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者的知觉与学习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
辽宁科技学院教案课题名称第3章旅游者的知觉课次第()次课课时 2课型理论(√);实验();实习();、实务();习题课();讨论();其他()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知觉的内涵、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知觉的含义、途经与影响,了解旅游知觉的研究意义及旅游者对自我、距离的知觉,以便认识旅游者的知觉规律,为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心理依据。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的知觉难点旅游知觉的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手段课外学习安排你是怎样通过表情来观察别人的内心世界的?举例说明知觉中的某个心理定势在生活中的表现。
参考资料《旅游心理学》,李祝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旅游心理学》甘朝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学习效果评测课堂提问课外学习指导安排教学后记辽宁科技学院讲稿教学内容备注第3章旅游者的知觉第1节知觉概述一、旅游知觉的概念所谓旅游知觉是指旅游者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旅游知觉的特点1、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成一个整体。
知觉的这一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或完整性)。
2、选择性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特定时间内,人只能感受少量或少数刺激,而对其他事物只作模糊的反映。
3、理解性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它究竟是什么,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稳定性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不同明暗度的情境之下,观察某一熟知物体时,虽然该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因受环境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特征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却倾向于保持其原样不变的心理作用。
像这种外在刺激因环境影响使其特征改变,但在知觉经验上却维持不变的心理倾向,即为知觉恒常性。
三、知觉的心理定势知觉定势(perceptual set)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
第三章旅游者的学习
旅游信息的传达应该契合西方商业界 停止市场促销的AIDA原那么,即
吸引力〔Attraction〕 发生兴味〔Interest〕 激起购置愿望〔Desire to act〕 付诸购置举动〔Action〕 这样会对旅游者可以发生深入的影响。
2. 增加或消弭购置后疑虑的方法
(1) 有选择地接受信息 选择有利信息,坚持不利信息
(2) 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第三节 旅游者如何学习
一、经过阅历学习旅游 二、获取信息的进程也是学习旅游的进
程
学习是信息处置的结果
旅游者通常从两个主要渠道获取信息
1. 商业环境 旅游商业环境通常包括旅游企业自身
依据零点调查公司2006年对中国 10座城市4900多名居民的调查显 示,约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以为口 碑传达是最可信任的信息来源,而 且支出越高、学历越高的消费者更 注重相互之间交流的商品品牌信息。
世界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给21
世纪的口碑传达的定义是:口碑是由消费
者以外的团体经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不
第三章旅游者的学习
2021年7月24日星期六
第三章 旅游者的学习
本章学习要点 旅游者经过学习变得更成熟 成熟旅游者的表现 增加旅游者购置后的方法 旅游者如何学习
人们对旅游产品的知觉是树立在学习的 基础上,经过不时地学习,掌握新知识 和信息,积聚阅历,人们可以更有掌握 地做出旅游决策,成为成熟的旅游者。
旅游任务者经过火析旅游者的学 习行为,可以有针对性地完善其 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顺应日益剧烈的旅游市场竞争。
第三章 旅游知觉 (《旅游心理学 第二版》PPT课件)
在的客观环境 。
二、知觉过程
三、感觉与知觉
•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 是对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 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 础上产生的,与感觉有有机的联系。
四、感觉系统
1.视觉 2.嗅觉 3.听觉 4.触觉 5.味觉
第三章 旅游知觉
•对知觉的理解是学习旅游心理学的一 个重要开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 过程是解释各类行为的一把万能钥匙。
第一节 知觉
一、知觉世界与行为环境
•人的行为的产生首先有赖于他对他所生 活的环境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是通过感 觉、知觉作用产生的。因此,也被称为 “知觉世界”或“认知世界”。
•这种直接影响人类行为的知觉世界
图3-3 相似原理
(三)接近原理 接近原理(principle of proximity)
是指在感知各种刺激时,彼此相互接近的 刺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容易组 合在一起,构成知觉的对象。
图3-4 接近原理
(四)图形——场地原理 “图形——场地原理”(figure-
ground principle),又称背景原理,是指刺激
的一部分居于主位(图形),而其余部分 退为背景。
图 3-5 图形——场地原理
(五)其他刺激因素 当刺激因素和人们所预料的差别较
大,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成为知觉 的对象。
二、个体因素
•兴趣 •需要和动机 •期望和经验
•个性 •社会地位 •其他个体因素
表3-1 美国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一、刺激因素
(一)闭合原理 闭合原理(principle of closure)
第三章旅游知觉
补充资料1
广告表现为一个 土著男子惊诧地 发现天上掉下来 的芝华氏的空酒 瓶——上帝也在 喝酒。这幅平面 广告从去年11月 起直到今年1月 刊登在《花花公 子》、《新闻周 刊》和《体坛画 报》上。
西格拉姆酒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 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 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下列因素影响旅游者的知觉印象: 下列因素影响旅游者的知觉印象:车窗的宽敞 程度,座椅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 程度,座椅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车上 视听系统的效果如何,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 视听系统的效果如何,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 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等等。 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等等。
双 关 图 老 人 还 是 美 女
补充资料1
补充资料2
“白牙齿”--口香糖
一口健康的“白牙齿”正是产品更新换代功能 的直白表达,言简意赅。
补充资料3
用密西西比鳄鱼皮手 工制的阿海尔女鞋价 格惊人。创作者直接 亮出标价,将价格 “障碍”成功地化作 卖点,“只有女人明 白”的攻心战略高妙 之极。
视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一个人站在离 我们不同的距离上,他在我们视网膜上的空间大小是 不同的,但是我们总是把他知觉为一个同样大小的人。 一个圆盘,无论如何倾斜旋转,而事实上所看到的可 能是椭圆、甚至线段,我们都会当它是圆盘。在强光 下煤块反射的光量远远大于暗处粉笔所反射的光量, 但这不妨碍我们感觉煤块的颜色比粉笔深。知觉的恒 常性还普遍存在于其他各类知觉中,例如同一支乐曲, 尽管演奏的人不同,使用的乐器也不一样,我们总是 把它知觉成同一支乐曲。
只有女人明白。阿海尔。
补充资料4
生命洋溢的人体语言 代替传统的眉目传情, 明暗反衬、动静结合 和自然流畅的线条更 增添了画面的夺目魅 力,然而,一颗颗精 美的掌上明珠却是塔 格维克鞋店的鞋。
旅游者的知觉
中间是13还是B?
女 人 和 鸟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 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 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三)影响旅游知觉的主要因素
2、影响旅游者知觉的主观因素
1)需要与动机
能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 物,往往会首先成为知觉对象。
2)知识和经验
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节约感知时间,扩 大知觉范围,获得更多、更深的知觉体验。
旅游实践表明,旅游者获得旅游目的地的信 息主要来源于个人及周围亲朋好友过去旅游 的知识和经验,再结合个人不同的知识和经 验等,从而选定不同的旅游目标。
(三)对人际的知觉
1、空间距离的远近 2、交往的频率 3、态度的相似性 4、需要的互补性 5、人的个性
身体距离与人际关系
• 心理学家艾德沃迪霍尔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 与双主的距离成正比。他将身体距离和人际关系亲 密程度分为4个空间段并加以分析。
• 亲密空间(40-50cm)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表情,甚至
感觉到对方的气息,并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拥抱或撕打都 属于这个空间段。
• 个人空间(50-120cm) 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并进行
对话,但感觉不到气息。
• 社会空间(2.7-3.6m)必须用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
进行交谈,是处理公务或社交时所需的距离,也可称之为商 业空间。
• 公共空间(3.6m以上)指类似演讲场所、教室等适合向
——是指对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 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固定的、笼统 的、呆板而没有变通的印象,它 反映的不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 一种群体现象。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旅游知觉课件
加强员工对游客知觉心理的认识,提高服务质量,使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服务流程优化
根据游客的知觉需求和心理预期,优化服务流程,提 高服务效率。
反馈与改进
及时收集游客的反馈意见,针对游客的知觉需求进行 改进,提升游客满意度。
05 案例分析
旅游景点的知觉体验
旅游景点的色彩与知觉
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色彩感知会影响其对景点的整体印象和情感体 验,如蓝色让人感到宁静,绿色让人感到舒适。
旅游心理学第三章旅游知觉课件
目录
• 旅游知觉概述 • 旅游知觉的过程 •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 旅游知觉的应用 • 案例分析
01 旅游知觉概述
知觉的定义
1 2
知觉
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经过大脑加 工,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整体和意义的认识 和解释。
知觉过程
包括感觉登记、选择、组织和解释四个阶段。
旅游广告的策划
01
目标市场定位
根据游客的知觉特点,精准定位 广告的目标市场,制定符合目标 市场的广告策略。
02
创意与表现形式
03
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运用创意手法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突出旅游景点的特色和优势,吸 引潜在游客。
确保广告信息传递准确、清晰, 易于游客理解和记忆,提高广告 效果。
旅游服务的提升
影响因素
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等。
03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客观因素
刺激因素
外界给予的刺激,如旅游景点的特色、 旅游广告等,会影响旅游者的知觉。
环境因素
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景色、卫生状况 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旅游者的知觉。
主观因素
经验与知识
旅游者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会影响其对旅游景点的知觉,如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等。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与旅游
3、旅游者对旅游巴士的知觉:车窗的宽敞程度,座椅 旅游者对旅游巴士的知觉:车窗的宽敞程度,
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车上视听系统的效果如 的舒适性,车上减震装置的性能, 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 何,车上是否配有导游员,导游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等 等。
(四)、对旅游风险的知觉
颜色与联想
颜色 白色 象征 少女、清纯、神圣、 少女、清纯、神圣、死亡 距离感 远 温度 冷 兴奋度 低 主要联想 清洁、诚实、 清洁、诚实、神圣
灰色
朴质、 朴质、温和
近
温
中
平易近人、稳重、 平易近人、稳重、和气
黑色 黄色 紫色 青色 红色
夜晚、罪恶、压抑、 夜晚、罪恶、压抑、死亡 黄金、高贵、 黄金、高贵、富裕 威严、优雅 威严、 鬼火、恐怖、 鬼火、恐怖、怪异 血、喜庆、恐怖、活力 喜庆、恐怖、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触觉 • 味觉
(二)、感觉规律 )、感觉规律
1、相互作用:鲜艳包装—喜庆;淡蓝色、乳 相互作用:鲜艳包装—喜庆;淡蓝色、 白色包装—清洁;油污工作服—味道不好; 白色包装—清洁;油污工作服—味道不好; 青山绿水—心旷神怡 青山绿水— 2、适应性:审美疲劳 适应性: 3、对比性:景区布置 对比性:
课后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游客知觉过程中的选择性注意和 选择性理解? 2、游客常在哪些情况下会知觉到风险?如何 减除这些风险?
(二)、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一)距离对旅游心理的阻止作用 所有的旅客都知道,旅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 包括时间、金钱、体力和情感等。旅游距离越远, 付出的代价越大。这些代价往往使一部分游客产 生畏惧的心理。 (二)距离对旅游心理的吸引 作用 远距离的目的地则无形中有一种特殊的吸引 力,能使游客产生一种神秘感。 (三)距离在旅游知觉中的曲解 由于旅游者对生活方式、文化和气候的知觉 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离某地较远的目的地往往被 看成与其实际距离不相符的位置上。
旅游心理学第二讲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
• 1、旅游刺激物特性较强 • 2、重复的次数越多——反复出现 • 3、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变化的旅游刺激 • 4、新奇独特旅游产品
容易引起人们的旅游知觉。
• 运用图例理解知觉整合原理
• 闭合原理 • 相似原理 • 接近原理 • 图形——场地原理
• (一)闭合原理 • 闭合原理(principle of closure) • 是指当一个刺激不完整时感知者填补缺 • 失元素的倾向。
• 3、期望与经验 人总是感知他所期望的东西。 知识经验越丰富, 感知内容和深刻。
• 4、个性 影响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组织和感知方式。
• 5、情绪 良好的情绪会主动感 知,不良的情绪影响感知内容。
三、知觉的特性
• (一)选择性注意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1、选择性注意容量的有限性
• 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是知觉的特性、影响旅游知觉 的因素。重点旅游条件的知觉。
关键词:
• 旅游知觉、 • 知觉选择性、 • 知觉理解性、 • 距离知觉、 • 时间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二、影响旅游知觉的客观、主观因素 三、者的知觉 第四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第六章 旅游者的人格 第七章 社会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 响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人的行为依赖于对他所生活的环境的看法。 看法是通过感觉、知觉作用产生的。 “知觉世界”或“认知世界”。
•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知觉的基本 原理和旅游消费活动中的知觉,以及知觉对旅游消费 决策的影响。
• 轮船:影响知觉的因素 • 轮船的安全和舒适程度 • 休闲娱乐设施 • 服务项目 • 服务员的态度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一)对他人的知觉
• 1、概念 •对人的知觉主要是指对别人的外表,言语、动 机、性格等方面的知觉。对人的正确知觉是建 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的依据,是有效开展活动的 首要条件。 •2、对人的知觉内容 •(1)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2)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3)角色知觉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相似性原则
•相似法则(law of
•●●●●●●●●●●●
similarity)是指当感知对 •●●●●●●●●●●● 象有多种刺激物同时存在
时,人脑倾向于将在某方 •●●●●●●●●●●● 面(如大小、形状、颜色
等)有相似之处的刺激物 •●●●●●●●●●●● 归属为一类的现象。
•●●●●●●●●●●●
•●●●●●●●●●
•●●●●●●●●●●●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接近性原则
•接近法则(law of proximity)是指当感知对象的多种刺 激物之间没有明显的辨别特征时,人脑倾向于将距离接 近的刺激物归为一类的现象。
• ab cd
ef
gh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闭合性原则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1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2、类似性的因素 • 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 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这种相似性越多 越接近就越能产生好感、相互吸引。
•心理学研究发现,要求指出个人最好朋友时,被提到 的人与指出者在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社会价值观方 面很相似。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在异性之间建立起像大多数同性 之间的那种友谊关系是很难也很少见的,友谊关系通 常建立同性之间。
第三章旅游知觉
第三章旅游知觉第三章旅游知觉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视觉---眼睛---看东西听觉---耳朵---听声音嗅觉---鼻子---识别气味味觉---舌头---识别味道触觉---皮肤---感觉物品的硬度形状二知觉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属性的整体反映。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任何两个人能以绝对相同的方式看世界,他们看到的事物总是不同的。
三旅游知觉1、定义旅游知觉是指旅游者为了赋予旅游环境以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2、旅游知觉的特性A、选择性——旅游者对作用于自身的客观事物总是有选择地以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B、理解性——根据旅游者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旅游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C、整体性——旅游者把由旅游刺激物的部分特征或属性组成的旅游知觉的对象,将其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旅游刺激情境。
D、恒常性——旅游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而旅游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3、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分两大类:刺激因素与主观因素(个体)A刺激因素-知觉整合知觉整合的原理:闭合原理、相似原理、接近原理、图形-场地原理、其他因素B主观因素:兴趣、需要动机、期望经验、个性、社会地位等4、旅游知觉的种类A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四、旅游者对旅游的知觉1、距离知觉距离对旅游的阻止作用(距离磨擦):经济上、时间上、机会上、体力上的代价。
距离对旅游的促进作用:遥远的距离更有吸引力,有朦胧感、神秘感。
距离的知觉失真:旅游者对旅游地往往被看得与实际距离不符。
2、旅游地知觉影响旅游地知觉的主要因素:旅游者原有的经历与价值观念;对旅游地的知觉失真;旅游者对旅游地仅掌握较少的信息。
旅游者评价选择对象的标准:夏季驱车旅游者用来评估可供选择的地区性旅游地的两个关键标准是:拥护程度、风景。
旅游心理学 第三章 旅游者的学习
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
(1)归类:
A动物:斑马、野猪、狐狸、骆驼、老虎、海豚、大象、 水牛、老鼠、山羊 B蔬菜:土豆、白菜、冬瓜、香菜、洋葱、番茄、豌豆 C文具:书架、铅笔、墨水、日历、橡皮、书包 D花卉:菊花、牡丹、丁香、茶花、腊梅、茉莉
(2)分层:
(3)语义网络:
(4)图示
车车
车车
摩托车
一个小孩子看到一辆车子,叫它车车;但父亲告诉他 这是摩托车,孩子便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修正原有 的结构),来适应这种新看到的刺激,使原有之汽车 概念分化出新的概念。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花朵 ——恩格斯
思维:从理解到创造
思维是对事物本质及内部规律间接、概 括的反映。
—— 间接性: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 物。 —— 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 特征抽取出来。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
•直观动作思维: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来解决问题
•形象思维:利用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1)我不做盲目的事,也就是我总是有的放矢,用正确的步骤 来解决每一个正确的具体问题.
(2)我认为,只提出问题而不想获得答案,无疑是浪费时间。
(3)无论什么事情要我发生兴趣,总比别人困难。
(4)我认为合乎逻辑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 方法。 (5)有时,我在小组里发表的意见,似乎使一些人感到厌烦。 (6)我花大量时间来考虑别人是怎么看我的。 (7)我做自认为是正确的事,比力求博得别人的赞同重要的多。 (8)我不尊重那些做事似乎没有把握的人。 (9)我需要的刺激和兴趣比别人多。
还是突然间茅塞顿开的(顿悟)?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 问题就越难解决;反之,问题则容易解决。 (2)认知结构的限制。对问题能形成清楚明确的认知结构, 就会使问题顺利解决。 (3)心理定势。 (4)功能固着。 (5)策略。 (6)动机与情绪。
旅游心理学_第三章旅游感知觉
在旅游活动中,感知往往比现实更重要。
从时间角度看,游客往往认为在路途中的时 间比在景点的时间更长、导游没有讲解的时 间比讲解的时间更长等。这就要求导游员安 排行程时要做到游览时间长于行路时间,在 一定的时间和距离内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审美 体验。
从空间角度看,旅游体验质量与旅游体验收 获成正比,与距离摩擦力成反比。导游人员 需要尽量提升游客体验收获,以此来提高旅 游体验质量。
第三章 旅游者的感知觉
知识目标
理解感觉和知觉各自的含义及其联系; 理解社会知觉及旅游者风险知觉的含义; 熟悉旅游活动中社会知觉的类型及风险知觉的类型; 掌握旅游感知的特性、社会知觉偏差、旅游风险知觉。
能力目标
能准确认知旅游者的需要; 能灵活应用有关知觉的心理学原理; 能区分各种知觉偏差及对旅游者知觉的影响; 能正确的进行自我知觉; 能准确认知旅游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产生原因和规避
1.感觉
从感觉到知觉的连续过程当中,感觉与知觉的 两个阶段,其性质是不同的。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通过感觉可以反映刺激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如 颜色、气味、冷暖等,也可以反映自己体内所发生 的变化。
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通过感觉,人 们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如物体的颜 色、气味、软硬、光滑或粗糙等,而且也能知道身 体内部的状况和变化,如饥饿、寒冷等。在心理学 的研究中感觉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旅游者是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来感受旅游活动的。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不同感官对旅游行为的不同影响。
(1)视觉影响
据研究发现,人们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由光输入 的,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客观现实接受信息有 85%是从眼睛输入的;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ppt课件(全)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第四节 旅游者的风险知觉 在知觉研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减少风险理论。
一、风险知觉的种类
实践证明,任何旅游决策都包含着风险和不可知因素。这些风险和不可 知因素常常会带来预料不到的后果,令人很不愉快。旅游者经常遇到的风 险有以下几种:
的重要因素。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主要包括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 和自我知觉。
一、对人的知觉
1.对人知觉的主要内容
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角色知觉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2.影响对人知觉的心理因素
对人的知觉依赖于多种因素,如认知主体、认知客体以及环境等。 从认知主体心理方面看,存在一些社会知觉误区,它们的存在容易给 社会认知带来偏差。社会知觉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广泛搜集相关信息
进行认真的比较衡量
寻求高价位的消费
购买名牌旅游产品
第三章 旅游者知觉
本章小结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而旅游者知觉则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境的整 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了解了旅游者知觉的特性、影响旅游者知 觉的因素和旅游知觉的种类,搞清了旅游者在旅游中的社会知觉(包 括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等),帮大家认清了旅游者对旅 游条件的知觉(包括对旅游点和旅游距离的知觉),同时还使大家明 确了旅游者的风险知觉,了解了消除风险的方法,从而能够在做出旅 游选择时有效地避开风险。
功能风险
资金风险
社会风险
心理风险
旅游者的知觉与学习[专业研究]
特制内容
6
• 丁女士(30岁、某大学教师)与张太太(52岁、全职家 庭主妇)、周老师(35岁、某中学历史教师)、李小姐 (19岁、某单位职工)一起作为某单位员工的家属随团赴 神农架旅游。得知其他人去年曾随该单位组织的旅游团游 览过武当山,从未去过武当山的丁女士很想从其他人那里 了解武当山,就主动挑起了关于武当山的话题。大家的发 言主动而热烈,各自的感受却大相径庭。
特制内容
9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简单认识,也是
我们进行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知觉能使人们
产生需要,从而产生行动的动机,并为满足需
要进行实践活动。
特制内容
10
知觉种类 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
的活动,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 知觉、嗅知觉、触知觉等 。
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特征,可以把知觉 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根据 知觉对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 和社会知觉。
根据知觉映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又可以 把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
特制内容
11
特制内容
12
特制内容
13
特制内容
Hilton Hotle
希 尔 顿 饭 店
14
(二)旅游者知觉的基本特征
特制内容
16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
人 像 与 花 瓶
特制内容
17
少 妇 与 老 太 婆
特制内容
18
双 关 图 形
特制内容
19
画中画
特制内容
20
爱因斯坦和洗澡的女人
第三章 旅游知觉完整版
2、无聊的时间
• 等待的时间给人以空洞无聊的感觉,等待者无所 事事,似乎只能任凭提供服务者的摆布,而且等 待似乎将永远持续下去。没有人喜欢这种无聊的 时间。管理者必须以积极方式填充顾客等待的时 间,转移其注意力,尽量使等待时间令人愉快。 • 对于等电梯的客人,如果酒店在电梯间周围镶嵌 镜子,那么关于等电梯时间太久的抱怨就会减少 很多。等电梯时,客人可以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 己的服饰、打扮是否得体,还可以从镜子里偷偷 观察其它正在等电梯的人。 • 对于打电话占线的客人,一段音乐录音就足以填 补等待的时间,同时使客人知道电话还未接通。
案例分析:塑造忠诚顾客
——《旅游心理学》东北财经出版社P51
(2)晕轮效应
• 指由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总体特征, 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作用的现象。
• ‚一叶障目‛。 • 注重包装,反对过分包装。
• 战国时,弥尔瑕因为长得俊美,所以很受卫王的 宠爱,被任命为侍臣。 • 根据卫国的法律,私自使用国王马车者,将处以 割断双腿的惩罚。因为母亲生病,弥尔瑕就私驾 国王的马车回家探望。卫王知道后,不但没有处 罚他,反而称赞说:‚子瑕真孝顺呀,为了母亲 的病,竟然忘了刑罚。‛有一天,弥尔瑕陪同卫 王游果园,他摘了一个桃子,吃了一半,把另一 半献给卫王,卫王高兴地说:‚弥尔瑕真爱我呀, 把好吃的桃子献给我吃。‛ • 若干年后,弥尔瑕年老色衰,卫王不喜欢他了。 一次,弥尔瑕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卫王,卫王生 气地说:‚弥尔瑕曾经私驾我的车,还拿吃剩下 的桃子给我。‛在历数弥尔瑕罪状之后,就把他 免职了。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
• 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 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 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 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 分则留为背景。根据当 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 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 知觉的选择性。
第二编 旅游者心理 第三章 旅游知觉
(四)触觉
相对而言,对触觉刺激影响消费者行为效 果的研究较少,但日常观察表明这一感觉渠道 也很重要。 触觉信号具有象征意义。人们将织物及其 他产品的质地与产品属性相联系,通过对衣料、 寝具或室内装演品的材料感觉,来判断其华丽 程度及质量,是粗糙还是光华,是有弹性还是 无弹性。光滑的丝织品是豪华的代名词,而斜 纹棉布则被认为结实耐用。 例如:羽绒被VS棉被
案例3-1 精明的咖啡店老板
在日本东京,一家咖啡店的老板,则从色 彩对视觉的影响中发掘出了生财之道。 一次,他请来了30多位朋友,把相同的咖 啡倒在咖啡色、红色、青色、黄色四种颜色的 杯中,请大家品尝并提出意见。 结果,对青色杯中的咖啡,大家一致反映 太淡;对黄色杯中的咖啡,大家觉得浓淡正合 适;而喝了红色和咖啡色杯中的咖啡,大家普 遍觉得太浓了,特别是对红色杯中的咖啡,十 个中有九个觉得味道过浓。
综合思考
桂林王城,地处桂林市中心,是有名 的历史文化古迹(是全国明代藩王府保 存最好的一处),且其中的独秀峰更属 自然奇观,但这里的旅游业一直发展不 起来,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与周围 景点过于接近而被忽略。试用格式塔心 理学的有关原理解释发生上述现象的原 因,并提出你的建议。
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
桂林:独秀峰
桂林:王城
(四)图形-场地原理
“图形一场地原理”是指刺激的一部分居 于主位(图形),而其余部分退为背景。 一幅照片中间的焦点物体(图形)总是清 晰明确,居于主导地位,一眼就可以看见。 轮廓部分是被视为图形,还是背景,会随 个人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如图3-5所示。 课本33页 图3-5 图形一场地原理
第三章 旅游知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知觉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旅游者对距离的知觉 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 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完整版)第三章旅游知觉第2节教案
旅游者对人际知觉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通过观察交往距离的远近、交往频率的高低、类似性的多少、互补性的大小。
(1)交往距离的远近
交往距离是指交往双方在空间上的距离。人们常说:亲则近,疏则远。一般说来,交往双方在空间上距离越近,说明双方的情感越亲或可能变得越来越亲,相反则说明双方的情感越淡或可能变得越来越淡。据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研究,面对面交往距离常保持在亲密空间(0.46m以内)之内者,关系最为密切,如夫妻、父母、子女、恋人关系;常保持在个人空间(0.46m—1.22m)者,关系相当密切,如亲朋好友关系;常保持在社交空间(1.22m—6.1m)者,关系一般,如谈判对手关系;常保持在社交空间(6.1m以外)之外者,可视为临时关系,如讲演者与听众、表演者与观众关系。因此,交往距离的远近成为人们判别两者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途径。
(2)交往频率的高低
人们相互接触次数的多少称为交往频率。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可见交往频率也是判断人际关系亲疏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交往双方交往频率越高,说明双方的关系越亲密,或可能变得越来越亲密,相反则说明双方的关系越疏远或可能变得越来越疏远。比如,即使不在同一个游览团体,如果交往双方交往频率很高,人们仍会把他们视为好朋友。反之,如两个人很少接触或根本不相往来,即使同在一个团体内,人们也不会把他们视为好朋友。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的知觉
难点旅游知觉的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手段
课外学习安排
你是怎样通过表情来观察别人的内心世界的?举例说明知觉中的某个心理定势在生活中的表现。
参考资料
《旅游心理学》,李祝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与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者知觉和学习的概念、特征;分析影响旅游者知觉和学习的因素;理解旅游者只觉得心理效应与社会知觉;针对旅游营销引导旅游者行成积极的旅游知觉;学习旅游知识。
第一节旅游者的知觉一、旅游者知觉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反应。
如:汽车由颜色、外观、品牌等各种属性组成,我们感觉这些属性,并将他们相互联系、加工、综合,在头脑中行成“汽车”这样一个具体映像。
再如瞎子摸象也是一个知觉的过程。
再如对人的长相、衣着、谈吐、行事等各种特征组成,同样经过我们头脑加工、综合,在头脑中行成“个体人”这样一个具体映像。
知觉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进行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
对客观事物的记忆、思维、想象、创造都是从知觉开始。
它使人产生需要——产生行动动机——进行实践活动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形成知觉——加深了解(对产品知觉度提高)——行成主观态度——产生购买动机(决策)——实施购买行为(实践活动)(二)旅游者知觉得基本特征(1)旅游者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选择的加工能力。
知觉具有选择性和选择性注意的特性。
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
因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
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再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再如:同样去一个风景区:有的人为美食,有的人为美景,有的人为美女。
这一特征使旅游者能够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旅游刺激和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干扰,产生良好的知觉,获得旅游乐趣。
(2)旅游者知觉的理解性在选择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和知觉时的兴趣动机来理解、觉察刺激,并进行取舍和加工,用一定的形式理解客观事物的含义,从而形成整体的知觉映像。
这是理解性的特征。
如: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同样进入原始森林,有的人看植物,有的人看动物,有的人看地貌,还有的人只为享受清新的空气......所以当知觉对象与自己的以往经验、态度、价值观相矛盾、冲突时,比如解释信息是放大或缩小某些特征时,会产生知觉失真或知觉歪曲现象。
知觉失真指歪曲事实、丧失了客观性。
以偏概全。
知觉歪曲如从众心理就是把他人的反应作为自己的参考点。
这是一种知觉歪曲。
是旅游活动中的普遍现象。
各种视错觉3、旅游者知觉的恒常性恒常性指当旅游条件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时,旅游者对旅游对象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如:看完山水美景之后,美景的映像仍停留在脑海不散去,而这种选择性的保持才能对后续的旅游行为产生影响。
因为人们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知觉客体并按已有的印象理解当前变化的客体。
如:20年前的大明湖和趵突泉。
4、旅游者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指人们对旅游活动中的刺激进行筛选时,有选择的把有关刺激组成一个对旅游者来说具有某种意义的整体来知觉。
当旅游刺激物的个别属性或者个别部分作用于旅游者时,也常常受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产生旅游刺激物的整体印象。
知觉的组织现象:背景原则图形与背景又称为形基(fihure-groud),即“形”为图形,“基”为背景。
图形在视野中具有明显标志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即背景。
两者在知觉的性质上是不同的,图形轮廓较分明,容易定位,组织完整;背景一般不够确定,缺乏完整的结构。
图形与背景的组织是最简单的知觉组织形式,它把作用于感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织成从背景中凸显出来的物体或图形。
图形有时被称为知觉形象或知觉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觉过程就是从背景中分离出知觉对象的过程。
ﻫ人在知觉范围内对图形与背景的辨识反映了知觉的选择特性。
从背景中选择图形的特征有:(1)图形有形状,背景相对而言则没有形状。
(2)背景似乎是在在图形的背景的背后连续伸展,没有分界的轮廓线。
ﻫ(3)图形具有某些物体的特征,背景看似无形的东西。
(4)图形凸显在前面,背景似乎衬托在后面。
ﻫ(5)图形往往具有一定的意义,容易被记住。
2 ﻫ.封闭与主观轮廓ﻫ由于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是作为整体作用于人的,因此,客观事物作为一个复合刺激,其各个部分或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它们之间形成了某种固定联系,并在人脑中保存下来。
ﻫ在知觉过程中,这种通过主观上的补充、简约、替代、改组等活动,把不完整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称为封闭性知觉。
ﻫ知觉的组织原则个体因主观经验的影响使客观刺激情境带有强烈的组织倾向。
1.接近或相邻原则ﻫ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更易知觉为整体,这是由于在知觉过程中,当刺激物之间的辨别性特征不明显时,人经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合乎逻辑或有意义的知识经验。
ﻫ2.相似性原则ﻫ人倾向于把在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按照刺激物相似特性进行组织的知觉倾向,符合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
3.连续性原则ﻫ知觉的续性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即使其间并无连续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人具有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在实际图形中它们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线条或轮廓将它们闭合成图形,其实是观察者在心理上将这些线条或轮廓闭合起来,产生了主观轮廓,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体现了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某些学者研究发现:旅游者的认知具有过程的完整性、目的的选择性、对象的兴趣性,时间的短暂性和程序的连续性。
(三)影响旅游知觉的主要因素1、影响旅游知觉的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的强度和突出属性一般而言,具有较强刺激属性的对象比弱刺激属性的对象更能引起人的注意。
旅游者总是注意到最大最强最好最有特色的食物而忽视特征不鲜明的事物。
出乎人的预料会对知觉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知觉对象的刺激强度具有相对意义。
如昼夜对声音的感知。
如草原上对颜色的感知。
(2)知觉对象的对比背景原则说明这个道理。
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人知觉。
如:咖啡厅音乐和迪厅音乐的作用再如营销过程中突出主打产品设计,如:价格、服务、项目的性价比更高,然后用辅助产品衬托。
(3)知觉对象的组合将所有的刺激组织起来,并知觉为一个整体。
运用上以上知觉原2、影响旅游者知觉的主观因素则。
如趵突泉游览。
ﻫ(1)需要与动机能满足人们需要。
符合人们动机的事物,往往会首先成为知觉对象。
如同样登山,有观光的,有健身的,有疗养的,有团队活动的。
需要与动机不同,其感知的范围和对象就会有很大差异。
(2)知识与经验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理解和判断,可节约感知时间,扩大感知范围,获得更深入的直觉体验。
旅游实践表明,人们对旅游目标的选择是基于个人和亲朋好友过去旅游的知识和经验。
网络如今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地。
(3)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决定了旅游者只觉得选择性。
如游览乌镇,有人注意建筑,有人注意人文,有人注重小径幽深的境界,有人注重小桥流水的画面。
(4)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应。
情绪和情感影响人们游玩的主观感受。
如:三亚饭店宰人。
黄山卖假茶叶。
所以人文和自然景观要融为一体。
(5)阶层意识年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导致人们旅游方式、时间、地点、目的、消费方式差异很大。
同阶层会表现一定的共性。
如:任丘夕阳红旅游专列和少年儿童夏令营。
高尔夫运动和登山。
二、旅游者知觉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俗称第一印象,是人们对不熟悉的社会知觉对象第一次接触后形成的印象,是一种心理定势,将影响人们以后对该对象的看法。
对旅游从业者来说,由于时间短,接触少,往往没有机会更深入的让顾客了解,所以第一印象尤为重要。
(二)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将对象的某些特征夸大为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或丑化对象的心理倾向。
晕轮效应与首因效应有密切联系,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第一印象深刻,易形成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产生可强化第一印象。
在旅游活动中要尽力避免消极的晕轮效应发生。
例子:感动客人(三)经验效应经验效应指人们在知觉人和事物的过程中只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
导游要积累和顾客打交道的经验,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赢得客户的满意。
旅游经营者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客户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开发客户喜欢的旅游产品。
(四)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这是一种笼统的看法。
是群体的共识,也是简单快速识人识物的手段。
三、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一)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这是影响旅游决策重要因素之一。
而其中对旅游目的地空间形象的认知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对旅游距离的知觉有实际距离和感知距离之分。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对旅游行为有阻止作用和激励作用。
1、距离对旅游行为的阻止作用距离的阻止作用又称为“距离的摩擦力”。
当人们付出的金钱、体力、时间、情感方面的代价不能从旅游中得到足够的补偿,抵消摩擦力,旅游行为便不会发生。
2、距离对旅游行为的激励作用距离长产生神秘感,朦胧感,会对旅游行为产生“推动力”。
如:异地游,跨国游。
(三)对旅游时间的知觉旅游者希望“旅行要快,游览要慢,活动要准时”。
1、旅行要快导游要适度安排旅途活动和讲解的趣味性,以降低旅途中的枯燥、乏味。
2、游览要慢游览时要保证旅游者充分领略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时间。
要尽量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3、活动要准时安全准时保证旅游者按计划安排活动,否则易产生不安、不满情绪导致焦躁、焦虑。
(四)对旅游交通的知觉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对一次旅游经历的评价。
1、旅行者对飞机的知觉旅行者对飞机的知觉与三个因素有关:时间、安全、舒适度。
2、旅行者对火车的知觉大部分人的选择。
与三个因素有关:速度、时间、舒适度。
3、旅游者对旅游巴士和游船的知觉旅游者对旅游巴士的知觉影响因素:受车窗是否宽敞,座椅是否舒适,空调温度、车身减震,乘务员的服务,路况等。
旅游者对游船的知觉影响因素:游船到达港口城市和旅游景点的数量,航程远近,停靠点的观光娱乐项目,游船上的就餐、休息、游乐设施是否完备,陪伴是否满意,购物是否方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