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用于APFC的软开关BOOST电路的分析与仿真

合集下载

基于boost型电路的apfc设计与实现

基于boost型电路的apfc设计与实现

收稿日期: 2019 08 22ꎬ 修回日期: 2019 11 25
作者简介: 刘磊(1993) ꎬ 男ꎬ 硕士研究生ꎬ 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ꎮ
1期
109
刘 磊等: 基于 BOOST 型电路的 APFC 设计与实现
电流脉冲进行抑制ꎬ 从而提高功率因数ꎮ 但是这种
校正功率因数方法十分有限ꎬ 一般仅能达到 0 86 左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converter with L6562 as the core can achieve a stable DC voltage output of
400V within a wide input voltage range of 80 ~ 270Vꎬ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circuitꎬ high effi ̄
ciencyꎬ power factor on the network side up to 0 96ꎬ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rate and low cost.
Key words: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ꎻ Boost converterꎻ average current control
电流环为内环?用于波形跟踪?外环为电压环?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该控制方法可扩大系统的稳定域增强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可在很大程度消除输出电压波形中频率较低的纹波3?由于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电路中电感电流往往带有噪声?容易引起比较器误动作?造成工作不稳定?这对很多精确控制电感电流平均值的电源来说是不允许的?所以本课题选用了平均电流模式控制?该方法的优点是控制精度高?而且积分环节对电感电流具有滤波作用?其原理如图3所示?图3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原理3????2控制电路的设计该课题控制电路的主控芯片应用了st公司的l6562?芯片内部具有一特殊电路结构的高线性度的乘法器?在宽输入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thd?功耗极低?且门极驱动电流达到了700ma?经电气隔离后可直接驱动中小功率的mos和igbt?图4为设计的具体原理图?图4控制电路原理图采用电阻检测和电压传感器都可以使引脚3获半个正弦波电压波形?前者检测几乎无延时?辅助电路简单?但检测电路与主电路没有电气隔离?利用电压传感器需要配置电源?成本高?但是检测电路与主电路是隔离的?本设计基于整机功率较小?所以利用电阻网络分压来检测?c2c3是为让3引脚获得稳定的正弦波?r8和rp1实现输出分压采样的功能?为引脚1提供比较电平?r9r10c7c8与引脚12构成了pi调节器?其中c8为皮法量级?目的是为了防止自激振荡?属于密勒补偿?r10是为了限制比较器的开环增益?电阻r4是为了防止mos管发生寄生振荡?但此电阻会影响栅源驱动电压的建立?所以取数十欧姆为宜?mos管栅极绝缘二氧化硅层很薄?当栅源电压高于20v会将它击穿?所以二极管vd6和稳压管vs1是为了稳定栅极电压?r6并联在栅源之间是为了增强mos管的抗干扰能力?与mos源极相连的电阻r7是过电流保护的电阻?与芯片的引脚4相连?当其引脚4检测电压达到内部比较器阈值电压时?芯片内部通过触发器来封锁脉冲?从而保护开关管?zcd引脚为过零检测端?本设计中未用到此功能?所以直接接地禁止该功能?4实验测试为了验证课题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利用了multisim仿真软件对主电路进行建模并仿真?由于在仿真软件中仿真的模型是理想模型?有些未能在仿真软件中找到的器件应用了软件中相近的器件来代替?因此会导致仿真出来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会有略微的差别?图5分别是交流输入电压为80v与270v在交流输入侧测到的电压与电流的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

一种用于APFC的改进型ZVT-BOOST电路

一种用于APFC的改进型ZVT-BOOST电路

一种用于APFC的改进型ZVT-BOOST电路一种用于APFC的改进型ZVT-BOOST电路摘要:介绍一种改进型ZVT-BOOST电路,辅助管增加了无损吸收电路,进一步提高了软开关电路的效率。

文中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仿真与实验结果以及主要参数的设计。

关键词:软开关电路无损吸收效率AnAdvancedZVT-BOOSTCircuitforAPFC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sanadvancedZVT-BOOSTcircuit.Inordertoenhancetheefficiency,anlosslesssnubbercircuitisgivenforauxilliaryswitching.Thea n一种用于APFC的改进型ZVT-BOOST电路摘要:介绍一种改进型ZVT-BOOST电路,辅助管增加了无损吸收电路,进一步提高了软开关电路的效率。

文中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仿真与实验结果以及主要参数的设计。

关键词:软开关电路无损吸收效率An Advanced ZVT-BOOST Circuit for APFC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an advanced ZVT-BOOST circui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 lossless snubber circuit is given for auxilliary switching. The analysis of the circuit theory,PSPICE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arealso given.Keywords:Soft-switching circuit Lossless snubber Efficiency1引言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能够实现各种电源装置网侧电流正弦化,把非线性负载变换成为一个等效纯电阻,使功率因数接近1,极大地减少了电流的高次谐波,消除了无功损耗,减小了电磁干扰(EMI)。

单相Boost_APFC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单相Boost_APFC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文章编号:1004-289X(2021)06-0055-03单相BoostAPFC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汪子琦ꎬ厉伟(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ꎬ辽宁㊀沈阳㊀110870)摘㊀要:开关电源等电力电子设备内部存在的不可控整流电路很容易造成输入电流的畸变ꎬ将会导致谐波污染和用电安全等问题ꎮ本文针对这些问题ꎬ分析了BoostAPFC电路的平均电流法控制原理ꎬ提供了电路设计参数计算ꎮ并通过simulink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仿真ꎬ结果表明该电路的功率因数达到0 996ꎬ总谐波失真低于2%ꎬ能够有效抑制电流谐波ꎬ符合国家标准ꎮ关键词:功率因数ꎻAPFCꎻ平均电流法中图分类号:TM1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BDesignandAnalysisofSinglePhaseBoostPowerFactorCorrectionCircuitWANGZi ̄qiꎬLIWei(SchoolofElectricEngineeringꎬ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Shenyang110870ꎬChina)Abstract:Theuncontrollablerectifiercircuitsinpowerelectronicequipmentsuchasswitchingpowersuppliescaneasilycausedistortionoftheinputcurrentꎬwhichwillleadtoproblemssuchasharmonicpollutionandelectricitysafety.ThisarticleanalyzestheaveragecurrentcontrolprincipleofBoostAPFCcircuitꎬandprovidescircuitdesignparametercalculation.Thedesigncircuitissimulatedbysimulinksoftwareꎬandtheresultsshowthatthepowerfac ̄torofthecircuitreaches0 996ꎬandthetotalharmonicdistortionislessthan2%ꎬwhichcaneffectivelysuppressthecurrentharmonicsandmeetthenationalstandards.Keywords:powerfactorꎻactivepowerfactorcorrectionꎻaveragecurrentcontrol1㊀引言目前ꎬ电力电子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军事㊁工业等技术领域ꎮ以开关电源为例ꎬ其输入级大多利用二极管等元件构成的整流电路ꎮ这些电路为电力系统带来严重的谐波问题ꎬ使电网的供电质量以及用电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1]ꎮ这一负面影响在电力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ꎮ如何抑制电流脉冲的幅值ꎬ使之最大程度上接近于正弦波ꎬ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ꎮAPFC相比于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有更加明显的谐波抑制效果ꎬ同时对功率因数的提高更加显著㊁抗干扰能力强ꎮ㊀㊀APFC技术的思路就是利用功率开关的开通和关断将电感中储存的能量周期性地释放到电容中ꎬ从而对电路输入的电流大小进行控制ꎬ使电流尽量跟随电压的正弦波[2]ꎮ通过APFC技术ꎬ电源的功率因数得到提高ꎬ降低了整流器件对电网的谐波注入ꎮ本文介绍了电路的平均电流法控制原理ꎬ并设计了一种升压型APFC电路ꎮ在此基础上ꎬ利用simulink软件对该电路搭建仿真模型ꎬ验证了功率因数校正的有效性ꎮ2㊀基于平均电流法的APFC控制原理㊀㊀目前ꎬAPFC电路的控制方法的分类以电感电流的连续性进行的ꎮ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连续导电模式(CCM)[3]ꎮ本文中的APFC电路采用的是CCM下的平均电流控制ꎮ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开关管控制电感电流ꎬ使其跟踪整流电路后的电压指令ꎮ具体的控制思路就是ꎬ当输入电流比乘法器的输出大ꎬ调节功率开关的占空比Dꎬ从而减小电流ꎮ反之当输入电流的有效值小于乘法器的输入信号时ꎬ则增大电流ꎮ这样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同相位ꎮ避免了整流元件对电网的谐波注入ꎬ提升能源效率ꎮ图1为平均电流法BoostAPFC电路图ꎮ其控制回路分为电流环和电压环ꎮ在连续电流模式下ꎬ电路工作时电感电流波形图如图2所示ꎮ图1㊀平均电流法BoostAPFC电路图图2㊀电感电流波形图3㊀BoostAPFC电路的设计3 1㊀电路的技术指标㊀㊀BoostAPFC电路在开关电源等电子装置中应用极为广泛ꎮ一方面能够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ꎬ另一方面也能稳定输出直流电压ꎬ其控制较简单适用中小功率电源中[4]ꎮ本文设计的BoostAPFC电路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ꎮ表1㊀BoostAPFC电路的技术指标序号参数数值1输入电压范围Uin180~260V2工作频率fN50Hz3输出直流电压U0400V4开关频率fsw100kHz5输出功率P600W6功率因数cosφ>0 993 2㊀升压电感计算㊀㊀Boost电路的升压电感的在电路中有储能㊁转换和滤波的作用ꎮ输入电压为最小(180V)ꎬ此时输入电流达到最大ꎮ按照表1的参数计算电流峰值:㊀㊀Ipk==2PUin(min)=5.12A(1)㊀㊀输入电流的纹波和电感的大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ꎮ过大的电感能够有效降低纹波ꎬ但是也带来了电感尺寸的增大和成本的提升ꎬ不符合电源的小型化原则[5]ꎮ根据工程实践的经验ꎬ一般情况下电流的纹波系数取0 2ꎮ可以计算出电流纹波为:㊀㊀ΔIL=0 2Ipk=1 024A(2)㊀㊀此时电路的占空比为:㊀㊀D=U0-2Uin(min)U0=0 36(3)㊀㊀计算得出升压电感为:㊀㊀L=2Uin(min)ˑDΔIL=894 54μH(4)3 3㊀输出电容计算㊀㊀在BoostAPFC电路中输出电容可以降低纹波ꎬ稳定输出电压[6]ꎮ工程实践中一般采用按照维持时间Δt来计算ꎬ本电路的输出电容为:㊀㊀C=2PΔtU20-U20(min)=514μF(5)4㊀单相BoostAPFC电路的仿真分析㊀㊀为了验证本文所设计的BoostAPFC电路是否符合理论性和国家标准ꎬ利用MATLAB搭建出仿真模型ꎮ主回路的具体参数由第二部分计算得出ꎮ控制回路分为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ꎮ仿真模型整体如图3所示ꎮ图3㊀BoostAPFC电路仿真模型㊀㊀输出电压的仿真结果可以验证电路的输出稳定性ꎮ图4为输出直流电压的波形图ꎬ可以看出电路启动时电压的最大值为420V左右ꎬ超调量为5%ꎬ之后很快达到了稳态ꎬ电压值为设计的400Vꎮ本电路的纹波电压不超过 ʃ8V ꎬ满足纹波率不超过2%的设计指标ꎮ图4㊀BoostAPFC电路输出电压波形㊀㊀图5为输入交流电压㊁电流的波形图ꎬ可以看出当电路达到稳定状态时ꎬ输入电流㊁电压的相位基本相同ꎬ提高功率因数ꎬ达到了电路的工作目的ꎮ图5㊀BoostAPFC电路输入波形图6㊀BoostAPFC电路的功率因数变化曲线㊀㊀通过Power模块可以得到输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ꎬ搭建函数模块可以计算出cosφ的数值ꎮ图6为电路输入电流的功率因数cosφ变化曲线ꎮ由图可知ꎬ当电路处于刚开始的波动时ꎬ功率因数已经达到了0 996以上ꎻ电路处于稳定的状态时ꎬ功率因数大于0 999ꎮ在实际的APFC电路中可能有所降低ꎬ但是依然能够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ꎮ㊀㊀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在数字处理领域是许多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的基础[7]ꎮ通过FFT工具箱析输入电流ꎮ图7为仿真结果ꎬTHD仅为1 9%ꎬ满足设计标准ꎮ图7㊀输入电流的FFT分析频谱5㊀结论㊀㊀针对整流器件对电网产生的谐波污染问题ꎬ本文分析APFC电路在CCM下的平均电流控制原理ꎬ并设计了BoostAPFC电路ꎮ针对设计的电路搭建模型进行仿真ꎬ该电路能够将功率因数提升至0 996ꎬ总谐波失真为1 9%ꎬ符合国家标准ꎮ参考文献[1]㊀李明ꎬ莘炜杰ꎬ于千越ꎬ等.基于抗饱和积分的APFC仿真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ꎬ2021ꎬ38(1):14-17.[2]㊀王兆安ꎬ刘进军ꎬ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ꎬ2009:224-227.[3]㊀CanalesFꎬEscobarG.OlmosAꎬetal.Achargecontrolforinter ̄leavedoperationofaPFCboostconverter.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dustrialElectronics.IEEEꎬ2010:2987-2992.[4]㊀沈黎韬.CCM模式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ꎬ2018.[5]㊀LiuxSꎬXuJPꎬChenZYꎬetal.Single ̄inductordual ̄outputbuck ̄boostpowerfactorcorrectionconverter[J].IEEETransactionsonIndus ̄trialElectronicsꎬ2015ꎬ62(2):943-952.[6]㊀马鹏飞.基于平均电流法的单相Boost功率因数校正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ꎬ2018.[7]㊀FukaishiYꎬHiguchiKꎬFuruyaHꎬetal.DesignofrobustdigitalcontrollerforinterleavePFCboostconverterwithDC-DCconverterload.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onDevicesandSolidStateCircuit.IEEEꎬ2013:1-2.收稿日期:2021-07-26。

运用软开关技术的Boost电路原理及实现

运用软开关技术的Boost电路原理及实现

运用软开关技术的Boost电路原理及实现1 引言采用硬开关工作方式的Boost电路,在开关频率很高时,其开关损耗增大,电源效率降低。

为了提高开关电源的频率和效率,必须减小开关损耗。

本文提出了一种运用软开关技术的Boost电路,该电路实现简便,开关频率恒定,控制简单。

通过对该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以及仿真及实验的结果,证明该电路具有良好的减少开关损耗及提高电源效率的作用。

2 主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分析该电路的拓扑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是由传统的Boost 电路与由D2、D3、Lr、Cr组成的谐振电路连接而成的。

该电路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

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假定L1中的电流和Cf中的电压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保持不变。

电路工作波形如图3所示。

1) 第一阶段[t0-t1]t0时刻二极管D1导通,能量由电源向负载输送。

2) 第二阶段[t1-t2]S1在ZCS的状态下开通,t2时刻Lr中的电流线性下降到零。

由于D1保持导通,Cr的电压保持在Vo。

3) 第三阶段[t2-t3]t2时刻D1截至,谐振开始,D2导通,电容Cr向Lr充电,Cr上的电压由V o变到-Vi。

4) 第四阶段[t3-t4]t3时刻D3导通,Cr中的电压与输入电压相等。

在这个阶段中,Lr 中的电流线性减小到零。

5) 第五阶段[t4-t5]t4时刻Lr中的电流变为0,D2、D3截至。

6) 第六阶段[t5-t6]t5时刻S1在ZVS的状态下断开,D3为电流ii提供一条通路,电容线性放电。

7) 第七阶段[t6-t7]t6时刻电容Cr上的电压变为(Vo-Vi)时,D1导通。

在此过程中,Lr和Cr又有一次谐振,直至VCr变为V o。

8) 第八阶段[t7-t8]t7时刻VCr=V o时,D2导通,Lr中的电流线性上升,直至电流变为Ii。

该阶段结束后,便开始,下一个周期。

从图3中可以看出,电路是工作在软开关状态下的。

3 电源变换范围的讨论为了便于对电路电压增益进行定量的分析,我们假定所有的元器件都是理想的。

单周期控制的Boost APFC理论分析与Simulink仿真

单周期控制的Boost APFC理论分析与Simulink仿真
因数 等 . 常 见 解 决 方 法 即采 用 A P F C技 术 . 单 周 期 控 制 的
r ・
在每个开关周期 内对上式积分 , 得到单周期 B o o s t 结构
A P F C控制方程 U m - i L R , = 1 J U m d t .
1 s J O
实 现 了功 率 因数 校 正 .
3 Bo o s t APF C 电 路 参数 计 算
单周期 B o o s t 结构 A P F C电路原理 图如图 1 所示 .
现设 计一单 相 B o o s t A P F C电路 , 要求 如下 : 输入 交流 电压有效值 9 0 ~ 2 5 0 V; 输入 频率 5 0 Hz ; 开关管 频率 5 0 k H z ; 输 出直流电压不低于 4 0 0 V; 输出功率不低于 3 0 0 W. 3 . 1 整流桥 选 择整流桥 时其 额定电压必须 大于输入 电压峰值 , 其 额定 电流由输 出功率和输入 电压决定 ,输入 电流峰值最大
V0 1 . 29 No . 1 2
De c . 2O1 3
单周期控制的 B o o s t A P F C 理论分析与 S i m u l i n k 仿真
吉亚 泰
( 浙 江 大学 电气 工程 学院 ,浙 江

杭州 3 1 0 0 0 7 )
要 :为 实现 控 制 简 单 可 靠 , 系统动 态响 应 快 , B o o s t 有 源 功 率 因数 校 正 ( A P F C) 采 用 单周 期 控 制 的 非 线性 控 制 策 略 . 本
第2 9卷 第 1 2期 ( 下)
2 0 1 3年 1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Boost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

Boost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Boost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课程作业:基于单周期控制的Boost 型APFC电路及仿真

课程作业:基于单周期控制的Boost 型APFC电路及仿真

研究生课程论文/研究报告课程名称: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任课教师:作业题目:基于单周期控制的Boost 型APFC电路及仿真完成日期:2018 年 6 月 2 日学科:电气工程学号:姓名:本文根据单周期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单周期控制的Boost 型APFC 电路。

主电路参数为:输入电压U in =90~240V AC ;输入电压频率f in =50Hz ;输出电压U o =800V ;输出功率P o =1kW ;开关频率f s =100kHz 。

根据参考文献,重新设计电流采样电阻阻值,设计了控制电路PI 参数,并根据理论分析在单周期控制电路中增加了比例增益环节,时V m 和DV m 处于同一数量级。

最后通过Simulink 建模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电路能够有效解决输入电流畸变的问题,并提高功率因数,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性。

1单周期控制PFC 原理图1所示为Boost 电路后沿调制的单周期控制原理图,主要包括积分器、RS 触发器、复位开关、比较器等模块。

为简化分析,认为电路中所有元器件为理想元器件,忽略电感电流纹波,视开关管导通电阻为零,忽略能量传递中的损失,开关管的频率远大于输入电压的频率。

图1工作原理图对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 )下的Boost 电路,有o i 11U U d =−式中,U i 和U o 分别为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d 为占空比。

当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无相位差,即变换器相对于输入端呈电阻性时,此时输入功率因数为1,为理想状态,此时电路满足i L e U i R =式中,R e 即为变换器的等效输入电阻。

根据式(1)和式(2)可得()e L o1R i d U =−对式(3)两端同乘R s 可得()s L m1R i d U =−式中,U m 称为调制电压;R s 为等效采样电阻。

式(4)即为连续模式下的单周期控制方程。

在稳态时,可认为输出电压U o是定值,通过改变调制电压U m 可以改变等效输入电阻R e ,从而实现了对输入功率的控制。

一种Boost变换A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一种Boost变换A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一种Boost变换A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赖联有【摘要】The power factor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decrease in AC/DC converter because of its non-resistive input impedance. After analyz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Boost converter, the paper proposes a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PFC) circuit which can be used to improve power factor (PF) and displacement power factor (DPF), reduce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APFC circuit, describes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designing circuit. Then, the circuit model is built by using the PSIM software, and finally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the circuit are simulated. The validity of the APFC is prov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针对在AC/DC变换中由于输入阻抗非纯电阻导致功率因数和变换效率降低的情况,论文在分析Boost变换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采用该电路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PF、位移功率因数DPF、降低总谐波畸变率THD.文中首先给出了Boost变换APFC电路的原理图,描述了其工作原理,并给出了该设计电路的计算表达式,然后采用PSIM软件进行了电路建模,最后对电路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仿真,并得出了仿真结果,验证了该APFC电路的有效性.【期刊名称】《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功率因数校正;升压变换;交流/直流变换【作者】赖联有【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43为了得到稳定的直流电源,在AC/DC变换之后一般还要采用电容、电感进行滤波.因此,站在AC输入的角度上看,输入电阻为非纯阻性,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这导致电源的功率因数降低.电源变换中,普遍采用PWM技术,PWM技术优点很多,但同时也会给电路带来电流、电压谐波畸变,其中电流畸变更为严重,需要抑制.功率因数低下和电流谐波畸变容易引起很多问题,如引起控制系统组件的错误运行、对敏感电子设备造成损害、电路断路器故障跳闸并烧断保险丝、设备运行时出现过热现象、对附近电子设备造成干扰、谐波污染等[1-2].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采用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PFC有被动式PFC(PPFC)和主动式PFC(APFC)之分.PPFC的优点是简单,缺点是不灵活、改善效果有限.APFC的优点是设计灵活、改善效果好,缺点是控制电路或控制算法比较复杂[3-5].在集成电路飞速发展的今天,APFC的优点是主要的,并且越来越凸显出来.开关电源中基本变换器拓扑有Buck、Boost、Buck-Boost、Cuk、Sepic、Zeta,它们原则上都可以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由于Boost变换器的特殊优点,应用于PFC更为广泛[6-7].APFC具体的控制策略有峰值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滞环电流控制、脉动电流面积控制等,每种控制策略各有优缺点.文中以Boost变换器为例阐述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策略的主动式功率因数校正(APFC)的实现方法.Boost变换器APFC原理图如图1所示[8].在图1中,选择不同的参数,电感电流可以是电流连续模式(CCM),也可以是电流断续模式(DCM)的.在DCM模式下,Boost变换器中的电压、电流波波形如图2所示,存在三个模态.在CCM模式时,只有模态1和模态2,没有模态3[8].假设输入电压为关周期为TS,占空比为d,参照文献[6],电路功率因数的计算过程如下.电感电流的峰值:开关S关断后,电感电流从峰值下降到零所需要的时间:输入电流的平均值:输入功率:输入电流的有效值:电路的功率因数:APFC的基本功能是:使输入电流为正弦波并与输入电压保持同相位关系,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因此,APFC必须同时控制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对输入电流的控制是通过整流线电压来实现的,对输出电压的控制是通过改变电流幅值信号的平均幅值来实现的.采用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APFC变换器原理如图1所示,APFC电路主要由电流误差补偿器、电压误差补偿器和电压前馈补偿器三部分组成.(1)电流误差补偿器的主要作用是:输入参考电流信号IACREF和实际的电感电流IAC,输出电流误差控制信号IPI,使IAC跟随IACREF.(2)电压误差补偿器的主要作用是:输入参考直流电压VDCREF和实际输出直流电压VDC,输出电压误差控制信号VPI,使VDC保持稳定,而不管负载电流IO 和供电电压VAC如何变化.(3)电压前馈补偿器的主要作用是:保持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稳定,而不论输入电压和负载如何变化.例如:当输入电压增加时,VAC和VPI的乘积增加,使设定信号幅值增加,该信号除以平均电压信号的平方值得到IACREF,IACREF随着输入电压增加相应的按比例减小,从而保持输入功率为恒定值.增益常数:增益常数:增益常数:增益常数:平均电压:补偿电压:电流补偿器传递函数:电压补偿器传递函数:采用PSIM软件建模并仿真,仿真时所取的参数为:输出功率P=400 V、输入电压为市电、输出电压VDC=400 V、开关频率f=80 kHz、电感L=1.2 mH、输出电容CO=1000 μF、负载RL=500 Ω.输入电压Vin、输入电流Iin、电感电流Iinductance如图3所示.比较图3(a)和图3(b)可以看出:输入电流Iin与输入电压Vin保持了同相位关系;从图3(c)可以看出:电感电流Iinductance与输入电压Vin保持了同相位关系;同时电感电流是连续的,即电路工作在CCM模式.输出电压Vout如图4所示,图4(b)是图4(a)的局部放大图.从图4(a)可以看出:输出电压稳定在400 V.从图4(b)中可以看出:输出电压在396 V~402 V之间波动,有一定的纹波,输出电压纹波比约为1%,能满足大多数应用场合.从交流电压AC输入处测得的功率因数PF、位移功率因数DPF、谐波畸变率THD 如图5所示.从图5(a)和图5(b)可以看出,稳定后功率因数和位移功率因数都约1;从图5(c)可以看出THD也较低.当电感L=0.1 mH时,电感电流Iinductance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当L=0.1 mH,电感电流是断续的,即电路工作在DCM模式.与图3相比,图3的仿真条件是L=1.2 mH,电路工作在CCM模式.这说明:改变电感L可以改变电路的工作模式,L较大时,工作于CCM模式,L较小时,工作于DCM模式.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得出:①在Boost变换电路中,采用APFC电路可以使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保持同相位关系,有效的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PF、位移功率因数DPF、降低总谐波畸变率THD.②改变电路参数可以是电路工作于不同的模式(CCM模式或DCM模式).[1]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Wu X,Tse C K,Wong S C,et al.Fast-scale bifurcation in singlestage PFC power supplies operating with DCM boost stage and CCM forwardstage[J].Int J Circuit Theory Appl,2006,34(3):341-355.[3]刘夏青,亢敏.高功率因数Boost-APFC电路仿真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0,30(1):79-82.[4]赵振波,李和明.单位功率因数PWM整流器双闭环PI调节器设计[J].电工技术杂志,2003,22(5):68-71.[5]李晓明,吕征宇.基于DSP的单相Boost型数字PFC控制技术[J].机电工程,2008,25(1):108-110.[6]赖联有,陈仅星,许伟坚.Boost开关电源设计及仿真[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31(2):29-32.[7]贲洪奇,张继红,刘桂花,等.开关电源中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Vinaya Skanda.使用dsPIC DSC实现能量转换应用中的功率因数校正[R].Microchip Technology Inc.DS01106A_CN,2008.。

单级boost型apfc电路控制方法的研究及仿真

单级boost型apfc电路控制方法的研究及仿真

单级boost型apfc电路控制方法的研究及仿真一、引言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APFC电路在电力电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PFC电路可以有效地提高功率因数,减少谐波污染,提高系统效率。

在APFC电路中,控制方法是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研究单级boost型APFC电路的控制方法。

二、单级boost型APFC电路简介单级boost型APFC电路是一种常见的APFC电路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开关管周期性地切换直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使得输出端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并且能够实现功率因数校正。

三、控制方法1. 控制目标单级boost型APFC电路的控制目标是实现输出端稳定的直流电压,并且使得输入端所需的功率因数接近1。

2. 控制策略单级boost型APFC电路通常采用开环或闭环控制策略。

其中开环控制策略简单易行,但对于负载变化和输入变化较为敏感;闭环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和稳定的控制效果。

3. 控制算法单级boost型APFC电路的控制算法通常采用模拟控制或数字控制。

其中模拟控制具有成本低、实现简单等优点;数字控制具有精度高、可编程性强等优点。

四、仿真结果为了验证单级boost型APFC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仿真实验。

仿真软件采用MATLAB/Simulink。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闭环控制策略和数字控制算法的单级boost型APFC电路可以实现稳定的输出电压和接近1的功率因数。

五、结论本文对单级boost型APFC电路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且进行了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采用闭环控制策略和数字控制算法可以实现稳定的输出电压和接近1的功率因数。

这为单级boost型APFC电路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种软开关BOOST电路的分析与仿真(图清晰)

四种软开关BOOST电路的分析与仿真(图清晰)

四种常用BOOST带软开关电路的分析与仿真 (图清晰)软开关的实质是什么?所谓软开关,就是利用电感电流不能突变这个特性,用电感来限制开关管开通过程的电流上升速率,实现零电流开通。

利用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用电容来限制开关管关断过程的电压上升速率,实现零电压关断。

并且利用LC谐振回路的电流与电压存在相位差的特性,用电感电流给MOS结电容放电,从而实现零电压开通。

或是在管子关断之前,电流就已经过零,从而实现零电流关断。

软开关的拓扑结构非常多,每种基本的拓扑结构上都可以演变出多种的软开关拓扑。

我们在这里,仅对比较常用的,适用于APFC电路的BOOST结构的软开关作一个简单介绍并作仿真。

我们先看看基本的BOOST电路存在的问题,下图是最典型的BOOST电路:假设电感电流处于连续模式,驱动信号占空比为D。

那么根据稳态时,磁芯的正向励磁伏秒积和反向励磁伏秒积相同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下式:VIN×D=(VOUT-VIN)(1-D),那么可以知道:VOUT=VIN/(1-D)那么对于BOOST电路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这也就是这个拓扑叫做BOOST电路的原因。

另外,BOOST电路也有另外一个名称:upconverter,此乃题外话,暂且按下不表。

对于传统的BOOST电路,这个电路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知道,电力电子的功率器件,并不是理想的器件。

在基本的BOOST电路中:1、当MOS管开通时,由于MOS管存在结电容,那么开通的时候,结电容COSS储存的能量几乎完全以热的方式消耗在MOS的导通过程。

其损耗功率为COSSV2fS/2,fS是开关频率。

V为结电容上的电压,在此处V=VOUT。

(注意:结电容与静电容有些不一样,是和MOS 上承受的电压相关的。

)2、当MOS管开通时,升压二极管在由正向导通向反偏截止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反向恢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尖峰流过二极管与MOS管,从而导致功率损耗。

单级boost型apfc电路控制方法的研究及仿真

单级boost型apfc电路控制方法的研究及仿真

单级boost型apfc电路控制方法的研究及仿真单级boost型apfc电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交流电源的电路拓扑结构,用于改善功率因数和提高电源效率。

在单级boost型apfc电路中,功率因数校正 (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 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交流电源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会对电网造成较大的污染。

因此,研究和仿真单级boost型apfc电路的控制方法,对于改善电源质量和提高能量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输入电流控制:为了提高功率因数和减小谐波电流,需要对输入电流进行控制。

可以采用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或average current control等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开关器件的导通时间来控制输入电流。

2. 输出电压控制:在单级boost型apfc电路中,输出电压是稳定工作的关键。

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和占空比,可以实现精确的输出电压控制。

3.功率因数校正控制:为了提高功率因数,需要控制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可以通过添加控制回路,对电流进行定相控制,使其与输入电压同相或基本同相,从而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

仿真是研究和优化单级boost型apfc电路控制方法的一种有效手段。

可以利用软件如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建立电路模型并进行参数调节和信号分析,从而获得电路的性能和特点。

通过对单级boost型apfc电路控制方法的研究和仿真,可以优化电路的性能和效率,提高电源质量和能量利用率,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电源稳定性和能量节约的要求。

PFC电路与BOOST电路设计实例解析

PFC电路与BOOST电路设计实例解析
15
基于Boost电路的PF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CCM
CCM
电感电流连续时可以选择多种控制方法,如:峰值 电流控制、滞环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和单周期控 制等,适用于大功率场合 ,开关频率可以恒定(如平 均电流控制等(定频)),也可以变化(如滞环控制 (变频))。
16
基于Boost电路的PF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总结
(2)平均电流控制 :优点是电流环有较高的增益带宽、跟踪误差小、 瞬态特性较好、THD(<5%)和EMI小、对噪声不敏感、开关频率固定、 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其缺点是参考电流与实际电流的误差随着占 空比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可能会产生低次电流谐波。
(3)滞环电流控制 :优点是电流环带宽高,具有很强且具有很强的鲁 棒性和快速动态响应能力,电流跟踪误差小,硬件实现容易。其缺点 负载大小对开关频率影响较大,不利于设计输出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在输入或输出跳变时,单周期控制可以在一个开关周期 实现控制目标,较大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进而扩展到各种应用场合,如功率因数校正、有源滤波、 整流器等
29
PFC控制方法——CCM-One Cycle Control
单周期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开关周期内令 开关变量的平均值与控制参考量相等或成比例
CCM
常用的有电流峰值控制法、电流滞环控制法或平均电流控制 法,可以定频,也可以变频,高功率因素,要用到乘法器,控 制相对复杂,成本高。适用于大功率场合 。
17
基于Boost电路的PF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CCM
概述
通常情况下,电感电流连续时的控制电路都需要有一 个模拟乘法器和电流检测环路,与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 一起调制功率开关管的控制信号,其中模拟乘法器的精 度将影响PF值和输入电流谐波含量THD。示意图图下 ,

开关电源APFC实现方法及仿真验证

开关电源APFC实现方法及仿真验证

开关电源APFC实现方法及仿真验证摘要: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关电源类装置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应用日趋广泛。

然而,由于其低功率因数,给电力系统注入了大量的谐波,致使电网中谐波的污染日益严重。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是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整流电路谐波的重要手段,能够使输入电流成为与电网电压同相位的正弦波,使整流电路基本不产生谐波。

因而成为目前电力电子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基于boost电路介绍了峰值电流控制、滞环比较控制、平均电流控制三种APFC的实现方法,然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这三种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其性能进行比较。

ABSTRACT:With the fast developing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ices of switch power supply have been used in the field of manufacture and living gradually extensiv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ow power factor of these devices, it has injected a lot of harmonic i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which cause the harmonic pollution problems are increasing serious. The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which can increase the power factor and reduce the rectification circuit harmonic current. This technology can make the input current to be sinusoidal wave with the same phase with the input voltage, and make the rectification circuit doesn't produce harmonic current basically. The APFC technology become an hot research subject. In this paper, it first introduces three modes of APFC control: peak current control, average current control and current hysteresis control, and then use the MA TLAB to do the simulation and compare their Performance.1.APFC峰值电流控制方法1.1 控制原理概述控制原理图如图所示;图1 峰值电流法控制,Boost 功率因数校正器原理图如图1所示,控制开关管Tr的电流Is被检测,所得信号IsRi送入比较器。

Boost变换APFC电路设计与仿真

Boost变换APFC电路设计与仿真

Boost变换APFC电路设计与仿真
赖联有; 曾桂英
【期刊名称】《《电源技术》》
【年(卷),期】2011(35)11
【摘要】Boost变换是非纯阻抗输入型电路,存在功率因数低的缺点。

针对Boost 变换设计了主动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并采用PSIM软件进行了电路建模和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后的Boost变换电路的功率因数高、总谐波畸变率低。

【总页数】2页(P1433-1434)
【作者】赖联有; 曾桂英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41
【相关文献】
1.基于Boost变换器的ZVT软开关三相APFC仿真研究 [J], 朱志明;陈俊杰
2.倍压Boost-APFC变换器的改进型单周期控制 [J], 蔡逢煌;王武;陈浩龙
3.用Matlab实现BUCK-BOOST变换器 APFC的仿真分析 [J], 刘宇;谢品芳;周雒维
4.新型无源无损Boost APFC电路设计与仿真 [J], 于仲安;葛庭宇;何俊杰
5.一种Boost变换A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J], 赖联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oost电路的一种软开关实现方法

Boost电路的一种软开关实现方法

Boost电路的一种软开关实现方法时间:2011-02-26 22:47:16来源: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作者:顾亦磊,陈世杰,吕征宇摘要:提出了一种Boost电路软开关实现方法,即同步整流加上电感电流反向。

根据两个开关管实现软开关的条件不同,提出了强管和弱管的概念,给出了满足软开关条件的设计方法。

一个24V输入,40V/2.5A输出,开关频率为200kHz的同步Boost变换器样机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其满载效率达到了96.9%关键词:升压电路;软开关;同步整流0 引言轻小化是目前电源产品追求的目标。

而提高开关频率可以减小电感、电容等元件的体积。

但是,开关频率提高的瓶颈是器件的开关损耗,于是软开关技术就应运而生。

一般,要实现比较理想的软开关效果,都需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辅助开关为主开关创造软开关的条件,同时希望辅助开关本身也能实现软开关。

Boost电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DC/DC拓扑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源产品中。

由于Boost 电路只包含一个开关,所以,要实现软开关往往要附加很多有源或无源的额外电路,增加了变换器的成本,降低了变换器的可靠性。

Boost电路除了有一个开关管外还有一个二极管。

在较低压输出的场合,本身就希望用一个MOSFET来替换二极管(同步整流),从而获得比较高的效率。

如果能利用这个同步开关作为主开关的辅助管,来创造软开关条件,同时本身又能实现软开关,那将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本文提出了一种Boost电路实现软开关的方法。

该方案适用于输出电压较低的场合。

1 工作原理图1所示的是具有两个开关管的同步Boost电路。

其两个开关互补导通,中间有一定的死区防止共态导通,如图2所示。

通常设计中电感上的电流为一个方向,如图2第5个波形所示。

考虑到开关的结电容以及死区时间,一个周期可以分为5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下面简单描述了电感电流不改变方向的同步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这种设计下,S2可以实现软开关,图1 同步Boost变换器图2 电感电流不反向时的主要工作波形(a)Stagel[t0,t1] (b)Stage2[t1,t2](c)Stage3[t2,t3] (d)Stage4[t3,t4](e)Stage5[t4,t5]图3 电感电流不反向时各阶段等效电路但是S1只能工作在硬开关状态。

一种Boost变换A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一种Boost变换A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cr ci A F ) i ut hc a eue rv o e co a ddsl e e t o e c r or t n( P C cr iw i cnb sdt i oep w r at e o c h o mp f r( n i a m n w r a t pc p f o

rd c oa hr o i ds r o (H ) T e p prf s it d cSteA F i ut ecie t w rig e u e t l am nc i o i T D . h a e r nr u e h P C cr i sr s i okn t t n t it o c ,d b s
该 AP C 电 路 的 有 效 性 . F
关键 词 : 功率 因数校 正 ; 压 变换 : 升 交流/ 直流 变换 中图分类 号 : M7 3 T 4 文献标 志码 : A
De i n a d sm u a i n o h FC ic i o o s o v r e sg n i l to ft e AP c r u t fb o tc n e t r
LAILi n-y u a o
( c o l f nomainE g e r g Jm i nv r t , a n 3 1 2 , hn ) S h o o fr t n i ei ,i e i s y Xi I o n n U ei me 6 0 1 C i a
Ab t a t T e p w rf co n o v ri n e c e c e r a e i / o v r rb c u e o sn n —e it e sr c : h o e a t ra d c n e s f in y d c e s n AC DC c n e t e a s fi o — ssi o i e t r v i p t i e a c .Af r a a y i g t e b sc p n i l s o o s o v r r h a e r p s s a p we a t r n u mp d n e t n lzn h a i r c p e f B o t c n e t ,t e p p r p o o e o r f co e i e

新型无源无损Boost APFC电路设计与仿真

新型无源无损Boost APFC电路设计与仿真

中图分类号:TN643+.3⁃34;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8)16⁃0043⁃04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novel passive lossless Boost APFC circuit
YU Zhongan,HE Junjie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China)
基于此本设计提出一种适用于 Boost 电路的新型无 源无损软开关电路,所提软开关电路没有增大 Boost 电 路中开关管与二极管电压电流的应力,开关管与升压二 极管均实现了软通断。同时,软开关电路本身也实现了 软通断且器件应力小。分析了无源无损软开关电路的 工 作 过 程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结 合 有 源 功 率 因 数 校 正 芯 片 UC3854 设计了 Boost APFC 电路,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 分析的合理性。
压的反向峰值,并且软开关电路元器件应力也较大。提出一种适用于 Boost 升压电路的无源无损软开关电路,在理论分析软
开关电路工作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开关管实现了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所有二极管软开关,并且电路
中所有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小,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软开关电路;无源无损电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升压电路;Boost;升压二极管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oft⁃switching circuit can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high loss at the moment of switch⁃on and switch⁃off of the switch tube in the Boost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PFC)circuit,and the large impact of the peak current caused by the reverse recovery at the moment of switch⁃off of the booster diode. However,the booster diode has to bear a reverse peak being twice of the output voltage at the moment of its switch⁃off,and the component stress of the soft⁃switching circuit is relatively large. Therefore,a passive lossless soft⁃switching circuit suitable for the Boost booster circuit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soft⁃switching circuit,a simul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witch tube can realize zero⁃current turn⁃on and zero⁃voltage turn⁃off of all diodes ′ soft⁃switching,and the small voltage and current stresses of all the components in the circuit,which can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circuit.

APFC直流稳压(ACDC)电路仿真研究

APFC直流稳压(ACDC)电路仿真研究

APFC直流稳压(AC/DC)电路仿真研究090607344 郑太锋指导教师刘继伦讲师内容摘要传统的整流变换电路(AC/DC)存在功率因数低、输入电流畸变的问题。

本文对常用的AC/DC变换电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升压型APFC(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模型和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

结果显示,该电路具有提高功率因数、减小输入电流畸变的功能,对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AC/DC变换器; 电流环控制APFC直流稳压(AC/DC)电路仿真研究一绪论为了保证开关电源的输电流谐波能够达到谐波标准的要求,绿化电网环境,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PFC)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电力电子学领域十分活跃和颇具研究价值的热点。

直接接入电网的开关电源应用非常普遍,一般来说,其前置级AC/DC 变换部分都采用图1所示的二极管桥式整流加大容量电容滤波电路。

虽然输入的交流电压是正弦波行,但输入的交流电流却呈脉冲状,波形严重畸变,如图2所示。

图1AC/DC 整流电路图2输入电压,输入电流波形实践表明,在提高开关电源类装置的功率因数方面,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功率因数及其校正方法根据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功率因数(Power Factor)定义为有功功率(P)和视在功率(S)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PF=(1-1)式中::输入电流基波有效值;:电网电流有效值,,其中,,,为输入电流各次谐波有效值;:输入电压基波有效值;:输入电流的波形畸变因数;:基波电压和基波电流的位移因数。

为畸变因数,表示基波电流有效值在总的输入电流有效值中所占的比例;为位移因数,表示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差。

从本质上来讲,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目的是要使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针对交流电网呈现“纯阻性”,这样输入电流和电网电压为同频同相的正弦波,功率因数为1,没有谐波污染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用于APFC的软开关BOOST电路的分析与仿真 软开关的实质是什么?所谓软开关,就是利用电感电流不能突变这个特性,用电感来限制开关管开通过程的电流上升速率,实现零电流开通。

利用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用电容来限制开关管关断过程的电压上升速率,实现零电压关断。

并且利用LC谐振回路的电流与电压存在相位差的特性,用电感电流给MOS结电容放电,从而实现零电压开通。

或是在管子关断之前,电流就已经过零,从而实现零电流关断。

软开关的拓扑结构非常多,每种基本的拓扑结构上都可以演变出多种的软开关拓扑。

我们在这里,仅对比较常用的,适用于APFC电路的BOOST结构的软开关作一个简单介绍并作仿真。

我们先看看基本的BOOST 电路存在的问题,下图是最典型的BOOST电路:假设电感电流处于连续模式,驱动信号占空比为D。

那么根据稳态时,磁芯的正向励磁伏秒积和反向励磁伏秒积相同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下式:VIN×D=(VOUT-VIN)(1-D),那么可以知道:VOUT=VIN/(1-D)那么对于BOOST电路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这也就是这个拓扑叫做BOOST电路的原因。

另外,BOOST电路也有另外一个名称:up converter,此乃题外话,暂且按下不表。

对于传统的BOOST电路,这个电路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知道,电力电子的功率器件,并不是理想的器件。

在基本的BOOST电路中:1、当MOS管开通时,由于MOS管存在结电容,那么开通的时候,结电容COSS储存的能量几乎完全以热的方式消耗在MOS的导通过程。

其损耗功率为COSSV2fS/2,fS是开关频率。

V为结电容上的电压,在此处V=VOUT。

(注意:结电容与静电容有些不一样,是和MOS上承受的电压相关的。

)2、当MOS管开通时,升压二极管在由正向导通向反偏截止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反向恢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尖峰流过二极管与MOS管,从而导致功率损耗。

3、当MOS关断时,虽然有结电容作为缓冲,但因为结电容太小,关断的过程电压与电流有较多的重叠,也产生一定的关断损耗。

下面我们来仿真一下最基本的BOOST电路。

因为BOOST电路的输入端是个大电感,在稳态工作时,电流基本不变,所以,在稳态时可以用电流源来代替。

而输出因为是大的滤波电容,稳态时,电容电压基本不变,故而在稳态时可以用电压源来代替输出电容。

所以,我们可以在saber的环境下,得到这个电路:我们进行瞬态分析,得到下图结果:从图上可以看到:1,MOS管在开通时,可以看到miller效应在驱动信号上造成的平台。

2,当MOS管开通时,在MOS的漏极和二极管上产生很大的尖峰电流。

从仿真结果来看,的确存在我们前面分析的容性开通、反向恢复等问题。

那么软开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我们先推出今天的第一个软开关的例子:此电路是我以前分析一华为通信电源模块时所见。

在这个电路中,我们主要增加了一个50uH电感、一个1000pF电容、一个辅助开关管HGTG30N60B3、一个钳位二极管MUR460等功率器件。

进行瞬态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果:在此图中,ga为辅助开关管驱动信号,g为主开关管驱动信号。

ia为辅助开关管集电极电流信号,id为主开关管漏极电流信号。

vdsa为辅助开关管VCE信号,vds为主开关关VDS信号。

现在把工作原理分析如下:t1时刻,辅管开始导通,由于辅管是双极性器件,所以容性开通的情况并不严重。

ia波形从零开始缓慢上升,说明辅管是零电流开通。

随着ia 电流增加,当ia=iout的时候,输入电感电流完全流入辅助开关管,谐振电感电流开始过零反向流动,主开关管IXFH32N50的结电容开始通过谐振电感谐振放电。

t2时刻,主开关管的vds电压已经谐振到零,随后,主管的体二极管开始导通,把谐振电容钳位在0V,这时候,如果开通主管,则为零电压开通。

t3时刻,主开关管开通,从g的波形上可以看出来,主管开通驱动波形上不在有miller效应造成的平台,这也说明主管是零电压开通。

t4时刻,主管开通后,辅管就可以关断了。

从波形上看,辅管的vce与集电极电流ia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重叠区域。

说明辅管的关断并不是软关断。

辅管关断后,由于MUR460的钳位作用,辅管电压不可能超过输出电压vout。

那么因为主管此时已经开通,而辅管的VCE为400V,那么谐振电感在400V电压作用下,电流快速上升。

t5时刻,主管的id达到了输入电流IIN,电路进入通常的PWM状态。

直到t6。

t6时刻,主开关管关断,电感电流通过二极管向负载输出。

主管因为并联了较大的snubber电容(1000pF),所以,关断时,vds以一个斜率上升,有较好的零电压关断特性。

此电路的优点是:主管实现了零电压的开通与关断。

升压二极管实现了“软”的关断。

辅管实现了零电流开通。

缺点是:辅管的关断特性不好,有较大损耗。

另外,钳位二极管,在主管关断后,也流过一定的电流,会让辅管开通的零电流效果变差,甚至产生电流尖峰,这一点也可以从仿真波形上看出来。

第二个例子,就是最常见的ZVT零转换电路,先看一下原理图:在这个原理图中,相对于基本的BOOST电路,谐振回路是并联在主回路上的。

主开关管Q1,依然采用MOS,IXFH32N50,辅助开关管Q2采用IGBT,HGTG30N60b3,谐振电感L1,20uH,谐振电容C2,2nF,两个箝位二极管采用MUR460,主二极管采用MUR1560。

设定好参数后,我们进行瞬态分析,得到波形如下图:在此图中,g为主管驱动,vds为主管VDS波形,i(d)为主管漏极电流,ga为辅管驱动,i(a)为辅管集电极电流,vdsa为辅管VDS波形,i(l.i1)是谐振电感电流,i(p)主二极管电流。

工作原理分析如下:t0时刻之前,主二极管导通,向负载供电。

t0时刻,辅管开通,由于电感L1的存在,辅管电流线性上升,主二极管电流线性下降。

所以辅管是零电流开通,注意看辅管驱动波形上开通过程的miller效应是存在的。

而主二极管的关断过程是相当的“软”,反向恢复电流很小。

在主二极管电流完全转移到电感L1中以后,主管的VDS电压开始谐振下降。

t1时刻,主管VDS电压降到零,然后主管的体二极管导通,将VDS箝位在零。

此时开通主管的话,就属于零电压开通。

t2时刻,主管开通,从波形上可以看出,主管完全是零电压零电流的状态开通的。

从栅极信号可以看出,没有开通过程的miller效应。

主管开通后,辅管就可以关断了。

t3时刻,辅管关断。

从波形上可以看到,关断过程中,辅管的VDS电压在C2的缓冲下缓慢上升,电压和电流重叠部分较小。

因为仿真模型我没有找到更快速的IGBT,现实中,我们可以选择更高速的IGBT,那么,可以实现辅管的零电压关断。

谐振电感L1中的能量向C2中转移。

当C2电压达到输出电压时,箝位二极管会导通,保证辅管的VDS电压不会超过输出电压。

t4时刻,当谐振电感L1能量完全转移到C2中以后,箝位二极管MUR460_2关断反偏。

t5时刻,主管关断。

输入电流通过C2、MUR460_2、MUR460_1输出向负载。

在C2的缓冲下,主管 的VDS电压则线性上升,呈现良好的零电压关断状态。

t6时刻,C2能量完全释放完毕,C2两端电压差为零。

主二极管MUR1560导通,输入电流通过主二极管向负载输送能量。

这样电路的一次工作过程就完成了。

这个例子,其实是第一个例子的改进版本。

在原有的基础上,克服了原先的缺点,使辅管的关断特性也变好了,进一步降低了损耗。

第三个例子,此电路常见于DELTA的通信电源模块。

从几百瓦到几千瓦的,好多型号都用了这个电路。

是DELTA有专利保护的一个电路。

见图:在这个电路中,几乎不好说哪个管子是主管,哪个是辅管了。

如果真的要定一个的话,我们就认为Q1,这个IGBT 为主管吧。

此电路的驱动信号和前面的两个例子不同,是两路同样宽度,但相位不同的驱动信号。

主管在前开通,辅管在后开通。

仿真结果如下:这个电路分析起来比较复杂。

t0时刻之前,输入电流通过D1向负载供电。

t0时刻,Q1开始导通,从图上可以看出,Q1的集电极电流是按照一定的斜率从零开始上升的。

故而认为Q1是零电流开通。

Q1开通后,L1、C1,C2构成一个谐振回路,因为C1<<C2,所以谐振频率主要由L1与C1决定。

C1谐振放电。

L1电流则是谐振上升。

t1时刻,C1放电到零,这时候如果开启Q2,那么Q2就是零电压开通了。

C1放电到零以后,因为MOS的体二极管的箝位,C1维持在零电平。

而这时,因为Q1有导通压降,Q2的体二极管也有导通压降。

所以L1的电流环路变成了L1,D2,C2,L1电流在C2电压作用下降。

t2时刻,Q2导通,从波形上可以看出,是零电压导通。

L1电流继续在C2电压作用下降低。

t3时刻,Q1关断,因为有D2的存在,Q1上的电流被转移到了Q2中,所以,Q1是零电流关断。

t3~t4时刻,L1电流过零,并在C2电压作用下开始反向增加。

t4时刻,Q2关断,以为C1的作用,Q2是零电压关断。

Q2关断后,L1,C1, C2再次谐振,C1电压上升。

L1电流下降, L1低于输入电流时,D2导通,给C1充电。

t5时刻,C1上升到VOUT+|VC2|时,D1导通,开始向负载供电。

同时,因为D2导通,L1电流在C2电压作用下开始上升。

t6时刻,L1电流上升到输入电流,D2截止,L1电流保持与输入电流相同,向负载供电。

此电路的优点是:不论是主管还是辅管,都能实现很好的软开关特性。

从实际经验来看,该电路的确可以做到很高的效率。

不得不佩服DELTA 的研发人员啊!第四个例子,无源无损软开关。

前面讲过的例子,都是采用了至少两个开关管的电路结构。

其优点,就是软开关效果好。

但是对于控制电路要求就复杂了一些,需要对驱动波形进行处理。

是不是有什么方法,能稍微对性能要求降低一点,但电路相对更容易做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基于LCD无损吸收网络的软开关电路。

具体先看原理图:只需要一个开关管,控制也简单了。

但是到底是否能起到软开关的效果呢?看看仿真结果吧:t0时刻之前,输入电流通过L1, D1向负载供电。

t0时刻,Q1导通,由于L1的作用,Q1的集电极电流按照一个斜率从零开始上升,故而可以认为Q1是零电流开启。

D1反向恢复电流很小。

从驱动波形上看,存在miller效应。

这也是此处不选用MOSFET的原因。

因为用MOSFET的话,是容性开通,损耗比较大。

Q1开通后,C1,C2,L1开始谐振,因为C2>>C1,所以谐振频率由L1,C1决定。

t1时刻,经过四分之一周期的谐振,C1能量完全转移到了C2中, C1电压降为零,D2导通,开始了L1C2的谐振。

L1电流在C2电压作用下谐振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