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
胫骨平台骨折MFB分型
3型 双柱骨折
MFB1型:外侧柱骨折
1a型
1d型
1a-d型 (1度)
1a-d型 (2度)
1a:前外侧区 1d:后外侧区 1a-d:前外侧区+后外侧区
1度:后壁骨折在关节面4cm以内 2度:后壁骨折在关节面4cm以下
MFB2型:内侧柱骨折
2b型
2c型
2b-c型 (1度)
2b-c型 (2度)
2b型:前内侧区 2c型:后内侧区 2b-c型:前内侧区+后内侧区
胫骨平台骨折MFB分型
第一章
MFB分型 产生背景
目前临床分型
• Schatzker分型(1979年) • Moore分型(1981年) • AO分型 • 三柱理论(2009年)
Schatzker分型
Schatzker分型局限性
1,二维平面分型 2,诠释三维结构
↓
3,复杂骨折,指导切口&固定方法
a、d区界定
1,腓骨头遮挡,致整个外侧柱不能经过 一个切口固定。 2,髁间嵴中点与上胫腓关节连线分为前 外侧a区和后外侧d区,属于形态学分型 ,方便理解和记忆。
内侧副韧带
平行束
后斜束
பைடு நூலகம்
b、c区界定
1,内侧副韧带分为前面的平行束向下走形,止 于胫骨内侧髁;
2,后面的后斜束向后下走形,止于关节囊; 3,两束之间为应力集中区,如果内侧平台骨折 分为前后两部分,则骨折线位于两束之间,故 此处为b、c区分界线。
MFB3型,把内侧柱看做一个整体的原因
胫骨平台内侧柱,没有类似腓骨头这样的骨 性结构遮挡,内侧入路向前后适当游离皮瓣 ,均可清楚显露。
MFB分型下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选择
I 型: I a型:仰卧位、前外侧入路、在前外侧放置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常规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常规一、概述胫骨平台是与股骨下端相邻的胫骨的上端,有两个凹面,分别为内、外侧平台,与股骨内、外髁相对应。
胫骨平台关节面为内、外侧关月板覆盖,可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吸收震荡。
胫骨平台内外侧分别有内外侧副韧带,平台中央有胫骨粗隆,其上有交叉韧带附着。
当胫骨平台骨折时,常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
(一)病因胫骨平台骨折是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
受伤过程中,股骨髁对下面的股骨平台施加了剪切和压缩应力,可导致劈裂骨折、塌陷骨折,或两者并存。
而单纯骨折只发生于骨松质致密的年轻人,只有此关节面才能够只承受压缩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近端致密的骨松质变得稀疏,不再只承受压缩应力,当存在轴向压缩载荷时发生塌陷或劈裂塌陷骨折。
暴力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粉碎程度,亦决定骨折移位的程度。
另外,常常合并韧带、软组织的损伤。
(二)骨折分型1.根据骨折的病理改变(1)劈裂骨折得折线呈纵向,自平台向外或内下,到干骺端皮质骨。
骨折块含部分或全部平台关节面,常向外、向下或旋转移位。
(2)塌陷骨折骨折块含有部分或全部平台关节面,常向下或旋转移位,并与远折端嵌插,部分塌陷骨折发生于平台关节面中部,呈向下移位与骨折远端嵌插,骨折块与平台周转部分完全分离。
(3)粉碎骨折(4)混合性骨折2.根据骨折发生的部位(1)外侧平台骨折较多见。
(2)内侧平台骨折较少见。
(3)内外两侧平台骨折。
(4)胫骨平台前缘骨折。
(5)胫骨平台后缘骨折。
(6)胫骨平台外缘骨折。
(7)胫骨平台内缘骨折。
(三)临床表现伤后病人膝关节肿胀疼痛,皮肤紧张发亮或出现水泡,伤肢不能负重可有异常活动和畸形。
开放骨折可见骨折片外露,小儿青枝骨折表现为不敢负重和局部疼痛。
如伤后小腿疼痛严重,肌肉有压力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发凉苍白或发绀,足趾不能活动,感觉障碍,可能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四)诊断通常膝关节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可以清楚地显示平台骨折。
若怀疑有骨折,但上述X线片未能显示,可以拍摄内旋40°和(或)外旋40°X线片。
胫骨平台骨折汇报ppt课件
当膝关节受到暴力作用时,股骨髁对胫骨平台的撞击力超过了骨骼的承受能力 ,从而导致骨折。同时,膝关节的韧带和半月板等软组织也可能受到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膝关节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内积血 、膝关节畸形等表现。
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查体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来诊断胫骨平 台骨折。其中,X线检查是首选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CT和MRI检 查则有助于更详细地了解骨折情况和软组织损伤程度。
MRI检查
评估软组织损伤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发现韧带 、肌腱和半月板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
隐匿性骨折的诊断
对于X线和CT难以发现的隐匿性骨折 ,MR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评估骨折严重程度
01
02
03
骨折分型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和位置 ,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不 同类型,如单纯劈裂骨折 、塌陷骨折等。
THANKS。
新型治疗技术展望
机器人辅助手术
介绍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包括提 高手术精度、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
生物材料应用
探讨了生物材料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可能应用于胫 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生物材料。
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
概述了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在骨折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如利用干细胞 、生长因子等促进骨折愈合。
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涉及的范围,胫骨平台骨折可分为I型( 无移位骨折)、II型(局部压缩性骨折)、III型(劈裂压缩性 骨折)、IV型(粉碎性骨折)、V型(双髁骨折)和VI型(伴 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分型
撬拨复位的原理
病例1
术前
病例1
术后
病例2
术前
病例2
术后
术后处理
弹力绷带适度 加压,并结合 患膝冰敷48 h
关节腔负压引 流装置于术后 24~48 h拔出
抬高患肢,并 根据术中情况 决定是否加用 外固定以及应 用时间
坚持“早锻炼、 晚负重”的原 则
其它,包括术 后常规静脉抗 炎、止血治疗 和及时复查X 线平片等
如发生在髌骨或股骨髁面,损伤较小,仅作 刨削处理。若骨折较大,有明显裂隙,不处 理将影响关节面的整合性,则可选用可吸 收螺钉或同种异体骨螺钉,在关节镜下作 有限切开内固定
诊断
一. 询问病史 二. 查体 三. x光检查 四. MRI、螺旋CT及三维
重建 五. 动脉造影
查体
判断局部软组织损伤的最精确的方法:应重点注意软组织的完整性以 及是否存在水泡、擦伤和潜在的脱套样损伤——深部的挫伤、血肿的 形成和皮肤皱纹的消失。图
三.伴有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损伤,以及髁下陷后, 该侧副韧带亦相对松弛,造成膝关节不稳定
四.关节内出血,出血与髌上囊粘连,使膝关节屈伸 功能发生障碍
胫骨平台骨折分类:
以骨折的x线表现为分型依据: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多种多样,如:Hohl和 Moore分型,Schatzker分型,AO分型, Schulak和Gunn分型等。最常用的为 Schatzker分型。
胫骨平台的关节软骨下皮质骨较股骨髁薄弱,外侧 骨皮质较内侧薄弱。
致伤原因
一.外翻应力 外髁骨折
二.垂直压力
T型或Y型骨折
三.内翻应力
○ 轻微创伤 ○ 高能量创伤
内髁骨折
老年人 中青年
后果
一.单侧髁骨折下陷,致膝关节向该侧倾斜,为外翻 或内翻畸形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一、解剖:解剖:1、骨:①内侧平台相对较大,从前向后、从内向外都是凹陷的;外侧平台相对较小,从前向后、从外向内都是凸起的。
外侧平台高于内侧平台,这一点一定要记住;另外,从前向后胫骨平台有大约10°的倾斜。
这两点会知道临床螺钉打入的方向。
②内外侧平台被胫骨的髁间隆起分开。
髁间隆起有内外两个结节。
前交叉韧带附着于前内侧结节的前方,后交叉韧带附着于后侧髁间区并延伸到干骺端的后侧面。
③胫骨结节可以用来定位手术的入路。
它位于平台下2——3厘米处,为髌腱附着。
髂胫束沿着胫骨外髁展开,附着于Gerdy结节上。
2、软骨:每侧平台都被一个半月形的纤维软骨覆盖,它们通过半月板胫骨韧带-冠状韧带附着于胫骨上。
二、损伤机制:1、胫骨平台的损伤常由于:①由外向内(造成外翻畸形,典型的保险杠骨折)或者由内向外(造成内翻畸形)的侧方暴力——剪切力;②轴向暴力——压缩力;③轴向和侧方暴力混合。
临床上产生最常见的劈裂骨折、压缩骨折或两种皆有的劈裂压缩骨折。
2、单纯的劈裂骨折更常见于年轻人。
年轻人软骨下骨较坚固,能抵御压缩应力,但不能抵御剪切应力;随着年龄增长,骨质密度下降,对压缩应力的抵抗力也逐渐下降。
50岁以后劈裂加压缩骨折更为常见,甚至可以由低能量损伤引起。
3、暴力的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的粉碎程度,还决定关节的移位程度,并相关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例如:外翻应力导致外侧平台的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三、损伤结果:1、ORIF在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意义:①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如果单纯管型石膏固定,超过3周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关节僵硬,理疗对其毫无作用。
②塌陷的关节骨块没有任何软组织联系,牵引不会使其复位。
因此,只有关节内骨块被解剖复位,下肢的力线被恢复(只有通过ORIF),并且早期主动活动,主要的并发症才会避免。
2、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压缩和劈裂都会导致轴向力线的偏斜,而关节面的对合不良也会导致力线偏斜。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进展
4 -C , 完整楔形骨折[1外侧,2内侧] 1 2i () ()
4 -C , 粉碎楔形骨折[1外侧,2内侧] 1 22 () () 4 -C , 复杂骨折 1 23 4-C , 1 3完全关节内骨折 , 关节粉碎骨折( 见图3 ) 4-C , 外侧 1 3i 4-C , 内侧 1 32
V型——伴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 I 见图 1, )
Sht e 分型是 Sht e【于 l7 年提出的, ca kr z ca kr 9 z l 9 它的特
除单髁、 双髁及关节面骨折外, 还存在胫骨近端横形或斜形
骨折 。
2 A 0分型
点是简单实用, 临床上应用起来很方便。它把胫骨路和固定方法, 并且 预后相同。ca kr 型、 型、 型是典型的低能量损伤造 Sht e I Ⅱ Ⅲ z 成的, 而复杂的Ⅳ型、 型、I V V型骨折 , 则是由高能量损伤造
4-C , 外侧加内侧 1 33
3 T的应用使分型更加精确 C
Ca hn等L在他们的报告中指出, 3 经过 C T检查,6 2%的 患者 Sht e 分型发生了更改。 caz r k
张国柱等L 报告以 X线片为基础的 Sht e 分型结 4 ca kr z
4 一33 l , 斜形骨折, 累及胫骨嵴及一侧关节面[1外侧 , ()
4 -C , 双髁移位 1 I3
4 —C , l 2完全关节 内骨折, 关节简单骨折, 干骺端粉碎
( 见图 3 )
4 -B , 斜形骨折, 1 13 累及胫骨嵴及一侧关节面[1外 ()
胫骨平台骨折
在沿外侧半月板下方横行切开关节囊,将半
月板向上牵拉,暴露整个外侧平台关节腔及 塌陷骨折端。
术区暴露情况
A:牵拉向上的半月板; B:塌陷的胫骨后外侧髁 C:翻开的胫骨外侧骨板 D:向后牵开的外侧副韧
腓骨小头上入路优点
(1)入路安全,避开重要结构,无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对关节稳定性无影响 。 (2)无需解剖血管神经及肌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 (3)可完整显露外侧关节腔及半月板,根据情况探查处理半月板损伤。 (4)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外侧副韧带损伤可经此入路处理,胫骨上段骨折 可经该入路有效复位固定。 (5)直视下确定关节复位情况及检测螺钉是否进入关节腔。 (6)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通常在内侧增加一切口即可解决所有问题,避免 切口过多皮肤坏死。 (7)骨折愈合后,内固定取出方便。
横截面腓骨头对胫骨后外侧平台的遮盖占 较大比例,超过50%。受腓骨头遮挡,后 外侧平台经后外侧入路显露及钢板固定较 为困难。腓骨头与后外侧柱形成复合体:
流行病学
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s)约占成人所有骨折1%,老年 人骨折8%;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占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的8%—15%。
3.显露胫骨平台后
术后1月复查
经腓骨截骨入路优点
暴露充分,可达满意复位及固定。
经腓骨截骨入路缺点
(1)操作复杂,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明显优势。 (2)后期内固定取出比较困难。 (3)随访时间短,该入路优越性须长时间,大样本研究 证实。
5.经(改良后)前外侧入路
在前外侧入路基础上将切口向后侧延伸,保护腓总 神经,分离股二头肌腱及腓骨头。 优点:软组织剥离少,不伤及腓总神经,不需利用腓骨 头截骨术暴露关节面。 局限性:骨折累及干骺端时重建钢板无法固定,需采用 防滑重建钢板辅助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及疾病分型
胫骨平台骨折解剖及疾病分型胫骨平台大体外观:胫骨平台内、外侧平台和髁间隆起是构成胫骨平台的三个骨性支撑结构解剖胫骨平台骨折占老年人骨折的 8%,其中外侧平台骨折多见,占55%~70%。
胫骨平台主要由松质骨构成,骨皮质薄弱,其坚硬程度低于股骨髁。
因此,胫骨平台较股骨髁更容易受到损伤,是膝关节内骨折的好发部位。
外侧平台:外侧平台较小,关节面为三角形,中部微凸(冠状面和矢状面),后外侧有腓骨小头支撑。
(因腓骨小头的支撑作用,致使外侧平台多发生粉碎性或凹陷型骨折。
外侧平台发生劈裂骨折时,应力会作用在腓骨头、颈上。
如果应力超过腓骨头、颈的极限支撑强度,即可造成腓骨头、颈骨折)。
内侧平台:内侧平台较大,关节面为卵圆形,中部微凹(冠状面和矢状面),内侧副韧带附着于平台内侧平台下方。
内侧髁承重占膝关节的60%,软骨下骨非常厚实。
内侧平台和内侧关节面比外侧平台和关节面更坚固,且关节水平位置略低。
因此。
与内侧平台相比,外侧平台更容易骨折。
累及内侧平台的骨折通常为高暴力造成的损伤,多为劈裂骨折,经常合并膝关节骨折脱位。
在胫骨平台外侧向内髁置入螺钉时,应注意螺钉误入内侧平台的关节面。
内侧平台关节面较低、微凹陷,因此由胫骨平台外侧置入螺钉时,应注意螺钉误入内侧平台关节面。
胫骨髁间嵴:为内、外侧平台关节面中间的隆起部分,没有软骨覆盖。
髁间嵴前区:内侧半月板的前角附着于髁间嵴的前内侧,其后方有前交叉韧带止点附着,外侧半月板的前角附着于髁间嵴前区的后外侧。
髁间嵴后区:呈向后下10° 斜坡,内侧为内侧半月板的后角附着,其后方为后交叉韧带止点附着,外侧为外侧半月板后角附着。
胫骨平台骨折常伴随半月板前、后角损伤或者交叉韧带损伤。
胫骨平台周围的骨性标志:胫骨结节:胫骨关节面下方 2 cm 左右的一骨性突起,是髌韧带的附着点。
胫骨结节损伤后可造成伸膝功能障碍。
鹅足止点:在关节面下方,位于胫骨平台前内侧,是股薄肌、半腱肌和缝匠肌三者肌腱的共同止点。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
• 治疗的目的及原则包括使下陷及劈裂的骨 折片复位, 恢复膝关节面的平整, 纠正膝外 翻或内翻畸形, 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早期活动关节, 减少或预防粘连发生。
非手术治疗
并发症
• 伤口裂开或渗出应积极外科治疗 • 坏死骨质和软组织进行彻底清创和冲洗 • 感染可累及膝关节, 为防止软骨破坏, 应对膝关节
进行全面评估和灌洗 • 深部感染伴有脓肿形成时, 应保持伤口开放, 二期
闭合。 • 窦道形成但无明显的脓液流出, 可彻底清创和冲洗
, 放置引流管, 闭合伤口。 • 细菌培养, 静脉给予有效的抗生素。软组织缺损可
预后因素
• 关节面压缩的程度 • 胫骨髁骨折线的范围和分离程度 • 干骺端粉碎和分离程度 • 软组织的完整性
临床表现及诊断
• 肿、痛,活动障碍
• 受伤史: 外翻或内翻;高或低 能量
• 体检: 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 动疼痛,压痛。软组织情况、 筋膜室张力、末梢脉搏和下肢 神经功能。开放伤口与骨折端 和膝关节的关系。
• 下肢关节内骨折: 早期活动和迟延负 重。若固定较稳定,使用CPM机。IIII型4~6周可部分负重,3月完全负重 。高能量损伤者,即使活动度不大, 也应使用CPM。完全负重X线应出现 牢固愈合证据。
并发症
• 早期: 复位不全、深 静脉血栓形成、感染 、筋膜间隙综合征、 皮缘坏死、伤口不愈 合、内置物外露等。
应用皮瓣或肌瓣转移手术覆盖伤口。
并发症
• 骨折不愈合: 低能量损伤极少发生不愈 合,常见SchatzkerVI型骨干与干骺端 交界区,因骨折严重粉碎、内固定不 稳定、植骨失败、内固定力学失效、 感染以及其他因素所致。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对负重、 行走、下肢的稳定均有重要意义。所以胫 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必须达到: 解剖复位; 重建关节面; 坚强固定和恢复下肢负重力线; 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二.经皮复位固定疗法
经皮复位固定疗法;包括经皮钢针 撬拨复位固定和经皮钢针外固定支架复 位固定。
随着影像透视、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技术 的不断提高与改进,经皮复位固定疗法治疗 平台骨折显示出其独特优势。
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外固定支架可分为:
• 侧方挤压; • 钢针撬拨复位联合侧方挤压; • 托举挤压; • 立体调解固定和超关节固定等类型。
Ⅰ型单纯外髁劈裂骨 Ⅱ型外髁劈裂骨折伴
折
关节面塌陷骨折
Ⅲ型单纯中央型塌陷 骨折
Ⅳ型内髁骨折
Ⅴ型双髁骨折
Ⅵ胫骨平台和胫骨上 1/3联合骨折
AO分型
A 关节外骨折 B 部分关节内骨折 C 完全关节内骨折
A型 关节外骨折
❖ A1关节外撕脱骨折 ❖ A2关节外骨折,干骺端简单骨折 ❖ A3关节外骨折,干骺端粉碎骨折
胫骨近端外侧liss接骨板主要用于胫骨近端 骨折的固定,包括:
• 胫骨近端干部骨折 • 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 • 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
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
1. 正位X线片显示关节面出现中心性凹陷; 2. 移位的骨折块本身有压缩; 3. 植骨不实,固定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
再次移位; 4. 胫骨平台骨折间夹有碎骨块; 5. 骨折整体复位垫起不足; 6. 术中摄X线片时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
一.非手术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胫骨平台骨折是指一种以胫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为主要表现的骨折类型。
由于胫骨远端关节面附着了膝盖关节,关节水平承受身体重量及运动产生的力,所以该部位骨折通常与关节内韧带损伤有关。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是根据骨折线的形态进行划分。
下面介绍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1. Schatzker 分型Schatzker 分型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也是最常见的胫骨平台骨折,主要通过骨折线的形态来划分。
它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类,其中1-2型是单纯性骨折,3-6型则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关节软组织损伤。
1型:垂直型骨折,仅限于胫骨平台,一般为单纯性骨折;2型:顶点型骨折,胫骨平台上中央骨折线朝上,一般为单纯性骨折;3型:外侧型骨折,胫骨平台向外侧出现分离骨折,骨折线向内侧弯曲;4型:内侧型骨折,胫骨平台向内侧出现分离骨折,骨折线向外侧弯曲;5型:双平台型骨折,包括胫骨平台的内外两侧,骨折线相互交错;6型:压缩性骨折,为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一般见于暴发型骨折等高能量损伤。
2. AO 分型AO 分型是一种以胫骨平台骨折器械治疗为目的的分类方法,根据关节面的骨质缺损范围进行分类。
AO 分型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3型,具体如下:A型:胫骨平台关节面轻微突出,骨皮质完整,一般为单纯性骨折;B型:胫骨平台关节面有明显的缺损,但缺损不穿透骨干,一般为不稳定性骨折;C型:胫骨平台关节面有明显的缺损,且缺损穿透骨干,一般为高度不稳定性骨折。
3. Luo 分型Luo 分型是一种针对MPFL(内侧乃至外侧韧带)受损,限制K-wire穿刺及钢板固定的情况,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3型,具体如下:L1:骨折线位于关节面中心或稍外侧,可通过皮肤中心点穿刺;L2:骨折线位于关节面外侧或稍内侧,需通过两次皮肤穿刺来穿刺钻孔;L3:骨折跨越整个胫骨平台,需要在骨折区域建立切口,才能穿刺及钢板固定。
4. Stannard 分型Stannard 分型是一种基于手术治疗原则的分类方法,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5型,具体如下:I型:胫骨平台关节面骨折,骨皮质完整,无滑移及旋转,不伴随软组织损伤;II型:胫骨平台关节面分离伴有骨皮质撕裂,关节不稳定;III型:胫骨平台关节面分离伴有骨皮质断裂,伴随着关节韧带和肌腱的拉伤和撕裂,有一定的关节不稳定性;IV型:胫骨平台骨折,关节不稳定,通常伴有游离体或关节面碎片;V型:伴有胫骨纵向骨折或血管、神经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
保守治疗(二)
• 牵引下早期活动:
• 牵引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外翻 型、内翻型及垂直型骨折。
• 以骨牵引为宜,牵引针置于小腿下1/3, 大腿托以Thomas架,小腿置于 Pearson附架上,牵引中利用附架练习 膝关节伸屈活动。
手术治疗(一)
•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胫 骨平台骨折,已成为今日的主流。
外固定架(一)
• 高能量创伤所致的复杂胫骨平台是一 个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外固定架的应 用及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乐观 的解决方案。
• 外固定架适用于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 骨折,特别是那些软组织条件较差的 情况。与手术治疗相比,感染率下降。
外固定架(二)
• 外固定架应用常用的方法:
• 单臂半针外固定架; • 结合式外固定架; • 环行外固定架; • 外固定架与内固定结合使用。
胫骨平台骨折
概述
•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常见 于轻微创伤后的老年人及遭受高能量 创伤的中青年人。
创伤机制(一)
• 胫骨平台骨折常因膝关节受到轴向压 应力及内翻或外翻应力而造成的。
创伤机制(二)
• 外翻应力造成外侧胫骨平台的压缩和 劈裂。这种情况最常见。
• 内翻应力造成胫骨内髁的压缩和劈裂。 • 垂直压缩应力可造成胫骨双髁的压缩、
劈裂甚至粉碎性骨折。
创伤机制(三)
• 同样的应力作用于处于不同方位的膝 关节时,由于胫骨髁和股骨髁接触区 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形态的骨折:屈
曲位的膝关节受到内外翻的应力造成的骨 折仅限于胫骨内外髁的后部;屈曲外旋位 的膝关节受到外翻的应力造成的骨折仅限 于胫骨外髁的前部。
骨折分型(一)
• Schatzker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六 型: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量损 伤所 致 , 骨折移 位 明显 , 节 面受 损 严重 , 往 合 关 往 并 不 同程 度 的软组织 损 伤 , 进行 坚 强 内 固定 或 进行 需 植骨 , 有时 还要 配合 外 固定 。Sht e 分 型作 为胫 骨 ca kr z 平 台骨折 的经 典分 型方 法 , 其 治疗具 有 较 强 的指 导 对 意义 。但 在 临床 实 践 中 , 有 一些类 型 的胫骨 平 仍
位 置 和形态 , 导胫 骨 平 台骨 折 的 临 床诊 断 和治 疗 。 指 三 柱分 型取 胫 骨 平 台俯 面 观 , A点 为 胫 骨结 节 , B点 为胫 骨平 台 内侧 嵴 , C点 为 腓 骨 头 前 缘 , 点 为 胫 骨 O 棘连 线 中点 。胫 骨平 台被 O O O 3条线 分割 为 3 A、 B、C 个部 分 , 别定 义 为外 侧 柱 、 分 内侧 柱 及 后 侧 柱 。三 柱
不足。
l 胫 骨平台骨折的分型
胫 骨 平 台 骨折 的损 伤 机 制 非 常 复 杂 , 因此 , 然 虽
许 多学 者从 不 同侧 面对其 进行 了相应 的分 型 , 至 今 但 仍 没有 任何 一 种分 型 方 法 能 涵 盖 临 床 上 胫 骨 平 台骨 折 的所 有 骨折 移位 类型及 损 伤机 制 。 11 A . O分 型 A O分 型 主要 依 据 x线 正位 片 , 骨 按 折 部位 及 骨折形 态 将 胫 骨 平 台骨 折 分 为 3大 类 9个
胫 骨平 台骨折 的 治疗 中 目前 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是 骨 折
类 型 骨 折 的 解 决 方 案 。Sht e Ⅱ、 caz rI、 Ⅲ型胫 骨 k
平 台骨折 多 由低 能 量 损 伤 所 致 , 疗 上 常 采用 螺 钉 、 治 支撑 钢板进 行 固定 或进行 植 骨 ; V、 I 多 由高 能 I V、 V 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和治疗策略
郑水长
1
胫骨平台解剖特点
胫骨平台内侧大、外侧小,内侧低外侧高,关节面呈凹形,后倾月10度。
正中有髁间隆起,分前后两部分,为前后交叉韧带附着点。
胫骨近端主要为松质骨,关节软骨下皮质骨较股骨薄,外侧骨皮质较内侧薄。
2
致伤原因
外翻应力外髁骨折外翻畸形
垂直压力T型或Y型骨折肢体短缩,软组织损伤严重
内翻应力内髁骨折内翻畸形
伴有韧带的断裂和松弛,术中要常规探查修复。
3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
Schatzker分型最常用
AO分型学术交流通用
三柱理论近年得到公认(罗从风教授)
Schatzker分型
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I型)
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II型)
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III型)
内侧平台骨折,可表现为单纯胫骨内髁劈裂骨折或内侧平台塌陷骨折(IV型)胫骨内、外髁骨折(V型)
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VI型)
基于CT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
取CT上胫骨平台横断面,以胫骨棘连线中点为中心,分别向胫骨结节、胫骨平台内侧嵴、腓骨头前缘做连线。
3条线将胫骨平台分割为3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4
治疗选择
不完全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3mm、患者麻醉风险高或预后要求低、有手术禁忌证等适宜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牵引、石膏固定、膝关节支具等。
手术适应证为关节塌陷和分离>3mm、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50°、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对于闭合性骨折,宜在皮肤肿胀和水泡明显消退后进行手术;如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可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待软组织条件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可对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的患者分别使用前外侧人路、内侧和后内侧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
非锁定钢板适用于简单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适用于粉碎性复杂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
目前临床上常根据Schalzker分型来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案
Schatzker I型:
推荐使用小切口,2-3枚直径为 6.5或7.0mm的松质骨拉力螺钉加垫圈同定;若外侧骨折块较大、较粉碎或骨质较疏松,则使用外侧支撑钢板或防滑钢板。
SchatzkerⅡ型
推荐采用前外侧切口、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使用多枚螺钉支撑塌陷的关节面。
若骨折块完整且骨质较好,也可使用多枚拉力螺钉崮定。
SchatzkerⅢ型
推荐通过皮质骨开窗或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入松质骨或骨替代物后钢板螺钉固定。
SchatzkerⅣ型
推荐经内侧或后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
若骨折非粉碎,宜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固定,不推荐单独使用螺钉固定。
若关节脱位、关节面塌陷或骨折累及髁问,外侧半月板嵌入骨折间隙影响骨折复位时,应切开显露关节直视下复位和固定,必要时增加外侧辅助切口。
Schatzker V型
若存在并发症和严重软组织损伤,应首先处理血管、神经损伤,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待条件允许时行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当内侧平台粉碎程度较轻且骨折块间骨皮质对合良好时,可采用前外侧单切口锁定钢板同定双髁骨折,同时使用拉力螺钉加压骨折块。
若使用非锁定钢板固定双髁骨折时,则应于内侧使用钢板或用外固定支架支撑胫骨内侧平台。
若内外侧胫骨平台均为粉碎性骨折,可根据损伤机制,而压力侧使用主力支撑钢板固定,而另一侧复位、使用辅助钢板固定。
SchatzkerⅥ型
软组织损伤通常比较严重,应予优先处理,早期行外固定治疗,待肿胀消退、出现皮纹征时行二期切开复位折。
外固定架作临时固定使用时,多采用跨关节固定;作为确定性治疗时,多采用不跨关节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因骨骼粉碎严重.情况复杂,不推荐使用关节镜下手术。
伴有半月板损伤,一期修复或保守治疗,但不推荐切除半月板。
对于部位深、感染严重者,推荐使用负压引流装置。
开放性骨折患者推荐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医院耐药菌情况选择第1、2代头孢类抗生素。
对于闭合性骨折,推荐使用第1代头孢类抗生素,从术前开始持续使用24h。
骨折固定稳定时推荐术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
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功能锻炼。
8-12周内应避免负重,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开始逐步拄拐负重以及其他功能锻炼活动。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2岁。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Ⅵ型)
内外侧切口,复位固定,外侧主力钢板,内侧支撑钢板,后内侧小钢板支撑固定,塌陷的后外侧植骨抬高固定。
图1术前X光片
图2术中切口
图3术后复查X光片
图4术后2周功能外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