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内容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编版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抓住文眼“功夫不负有心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领悟课文内容,感受徐悲鸿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以及爱国之心。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上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初识了徐悲鸿,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中一定有某个词,某句话给你印像深刻或对你有所启发?(奋发努力,不知疲倦……功夫不负有心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一篇课文浓缩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这就叫做“把文读短,把书读薄,老师相信同学们有了上一节课对课文的初读,再加上这节课的细读,一定会对文中的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老师也对文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下这句话,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面对这句话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有心人是谁,功夫是什么,他是怎么下“功夫”的,下了功夫的结果怎么样……)“功夫”的意思哪位同学提前查过了,给同学们说一下(功夫指的是时间和精力,负是背弃,辜负,有心人是有某种志愿的人)(功夫:指时间和精力。
负:背弃,辜负。
有心人:有某种志愿的人。
)师: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1)徐悲鸿的“有心”是什么?(1-3段)(2)徐悲鸿怎样下“功夫” 的?(4-6段)(3)“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有心人?(7-8段)1.有心人——徐悲鸿的“有心”是什么?师:徐悲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出示外国人的话:“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画家!”(课件出示)这话语、这感叹号中,你读出了什么?(这话中含有嘲笑、侮辱、瞧不起……)师:外国学生口口声声,你们中国人,你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到底怎么了?课件出示:我们中国人!师:“我们中国人”到底怎么了?师:(课件出示)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就连小小的日本国都趾高气扬地称我们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国外抬不起投来,遭人白眼和看不起是常有的事。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外国学生说了侮辱中国人的话后,徐悲鸿立下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出示句子,引读。
徐悲鸿励志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他励志学画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继续学习。
二、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1、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做出了哪些努力呢默读第4-6小节,拿起笔,画出有关语句,并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紧扣关键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1)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时,板书“奋发努力”,提问: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预设1:以前学画仅仅是学习而已,而现在学画,是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口气,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有实力的。
预设2:此时的徐悲鸿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绘画中,因为他心中有了一个坚定的志向。
引导,其实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都只是为了他立下的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引导学生齐读。
(2)当学生回答出“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时,板书“勤学苦练”,提问:昨天我们知道了“潜心”是指非常专心并且更加深入学习,请你想象一下,徐悲鸿潜心临摹时的神态、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吗预设1:徐悲鸿两眼紧盯着大师的作品,全神贯注地临摹。
预设2:徐悲鸿的双手不停的在画板上临摹,一刻也没有松懈过。
……出示:潜心临摹的一整天里,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师:徐悲鸿这样潜心临摹,都是为了自己立下的志向:(引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每逢节假日在巴黎博物馆潜心学画只是他刻苦学画的一个例子。
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他每天坚持学画10个小时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连动物园的老虎也常常会成为他的写生对象。
师:(出示《骏马图》,看,这只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学生读四、五节去体会徐悲鸿的刻苦学画精神。
徐悲鸿学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
徐悲鸿学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历,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分析徐悲鸿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历。
2.分析徐悲鸿的绘画作品。
3.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内涵。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徐悲鸿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相关资料。
2.徐悲鸿的绘画作品图片。
3.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徐悲鸿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历。
2.展示徐悲鸿的部分绘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徐悲鸿的艺术风格。
(二)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徐悲鸿绘画作品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徐悲鸿的艺术追求。
2.教师分析徐悲鸿的绘画技巧,如构图、用笔、用色等。
(四)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所学,尝试运用徐悲鸿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教师讲解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品。
4.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能够客观评价他人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
5.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徐悲鸿的绘画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建议在课后组织作品展览,让更多学生参与。
《徐悲鸿励志学画》课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徐悲鸿励志学画》课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
讲述了年轻的画师徐悲鸿在巴黎学画时,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他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故事,赞颂了徐悲鸿为国勤学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爱国之情。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紧扣课题,围绕“励志学画”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受辱立志、勤学苦练、轰动世界”。
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前后两次写到外国学生的对话,从嘲笑到认错,前后照应,彰显主题。
第一课时,了解题意,弄清文章思路,分段,概括文章大意。
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语句的含义。
2、感情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感受徐悲鸿坚定的信念和真切的爱国之情。
3、语文能力训练重点:用“心”读好这句话。
课前准备:写有外国学生两次对话和徐悲鸿“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过人”的小黑板《骏马图》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师:课文题目是------(生:《徐悲鸿励志学画》,)谁来说说你对“励志”的理解?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他为什么要立这样的志?他有没有实现自己的志愿?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迷团。
二、精读品味(一)、学习“受辱立志”:1、大家喜欢听音乐吗?音乐总有引子、高潮和尾声,文章与音乐是相通的,这篇课文的引子是什么?(生答:受辱立志)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你在这部分读懂了什么?(学生自读、找句)3、交流:生:我知道了徐悲鸿年轻时很了不起,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很看重他。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
是因为一个外国学生嘲笑说中国人成不了才。
4、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生读,评价,要读出嘲讽的语气)理解: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案《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一、复习反馈1、默写本课词语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
(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
(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柳堡镇中心小学解启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10个一类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4、学习标画批注的学习方法,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和刻苦学习的态度。
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中受到启示,能够立志为祖国而刻苦学习。
【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运用方法提出学习要求: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2——6自然段,看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和经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徐悲鸿怎么样?把这些句子标画下来,在关键词下面画上着重号,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感受,读书要注意标画批注。
(板书:标画批注)1、自学标画批注。
2、集体展示标画批注,相机有感情朗读课文。
谁来有感情的读一读你标画的句子,然后谈一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什么。
对同一个地方,你有不同感受,他谈完你可以直接站起来谈。
【交流中提醒学生:你没有标画批注的,如果觉着别人说得有道理,你就在书上再标画批注一下。
】(1)读:1、2、3自然段,感受到徐悲鸿爱国,或我们都要有一颗爱国心,我们要为祖国而努力学习,我们要为祖国争气……——老师相机引导学生写批注,把学生谈的句子读得有感情。
(2)读:4、5自然段,感受到徐悲鸿为祖国而刻苦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好。
(3)读6自然段,感受到他为了画画,生活十分清苦——读出十分清苦,而不是八分。
(4)读4、5、6自然段。
徐悲鸿为祖国而刻苦学画,他下了别人下不到的功夫,找一个同学把4、5、6自然段,我们再来感受一些他下的功夫。
二、方法总结,练习说话:1、我们用“标画批注”的方法,读懂了徐悲鸿为祖国而刻苦学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把4、5、6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再读一下第7自然段,这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功夫不负有心人”什么意思。
只要肯下功夫,最后就能取得成功。
这就叫——“功夫不负有心人”。
学生把这个句子画下来。
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和“功夫不负有心人”表示的意思差不少多?(“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过渡句,了解总分结构的写法。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徐悲鸿立下了一个志向,是什么志向呢?(板书:立志)(生说)3.(课件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理解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齐读)4.他们指谁?(二)学习励志学画的原因过渡:徐悲鸿为什么会这么想呢?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能读懂外国学生说的话吗?1.自由读2.你能听懂他话里的意思吗?我请个同学读读他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说?交流:从这儿能够看出外国学生觉得徐悲鸿肯定成不了画家。
第二句话:“天堂”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说?交流:从这儿能够看出外国学生看不起中国人!3.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4.指导朗读:你能把外国学生的这种傲慢无礼读出来吗?指名读(这话中含有嘲笑、侮辱、瞧不起……同学们,外国学生不过冲着徐悲鸿说的,谁再来读一读?语气更强烈些。
)齐读5.外国学生口口声声,你们中国人,你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到底怎么了?补充:1919年,我们中国国内战乱持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常遭人白眼。
在外国人的眼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生说)这是他们的无知,他们的偏见,所以徐悲鸿——(指名读)(出示“必须”这句话)你读出了徐悲鸿的——(生说:坚定、决心)(指“必须”让我们一齐读出徐悲鸿的决心。
)(三)学习励志学画的过程过渡:徐悲鸿为了这个志向,又是怎么做的呢?2.交流:“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出示)齐读。
这是一句什么句子?(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3.为什么说奋发努力的徐悲鸿像这样一匹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骏马呢?默读5、6自然段,找一找,并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学习徐悲鸿画中的线条表现方法;
3.通过练习,掌握线条的基本运用;
4.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徐悲鸿的线条表现方法;
2.线条的基本运用。
2. 教学难点
1.如何将线条表现方法运用到绘画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通过图片展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介绍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 讲解(20分钟)
1.讲解徐悲鸿的画中线条表现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例如徐悲鸿的《战马》中,线条流畅、富有张力,表现出匹马奔腾的气势;–再例如《苍鹰》中,徐悲鸿的线条让苍鹰的形态更加清晰明了。
2.强调线条的基本运用,例如画直线、曲线、斜线、凹线、凸线等。
3. 练习(35分钟)
1.学生自选一幅图片进行线条训练,可以使用铅笔或钢笔等工具。
2.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可以简单评价线条的整体效果、形状美感等。
4. 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着重强调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四、教学评价
1.看学生完成的线条作品;
2.同学之间相互点评,老师进行点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徐悲鸿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了他的线条表现方法,并在练习中掌握线条的基本运用。
但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并且需要更多的例子来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线条的表现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苏教版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和技术目标: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育学生的朗诵能力。
感情和态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因由、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楷模,从小发奋爱国,勤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过程和方法目标:指引学生自主阅读,研究感悟,培育学生感觉语言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认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因由、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楷模,从小发奋爱国,勤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课时:第二课时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1、能说出含有“马”的成语吗?马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可不一般,它象征着忠诚,自由,力量,奋斗,马已经是一种精神了!美术大师徐悲鸿也喜爱马。
2、板书课题,师:今日我们持续来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读课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为何?怎么?结果?)3、今日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并解决这三个问题。
二、研究“为何励志学画”1.让我们先走入课文的第一段,思虑:徐悲鸿为何要励志学画?谁愿意为大家朗诵第一段?念书不思虑正如吃饭不用化,让我们一起来边听边思虑。
2.方才念书的时候,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动情,听得仔细,你们思虑得如何呢?谁来谈谈徐悲鸿为何要励志学画?(擦去“?”板书:欺侮——“真实的中国人”)3.你们从外国学生的话中领会到了什么?(骄横无礼、咄咄逼人、轻视、欺侮)假如你是徐悲鸿你听了这话会如何呢(怎么说,怎么做?)4.徐悲鸿他是如何表现的呢?指名读第 3 小节。
这里“真实的中国人”你感觉如何的中国人材能称得上是“真实的中国人” 呢?(有节气、理想的中国人)从徐悲鸿的表现中,你感觉到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
(资料增补)三、研究“怎么励志学画”1.徐悲鸿被外国学生的欺侮所激怒了,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让他们从头认识真实的中国人。
他是怎么励志学画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
2.课文的哪一小节归纳地写了徐悲鸿如何励志学画?出示第 4 小节,你们读读这段话,有什么发现吗?(过渡句,比喻句)从这个形象的比喻中,你领会到什么?徐悲鸿是如何励志学画的?(擦去“?” 板书:奋斗努力)3.这一小节总写了徐悲鸿是如何奋斗努力励志学画的,课文哪些地方详细写了徐悲鸿的奋斗努力?(1)第 5 小节,哪些词语突出描绘了徐悲鸿奋斗努力?(每逢、经常、一成天、专注)谁来读一读?在这里,你感觉到了什么?(徐悲鸿的好学苦练、有志气)(板书:好学苦练)(2)第 6 小节,这一小节是环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你专心读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深深震惊了你?(只、一间、小阁楼、一杯、两片)他为何要这样节约呢?(由于这样就能省下钱来购置绘画用品,用事实来反击外国学生的成见)4.徐悲鸿这样奋斗努力,他真像一匹——。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读重点的词语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徐悲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二、精读课文过渡: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徐悲鸿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所以受到了当时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的器重。
而这也恰恰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1、精读第一段(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徐悲鸿在遭受了一个外国学生的侮辱后,立下了什么志向?在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①齐读句子②“他们”是谁?(外国人),那些外国学生原来是怎么看待中国人的呢?③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并请学生思考:a.“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或跟达仰学画。
)b.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①中国人太愚笨,学习条件再好,也不能成材。
②徐悲鸿即使跟了达仰学画也不可能成为画家;)c.从他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外国人瞧不起徐悲鸿或看不起中国人)非常好,您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点评,我感受到了外国学生的那份傲慢!)④恩,刚刚我们从语言上感受到外国学生瞧不起徐悲鸿,那你在这段中还从哪个方面看出那个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人?(从态度方面“很不礼貌”、动作方面“冲着”)⑥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妄的外国学生,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3)学生读后,请学生思考:孩子们,如果当时你是徐悲鸿,你听到这句话会有什么感受?(生气,愤怒,难受、丢脸……)追问:生气之后呢?你还会怎么想怎么做?(学好画画,证明给他们看。
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口气等。
)(4)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徐悲鸿当时的反应:(课件显示第三自然段)①徐悲鸿被激怒了,②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学画时,立志为中国人争气而勤奋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的故事。
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课文紧扣题目,叙事清楚明白。
首先全文围绕课题,围绕中心,逐层写来,井然有序。
其次过渡自然,衔接紧凑。
再次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学情分析:文本中的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它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
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
所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从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和意象出发,通过对关键的词句的诵读和领悟,,感受着语言的精妙、语言的魅力,此时学生的阅读与文本的视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及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立志刻苦学习,长大为祖国争光。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发愤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课外资料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一组词语,生尽量用上下列词语介绍文章主要内容: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陈列临摹优异承认震惊2、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提出的三个问题1、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学习要求:(1)细细品读1——3自然段,独立思考徐悲鸿为什么要立下这个志向,并划出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划出的句子及自己的感悟。
(3)讨论用怎样的语气读好这个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小组汇报交流2、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学习要求:(1)细细品读4——6自然段,独立思考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是如何努力的,划出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小组内交流有关语句及感受。
(3)讨论读好哪些词语就可以感受到徐悲鸿的刻苦,然后有感情地划出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公开课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孙梅婷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体会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和过渡句的作用。
2.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在文章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体会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和过渡句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教学时间:2014年9月30日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上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生说师画问号。
(出示三个问题)二、教学过程(一)为什么励志学画(1-3)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他立了什么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指导朗读(读出决心)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呐喊,齐读。
3.徐悲鸿为什么要下定决心激励自己学画呢?快速浏览课文的1-3小节,找到依据读一读。
①出示第二小节。
这个外国学生给你感觉怎么样?(很不礼貌)②你从哪里看出他对徐悲鸿十分不友好,不礼貌?(冲着)③理解冲(面对面),带着动作(指着说)自己练读,指名读。
(你冲着说话的样子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齐读。
4.采访:你听了这样的话,心里有什么感觉?(很生气)你恨不得怎么样?(踢他一下,打他一下……)是啊,徐悲鸿的内心一定和你们一样气愤,但是他没有像你们这样做,因为他是这样想的:(出示)齐读“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徐悲鸿这样想是有原因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出示图片),中国的确是非常贫穷和落后的,中国人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被外国人称为是“东亚病夫”,在一些地方,甚至还能看到“华人与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狗不得入内”这样的标牌,把中国人看得和狗一样低贱。
了解了这样的现实,你想说些什么?5.(引读)是啊,徐悲鸿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年轻的徐悲鸿这样告诉自己“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外国人实在是欺人太甚啦,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二)怎样励志学画(4-6)1.现在我们知道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了吧?(擦第一个问号)2.充满志气的徐悲鸿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齐读。
(板书:更加努力)①从此变红,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被激怒开始)连接上文,是承上(出示承上)。
②更加奋发努力后面会写什么内容?(怎样奋发努力)所以更加奋发努力这一句又引起下文,叫启下。
(出示启下)③像这样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的句子我们称它叫过渡句(出示过渡句),它像一根串珍珠的线把上下文的内容串联起来。
画下来,写上过渡句。
3.(引读)下定决心的徐悲鸿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徐悲鸿比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作不知疲倦的骏马)比喻句一般两者之间会有相似之处,这里徐悲鸿和骏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4.徐悲鸿是怎样像骏马一样不知疲倦,日夜奔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6小节,用“”划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的句子,将自己的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
交流:(随着学生回答的顺序随即出示相关句子)(1)“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①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努力)从哪看出来的?(每逢,就)②你每逢节假日,会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面:又一个周末到了,同学们都去看电影了,但徐悲鸿。
圣诞节又到了,同学们约他出去玩,但徐悲鸿。
③就是说他只要有时间,就(进馆去临摹)。
齐读(2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你感受到什么?(画得时间长)。
对比:他画呀,画呀,一画就是一整天。
他画呀画呀,一画就是一整天。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体会不同。
齐读,读出时间长。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上述两点说到后师总结一下)徐悲鸿一有空就去临摹,而且一画就是一整天,像这样静下心来画画就是潜心临摹(变红,板书潜心临摹),他这么努力就是为了“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3)“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①你读出了什么?(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变红,板书:生活清苦)②你从哪里看出他生活清苦呢?(只,一间,只,一杯,两片变红)③采访,你一顿饭都吃些什么?让你只吃这些受得了吗?是啊,你一顿都受不了,徐悲鸿可是顿顿都只吃这些啊,齐读这段话。
④徐悲鸿生活这么清苦怎么就能体现出他更加奋发努力了呢?是啊,徐悲鸿生活越清苦,就越能衬托出他越努力,这样的写法叫做间接描写(生写在书上)⑤徐悲鸿情愿饿着肚子也要更加努力地学画就是为了:出示,齐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5.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出示4-6段,更加奋发努力,潜心临摹、生活清苦标红),仔细观察这三小节,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结构上的联系?生说后师总结:写徐悲鸿潜心临摹和生活清苦都是为了说明他更加奋发努力学画,这样的写法叫总分(先总后分,板书总,分)使得文章看起来就更清楚了。
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法,使文章看起来更加清楚。
6.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我们感受到了吗?(擦第二个问号)(三)励志学画的结果(7-8)1、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么样呢?生说,出示第七小节内容。
2、徐悲鸿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而且作品也引起了轰动(优异、轰动变红)孙老师也有幸找到了一些作品来和大家一起欣赏。
播放图片,师讲解:徐悲鸿的画,你看,无论是人物、雄狮还是晨鸡,都给人一种生机和活力。
尤其是他画的马,清新、有力、刚毅。
无论是奔马、立马、走马、饮马还是群马,都展现出充沛的生命力,成为了现代画的象征和标志。
看着他的作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3、现在你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什么意思了吗?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4、是啊,徐悲鸿的努力终于有了应有的回报,通过努力,他不仅学会了画画,更重要的是他终于“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5、除了他的画引起了轰动可以感受到他的成功之外,你还能从哪里也能感受到他的成功呢?出示第8小节。
(1)外国留学生态度的变化怎么就能体现出徐悲鸿的成功呢?根据生说师总结:这里用外国学生态度的变化来衬托出徐悲鸿学画的成功,这种方法叫?(间接描写)(2)原来外国学生的态度在第几小节?(第2小节)第2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都写到了外国学生的态度,这种写法叫做“前后照应”,(生记在书上)(3)(出示这两段内容)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这两段话,对比一下外国学生的态度有哪些变化?(3)指名之前做外国学生的那个学生,采访,你当初是那么地瞧不起我,那么不礼貌冲着我说,现在呢(鞠躬),原来你那么盛气凌人地说“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现在你会怎么说?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4)徐悲鸿的作品让他意识到了中国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获得成功,徐悲鸿终于“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徐悲鸿的志向完成了吗?(擦最后一个问号)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四)总结1、通过自己的努力,徐悲鸿终于让外国人见识到了真正的中国人。
你觉得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2、是啊,从徐悲鸿身上我们知道,不怕任何困难的,真正的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业设计:(1)完成补充习题课后练习第3题,4-6小节课文语段的练习,正好和本堂课上课内容有关。
板书设计:7 徐悲鸿励志学画潜心临摹更加努力生活清苦总分教学反思:《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陈老师提议我上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有些打鼓,因为之前我在我们学校就已经听过三位老师上这篇课文:徐明成老师,徐鹏坤老师和吴桂仙老师。
当时我感觉前辈已经上得很好了,让我再来上能上好吗?这时,陈老师鼓励我说:“不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要有压力,上出自己的风格来就可以了”。
这才让我安下了心,开始准备起来。
在前期准备的时候,我参考了前面三位老师的经验。
其中,徐明成老师将整堂课围绕“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在关键的地方反复出现,使得课堂有了主线,这一点我运用到了自己的设计之中。
吴桂仙老师关于总分结构的内容我也吸收了进来。
对于过渡句我不打算单独坽出来,而是把它放在文中去理解。
在第一次磨课的时候,第二段外国学生的话那里学生的感觉调动的很好,但是后面部分思路有些不是很清楚,于是第二次在徐明成老师的班上又磨了一次,徐老师帮我又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并且帮我添加了间接描写这一个点,把生活清苦和潜心描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梳理得更加通顺了。
第三次磨课的时候我又加入了一些新的想法,之前引起轰动一段我只是一带而过,现在我又加入了一些画作的欣赏和教师的介绍,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徐悲鸿画画的成功。
第二,我加入了前后照应这个内容,使得最后两段在上课的时候感觉更有抓手,条理更加清楚了。
正式上课的时候,虽然我上过3遍,但是学生的一些回答还是有些是超出预期的。
比如说我问学生你听了外国学生的话恨不得怎么样?曾鸣涧说:“让他们做西亚病夫”,张起源说:“发明飞机导弹把他们炸得稀巴烂。
”这样的回答顿时让我语塞。
我感觉到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样的回答是有欠妥当的,但是一时却又不知该怎么评价。
陈老师说得很好,这里可以抓住机会进行德育,这种以仇恨来化解怨恨的行为并不是恰当的行为,可以引导学生“我们和徐悲鸿比起来,差别就出来了,他是这样的吗?”从而自然地引导徐悲鸿是怎么做的。
另外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不恰当的大声喊叫也要提醒,尤其是读外国学生的那段话的时候,我们班学生只是通过大声喊出来读出不礼貌和冲着,其实这段话也可以有一种讽刺和不屑的语气,不是单纯靠喊来表达的。
第三个课堂上的意外是最后交流完“真正的中国人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之后,我还要画蛇添足去问可以向徐悲鸿身上学到什么?这两个问题是重复了。
最后我还直白地总结要向他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显得过于生硬和所教,这部分都应该删除。
这堂课上下来,看似激情澎湃,仔细想来其实也有一些困惑。
王校长和我交流的时候感觉我这堂课上得有一些像是在上品德课,语文文字的训练还不够。
比如说,体会外国学生说的话我是抓住“很不礼貌”、“冲着”来读的,其实也可以抓住语言文字本身的表达来体会,这句话中抓住关联词“别以为……就”,“就是……也”,通过教师的点评让学生感受到关联词表情达意的魅力。
另外,在理解总分结构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当堂练一练,写一写,能够学以致用,这样印象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