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有机化学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测定

合集下载

7测定绝对构型

7测定绝对构型
若样品为柔性分子,相对于核磁共振的时标,这样的 分子在溶液中存在着较快的构象互变,NOE测定的 是个平均的结果,因而无法得到具体的构象信息。
变温实验 加入使溶液变稠的物质,使构象转换的速率变低 将样品分子进行化学修饰,以便测得NOE
ROH 2C
R1 O
R1Biblioteka H5aROH 2C
H5b
O
CH 2N+(CH3)3 H4
H (S -R)
OMTPA
H3COOC R R
S CH2OCH3 H
H <0
H >0
应用改进Mosher法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非对映异构体的化学位移差值通常较小,所以在 测定这两个非对映异构体的氢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R-和S-MTPA酯或酰胺的浓度要相同 在短时间内测定其一维谱 两个溶剂峰的化学位移差值应小于0.002ppm 不能用C6D6、C5D5N等溶剂
H5a H5b CH 2N+(CH3)3 H4
NMR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绝对构型
NMR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绝对构型
NMR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绝对构型
仲醇绝对构型的测定
Mosher法 :
Mosher法的发展过程
upfield relative to
L2 L3
MeO O
CF3
R
L2 L3
O
OMe S CF3
Slide number
测定绝对构型的方法
化学相关法 NMR谱学方法测定构型构象(Mosher 法) ORD 法 CD 法 CD激发态手征性方法 X-ray 衍射法
NMR核磁共振方法
化学位移
13C化学位移
取代基的-旁式效应将使-位置的碳原子产生高场位移

MOSHER 法

MOSHER 法

14
Saccopetrin A 的绝对构型测定
H O
2 13 14 22 21 24
O
H C H 2O H
25
H O O
R
C H 3 I/A g 2 O
H O O
R
1% NaO H 1% HCl
H HOOC HO
R
H C H 2O H
H C H 2O C H 3
H C H 2O H
H
C H 2N 2
Mosher法具体操作
将(R)-和(S)-MTPA分别与仲羟基成酯; 尽可能多地归属非对映异构体的质子信号 算出这些质子的=S-R值 将正的值放在模型的右边,负的值放在模型的左边 建立化合物的分子模型,确定所有的正的值都在MTPA平面的 右侧,所有的负的值都在MTPA平面的左侧 值的绝对值与该质子到MTPA平面的距离成反比 值与样品的浓度无关。用C6D6为溶剂时, 的分布与现有的方 法不符。所以这方法到目前只能用CDCl3和CD3OD为溶剂
H R H 3C O O C
1 .8 4 1 .6 8 1 .8 8 1 .7 7
O M T P A -(R ) H
5 .2 0
C H 2O C H 3
3 .4 8 3 .3 5
C H 2O C H 3
3 .4 1 3 .2 4
-0 .1 9
H R H 3C O O C O R H C H 2O C H 3
R
(R )- o r (S )-M T P A
H H 3C O O C R 'O
R
H 3C O O C HO H C H 2O H
H C H 2O H
15
Saccopetrin A 的绝对构型测定

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确定方法

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确定方法

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确定方法手性(chirality)是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三维结构的物体所具有的与其镜像的平面形状完全一致,但在三维空间中不能完全重叠的性质,正如人的左右手之间的关系。

具有手性的化合物即称为手性化合物,手性化合物除了通常所说的含手性中心的化合物外,还包括含有手性轴、手性平面、手性螺旋等因素的化合物。

一般来说,如果分子既无对称面也无对称中心,分子就具有手性。

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确定是一个极其重要且长期存在的问题。

目前确定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方法主要有四类:(1) 有机化学法;(2) 核磁共振法;(3) X射线衍射法;(4) 光谱法,如旋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振动圆二色谱等。

1. 有机化学法有机合成是最早的确定分子手性的方法,主要为化学相关法。

即将目标分子反合成分析,从初始已知手性的化合物开始,通过手性控制的有机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目标化合物的方法,然后从他们旋光符号或者相应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推导出其绝对构型。

很多富有挑战性的复杂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如今已被有机化学家们所攻克,然而有机合成始终是一项繁琐而辛苦的选择。

2. 核磁共振法(NMR)NMR 技术是获的化合物结构的首选方法,其耦合常数和NOE谱图是获取化合物相对构型的重要手段,适用于刚性结构非对映体的构型确认。

但是对于光学(对映)异构体而言,一般情况下其NMR谱的信号是相同的,即应用NMR 谱无法直接将其区分,也不能确定其绝对构型。

近年来发展了一些间接方法,借助NMR法,通过手性样品的衍生物来测定对映异构体的绝对构型。

在应用NMR法测定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方法中,以Mosher 法最为常用。

即通过将样品衍生化为非对映异构体或类似于非对映体,测定样品分子与手性试剂反应后产物的1H-NMR 或13C-NMR 位移数据,得到其化学位移的差值并与模型比较,最后推定底物分子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

例如,Mosher法是将待测样品的手性仲醇基(或仲胺基)与(R)或(S)-α-甲氧基-α-三氟甲基-α-苯基乙酸(亦称Mosher 酸,缩写MTPA,见图1)反应生成相应的酯或酰胺,然后测定该酯或酰胺的核磁共振氢谱。

光谱法鉴定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从仪器表征到理论计算

光谱法鉴定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从仪器表征到理论计算

光谱法鉴定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从仪器表征到理论计算王娟;杨笑迪【摘要】手性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尤其是新型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测定一直是不对称研究的重要工作.除单晶测试外,光谱学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手性分子结构鉴定,主要包括电子和振动圆二色谱、旋光光谱、旋光拉曼谱等.本文对上述测试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相关理论计算方法做了介绍.把谱学测试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将成为手性分子结构鉴定的重要发展方向.【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16(031)011【总页数】8页(P37-44)【关键词】绝对构型;理论与计算化学;电子圆二色谱;振动圆二色谱;旋光光谱【作者】王娟;杨笑迪【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上海2004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O6自1848年Pasteur从外消旋的酒石酸铵钠中分离出左旋与右旋的酒石酸铵钠晶体,到1874年J.H.van′t Hoff与J.A.Le Bel提出碳原子的四面体模型,立体化学便成为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

从19世纪至今,人们对有机化学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手性化合物已渗透到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的各个领域。

尤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分子的功能性与其立体构型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有效地确定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至关重要。

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测定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实践。

最早确定分子手性的方法是有机合成法,即从初始已知手性的化合物开始,通过手性控制的有机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目标化合物的方法。

而有机反应路线过渡态计算,作为合成实验的有力补充,已经辅助有机化学工作者攻克了众多富有挑战性的复杂手性化合物[2]。

从仪器表征角度出发,目前确定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单晶衍射法、核磁共振(NMR)法和光谱学方法等。

在各类测量方法中,X射线单晶衍射法作为一种可以精确测定分子三维空间结构的物理方法,是判断手性结构最有效的方法,其测试原理是基于分子中各原子对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3]。

应用电子圆二色光谱方法确定手性金属配合物的绝对构型

应用电子圆二色光谱方法确定手性金属配合物的绝对构型

应用电子圆二色光谱方法确定手性金属配合物的绝对构型章慧【摘要】与电子能级跃迁相关的电子圆二色(ECD)光谱因其研究对象宽泛,与涉及振动能级的振动圆二色(VCD)光谱互补,已成为应用于手性立体化学研究的集成手性光谱的主流表征手段.本文概述了确定手性金属配合物绝对构型的三种主要方法,详细介绍了ECD光谱法在确定手性金属配合物绝对构型中的应用,其中着重强调了激子手性方法,并对集成手性光谱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14页(P1-14)【关键词】电子圆二色谱;配位立体化学;绝对构型关联;激子手性方法;集成手性光谱【作者】章慧【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O6当平面偏振光在一个手性物质中传播时,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右圆偏振光不仅传播速度不同,而且被吸收的程度也不相等。

前一性质在宏观上表现为旋光性,后一性质被称为圆二色(Circular Dichroism,CD)性。

因此,当一个手性化合物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波段具有特征电子跃迁吸收时,旋光性和圆二色性是该手性分子对偏振光的作用同时表现出来的两个相关现象,得到的电子圆二色(ECD)和旋光色散(ORD)光谱可以用于手性分子立体结构的测定[1-7]。

在UV-Vis-NIR区测定手性物质的ECD谱,通过与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数据关联,并且与量化计算拟合的理论ECD谱比对,可预测手性分子的绝对构型(Absolute Configuration,AC);亦可确定生物大分子和有机化合物的手性构象(Conformation),还可用于探究药物小分子与蛋白作用的模式,提供手性识别和不对称催化等有关反应机理的信息。

目前ECD谱已经在有机化学、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rs构型的判断

rs构型的判断

rs构型的判断RS构型判断是有机化学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用来表述手性中心碳原子立体构型的一种方法,含有手性中心的化合物在命名时需要标出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但是很多同学对于RS构型的判断却十分头疼,快来看看你失误在哪里了吧。

1. RS构型的判断基本法则(1)按次序规则给手性碳相连的各基团排列大小从第一条来看,次序规则是RS构型判断的基础,如果次序规则都不会判断,那你怎么来判断各基团的大小呢?(2)将最小的一组放在离眼睛最远的地方。

从第二条来看,将最小的基团放在离眼睛最远的地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你立体化学没有学好,没有立体感,看不懂一个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式,无法判断各个基团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你又如何能把最小的基团放在离眼睛最远的地方呢?(3)其它三个基团按由大到小的方向旋转,旋转方向是顺时针的,手性碳为R构型,旋转方向是逆时针的,手性碳为S构型。

第三条与第二条同理,不能看出各个官能团的相对位置,那肯定无法判断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下面就让我们来着重地学习一下次序规则和立体化学!2.次序规则(1)单原子取代基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的顺序在前,原子序数小的顺序在后。

同位素中质量高的顺序在前。

例如:I>Br>Cl>F>H。

(2)比较多原子基团时,从第一个原子开始比较,原子序数最大的先来。

如果第一个原子是相同的,就比较与第一个原子相连的其他原子,从最大的原子到相同的原子,再比较中间的原子和最小的原子,直到找出谁是第一个。

例如下面这个化合物:手性中心与-H、-NH2、-CH2Cl和-CHF2四个基团相连,相连的第一个原子分别是H、N、C、C,其中N原子序数最大,排第1,H原子序数最小,排第4,剩下两个都是碳,没法比较大小,所以要接着往下比,-CH2Cl的碳往下连接的三个原子从大往小排分别为Cl、H、H,-CHF2的碳往下连接的三个原子从大往小排分别为F、F、H,我们要先从最大的原子比起,那么也就是用-CH2Cl的Cl与-CHF2的F相比,Cl比F原子序数大,-CH2Cl比-CHF2次序高。

7测定绝对构型(精)

7测定绝对构型(精)

H
Ph COOH
伯胺绝对构型的测定
旋光色谱(ORD)和圆二色谱(CD)的测定原理
手性化合物对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 折射率不同,即nRnL,这种性质称为手性化合物的圆双折射性,由此 造成了这两种偏振光在手性化合物溶液中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即 vRvL 。当测定旋光的仪器接收透过手性化合物溶液的平面偏振光时,由于 传播速度不同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组合成的平面偏振光, 其振动面与原平面偏振光的振动面产生角度的偏转,因而仪器可以记 录平面偏振光偏转的角度,即旋光度。 旋光光谱(ORD): 用仪器记录随波长变化而产生的旋光度的改变。
OH -0.058
Saccopetrin A 的绝对构型测定
O O H
2 24 25 13 14 21 22
H CH2OH
O O
H
R
CH3I/Ag2O
O O
H
R
1% NaOH 1% HCl
H HOOC HO
R
H CH2OH H
2
H CH2OCH3 H
(R)- or (S)-MTPA
H CH2OH

圆二色谱 (CD): 随波长变化而产生的手性化合物溶液 对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系数之差() 的变化或化合物生色团吸收波长附近的摩尔椭圆度 ()的变化。
比椭圆度:[]= /lc, :椭圆角 l:池长(dm) C:浓度(g/ml) 分子椭圆度:[]=([]m0(分子量)/100

MeO MeO MeO H O
MeO H O
OH
OH
MeO H O
OH
MeO H O
OH
MeO H O
OH

StereoChem-NMR-CD-绝对构型测定

StereoChem-NMR-CD-绝对构型测定
旋光色谱ord和圆二色谱cd的测定原理手性化合物对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折射率不同即n这种性质称为手性化合物的圆双折射性由此造成了这两种偏振光在手性化合物溶液中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即测定旋光的仪器接收透过手性化合物溶液的平面偏振光时由于传播速度不同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组合成的平面偏振光其振动面与原平面偏振光的振动面产生角度的偏转因而仪器可以记录平面偏振光偏转的角度即旋光度
L
3
L
2
MeO O O
R CF3 L
3
L
2
OMe O CF3 O
B
S
H
H
downfield relative to
A
改进的Mosher法

随着超导核磁的出现, H. Kakisawa等改进了Mosher法
Hc Hb Ha C C C C C C H O O (OMe) (Ph)------(R)-MTPA Ph OMe------(S)-MTPA CF3 MTPA plane
OH -0.058
Saccopetrin A 的绝对构型测定
O O H
2 24 25 13 14 21 22
H CH2OH
O O
H
R
CH3I/Ag2O
O O
H
R
1% NaOH 1% HCl
H HOOC HO
R
H CH2OH H
CH2N2
H CH2OCH3 H
(R)- or (S)-MTPA
H CH2OH
测定绝对构型的方法
化学相关法 X-ray 衍射法 NMR谱学方法测定构型构象(Mosher 法) ORD 法 CD 法

X-射线衍射法

化合物的绝对构型的判断及推导过程

化合物的绝对构型的判断及推导过程

化合物的绝对构型的判断及推导过程
我们要探讨如何判断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并了解其推导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是指分子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列方式,通常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

在费歇尔投影式中,横轴表示C-C单键的取向,竖轴表示C-H键的取向,
而C原子则位于纸面上或纸面外。

要确定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我们通常使用X射线晶体学和分子光谱学的方法。

其中,X射线晶体学是最常用和可靠的方法。

通过分析分子在晶体中的排列和衍射图谱,我们可以确定分子的绝对构型。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化学反应和分子模型来推测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例如,通过分析取代反应的产物和立体化学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反应前分子的构型。

总结: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是指分子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分子光谱学、化学反应和分子模型等方法进行判断和推导。

光谱法鉴定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从仪器表征到理论计算

光谱法鉴定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从仪器表征到理论计算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c o r r e s p on d i n g t h e o r e t i c 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s . W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o f t h e o r e t i c a l c h e mi s t r y , t h e AC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i n s t r u me n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c ou p l e d wi t h q u a n t u m c h e mi c a l c a l c ul a t i o n . j S en v i s a ge d t o b e t h e n e w t r e n d s o f AC a s s i g n me n t .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t h e a b s o l u t e c o n i f g u r a t i o n( AC ) o f c h i r a l c o mp o u n d s ,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n e w
大 学化 '  ̄( Da x u e Hu a x u e )
Nov e mbm. 2 0 1 6 , 3 1( 1 1 ) , 3 7 - 4 4
3 7

知识介绍 ・
d o i : 1 0 . 3 8 6 6 / P K UDXHX201 6 0 3 0 2 2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合物的手性分离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合物的手性分离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合物的手性分离方法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合物的手性分离方法在有机化学中,手性分离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含有手性分子的混合物。

手性分子指的是具有非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也称为手性化合物。

由于手性分子的非对称性质,它们的立体异构体在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方面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对手性分子的手性分离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有机化合物的手性分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晶体分离法晶体分离法是最早应用于手性分离的方法之一。

由于手性分子的立体异构体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因此可以通过晶体生长和结构分析来分离手性分子。

例如,可以通过溶液结晶或真空升华的方式来实现手性分子的晶体分离。

2.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性分离方法,它利用手性分子在手性固定相上的不同吸附程度来实现分离。

常用的手性固定相有手性硅胶、手性聚合物和金属配合物等。

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和条件,可以实现手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基于手性分子的揮发性差异而实现的分离方法。

在手性气相色谱中,可以通过改变固定相、导入手性诱导剂或使用手性柱温控制等方式来实现手性分子的分离。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快、分辨率高等优点,在手性分离中被广泛应用。

4. 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性分析方法,通过差异性质下进行分离。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测定手性分子的旋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的定量分析,可以准确测定手性分子的含量和确定其绝对构型。

5. 生物分离法生物分离法利用酶或微生物等可以对手性分子进行选择性催化的特性进行分离。

生物分离法不仅具有较高的手性选择性,还具有对手性污染物的降解和回收等功能。

通过利用酶的催化活性和对手性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可以实现手性分子的高效分离。

总结起来,有机化合物的手性分离方法包括晶体分离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和生物分离法等。

应用核磁共振测定有机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方法-精选文档

应用核磁共振测定有机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方法-精选文档

Conformational equilibrium in MPA esters.
MPA 酯只有两种主要构象异构体,它们的数量差别很大(以sp 为主),芳环的屏蔽作用清楚。因此,MTPA 法的应用受到以 下两方面的限制:其本身不利的构象特征以及存在屏蔽和去屏 蔽作用相互抵消的现象。所以对于仲醇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的 确定,MTPA 方法没有MPA 法可靠。
CF3
CF3
S C COOH
OCH3
CF3
R C COCl
OCH3
OH
R1
R2
H
OCH3
anhydrous CD2Cl2
C COOH
DCC
R1
CF3
DMAP
magnetic stirring
CF3 C COOH
anhydrous CD2Cl2
DCC
R1
OCH3
DMAP magnetic stirring
MPA (Methoxyphenylacetic acid, α-甲氧 基苯基乙酸)法
Model for configurational correlation of MPA esters.
MTPA vs MPA
应用芳环去屏蔽效应测定绝对构型的NMR 方法是以芳环官能团对底物的取代基产生 选择性的抗磁屏蔽作用为基础的。因此反 应产物的主要构象,主要构象的相对数量 以及构象对NMR 化学位移的贡献等知识对 推定最终结果都是必要的。
特点
所需仪器设备简易得 原理简单易懂 所需样品量少、可回收 可用于固体及液体样品
1H NMR的Mosher法(MTPA法)
该 方 法 是 将 仲 醇 分 别 与 (R) 和 (S)-MTPA

确定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方法

确定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方法

确定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方法
化合物的构型对于理解其性质和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其中,确定化合物的绝对
构型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分子的立体结构以及光学活性性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确定化合物绝对构型的常用方法。

1. X射线单晶衍射法:这是一种常用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结构测定的强大工具。

通过测量和分析X射线通过晶体时所发生的衍射现象,可以得到化合物的原子位置。

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2. 红外光谱法:通过测量化合物在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谱,可以确定它的官
能团和官能团之间的化学键。

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确定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通过观察对称拉伸振动和手性中心的偶极矩对称性来推断手性化合物的构型。

3. 核磁共振(NMR)法:核磁共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确定有机分子构型的方法。

通过测量分子中特定核自旋的共振频率和耦合常数,可以为化合物的各个原子核确定位置并推断分子的绝对构型。

特别是氢-氘交换实验和核Overhauser效应(NOE)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空间排列的有用信息。

4. 理论计算方法:近年来,理论计算方法在确定分子化合物绝对构型上发挥了
重要作用。

通过量子力学计算、分子力学计算以及密度泛函理论等方法,可以模拟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并预测其对称性和立体构型。

这种方法可以为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辅助信息。

综上所述,确定化合物的绝对构型是一个关键的任务。

通过结晶学技术,红外
光谱法,核磁共振和理论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化合物的绝对构型,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r构型与s构型

有机化合物的r构型与s构型

有机化合物的r构型与s构型有机化合物的R-S标记是一种用于标记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这种标记方法可以根据化合物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取向,确定它们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R-S标记法是通过对化合物进行立体结构解析得到的,它可以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机制、合成路线设计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

一、R-S标记法的原理R-S标记法是通过确定有机化合物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取向,从而确定它们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来说,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确定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需要确定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即化合物中手性碳原子的绝对构型。

一般来说,手性碳原子是指具有四个不同的基团的碳原子,这些基团可以是在一个平面内或不在一个平面内。

通过分析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可以确定手性碳原子的绝对构型。

确定其他原子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取向一旦确定了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就可以确定手性碳原子周围的原子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取向。

这可以通过分析化合物的立体结构来确定,包括分析化合物中其他原子相对于手性碳原子的位置和取向。

用R-S标记法标记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包括手性碳原子的绝对构型和其他原子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取向。

然后,可以使用R-S标记法来标记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在R-S标记法中,将手性碳原子标记为“C”,并将其他原子按照它们相对于手性碳原子的位置和取向进行标记。

例如,如果一个化合物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可以将它们标记为“1C”和“2C”,并根据它们周围原子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取向来进一步标记。

二、R-S标记法的应用R-S标记法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标记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化学反应机制研究通过使用R-S标记法,可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机制。

例如,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时,可以使用R-S标记法来确定反应产物的立体结构,从而了解反应机制的细节。

合成路线设计通过使用R-S标记法,可以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立体化学-天然产物立体结构研究技术

立体化学-天然产物立体结构研究技术


它们之间的差值,即吸收系数差,可表示为:Δε= εL εR 。
椭圆偏振光

圆二色性的数学表示法及圆二色谱
化合物的圆二色性也可用摩尔椭圆度(也称克分子椭圆率)[θ] 表示,它与吸收系数差Δε有如下关系: [θ] = 3300×Δε,或Δε = θ /33×c·l
θ为实测椭圆角 c为克分子浓度(mol/dm3) l为吸收池长度(cm)
2
1. 正常的平滑旋光谱线
2. 反常的呈现Cotton效应的旋光谱线 2.1. 简单Cotton效应谱线
2.2. 复合Cotton效应谱线
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 CD) 光的圆二色性

非对称有机化合物分子对组成平面偏振光的左旋和右旋圆 偏振光的吸收系数并不相等,即εL ≠ εR ,光的这种性质 被称为“圆二色性”。
2
N
2
N
281.4 +
-20
8 1 7
14 15 1' 2'
-20
287
-30
H
0 -2 -4 200 250 300 350 400
7
5
0 -10
400
OH
N
-30
5
222.2
10
1
227.2
6
250 300 350 400
0
200
250
300
350
Wavelength[nm]
200
250
300
350

n = 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
旋光性的测定方法
旋光性的数学表示法及旋光谱

旋光性的数学表示法及旋光谱

Mosher法测定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研究进展

Mosher法测定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研究进展

要作用,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测定已经引起了人 (S)- 和(R)-MTPA 酯 中 β- 氢 的 Δδ符 号 判 断 手
们的广泛关注。手性化合物的药害事故,促使科学 性中心的绝对构型。方法如下:手性试剂(R)- 和
家们对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S)-MTPA 分别与仲醇或者伯胺反应,生成相应的
右侧,即可推测出该手性仲醇的绝对构型 [9]。
H3CO Ph
F3C
B R1
A
C
O
X H
Y
Z R2
O
MTPA
Ph H3CO
F3C
B R1
A
C
R2
O
X H
Y
Z
O
HA
OMTPA
HX
HB -Dd HC
C
+Dd HY
H
HZ
Mosher
图 2 改良的 Mosher 酯构型模式图
Ming Chen 等 [10] 利用改良的 Mosher 法,测定了
1.2 改良的 Mosher 法
若考虑生成的(R)- 和(S)-MTPA 酯中,L1 和 L2 部分质子的正 Δδ值和负 Δδ值是否在手性中心 的两侧对称排列,则称之为改良 Mosher 法。显然,
用改进后的 Mosher 法判断手性中心的构型更为准 确 [8]。
图 2 为改进的 Mosher 模式图。从图中可以看
本文就应用 Mosher 法测定手性化合物绝对构 型进行综述。
1 经典 Mosher 法
L1 H
HO L2
COOH O
(R)-MTP A
O Ph
F3C
L1
O
L2
H
O

NMR确定绝对构型 2006

NMR确定绝对构型 2006
2、衍生化法
– 待测样品需要与绝对构型已知的一对对映体(或一个) 手性衍生化试剂进行反应,制备衍生物(主要用于构 型确定)品的R 或S构型,通 过NMR可测 的化学位移反 映
手性 辅助试剂
R
非对映
六、用NMR确定绝多构型 的基本步骤
1、待测样品与辅助试剂反应 2、测定反应产物的NMR数据 3、分析NMR数据,确定构型
10、轴手性衍生化试剂
MBNC
1‘
2‘
12
1‘
2‘
2 1
MNCB
10、轴手性衍生化试剂的假设构象和 模型
屏蔽
屏蔽
HaSR < 0; HbSR > 0
MBNC的理论计算构象
最稳定构象为sp
10、轴手性衍生化模型验证情况
MBNC
MNCB
11、1,5-二氟-2,4-二硝基苯(FFDNB)衍 生化试剂
模型验证情况
2、MPA酰胺的构象分析
手性伯胺MPA酰胺的主要优势构象(理论计算)
C
ap-Z
能量最低构象
C
sp-Z
手性伯胺MPA酰胺的构象与模型
试剂为2位构型的差向异 构体的混合物
适用范围: L1或L2为芳环、氰基、乙炔基、或甲酰基的情况

R, S


体一
形对
成手
的性
衍醇
生的
物对



樟脑半缩醛衍生化模型
7a 2 C*
7a
2
C*
模型验证情况
AB AA
模型验证情况
AB AA
17、-氟乙酸类衍生化试剂
CFTA衍生物的构象和模型
屏蔽 屏蔽
R RX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手性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具有对光学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等特性。

因此,对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手性化合物分离的原理和方法1. 手性分离的原理手性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手性化合物分离为单一手性形式的过程。

这是由于手性化合物的分子具有非对称中心或轴对称性,存在光学异构体,其旋光性不同,因此可以通过物理性质的差异实现手性分离。

2. 手性分离的方法(1)晶体分离法:利用晶体的手性选择性分离手性化合物,常用的方法包括晶体生长法和再结晶法。

(2)液体分离法:根据手性化合物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的保留差异进行分离,如手性层析法、手性萃取法和手性色谱法等。

(3)胶体分离法:利用光学、电学、化学、热学等对手性分子的效应实现分离,如手性电泳法和手性微胶囊相变法。

二、手性化合物鉴定的原理和方法1. 光学旋光度的测定手性化合物是具有光学活性的,可以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发生旋转,这种旋转的角度称为光学旋光度。

通过测定光学旋光度可以确定手性化合物的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

2. 核磁共振波谱(NMR)的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是一种常用的手性化合物鉴定方法,通过分析化合物的NMR谱图,可以确定手性中心的数量和相对位置,进而推测手性化合物的结构。

3. 圆二色谱(CD)的应用圆二色谱是一种测定手性化合物的方法,通过测定手性化合物对环形偏振光的吸收和散射来判断化合物的手性。

圆二色谱可以提供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信息。

4. X射线晶体衍射法X射线晶体衍射法是一种精确测定化合物三维结构的方法,通过测定手性化合物晶体的衍射图案,可以得到化合物的空间构型和手性。

结论手性化合物分离和鉴定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手性化合物分离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手性化合物鉴定的常用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适用的方法,可以准确地分离和鉴定手性化合物。

这对于深入理解手性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对于药物合成、光电材料和医药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确定

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确定

手性分子绝对构型的确定手性分子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中心手性分子,轴手性分子,平面手性分子及螺旋手性分子。

下面用R/S 命名法依次对它们进行命名。

中心手性分子: 如果一个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则称这个原子具有手性。

常见的有C, N, P, S, Si, As 等原子。

判断方法:先将与手性原子相连的四个原子(团)按次序规则进行排列,然后将次序最小的原子(团)放在距观察者最远的位置,再观察其他3个原子(团)的排列次序,若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顺时针方向,则R 为型,若为逆时针方向,则为S 型.ea 假定原子的优先次序为a >b>d >eb d 为顺时针方向,R 型b d 为逆时针方向,S 型轴手性分子:四个基团围绕一根轴排列在平面之外的体系,当每对基团不同时,有可能是不对称的。

轴手性分子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丙二烯型分子:螺环型分子:环外双键型分子:联苯型分子:C33H 33H 3(远端)逆时针方向,R 型顺时针方向,R 型(近端)逆时针方向,S 型(近端)逆时针方向,S 型从左向右看:从左向右看:(远端)判断方法:从左向右看,先看到的基团为近端,用实线表示,后看到的基团为远端,用虚线表示,然后从近端的大基团看到近端的小基团再看到远端的大基团(不看远端的小基团),若为顺时针方向,则为则R 为型,若为逆时针方向,则为S 型. 平面手性分子:平面手性通过对称平面的失对称作用而产生,其手性取决与平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差别,还取决与三个基团的种类。

判断方法:第一步是选择手性平面,第二步是确定平面的优先边,这个优先边可以通过按标准的顺序规则在直接连接到平面原子的原子中找到哪一个是最优先的来确定。

连接到平面的一套原子中的最优先原子,即先导原子或导向原子标记了平面的优先边(标记为1号),第二优先(标记为2号)给予手性平面直接与1号基团成轴连接的原子,等等,对于1-2-3为顺时针方向,则为R p 为型,若为逆时针方向,则为S p 型. 例如:S p 型R p 型螺旋手性分子:螺旋性是手性的一个特例,其中分子的形状就像右的或左的螺杆或盘旋扶梯,从旋转轴的上面观察,看到的螺旋是顺时针方向的定为P 构型,而逆时针方向的定为M 构型. 例如:M 型几个例子:223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方向,R 构型近端远端从左向右看:RS参考文献 《有机结构理论》,图书馆藏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Asymmetric S立y体n有t机h化e学si手s性化V合o物l.绝4对”.构型
的测定
1
第一节 X— 射线晶体衍射法
1951 Bijvoet 首次用重原子法测定酒石酸铷钠的绝对构型; 1966 已有54个手性化合物用X-ray方法确定绝对构型;
1979 上千个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被测定确定。
1、原理:重原子法
I
I'
AI - BI = BI' - AI'
在I(I')处的干涉图相同
不能区分对映体
A
BB
A
将A换成重原子,并用波长接近重原子吸收边缘的 Anomalous X-光照射, 则A的衍射会产生一个位相滞后,此时: dispersion
AI - BI BI' - AI'
增大 减小
立体有干机涉化学图手不性化再合相物绝同对构型
的测定
可区分对映体
2
X— 射线晶体衍射法
引入重原子的方法
有机酸 重金属盐 有机碱 碘化物或溴化物 较轻的原子也有“反常衍射”,但很小,不足以区别; 引入高性能计算机,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数据处理, 从而实现对含 O、N、S、P 等原子的化合物结构测定。
2. 应用与限制
1)优点与特点: A. 不依赖其它方法的权威仲裁; B. 确定新类型化合物构型的唯一可靠方法;
C. 不能区分H与D(只有用中子衍射);
D. 结果也可能有错。
立体有机化学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
的测定
4
第二节 旋光谱和圆二色性谱在构型测定中的应用
一. 概述 平面偏振光(Plane polarized light)
平面偏振光特点:
振动方向保持不变,
振幅发生周期性变化.
立体有机化学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
的测定
C. 含多个手性碳的复杂化合物,可同时确定 所有C*的绝对构型;
D. 用量少(四立体圆有机衍化射学的手仪测性定化—合—物绝几对构毫型克一个单晶)。 3
X— 射线晶体衍射法
应用实例
H
CH3
Si
Ph
α-Naph
H Ph O
Ph3Si O Br
2)限制与不足
A. 仪器不普及,费时、价高;
B. 许多有机物实际上不能以晶体形式存在,或难以 获得符合要求的单晶;(含有适当原子的合适晶体)
旋光物质的比旋光率[α]
[α]λt=C α× λtL(C=g/ml)
或[α ]λt=α λC t× × 1 L 00(C = g/100m l)
[α]单位是度•厘米立2•体1有0机克化-学1 的手测性定化合物绝对构型
6
旋光谱和圆二ptical rotatorydispersion, ORD) 对同一物质, [α]值的大小与透过光的波长l有关, 比旋光率与波长的关系称为旋光色散(ORD)
吸收(率)差: ΔA = AL–AR
椭圆度θ,摩尔椭圆度[θ]
∆e = e L –eR
θ = 2.303(AL–AR)/4 [θ] = 3298(εL-εR) 3300 (εL-εR)
摩尔椭圆度:[q] = 3300 ∆e
∆e或[q]随入射偏振光的入射变化而变化,以∆e或[q]为
纵坐标,入射光波长l为横坐标,便得到圆二色性谱—
振幅保持不变,而方向周期变化, 电场矢量绕传播方向螺旋前进.
向着光源方向观察,
电场矢量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右圆偏振
光;
立体有机化学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
的测定
8
旋光谱和圆二色性谱在构型测定中的应用
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 CD)
叠加原理
光学活性分子对左、右圆偏振光的吸收也不同, 使左、右圆偏振光透过后变成椭圆偏振光,这种 现象称为圆二色性。
5
旋光谱和圆二色性谱在构型测定中的应用
平面偏振光(Plane polarized light)
一束平面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分子后,由于左、右圆偏振光 的折射率不同,偏振面将旋转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 (Optical rotation),偏振面旋转的角度称为旋光度。
向着光源方向观察,偏振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称为右旋, 用“+”号表示;偏振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左旋,用“-” 号表示。
—CD谱。
∆e ∝ λ 立体有机化学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 200的-7测00定nm
11
旋光谱和圆二色性谱在构型测定中的应用
Cotton 效应
左、右圆偏振光通过不对称介质(手性物质)时, 介质对左、右圆偏振光的吸收不同,即消光系数值 不同eL≠eR ,两者之差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但 其正值或负值是其结构特征上的不同的反映 —— 称之为Cotton 效应。
∆e = eL –eR > 0 正Cotton 效应 ∆e = eL –eR < 0 负Cotton效应
[α]值通常较小,旋光色散常用摩尔比旋光率[Φ]表示。
[Φ] = [α]M/100
M为旋光物质的分子量。
旋光谱: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 (ORD)
比旋光度— [a]t200-700nm([Φ])随波长l的变化关系。
立体有机化学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
的测定
7
旋光谱和圆二色性谱在构型测定中的应用 圆偏振光(Circular polarized light)
一束自然光可以分解或看作两束相互垂直而没有相位关系 的平面偏振光的加和;
平面偏振光可以分解成两束相位相等而旋转方向相反的圆 偏振光的加和;
两束相互垂直而相位相差1/4波长的平面偏振光可以加和成
一束圆偏振光;
当振幅相等,并同步的左、右圆偏振光相加,则产生平面
偏振光;如果这两束圆偏振光的振幅不等则产生椭圆偏振光
第四章 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的测定
需要 对映体构效关系研究 新获得的光学纯化合物必备的理化数据
测定 手性识别机理
方法 X— 射线晶体衍射法;旋光光谱法; 与已知构型的手性化合物关联法。
可利用的资料:
1“ Atlas of stereochemistry” 1500个“key”化合物 为结点将7000个手性化合物组成363张构型联系图 (1976年前发表的绝大部分手性化合物);
(elliptically polarized l立ig体h有t机) 化学的手测性定化合物绝对构型
9
旋光谱和圆二色性谱在构型测定中的应用
立体有机化学手性化合物绝对构型
的测定
10
旋光谱和圆二色性谱在构型测定中的应用
圆二色性谱: Circular Dichroism (CD) 手性分子对左、右圆偏振光的吸收系数不同,称圆二色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