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范文合集
【精选】劝学教案4篇
劝学教案【精选】劝学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劝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劝学教案篇1第三单元劝学劝学教学目标: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
学会新部首。
2、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1、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片。
3、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4--1)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
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
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
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教案(优秀3篇)
《劝学》教案(优秀3篇)《劝学》教学设计篇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复习: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翻译下列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要求: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
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
表演要求:a、根据文章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b、注意详略的分配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理清思路:(一)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坚定有力不急不恼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鲁肃大惊吕蒙自信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四、分小组讨论问题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后明确1.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
教案《劝学》教案优秀8篇《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类型:自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劝学》教案范文合集6篇
《劝学》教案范文合集6篇《劝学》教案范文合集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孟、推、剪”等10个字,会写“母、泪、孩”等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收集关于孟子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师述: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和我们平时不大一样的课文,它就是24课。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认识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
)三、识记生字1、学生自主识字。
2、形近字比较:党——堂稚——推继——断桃——逃3、加一加:前——剪子——孟口——呆4、强调易错字:念(不要少写一点)四、写字教学1、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
孟母是一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又讲究教育方法的母亲。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孟母听了孟子的话,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孟子听了孟母的话,心里想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3、全班汇报三、指导分角色朗读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语气。
《劝学》教案集锦6篇
•••••••••••••••••《劝学》教案集锦6篇《劝学》教案集锦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劝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学生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
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
二、检查预习。
1、教师提问: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2、简介: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
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三、朗读诗词。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四、合作探究。
1、体会词意: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2、体会诗意:每天三更半夜到拂晓鸡啼,是男儿读书最好的时间,年少时不知道要早早地勤奋学习,到年老时会后悔读书太晚了整体感知,读出感受。
《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8篇)
《劝学》优秀教案《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
(板书课题)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3、翻译课文:⑴ 齐读课文。
⑵ 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
⑶ 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
初谓岂邪掌但耳熟若就遂①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② 全班讨论翻译课文4、分角色朗读:① 先同桌练习② 再请三位同学朗读③ 讨论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5、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6、质疑问难7、巩固拓展:① 试背课文(比赛)② 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全班讨论8、作业《劝学》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朗读成诵。
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劝学》教案(优秀4篇)
《劝学》教案(优秀4篇)《劝学》课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
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时安排】用两课时教完。
课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第一课时,重点弄通文字,初步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理清层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研究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解题;2.正音正字;3.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4.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1.导人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人,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2.简介作者:(见教参)3.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4.范读课文,学生正音正字。
5.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劝学》教案合集6篇
《劝学》教案合集6篇《劝学》教案合集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是完善自我,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2、了解比喻、对比在表达中的具体作用。
3、在理解文意,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
教学重点与难点1、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具体理解比喻和对比手法在语境中的作用。
3、了解文中“于”“之”“而”以及“绝”“劝”“日”“知”的意义及用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1、阅读题注,明确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荀况,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系荀子和门人共同编著。
2、补充介绍(1)稷下:古地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淄附近,是战国齐都临淄西边南首门,一称稷门。
因地近稷山,设馆其下,故名稷下。
为战国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荀子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2)兰陵令:春申君任命荀子为兰陵令,开始了他一生中短暂的仕途生涯。
兰陵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原为鲁地,鲁灭亡后归于楚。
荀子在兰陵一边做官,一边著述,同时收徒讲学,进入学术创造的一个高潮。
(3)孙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荀子为孙卿。
三、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的意思。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l、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2、给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结合练习,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劝学》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劝学》教案《劝学》教案模板集合八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劝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劝学》教案篇1教学要求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获得良好教养的途径。
2. 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 掌握积累课文中文言虚实词、古今字和通假字。
教学重点探究词义,学习比喻论证等的方法教学难点第1段。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
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同学们,也许我们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也许我们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荀子的《劝学》,它将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
2. 解题(1)《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
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为什么要劝学?(2)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关于《劝学》教案范文(通用17篇)
《劝学》教案关于《劝学》教案范文(通用1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劝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掌握积累下列文言常用实词:劝、中、假、绝、师、传、道、圣;掌握积累下列文言虚词:于、而、故、焉、乎、之、其。
2.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到自主学习、从师而学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学生能归纳出作者在文章中对学习规律性的阐释,能在探讨的基础上说出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的内在联系。
2. 学生能结合文章说出如何正确地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说明道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式:问题探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获得教养的途径》,懂得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得教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也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
(二) 1.点学生读《劝学》,正音。
2. 掌握通假字3. .解题:劝,勉励。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4..理解课文,疏通大意。
(结合课件完成)5..总结写作特点: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6.实词积累:劝、已、中、槁暴、挺、砺、跂、疾、彰、假、绝、兴、跬、功、锲、躁7.虚词积累:而,于8常用句式判断(见课件)(三)布置作业:1. 背诵、默写《劝学》。
练习“一词多义”训练:绝,强,假,望,闻。
第二课时:(一) 导入:从荀子的《劝学》我们学习到要不停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作的《师说》,来学习韩愈对从师学习的看法。
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文体简介。
关于《劝学》教案范文汇总10篇
关于《劝学》教案范文汇总10篇《劝学》教案篇1文本解读:《劝学》节选自战国后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的作品《荀子劝学》。
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勉励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议论文。
__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
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中,运用比喻手法灵活自然,生动鲜明。
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教学设想: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拟以诵读为主要活动,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方式落实课文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文本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习__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体会课文所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学习__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很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蕴味的句子,可惜它是残缺的,大家可尝试将它补充完整。
(投影残句:可以使人免除人生的三大痛苦:贫穷、烦恼与孤独。
如工作、学习、奉献等。
)大家补充的都很有道理。
对于同学们来说呢?关于学习的名言举不胜举,大家可以说说(指名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两千多年前的儒学大师荀子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
它的题目是:《劝学》。
(激发兴趣,启发谈话,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导入新课,使学生生产急于阅读的欲望。
)二、美文品读。
1.教师示范朗读,扫清难点字音。
提问学生题目的含义。
明确:《劝学》中的劝是劝勉之意,说明__是一篇论说文,劝学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2.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笔画出找出__的中心论点。
并根据你对荀子的了解思考__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同桌间交流)(板书:性恶论学不可以已)3.背诵第4段,同桌相互检查。
提问:这段主要论证的内容是?明确: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关于劝学教案范文集锦10篇
关于劝学教案范文集锦10篇关于劝学教案范文集锦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劝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劝学教案篇1一、教材内容分析《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关于《劝学》教案范文锦集五篇
关于《劝学》教案范文锦集五篇关于《劝学》教案范文锦集五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案篇1教学背景尝试把文言文教学和议论文写作教学相结合,摸索读写结合的新方法。
实施策略本节课设计通过对课文的讲解,给学生传授三大方面的知识(1)文中几个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3)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掌握其中的一种论证方法和运用分论点的方法构思的技巧。
教学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归纳以及读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朗读熟悉课文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且直观学习分论点对中心的论证所起的积极作用;掌握议论文要讲清的三大内容(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实施过程:一、作者简介:荀况(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赵国人。
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晚年到楚国,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令,以后居于兰陵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况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它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论述学习问题的一篇重要。
全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长期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的道理。
二、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
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
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学》教案范文合集5篇
《劝学》教案范文合集5篇《劝学》教案范文合集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劝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了解《荀子》写作特点与编写体例二、掌握文本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三、掌握几个文言句式四、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五、学习荀子以大量比喻说理的艺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文本语言,掌握文言词汇及句式是本课的重点二、体会荀子有关学习方法与道德品质之间的关系是本文学习的难点【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家作品简介荀子(约前298一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苟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宜帝刘洵讳,称为孙卿。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
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苟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
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一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一教育功能的重要。
苟于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
《劝学》语文教案合集15篇
《劝学》语文教案合集15篇《劝学》语文教案合集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劝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劝学》语文教案1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
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只保存了原文的精华,坚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胜利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出息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出息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示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示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示吕蒙才略的惊人出息,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劝学》语文教案2一、基础字词1.识记字音喉咙(hóulóng)战栗(lì)清澈(chè)憎恨(zēng)翡翠(fěicuì)栖息(qī)蔚蓝(wèi)崛起(jué)2.识别字形3.分辨词义闪烁·闪耀闪烁:着重指光亮忽明忽暗,明暗不定。
初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范文合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劝学》的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提高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学习《劝学》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朱熹及其思想。
2.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各个段落的主题。
3. 重点学习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进行翻译和解释。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劝学》的文言文内容。
2. 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解释。
2.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理解能力。
3. 实践法:通过翻译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2 教学手段1. 教材:使用正式出版的《劝学》文言文教材。
2. 多媒体: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劝学》的背景知识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朗读《劝学》,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 翻译:学生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5. 总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4.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朗读:10分钟3. 翻译:15分钟4. 讨论:10分钟5. 总结: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翻译和写作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测验成绩:进行文言文知识的测验,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范文合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全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读文言文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 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谈论学习文言文的感受,引出本课《劝学》。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重点词语、句式,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劝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写一篇关于学习心得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劝学》。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4.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文章观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教学多媒体课件。
初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范文合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全文,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把握文章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论证和劝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领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劝学》全文,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把握文章的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分析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论证和劝说,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引导学生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劝学》全文。
3.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劝学》文言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其意义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有效运用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进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是否展现出对学习的热忱和勤奋好学的品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考虑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八、教学拓展:为了加深学生对《劝学》内容的理解,可以推荐一些与学习方法、人生哲理相关的现代文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并开展课堂讨论,将文言文的学习与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九、教学资源:1. 《劝学》的注释版原文,以便学生查阅生僻字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范文合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全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中的劝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劝学》全文。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劝学》的作者朱熹及其学术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劝学》,注意停顿和语气,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的劝学思想。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劝学》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写一篇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短文。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劝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文言文阅读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劝学》的文言文和现代文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讨论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所传达的劝学思想。
3. 采用问答法、引导法等,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七、教学准备1. 制作PPT,包含《劝学》全文、重点词语和句式、文章结构示意图等。
2. 准备相关的讨论话题和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3. 安排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写作任务。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其对《劝学》的理解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劝学教案范文合集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1、讲解第一自然段: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⑴是全文的文眼。
⑵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2、讲解第二自然段:⑴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⑵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
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蓝、水、木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
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⑶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教师举例示范,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
然后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
此方法以训练思维推理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第二段为例作分析。
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为此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种事物进行设喻、论证。
“青出于蓝”,是讲靛青从蓝草中取出,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冰寒于水”,是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冷。
这两个比喻句可以归纳扩展,得出:客观事物(如蓝、水)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
又结合本文所论中心事情是学习,联想一下,可得出同样道理: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改变,就能提高。
这一分析推理的过程用图示可表示为:(略)“輮木为轮”的比喻,说的是直木经过加热可以做成车轮;“木受绳则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就砺则利”,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这三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如直木、木头、金)经过人工改造(如车柔、绳、砺),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如为轮、直、利)。
根据同样道理推论: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
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
这一分析过程,同样可以用图示表示:(略)以上的推理过程其实是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分析的目的是寻找规律,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启迪思维。
⑷总结本段中心思想: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⑸词语:輮、槁暴、受、就、中。
3、讲解第三自然段:⑴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⑵请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
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⑷词语:致、绝、假。
四、课后作业背诵前面学过的几段。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二、讲解第四自然段1、请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本段可分几个层次,各说明什么道理?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⑴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⑵“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⑶“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3、词语:跬、镂、一、焉。
三、总结全文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
四、齐读全文,体会本文善用比喻、说理透彻的特点五、完成习题1、课后思考练习题。
2、基训上的习题。
六、引导学生根据注释读懂原文,积累相关文言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此基础上,将背诵全文劝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本文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荀子,名况,赵国人。
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1、法后王;2、人定胜天;3、人性恶,重视教育。
其思想主要体现有《荀子》一书,被郭沫若称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
其文浑厚,逻辑严密。
三、解题劝,即“劝勉,鼓励”。
四、诵读第一段1、诵读的准确。
先划分节奏,纠正字音;2、学生朗读第一段;3、学生归纳其中的词类现象,文言句式;老师指导;4、指名学生口译第一节;5、文理分析:⑴本节的观点是什么?⑵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论证观点的?⑶比喻论证,其中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⑷这一节作者从学习的哪个层而来“劝学”的。
五、诵读第二节1、主要步骤同上(第一节);2、文理分析:⑴本节的论点是什么?⑵此节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论证,马上一节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组比喻。
讨论:分析、归纳这些比喻论证中的本、喻体及内涵。
⑶此节的第一句有内容上如何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怎样作用?⑷这一节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六、诵读第三节1、主要步骤同上;2、文理分析:⑴划分层次,概括层意;⑵第一次运用比喻论证,分析其此喻意,这一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证的?⑶第二层除了喻证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骐骥一跃,……,驽马十驾,……,这一句侧重哪个角度的对比?“鍥而舍之,……,鍥而不舍,……”这一句侧重哪个方面的对比?⑷最后一层内容如何理解?⑸这一节侧重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七、全体学生一齐朗读本文八、《劝学》是节选,结合本文,拓展思维。
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样的思想九、结合上面的讨论,进一步思考:比喻论证有怎样的作用十、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2、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附板书设置】一、学不可以已1、通过学习,可超越前人(横向);2、通过学习,可提高自身(纵向);3、总结:只要学习,必有进步,甚至“知明而行无过”。
──学习的意义二、学习要善假于物1、过渡:承上启下;2、比喻论证。
──学习的方法三、学习必须1、善于积累:正、反;2、持之以恒:主观、客观;3、用心专一。
──学习的态度、精神劝学教案三【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
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
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
一、讲解第一自然段。
1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
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二、讲解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深寒曲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
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在外力作用下都有取为輮不同程度的加强。
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
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教师举例示范,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
然后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
此方法以训练思维推理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第二段为例作分析。
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为此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种事物进行设喻、论证。
“青出于蓝”,是讲靛青从蓝草中取出,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冰寒于水”,是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冷。
这两个比喻句可以归纳扩展,得出:客观事物(如蓝、水)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
又结合本文所论中心事情是学习,联想一下,可得出同样道理: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改变,就能提高。
这一分析推理的过程用图示可表示为:(略)“輮木为轮”的比喻,说的是直木经过加热可以做成车轮;“木受绳则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就砺则利”,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