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答题技巧教案资料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5e7d3d19e8b8f67d1cb9aa.png)
2021
36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
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 概括在内。
2021
37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 或体会:
16
3种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
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
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 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 形象,突出中心。
2021
2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
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
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 (描写或介绍)了……,通过……等 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 般用:表达……、抒发……、赞美 (歌颂)……、揭露(鞭挞、讽刺) ……、说明……、揭示……、反映 ……等。
2021
35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 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 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2021
3
把握关键句,领会文章主旨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方法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5c68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3.png)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方法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对现代文阅读的重视度日益增加。
现代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现代文阅读,本文将对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方法进行深入解析,希望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题型1. 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是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和观点的理解能力。
通常要求学生从文章的内容中归纳总结出主题思想或中心意思。
2.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细节信息,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细节进行解答。
这种题型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细致阅读能力。
3. 归纳概括题归纳概括题要求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最终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这需要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4. 文章结构题文章结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如开头、过渡、承接等,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评述鉴赏题评述鉴赏题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作者态度、观点和观念进行分析评价,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答题技巧方法1. 注重整体把握在阅读现代文时,学生应该注重整体把握,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只有对文章整体有清晰的把握,才能更好地理解细节和进行答题。
2. 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关键。
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答题。
3. 注重细节信息在解答细节理解题时,学生应该注重细节信息的把握和理解,尤其是一些关键词和句子,要能准确地理解并加以运用。
4. 多维思维分析在解答评述鉴赏题时,学生应该运用多维思维,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观点、语言表达等进行深入分析,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标注重点信息在解答题目时,学生可以适度进行标注、划线等操作,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细节信息,避免在答题过程中遗漏重要信息。
掌握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实用教案
![掌握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实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6a1b6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9.png)
教学目标:1.掌握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基本方法和思路;2.了解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型,掌握其解题技巧;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做到有效的阅读理解和文言文解析;4.帮助学生在中考时取得较好的成绩。
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2.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修养;3.辅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及现代文的语言特点和清晰表达的方法;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一、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有: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断判断题、比较阐述题和词语理解题。
解题方法如下:1.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通常是要求写出这篇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或中心意义等。
解题方法:读懂全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再根据中心句形成文章大旨。
2.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是要求理解文章中具细节的问题。
解题方法:全篇细读,根据题目所询问的内容挑选出相关的细节、观点、论证内容等,在文章中查找相应的部分。
3.推断判断题:推断判断题是要求利用已有的信息和自己的背景知识进行推断判断的问题。
解题方法:仔细研究文章中的细节和涉及到的内容,根据已有的文字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4.比较阐述题:比较阐述题是要求将文章中的不同观点、不同状况和事物进行比较分析。
解题方法: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观察文章整体思路和不同观点的关系。
找出文章中相关的部分并进行分析。
5.词语理解题:词语理解题是要求解释生僻词汇或不常见的用法。
解题方法:仔细研读文章,寻找生词出现的地方并加以理解。
还可以通过句子成分、上下文语境以及其他提示细节推测产生的含义。
二、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抓住文章的结构:读懂全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再根据中心句形成文章大旨。
2.注意文章语言基调:包括语言姿态、语气以及态度等等。
从文章的用词、形式及句子结构中读出文章的语言基调。
3.理解并捕捉细节:仔细研读文章,寻找生词出现的地方,并加以理解。
还可以通过句子成分、上下文语境以及其他提示细节推测产生的含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现代文阅读作用类答题技巧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现代文阅读作用类答题技巧教案 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1e94612e3f5727a5e96253.png)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好处”怎样解答“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10个方面:首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第二人称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的作用,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一、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
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
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
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三、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四、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效答题的必备技巧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效答题的必备技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e7b9d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e.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效答题的必备技巧教案一、前置基础阅读是一项基本能力,而现代文阅读又是这种能力的高级表现。
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中得到高分,就需要之前积累足够的阅读基础,包括:1.词汇量要充足,由于现代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要了解常见的新词、热词,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2.要有广泛的阅读素材,这需要平时多阅读报纸、杂志、小说等各种类型的文本。
在阅读时要注重思考,尤其是文本背后的意思,而不仅仅是字面的表达。
3.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比如快速阅读、延伸阅读、精读等,以及相关的理解方法和技巧。
二、有效准确的阅读阅读是现代文阅读高效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关键在于实现有效准确的阅读。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是速度。
要快速地阅读完整个文本,再逐段仔细阅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较快地发现文本的主旨和重点,为后面的答题做好准备。
2.是对文本的理解。
语言表述比较简单的文本,我们可以采用字面理解的方法,即按字面意思理解。
对于语言表述较复杂的文本,则需要通过推理和思考,找到文本的隐含意义。
3.第三是对文本的分析。
主要是指文章的结构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和获取答案。
4.是对文本的评价。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文本的主旨和重点,还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这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和提升阅读水平。
三、答题技巧在掌握好阅读技巧的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应的答题技巧,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答题工作:1.认真阅读题目。
在前期练习中,我们需要注重题目的理解,熟悉不同类别的题型,理解不同类型的所需答题方式。
2.审题准确。
手边必须备上笔和草稿,审题时注意关键字,精确定位到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3.整理思路。
先明确答题思路,可以在草稿纸上提纲挈领地列出大致的答题思路和关键词,安排分数的分布,这有利于提高完成答题的效率。
4.答案准确有说服力。
答题时需要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找准找准关键点,准确地描述问题,突出答案,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初中语文现代阅读技巧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阅读技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252df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b.png)
初中语文现代阅读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合作探讨问题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技巧的实践与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理由。
2. 提问:我们在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二、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15分钟)1. 快速阅读: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旨的能力,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2. 精细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细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4. 策略性阅读: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阅读实践与训练(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课内文章,如《背影》,让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现代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 推荐课后阅读材料,如《活着》、《平凡的世界》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现代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的阅读技巧运用和语文综合素养。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多阅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90d62466bec0975f565e226.png)
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1.记叙2.议论3.抒情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a4c538763231126edb119f.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初中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课件
![初中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72ad5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1.png)
• 6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 7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
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023/10/17
20
•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 1 、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 的和意义的作用;
• 2 、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 解答要求谈“个人的主观感受”的题时,要想答出创意,从语 言上给评卷老师留下较好印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 、灵活引用出新意
• 在答题时,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使答案具有文学美。
• 如阅读《牵着母亲过马路》一文,要求考生谈谈受到的启发或 教育。我们借助引用作以下回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 衣。 ’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养育了 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当孝敬她——在我生活的 每一天。 ”
•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 分缕析;长于抒情。
•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 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 更突出。
•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 来回答。 •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
分析,
• 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 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 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2023/10/17
15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现代文答题技巧教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现代文答题技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434366e518964bcf847cc9.png)
现代文答题技巧教案一、注音题1、书写规范2、标调3、变形二、解释加点词与在句子中的含义1、要求(1)结合文章解释含义(2)(首先一定要找出)主语+(句子所写的)事件或话题+(词语的)意思2、类型:(1)大词小用、小词大用原意+“此处是大词小用/小词大用”+文中意(2)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原意+“此处是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文中意(3)词语胡本意完全消失,进而转化为其他意思①词语表示(当事人)心里或心里②词语表示(人或动物的)神态③词语表示(植物或静物的)神态④词语表示(作者的)感情⑤词语表示精神品质三、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1、在原文中找关于人物心理变化的形容词或名词。
2、用两字或四字的词语概括。
3、注意是自我概括还是文中。
四、开头段的作用1、总领全文,统领全文2、引起下文,引出下文3、奠定感情基调4、点题5、交代背景6、设置悬念7、与结尾照应五、结尾段的作用1、升华主题(抒情句)2、深化主题(议论句)3、总结全文(总结句)4、画龙点睛5、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言虽进而意未绝6、留下悬念,引人深思7、回应题目/开篇/(文中的某一个)情节其中,当结尾段的作用是1,2,3,4,7时,要在前面加上“收束全文”。
六、过渡段的作用题型:1、此段在文章中是什么段落?2、此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此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具体指出。
4、此段在为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并指出,它是如何发挥这一作用的?七、语言表达角度赏析句子1、修辞:⑴比喻、拟人:⑵排比:⑶夸张:2、动词:3、描写方法: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八、品味句子的含义方法:原句还原+含义+情感九、结合实际谈感受1、以原文的中心为中心2、换人换事3、语言简洁,表明观点是用议论句4、用肯定句5、注意修辞十、现代文练习与讲解(附后)十一、总结1、现代文阅读题重在——阅读2、要用温热的心灵去充分感受理解文字的情感,再用冷静头脑去审题,理性思考问题属于哪种题型,结合原文去回答。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186a8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3.png)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答题技巧。
2. 提高学生对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 理解重要概念和词语的含义。
4. 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
5. 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答题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技巧准确答题。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和题目,讲解答题技巧。
2. 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提高思维能力。
3. 练习法: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答题技巧,分析实例文章。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解答相关练习题。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答题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内容涵盖了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答题技巧,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您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给予反馈,指导他们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阅读一篇现代文,运用所学答题技巧进行自主答题。
2. 选取一道课后练习题,分析题目类型,运用相应技巧进行解答。
3. 总结自己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寻求帮助。
八、课程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优秀的现代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e2716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3.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教案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教案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教案〔修改版〕第一局部:五种表达方式的差异及作用类问题的答复方法五种表达方式的差异:表达,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讲述〕练习:围绕一个话题用五种表达方式表达。
作用类问题:一.描写前提:理解八种修辞的内涵和根本特征分类:〔一〕带修辞的描写: 1.比喻〔人生一课〕 2.比较〔拟人;拟物〕〔柔韧人生〕 3.排比、反复〔错过就会永远失去〕〔二〕不带修辞的描写:〔三〕加点词的作用〔动词;形容词〕: 1.主体不是人〔无练习〕 2.主体是人〔嫂子〕加点词能否互换问题的答题方法〔寻找〕二.表达常用答案:1.铺垫〔简单说明铺垫的根本内涵;关于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铺垫〕 2.承上启下〔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可以承启〕 3.总领全文/总结全文〔位置不同,答案不同〕补充答案: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简单说明悬念的根本内涵〕 2.交代了和文章情节或人物有关的信息练习:梅香;智慧的美丽;上帝只给他一只小老鼠;送报的少年三.议论〔位置在文章结尾处适用〕常用答案:1.点明中心 2.升华主题/深化主题 3.拓展主题〔举例说明〕补充答案:照应开头或题目练习:智慧的美丽;开往春天的列车四.抒情〔位置在文章结尾处适用〕〔无练习〕小结:1.以上一切问题核心是“作用”二字,是否划线均不影响上述答案。
2.如问道句子该怎样理解时于上述答案无关,不可混淆。
〔解释理解题该怎样答复〕〔宝石项圈〕 3.加点的动词或形容词不无论怎么问,均按上述方法答复。
4.选句子赏析时,尽量选带修辞句子,按上述方法答复。
5.文章语言特点问题对上述答案的使用〔详〕〔千姿百态花烂漫〕。
补:文章语言特点常考类型 6.作用类问题又可按照内容作用和构造作用划分。
描写和表达补充答案2为内容作用,某些特殊时候也可以附带有构造作用;其它所有答案均为构造作用。
第二局部:记叙文阅读根底知识重点及题型一.记叙文六要素题型解析:概括方法概括三要素:主要人物〔两个居多,有时一个〕;主要事件经过〔一或两个动词,一个居多〕;重要结果〔时有时无;根据〕附:文章的主人公是谁的考虑方法概括步骤:1.找到主要人物和主要动词。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9c247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e.png)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答题技巧。
2. 培养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准确、流畅地表达答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阅读理解: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段落大意。
2. 细节理解:如何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理解词语含义。
3. 推理判断:如何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4. 题目解答:如何准确回答题目,避免常见错误。
5. 答题技巧训练:针对不同题型,讲解相应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章,演示答题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技巧。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现代文阅读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2. 讲解快速阅读理解技巧: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段落大意。
3.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短文,示范快速阅读理解的步骤。
4. 讲解细节理解技巧:如何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理解词语含义。
5.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短文,示范细节理解的步骤。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完成练习题。
7. 讲解推理判断技巧:如何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8.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短文,示范推理判断的步骤。
9.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完成练习题。
10.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技巧。
3. 选取一篇课外文章,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理解。
4. 总结自己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题目解答技巧:如何准确回答题目,避免常见错误。
2. 答题格式:如何规范地表达答案,提高得分率。
3. 练习题解答:分析练习题,讲解解题思路。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题目解答技巧和答题格式。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技巧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744b5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b.png)
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技巧教案名称:初三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技巧篇章分析:本教案主要针对初三学生,旨在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技巧。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对现代文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教案目标:1. 理解现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
2.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扫读、略读、精读等。
3.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一、语言表达形式的理解1. 教师介绍现代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对比现代文与古文的差异。
2. 分析现代文的常见表达形式,如描写、叙事、议论等。
3. 提供一些现代文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掌握1. 扫读:教师解释扫读的概念和目的,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获取文章的主题、结构等概括性信息。
2. 略读:教师讲解略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略读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寻找关键信息。
3. 精读:教师示范精读的方法,如注重词语的意义、句子的结构等,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细节和深入理解的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1. 阅读策略的引导:教师介绍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思维导图等,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合理运用。
2. 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3. 阅读经典作品: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现代文作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1.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阅读技巧。
2. 作业:布置一篇现代文阅读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和解读。
五、评价与反馈1. 教师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互助学习,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现代文阅读的教材、课堂讲义、经典文本等。
2.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阅读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后小测等。
教学过程安排:本教案建议将内容分为4-5节课进行教学,每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560c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a.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教案一、引言语文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的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地应对阅读理解题目。
二、技巧一:认真阅读题目和文章在回答阅读理解题目之前,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和文章。
仔细阅读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要求,而认真阅读文章则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相关信息,找到正确答案。
三、技巧二:注重整体把握在阅读理解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一篇短文或文章,学生需要全面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文章开头、结尾以及段落标题,然后再逐段仔细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信息。
四、技巧三:掌握关键词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关键词是帮助学生准确回答问题的关键。
学生需要通过理解问题和文章,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在文章中定位并判断答案。
五、技巧四:采用排除法有时候,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可能会出现多个选项看上去都有一定道理。
这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帮助自己选择正确答案。
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再进行比较和分析,选出最符合条件的答案。
六、技巧五:注意上下文联系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有时候答案可能被隐藏在文章的上下文中。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文章,注意段落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推理,帮助自己更好地解答问题。
七、技巧六:运用推理和判断有些问题在文章中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此时学生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并根据前文和后文提供的线索进行分析和推断。
通过合理的推理和判断,学生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八、技巧七:细心审题最后,学生在回答阅读理解题目时,要细心审题,确保自己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些问题可能会采用否定句、比较句或者双重否定等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
所以,学生需要仔细分析题目的语义,以确保选择正确答案。
九、总结通过掌握上述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学生可以提高解答阅读理解题目的能力和效率。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4af6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e.png)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文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文阅读的定义和作用。
2. 七年级语文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阅读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详细讲解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现代文阅读的感悟和心得。
4. 总结:强调现代文阅读对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心得体会。
2. 选择一篇七年级语文课文,分析其阅读技巧。
第二章:理解文章主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如何快速理解文章主旨。
2. 培养学生提取文章核心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旨的含义和作用。
2. 快速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理解文章主旨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快速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和技巧。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心得。
4. 总结:强调提取文章核心信息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练习快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总结心得体会。
2. 分析一篇七年级语文课文,提取其核心信息。
第三章:分析文章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的基本组成。
2.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结构的基本组成: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2. 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析文章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结构的基本组成及其分析方法。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文章结构分析心得。
4. 总结:强调分析文章结构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练习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总结心得体会。
2. 分析一篇七年级语文课文,列出其结构组成。
第四章:把握文章观点和态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态度。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263f3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3.png)
contents
目录
• 阅读理解基本概念 •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 常见问题及解答方法 • 实例分析 • 练习与巩固
01
阅读理解基本概念
阅读理解的定义
01
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章,理 解文章的主旨、细节、作者意图 和情感等,并能够根据文章内容 进行推理、判断和总结的能力。
总结词
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理解
详细描述
换位思考是一种有效的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的方法。尝试 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和 观点,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04
实例分析
阅读理读理解的 方法和技巧。
详细描述
选取一篇初中现代文阅读文章,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主题、细节 等方面,教授学生如何快速理解 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理解文章主旨技巧
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理解文章主旨是现代文阅读的核心任务之 一。学生应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句 和关键词等,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对文章的整体 理解和把握,避免对文章的片面理解或误解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多读、多思考、多总
结等方式提高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04
总结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自己的问 题解决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回答问题技巧
掌握答题技巧
回答问题是现代文阅读的最终目的,学生应该掌握一 些答题技巧。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应该仔细审题,明 确问题的要求和要点,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答题 方法。对于选择题和判断题,学生应该注重对文章细 节的把握;对于简答题和论述题,学生应该注重对文 章主旨和观点的理解和分析。同时,学生应该注意语 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避免出现表述不清或逻辑混乱 的情况。
部编初中语文课外 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
![部编初中语文课外 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d013cc767f5acfa0c7cd4d.png)
部编初中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一)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二、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三、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二)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流露出什么情感、刻画人物什么性格特点、情节完整(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什么性格特点。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六、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
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
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