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 第四课时
04-第一节 随机事件与概率-课时4 概率的基本性质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04-第一节 随机事件与概率-课时4 概率的基本性质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cb0e4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31.png)
5
2
3
() ≥ () + () − 1 = + − 1 =
7
.又()
15
时,()取最大值,此时() = () =
7 2
的概率的取值范围是[ , ].
15 3
> (),则当 ⊆
2
,所以事件A,B同时发生
3
2.跨学科某家族有,两种遗传性状,该家族某成员出现性状的概率为
AB型血的人,知D正确.故选AD.
7.[2024浙江强基联盟联考]设,是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
2
=
2
,()
3
=
1
,则(
4
∪ )
7
=___.
12
【解析】 由概率的性质得() = () + (),所以
() = () − () =
是对立事件,D错误.
7
,()
8
=
1
,满足()
8
+ () = 1,但A,B不
2.[2024江西吉安期末]已知事件,是互斥事件,() =
1
,()
6
=
2
,
3
则( ∪ ) =( C )
1
A.
18
4
B.
9
1
C.
2
2
3
【解析】 () = 1 − () = 1 − =
1
6
1
解得 () =
() =
1
,
3
2
,
9
4
,
9
124
所以从中任取一球得到黑球、黄球、绿球的概率分别是 , , .
高中数学概率课时分配教案
![高中数学概率课时分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e26c7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2.png)
高中数学概率课时分配教案第一课时:概率的基本概念
1. 介绍概率的概念和定义
2. 讨论随机事件、样本空间和事件的关系
3. 解释概率的常见表示方法
第二课时:概率的计算方法
1. 简单事件和复合事件的概念
2. 计算概率的基本规则和公式
3.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概率
第三课时:排列与组合的概率
1. 讲解排列和组合的定义和性质
2. 讨论排列和组合在概率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排列和组合的计算方法
第四课时: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1. 讲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探讨事件的独立性和相互关系
3. 解答相关例题,加深学生对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理解
第五课时:贝叶斯定理
1. 简要介绍贝叶斯定理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2. 讲解贝叶斯定理的推导和计算方法
3. 通过实例演示贝叶斯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六课时:概率分布和期望
1. 讨论离散概率分布和连续概率分布的概念
2. 介绍期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通过案例分析概率分布和期望的应用
第七课时: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1. 简要介绍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概念
2. 讨论这两个定律在概率论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 通过实例演示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效果和实际意义
通过以上的课时安排,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相关定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教育文档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4cc7b356c85ec3a86c2c533.png)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欢迎来到查字典数学网高三数学教案栏目,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因此小编在此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三数学复习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提供到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数学复习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考点目标定位1.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2.了解互斥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3.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复习方略指南概率是新课程中新增加部分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内容是在学习排列、组合等计数知识之后学习的,主要内容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及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这一内容从2019年被列入新课程高考的考试说明.在2019,2019,2019,2019,2019这五年高考中,新课程试卷每年都有一道概率解答题,并且这五年的命题趋势是:从分值上看,从10分提高到17分,从题目的位置看,2019年为第(17)题,2019年为第(18)题,2019年为第(19)题,2019年为第(20)题即题目的位置后移,2019年两题分值增加到17分.从概率在试卷中的分数比与课时比看,在试卷中的分数比(12∶150=1∶12.5)是在数学中课时比(约为11∶330=1∶30)的2.4倍.概率试题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突出应用能力考查以及突出新增加内容的教学价值和应用功能的指导思想,在命题时,提高了分值,提高了难度,并设置了灵活的题目情境,如普法考试、串联并联系统、计算机上网、产品合格率等,所以在概率复习中要注意全面复习,加强基础,注重应用.11.1 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梳理1.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2.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3.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4.事件A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由定义可知0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5.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通常此试验中的某一事件A由几个基本事件组成.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即此试验由n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的概率P(A)= .6.使用公式P(A)= 计算时,确定m、n的数值是关键所在,其计算方法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充分利用排列组合知识中的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点击双基1.从1,2,,9这九个数中,随机抽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的和为偶数的概率是A. B. C. D.解析:基本事件总数为C ,设抽取3个数,和为偶数为事件A,则A事件数包括两类:抽取3个数全为偶数,或抽取3数中2个奇数1个偶数,前者C ,后者C C .A中基本事件数为C +C C .符合要求的概率为 = .答案:C2.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的一次演讲比赛共有10位同学参加,其中一班有3位,二班有2位,其他班有5位.若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他们的演讲顺序,则一班的3位同学恰好被排在一起(指演讲序号相连),而二班的2位同学没有被排在一起的概率为A. B. C. D.解析:10位同学总参赛次序A .一班3位同学恰好排在一起,而二班的2位同学没有排在一起的方法数为先将一班3人捆在一起A ,与另外5人全排列A ,二班2位同学不排在一起,采用插空法A ,即A A A .所求概率为 = .答案:B3.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它是一种各面上分别标有点数1、2、3、4、5、6的正方体玩具)先后抛掷3次,至少出现一次6点向上的概率是A. B. C. D.解析:质地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3次,共有666种结果.3次均不出现6点向上的掷法有555种结果.由于抛掷的每一种结果都是等可能出现的,所以不出现6点向上的概率为 = ,由对立事件概率公式,知3次至少出现一次6点向上的概率是1- = .答案:D4.一盒中装有20个大小相同的弹子球,其中红球10个,白球6个,黄球4个,一小孩随手拿出4个,求至少有3个红球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恰有3个红球的概率P1= = .有4个红球的概率P2= = .至少有3个红球的概率P=P1+P2= .答案:5.在两个袋中各装有分别写着0,1,2,3,4,5的6张卡片.今从每个袋中任取一张卡片,则取出的两张卡片上数字之和恰为7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P= = .答案:●典例剖析【例1】用数字1,2,3,4,5组成五位数,求其中恰有4个相同数字的概率.解:五位数共有55个等可能的结果.现在求五位数中恰有4个相同数字的结果数:4个相同数字的取法有C 种,另一个不同数字的取法有C 种.而这取出的五个数字共可排出C 个不同的五位数,故恰有4个相同数字的五位数的结果有C C C 个,所求概率P= = .答:其中恰恰有4个相同数字的概率是 .【例2】从男女生共36人的班中,选出2名代表,每人当选的机会均等.如果选得同性代表的概率是,求该班中男女生相差几名?解:设男生有x名,则女生有(36-x)人,选出的2名代表是同性的概率为P= = ,即 + = ,解得x=15或21.所以男女生相差6人.【例3】把4个不同的球任意投入4个不同的盒子内(每盒装球数不限),计算:(1)无空盒的概率;(2)恰有一个空盒的概率.解:4个球任意投入4个不同的盒子内有44种等可能的结果.(1)其中无空盒的结果有A 种,所求概率P= = .答:无空盒的概率是 .(2)先求恰有一空盒的结果数:选定一个空盒有C 种,选两个球放入一盒有C A 种,其余两球放入两盒有A 种.故恰有一个空盒的结果数为C C A A ,所求概率P(A)= = .答:恰有一个空盒的概率是 .深化拓展把n+1个不同的球投入n个不同的盒子(nN*).求:(1)无空盒的概率;(2)恰有一空盒的概率.解:(1) .(2) .【例4】某人有5把钥匙,一把是房门钥匙,但忘记了开房门的是哪一把.于是,他逐把不重复地试开,问:(1)恰好第三次打开房门锁的概率是多少?(2)三次内打开的概率是多少?(3)如果5把内有2把房门钥匙,那么三次内打开的概率是多少?解:5把钥匙,逐把试开有A 种等可能的结果.(1)第三次打开房门的结果有A 种,因此第三次打开房门的概率P(A)= = .(2)三次内打开房门的结果有3A 种,因此,所求概率P(A)= = .(3)方法一:因5把内有2把房门钥匙,故三次内打不开的结果有A A 种,从而三次内打开的结果有A -A A 种,所求概率P(A)= = .方法二:三次内打开的结果包括:三次内恰有一次打开的结果有C A A A 种;三次内恰有2次打开的结果有A A 种.因此,三次内打开的结果有C A A A +A A 种,所求概率P(A)= = .特别提示1.在上例(1)中,读者如何解释下列两种解法的意义.P(A)= = 或P(A)= = .2.仿照1中,你能解例题中的(2)吗?●闯关训练夯实基础1.从分别写有A、B、C、D、E的5张卡片中,任取2张,这2张上的字母恰好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概率为A. B. C. D.解析:P= = .答案:B2.甲、乙二人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共有12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8个,判断题4个.甲、乙二人各依次抽一题,则甲抽到判断题,乙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A. B. C. D.解析:甲、乙二人依次抽一题有C C 种方法,而甲抽到判断题,乙抽到选择题的方法有C C 种.P= = .答案:C3.从数字1、2、3、4、5中,随机抽取3个数字(允许重复)组成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之和等于9的概率为A. B. C. D.解析:从数字1、2、3、4、5中,允许重复地随机抽取3个数字,这三个数字和为9的情况为5、2、2;5、3、1;4、3、2;4、4、1;3、3、3.概率为 = .答案:D4.一次二期课改经验交流会打算交流试点学校的论文5篇和非试点学校的论文3篇.若任意排列交流次序,则最先和最后交流的论文都为试点学校的概率是________.(结果用分数表示)解析:总的排法有A 种.最先和最后排试点学校的排法有A A 种.概率为 = .答案:5.甲、乙二人参加普法知识竞答,共有10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6个,判断题4个,甲、乙二人依次各抽一题.(1)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2)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分析:(1)是等可能性事件,求基本事件总数和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即可.(2)分类或间接法,先求出对立事件的概率. 解:(1)基本事件总数甲、乙依次抽一题有C C 种,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C C ,故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为 = .(2)A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分三类: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有C C ;甲抽到选择题,乙也抽到选择题有C C ;甲抽到判断题,乙抽到选择题有C C .共C C +C C +C C .基本事件总数C C ,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为 = 或P( )= = ,P(A)=1-P( )= .6.把编号为1到6的六个小球,平均分到三个不同的盒子内,求:(1)每盒各有一个奇数号球的概率;(2)有一盒全是偶数号球的概率.解:6个球平均分入三盒有C C C 种等可能的结果.(1)每盒各有一个奇数号球的结果有A A 种,所求概率P(A)= = .(2)有一盒全是偶数号球的结果有(C C )C C ,所求概率P(A)= = .培养能力7.已知8支球队中有3支弱队,以抽签方式将这8支球队分为A、B两组,每组4支.求:(1)A、B两组中有一组恰有两支弱队的概率;(2)A组中至少有两支弱队的概率.(1)解法一:三支弱队在同一组的概率为故有一组恰有两支弱队的概率为1- = .解法二:有一组恰有两支弱队的概率为(2)解法一:A组中至少有两支弱队的概率为 + = .解法二:A、B两组有一组至少有两支弱队的概率为1,由于对A组和B组来说,至少有两支弱队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A组中至少有两支弱队的概率为 .8.从1,2,,10这10个数字中有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取一个数字,试求3次抽取中最小数为3的概率.解:有放回地抽取3次共有103个结果,因最小数为3又可分为:恰有一个3,恰有两个3,恰有三个3.故最小数为3的结果有C 72+C 7+C ,所求概率P(A)= =0.169.答:最小数为3的概率为0.169.探究创新9.有点难度哟!将甲、乙两颗骰子先后各抛一次,a、b分别表示抛掷甲、乙两颗骰子所出现的点数.(1)若点P(a,b)落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事件记为A,求事件A的概率;(2)若点P(a,b)落在直线x+y=m(m为常数)上,且使此事件的概率最大,求m的值.解:(1)基本事件总数为66=36.当a=1时,b=1,2,3;当a=2时,b=1,2;当a=3时,b=1.共有(1,1),(1,2),(1,3),(2,1),(2,2),(3,1)6个点落在条件区域内,P(A)= = .(2)当m=7时,(1,6),(2,5),(3,4),(4,3),(5,2),(6,1)共有6种,此时P= = 最大.●思悟小结求解等可能性事件A的概率一般遵循如下步骤:(1)先确定一次试验是什么,此时一次试验的可能性结果有多少,即求出A.(2)再确定所研究的事件A是什么,事件A包括结果有多少,即求出m.(3)应用等可能性事件概率公式P= 计算.●教师下载中心教学点睛1.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对单次试验),又存在着统计规律(对大量重复试验),这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统一.2.随机事件A的概率P(A)满足01.(3)P(A)= 既是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又是计算这种概率的基本方法.拓展题例【例1】某油漆公司发出10桶油漆,其中白漆5桶,黑漆3桶,红漆2桶.在搬运中所有标签脱落,交货人随意将这些标签重新贴上,问一个定货3桶白漆、2桶黑漆和1桶红漆的顾客,按所定的颜色如数得到定货的概率是多少?解:P(A)= = .答:顾客按所定的颜色得到定货的概率是 .【例2】一个口袋里共有2个红球和8个黄球,从中随机地接连取3个球,每次取一个.设{恰有一个红球}=A,{第三个球是红球}=B.求在下列条件下事件A、B的概率.(1)不返回抽样;(2)返回抽样.解:(1)不返回抽样,P(A)= = ,P(B)= = .(2)返回抽样,P(A)=C ( )2= ,P(B)= = .。
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bc5ec7da38376baf1faeed.png)
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分为简单的古典概率,理论上容易求出来的概率;以及通过实验模拟来获得其估计值.学生对随机事件及发生的概率的认识是一个较长的认知进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以掌握的有关概率模型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问题没有理论概率,只能借助实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一般而言,它是纯粹的现实问题;第二类问题虽然存在理论概率,但其理论计算已经超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只能借助实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第三类问题则是简单的古典概率,理论上容易求出其概率.对于第三类问题,其繁简程度又有所不同,如随意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朝上点数为6的概率;连续掷两次均匀的骰子,两次骰子的点数和为6的概率等等.本单元介绍计算其概率的两种方法,一是树状图,二是列表法.本单元还同时将研究上述第一、二两类问题,用实验方法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探索理论概率与实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知识结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求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做出描述;通过实验等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到统计推断的合理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理论概率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掌握其规律.教学难点在解决理论概率中树状图、列表法的应用,体会实验模拟获得的估计值逐渐趋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教学关键要积极参与实验,从中收集数据,逐步计算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实验结果.课时划分§26.1概率的预测 4课时§26.2模拟实验 2课时复习与小结 1课时§26.1.1什么是概率(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概率的定义和通过列表法解决理论概率问题,从实验中寻找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问题,感受理论概率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等活动过程,学会用列表法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重难点、关键1.重点:运用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难点:对概率的理解. 3.关键:在实验中寻找规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骰子、扑克牌、硬币. 2.学生准备:骰子、扑克牌、硬币. 教学过程一、合作实验,寻找规律 1.实验感知.教师活动:拿出一枚硬币抛掷,提出:结果有几种情况?学生活动:拿出一枚硬币抛掷发现结果只有两种情况:“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而且发生的可能性均等. 教师引入: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这个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学生联想: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2,出现反面的概率是12. 教师引导:可记作P (发现正面)=12;P (出现反面)=12.2.问题提出.投掷一枚普通的六面体骰子,“出现数字为5”的概率为多少? 学生回答:16,可记作P (出现数字5)=16. 教师师述:上述例子可以经过分析很快地得出概率,但是实际中,许多问题是要进行重复实验、观察频率值的办法来解决的.请看下面一个例子:见课本P106表26.1.1.学生活动:对表26.1.1中的问题进行实验.思路点拨:(1)关注的是发生哪个或哪些结果;(2)注意所有机会均等.(1)、(2)这两种结果个数的比就是所关注的结果发生的概率.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寻找方法.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1.问题情境1:如图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什么颜色区域的概率大?师生交流:教师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发现红色区域的面积最大,因此,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大,P (红色区域)=38. 2.问题情境2:见课本P107问题1.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展开对“问题1”的实验,•并从中得到规律:如果掷的次数很多,实验的频率渐趋稳定,平均每6次就有1次掷出“6”.评析:通过实验,让学生逐步计算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实验频率,并观察其中的规律性,从而归纳出实验概率趋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3.问题情境3:课本P108思考.师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思考”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点拨:只要是均匀的骰子,掷得任何一面(1~5)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这个概率表示“均等”,也就是掷骰子,六个面出现的概率是均等的.对于第二个问题的提出,结果是不矛盾的,因为实验频率是趋于理论概率的,实验往往是估计值,是一个趋向.评析:一个人的实验数据相差可能较大,但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大,实验频率也就比较稳定了. 例:见课本P109例1.思路点拨:本题是简单的古典概率,理论上很容易求出其概率.P (抽到男同学名字)22114221;P (抽到女同学名字)201011422121=<,得出结论为抽到男同学名字的概率大. 教师活动:讲述例题,让学生感受到古典概率的内涵以及计算方式. 学生活动:参与到例题的学习中去,体会概率的意义. 拓展延伸:课本P109“思考”.师生交流: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再在全班进行发言. 教学形式:互动交流.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P109练习. 2.探研时空.袋中有6个红球,4个白球,2个黄球和1个蓝球,这些球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小红认为袋中共有四种不同颜色的球,所以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白球、黄球的概率一样,你认为呢?思路点拨:小红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四种颜色的球的只数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摸到它们的概率也不一样. 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教师提问: 1.什么叫概率?2.本节中的实验结果所产生的趋势与理论概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3.实验次数的大小与所得的“估计值”有什么关系? 4.谈谈你对概率的理解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14习题26.1第1、2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1.任意投掷均匀的骰子,4朝上的概率是________.2.袋中装有6个红球和7个白球,且除颜色外,这些球都相同,•从袋中任意摸出红球的概率是_______. 3.某彩票中奖率是2%,买2张一定不会中奖,买1000张一定会中奖,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答_______. 4.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和小王),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红桃的概率是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李喝了冰水才感冒的B .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每个点数小现的概率相同C .转盘A 大,转盘B 大,颜色和图案都一样的情况下,用转盘A 实验成功的概率大D .明天一定会下雨6.如图,有一个被等分为8个角形的转盘,转动转盘,指针落在白色区域的概率是( ) A .1 B .13 C .58 D .387.袋子里有1个红球,3个白球,5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1个球: (1)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2)摸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3)摸到黄球的概率是多少? (4)哪一个概率大?参考答案1.16 2.613 3.不正确 4.13525.B 6.D 7.(1)19(2)39(3)59(4)黄球 六、课后反思§26.1.1什么是概率(2)教学内容本节课继续上一节的内容,学习概率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第一课时问题的变式推广,掌握并运用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意识,学会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应用概率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其实际价值.重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列表法树状图来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2.难点:理解概率的内涵.3.关键: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数据,列成表格或树状图,•直观地求出事件的概率.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扑克牌.2.学生准备:扑克牌、两个转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问题牵引.有两组牌是相同的,如果每组3张牌,它们牌面数字分别是1,2,3,•那么从每组中各摸出一张牌,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几的概率最大?•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4的概率是多少?思路点拨:方法一是采用树状图来解决;方法二是借助列表.因为两次出现1,•2,3点的可能性相同,因而共有9种可能,而符合条件的有(1,3),(2,2),(3,1)三种可能,所以牌面数字之和为4的概率等于39即13.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活动:四组合作,尝试求解这个问题.教学方法:实验、交流、探索.评析:安排此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进行反思和拓展,用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务必相同.2.拓展.对上述问题的结论改为:(1)求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奇数的概率.(4 9)(2)求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大于3的概率.(2 3)(3)求两张牌的牍面数字和为3的概率.(2 9)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1.例1:见课本P110例2.思路点拨:这是一个理论概率问题,袋中球的总数为8+16=24只,由于红球有8只,因此,P(取出红球)=824=13,黑球16只,P(取出黑球)=1624=23,也可以这样计算黑球:P(取出黑球)=1-P(取出红球)=1-13=23.2.例2:见课本P110例3.思路点拨:这是一道通过比较取出黑球的概率大小进行判断的题目,首先要计算从甲、乙两只口袋中取出黑球的概率.P甲(取出黑球)=843015=,P乙(取出黑球)=80882902930=>,•所以应选乙袋成功机会大.教师活动:参与分析例2、例3,并讲解求解的方法.学生活动:参与分析例2、例3,从中认识理论概率的运算方法. 三、继续探究,实验牵引 1.课堂演练. 用列表法求概率:(1)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掷两次,两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2)游戏者同时转动如下图(甲)、(乙)•中两个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求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列表求解概率的具体步骤.学生活动:书面练习,同桌交流.[拿出制作的学具,如上图(甲)、(乙)] 2.思路点拨.(1)掷两次硬币,两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4,所列表格可以是:(2)游戏者获胜的概率等于,所列表格可以是: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P111练习. 2.探研时空.随机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思路点拨:运用树状图分析如下: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结果有3次:(正,正),(正,反),(反,正),所以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为34,•本题也可用列表法. 五、课堂总结,提高认识本节课主要学习列表法、树状图法求概率,在学习中要领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多样思维.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15习题26.1第3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作业设计1.如图,均匀的正四面体的各面依次标有1,2,3,4四个数字,同时抛掷两个这样的四面体,它们着地一面的数字不同的概率你能求得出来吗?与同伴交流.2.如果有两组同样的牌,每组3张,它们的牌面数字分别是3、4、5,•那么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牌,两张牌面数字和为几的概率最大?•两张牌面数字和等于8的概率是多少?答案:1.提示:由实验的方法进行 2.提示:用实验的方法进行 七、课后反思§26.1.2在复杂情况下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2)教学内容本节课继续学习复杂情况下机会均等的事件结果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利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形成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较为全面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形成随机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感受概率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关键1.重点:学会,应用实验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理解概率的内涵;对模拟实验的了解.3.关键:概率的实验估算、•理论计算以及频率的偏差等应是理解概率的一个关键.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12生肖邮票制成投影仪、编球号1~12号、布口袋、计算器. 2.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问题牵引,小组交流 1.思考:课本P112问题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问题2”. 教具配合:用球和布袋为教具,辅助学生进行直观认识.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内涵.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实验思想,用树状图表示.2.辨析理解:课本P113思考.评析:让学生通过比较,能真正领会“问题2”的本质特征. 3.继续探究:课本P113问题3.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列表法,解决“问题3”.评析:上述两个问题主要是巩固画树状图法和列表法解决概率问题. 二、合作探究,方案设计1.问题提出:通过调查,我们估计了6个人中有2个人生肖相同的概率.•要想使这种估计尽可能精确,就需要尽可能321多地增加调查对象,而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力.•请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不用调查即可估计出这一概率呢?请你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巡视、关注小组学生的设计方案,适时引导.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探究问题的结论,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而后小组汇报各自的方案.媒体使用:投影显示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评析: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充分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具体方案.学生的方案多种多样,只要合理就可以肯定和鼓励.教师在提出问题前,通过投影仪显示12生肖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2.参考答案:(1)用扑克牌,从扑克牌中选出梅花色12张,分别为1~10,J(11)Q(12).每个生肖都对应着一张扑克牌.(2)用12枚一元钱的硬币,一面贴上1~12号,每个生肖都对应着一枚钱币.3.阅读比较:有人说:可以用12个编有号码的、大小相同的球代替12种不同的生肖,这种每个人的生肖都对应着一个球,6个人中有2个人生肖相同,就意味着6个球中有2个球的号码相同,因此,可在口袋中放入这样的12个球,从中摸了1个球,记下它的号码,放回去,再从中摸出1个球,记下它的号码,放回去;……,直至摸出1个球,记下第6个号码,为一次实验,重复多次实验,即可估计6个人中有2个人生肖相同的概率.想一想:(1)你认为这样说法有道理吗?(2)为什么每次摸出球后都要放回去?概念:上面的方法是用摸球实验代替实际调查,类似这样的实验为模拟实验.教师活动:指导阅读,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帮助理解.学生活动:与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比较其合理性.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课本P114练习第1、2题.2.探研时空.探索:(1)从去掉大小王牌的一副扑克牌中随意抽出一张,抽到黑桃偶数(Q•为偶数)的概率是多少?(2)设计一种摸球游戏,使摸到黄球的概率与(1)中的概率相同,最少要用多少个球?其中要用多少个黄球?说说你的设计理由.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1.学习本节课内容,结合具体情况,请你谈一谈它们的实际意义.2.本节小组交流,你在哪些能力上有提高?•你的同伴中哪些人表现出良好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75第6、7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四课时作业设计1.小芳随意买了一张足球赛门票,座号是2的倍数和座号是9•的倍数的概率哪个大?答:________.2.一个转盘中,红色占12,黑色占310,白色占15,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落在____区域的概率最大.3.数字11444114411111444411144444中,1和4出现的频率分别_____.4.小明和小颖按如下规则的游戏:桌上有5支铅笔,每次取出1支或2支,由小明先取,最后取完铅笔者获胜,如果小明获胜的概率为1,那么小明第一次应取走_____支.5.一个均匀的立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1,2,3,4,5,6.如下左图,是这个立方体表面积的展开图.抛掷这个立方体,则朝上一面的数恰好等于朝下一面上的数的12的概率是______.6.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任意抽取其中一张,抽到黑球的概率是( ) A .1 B .12 C .14D .以上结论都不对 7.口袋里有相同的6个红球,4个白球和2个黑球,从口袋里摸出了2个球.•若两个都是红色,则甲胜;若两个都是黑色球,则乙胜.请你猜一猜,谁获胜的概率大?( )A .甲大B .乙大C .甲,乙一样大D .无法判定8.盒中有红球,白球,黑球各1粒,从盒中第一次取1粒然后放回盒中,每二次再取1粒然后再放回盒中,则这个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A .9种B .6种C .3种D .以上结论都不对9.一只小鸟飞翔在空中,然后随意落在如上右图所示的某个格子中(每个格子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则小鸟落在白色格子中的机会是( ).A .16 B .13 C .23 D .5610.有五粒完全相同的白球,它们上面分别标有4,5,5,5,6,6,7,7.每粒球只标一个数,现将它们放入不透明的布袋中,小明从中任意摸出一粒球.(1)摸出标有5与6的球的概率相同吗?为什么?(2)摸到标有奇数的球的概率大还是摸到标有偶数的球的概率大? 答案:1.座号2 2.红色 3.1214 4.2 5.166.C 7.A 8.B 9.C 10.(1)不同•(2)奇数 六、课后反思§26.2.1用替代物做模拟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如何应用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应用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感受其应用内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随机事件中的实验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推断思维,体会概率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用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的本质.2.难点:怎样选择替代物,怎样进行实验并得出估计值.3.关键:通过具体实验领会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揭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投影片.2.学生准备:围棋子、布袋、硬币等.教学过程一、问题牵引,引入新知1.问题提出:(1)在一个摸球实验中,假设没有白球和黑球,该怎么办?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可以用围棋中白子和黑子,还可以用……(2)在“投掷一颗均匀的骰子”的实验中,如果没有骰子,又该怎么办?学生活动:想出多种替代方法.(3)在“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硬币,怎么办?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可以用两张扑克牌或瓶子盖等.(4)抽屉里有尺码相同的3双黑袜子和1双白袜子,混放在一起,•在夜晚不开灯的情况下,你随意拿出2只,如何用实验估计它们恰好是一双的概率.•你打算怎样实验?如果手边没有袜子应该怎么办?学生活动:填写课本P118表26.2.1.2.教师再次进行用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的讲解.二、实验操作,迁移探究1.问题提出:一个口袋中有8个黑色的球和若干个白色的球,若不许将球倒出来,•则应如何估计出其中的白球数呢?实验替代物:白色、黑色围棋子.教师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设计一个方案,并开展活动.评析: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采用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而后再小组汇报的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上讲台陈述自己的方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方案结果只是一个估计值,比较粗略,不要过多苛求,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些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估计方法.2.参考思路:(1)思路1: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其颜色,再把它放回袋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共摸了200次,其中有57次摸到黑球,因此我们估计口袋中大约有20•个白球.建构方法:假设口袋中有x个白球,通过多次实验,•可估计出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它为黑球的概率;另一方面这个概率又应等于88x+,据此可估计出白球数x.(2)思路2:利用抽样调查方法,从口袋中一次摸出10个球,•求出其中黑球数与10的比值,再把球放回口袋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总共摸了20次,黑球数与10的比值的平均数为0.25,因此,估计口袋中大约有24个白球.建构方法:假设口袋中有x个白球,通过多次抽样调查,求出样本中黑球数与总球数的比值的“平均水平”,这个“平均水平”应近似于88x+.据此,可以估计出x的值.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1.活动方案:在每个小组的口袋中放入已知个数的黑球和若干个白球.(1)分别利用上述两种方法估计口袋中所放的白球数.(2)打开口袋,数一数口袋中白球的个数,你们的估计值和实际情况一致吗?•为什么?(3)全班交流,看看各组的估计结果是否一致,•各组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别有多大?(4)将各组的数据汇总,并根据这个数估计一个口袋中的白球数,•看一看估计结果又如何?(5)为了使估计结果较为准确,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活动:提出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巡视,关注学生的思维.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活动,记录数据,小组汇报交流.评析: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中,学生的实验结果与实验数据会存在偏差,个别小组的结果还可能差异较大,但是将各组数据汇总,由于实验的次数累加后增大,此时估计值和实际情况差别较小.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用大小相似的不同颜色的豆子代替白球和黑球,也可用围棋代替.2.活动反思:上述的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从理论上讲,如果实际实验次数是够多,那么思路1的方法应当是比较准确的,但这种方法的现实意义一般不大.而思路2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若总数较小时,用思路2的方法估计,精确度较差,但是,•对于许多实际问题(其总数往往较大),这种精确度是允许的,而且方便可行.教师活动:积极地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学生活动:相互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本节课的模型选择,注意了模型的递进性,现实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中应注意思维多样性,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意识.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17练习,习题26.2第1、2、8、9、10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1.口袋里有10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球,其中5个红球,3个黑球,2个白球,•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A.拿出一个球是红球 B.拿出2个球是白球C.拿出5个球是2个白球,3个红球 D.拿出6个球总有一个是红球2.掷一枚均匀的骰子,1朝上的概率为()A.0.25 B.0.2 C.16D.133.一副扑克牌(54张),去掉大、小王,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3”的概率为()A.1135 (13265254)B C D4.从一黑色箱子内,摸出红球的概率为15,已知箱子里的红球个数为2,则箱子里共有球().A.15个 B.10个 C.8个 D.5个5.甲、乙两种饮料在一次抽样检查中,乙的合格率为85%,乙的合格率为92%,•你认为买哪一种对人体健康更好?说一说你的想法.6.有十张形状相同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2,3,4,5,6,7,8,9,10,从中任意抽取一张,问抽到数字5的卡片的概率是多少?抽到数字是2的倍数的卡片的概率是多少?是3的倍数的卡片概率是多少?是5的倍数的卡片的概率是多少?7.法国巴黎是欧洲一个美丽的城市,•某研究员为了估计巴黎这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古城中的鸽子的数量,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方法,你能设计一个方案吗?答案:1.D 2.C 3.A 4.B 5.乙理由略 6.11012310157.略六、课后反思§26.2.2用计算器做模拟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用计算器做模拟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计算器或计算机等进行模拟实验,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较为全面的理解,初步形成随机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高二数学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4)――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
![高二数学教案:随机事件的概率(4)――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https://img.taocdn.com/s3/m/3e1504514431b90d6c85c755.png)
随机事件的概率(4)——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一、课题:随机事件的概率(4)——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 二、教学目标:1.掌握求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2.能正确地对一些较复杂的等可能性事件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及其概率的分析和求解。
四、教学难点:对事件的“等可能性”的准确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1.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及一般方法、步骤; 2.练习:(1)10人站成一排,则甲、乙、丙三人彼此不相邻的概率为715; (2)将一枚均匀的硬币先后抛三次,恰好出现一次正面的概率为38;(3)盒中有100个铁钉,其中90个合格,10个不合格,其中任意抽取10个,其中没有一个是不合格的铁钉的概率为109010100C C ;(4)若以连续抛掷两枚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m n 作为点P 的坐标(,)m n ,则点P 落在圆2216x y +=内的概率为82369=.(列举法) (二)新课讲解:例1 4个球投入5个盒子中,求:(1)每个盒子最多1个球的概率;(2)恰有一个盒子放2个球,其余盒子最多放1个球的概率。
解:4个球投入5个盒子中,每个球有5个选法,4个球有45种不同选择结果,(1)相当于从5个盒子中选4个盒子,每个盒子放1个球,有45A 种不同选择结果,∴所求概率为454245125A =.(2)先从5个盒子中选1个,从4个球中选2个放入其中,其余2个球放入剩余的4个盒子中的2个中,有122544C C A ⋅⋅个不同结果,∴所求概率为1225444725125C C A ⋅⋅=.说明:本题属于古典概率的另一基本题型——盒子投球问题,所投的球可以是真实的球,还可以是学生、旅客等,盒子可以是房间、教室、座位等。
例2 袋中有4个白球和5个黑球,连续从中取出3个球,计算:(1)“取后放回,且顺序为黑白黑”的概率; (2)“取后不放回,且取出2黑1白”的概率。
解:(1)每一次取球都有9种方法,共有39种结果,顺序为黑白黑的有111545100A A A ⋅⋅=种,∴所球的概率为11154531009729A A A ⋅⋅=. (2)3次取球,有39A 种结果,2黑1白的取法有213543480C C A ⋅⋅=种,∴所求概率为213543391021C C A A ⋅⋅=. 说明:模型中的“球”,可以是一种颜色或几种不同颜色、编号、不编号的真实球,也可以是合格和不合格产品,也可以是不同币值的货币,或几枚骰子、扑克等,解题时要分清“有放回”与“无放回”、“有序”与“无序”,不能混淆。
《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开课教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a3607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9.png)
《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A版)第四章“概率”的第三节“随机事件的概率”。
具体内容包括:随机事件的定义,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能区分不同类型的随机事件。
2. 掌握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了解如何通过频率估计概率。
3. 学会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随机事件的定义,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随机事件,并正确计算其概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随机现象,并提出问题:如何描述这些随机现象?2. 知识讲解(1)随机事件的定义:介绍随机事件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随机事件。
(2)频率与概率: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来估计概率。
(3)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3. 例题讲解例题1:抛一枚硬币,求出现正面的概率。
例题2:掷一个骰子,求出现偶数的概率。
4. 随堂练习练习1:投掷两个骰子,求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
练习2: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3个蓝球,求从中随机取出一个球,得到红球的概率。
六、板书设计1. 随机事件的定义2.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3. 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4. 例题与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抛一枚硬币,求出现反面的概率。
(2)掷一个骰子,求出现奇数的概率。
2. 答案(1)出现反面的概率为0.5。
(2)出现奇数的概率为0.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
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教案 第4讲 随机事件与概率
![高中数学教案 第4讲 随机事件与概率](https://img.taocdn.com/s3/m/0179c19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5.png)
第4讲随机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理解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1.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1)样本点和有限样本空间①样本点:随机试验E 的每个可能的□1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常用ω表示.全体样本点的集合称为试验E 的样本空间,常用Ω表示.②有限样本空间: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n 个可能结果ω1,ω2,…,ωn ,则称样本空间Ω={ω1,ω2,…,ωn }为有限样本空间.(2)随机事件①定义:将样本空间Ω的□2子集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②表示:大写字母A ,B ,C ,….③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形: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2.事件的关系定义表示法图示包含关系若事件A 发生,事件B □3一定发生,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或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4B ⊇A (或A □5⊆B )互斥事件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6不能同时发生,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或互不相容)若A ∩B =∅,则A 与B 互斥对立事件如果事件A 和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7有且仅有一个发生,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记为A -若A ∩B =∅,且A ∪B =Ω,则A 与B 对立3.事件的运算定义表示法图示并事件事件A 与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称这个事件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事件(或和事件)□8A ∪B (或A +B )交事件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生,称这样一个事件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事件(或积事件)□9A ∩B (或AB )4.概率与频率(1)频率的稳定性:一般地,随着试验次数n 的增大,频率偏离概率的幅度会缩小,即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 )会逐渐稳定于事件A 发生的□10概率P (A ).我们称频率的这个性质为频率的稳定性.(2)频率稳定性的作用:可以用频率f n (A )估计□11概率P (A ).常用结论1.从集合的角度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1)几个事件彼此互斥,是指由各个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为空集.(2)事件A 的对立事件A -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是全集中由事件A 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补集.2.概率加法公式的推广当一个事件包含多个结果且各个结果彼此互斥时,要用到概率加法公式的推广,即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是相同的.()(2)在大量的重复试验中,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3)若随机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A ),则0≤P (A )≤1.()(4)6张奖券中只有一张有奖,甲、乙先后各抽取一张,则甲中奖的概率小于乙中奖的概率.()答案:(1)×(2)√(3)√(4)×2.回源教材(1)某人打靶时连续射击两次,下列事件中与事件“至少一次中靶”互为对立的是()A.至多一次中靶B.两次都中靶C.只有一次中靶D.两次都没有中靶解析:D连续射击两次中靶的情况如下:①两次都中靶;②只有一次中靶;③两次都没有中靶,故选D.(2)一个人打靶时连续射击两次,事件“至多有一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A.至少有一次中靶B.两次都中靶C.只有一次中靶D.两次都不中靶解析:B射击两次中“至多有一次中靶”即“有一次中靶或两次都不中靶”,与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是“两次都中靶”.(3)把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连续抛掷1000次,其中有496次正面朝上,504次反面朝上,则掷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解析:掷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答案:0.5随机事件的关系运算例1(1)若干个人站成一排,其中为互斥事件的是()A.“甲站排头”与“乙站排头”B.“甲站排头”与“乙不站排尾”C.“甲站排头”与“乙站排尾”D.“甲不站排头”与“乙不站排尾”解析:A根据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判断A是互斥事件;B、C、D中两事件能同时发生,故不是互斥事件.故选A.(2)(多选)一批产品共有100件,其中5件是次品,95件是合格品.从这批产品中任意抽取5件,现给出以下四个事件:事件A:“恰有一件次品”;事件B:“至少有两件次品”;事件C:“至少有一件次品”;事件D:“至多有一件次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B.B∪D是必然事件C.A∩B=CD.A∩D=C解析:AB根据已知条件以及利用和事件、积事件的定义进行判断.事件A∪B 指至少有一件次品,即事件C,故A正确;事件B∪D指至少有两件次品或至多有一件次品,次品件数包含0到5,即代表了所有情况,故B正确;事件A和B 不可能同时发生,即事件A∩B=∅,故C错误;事件A∩D指恰有一件次品,即事件A,而事件A和C不同,故D错误.反思感悟1.事件的关系运算策略(1)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但也可以同时不发生.(2)进行事件的运算时,一是要紧扣运算的定义,二是要全面考虑同一条件下的试验可能出现的全部结果,必要时可列出全部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也可类比集合的关系和运用Venn图分析事件.2.辨析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思路(1)在一次试验中,两个互斥事件有可能都不发生,也可能有一个发生,但不可能同时发生.(2)两个对立事件必有一个发生,但不可能同时发生.即两事件对立,必定互斥,但两事件互斥,未必对立.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一个特例.(3)互斥的概念适用于两个或多个事件,但对立的概念只适用于两个事件.训练1(1)把红、黄、蓝、白4张纸牌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四人,每个人分得一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A.是对立事件B.是不可能事件C.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D.不是互斥事件解析:C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不可能同时发生,故它们是互斥事件,但由于这两个事件的和事件不是必然事件,故这两个事件不对立.(2)(多选)口袋里装有1红,2白,3黄共6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从中取出两个球,事件A=“取出的两个球同色”,B=“取出的两个球中至少有一个黄球”,C=“取出的两个球至少有一个白球”,D=“取出的两个球不同色”,E=“取出的两个球中至多有一个白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与D为对立事件B.B与C是互斥事件C.C与E是对立事件D.P(C∪E)=1解析:AD当取出的两个球为一黄一白时,B与C都发生,B不正确;当取出的两个球中恰有一个白球时,事件C与E都发生,C不正确;显然A与D是对立事件,A正确;C∪E为必然事件,P(C∪E)=1,D正确.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例2某商场进行有奖销售,购满100元商品得1张奖券,多购多得.1000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50个.设1张奖券中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事件分别为A,B,C,求:(1)P(A),P(B),P(C);(2)1张奖券的中奖概率;(3)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且不中一等奖的概率.解:(1)P(A)=11000,P(B)=101000=1100,P(C)=501000=1 20 .(2)1张奖券中奖包含中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设“1张奖券中奖”这个事件为M,则M=A∪B∪C.∵事件A,B,C两两互斥,∴P(M)=P(A∪B∪C)=P(A)+P(B)+P(C)=1+10+501000=611000,故1张奖券的中奖概率为61 1000.(3)设“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且不中一等奖”为事件N,则事件N与“1张奖券中特等奖或中一等奖”为对立事件,∴P(N)=1-P(A∪B)=1-(11000+1100)=9891000,故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且不中一等奖的概率为989 1000.反思感悟当所求概率的事件较为复杂时,可考虑把其分解为几个互斥的事件,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求解,或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求解.训练2经统计,在某储蓄所一个营业窗口排队的人数相应的概率如下:排队人数012345人及5人以上概率0.10.160.30.30.10.04求:(1)至多2人排队等候的概率;(2)至少3人排队等候的概率.解:记“无人排队等候”为事件A,“1人排队等候”为事件B,“2人排队等候”为事件C,“3人排队等候”为事件D,“4人排队等候”为事件E,“5人及5人以上排队等候”为事件F,则事件A,B,C,D,E,F彼此互斥.(1)记“至多2人排队等候”为事件G,则G=A∪B∪C,所以P(G)=P(A∪B∪C)=P(A)+P(B)+P(C)=0.1+0.16+0.3=0.56.(2)法一:记“至少3人排队等候”为事件H,则H=D∪E∪F,所以P(H)=P(D∪E∪F)=P(D)+P(E)+P(F)=0.3+0.1+0.04=0.44.法二:记“至少3人排队等候”为事件H,则其对立事件为事件G,所以P(H)=1-P(G)=0.44.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例3(经典高考题)某厂接受了一项加工业务,加工出来的产品(单位:件)按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加工业务约定:对于A级品、B级品、C级品,厂家每件分别收取加工费90元、50元、20元;对于D级品,厂家每件要赔偿原料损失费50元.该厂有甲、乙两个分厂可承接加工业务.甲分厂加工成本费为25元/件,乙分厂加工成本费为20元/件.厂家为决定由哪个分厂承接加工业务,在两个分厂各试加工了100件这种产品,并统计了这些产品的等级,整理如下:甲分厂产品等级的频数分布表等级A B C D频数40202020乙分厂产品等级的频数分布表等级A B C D频数28173421(1)分别估计甲、乙两分厂加工出来的一件产品为A级品的概率;(2)分别求甲、乙两分厂加工出来的100件产品的平均利润,以平均利润为依据,厂家应选哪个分厂承接加工业务?解:(1)由试加工产品等级的频数分布表知,甲分厂加工出来的一件产品为A级品的概率的估计值为40100=0.4;乙分厂加工出来的一件产品为A级品的概率的估计值为28100=0.28.(2)由数据知甲分厂加工出来的100件产品利润的频数分布表为利润6525-5-75频数40202020因此甲分厂加工出来的100件产品的平均利润为65×40+25×20-5×20-75×20100=15(元).由数据知乙分厂加工出来的100件产品利润的频数分布表为利润70300-70频数28173421因此乙分厂加工出来的100件产品的平均利润为70×28+30×17+0×34-70×21100=10(元).比较甲、乙两分厂加工的产品的平均利润,厂家应选甲分厂承接加工业务.反思感悟1.频率反映了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频率是随机的,而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值,通常用概率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时也用频率来作为随机事件概率的估计值.2.利用概率的统计意义求事件的概率,即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会逐步趋近于某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概率.训练3某超市计划按月订购一种酸奶,每天进货量相同,进货成本每瓶4元,售价每瓶6元,未售出的酸奶降价处理,以每瓶2元的价格当天全部处理完.根据往年销售经验,每天需求量与当天最高气温(单位:℃)有关.如果最高气温不低于25,需求量为5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需求量为3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低于20,需求量为200瓶.为了确定六月份的订购计划,统计了前三年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最高气温[10,15)[15,20)[20,25)[25,30)[30,35)[35,40]天数216362574以最高气温位于各区间的频率估计最高气温位于该区间的概率.(1)估计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2)设六月份一天销售这种酸奶的利润为Y(单位:元),当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写出Y的所有可能值,并估计Y大于零的概率.解:(1)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低于25,由表中数据可知,最高气温低于25的频率为2+16+3690=0.6.所以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6. (2)当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若最高气温低于20,则Y=200×6+(450-200)×2-450×4=-100;若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则Y=300×6+(450-300)×2-450×4=300;若最高气温不低于25,则Y=450×(6-4)=900,所以,利润Y的所有可能值为-100,300,900.Y大于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不低于20,由表格数据知,最高气温不低于20的频率为36+25+7+490=0.8.因此Y大于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8.限时规范训练(七十六)A级基础落实练1.在1,2,3,…,10这十个数字中,任取三个不同的数字,那么“这三个数字的和大于5”这一事件是()A.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C.随机事件D.以上选项均有可能解析:A从1,2,3,…,10这十个数字中任取三个不同的数字,那么这三个数字和的最小值为1+2+3=6,∴事件“这三个数字的和大于5”一定会发生,∴由必然事件的定义可以得知该事件是必然事件.2.同时抛掷两枚完全相同的骰子,用(x,y)表示结果,记A为“所得点数之和小于5”,则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的个数是()A.3B.4C.5D.6解析:D事件A包含(1,1),(1,2),(1,3),(2,1),(2,2),(3,1),共6个样本点.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事件的概率总是在(0,1)之间B.频率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C.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一般会稳定于概率D.概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解析:C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故A错误;频率是由试验的次数决定的,故B错误;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故C正确,D错误.4.(2024·太原模拟)已知随机事件A和B互斥,且P(A∪B)=0.7,P(B)=0.2,-)=()则P(AA.0.5B.0.1C.0.7D.0.8解析:A∵随机事件A和B互斥,且P(A∪B)=0.7,P(B)=0.2,∴P(A)=P(A∪B)-P(B)=0.7-0.2=0.5,∴P(A-)=1-P(A)=1-0.5=0.5.5.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的点数是1或3”为事件A,“向上的点数是1或5”为事件B,则()A.A∪B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3或5B.A=BC.A∪B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3D.A∩B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或5解析:A设A={1,3},B={1,5},则A∩B={1},A∪B={1,3,5},∴A≠B,A∩B表示向上的点数是1,A∪B表示向上的点数为1或3或5.6.(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若事件A与事件B是互斥事件,则P(AB)=0B.若事件A与事件B是对立事件,则P(A+B)=1C.某人打靶时连续射击三次,则事件“至少有两次中靶”与事件“至多有一次中靶”是对立事件D.把红、橙、黄3张纸牌随机分给甲、乙、丙3人,每人分得1张,则事件“甲分得的不是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的不是红牌”是互斥事件解析:ABC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A,B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P(AB)=0,故A正确;事件A与事件B是对立事件,则事件B即为事件A-,所以P(A+B)=1,故B 正确;事件“至少有两次中靶”与“至多有一次中靶”不可能同时发生,且二者必有一个发生,所以为对立事件,故C正确;事件“甲分得的不是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的不是红牌”可能同时发生,即“丙分得的是红牌”,所以不是互斥事件,故D错误.7.商场在一周内共卖出某种品牌的皮鞋300双,商场经理为考察其中各种尺码皮鞋的销售情况,以这周内某天售出的40双皮鞋的尺码为一个样本,分为5组,已知第3组的频率为0.25,第1,2,4组的频数分别为6,7,9.若第5组表示的是尺码为40~42的皮鞋,则售出的这300双皮鞋中尺码为40~42的皮鞋约为双.解析:∵第1,2,4组的频数分别为6,7,9,∴第1,2,4组的频率分别为640=0.15,740=0.175,940=0.225.∵第3组的频率为0.25,∴第5组的频率是1-0.25-0.15-0.175-0.225=0.2,∴售出的这300双皮鞋中尺码为40~42的皮鞋约为0.2×300=60(双).答案:608.(2024·天津调研)某射击运动员平时100次训练成绩的统计结果如下:命中环数12345678910频数24569101826128如果这名运动员只射击一次,估计射击成绩是6环的概率为;不少于9环的概率为.解析:由题表得,如果这名运动员只射击一次,估计射击成绩是6环的概率为10100=110,不少于9环的概率为12+8100=15.答案:110159.我国西部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在下列区间内的概率如表所示:年降水量(mm)(100,150)(150,200)(200,250)(250,300)概率0.210.160.130.12则年降水量在(200,300)(mm)范围内的概率是.解析:设年降水量在(200,300),(200,250),(250,300)的事件分别为A,B,C,则A=B∪C,且B,C为互斥事件,所以P(A)=P(B)+P(C)=0.13+0.12=0.25.答案:0.2510.某超市随机选取1000位顾客,记录了他们购买甲、乙、丙、丁四种商品的情况,整理成如下统计表,其中“√”表示购买,“×”表示未购买.商品顾客人数甲乙丙丁100√×√√217×√×√200√√√×300√×√×85√×××98×√××(1)估计顾客同时购买乙和丙的概率;(2)估计顾客在甲、乙、丙、丁中同时购买3种商品的概率;(3)如果顾客购买了甲,则该顾客同时购买乙、丙、丁中哪种商品的可能性最大?解:(1)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在这1000位顾客中有200位顾客同时购买了乙和丙,所以顾客同时购买乙和丙的概率可以估计为200 1000=0.2.(2)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在这1000位顾客中有100位顾客同时购买了甲、丙、丁,另有200位顾客同时购买了甲、乙、丙,其他顾客最多购买了2种商品,所以顾客在甲、乙、丙、丁中同时购买3种商品的概率可以估计为100+200 1000=0.3.(3)与(1)同理,可得:顾客同时购买甲和乙的概率可以估计为2001000=0.2,顾客同时购买甲和丙的概率可以估计为100+200+3001000=0.6,顾客同时购买甲和丁的概率可以估计为1001000=0.1.所以如果顾客购买了甲,则该顾客同时购买丙的可能性最大.11.某险种的基本保费为a(单位:元),继续购买该险种的投保人称为续保人,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与其上年度出险次数的关联如下:上年度出险次数01234≥5保费0.85a a 1.25a 1.5a 1.75a2a 随机调查了该险种的200名续保人在一年内的出险情况,得到如下统计表:出险次数01234≥5频数605030302010(1)记A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不高于基本保费”,求P(A)的估计值;(2)记B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高于基本保费但不高于基本保费的160%”,求P(B)的估计值;(3)求续保人本年度平均保费的估计值.解:(1)事件A发生当且仅当一年内出险次数小于2.由所给数据知,一年内出险次数小于2的频率为60+50200=0.55,故P(A)的估计值为0.55.(2)事件B发生当且仅当一年内出险次数大于1且小于4.由所给数据知,一年内出险次数大于1且小于4的频率为30+30200=0.3,故P(B)的估计值为0.3.(3)由所给数据得保费0.85a a 1.25a 1.5a 1.75a2a频率0.300.250.150.150.100.05调查的200名续保人的平均保费为0.85a×0.30+a×0.25+1.25a×0.15+1.5a×0.15+1.75a×0.10+2a×0.05=1.1925a.因此,续保人本年度平均保费的估计值为1.1925a.B级能力提升练12.(多选)(2023·枣庄调研)一个袋子中有大小和质地相同的4个球,其中有2个红色球(标号为1和2),2个绿色球(标号为3和4),从袋中不放回地随机摸出2个球,每次摸出一个球.设事件R1=“第一次摸到红球”,R=“两次都摸到红球”,G=“两次都摸到绿球”,M=“两球颜色相同”,N=“两球颜色不同”,则()A.R1⊆RB.R∩G=∅C.R∪G=MD.M=N-解析:BCD样本空间为{(1,2),(1,3),(1,4),(2,3),(2,4),(3,4),(2,1),(3,1),(4,1),(3,2),(4,2),(4,3)},R1={(1,2),(1,3),(1,4),(2,1),(2,3),(2,4)},R={(1,2),(2,1)},G={(3,4),(4,3)},M={(1,2),(2,1),(3,4),(4,3)},N={(1,3),(1,4),(2,3),(2,4),(3,1),(3,2),(4,1),(4,2)},由集合的包含关系可知B,C,D正确.13.如果事件A,B互斥,记A-,B-分别为事件A,B的对立事件,那么()A.A∪B是必然事件B.A-∪B-是必然事件C.A-与B-一定互斥D.A-与B-一定不互斥-∪B-是必然事件,A-与B-不解析:B如图①所示,A∪B不是必然事件,A互斥;如图②所示,A∪B是必然事件,A-∪B-是必然事件,A-与B-互斥.图①图②14.某河流上的一座水力发电站,每年六月份的发电量Y(单位:万千瓦·时)与该河上游在六月份的降雨量X(单位:毫米)有关.据统计,当X=70时,Y=460;X每增加10,Y增加5.已知近20年X的值为140,110,160,70,200,160,140,160,220,200,110,160,160,200,140,110,160,220,140,160.(1)完成如下的频率分布表:近20年六月份降雨量频率分布表降雨量70110140160200220频率120420220(2)假定今年六月份的降雨量与近20年六月份降雨量的分布规律相同,并将频率视为概率,求今年六月份该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或超过530(万千瓦·时)的概率.解:(1)在所给数据中,降雨量为110毫米的有3个,降雨量为160毫米的有7个,降雨量为200毫米的有3个.故近20年六月份降雨量频率分布表为降雨量70110140160200220频率120320420720320220(2)根据题意,Y=460+X-7010×5=X2+425,故P(“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或超过530万千瓦·时”)=P(Y<490或Y>530)=P(X<130或X>210)=P(X=70)+P(X=110)+P(X=220)=120+320+220=310.故今年六月份该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或超过530(万千瓦·时)的概率为310 .。
《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开课教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d9cdb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2.png)
《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随机事件的概率》。
具体内容包括:随机事件的定义,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 学会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并能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随机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抛硬币实验教师通过抛硬币实验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随机事件的规律。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给出的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并说明原因。
4. 概率计算方法的讲解教师讲解如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并讲解解题过程。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并说明原因。
2. 计算题:计算给出的随机事件的概率。
3. 应用题: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深入学习随机事件的相关知识,拓展延伸。
《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开课教案到此结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随机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高中数学随机事件概率教案
![高中数学随机事件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344ed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0.png)
高中数学随机事件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随机事件以及概率的定义;
2. 掌握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概念;
2. 计算概率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概率计算中的排列组合问题;
2. 复杂事件的概率计算。
四、教学内容:
1. 什么是随机事件?
2. 概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 概率的基本性质;
4. 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
5. 概率计算的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2. 学生互动讨论;
3. 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抛硬币实验引出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2. 讲解:介绍随机事件和概率的定义,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概率的方法;
4. 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资源:
1. 教材、课件;
2. 练习题。
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祝大家学习进步!。
2024年《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开课教案
![2024年《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e350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e.png)
2024年《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概率与统计》第二章《随机事件的概率》第1节。
内容包括:随机事件的定义,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随机事件的定义,能区分不同类型的随机事件。
2. 掌握事件的关系与运算,能正确进行事件的并、交、补运算。
3. 理解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随机事件的定义,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难点:事件的并、交、补运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抛硬币、掷骰子、抽签等实际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活动中包含的随机现象。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示例使学生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随机事件。
讲解事件的关系与运算,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并、交、补运算。
3. 概率定义及其性质(10分钟)引出概率的定义,讲解概率的三个性质。
结合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概率的含义。
4.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10分钟)介绍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如何求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5.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事件是否为随机事件,并说明理由。
抛掷两枚硬币,求得到两个正面的概率。
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求得到红桃的概率。
(3)某班有30名学生,其中有男生18名,女生12名。
随机选取3名学生,求选取的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女生的概率。
2. 答案:(1)略。
(2)1/4;1/4。
(3)19/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随机事件的定义、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掌握较好,但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b2325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6.png)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2章“随机事件的概率”第1节。
详细内容包括:1. 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分类;2. 概率的定义及性质;3. 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理论计算和频率估计;4.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能够正确区分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2. 让学生掌握概率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概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让学生掌握古典概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进行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分类、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
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性质、概率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抛硬币、掷骰子、抽签等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特点,从而引出随机事件的定义。
2. 理论讲解(1)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分类;(2)概率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3)古典概型的特点及概率计算。
3. 例题讲解(1)判断下列事件是否为随机事件、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2)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3)频率估计概率问题。
4. 随堂练习(1)填空题: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判断;(2)选择题:概率的性质;(3)计算题: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
六、板书设计1. 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分类;2. 概率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3. 古典概型的特点及概率计算;4. 例题及解题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事件是否为随机事件、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2)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3)频率估计概率问题。
2. 答案(1)随机事件:A、C;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D;(2)解答过程及答案;(3)解答过程及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随机事件的分类掌握较好,但在古典概型概率计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3d7c0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f.png)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章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
详细内容包括:1.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分类;2. 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3. 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率、几何概率和统计概率;4. 概率的基本运算,如加法公式、乘法公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2. 掌握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了解不同类型概率的计算方法;3. 学会运用概率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概率的基本运算;2. 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分类,概率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随机事件的定义与分类,引导学生学习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概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概率的计算;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课堂所学;6. 布置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分类;2. 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3. 概率的计算方法;4. 概率的基本运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B. 一副52张的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红桃;C. 从一个装有3个红球和2个蓝球的袋子中,随机抽取一个球,抽到红球。
2. 答案:(1)随机事件;(2)A. 0.5;B. 1/4;C. 3/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但在讲解概率的基本运算时,可能存在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今后教学中需加强此处的内容;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彩票中奖概率、游戏胜负概率等。
2020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4讲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2020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4讲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d0d8600722192e4436f60a.png)
第4讲随机事件的概率基础知识整合1.概率(1)在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即随机事件A发生的频率具有□01稳定性.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A的□02概率,03P(A).记作□04概率是一个确定(2)频率反映了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但频率是随机的,而□的值,因此,人们用□05概率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时也用□06频率作为随机事件概率的估计值.(3)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①概率的取值范围:□070≤P(A)≤1.②必然事件的概率:P(A)=□081.③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A)=□090.④概率的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10P(A)+P(B).⑤对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P(A∪B)=□111,P(A)=□121-P(B).2.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从集合的角度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1)几个事件彼此互斥,是指由各个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为空集.(2)事件A的对立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是全集中由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补集.2.概率加法公式的推广当一个事件包含多个结果且各个结果彼此互斥时,要用到概率加法公式的推广,即P(A1∪A2∪…∪A n)=P(A1)+P(A2)+…+P(A n).1.有一个游戏,其规则是甲、乙、丙、丁四个人从同一地点随机地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前进,每人一个方向.事件“甲向南”与事件“乙向南”是( ) A.互斥事件但非对立事件B.对立事件但非互斥事件C.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D .以上都不对答案 A解析 由于每人一个方向,故“甲向南”意味着“乙向南”是不可能的,故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故选A.2.(2019·宁夏检测)抽查10件产品,设事件A 为“至少有2件次品”,则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为( )A .至多有2件次品B .至多有1件次品C .至多有2件正品D .至少有2件正品答案 B解析 ∵“至少有n 个”的反面是“至多有n -1个”,又∵事件A “至少有2件次品”,∴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为“至多有1件次品”.3.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事件“至少有一名女生”与事件“全是男生”( )A .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B .是对立事件,不是互斥事件C .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D .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答案 C4.某产品分甲、乙、丙三级,其中乙、丙两级均属次品,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出现乙级品和丙级品的概率分别是0.05和0.03,则抽检一件是正品(甲级品)的概率为( )A .0.95B .0.97C .0.92D .0.08答案 C解析 记抽检的产品是甲级品为事件A ,是乙级品为事件B ,是丙级品为事件C ,这三个事件彼此互斥,因此所求概率为P (A )=1-P (B )-P (C )=1-0.05-0.03=0.92.5.一个地区从某年起几年之内的新生婴儿数及其中的男婴数如下:这一地区男婴出生的概率约是________(保留四位小数).答案 0.5173解析 男婴出生的频率依次约是:0.5200,0.5173,0.5173,0.5173.由于这些频率非常接近0.5173,因此这一地区男婴出生的概率约为0.5173.6.在一次班级聚会上,某班到会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多6人,从这些同学中随机挑选一人表演节目.若选到女同学的概率为23,则这班参加聚会的同学的人数为________. 答案 18解析 设女同学有x 人,则该班到会的共有(2x -6)人,所以x 2x -6=23,得x =12,故该班参加聚会的同学有18人.核心考向突破考向一 事件的概念例1 从6件正品与3件次品中任取3件,观察正品件数与次品件数,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有2件次品”;(2)“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次品”;(3)“至少有2件次品”和“至多有1件次品”.解 从6件正品与3件次品中任取3件,共有4种情况:①3件全是正品;②2件正品1件次品;③1件正品2件次品;④全是次品.(1)“恰好有1件次品”即“2件正品1件次品”;“恰好有2件次品”即“1件正品2件次品”,它们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2)“至少有1件次品”包括“2件正品1件次品”“1件正品2件次品”“全是次品”3种情况,它与“全是次品”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3)“至少有2件次品”包括”1件正品2件次品”“全是次品”2种情况;“至多有1件次品”包括“2件正品1件次品”“全是正品”2种情况,它们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触类旁通事件间关系的判断方法对互斥事件要把握住不能同时发生,而对于对立事件除不能同时发生外,其并事件应为必然事件,这些也可类比集合进行理解,具体应用时,可把所有试验结果写出来,看所求事件包含哪几个试验结果,从而断定所给事件的关系.即时训练 1.(2019·湖北十市联考)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 .“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黑球”B .“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红球”C .“至少有一个黑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D .“恰有一个黑球”与“恰有两个黑球”答案 D解析 A 中的两个事件是包含关系,不是互斥事件;B 中的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C 中的两个事件都包含“一个黑球一个红球”的事件,不是互斥关系;D 中的两个事件是互斥而不对立的关系.考向二 随机事件的概率与频率例2 (2018·北京高考)电影公司随机收集了电影的有关数据,经分类整理得到下表:好评率是指:一类电影中获得好评的部数与该类电影的部数的比值.(1)从电影公司收集的电影中随机选取1部,求这部电影是获得好评的第四类电影的概率;(2)随机选取1部电影,估计这部电影没有获得好评的概率;(3)电影公司为增加投资回报,拟改变投资策略,这将导致不同类型电影的好评率发生变化.假设表格中只有两类电影的好评率数据发生变化,那么哪类电影的好评率增加0.1,哪类电影的好评率减少0.1,使得获得好评的电影总部数与样本中的电影总部数的比值达到最大?(只需写出结论)解 (1)由题意知,样本中电影的总部数是140+50+300+200+800+510=2000. 第四类电影中获得好评的电影部数是200×0.25=50, 故所求概率为502000=0.025. (2)设“随机选取1部电影,这部电影没有获得好评”为事件B .没有获得好评的电影共有140×0.6+50×0.8+300×0.85+200×0.75+800×0.8+510×0.9=1628(部).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P (B )=16282000=0.814. (3)增加第五类电影的好评率,减少第二类电影的好评率.触类旁通概率和频率的关系概率可看成频率在理论上的稳定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它是频率的科学抽象,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频率向概率靠近,只要次数足够多,所得频率就近似地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即时训练 2.(2017·全国卷Ⅲ)某超市计划按月订购一种酸奶,每天进货量相同,进货成本每瓶4元,售价每瓶6元,未售出的酸奶降价处理,以每瓶2元的价格当天全部处理完.根据往年销售经验,每天需求量与当天最高气温(单位:℃)有关.如果最高气温不低于25,需求量为5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需求量为3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低于20,需求量为200瓶.为了确定六月份的订购计划,统计了前三年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以最高气温位于各区间的频率估计最高气温位于该区间的概率.(1)估计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2)设六月份一天销售这种酸奶的利润为Y (单位:元).当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写出Y 的所有可能值,并估计Y 大于零的概率.解 (1)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低于25,由表格数据知,最高气温低于25的频率为2+16+3690=0.6,所以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6.(2)当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若最高气温不低于25,则Y =6×450-4×450=900;若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则Y =6×300+2(450-300)-4×450=300;若最高气温低于20,则Y =6×200+2(450-200)-4×450=-100,所以,Y 的所有可能值为900,300,-100.Y 大于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不低于20,由表格数据知,最高气温不低于20的频率为36+25+7+490=0.8,因此Y 大于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8. 考向三 互斥、对立事件的概率角度1 互斥事件的概率 例3 (2019·唐山模拟)某保险公司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投保车辆进行抽样,样本车辆中每辆车的赔付结果统计如下:(1)若每辆车的投保金额均为2800元,估计赔付金额大于投保金额的概率;(2)在样本车辆中,车主是新司机的占10%,在赔付金额为4000元的样本车辆中,车主是新司机的占20%,估计在已投保车辆中,新司机获赔金额为4000元的概率.解 (1)设A 表示事件“赔付金额为3000元”,B 表示事件“赔付金额为4000元”,以频率估计概率,得P (A )=1501000=0.15,P (B )=1201000=0.12. 由于投保金额为2800元,赔付金额大于投保金额对应的情形是3000元和4000元, 所以其概率为P (A )+P (B )=0.15+0.12=0.27.(2)设C 表示事件“投保车辆中新司机获赔4000元”.由已知,样本车辆中车主为新司机的有0.1×1000=100(辆),而赔付金额为4000元的车辆中,车主为新司机的有0.2×120=24(辆),所以样本车辆中新司机车主获赔金额为4000元的频率为24100=0.24, 由频率估计概率得P (C )=0.24.角度2 对立事件的概率例4 (2019·扬州模拟)某超市为了了解顾客的购物量及结算时间等信息,安排一名员工随机收集了在该超市购物的100位顾客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这100位顾客中一次购物量超过8件的顾客占55%.(1)确定x ,y 的值,并估计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的平均值;(2)求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不超过2分钟的概率(将频率视为概率).解 (1)由已知得25+y +10=55,x +30=45,所以x =15,y =20.该超市所有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组成一个总体,所收集的100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可视为总体的一个容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本,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的平均值可用样本平均数估计,其估计值为1×15+1.5×30+2×25+2.5×20+3×10100=1.9(分钟). (2)记A 为事件“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不超过2分钟”,A 1,A 2分别表示事件“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2.5分钟”,“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3分钟”,将频率视为概率得P (A 1)=20100=15,P (A 2)=10100=110. P (A )=1-P (A 1)-P (A 2)=1-15-110=710.故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不超过2分钟的概率为710.触类旁通求复杂的互斥事件的概率的一般方法(1)直接法: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分解为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求和,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求和公式计算. 2间接法:先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再用公式P A =1-P A ,即运用逆向思维,特别是“至少”“至多”型题目,用间接法就显得较简便.即时训练 3.某商场有奖销售中,购满100元商品得1张奖券,多购多得,1000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50个.设1张奖券中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事件分别为A ,B ,C ,求:(1)P (A ),P (B ),P (C );(2)1张奖券的中奖概率;(3)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且不中一等奖的概率.解 (1)P (A )=11000,P (B )=101000=1100,P (C )=501000=120. (2)1张奖券中奖包含中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设“1张奖券中奖”这个事件为M ,则M =A ∪B ∪C .∵A ,B ,C 两两互斥,∴P (M )=P (A ∪B ∪C )=P (A )+P (B )+P (C )=11000+1100+120=611000. 故1张奖券的中奖概率为611000. (3)设“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且不中一等奖”为事件N ,则事件N 与“1张奖券中特等奖或中一等奖”为对立事件,P (N )=1-P (A ∪B )=1-⎝ ⎛⎭⎪⎫11000+1100=9891000. 故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且不中一等奖的概率为9891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11.1随机事件的概率 (四)
教学目的: 1 掌握求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
2.能正确地对一些较复杂的等可能性事件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及其概率的分析和求解
教学难点:对事件的“等可能性”的准确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事件的定义: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 A .
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1P A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 5 基本事件: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事件A )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例如:投掷硬币出现2种结果叫2个基本事件,通常试验中的某一事件A 由几个基本事件组成(例如:投掷一枚骰子出现正面是3的倍数这一事件由“正面是3”、“正面是6”这两个基本事件组成).
6.等可能性事件:
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 ,这种事件叫等可能性事件 7.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
事件A 事件I 果事件A 包含m 个结果,那么事件A 的概率()m P A n
=. ①一个基本事件是一次试验的结果,且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 ,即是等可能的;
②公式()m P A n =是求解公式,也是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它与随机事件的频率有本质区别;
③可以从集合的观点来考察事件A 的概率:()()()card A P A card I =8.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及一般求解方法
二、讲解范例:
例1.4个球投入5个盒子中,求:
(1)每个盒子最多1个球的概率;
(2)恰有一个盒子放2个球,其余盒子最多放1个球的概率
解:4个球投入5个盒子中,每个球有5个选法,4个球有4
5种不同选择结果,
(1)相当于从5个盒子中选4个盒子,每个盒子放1个球,有45A 种不同选择结果,
∴所求概率为454245125
A =. (2)先从5个盒子中选1个,从4个球中选2个放入其中,其余2个球放入剩
余的4个盒子中的2个中,有122544
C C A ⋅⋅个不同结果, ∴所求概率为1225444725125
C C A ⋅⋅=. 点评:本题属于古典概率的另一基本题型——盒子投球问题,所投的球可以是真实的球,还可以是学生、旅客等,盒子可以是房间、教室、座位等例2.袋中有4个白球和5个黑球,连续从中取出3个球,计算:
(1)“取后放回,且顺序为黑白黑”的概率;
(2)“取后不放回,且取出2黑1白”的概率
解:(1)每一次取球都有9种方法,共有3
9种结果,
顺序为黑白黑的有1
11545
100A A A ⋅⋅=种,∴所球的概率为11154531009729A A A ⋅⋅=. (2)3次取球,有39A 种结果,2黑1白的取法有213543480C C A ⋅⋅=种, ∴所求概率为213543391021
C C A A ⋅⋅=. 点评:模型中的“球”,可以是一种颜色或几种不同颜色、编号、不编号的真实球,也可以是合格和不合格产品,也可以是不同币值的货币,或几枚骰子、扑克等,解题时要分清“有放回”与“无放回”、“有序”与“无序”,不能混淆例3.把10支足球队均匀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求两支最强队被分在(1)不同的组;(2)同一组的概率
解:把10支足球队平均分成两组,共有
51012
C 种分法,而每种分法出现的结果的可能性相等 (1)记事件A :“最强两队被分在不同组”,这时事件A 含有
428212C A ⋅种结果, ∴4282510152()192
C A P A C ⋅==. (2)记事件B :“最强两队被分在同一组”,这时事件B 含有325825
C C C ⋅⋅种结果, ∴385104()192
C P B C == 三、课堂练习:
1.从5名乒乓球队员中选3人参加团体比赛,其中甲在乙前出场的概率为
()A 310 ()B 320 ()C 120 ()D 110
2.在装有相等数量的白球和黑球的口袋中放进一个白球,此时由这个口袋中取出1个白球的概率比口袋中原来取出一个白球的概率大0.1,则口袋中原来共装有球 ( )
()A 2个 ()B 4个 ()C 8个 ()D 10个
3.3名老师从3男3女共6名学生中各带两名学生进行实验,其中每名老师各带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的概率为 ( )
()A 25 ()B 35 ()C 45 ()D 以上都不对
4.奥运会预选赛亚洲区决赛(俗称九强赛),中国队和韩国队都是九强赛中的队伍,现要将九支队随机分成三组进行决赛,则中韩两队分在同一组的概率是
()A 14 ()B 19 ()C 16 ()D 29
5.一副52张的扑克牌,每次抽取3张,其中来自同一花色的概率为 ,来自不同花色不同号码的概率为 .
6.由2n 个运动队将其均匀分成两组,其中某两支强队被划分在不同组内的概率为 ,被划分在同一组内的概率为 .
7.有6个不同的小球,每个球都可能落入10个不同的盒子,假设盒子的容量为无限,则某指定盒子恰有两个球的概率是 .(用式子表示)
8.从装有10个红球和5个白球的口袋中,任意摸出4个球,则这4个球颜色相同的概率是 .
9.甲组有3名男生,2名女生;乙组有2名男生,3名女生,今从甲、乙两组各抽1名同学参加拥军活动,两组都抽得男生的概率是多少?
10.有8间房和6个人,每人可以进住任一房间,且进入各房间是等可能的,问满足下列条件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只列式)
(1)指定的6个房间各有1人;
(2)恰有6个房间各有1人;
(3)指定的某个房间中有3人;
(4)第1号房间有1人,第2号房间有2人,第3号房间有3人.
11.(1)10人站成一排,则甲、乙、丙三人彼此不相邻的概率为 ;
(2)将一枚均匀的硬币先后抛三次,恰好出现一次正面的概率为 ;
(3)盒中有100个铁钉,其中90个合格,10个不合格,其中任意抽取10个,其中没有一个是不合格的铁钉的概率为 ;
(4)若以连续抛掷两枚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m n 作为点P 的坐标(,)m n ,则点P 落在圆22
16x y +=内的概率为 .(列举法)
12.9支足球队参加足球预选赛,把9支队伍任意等分成3组,试求两支“冤家队”恰好相逢在同一组的概率
答案:1. B 2. B 3. A 4. A 5. 313352622425C C =,33134352132425
C A C = 6. 21n n -,121n n -- 7. 2466910C
8.
44
105
4
15
43
273
C C
C
+
=9.
326
5525
=
10.⑴
6
6
6
8
A
⑵
66
86
6
8
C A
⑶
33
6
6
7
8
C
⑷
123
653
6
8
C C C
11.⑴
7
15
,⑵
3
8
,⑶
10
90
10
100
C
C
,⑷
8
369
=
12.若分成有序的3组,则概率为
1133
3763
333
963
1
4
C C C C
C C C
⋅⋅⋅
=
⋅⋅
;若分成无序的3组,
则概率为
11332
37632
3332
9632
/1
/4 C C C C A
C C C A
⋅⋅⋅
=
⋅⋅
四、小结:较复杂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求解的一般方法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