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遭受2008 年金融危机重创之后,美国银行业自2011 年后开始强劲复苏。2018 年,受益于宏观经济复苏、连续加息、税改及放松监管等政策,美国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已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峰值。近年来, 美国采取对国内银行放松监管、对外资银行加强监管、鼓励金融科技发展等举措,也助推了美国银行业的复苏。以此为鉴,我国银行业应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有效运用金融科技,探索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并加强中资银行“走出去”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关键词:次贷危机;美国银行业;监管
一、美国银行业的总体情况
一是银行机构数量明显收缩。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公布的数据显示,1984 年以后,美国银行机构数量逐年下降,由当年的17901 家下降到2018 年的5406 家。其中,减少的主要是资产少于1 亿美元的小银行,从1984 年的14034 家锐减至2018 年的1278 家;而资产超过100 亿美元的银行数量不减反增,从1984 年年末的32 家增加到2018 年年末的137 家。30 多年间,超过1 万家小银行因并购、整合或倒闭而退出市场,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开启利率市场化进程后,小银行在资源争夺方面缺乏优势,经营风险高企,易诱发倒闭;另一方面,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融资成本、不良贷款急剧攀升,也加速了小银行的退出。二是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扩张。在银行机构数量递减的同时,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却保持总体增长态势。自1995 年以来,美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一直快速增长;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规模虽一度出现下降,但很快又恢复了上升势头。至2018年年末,美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已达
17.9 万亿美元,总负债规模达15.9 万亿美元,与1995 年年末相比,增幅均超过2 倍(见图1)。三是存贷款增速在年度之间波动较大。1984 年以来,美国银行业存贷款规模保持稳步扩张,金融危机期间增速虽有明显下降,但之后又开始回升。在金融危机期间,存款依然能保持低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实施的庞大救市计划以及由此释放的流动性;贷款一度出现负增长并持续较弱增长,则反映了当时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不足,导致贷款投放受阻。近年来,随着美国经济形势好转,存贷款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18 年年末,美国银行业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9 万亿美元和10.2 万亿美元。其中,贷款的波动性明显高于存款:与危机低点相比,贷款增速从最低的-7%左右回升至目前的近5%;而存款增速比低点上升不到2 个百分点(见图2)。
四是贷款主要投向不动产、工商业和个人。2018 年美国银行业贷款行业分布中,不动产贷款(含住房按揭贷款)4.89 万亿美元,占比48.1% ;工商业贷款2.2 万亿美元,占比21.3% ;个人贷款(含信用卡)1.7 万亿美元,占比17.2%。以上三类贷款占比合计达86.6%。金融危机期间,不动产行业和工商业受影响最大,贷款规模缩减明显,尤其是不动产贷款在危机后大幅下降,直至2013 年才有所回升;而个人贷款受危机影响较小,在不动产贷款和工商业贷款下降期仍继续保持上行(见图3)。五是危机期间银行业净利润锐减,2018 年大幅增长。危机期间,伴随大量的坏账产生和准备金的计提,巨大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930 亿美元)严重侵蚀了利润;同时,股债市崩盘导致众多美国银行遭受重大损失,2009 年度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危机后十年来,美国银行业盈利逐步恢复。尤其是2018 年实现净利润2367 亿美元,比2017 年增长4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美联储加息使美国银行业息差水平和利差收入显著改
善;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税改政策降低了银行业的有效税率,提升了盈利水平。随着减税效应的递减和经济前景不明朗,2019 年美国银行业利润增速大概率会大幅回落(见图4)。
六是非息业务收入占比基本稳定。从美国银行业非息收入构成看,除了信托费用和因银行业负债业务扩张导致的存款手续费小幅增长外,其他项非息业务收入基本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的非息收入占比约在40% ~ 45% ;危机后受监管趋严的影响,2010—2013 年下降到35% ~40% 的水平,2014 年以后稳定在25% ~ 30%。近年来,由于资产管理、市场交易、投资银行等低资本消耗业务逐步成为美国大型银行发展的重点,非息收入占比回升至35% ~ 55% 之间。以摩根大通为例,其非息收入占比长期处于领先水平,2017 年达到49.7%,接近总收入的一半。七是运营效率逐步提高。从长期趋势来看,美国银行业资产回报率(ROA)、资本回报率(ROE)在经历危机期的大跌之后逐步趋稳。2018 年,美国银行业ROA 和ROE 分别为1.35% 和11.78%。其中,资产规模在100 亿~ 2500 亿美元的银行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但危机后恢复能力也最强。2018年,此类银行ROA 和ROE 在不同规模银行中居于领跑地位,分别达到1.5% 和12.3%。而资产规模小于1 亿美元的小银行受危机冲击较小,但回报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见图5)。八是风险状况较为平稳。2008 年的金融危机,给美国银行业造成了大量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率在危机后的1 ~ 2 年内达到顶峰,上升至5.44%,是危机前最低值的7 倍;之后的3 ~ 5 年,不良贷款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大中型银行由于危机期间投行业务大面积受损,导致不良贷款率高于中小型银行。近几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的恢复,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18 年实现了不
良贷款的“双降”: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005 亿美元,同比下降13.8% ;不良率为0.99%,同比下降0.21 个百分点。2018 年,坏账核销总额167 亿美元,全年资本充足率稳定在14.6% 左右,与2017 年基本持平;美国问题银行的数量,在2018 年年末也下降到60家,是2007 年以来的最低值(见图6)。二、美国银行业经营状况的国际比较
一是资产规模稳居全球前列。至2018 年年末,美国银行业以17.9 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位列各国和地区的第三位,仅次于中国(39.1 万亿美元)和欧元区(34.1 万亿美元)。资产增速为3.03%,领先于欧元区(0.11%)、日本(-0.03%)和澳大利亚(2.6%)等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但落后于中国、俄罗斯、印尼等新兴经济体(见图7)。
二是盈利水平暂时领先。2018 年美国银行业净利润达2374 亿美元,仅次于中国(2667 亿美元),远超欧元区(1653 亿美元)、澳大利亚(268 亿美元)和日本(173 亿美元);同时,受减税等政策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44%,大大超过欧元区(2.45%)、澳大利亚(5.8%)、日本(-3.38%)等国家和地区,高居发达经济体首位,仅次于新兴经济体俄罗斯(70.3%)。三是不良贷款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低水平。至2018 年年末,美国不良贷款余额1005 亿美元,远低于欧元区(8179 亿美元)和中国(2951 亿美元),但高于日本(173 亿美元)、澳大利亚(91 亿美元)以及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不良贷款率0.99%,高于日本(0.67%)和澳大利亚(0.4%),低于欧元区(3.4%)及中国(1.83%)等大部分新兴经济体(见图8)。资本充足率(14.6%),低于欧元区(19%)、日本(18.06%)及泰国、印尼等新兴经济体,但与澳大利亚(14.8%)、中国(14.2%)等大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