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负荷设计规范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a105b0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f.png)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是指在一个区域内,通过一种或多种能源,采用集中供热/供冷的方式,为该区域内的建筑物、设施等提供冷热能源的技术系统。
该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供热系统和供冷系统。
供热系统是指通过锅炉等设备,将水加热并输送到建筑物内,为建筑物供应热水、蒸汽等热能源的技术系统;供冷系统是指通过制冷机组、冷却塔等设备,将水制冷并输送到建筑物内,为建筑物供应冷水的技术系统。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是指对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该标准是由有关部门或组织制定的强制性技术规范,是保障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依据。
该标准包括了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相关技术规范,例如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
标准的制定单位为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能耗和运维成本。
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关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的一些具体内容和要求:•标准的编号为DBJ50/T-403-2021,该标准已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标准包括了从方案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试运行到正式运行等环节的要求,同时还包括了对系统的监测、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标准要求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应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特点。
系统应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冷热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储备能力。
•标准要求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供冷/供热负荷、环境条件、能源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能利用。
•标准要求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和建筑物的需求自动调节系统的运行状态。
•标准要求系统应具有可靠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系统,能够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能耗、故障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并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调整。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常用规范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常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64087385a8102d276a22f34.png)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199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CJJ28-2004)
《城镇供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8-1990)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J/T114-2000)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1)《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 17954-2007;
(1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T4272-1992;
(13)《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GB/T15317-1994。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及标准
9.1.1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53号(1998年11月29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9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锅炉房及附属设施的采暖、通风、除尘设计。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35-2004;
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
![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7be8c0d7f61fb7360b4c6557.png)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一、采暖热负荷Qn=q·A10-3 (2.1.2-1)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2-1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 (2.1.2-2)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0.001163(mv(tr-t1))/T (2.1.2-3)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取用。
供热设计规范
![供热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fcb463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5.png)
供热设计规范供热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物中实施供热工程时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下面是一个关于供热设计规范的简要介绍,包括从供热方式选择、管道设计、热网循环和热网控制等方面的要点。
一、供热方式选择供热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热需求、供热设备的条件、能源资源和环保要求等因素。
常见的供热方式包括集中式供热系统和分户式供热系统。
集中式供热系统适用于多栋建筑物集中供热,热源可以是锅炉、热泵等;分户式供热系统适用于多层住宅供热,每户单独安装热交换器。
二、管道设计管道设计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管道材料、管径、施工工艺和敷设布局等方面的问题。
在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钢管、塑料管等,以及合适的管径,保证供热系统的运行稳定和热量传递效率。
此外,还应注意管道的敷设布局,使得热量分布均匀且方便维修。
三、热网循环热网循环是指供热系统中热介质的流动方式。
常见的热网循环方式有串联循环、并联循环和混合循环。
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用热需求和供热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循环方式。
并联循环适用于多个建筑物的集中供热,混合循环适用于建筑物内部的供热。
在循环中还应注意管道的坡度和流速,以避免过于陡峭和过于缓慢的流动。
四、热网控制热网控制是保证供热系统稳定运行和高效供热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调节阀、流量计、温度传感器等控制装置,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此外,还应设置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保护装置,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供热设计规范是建筑物供热工程实施中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其中包括供热方式选择、管道设计、热网循环和热网控制等方面的要点。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实现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供热,满足建筑物的用热需求。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负荷设计规范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负荷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d38f8a26c175f0e7dd1376d.png)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负荷设计规范1.1 供热范围1.1.1 供热范围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西至焦家营子,东至变电站,北至党校,南至锡林大街,整个供热范围约570×104m2。
供热范围图—详见附图—011.2 热指标确定1.2.1 供热最大热指标的确定1、热负荷计算方法:采暖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估算法进行计算。
2、耗热指标的选取: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多数为170六层的砖混结构为主,其中~砖墙,民用住宅建筑一般以三.有较多平房,大部分建筑是七十~八十年代建设的。
近年来才有高层建筑物落成。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14-2002)规定,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现有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为60~8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64~75w/m2;采取节能措施的规划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标为50~7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40~45w/m2,结合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内基本为现有和在建民用及公共建筑,其外墙均为170厚砖墙,且在本项目供热范围内民用住宅及公共建筑楼房均以1~6 层砖混结构为主,平房占有一定比率的实际情况,经过实地调查和参考其它城市供热指标取值,见“现状建筑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建筑物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根据上表计算:本项目现有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取值为:综合性热指标取74.14w/m2。
的管网热5%本项目正建和规划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损失)取值为:综合性热指标取64.5w/m2。
1、供热分区及采暖面积的确定采暖面积是由用地面积乘以建筑容积率,再乘以热化采数而得。
民用建筑热化系数取0.7,工业区热化系数取0.4。
1.2.2 平均及最小热指标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27℃,室内采暖设计温度为18℃,采暖期≤-8.6℃,的天数为212 天,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2.2℃,设最大热指标为Qmax,则:现有城区建筑采暖面积热指标表表1-11.1 供热规模、供热分区及热负荷供热规模: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平面为矩形分布,用地.相对集中,采用大型的集中供热方式,本次规划建议采用集中供热方式,以地形地貌、街区和道路的及原有分散供热区域分割为依据进行供热分区。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https://img.taocdn.com/s3/m/36c126bcc77da26925c5b00f.png)
—围护结构的传热热阻,m2· ℃/W; an aw —围护结构内表面、外表面的换热系数,W/ (m2· ℃); ℃/W; Rn Rw—围护结构内表面,外表面的换热热阻m2· i —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厚度,m; ℃/W; i —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m2· R j —围护结构本体(包括单层或多层结构材料层及封闭 的空气间层)的热阻m2· ℃/W,。
R0
2、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向非匀质围护结构 的传热系数K值 (两维传热过程,通常采用近似计算方法或实验数 据)
F R pj n Fi R i 1 i ( R R ) n w
3、空气间层传热系数K值(难用理论公式确定) 间层中空气导热系数比组成围护结构的其他材 料小,增加了热阻。 围护结构内常用空气间层以减少传热量,如双 层玻璃、复合墙体的空气间层等。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 基本耗热量+附加(修正)耗热量 当室内温度tn要求并不严格时,可 近似按稳定传热过程来处理。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Q
1、供暖控制对象 室内温度(干球温度) 2、按一维稳定传热过程计算 q =K F ( t n - t wn ) a
围护结构的 基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 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的 面积 冬季室内 计算温度
• 朝向修正耗热量
室内因阳光射入而得到热量 1、原因 向阳面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升高,失热量减少 向阳面围护结构较干燥,λ较小,K较小 2、方法:考虑日射有利作用各向不同。 按围护结构的不同朝向,采用不同的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 0~10% 东南、西南 ﹣10 %~ ﹣ 15% 东、西 ﹣5% 南 ﹣15 %~ ﹣ 30%
供热计量设计规程
![供热计量设计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ae483683c4bb4cf7ecd103.png)
牡丹江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1总则1.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建设部《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城建[2006]5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J860-2009)、《牡丹江市建设局关于对市区新建建筑实行供热分户计量的通知》(牡建政发[2008]168号),为在城市住宅中推行分室控温、分户计量,加快实现集中供热由按面积收费转变为计量收费,促进供热系统节能和用户行为节能,特制定本规程。
1.0.2住宅计量供热系统设计,应执行本规程。
同时还应遵循国家和我市的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使计量供热系统安全可靠、节能降耗、方便适用、经济合理。
1.0.3本规程适用于牡丹江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住宅、及住宅补建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
公寓、别墅、商住楼、集体宿舍等居住建筑的供热系统设计可参照执行。
2术语2.0.1计量供热系统热源、热力站及终端等均具有热量计量功能的供热系统。
2.0.2建筑物热力入口连接外网和建筑物内系统,具有调节、监测、关断等功能的装置组合。
2.0.3建筑物内系统自建筑热力入口起至分户墙之间的采暖系统。
2.0.4户内系统设置于住宅户(套)内的采暖系统。
2.0.5共用立管多层或高层住宅内,用以连接各层户内系统的垂直供、回水管道,区别于传统的连接各层散热器的户内立管。
2.0.6户间传热负荷由于户间隔墙及楼板间的温差而产生的热负荷。
2.0.7散热设备热负荷用于确定散热设备的热负荷,在数值上为供热设计热负荷与户间传热负荷之和。
2.0.8热力站热负荷用于确定热力站换热设备的热负荷,一般等于热力站供热范围内用户设计热负荷之和与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的商。
2.0.9锁闭阀需用专用工具方可开启,具有关断功能的阀门。
2.0.10散热器恒温控制阀与采暖散热器配合使用的一种专用阀门,可人为设定室内温度,通过温包感应环境温度产生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即可调节流经散热器的热水流量从而实现室温恒定的阀门。
建筑供暖工程方案设计规范
![建筑供暖工程方案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ebdaf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8.png)
建筑供暖工程方案设计规范一、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节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供暖工程是建筑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规范直接关系到建筑内部舒适性和能源消耗。
因此,本文将针对建筑供暖工程方案进行规范性设计,以期能够满足建筑舒适性和节能性的要求。
二、设计依据1.《建筑供暖设计规范》2.《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建筑室内环境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4.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三、供暖系统选择在建筑供暖工程中,供暖系统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见的供暖方式有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两种,根据具体的建筑情况和需求来选择。
1. 集中供暖集中供暖是指通过中心供热站将热能集中供给到建筑的方式,其特点是维护方便,而且能够确保建筑内部温度基本一致。
然而,集中供暖也存在一定的热损失和供热管道的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2. 分户供暖分户供暖是指将热能通过独立的供热设备集中供给到各个建筑单元的方式,其特点是能够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区域性供热,节约能源。
然而,分户供暖也存在设备维护成本较高和管道敷设不便等问题。
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综合考虑上述两种供暖方式,做出合适的选择。
四、供暖系统设计1. 供暖负荷计算在建筑供暖工程方案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供暖负荷计算,以确定建筑的供暖需求。
供暖负荷计算应考虑到建筑的外形、结构、采光条件、建筑材料等因素,采用合理可靠的计算方法进行。
2. 设计温度选取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需要合理选取供暖系统的设计温度,以确保建筑内部能够达到舒适的供暖效果。
3. 供暖系统布局根据建筑的布局和结构特点,合理布局供暖系统管道和设备,保证供暖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供暖系统管道设计供暖系统的管道设计需要考虑到管道的材质、敷设方式、保温措施等因素,以确保供暖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五、供暖设备选择1. 锅炉在集中供暖系统中,常用的供暖设备是锅炉。
在选择锅炉时,需要考虑到锅炉的热效率、排放标准、维护便利性等因素。
集中供热规范
![集中供热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3c4be1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d.png)
集中供热规范篇一:集中供热管理制度集中供热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城市供热的建设与管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根据《**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各类供热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使用集中供热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城市供热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城市供热规划、供热项目建设的调研、协调与管理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热包括:(一)热电联产、区域锅炉、自备电站、工业余热、地热核能等集中供热;(二)各类燃煤、燃油、燃气及电力锅炉为热源的联片供热和分散型供热;第五条城市供热发展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条城市供热应当坚持优先发展集中供热,限制和改造效率低、污染大的分散锅炉供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多家经营的原则。
第七条工商、规划、房产、环保、劳动、价格、公安、发改委、质量技术监督、水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城市供热管理工作。
第八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供热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新建、扩建、改建城市供热工程项目应符合城市供热发展规划。
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工程建设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方可进行建设。
供热工程项目包括:(一)热电厂热电联产工程;(二)锅炉房、热交换站和泵站工程;(三)供热管网工程;(四)其他供热工程;第十条城市供热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并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十一条城市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
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应当采用集中供热,并依照有关技术规范设计安装分户控制的供热采暖系统,实行分户计量收费。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686805d804d2b160b4ec0b5.png)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天津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天津市建筑材料行业管理办公室津政热办[2001]53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我市新近颁布的《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建科[2001]53号),加快推进我市集中供热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住宅集中供热的质量,强制淘汰不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质量低劣的供热建筑材料。
同时为严格供热建材产品市场的管理,保证我市供热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针对目前我市供热建材市场上品种繁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的现状,对现行供热材料市场进行统一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使之更加规范我市供热室内采暖系统设计和设备材料选型、整顿供热建材市场的有关规定通知如下,望全市各供热企事业单位、各开发、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各材料生产厂家严格遵照执行。
1、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设备材料的选型必须严格执行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DB29-26-2001《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必须按单户分环、单户计量的形式进行设计和选选型。
2、散热器必须选用非铸铁散热器,严禁选用钢制及钢制及钢制串片散热器,可选用铜管铝翼和带防腐的铝合金的散热器。
3、散热器自立式恒温阀和户内热表、热分配表宜选用进口产品,如选用国产产品,必须经市供热办委托的专家组进行审查认可后,方能选用。
4、三通锁闭调节必须选用同时具有锁闭和调节两种功能的合格产品。
5、建筑物内共同用立管严禁使用冷镀锌钢管及各种黑发管,用于户内供暖系统的供、回水管道,一律使用塑料管材,如:交联铝塑复合管(XPAP),三型共聚丙烯管(PP-R),其中PP-R管的生产原料一律要求使用进口原料,管使用温度应满足采暖设计温度要求。
6、连接管件一律采用与管村生产厂家一致的同一品牌的产品。
7、各单位在采购塑料管材管件生产厂家的原料进货、生产设备、成品质量进行随时跟踪掌握,要求生产厂家对每批产品均提供原料产地证明、进口原料和成品必须提供进口报关单、海关材质检验单。
集中供热规范
![集中供热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63324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1.png)
集中供热规范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对舒适生活需求的提高,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供暖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为了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者的舒适度,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集中供热规范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集中供热规范展开讨论,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份全面准确的参考。
1. 供热系统设计规范在设计集中供热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热源配置和布局热源是集中供热系统的核心,合理配置和布局热源设备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热量传输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热源设备时,应当综合考虑设备的供热能力、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排放等方面的因素。
1.2 热力站设计热力站作为供热系统的中心节点,其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合理布局,便于设备维护和管理;(2)运行安全可靠,需要配备完善的自动控制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3)节能环保,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能耗和排放。
1.3 管网设计供热管网是热量传输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管道材料的选择和布置,根据实际工况合理选用管材,合理布置管道路径,减少热量损失;(2)管道绝热材料的选用,采用高效的绝热材料,减少热量损失;(3)管道标志和防腐措施,设置标志标识,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2. 运行与维护规范2.1 运行规范供热系统的运行规范是确保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运行管理,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维修和更换老化设备;(2)管道压力管理,定期检测和调整管道压力,确保供热平稳;(3)水质管理,定期监测和调节系统水质,防止水垢和腐蚀;(4)供回水温差控制,合理调节供回水温差,提高供热效率。
2.2 维护规范供热系统的维护规范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环节,具体要求如下:(1)定期检查热源设备和热力站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清洗供热管网,防止水垢和锈蚀对供热效果的影响;(3)定期更换阀门和附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4)清洗和更换过滤器,保证水质清洁。
第六章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讲解
![第六章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35d67c580216fc700afdfe.png)
河南城建学院建能系
二、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图
第二节热负荷图
河南城建学院建能系
热负荷图是用来表示整个热源或用户系统热负荷随室外 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图。
在供热工程中,常用的热负荷图主要有热负荷时间图, 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图和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一、热负荷时间图
热负荷时间图的特点是图中热负荷的大小按照它们出现 的先后排列。热负荷时间图中的时间期限可长可短,可以是 一天,一个月或一年,相应称为全日热负荷图、月热负荷图 和年热负荷图。 (一)全日热负荷图
河南城建学院建能系
(一)、通风体积热指标法 可按下式计算通风 设计热负荷:
Qt′=qt Vw(tn-tw′)×103 kW (二)、百分数法
对有通风空调的民用建筑(如旅馆、体育馆等), 通风设计热负荷可按该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的百分数进行概算,即
Qt′=Kt Qn′ kW
三、生活用热的设计热负荷
一、供暖年耗热Leabharlann Qn.aQn.a=24Qn′( tn tp. j )N
tn tw
kwh/a
=0.0864 Qn′( tn tp. j )N GJ/a
tn tw
二、通风年耗热量Qta
河南城建学院建能系
通风年耗热量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Q.t.a=ZQt′( tn tp. j)N
kwh/a
河南城建学院建能系
河南城建学院建能系
供暖期的热水供应平均小时热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集中供热热负荷及相关面积术语说明》
![《集中供热热负荷及相关面积术语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c182277f90f76c660371a54.png)
房屋的使用面积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也就是 大多数人常说的室内地毯面积,具体是指住宅中以户(套)为单位的住户门内全部可 供使用的水平空间面积,包括:日常生活起居使用的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室 内走道、楼梯、阳台、地下室、阁楼等面积。
对于普通居民住户而言,一般情况下上述三个面积信息的关系如下:
是供热单位为热用户提供供热服务的基础,其对热源、 热网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产生最直接的影 响,在我公司管理范畴内,供热面积的属性为建筑面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目的和用途的区分,又可大致 分为设计供热面积和实际供热面积。
其中,设计供热面积的主要来源是并网面积,而热网换 热站的投资则主要取决于设计供热面积;实际供热面积 是供热季内热用户全部供热需求总和的计算基础,该面 积数据主要用于确定热网的负荷需求,并在结合天气数 据和热源负荷供给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热耗(kJ/m2/DD) 的核算。
网调中心
4
常用面积名词
从建筑学角度,面积主要分为: 产权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
从公司内各职能环节来看,面积主要分为: 并网面积、供热面积、收费面积等;
按照不同部门的核算需求衍生的专业性面积名词, 如:
晚供热面积、 限热面积、停热面积、热计量基础 供热面积、超高面积、投影面积、折算面积、自然 增长面积、加权平均供热面积…
按照热用户属性分,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可 主要分为居民、公企、商服、福利群体等热负荷;
一般情况而言,热负荷主要随供热面积、气候 条件和建筑物保温性能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北方冬 季供热而言,热负荷的波动又显现出月份差异和昼 夜差异等;
网采暖热负荷是指在采暖季节, 为了维持室内所要求的温度,在单位 时间内由散热设备提供的热量。
第六章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第六章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https://img.taocdn.com/s3/m/d617dcc8aeaad1f346933fef.png)
GJ/a
河南城建学院建能系
二、通风年耗热量Qta
通风年耗热量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Q.t.a=ZQt′( tn tp . j)N kwh/a
t n t w .t
=0.00365 ZQt′(
tn tp . j )N t n t w .t
河南城建学院建能系
二、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图
季节性的供暖、通风热 负荷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当 地的室外温度,利用热负荷 随室外温度变化图能很好地 反映季节性热负荷的变化 规律。 图6—3示意图为一个居住 区的热负荷随室外温度的 变化图。图中横坐标为室外 温度,纵坐标为热负荷。 开始供 暖的室外温度定为 5℃。
河南城建学院建能系
三、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在供热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绘制热负荷延 续时间图。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特点与热负荷时间 图不同,在热负荷延续时间图中,热负荷不是按出 现时间的先后来排列,而按其数值的大小来排列。 热负荷延续图需要有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和 室外气温变化规律的资料才能绘出。 在供暖热负荷延续时间图中,横坐标的左方为 室外温度tw,纵坐标为供暖热负荷Qn;横坐标的 右方表示小时数(见图6—4)。如横坐标n′,代表供 暖期中室外温度tw≤t′w;(t′w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出现的总小时数,n1代表室外温度tw≤tw.1出现的 总小时数,n2代表室外温度tw≤tw.2出现的总小时 数,nzh代表整个供暖期的供暖总小时数。
河南城建学院建能系
第三节年耗热量计算
集中供热系统的年耗热量是各类热用户年耗热量 的总和。各类热用户的年耗热量可分别按下述方法 计算, 一、供暖年耗热量Qn.a tn tp . j )N Qn.a=24Qn′( kwh/a
tn tw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强制性条文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强制性条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928af9561252d381eb6e0b.png)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GB50736-2012》强制性条文第三章室空气设计参数一.3.0.6 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3.0.6-1规定。
3【条文说明】表3.0.6设计最小新风量。
部分强制性条文。
表3.0.6-1~表3.0.6-4最小新风量指标综合考虑了人员污染和建筑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表3.0.6-1中未做出规定的其他公共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可按照国家现行卫生标准中的容许浓度进行计算确定,并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2由于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的建筑污染部分比重一般要高于人员污染部分,按照现有人员新风量指标所确定的新风量没有体现建筑污染部分的差异,从而不能保证始终完全满足室卫生要求;因此,综合考虑这两类建筑中的建筑污染与人员污染的影响,以换气次数的形式给出所需最小新风量。
其中,居住建筑的换气次数参照ASHRAE Standard62.1确定,医院建筑的换气次数参照《日本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HEAS-02确定。
医院中洁净手术部相关规定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GB50333。
第五章供暖二.5.2.1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条文说明】集中供暖的建筑,供暖热负荷的正确计算对供暖设备选择、管道计算以及节能运行都起到关键作用,特设置此条,且与现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保持一致.在实际工程中,供暖系统有时是按照“分区域”来设置的,在一个供暖区域中可能存在多个房间,如果按照区域来计算,对于每个房间的热负荷仍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为了防止设计人员对“区域”的误解,这里强调的是对每一个房间进行计算而不是按照供暖区域来计算。
三.5.3.5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条文说明】对于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不应将其散热器同邻室连接,立管或支管应独立设置,以防散热器冻裂后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
2018.7.10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宣贯(全)
![2018.7.10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宣贯(全)](https://img.taocdn.com/s3/m/b0b68673be23482fb4da4c92.png)
因此,在条文中应强化对塑料管的阻氧要求。(条文6.7.1)
重点研究内容——供暖系统水质及防腐问题
关于镀锌钢管
锌比铁是更活跃的元素,会最先与供暖系统水中的金属离子 发生电化学反应,快速消蚀镀锌层,失去其保护作用,同时在先 期腐蚀生成物的强化作用下,钢管的被腐蚀速度甚至比非镀锌钢 管更快。
对水质的要求
循环水
对水质的要求
循环水
悬浮物(mg/L) 钢制设备
pH(25℃)
铜制设备
铝制设备
总硬度(mmol/L)
溶氧量(mg/L)
含油量(mg/L)
≤10 10~12 9~10 8.5~9
≤0.6
≤0.1
≤1
钢制设备
氯根Cl(mg/L)
AISI 304 不 锈钢
AISI 316 不 锈钢
铜制设备
因此,在本规程中明确不应采用镀锌钢管,建议采用钢塑复
合压力管(βPSP),双热熔连接或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条文
6.2.4、6.3.4)
钢塑管材、管件熔接装配图
1
4
3
2
1、双热熔管件;2、钢塑管; 3、钢管层;4、金属衬套
钢塑复合压力管 钢塑管用双热熔焊接管件剖面图
重点研究内容——热力入口及平衡阀
静态平衡阀 设置目的—— 一是通过限流与流量调节功能,实现热网的水力平衡;二是
2.0.19 对接焊铝塑复合管( PE/AL/PE) pipe butt-welded by aluminum pipe 内层和外层为交联聚乙烯或聚乙烯、中间层为对接焊铝合金(或铝)、层间通过热熔粘合 剂形成胶粘层的复合管。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负荷设计规范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负荷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d38f8a26c175f0e7dd1376d.png)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负荷设计规范1.1 供热范围1.1.1 供热范围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西至焦家营子,东至变电站,北至党校,南至锡林大街,整个供热范围约570×104m2。
供热范围图—详见附图—011.2 热指标确定1.2.1 供热最大热指标的确定1、热负荷计算方法:采暖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估算法进行计算。
2、耗热指标的选取: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多数为170六层的砖混结构为主,其中~砖墙,民用住宅建筑一般以三.有较多平房,大部分建筑是七十~八十年代建设的。
近年来才有高层建筑物落成。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14-2002)规定,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现有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为60~8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64~75w/m2;采取节能措施的规划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标为50~7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40~45w/m2,结合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内基本为现有和在建民用及公共建筑,其外墙均为170厚砖墙,且在本项目供热范围内民用住宅及公共建筑楼房均以1~6 层砖混结构为主,平房占有一定比率的实际情况,经过实地调查和参考其它城市供热指标取值,见“现状建筑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建筑物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根据上表计算:本项目现有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取值为:综合性热指标取74.14w/m2。
的管网热5%本项目正建和规划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损失)取值为:综合性热指标取64.5w/m2。
1、供热分区及采暖面积的确定采暖面积是由用地面积乘以建筑容积率,再乘以热化采数而得。
民用建筑热化系数取0.7,工业区热化系数取0.4。
1.2.2 平均及最小热指标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27℃,室内采暖设计温度为18℃,采暖期≤-8.6℃,的天数为212 天,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2.2℃,设最大热指标为Qmax,则:现有城区建筑采暖面积热指标表表1-11.1 供热规模、供热分区及热负荷供热规模: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平面为矩形分布,用地.相对集中,采用大型的集中供热方式,本次规划建议采用集中供热方式,以地形地貌、街区和道路的及原有分散供热区域分割为依据进行供热分区。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https://img.taocdn.com/s3/m/b6fa7abc25c52cc58ad6be58.png)
第四节 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图
定义:热负荷图是用来表示整个热源或热用 户系统热负荷随室外温度或随时间变化图。
Q=f (tw) 或 Q=f ( t )。 热负荷图可形象的反映热负荷变化的规律。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包括采暖、通风、 空气调节、生活用热和生产工艺等热负荷。
04:50:38
04:50:38
3
一、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的分类
2.按民用、工业 民用热负荷: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采暖、空
调、通风和生活用热热负荷。 工业热负荷:生产工艺、厂房的采暖、通风、
空调和厂区的生活用热热负荷。
04:50:38
4
一、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的分类
⑶按性质(时间) 季节性热负荷 常年性热负荷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t
' w
,t
,
以室
外温
度计算,当低于
通
风
室外计算温度
t
' w
,t
,以
t
' w
,t
计算。
04:50:38
34
三、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在供热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绘制热负荷延续时 间图。热负荷延续的时间图的特点与热负荷时间图 不同。 在热负荷延续时间图中,热负荷不是按出现时 间的先后排列,而按其数值的大小来排列。它须有 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和室外气温变化规律的 资料绘出。 (一)供暖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二)利用数学公式绘制供暖系统热负荷延续时 间曲线的方法 1.函数公式方法
1135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曲线1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供暖热负荷与室内外温差成正比曲线2冬季通风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曲线3热水供应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受室外温度影响较小呈水平直线曲线4总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期间内为线性关系当室外温度低于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通风热负荷为最大值不随室外温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负荷设计规范
1.1 供热范围
1.1.1 供热范围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西至焦家营子,东至变电站,北至党校,南至锡林大街,整个供热范围约570×104m2。
供热范围图—详见附图—01
1.2 热指标确定
1.2.1 供热最大热指标的确定
1、热负荷计算方法:
采暖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估算法进行计算。
2、耗热指标的选取: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多数为170 砖墙,民用住宅建筑一般以三~六层的砖混结构为主,其中
有较多平房,大部分建筑是七十~八十年代建设的。
近年来才有高层建筑物落成。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14-2002)规定,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现有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为60~8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64~75w/m2;采取节能措施的规划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标为50~7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40~45w/m2,结合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内基本为现有和在建民用及公共建筑,其外墙均为170 厚砖墙,且在本项目供热范围内民用住宅及公共建筑楼房均以1~6 层砖混结构为主,平房占有一定比率的实际情况,经过实地调查和参考其它城市供热指标取值,见“现状建筑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
建筑物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
根据上表计算:本项目现有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取值为:
综合性热指标取74.14w/m2。
本项目正建和规划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
损失)取值为:
综合性热指标取64.5w/m2。
1、供热分区及采暖面积的确定
采暖面积是由用地面积乘以建筑容积率,再乘以热化采数而得。
民用建筑热化系数取0.7,工业区热化系数取0.4。
1.2.2 平均及最小热指标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
-27℃,室内采暖设计温度为
18℃,采暖期≤-8.6℃,的天数为212 天,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2.2℃,设最大热指
标为Qmax,则:
现有城区建筑采暖面积热指标表表1-1
1.1 供热规模、供热分区及热负荷
供热规模: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平面为矩形分布,用地
相对集中,采用大型的集中供热方式,本次规划建议采用集中供热方式,以地形地貌、街区和道路的及原有分散供热区域分割为依据进行供热分区。
经设计人员与建设方共同实地调查后,确定本集中供热工程:总供热面积为:140×104m2 ,其中2010 年冬季宝昌镇北区总供热面积为71.57×104m2。
供热分区: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道路的地形特征,参照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城市建设中规划组团式的布局模式,在供热分区上可以形成“三干线”的功能结构。
根据道路形成的自然街区,本着节约资金,保留与新建结合,合理的、最大限度的以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好的效益划分供热区域是,在这个前提下,共划分11 个供热区域,其中6 个区域为原有保留区域。
供热区域划分范围详见图“供热区域范围图”。
热负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