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校文化概述
时下,学校文化也是个热门话题,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一部分,事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体师生员工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学校文化对全体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的作用,是实现办学目标十分重要的方面。学校文化涉及三个基本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其中精神文化为核心层,制度文化为中间层,物质文化为表面层。
二、博爱爱文化概述
博爱,是对人类普遍的爱,是超越阶级和种族等界限的爱,是人类的互助友爱。博爱是博大无私的爱,既能给予亲人、朋友、也能给予不认识的人和遇难的敌人。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家乡、爱祖国、爱父母、爱人民、爱学校、爱集体、爱生活、爱生命、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爱提问、爱思考、爱读书、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食物。“博爱”事孙中山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博爱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世界多数民众的共同追求。当然,博爱思想也反映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我校的博爱文化,一方面是参与建设并多源融入博爱的社会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建设、践行博爱的学校文化,体现儿童性。其基本内涵式:传承与践行博爱思想,让学校时时、处处、人人豆融入博爱的思想光芒之中,体验博爱情感,理解博爱内容,形成博爱能力,优化博爱品质,充分彰显博爱文化的教育魅力。
学校文化的内核:精神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传承性事文化的祝愿特质。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历史,经过长期的坚持不解的努力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精神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反映的是学校教育哲学和学校价值观。在总结我校十多年来改革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提炼确定“博爱文化”作为学校的主流文化,形成了“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的校训和“敢于超越、敢于成功”的学校精神,完善另外校风、教风、学风的内容。这就是支持学校发展的灵魂,这种灵魂就是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永葆青春、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仁者爱人”事孔子思想也是儒家学说的最高道德概念。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的人,善良的人,强调的事善待人、友爱人。“自强不息”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集中表现了两个主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一个是奋斗,一个是兼容。千百年来,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嗾使自强不息的光辉典范。把“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确定为校训,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办学的宗旨,进而能报效祖国的有用之人。
“敢于超越,敢于成功”作为学校精神,是弘扬校训精神的教育实践,以“四自”作为基本点,其中自尊为前提,自信为根本,自强为目标,自立为目的。学校精神还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两个层面上。
学校以“让每个孩子获得最优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走向成功”为教
育理念,体现了孔子“仁爱”思想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只要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克服障碍,有所作为,获得“成功”。
学校的办学理念“博爱兼济天下、奠基幸福人生”,是由教育理念衍生出来的,其核心事“以爱育爱”。既体现了“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也深刻揭示了学校教育所肩负飞圣神使命。“三风”建设时学校文化建设的归宿点。在“博爱文化”精神的统帅下,我们进一步完善并确定的“三风”是:
——校风:至爱至善。优良的校风事靠全体师生共同建设的,特别是一所面向弱势群体的特殊学校教育学校,“爱”更有其特定的内容含义,这爱是指以爱人为基础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括师生的自尊自爱互助互爱,并且决定着教育的得失、成败;而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要不断延伸和提高衡量的标尺,追求“至爱至善”的理想境界。
——“教风”:敬业爱生。要求我们特教人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正视自己岗位工作的特殊性。在这里敬业才能爱生,爱上才算敬业,所以要求全体教职工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博爱教育观,对学生呼唤自信,精心呵护,真正做到敬业爱生。
——“学风”:好学上进,百折不挠。“好学上进”是对每一个学生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的普遍要求,而对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而这又正好要求也更利于自己的坚强意志。所以热爱学习、珍爱生命、奋发向上和百折不挠
的气概正是校训“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的具体表现。
学校文化的重点:课程文化体现个性走向全纳
课程文化的个性,首先应体现在叫品牌(博爱教育)的打造。博爱文化的教育主张是:播种博爱。让每位师生的心灵播下博爱的种子!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精心安排,把博爱教育落实到每一门学科,渗透在每一个教育活动,贯穿在每一项工作之中,真正让学校的“博爱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教师成长的沃土、学校发展的沃土。其次体现在对学校课程的优化。再次体现在学校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以及这种课程开发所产生的积极的教育效应中。如,我校《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是收效显著。
课程文化走向全纳,首先要求特教学校树立全纳教育理念,构建学校组织的全纳文化,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较量和对话,促进特殊需要学生与主流社会的主动融合,以及主流社会对特殊需要学生的全纳和包。其次要求主动和社区融合,构建全纳社会的教育体系。
学校文化的支柱:管理文化不断发展创新
学校文化不仅需要建设而且需要管理,对特教学校文化个管理也应该是科学的、民主的、人本的、发展的、不断创新的。首先建章立制,实施依法管理。其次,科学民主,实施人本管理。其三,提升内涵,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开创学校文化管理的新局面。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品牌,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力,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不断创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至关重要。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至高境界,应当成为校
长的自觉追求。
首先,校长应该走向文化。校长既要读好有字的书,又要读好五子的书,更好读好自己这本书,从而丰厚精神底蕴,滋养文化气质。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管理,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发展。
其次,校长应该走向智慧。智慧源于思想的深刻;智慧源于激情的迸发;智慧源于活力的彰显;智慧源于良好的心态。
再则,校长应该走向行动。校长要力戒守成,力戒漂浮,力戒空谈,提升素养,增强功力,理性思维,运筹帷幄,锐意进取,超于自我,将思想化作信念,将信念化作行为,将行为化作效益,像《给加西亚的信》一书中的罗文一样去行动,用文化的精神去熏染人,用文化的制度去规范人,用文化的氛围去感召人,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润人,用文化的品质去滋养人,真正把学校建成博爱生态校园、博爱文化圣园、博爱学习乐园、博爱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博爱文化的构建过程,就是以博爱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我们将一如既往,用博爱文化熏陶队伍,用博爱文化滋养学生,用博爱文化提升课堂,让博爱文化浸润我们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