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污染修复理论与技术

合集下载

水域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水域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水域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一、前言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域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许多地区,水域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计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水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对于保障人类饮用水的质量、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和大气环境的调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水域环境治理技术研究1. 水污染的形成与变化机制水污染的形成和变化机制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非点源污染、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

这些因素对水质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2. 水域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水域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其中物理处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

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

而生物处理技术则包括生物膜反应器、降解、吸附等。

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技术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估、水质保护、水资源分析和预警等。

这些技术有助于保障水质的安全和提升水利设施的效率。

三、水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1. 水生态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维护主要采用了人工湿地、透水铺装、植被修复等多种手段进行。

其中人工湿地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人类的努力,将天然湿地修建成为人工湿地,提高了湿地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2. 水种群数量的调控水种群数量的调控是水域生态修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人工繁殖、生物学控制和适度捕捞等方式,调控水种群的数量,达到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最终目的。

3. 生态修复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生态修复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是保障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步骤。

它不仅可以解决污染问题,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四、结论水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水质的质量、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保护水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和大气环境的调节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水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寻找更加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面临的挑战,以确保水质的安全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流域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流域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流域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摘要:城市化和工业化促进了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但也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引发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危害人民生命健康。

以往的环境治理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治理效果与预期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环境修复的方式,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责,做好流域治理中的水环境保护工作,以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流域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引言在当今社会,为提高流域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水平,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结合科技发展的相关理念,更准确地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等相关工作,既能让水体“活”起来,又能改善流域水环境,进而改善生态系统,在落实好发展原则的同时,为改善用水结构打好基础。

1、流域水循环流域作为水体运动和汇水形成的特定区域,其物质输移的主要途径为河流通道和地表径流,污染物转移的必要条件是水体运动,通过水体运动将污染物由源头转移至更大、更广的河流系统,正确认识流域水动力特性对水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掌握污染原因和流域水循环过程是治理水环境的必要前提。

2、水污染原因分析2.1工业污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得到了显著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直朝着工业化的道路不断前进,各个城市中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虽然这些企业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排放标准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到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造成工业企业周围水体严重污染,危害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

特别是传统的工业生产企业,其生产模式依然没有秉持环保原则,企业人员也没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在排放工业废水的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净化手段,造成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甚至严重污染地下水源。

根据相关调查报道,我国部分城市的地下水体已经受到工业废水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污染中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

另外,虽然自然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工业废水排放量严重超出自然生态环境的降解周期时,生态污染情况难以恢复,不仅对人们居住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也会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水污染防治中的理论与方法

水污染防治中的理论与方法

水污染防治中的理论与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污染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一半的河流和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其中许多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这使得水污染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水污染防治的概念水污染防治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防止或减少水资源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过程。

水污染防治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源头控制、治理与修复以及监测与评估。

其中,源头控制是最有效、最经济、最持久的手段,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

二、水污染的种类水污染主要按来源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和生活污染。

工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物质和重金属,比如有机物、乙烯、氨、氮氧化物等。

农业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农药、化肥等,城市污染和生活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生活废水、垃圾等。

三、水污染防治的理论与方法1.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预防污染的首要措施,通过控制排放源,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数量和浓度。

其中,政府是源头控制的主体,能够通过立法、管理和监督等手段来限制、监管企业和个人的排放行为。

此外,技术手段也是源头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采用低污染物技术、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损耗等。

2.治理与修复治理与修复是对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的过程。

治理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比如生态修复、化学抑制、人工曝气等。

其中,生态治理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新兴治理方式,主要是通过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功能。

3.监测与评估水污染防治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与评估系统,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监测与评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水质监测、生态监测、环境生态评价等。

其中,水质监测是核心工作之一,它可以监测水体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及时发现污染源和扩散范围,为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四、未来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水污染防治的理论与方法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水生态修复技术原理及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水生态修复技术原理及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水生态修复技术原理及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摘要:流域水体污染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与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治理。

水生植物修复、引入水生生物、人工湿地以及微生物修复等水生态修复技术为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因此,在运用水生生物修复技术时,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以确保其对具体的水环境及修复目的。

通过对当地物种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栖息地多样性,降低生态破坏,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将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相结合,对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人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原理;流域治理;应用分析1水生态修复技术1.1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和功能,创造人工湿地系统来净化和改善水体质量。

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基于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它模拟了自然湿地的水流、水位、植被和微生物等特征,以实现水体净化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

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被来吸附、转化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

湿地植被的根系能够吸附和富集重金属、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起到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同时,湿地植物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或较低毒性的形式,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1.2岸线恢复技术岸线恢复技术采用多种手段来修复岸线生态系统,恢复其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植被恢复是岸线恢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恢复岸线植被的覆盖,可以减少岸坡的侵蚀和土壤的流失。

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强土壤的结构稳定性,抵御水流冲刷,同时植物的叶片和茎部也能起到阻挡波浪冲击的作用。

1.3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转化和稀释能力,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和净化。

水生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根毛,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它们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染物质从水中转移到植物体内,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污染浓度。

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工程建设都在不断推进。

虽然这些建设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和利益,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在水域生态方面。

因此,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一、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概念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是指保护和修复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域生态环境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这主要包括水生生物、水体环境等方面的保护和修复。

具体来说,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水域生态监测技术、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水域环境修复技术等。

二、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重要性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维护水域环境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各种物质污染和生物入侵,使得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受到了影响。

因此,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是实现水域生态平衡的基础。

2. 改善水质随着各种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了水质恶化和污染。

水中存在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存在一定的危害。

因此,开展水体污染治理和改善水质变得尤为重要。

3. 确保水的可续利用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而人类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一直在增加。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许多地区的水资源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证其可持续利用。

三、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应用1. 水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水生生态系统是水域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其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对于水域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水生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即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手段,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实现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持。

2. 微生物治理技术微生物治理技术是一种有益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水污染治理技术与河流生态环境修复

水污染治理技术与河流生态环境修复

水污染治理技术与河流生态环境修复水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工业活动、农业排放和城市污水等人类活动的不当处理,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水污染治理技术和河流生态环境修复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许多治理技术被广泛应用。

其中之一是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悬浮物沉淀、过滤和吸附等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悬浮物和污染物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净化水质。

另外,化学处理技术也被广泛采用。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氧化、沉淀、絮凝和油水分离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或沉淀,从而去除有害物质。

另外,生物处理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方法。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降解有机废物和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

除了水污染治理技术,河流生态环境修复也是为了恢复受污染河流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河流生态环境修复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的引种、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河道景观的改善等措施。

水生植物的引种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改善水质,为鱼类提供栖息地。

此外,水生植物还可以吸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减少水体污染。

另外,生态工程措施也可以有效修复河流生态环境。

通过清理河道、恢复湿地和建立河岸带等措施,可以改善水体流动性,增加水质净化的机会,并为河流生物提供恢复和繁衍的场所。

最后,河道景观的改善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修复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改善河道周围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可以增加人们对河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然而,水污染治理技术与河流生态环境修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治理成本较高。

水污染治理技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河流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其次,技术难题也是一个挑战。

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先进的水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技术,但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技术落后和设备缺乏的问题。

浅谈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

浅谈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

浅谈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浅谈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流域面积广阔,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面临着严峻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黄河流域水生态现状与问题1.水资源短缺:黄河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水源,但因为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凸显。

2.水污染严重: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水、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被排入黄河中,严重破坏了水质环境,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3.水土流失加剧:流域内的大规模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的一大突出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土地资源,还会导致水灾、土地沙化等一系列问题。

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1.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通过开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评价水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价值,进而制定相关的保护和修复策略。

2.水文生态学理论:水文生态学是研究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的科学,通过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规律,以及水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为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法1.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确保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2.完善水环境治理:加强工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水质环境。

3.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通过采取措施,如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修复退化湿地等,限制水土流失速度,减少黄河的河道淤积和河谷地的沙尘暴发生。

4.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水、净水、减灾等重要功能,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能够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完整版)河湖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完整版)河湖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 增加浮游动物庇护功能及增加对藻类的营养竞争。如引种大型沉水植 物,恢复湖滨带。
– 直接投加浮游动物控藻。 – 直接投加微生物溶解藻类和稳定浮游动物种群数量。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
• 综合型的生物与生态修复技术
– 食藻虫引导的沉水植物修复技术:浮游动物放养+沉水植 物修复。
– 人工水草、阿克曼生态基等: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浮游动 物庇护、增值。
• 成因
– 无机氮磷含量升高,超过地表水(湖库)水质Ⅱ标准; – 气温高且相对稳定、水温适宜、光照充足; – 水体交换不畅,或缓流水体; – 湖(库)盆结构比较单一,缺少水草或湖(库)滨水带,水温及水化学参
数比较均质一致; – 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食物链(网)结构不完善,物质、能量和水产品
输出功能阻塞,导致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不断积累、沉淀。 – 水体内及湖塘结构体内缺少足够的水生动物巢穴、产卵场或庇护所。特别
• 理论关系及过程
– 污染水体自净过程或微生物处理技术过程产生的微生物增量,由水生态系统中 的原生动物、浮游动物消费掉,产生的无机氮、磷等营养盐由水生植物和藻类 所利用,大型水生动物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水生植物消费掉,人类通过捕 鱼和收割水草等行为将污染物物质溢出。
不同类型的直接曝气技术
固 定 式 的 直 接 曝 气
– 非经典理论:利用滤食性鱼类直接进行对浮游植物的进行操纵。如:放养鲢鳙鱼 及软体动物等。
• 生物集成技术与构建绿色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理论 – 包括:湖滨带生态恢复、生物操纵、生态浮岛、生物孵化器,并与微量通气等技 术结合,以及人工科学的管理,提高生态系统的转化效率和水产品产出,增加生 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可以控制藻类暴发,使其在水体内的密度达到合理的限度, 从而即使水体营养丰富,也不会产生恶性循环和富营养化。

(完整版)河湖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完整版)河湖生态修复技术概述

≤0.5 ≤1
≤1.5 ≤2
注;括号内为河流标准
湖库蓝藻水华
滇池
太湖
澳门大水塘水库水华
珠海大镜山水库水华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治理技术
• 成因及影响因素
– 营养盐(无机氮磷)含量升高,超过地表水(湖库)水质Ⅱ标准。导致无机氮磷 升高的原因包含:面源污染物(一般在汛期发生)、点源污染物(含污水处理厂 出水,春季容易发生)、内源污染物(在厌氧、高温和高pH值条件下易发生);
• 理论关系及过程
– 污染水体自净过程或微生物处理技术过程产生的微生物增量,由水生态系统中 的原生动物、浮游动物消费掉,产生的无机氮、磷等营养盐由水生植物和藻类 所利用,大型水生动物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水生植物消费掉,人类通过捕 鱼和收割水草等行为将污染物物质溢出。
不同类型的直接曝气技术
固 定 式 的 直 接 曝 气
– 水体污染原位治理技术是利用污水好氧处理技术,对水体进行直接净化的过程或工艺。
• 污水处理技术理论
– 就是如何提高处理效率。包括:优选高效生物菌种,提高曝气效率,改善处理工艺,以及 采用高效生物载体和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等。
污水处理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理论的关系
• 水生态修复技术
– 是污水生物处理与生物操纵、植物修复和生物栖息地改善或重建等技术或理论 的结合或复合。
⑧气泵
T
T
①载体包 水面
T
⑩布水管
⑾框架 ⑨固定桩
⑿支架隔层 ②浮箱式 滤池体 河底
改进型沉箱式生物处理系统A-A剖面图
阿科曼生态基、生态水草、生物飘带
二、水体富营养化与修复治理 的理论与技术
湖泊生态学理论
湖泊生境相对封闭,生物群落捕食及食物链呈网 状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及与 生存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 动,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物质、能量传递 呈金字塔结构。因而,湖泊生态修复主要是 指对生物群落结构的修复。

第五章城市河湖水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

第五章城市河湖水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

(1)河湖自我调节原则
城市河流修复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强化河流在受到破 坏之前的自净和生态功能,使河流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达到 自我维持的状态。在该原则指导下,因地制宜,构建当地 人与河流和谐共处的环境。
(2)优先恢复水体自净功能,适当兼顾其他功 能的保存和优化
(3)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平衡的基础,会大 大提高河湖生态系统的抗缓冲性能。
一、城市化与河湖 二、城市河湖生态修复的原则 三、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修复的理论基础 四、城市河流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五、城市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六、城市河湖滨岸缓冲带修复技术
概述
城市化进程
功能日益萎缩
导致城市河湖 水环境不断恶化
水生态系统日益退化
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城市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修复成为 目前我国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3、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异性和缀块性理论
空间异质性是指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 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是空间缀块性和空间梯度 的综合反映。
缀块性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 配置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为具体化一些。
梯度则是指沿某一方向景观特征有规律的逐渐变 化的空间特征。
空间格局、异质性和缀块性相互联系、略有区别。 最重要的共同点是强调景观特征在空间上的非均 匀些,及其对尺度的依赖性。空间异质性是自然 界最普遍的特征,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 在。非生物的环境异质性以及各种干扰是景观异 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营养盐输入量一定的情况下,水动力要素是影 响湖泊水质的第一要素。
良好的水体交换能降低水体在湖泊的滞留时间, 提高周转速率,输出水体中的营养盐。而水体交 换缓慢,则会造成水体养分量不断上升或者随泥 沙在湖底大量沉积。这种情况下要考虑采用工程 手段改善湖泊水体交换能力。

水域环境污染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水域环境污染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水域环境污染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水域环境污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水等有害物质不断排放进水体中,对水质和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各国科学家们积极研究水生态修复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生态系统恢复的环境条件,促进水体中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升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生态修复技术。

首先是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具有吸收养分和有害物质的能力,对于营养盐过剩的水体和富营养化的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例如,将适合生长在水中的植物种植在受污染的水体中,可以吸收底泥中的营养盐和有害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改善水质环境。

其次是人工湿地修复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仿自然湿地的人工构造,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净化掉,达到修复水质和保护水生态的目的。

这种技术具有造价低、维护简单等优势,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另外,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态修复方法。

生物修复是利用一些微生物和水生生物对有害物质进行降解或富集,促进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

例如,利用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降解成无害的物质,或者利用水生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富集,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创新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正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来去除微量有害物质,利用遗传工程改良一些水生植物和细菌的功能,等等。

这些新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水生态修复的效率和降低成本,为水域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水域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积极研究和采用水生态修复技术来解决。

通过植物修复、人工湿地、生物修复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未来,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共同努力保护水资源,建设美丽的水生态环境。

流域水环境修复技术浅析

流域水环境修复技术浅析
关键词 : 流域 水 环 境 ; 修复技术 ; 概念 ; 重要 性 ; 各 种 技 术
在陕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 对地球上各种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 , 为了 多使用无污染原料, 在过程中少用消耗大 、 效率低 、 污染严重的机器 , 最 避免陷入资源紧缺、 弹尽粮绝 的困境 , 各种修复环境 的技术得 以研发 。 后是要及时回收并 目 . 循环利用有价值的物品。 就水资源的运用 、 保护与修复方面来看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并投 其次 , 是底泥疏浚工作。底泥是残存在湖泊水域中的污染物 , 其中 人其中, 流域水环境修复技术就是其中—个典型例子。 运用技术的前提 包裹着大量的营养盐 、难 以降解的毒害有机物质。底泥疏浚技术的采 便是深刻了解各种技术的要领 , 同时科学实践 , 在这个过程中对相关技 用 , 可以使湖泊中的有害物质被彻底清除。一般情况下 , 会采取抽干湖 术进行适当地创新。 水、 推土机梳理的手段 , 也有企业也会有带水梳挖 , 这种手段 的应用性 1流域水环境修复技术概念 无疑是更高的。 带水疏挖又包括机械式和水力式疏挖两种。 在疏浚的过 般而言 , 水环境修复指的是依靠生态系统 的工作机理 , 运用相关 程中, 要避免因为底泥的泛出问题 , 保证底泥的二次处理工作到位。 的技术 方法 , 改善水 的质量, 以求达到修复生态的目的 , 使其中的各种 3 . 3 湿地修复技术。 湿地在整个地表水域生 态钵 系中, 可以说捉-个 生物及其系统都能够做到自我修复和调整, 最终达到和谐状态。 而水环 转化区域 , 它介于陆地和水生生态体系二者之中, 其中的水流 、 土质 、 植 境是—个复杂的体系 , 它是 由多个结构构成 的, 不仅包括存在其中的水 物等等物质都拥有独具—格的属性。湿地对于许多生物的生存和成长 体, 还包括与之息息相关的其他生物、 地理等等。对于流域水环境修复 而言有着重大意义,做好湿地的修复也不可忽视 。对湿地开展修复工 来说 , 要做好多个方面的问题, 比如河流、 湖泊、 湿地等等。 作 ,指的是借助生态技术其工程对 已经呈现退化和灭绝趋势的湿地进 2运用河流修复技术的重要性 行抢救 , 使其达到之前的完美状态。 湿地修复技术中, 有以土壤渗滤法 、 水资源对于 人 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为生命提供滋 调水冲洗法为代表的物理技术 ,也有以混凝法、中和法为例的化学技 养, 同时也洗去生活 中产生的脏乱之物 , 在工业农业等等行业上的运用 术 , 还有以植物净化为典型的生物技术。在此举例进行阐述 。 在物理技术中, 土壤渗滤法无疑是非常基础的一种技术 , 由于湿地 更是数不胜数。 正因为水的妙用无穷 , 所 以过度的开采和使用更是让水 资源面临枯竭的窘境。加上现代工业的发展 , 对水资源的浪费, 对各种 土壤是湿地植物赖 以生存的基础物质 ,而且湿地土壤本身具有某些滤 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流域水环境 的治理 , 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 , 过水体污染物的功能, 所以适当地加以运用 , 有较为轻易地改善水质。 而生物膜吸附法 ,则是针对湿地具有的某些特征研究得 出的新技 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拯救面临污染和干涸的水域 ,这既有利于生态系 统的良性发展, 更是促进 ^ 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措施。 术。 在特定的酸碱环境 中, 生物膜对湿地水域中存在的重金属物品有相 3流 域水 环境 修 复技术 当强的吸附功能 , 按照湿地的这一特点 , 设i f f t -  ̄的生化池 , 可采用连 3 . 1 河流修复技术。 河流 , 是在陆地之上以线型分布的流动水体 , 为 续水的动态 自然挂膜培养办法 ,微生物在填料中成长 ,生物膜逐步厚 了做好河流 的修复 , 就要达到使河流体系回到未被破坏前的 状态 , 同时 实 ,其中含有的藻类物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吸出水准的有机物等毒害 在以后的长期 内仍具有 自我修复的能力。 直观的说, 河流修复技术有生 物质 。 态防渗 、 底泥疏浚、 人工增氧等等技术 , 其次还有加石灰脱氮、 利用各种 3 . 4地下水修复技术。 地下水 , 是相对于地表水来说的—种特殊的水 化学试剂除藻沉淀固体污染物等等。其 中, 最主要、 也是最基础 的技术 体形式, 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工作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地下水 进行修复 , 同样可 以用物理 、 化学、 生物技术 , 同时还可以运用复合技 大致包括河道引水 、 原位化学反应技术 、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首先 , 是河道引水技术 , 这是一种借助外来干净水源修复河流水体 术。物理技术中, 有水动力控制法 、 流线控制法等 ; 化学技术 中, 有机粘 生物技术中, 比较突出的就有原位生物修复技 的方法。在有足够优质和大量的外来水的基础上, 将其引进 , 使被修复 土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的河流水量能够得到增加 , 这样可以减少水滞 留在河内的时间, 从而使 术 , 堆肥式处理和预制床法则是典型的异位生物修复方法。 抽出处理技术 , 是最普遍应用的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 , 这种技术利 浮游生物得 以顺利生长 , 当然 , 还能起到增大复氧量 , 强化河流的 自净 能力 。 用水泵把含水层里的地下水抽出,使其中含杂的污染物质被抽到地面 其次 , 是原位化学反应技术 , 它是一种利用化学和生物反应 , 直接 以上 , 离开地下水体系 , 再在地表以上对各种污染物质进行细致科学的 这样可 在被污染的河流内投放化学物品,使重金属离子得以被沉淀下来的方 处理。经过完整的处理后 的地下水将可以重新被注回地表以下, 法。 此外, 化学氧化能够吧有机物质转变成不含毒素或者毒性 比较小的 以避免地面下降陷落 , 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地下水能够正常循环。 化合物质。 结束 语 综E 所述 , 做好流域水环境修复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工作人员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则是一种借助水生物种及其共生 的微环境除去 河流中的污染物并使生态得以改 良的办法 ,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物理 、 吸 必须理解并运用好各种修复技术 ,首先需要深刻领会流域水环境修复 附、 协同等等各种作用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的要点在于, 可以使植物漂 技术的内涵 , 其次是明确运用河流修复技术的重要性 , 在此基础上 , 详 流生长在水平面以上 ,借助植物的生命力从河流中吸到许多废弃污染 细剖析各种流域水环境修复技术 , 包括河流修 复技术 、 湖泊修复技术 、 品。 湿地修复技术、 地下水修复技术等等。 3 . 2湖泊修复技术 。湖泊相对于河流和大海来说 , 其水体相对静止 参考文献 停滞 , 更容易被污染, 且 自净能力不够强 。对湖泊水体做 出相应的修复 『 l 】 娜迪拉・ 枉拉提汗. 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生态修复技术初 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 而在修复过程中, 要求改善湖泊的生态系统的服务 探J J 1 . 水利科 技 与经 济 , 2 0 1 3 ( 8 ) . 能力, 同时恢复被破坏的湖泊水生态结构及其生态功能。 [ 2 ] 李青云. 长江科 学院流域水环境专业研究进展及展望叨. 长江科学院院 在开展湖泊修复的过程中, 首先要注意清洁生产。该工序的运用, 报, 2 0 1 5 ( 6 ) . 是指适当地用其他物质代替某些环境危害大的原料和资源 ,同时改善 做 伟 光, 李艳红, 邰姗姗越 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对策研究Ⅱ l 环境与可持 工业技术, 更新设施器械、 完善工艺方法、 做好废弃物品处理等等。清洁 续发展 , 2 0 1 3 ( 3 ) . 生产技术主要含有源头控制 、 过程减排 、 末端循环三种类型 , 在源头上

流域水环境修复技术

流域水环境修复技术

流域水环境修复技术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流域水环境逐渐恶化,且有加重趋势,一时之间,流域水环境修复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修复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

应该说,在流域水环境中,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和地下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在文中,笔者专就4种水环境类型中较为有效并且较为常用的几种修复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能够为我国水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和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1. 河流修复技术1.1. 河道引水技术简单的说,河道引水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利用外部清洁水源的引进来达到改善河道水质的目的,只要水源允许,向河道内引入外部清洁的水源,会使河水水量急剧增加,这样可以明显缩短河道中水的停留时间。

同时,由于河道水量的增加,使得河道中浮游植物数量会急剧增多,不仅能够不易使污染河水发黑甚至发臭,而且能够增加水体复氧量,对河道自净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

应该说,调用外部清洁水源,来改善河道水质的这种修复技术,不仅投资少、成本低,而且见效很快。

就目前来说,应用河道引水技术进行河道水体水质改善的实例有很多,如福州内河的引水冲污工程,上海苏州河的综合调水工程,都是河道引水技术的应用实例。

1.2.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对于水生植物而言,他们能够在河流中对污染的水环境进行修复,作用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即物理作用、吸收作用以及协同作用。

实际上,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水生植物生长形成的微环境对水体污染物进行自然清除,进而达到恢复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将水生植物漂浮种植到水面上,进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水体中吸收污染物,将污染物转化成为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既促进了植物生长,又有效修复了水体环境。

但是考虑到河流中的水是流动的,因此为了更好的适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可以在河流的某个符合一定条件的段面,通过设立旁道或截流一段段面的方式建立一个人工缓冲区,进而就可以在缓冲区内种植芦苇、席子草等有根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氮氧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流域水污染修复理论与技术

流域水污染修复理论与技术

流域水污染修复理论与技术第一篇:流域水污染修复理论与技术流域水污染修复理论与技术学科:环境工程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摘要水资源对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而当代流域水环境被破坏污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流域水环境中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和地下水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文对该4种水环境类型的修复技术分别进行了介绍,并简要分析了每种水环境类型较为有效的技术方法。

1、引言水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由河流、湖泊等水域及其滨河、滨湖湿地组成的河湖生态子系统其水域空间和水、陆生物群落交错带是水生等生物群落的重要生境。

然而,大量的污水排放和水库堤坝建设造成了水生生物生长环境的恶化和重要生境的丧失带来一系列的水生态问题如: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生态功能衰退水资源过度开发河湖生态用水被挤占,严重时造成河道断流、绿洲和湿地萎缩、湖泊干涸与咸化、河口生态恶化等等。

实践表明,如果不采取人工辅助措施减少或消除这些问题仅凭水生态系统自身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永远也无法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

水在其自然边界内循环和汇集,形成流域。

水环境是流域内储存、传输和提供水资源的水体,是水生生物生存与繁衍的空间,也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宿。

根据水的地理位置,将流域中的水环境分为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指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沼泽、冰川等以暴露在地面的水为主的水域;地下水环境指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存在于包气带以下底层空隙的水域。

2、流域水环境修复技术概念一般而言,水环境修复指的是依靠生态系统的工作机理,运用相关的技术方法,改善水的质量,以求达到修复生态的目的,使其中的各种生物及其系统都能够做到自我修复和调整,最终达到和谐状态。

水环境修复的对象不仅包括水体,还有水体相关的生物地理环境。

而不同的水域形式,因其物理环境、化学环境以及生物环境的不同,需要不同的修复技术体系。

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和地下水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环境,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介绍其水环境修复技术。

流域和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

流域和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

流域和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一、流域和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特点对于流域和湿地生态修复而言,水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时间尺度上,受到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影响,水文循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雨季和旱季径流的交错变化,洪水期与枯水期的有序轮替,是生态修复必须着重考虑的因素。

在空间尺度上,对于大流域会存在着上中下游水文条件明显差异,在流域内形成不同的生物区。

河流的年度丰枯变化和洪水脉冲,直接影响流域和湿地的群落组成、结构功能以及生态过程。

流域自然过程的低流量、高流量和脉冲流量,都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

低流量是大部分水生生物和常年淹没的河滨植物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高流量有利于维持水生生物适宜的水文、溶解氧和水化学成分,增加水生生物适宜栖息地的数量和多样性;洪水脉冲可为漂流性鱼卵漂流、仔鱼生长以及植物种子扩散提供合适的水流条件,洪水脉冲还抑制河口咸潮入侵,为河口和近海岸带输送营养物质、维持河口湿地和近海生物生存(董哲仁,2015)。

因此,流域和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需要根据流域和湿地水文情势,对水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规划和系统整治,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相互关系,促进流域和湿地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改善。

②需要推进人水和谐,通过建立生态护岸工程等建设,减少采砂等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沿岸营造植被缓冲带或其他阻隔工程截留或隔断农业面源污染,建构人水共荣共生环境。

③需要按照综合规划的水生境功能分区,对重点水域的水生境进行生态修复,开展栖息地的恢复、修复和再生工程,维持生物多样性。

④需要对全流域重点水源涵养区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流域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遏制江河湖泊退化和湿地干涸萎缩退化的趋势。

二、流域和湿地生态修复的工程技术(一)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技术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坡面防治工程技术和沟道防治工程技术。

坡面工程技术,是通过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开沟、挖坑、筑埂,修成不同程度的台阶,用改变微地形的办法,起到蓄水保土的效果。

流域水环境污染和修复技术

流域水环境污染和修复技术

流域水环境污染和修复技术一、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流域水环境污染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75%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地方在开展水源治理时仍存在问题,仍有不少地区水质污染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那么,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污染物排放不断增加,如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

另一方面,农村面源污染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养殖业、农药和化肥使用以及畜禽养殖等活动,都会对流域水环境造成污染。

而水土流失和建筑工程等也会对土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最终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二、流域水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的分类为了解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用先进的水污染物治理技术。

下面就是几种常用的流域水环境污染修复技术:1.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将流域水体中的污染物分解和去除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来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去除的效果。

化学处理技术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进行不同的处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

2.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生物作用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和分解作用,将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和还原还原等处理,在达到环境可接受水平的前提下去除污染物。

生物处理技术操作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将污染物通过一定的膜分离工艺去除水中的污染物,通过超滤、反渗透等技术将污物分离。

该技术对水中污染物分离效果好,操作方便,而且系统比较稳定,性价比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三、流域水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问题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例如,对于一些简单的污染问题,可以采用化学处理技术或生物处理技术;对于一些较高难度的污染问题,可以选择膜分离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水污染修复理论与技术学科:环境工程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摘要水资源对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而当代流域水环境被破坏污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流域水环境中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和地下水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文对该4种水环境类型的修复技术分别进行了介绍,并简要分析了每种水环境类型较为有效的技术方法。

1、引言水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由河流、湖泊等水域及其滨河、滨湖湿地组成的河湖生态子系统其水域空间和水、陆生物群落交错带是水生等生物群落的重要生境。

然而,大量的污水排放和水库堤坝建设造成了水生生物生长环境的恶化和重要生境的丧失带来一系列的水生态问题如: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生态功能衰退水资源过度开发河湖生态用水被挤占,严重时造成河道断流、绿洲和湿地萎缩、湖泊干涸与咸化、河口生态恶化等等。

实践表明,如果不采取人工辅助措施减少或消除这些问题仅凭水生态系统自身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永远也无法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

水在其自然边界内循环和汇集,形成流域。

水环境是流域内储存、传输和提供水资源的水体,是水生生物生存与繁衍的空间,也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宿。

根据水的地理位置,将流域中的水环境分为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指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沼泽、冰川等以暴露在地面的水为主的水域;地下水环境指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存在于包气带以下底层空隙的水域。

2、流域水环境修复技术概念一般而言,水环境修复指的是依靠生态系统的工作机理,运用相关的技术方法,改善水的质量,以求达到修复生态的目的,使其中的各种生物及其系统都能够做到自我修复和调整,最终达到和谐状态。

水环境修复的对象不仅包括水体,还有水体相关的生物地理环境。

而不同的水域形式,因其物理环境、化学环境以及生物环境的不同,需要不同的修复技术体系。

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和地下水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环境,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介绍其水环境修复技术。

3、运用河流修复技术的重要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为生命提供滋养,同时也洗去生活中产生的脏乱之物,在工业农业等等行业上的运用更是数不胜数。

正因为水的妙用无穷,所以过度的开采和使用更是让水资源面临枯竭的窘境。

加上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浪费,对各种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

流域水环境的治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拯救面临污染和干涸的水域,这既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更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措施。

4、河流修复技术一般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主要包括河岸带稳定,水质改善,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渔业发达及美学和娱乐,以期河流能够更加自然化,这是修复工程的一个最普遍的目标。

河流修复技术多种多样,物理技术:河道引水技术、生态防渗技术、底泥疏浚与物理覆盖技术、人工增氧技术等;化学技术:投加絮凝剂促进污染物沉淀、投加石灰脱氮、投加化学药剂除藻、调节pH值对重金属进行化学固定、原位化学反应技术等;生物生态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水生动植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以及多自然型河流构建技术等。

本文选择较为有效的方法:河道引水技术、原位化学反应技术和水生植物修复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1)河道引水技术河道引水技术是指引进外部清洁水源来改善河道水质,在水源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外部清洁的水源,增加河水水量,不仅可以人为地缩短水在河道中的停留时间,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使污染河水不易黑臭,同时水体复氧量也会增加,提高河道自净能力。

利用调水改善河道水质是一种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处理工程。

(2)原位化学反应技术原位化学反应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氧化、还原、吸附、沉淀、有机金属络合等),在受污染的地点,原地使重金属离子固定下来的方法。

常用的物质包括石灰[Ca(OH)2]、灰烬(KOH)、硫化钠(Na2S)等。

此外,化学氧化可以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毒或者毒性比较小的化合物,常用的氧化剂为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或者次氯酸钙和臭氧等。

(3)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在水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物理过程、吸收作用、协同作用和化感作用。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的微环境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并恢复永生生态系统。

水生物修复技术的核心是将植物漂浮种植到水面上,利用植物生长从水体中吸收利用大量污染物,例如凤眼莲、浮莲、水鳖、浮萍等水生植物能够很好地去除河流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生物浮床是其典型的技术应用之一。

5、湖泊水库修复技术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蓄积库, 地表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90%都蓄积在湖泊里。

因此湖泊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具有很重要的社会、生态功能, 如调水防洪, 生产、生活水源地, 水产养殖, 观光旅游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湖泊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评价成果, 全国84个代表性湖泊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表明: 全年有 44 个湖泊呈富营养化状态, 占评价湖泊总数的52.4%, 其余湖泊均为中营养状态。

湖泊的主要污染问题有:富营养化、湖泊有毒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湖泊酸化等。

湖泊污染源可分为外源和内源。

从一开始, 湖泊外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就引起人们的重视。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 外源控制技术已取得了一定实效。

但外源控制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湖泊受污染的状况, 很多研究表明, 这是由于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造成的, 特别是内源磷释放造成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因此, 内源控制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不同污染物内源释放机制不同, 如沉积物中氮释放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氮化合物的分解程度、速率以及随后细菌参与的无机形态氮的相互转化有关; 沉积物中磷、重金属元素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有关; 生产力高的富营养化湖泊表层有机质分解的磷释放可能是沉积磷活化更新的主要机制; 而沉积物中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则与底栖生物毒性暴露和食物链传递有关。

不同类型湖泊中, 污染物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也不同, 浅水湖泊中风浪引起的悬浮作用是沉积物中污染物释放的主要过程, 而深水湖泊中污染物的释放主要与物质形态、湖泊季节性分层和理化性质有关。

因此, 不同类型、主要污染因子不同的湖泊, 其内源控制技术及污染恢复技术也不同。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 主要有以下几种污染恢复技术。

(1)湖泊沉积物疏浚湖泊沉积物疏浚被认为是降低湖泊污染物负荷最有效、直接的措施。

瑞典Trummen湖通过疏浚工程降低90%总磷负荷,而美国的Lilly湖疏浚后总磷的消减率达到55%。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疏浚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998年南京玄武湖清淤,采取沿湖污水停止输入、抽干水清淤的方法,清淤后半年内湖水的透明度、COD 和总磷基本不变。

疏浚底泥的环境效果与疏浚方法有关,疏浚主要考虑降低沉积物中的污染负荷。

因此,要对沉积物中的污染物种类、含量分布、剖面特征、沉积速率、化学及生态效应有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疏浚的范围和深度。

(2)沉积物覆盖技术在污染沉积物表面覆盖一层物质,把沉积物和水体隔开,达到控制污染物释放的目的。

覆盖物可以是低污染的沉积物、沙砾,或各种材料组成的复合层。

起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颗粒物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减少水动力或生物扰动,覆盖层造成的无氧环境利于某些厌氧细菌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覆盖技术相比别的控制技术,花费低,适用于有机、无机处理,对环境潜在的危害小; 但其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清洁泥沙,来源困难。

同时覆盖会增加底泥的量,使湖泊库容变小,因而该技术不太适用于湖泊底泥污染的治理。

(3)湖泊理化性质改善湖泊的理化性质影响着湖泊中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 进而影响各种污染物的内源释放。

通过投加一些化学试剂以改善湖泊的理化性质,如酸碱度和溶解氧含量,以达到控制内源释放的目的。

向湖泊投加铁盐、铝盐,可以通过吸附或絮凝作用与水体中的无机磷酸盐共沉淀; 但沉淀的铁磷化合物在还原条件下有可能重新活化再次释放。

而铝盐与磷酸盐结合相对牢固,可在变化范围较大的水环境中稳定存在,甚至在完全氧化的环境中也较稳定。

如果铝的加入量足够大, Al(OH)可在沉积物表层形成“薄层”,从而阻止磷释放。

3(4)污染湖泊的生态恢复湖滨带生态恢复。

湖滨带是湖泊水域与流域陆地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 是湖泊重要的天然屏障,不仅可以有效滞留陆源输入的污染物,还有净化湖水水质的功能。

湖滨带生态恢复的目的是恢复湖泊的完整性,包括湖滨带物理环境的修复、挺水植被的快速组建和水生群落的优化三大方面。

水生生态恢复。

湖泊水生植被是由生长在湖泊浅水区和湖周滩地上的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及湿生植物群落共同组成。

水生植被的演化随湖泊环境的变迁而演化,同时也能反作用于湖泊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湖泊环境的演化方向和速度。

因此,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是根据湖泊生态环境条件和需要,在生态系统受损的湖泊环境基础上重构良性的水生生态,包括湖泊环境的工程改造和水生植物恢复两方面内容。

6、湿地修复技术湿地是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转换区,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

湿地修复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湿地修复技术可按照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进行划分。

物理技术包括土壤渗滤法、调水冲洗法;化学技术包括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生物技术包括湿地植物净化、生物膜吸附等。

由于化学方法容易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新的污染,所以相关技术应用不广泛。

土壤渗滤法和生物膜吸附法是两项比较新的技术,应用性也较强。

(1)土壤渗滤法湿地土壤是湿地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在此发生了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利用湿地土壤对水环境污染物的滤过特性,可以达到水环境改善的目的。

研究表明,湿地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对氮和磷有很强的滤过截留作用。

对氮素滤过、截留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土壤因子是粘土含量、有机质含量和TN含量,对磷素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土壤因子是粘土含量、有机质含量、p H值和含水量。

该技术具有简单易行、费用低的特点,应用性较强。

(2)生物膜吸附法在一定的酸碱条件下,生物膜对于湿地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根据湿地的理化性质设计生化池,可采用连续水的动态自然挂膜培养方式,微生物在填料上缓慢生长和繁殖,生物膜会逐渐变厚。

生物膜上含有丰富的藻类和原生动物,先吸附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再进一步为膜上的微生物分解、吸收、代谢而得到去除。

7、地下水修复技术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

地下水具有多种功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近年来,由于大量工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地进行填埋,污染物事故性排放以及地下储油设施泄漏,各种有机物、重金属及放射性有害物质进入地下系统,地下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