考虑升级硬件设备,提高系统的负载能力- 在生产环境中进行定期的性能测试,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性能问题9. 总结性能测试是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我们发现了系统在高负载下的性能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性能测试报告Performance Test Report项⽬XXX项⽬⼆期版本V1.00作者dayu⽇期2019.9.311. 测试概述1.1 测试⽬标描述本次测试的意义和⽬标本次测试的⽬的在于探查XXX项⽬⼆期重构环境的系统业务处理性能,以及在⾼负载情况下的系统表现。

1.2 指标和术语描述本次测试中涉及到的性能指标术语术语释义并发数测试时同时系统发出事务请求的数量,并发线程数⽤以模拟同时与系统建⽴连接的⽤户。

TPS(每秒事务数)在每秒时间内系统可处理完毕的事务数。

TPS很⼤程度体现系统性能能⼒。

错误率经系统处理的事务出现错误的概率,对应着实际⽤户使⽤系统功能失败的情况。

理想情况下错误率应保持极低⽔平。

资源占⽤率服务器端各关键资源的使⽤⽐例,⽤于衡量系统硬件能⼒2. 环境、⼯具列出本次测试所涉服务器、客户机和测试⼯具2.1 测试环境服务器:应⽤机器CPU、内存配置API ip地址16核CPU、内存16GMYSQL ip地址16核CPU、内存16G客户机:操作系统CPU内存Windows10 专业版I3- 4170 3.70GHZ8G2.2 测试⼯具核⼼⼯具版本备注Jmeter 3.3提供并发请求能⼒PerfMon Metrics Collector 2.1Jmeter插件,⽤于收集服务器资源使⽤信息ServerAgent 2.2.1以伺服形式发送服务器资源使⽤信息nMon16h v2实时收集服务器资源信息3. 测试⽅案3.1 测试类型不同的性能测试场景可能使⽤不同的测试类型,需要明确本次性能测试将主要采⽤以下⼏种测试类型:l 基准测试:在⼩并发条件下,探测系统各性能指标表现,作为后续⽐对基础。

l 压⼒测试:由于⽆法准确预估⽤户访问量,因此考虑使⽤压⼒测试⽅法。

压⼒测试旨在通过不断增加系统并发处理事务数,增加系统负载,直到系统到达性能瓶颈。

以此推算出系统可承载⽤户和事务请求数。

l 稳定性测试:将系统置于较长时间⾼负载场景下,探测系统是否出现稳定性缺陷。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修订历史记录1.性能测试背景1.1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性能测试目标. (5)3.性能测试范围 (6)4.名词术语约定 (7)5.测试环境 (8)5.1生产环境系统架构 (8)5.2测试环境系统架构 (8)5.3生产环境软硬件配置 (8)5.4测试环境软硬件配置 (8)5.5负载机软硬件配置 (9)6.测试数据101.性能测试背景略2.性能测试目标基于XX 业务量的要求,评估XXX 系统能否满足性能要求。

进行配置测试,找到相对合理的配置。

对XXX 系统进行定容定量,提供规划参考。

验证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系统的容错能力,测试并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分析系统瓶颈风险。

3.性能测试范围通过性能测试需求调研,分析用户使用行为,对系统的用户及业务数据量作了定量分析,性能测试将主要集中在如下表业务过程中。

4.名词术语约定负载:模拟业务操作对服务器造成压力的过程。

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模拟用户负载来测试系统在负载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是否满足性能要求。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在一定软硬件环境下,通过不断加大负载(不同虚拟用户数)来确定在满足性能指标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最大用户数。

简单来说,可以帮我们对系统进行定容定量,找出系统性能的拐点,给予生产环境规划建议。

这里的性能指标包括TPS (每秒事务数)、RT(事务平均响应时间)、CPU Using (CPU 利用率)、Mem Using(内存使用情况)等软硬件指标。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一)一、测试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系统性能。

本次测试是针对某企业的在线售票系统进行的性能测试,目的是评估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的稳定性和性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瓶颈,以便提供优化建议,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测试目标1. 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在高并发、极端情况下,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否会出现崩溃、错误等异常情况。

2. 测试系统的负载容量:测试系统在不同并发量下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确定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量。

3. 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测试中发现可能出现的瓶颈,提供优化建议,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测试环境1. 测试对象:某企业的在线售票系统,系统版本为 1.0。

2. 测试工具:LoadRunner,使用Web(HTML/HTTP)协议进行测试。

3. 测试环境:服务器:4核8G,Windows Server 2012 R2数据库:Mysql 5.6,配置为Master-Slave架构应用服务器:Tomcat 7四、测试方案1. 使用LoadRunner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采用分布式测试架构,包含1台Controller和4台Load Generator。

2. 设置不同的虚拟用户数量、测试持续时间和负载,模拟多种用户场景,包括登录、浏览商品、查询订单、购买等操作。

3.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CPU 负载等指标。

五、测试结果1. 响应时间:在1000个虚拟用户并发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2.5秒,最大响应时间为8秒。

2. 吞吐量:在1000个虚拟用户并发测试中,系统的吞吐量为250 TPS。

3. CPU负载:在高负载情况下,系统的CPU负载峰值为70%,整体稳定性良好。

六、测试结论1. 系统能够良好地处理高并发情况下的用户请求,响应时间较短、吞吐量较高。

2. 系统的整体性能稳定,没有出现重大问题或异常情况。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性能测试报告模板项目名称:XXX测试时间: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测试人员:XXX测试结果:一、测试环境概况1.测试目的:本次性能测试主要针对XXX系统进行测试,测试主要在XXX环境下进行。

2.测试环境:操作系统:XXX服务器规格:XXX数据库:XXX软件版本:XXX硬件配置:XXX网络带宽:XXX3.测试工具:压力测试工具:XXX性能监控工具:XXX4.测试场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设计合理的测试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登录测试2)用户访问首页测试3)用户查询数据测试4)用户上传数据测试5)用户下载数据测试6)用户同时在线测试二、测试结果1.响应时间:压力测试过程中,XXX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XXX毫秒,最大响应时间为XXX毫秒。

在高峰期,响应时间可能会较长,但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2.吞吐量:在测试过程中,XXX系统的吞吐量为XXX个/秒。

在高峰期,吞吐量有所下降,但仍可满足日常业务需求。

3.并发用户数:在测试过程中,XXX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XXX个。

在高峰期,系统会自动进行调整,保证并发用户数不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4.系统资源消耗:在测试过程中,XXX系统的CPU使用率平均为XXX%,内存使用率平均为XXX%。

系统资源消耗较低,可满足日常业务需求。

5.错误率:在测试过程中,XXX系统的错误率非常低,仅有XXX%的请求产生了错误。

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网络不稳定或数据异常等原因引起的,不会对系统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三、测试结论1.测试结果显示,XXX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和复杂查询等方面均能够稳定运行,并能够满足日常业务需求。

2.建议系统管理员针对系统资源消耗情况进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建议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测试总结本次性能测试旨在检测XXX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xxxxxxx 性能测试报告2022年4月28日目录1 前言 (2)1第一章XXXXXXXX核心业务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2)1.1 被测系统定义 (2)1.1.1 功能简介 (2)1.1.2 性能测试指标 (3)1.2 系统结构及流程 (3)1.2.1 系统总体结构 (3)1.2.2 功能模块描述 (3)1.2.3 业务流程 (4)1.2.4 系统的关键点描述(KP) (5)1.3 性能测试环境 (5)1.3.1 硬件及网络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系统装配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系统启动和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第二章性能测试 (6)2.1 压力测试 (6)2.1.1 压力测试概述 (6)2.1.2 测试目的 (6)2.1.3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 (7)2.1.4 测试指标及期望 (8)2.1.5 测试数据准备 (10)2.1.6 运行状况记录 (10)3第三章测试计划及方案 (10)2.2 测试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被测系统调研..........................................................................错误!未定义书签。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系统性能测试报告Xxx**** **** :日期拟制::审核:期日期批准:日:文档Word`1.概述1.1.编写目的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响应。

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5.参考文档无文档Word`2.测试环境说明2.1.硬件配置2.2.软件配置2.3.测试环境组网图Web服务器WCF服务器用户数据库服务器文档Word`3.测试策略3.1.人力资源3.2.测试方案(系统中需要做性能测试的功能点)因有2500个用户的需求,根据并发用户占所有用户20%的经验原则,并发用户在500个左右,使用LoadRunner11工具测试,创建相关操作脚本,同时设计500个用户同时分别访问系统首页、班车路线、关注站点页面,设置对服务器的性能监视,长时间运行13小时后,查看各性能批标。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性能测试报告模板1. 背景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是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测试对象为 XXX 系统,在 XXX 环境下进行测试。

2. 测试环境系统:XXX 系统版本:YYY 版本硬件环境:服务器型号:XXXX处理器型号:XXXX内存大小:XXXX硬盘容量:XXXX软件环境:操作系统:XXXX应用服务器:XXXX数据库:XXXX3. 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是:- 测试系统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 测试系统的最大吞吐量。

- 测试系统的最大响应时间。

- 测试系统的最大资源利用率。

测试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4.1 测试准备在测试前,需要准备好以下环境:- 测试用例:根据实际业务场景编写测试用例。

- 测试数据:根据测试用例准备相应的测试数据。

- 测试工具: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4.2 测试执行测试执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是否达到最大并发用户数。

- 是否达到最大吞吐量。

- 是否达到最大响应时间。

- 是否达到最大资源利用率。

4.3 测试分析测试分析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指标:- 吞吐量:系统处理业务的能力。

- 响应时间:系统给出响应的速度。

- 并发数: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 资源利用率:CPU、内存、磁盘、网络等系统资源的利用情况。

- 错误率:系统出错的比率。

4.4 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环境说明。

- 测试执行结果。

- 性能指标统计结果。

- 性能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

本次测试结果如下:- 最大并发用户数:XXX。

- 最大吞吐量:XXX。

- 最大响应时间:XXX。

- 最大资源利用率:CPU 占用率为 XXX,内存占用率为XXX,磁盘占用率为 XXX,网络带宽占用率为 XXX。

- 错误率:XXX。

6. 性能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本次测试发现以下性能问题:- 问题一:XXX。

- 优化建议:XXX。

- 问题二:XXX。

- 优化建议: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文档编号:文档名称:编写:审核:批准:批准日期:北京慧灵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 前言 (3)2 被测系统定义 (3)2.1 功能简介 (3)2.2 性能测试指标 (4)3 系统结构及流程 (4)3.1 系统总体结构 (4)3.2 功能模块 (4)3.3 业务流程 (5)3.4 关键点描述 (6)3.5 性能测试环境 (6)4 性能测试 (6)4.1 性能测试概述 (7)4.2 测试目的 (7)4.3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 (7)4.4 测试指标及期望 (8)4.5 测试数据准备 (10)4.6 运行状况记录 (10)5 测试过程及结果描述 (10)5.1 测试描述 (11)5.2 测试场景 (11)5.3 测试结果 (11)4测试分析和结论 (16)1前言目前,XXXX的XXXXXXXX核心业务系统(以下简称新业务系统)已先后在XXXX、成功上线,从而公司的XXXX信息管理逐步走上了集中管控的道路。

后续,xxx 等34家分公司的XXXX信息也将分布进入业务系统,从而将会势必出现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新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XXXX大数据量的“冲击”,在XXXX信息进入时,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公司业务冲刺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本《性能测试规划书》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科学的性能测试方法而撰写的,用以指导即将进行的XXXXXXXX核心业务系统的性能测试。

2被测系统定义xxxx业务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XXXXX核心业务系统进行的),该业务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xxxxx 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上述的功能进行压力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地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2.1功能简介xxxxxx主要功能如下:➢xxx➢xxxxx➢2.2性能测试指标本次测试是针对XXXXXXXX核心业务系统的性能特征和系统的性能调优而进行的,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交易发起,到服务器端交易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2、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交易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交易数量。

3、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3系统结构及流程xxxx业务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

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3.1系统总体结构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3.2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交易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交易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在xxx业务系统中,各种交易及其包含的功能模块关系如下:1.xxx2.xxxx3.xxxx本次压力测试主要设计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的路径如下表名称所属交易路径3.3业务流程本次性能测试中,选择的各类交易的业务流程如下:1.xxxxxx2.xxxxxxx3.xxxxxx:4.xxx:5.xxxxx6.xxxx查询交易的业务流程只是单一步骤的,即:输入查询条件后获取查询结果,因此在本次性能测试中只作为一个事物处理,交易流程图略。

3.4关键点描述本次性能测试的关键点,就是查看xxxx业务系统在并发压力下的表现,即:支持的并发用户数目和并发用户发送频率,以及在较大压力下,系统的交易处理能力,并找出各类交易的性能瓶颈。

3.5性能测试环境本次性能测试环境与真实运行环境基本一致,都运行在同样的硬件和网络环境中,数据库是真实环境数据库的一个复制(或缩小),本系统采用标准的CS结构,客户端都是通过浏览器访问应用系统。

其中具体的硬件和网络环境如下:➢服务器设备:IBM 570(DBserver), IBM 690(APserver)➢操作系统: AIX➢网络环境: LAN(10M)➢数据库:Oracle➢客户端: PC (Windows )网络拓扑和结构图如下:4性能测试从广泛意义上讲性能测试包括: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负载能力测试和可扩展性测试等。

在不同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中,需要根据应用系统的特点和测试目的的不同来选择具体的测试方案,本次XXXXXXXX核心业务系统的性能测试主要是采用通常的压力测试模式来执行的,即:逐步增加压力,查看应用系统在各种压力状况小的性能表现。

在性能测试中,压力测试主要是为了获取系统在较大压力状况下的性能表现而设计并实现的,压力测试主要是获取系统的性能瓶颈和系统的最大吞吐率。

4.1性能测试概述本次压力测试是指针对现行的xxx核心业务系统的联机交易处理能力的测试,检验系统的吞吐率。

本系统的压力测试主要是针对xxxxx,检查在日间交易高峰时期,并发用户数较多的时候的处理能力等等。

4.2测试目的压力测试的目的就是检验系统的最大吞吐量,检验现行的xxxx业务系统在各种压力交易量下的运行状况,检验系统地运行瓶颈,获取系统的处理能力等等。

本次针对xxxx核心业务系统所进行的压力测试的测试目的为:✧给出xxxx系统当前的性能状况✧定位新业务系统性能瓶颈或潜在性能瓶颈✧总结一套合理的、可操作的、适合公司现实情况的性能测试方案,为后续的性能测试工作提供基本思路。

4.3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使用性能测试软件LoadRunner,对现行的xxxx业务系统进行脚本录制、测试回放、逐步加压和跟踪记录。

测试过程中,由LoadRunner的管理平台调用各台测试前台,发起各种组合的交易请求,并跟踪记录服务器端的运行情况和返回给客户端的运行结果。

使用的测试用例包括:联机处理交易和查询交易,其中联机交易测试试用的交易包括:xxxx查询类交易包括:xxxx测试用例列表包括:交易种类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30% 40% 25% 10%10% 10% 25% 0%20% 10% 15% 0%20% 20% 15% 10%30% 20% 20% 80%本次测试将依照如下场景进行测试:用户数业务操作交易配比(%) 200 400 700 1000 功能模块255111465620针对每个测试案例,都将采用逐步加压和瞬间加压两种客户端连接方式进行,查看服务器端在客户端的连接数量变化过程中对应的处理能力,测试运行安排如下:•每隔2秒增加1个用户连接,最多增加到200个用户,查看并记录运行情况•每隔2秒增加2个用户连接,最多增加到200个用户,查看并记录运行情况•一次性连接10个用户,查看记录运行情况•一次性连接100个用户,查看记录运行情况4.4测试指标及期望在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测试指标包括测试中应该达到的某些性能指标,这些性能指标均是来自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时遵循的业务需求,当某个测试的某一类指标已经超出了业务需求的要求范围,则测试已经达到目的,即可终止压力测试。

✧应用软件级别的测试指标:1) 联机交易类的执行情况✓交易的平均响应时间(期望值:<15s)✓交易的最大响应时间(期望值:<30s)✓平均每秒处理交易数量(分别记录单位时间内成功、失败和停止的交易数量)✓交易成功率(期望值:>95%)✓不同并发用户数的状况下的上述记录值2)测试结果分析情况✓单笔记录的处理时间(期望值:<15s)✓单位时间内的处理交易笔数(期望值:>10个)✓某个时间段内的交易处理数量✓单笔能处理的最大数据量✓在每个交易处理中最大(最耗时)的模块✓在不同数量的测试数据基础上的上述记录值✧网络级别的测试指标:✓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数据量✓冲突率:在以太网上监测到的每秒冲突数✧操作系统级别的测试指标:✓进程/线程交换率:进程和线程之间每秒交换次数✓CPU利用率:即CPU占用率(%)✓系统CPU利用率:系统的CPU占用率(%)✓用户CPU利用率:用户模式下的CPU占用率(%)✓磁盘交换率:磁盘交换速率✓中断速率:CPU每秒处理的中断数✓读入内存页速率:物理内存中每秒读入内存页的数目✓写出内存页速率:每秒从物理内存中写到页文件中的内存页数目或者从物理内存中删掉的内存页数目✓内存页交换速率:每秒写入内存页和从物理内存中读出页的个数✓进程入交换率:交换区输入的进程数目✓进程出交换率:交换区输出的进程数目✧数据库级别的测试指标:✓数据库的并发连接数:客户端的最大连接数✓数据库锁资源的使用数量4.5测试数据准备✧案例数据:满负荷压力根据测试系统的硬件条件,选择满负荷的压力,在系统的资源使用基本维持在90%左右的状况下,测试xxx核心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

数据准备工作包括:1.xxxxx4.6运行状况记录记录可扩展性测试中的测试结果及其系统的运行状况。

除了记录测试指标以外,应该结合测试实时记录系统各个层次的资源和参数。

主要包括:✓硬件环境资源✓服务器操作系统参数✓网络相关参数✓数据库相关参数:具体数据库参数有所不同,结合各个数据库独有的特点记录5测试过程及结果描述xxxx务系统的性能测试共计执行了2次,两次执行的脚本流程作了调整,其他的环境和数据都一样。

在测试数据准备完备以后,第一次测试中,操作流程为每次交易都执行用户登录操作,第二次测试中,操作流程为先进行用户登录,然后每次交易都不再执行用户登录。

5.1测试描述两次测试都是在12月22日凌晨进行的。

第一次测试执行了30分钟左右,执行脚本都是采用每次交易都执行登录操作,测试过程中,交易的执行速度随着测试的进行,越来越慢,交易的响应时间越来越长,交易出错(超时)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交易在执行到30分钟左右,用户登录交易开始大量失败(超时)并导致后续的交易都无法完成,于是终止本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执行了50分钟左右,在第一次测试的基础上,调整交易流程,让每次交易都只登录一次,然后顺序执行交易逻辑。

测试开始初期,交易的响应时间随着交易并发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在测试执行了10分钟左右,所有的用户登录操作都基本完成,此后交易响应时间开始减少,并比较平稳的执行,绝大部分交易执行比较平稳成功率也很高,除了两个交易:xxx(Audit_Transaction)和 xxx(ClaimRegister_Transaction),这两个交易的执行速度特别慢,交易相应时间一直都维持在190秒左右和160秒左右,这两个交易超时现象严重,交易成功率很低,很多交易都因为超时而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