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合集下载

便秘的原因及治疗

便秘的原因及治疗

便秘的原因及治疗便秘的原因1.急性便秘(1)肛门、直肠附近疼痛性病变:肛裂、肛瘘、肛门周围脓肿、直肠炎或直肠溃疡、巨大内痔或内痔合并感染、出血等病变时均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或者患者惧怕排便,使排便反射消失而导致便秘。

(2)结肠梗阻性病变:肠扭转、肠粘连、肠套叠、肠寄生虫病、肠肿瘤、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疾病均可导致肠梗阻,使梗阻上端的粪便不能通过梗阻部,故可导致便秘。

(3)肠道运动反射性抑制:即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显著减弱,可见于内脏炎症性疾病,如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继发性巨结肠等,多系同时发生肠麻痹所致。

胆石症、肾结石等疼痛性疾病有时也可发生便秘。

(4)服用某些药物:服用氢氧化铝、阿托品、土霉素及碱式碳酸铋(次碳酸铋)、硫糖铝等药物后,部分患者可发生便秘。

2.慢性便秘(1)器质性疾病:①慢性结肠梗阻:如结肠狭窄,良性或恶性大肠肿瘤、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横结肠受牵拉,而形成锐角,导致内容物通过困难)及其他慢性结肠梗阻性疾病。

②先天性巨结肠:便秘系因肠腔高度扩张,肠麻痹,肠肌肉收缩、蠕动功能消失所致。

③肠道外病变压迫,尤其是直肠、乙状结肠外病变压迫,例如盆腔肿瘤、卵巢囊肿、前列腺肿瘤、腹腔内巨大肿瘤或肿块、腹水等均可压迫肠道。

④脑与脊髓病变:如脊髓炎、各型脑炎、脑肿瘤等,可使排便的正常反射弧发生障碍,而致便秘。

⑤慢性铅、砷、汞与磷等中毒:中毒后可使排便反射消失而致便秘。

⑥慢性全身性疾病:如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可因排便感觉消失、排便反射迟钝而致便秘。

(2)功能性便秘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①腹肌、肛门部肌肉或结肠平滑肌及肌间神经丛功能障碍,常可引起排便的动力减弱而发生便秘,多见于多次妊娠妇女、慢性肺气肿、营养不良、衰弱、老年及腹腔内脏下垂者。

②直肠扩张、收缩的排便反射迟钝或消失,多见于未能养成每天定时大便习惯者,此时因无粪便刺激的感觉,故正常的排便反射明显减弱,患者久而久之可导致顽固性便秘。

便秘

便秘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加减
临证体会: 本型关键在于养血通便,当归是养血通便的要药,
此外理气易伤阴耗血不可久用。
【分证论治】虚秘
3.阴虚便秘 主症:大便干结,努挣难下,口干心烦,潮热盗汗, 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加味
临证体会: 年老阴血不足,可加桑椹子、核桃肉、郁李仁、杏仁,润肠通便; 肾阴不足,耳鸣、腰膝酸软,加火麻仁、柏子仁、栝蒌仁 本型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增液汤是养阴通便的要方,此外滋阴 药易碍胃,常常加用消食的药物。
治法:清热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临证体会: 大便干结,加芒硝,软坚通便;心烦易怒,面红身热,加 草决明、芦荟;痔疮出血者,加生地榆、槐花。
本型苦寒泻下药,要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分证论治】实秘
2.气秘
主症:大便干结,欲便不出 腹中胀满,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肠鸣 矢气,便后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或 薄腻,脉弦。
气虚→大肠传导无力→气虚便 秘
阳虚→阳虚寒凝,肠失温养 →阳虚便秘
【病因病机】
小结 病性:热、气、冷、虚



胃肠积热为热秘; 气机郁滞为气秘; 阴寒积滞为冷秘; 气血阴阳不足为虚秘。

病位:大肠 相关的脏腑:肺、脾、胃、肝、肾 基本病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气机不畅,糟粕内留
4、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
当归滋阴养血,具润肠通便作用。 柏子仁含大量脂肪油,有润肠作用。 松子仁黄酚和大黄
素,其次为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和大黄蒽酮等 。 女贞子含有右旋甘露糖醇,具有缓泻作用,其 所含脂肪油15%,可润肠通便。
4、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
【病因病机】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解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症状。

主要因饮食不当、思虑少动、素体阳盛及病后体虚所致。

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常。

病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

本症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神经官能症及药物所致的便秘。

【诊断】1.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2 .常兼有腹胀、腹痛、纳呆、头晕、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

3 .发病常与外感寒热、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起病缓慢,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4 .应除外其他内科疾病中所出现的便秘症状。

5 .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部分便秘的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症有虚实之分。

因肠胃积热、气机郁滞者属实,因阳气不足、阴血亏虚者属虚。

邪实者,治以清热泻火、理气导滞、温里散寒为主;属虚者,治当益气温阳、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1.肠胃积热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举例: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枳实、制大黄、槟榔、郁李仁、瓜萎仁、玄参各IOgo加减: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各10g。

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龙胆草6g、桅子10g,或用当归芦荟丸(包煎)6go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每次6g,每日2次。

2 .气机郁滞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暧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举例:六磨汤加减。

沉香3g,枳实、槟榔各IOg,制大黄6g,川楝子、乌药、香附、厚朴各10g。

加减: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苓、桅子各10g,龙胆草5g。

若气逆呕吐者,加制半夏10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先煎)30go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10g,柴胡、合欢皮各6g。

中医便秘ppt课件

中医便秘ppt课件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多交流
与亲朋好友多沟通交流,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减轻便秘症状。
康复训练
按摩腹部
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便。
练习气功
气功练习有助于调节呼吸、增强内脏器官功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病因病机
饮食不当
饮食不足
长期摄入食物过少,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形成便 秘。
饮食不均衡
摄入膳食纤维、水分等不足,导致肠道干燥,排 便困难。
饮食过多
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引 起便秘。
情志失调
抑郁寡欢
情绪低落,气机郁结,导致肠 道蠕动减慢,引起便秘。
忧思过度
过度思考问题,导致肠道气机 阻滞,形成便秘。
操作方法
采用摩法、揉法、推法等 手法,配合点穴刺激,作 用于腹部和相关穴位。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需由专业人员操 作,避免力度过大导致皮 肤损伤。
拔罐治疗
作用机制
拔罐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刺激 相关穴位,调节肠道功能。
操作方法
选取大肠俞、气海、关元等穴位 进行拔罐,注意控制负压吸引时 间和力度。
注意事项
拔罐治疗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拔罐后需注意局部保暖和护理。
艾灸治疗
作用机制
艾灸通过温热作用刺激相关穴位,温通肠道气血,缓解便秘症状 。
操作方法
选取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位进行艾灸,可采用直接灸、隔姜 灸等方法。
注意事项
艾灸治疗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注意控制艾灸温度和时间,避 免烫伤。
05
预防调护
饮食调护
多饮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 少2000毫升。

中医关于“便秘”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便秘”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便秘”的证治分类一、实秘(一)热秘1.临床表现:大便干结,腹胀或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2.证机概要:肠腑燥热,津伤便结。

3.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4.代表方:麻子仁丸。

5.常用药:大黄、实、厚朴通泄热,麻子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若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加芒以针通:口干舌燥,加生地黄、玄参、麦冬以滋阴生增水行舟;咳喘便秘者,加瓜行子知母清肺降气以通便;郁怒伤肝,目赤易怒者,加衣丸或当归龙荟丸以清肝通,不其或药后大便不爽者,用青麟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痔疮、便血者,加槐花、地榆热势较盛,痞满燥实坚者,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二)气秘1.临床表现:大便干结,或不甚于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气,吸气频作,痞满胀痛,舌苔薄腻,脉弦。

2.证机概要:肝脾气滞,腑气不通。

3.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4.代表方:六磨汤。

5.常用药: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通便。

若腹部胀痛甚,加赤芍、柴胡、厚朴等疏肝解郁;气郁化火,便秘腹痛,舌红苔黄,加板子、龙胆草等;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肠鸣粪软,黏腻不畅者,加皂角子、蚕砂等祛痰湿以通便;跌仆损伤或腹部术后,便秘不通,气滞血瘀者,加红花赤芍、桃仁等。

(三)冷秘1.临床表现: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2.证机概要:阴寒内盛,凝滞胃肠。

3.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代表方:大黄附子汤。

5.常用药:附子、细辛温里散寒止痛,大黄荡涤积滞。

若腹痛较甚,加枳实、厚朴、芍药、甘草理气导滞;腹部冷痛,手足不温,加高良姜、花椒、小茴香、当归、乌药以散寒止痛。

二、虚秘(一)气虚秘1.临床表现:大便干或不干,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质淡,苔白,脉弱。

2.证机概要:脾肺气虚,传送无力。

治疗便秘的7个中医处方,让你从此告别便秘问题

治疗便秘的7个中医处方,让你从此告别便秘问题

治疗便秘的7个中医处方,让你从此告别便秘问题便秘的表现及原因便秘是指大便排泄困难或超过3到4天以上未能便解者,可能与肠道分泌功能不足,过度吸收水分,局部膜神经功能的等有关。

主要表现:便秘,便结、排便困难,伴有腹胀、腹痛,肛门胀痛、便血或黏液,甚至脱肛等。

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胃肠燥热、心情郁闷、气血不足。

单纯便秘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时性便秘即为急性秘,多属阳实;习惯性便秘称为慢性便秘,或虚或实,或为虚实夹杂证。

处方1加味理胃承气汤党参60g,杏仁、芒硝(后溶)各15g,大黄、甘草各7g;加水600ml后,煎后取药汁200到300ml,分成2次口服。

通常在煎服2到3剂后能使大便变软。

病情较重者,须加党参60g,杏仁10g,芒硝(后溶)7g,大黄、甘草各5g,续服3到5剂,并巩固其临床疗效。

能益气通便;主要防治老年性便秘,已经治疗85例,多于煎服2到3剂后奏效。

处方2芍草枳实汤生白芍30g,生甘草20g,枳实15g;将上药加水1500ml,以温火煎至400ml,分2次口服,每日服1剂。

能敛阴生津、行气和中;主治各种类型便秘。

此方治疗95例,包括习惯性便秘54例、晚期癌肿患者16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4例、原因不明便秘者11例;疗效观察显示煎服1剂即可生效者59例、2剂能生效者33例、3剂生效者3例,总有效率达100%。

处方3白术煎生白术60g,生地黄30g,升麻3g;每剂水煎2次,取药汁分服,每日1剂。

能补气益阴、润肠通便;主用于防治各类便秘。

此方治疗妇产科术后便秘50例,总有效率约为92%;治疗21例习惯性便秘,有16例于服药第2日即可排出软便,临床总有效率为76%。

处方4三仁通便煎加减黄芪15g,桃仁、瓜蒌仁、火麻仁、肉苁蓉、苍术、当归、白芍各12g,生地黄、槟榔、炒莱子各1g,炙甘草6g;每剂水煎2次,每日早、晚2次分服,每日1剂。

能宣降肺气、润肠通便;主治习惯性便秘。

以此方治疗64例,服后次日即可排便者51例,连服3剂后开始排便者12例,总有效率可达98%。

便秘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便秘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便秘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便秘系因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导致大肠传导失常,以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便而不畅的病证。

便秘既可以作为独立病证存在,亦可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内经》中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伤寒论》称“阴结”、“阳结”、“不更衣”“脾约”等;后世又因其病因不同有“风秘”、“气秘”、“寒秘”、“热燥”、“风燥”等病名。

张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大黄附子汤的温里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等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有的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治疗便秘所常用。

本章仅讨论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证。

临床上许多病证如胃痛、腹痛、臌胀、黄疸、噎膈等出现便秘症状时不属本病范围,应参考有关章节辨证论治。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临床以便秘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便秘的病因主要有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

其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一)病因1.饮食所伤过食醇酒辛辣厚味,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失于濡润,粪质干燥,难以排出,形成便秘;或恣食生冷,阴寒凝滞胃肠,胃肠传导失司,糟粕停留而成便秘;或过服辛香燥热之物,耗伤阴血,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大便干结,便下难解。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脾伤气结,凝滞胃肠;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调,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致大便干结而成便秘。

3.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或失血,或年老体虚,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导致大便难下。

中医内科学21便秘

中医内科学21便秘

中医内科学21便秘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定义与分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预防与护理•临床案例分析•学习参考资料目录01定义与分类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一组症状。

中医认为便秘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其根本原因与全身状况有关,如饮食、情志、脏腑功能等。

定义实秘由于实热、气滞、阳虚等多种实证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腹痛等症状。

虚秘由于气血虚弱、阴寒凝滞等虚证导致大肠传导无力,表现为大便秘结、排便费力等症状。

分类中医认为便秘的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与饮食、情志、脏腑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便秘注重调理整体功能,改善机体状况,以达到根本上治疗便秘的目的。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02病因病机1发病原因23饮食中缺乏纤维素或摄入水分不足,导致粪便干硬难以排出。

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或长时间久坐,导致肠道蠕动减缓。

活动量不足精神压力过大或情绪波动,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情志失调肠道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导致粪便干燥硬结。

肠道功能失调中医认为气机不畅可导致肠道传导受阻,引起便秘。

气机不畅气血不足导致肠道失养,肠道功能减退,引起便秘。

气血不足病机原理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受损,消化不良,食积内停,阻碍肠道传导。

中医病因病机饮食积滞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结,肝脾不和,气机不畅,大肠传导失司。

气机郁结久病体弱或年老体虚,气血不足,肠道失养,导致便秘。

气血亏虚03临床表现及诊断典型表现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难解,一般每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一次;腹部胀满,可自觉腹部有硬块或成团块。

其他表现肛门直肠有梗阻感,排便不畅,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主要表现1诊断标准23根据《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三版教材)的标准,便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或呈球状,排便费时费力,便后不尽感。

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便秘治疗的中医妙招

便秘治疗的中医妙招

便秘治疗的中医妙招便秘系指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排出不畅的一种症状,为结肠平滑肌、腹肌、膈肌及提肛肌能力降低或结肠痉挛,使驱动力下降,致粪便在结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过度,或结肠分泌减少而干结难排,也有大便不干而难排者。

常见于结肠、直肠和肛门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身体虚弱、药物及化学品作用、不良排便习惯者。

习惯性便秘、全身虚弱排便乏力以及肠道炎症、疾病恢复期等引起的肠蠕动减弱致之便秘等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便秘发生的原因很多,病位在肠,但与脾、胃、肺、肾的机能失调有关。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郁结,大肠气滞,或肺之燥热移于大肠,导致大肠传输失利,形成便秘。

气虚大肠推送乏力;血虚肠道失润;胃热炽盛,燥热内结,腑气壅滞等,均可引起便秘。

肾阴不足,阴寒凝结,可使肠传导失调,引起便秘。

二、治疗欲求便秘良好疗效,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3~5日或更久便结不下紧急情况,可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灌肠、使用开塞露。

对习惯性便秘,应注意饮食、生活习惯配合,如多饮水,可加蜂蜜;适当运动;经常进食润便、通便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如薯类、韭菜、芹菜、萝卜、梨、香蕉等蔬菜水果以及芝麻、枣等。

中医药治疗有良效。

(一)辨证论治1.热秘证主症:大便干结,三五日排便一次,尿短赤,口干口臭,或身热,腹胀或痛,舌红,苔黄或干,脉滑数。

治疗:清热通下,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加减。

如热灼津伤,则清热润下,麻子仁丸(麻子仁、杏仁、枳实、厚朴、白芍、大黄)加减。

大承气汤中大黄能荡涤胃肠积滞,泄热通便,用芒硝泻热润燥软坚,加厚朴下气除满,行肺、胃、大肠之气,配枳实破气散结,具有良好通便泄热功效。

麻子仁丸中大承气汤去芒硝,用麻子仁、杏仁改通下为润下,减少津液损伤,并加白芍养阴和里。

加减:津伤较重,口干舌燥者,用麻子仁丸加生地黄、玄参、石斛养阴清热。

痰热壅肺,大肠气滞者,加瓜蒌仁、黄芩。

兼痔疮便血者,加地榆、槐花清热止血。

2.气秘证主症:大便干结,或不干但排便困难,嗳气频作,胁腹痞闷胀痛,纳呆,苔薄腻,脉弦。

中医关于便秘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便秘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便秘的辨证论治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间隔时间不长,但粪质于结,排出艰难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

损伤较重,常可出现便秘。

脊柱损伤者,便秘尤其多见。

(一)病因病机1.瘀血蓄结胸、腹、脊柱、骨盆等损伤,瘀血蓄积腹中,由于血瘀气滞,肠道传导功能失常,而致便秘。

2.血虚肠燥伤后失血过多或亡血,或伤久阴液耗损,血虚肠燥,而致便秘。

3.热盛津枯伤后反复发热,出汗,津液干枯,而致便秘。

4.气虚失运损伤后期,气血大衰,中气不足,脾胃运化无权,肠道传导功能衰退,致成便秘。

(二)辨证论治1.瘀血蓄结胸、腹、脊柱等损伤,伤后腹满腹胀、腹中坚实、疼痛拒按、按之痛甚,舌质红、苔黄厚而腻。

治宜攻下逐瘀,伤在脊柱、胸部,用鸡鸣散;伤在骨盆、腹部,用桃仁承气汤;伤在四肢,用当归导滞汤。

还可用番泻叶3~6 g泡饮,有良好的泻下作用。

若腹中虚寒停聚瘀血,用大黄等药,其血不下,反加腹膈胀满,喘促短气者,此因寒药凝滞不行,可用肉桂、木香为末,热酒冲服,瘀血自下。

2.血虚肠燥伤后内外出血过多,血虚阴亏,不能滋润大肠,常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白,唇淡苔薄,脉沉细弱等表现。

治宜养血润燥,用润肠丸或五仁丸。

3.热盛津枯伤后常多发热,热烁津耗,阴液亏损;或因伤后卫气不固,自汗盗汗,汗出过多,亦伤津液。

常有口渴唇燥,舌苔黄燥,脉洪或滑数等症。

治宜清热润肠,用增液承气汤。

4.气虚失运久病气虚,或损伤后期,正气虚衰,中气不足,脾胃运化无权,表现为食欲不佳、胃纳甚少、精神倦怠、多卧少动,大便并不干结、便意甚弱、排便努挣乏力,甚至汗出短气、面色白,苔白质淡,脉细而弱。

治宜益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加麻仁、白蜜、郁李仁等。

亦可用推拿疗法,在腹部由上向下按推,反复进行。

能促进肠道运行,增进脾胃运化。

便秘

便秘

预防与护理措施


40岁 工人。 李×× 男,40岁,工人。 平素喜食辛辣之品。平素大便干结难 平素喜食辛辣之品。 常三、五日一行。近有十余天未解, 解,常三、五日一行。近有十余天未解, 腹胀满,矢气盛,口臭且多处口腔溃疡, 腹胀满,矢气盛,口臭且多处口腔溃疡, 渴而多饮,面红身热,小便短赤, 渴而多饮,面红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 黄燥,脉滑数。 黄燥,脉滑数。
气虚传送无力 血虚肠道失润 阴亏失于荣润 阳虚失于温煦
病因病机
4.感受外邪 阴寒内盛, 外感寒邪 阴寒内盛 , 凝滞胃肠 失于传导 肠胃燥热,耗伤津液, 热病之后 肠胃燥热,耗伤津液, 大肠失润
病因病机
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
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感受外邪等。 感受外邪等。 基本病变:大肠传导失常,并与肺、 基本病变:大肠传导失常,并与肺、脾、 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附子火麻仁润肠通便 温补脾阳 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 附子火麻仁润肠通便,温补脾阳 当归养 附子火麻仁润肠通便 温补脾阳;当归养 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浊 枳壳宽肠下气. 升麻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 血润肠 升麻泽泻升清降浊 枳壳宽肠下气 寒凝气滞,腹痛较甚 加肉桂木香 寒凝气滞 腹痛较甚—加肉桂木香 腹痛较甚 。 恶心呕吐—加半夏砂仁 胃气不和 恶心呕吐 加半夏砂仁
病名: 病名:便秘 证型: 证型:胃肠积热 治法: 治法:清热润肠 方剂: 方剂:脾约麻仁丸加减 方药:枳实、大黄、厚朴、芒硝、沙参、 方药:枳实、大黄、厚朴、芒硝、沙参、 麻仁、杏仁、白蜜。 麻仁、杏仁、白蜜。
病案二
某男, 岁 干部。 某男,27岁,干部。两年来大便 常艰涩难解,数日一行。 常艰涩难解,数日一行。近巳有一周 未能排便,自感腹中冷痛不适, 未能排便,自感腹中冷痛不适,尿清 尤以夜尿频多, 长,尤以夜尿频多,且畏寒肢冷伴见 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便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便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21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 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 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 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 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 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 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药,拒绝忍便。 ④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有规律的运动。
41
二、药物治疗(各证的主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
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 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 法,使正盛便通。
41
一、一般治疗 ①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及水分的摄入量,
每日1.5-1.8L水,多食蔬菜水果。 ②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作息有规律。 ③加强肠道管理: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滥用泻
目 录
1
便秘的概念与源流
2
1
3
诊断和类证鉴别
4
辨证论治
5
总结
21
1、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由于饮食中纤维素过少和水分不足,或以低残渣
的高精饮食为主,减少了对肠道的刺激,从而不能刺 激直肠、结肠的反射性蠕动,因而使食物残渣在肠道 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其中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 而难以排出。在治疗时需禁食数日、慢性消化道疾患 致食欲不振而进食过少、老年人因消化机能下降而食 量下降、为保持体型、减肥而过度节食等。
41
(三)、冷秘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痛,手足

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大全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津液亏损等因素有关。

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众多,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1. 麻子仁丸:适用于热结便秘,方中包含麻子仁、枳实、厚朴、大黄等药物,具有清热润肠、通便的作用。

2. 增液承气汤:适用于阴虚肠燥引起的便秘,方剂中包含生地黄、玄参、麦冬、知母等,具有滋阴增液、清热通便的功效。

3. 润肠通便汤:适用于津亏肠燥型便秘,方中药物有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等,具有养血润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便秘,方中包含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等,具有补肾滋阴、润肠通便的功效。

5. 大黄附子汤:适用于寒实便秘,方中药物有大黄、附子、细辛等,具有温阳散寒、通便的作用。

6. 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便秘,方中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具有健脾益气、调和脾胃的作用。

7. 理中丸:适用于脾胃虚寒型便秘,方中药物有干姜、人参、白术、甘草等,具有温中健脾、调和脾胃的功效。

8. 五仁丸:适用于血虚肠燥型便秘,方中药物有桃仁、杏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等,具有养血润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9. 调胃承气汤:适用于气滞便秘,方中药物有木香、枳实、厚朴、大黄等,具有行气导滞、通便的作用。

10. 益气润肠汤:适用于气虚肠燥型便秘,方中药物有黄芪、当归、白术、火麻仁等,具有益气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

以上方剂均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治疗便秘还应配合适当的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改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便秘系因气阴不足,阳虚寒凝,或燥热内结,痰湿阻滞,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的,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范围】西医学中因肠动力减弱、肠道刺激不足引起的便秘,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直肠肛门病变如肛裂、痔疮等引起的便秘,以及药物作用引起的便秘,热病伤阴后的便秘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便秘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也可以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病因病机】一、病因1.饮食因素过度饮酒,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烤之品,以致胃肠积热,津液耗伤,燥热内结于肠道,肠道失于濡润;或食量不足,或进食蔬菜过少,或饮水不足,或经常食用方便食品等,均可使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肠道津液不足。

以上因素使大肠津亏而失于濡润,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

2.情志因素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七情不和,均可使气机郁滞,进而导滞大肠传导失司,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或气郁不解,而化火伤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故大便干结不行;或气郁导致水津不布,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出。

3.劳逸过度贪逸嗜卧坐久少动,易致意志消沉,体力下降,脏腑失调,气血郁滞,以致胃肠运动减弱,气机呆滞,大肠传导失职,久则中气暗耗,津液布散失常,气机壅滞,营血不畅,传导失职而为便秘。

用脑过度,或积思难解,或长期夜间苦读,可致阴血暗耗,中气受损,血虚则肠道失于濡润,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成便秘。

房劳过度,放纵嗜欲,可致肾精亏损中气耗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精亏则肠道干涩而为便秘。

4.正气亏虚久病之后,或失血,或过用发汗、利小便之法,皆可致阴津受损,血虚津亏则大肠失荣,肠道不润,而排便艰难。

或病后阳虚,或素体阳虚或因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均可致阴寒内盛,滞留于肠道,阳气不运,阴津凝而固结,使津液不行,大肠传导失常致便秘。

二、病机1.发病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或久病,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醇酒者。

7种类型的便秘及常用中成药,消除便秘没烦恼

7种类型的便秘及常用中成药,消除便秘没烦恼

7种类型的便秘及常用中成药,消除便秘没烦恼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

便秘既是一种独立的病证,也是一个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症状,本文仅讨论前者即作为独立病症的便秘。

中医药治疗便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疗效。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导致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导致的便秘,都可以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一、便秘的病因病机分为5类:1.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辛辣之物;或过服热药等情况,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

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形成热性便秘。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

以上种种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而成气秘。

3.阴寒积滞:恣食生冷,凝滞胃肠;或外感寒邪,直中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

以上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传导失常,糟粕不行,而成冷秘。

4.气虚阳衰: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虚阳衰;或久病产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

以上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

5.阴亏血少: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大便干结,便下困难,而成便秘。

二、便秘的治疗原则治疗便秘一定要把握分虚实而治的原则,虚秘实秘治法不同: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热、冷、气性便秘的不同,分别施以泻热、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标本兼治,邪去便通;虚证以养正为先,根据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情添加甘温润肠之药,标本兼治,正盛便通。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白术、茯苓、人参、大枣等。

中成药: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

3.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固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八珍丸等。

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药、枸杞子、牡丹皮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养阴清肝丸等。

5.脾肾阳虚证治法:XXX补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肉桂、附子、干姜、芍药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二)辅助治疗1.膳食疗法:多食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避免过度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2.运动疗法: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3.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4.泻药疗法:在中医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泻药,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注意事项1.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惯。

2.避免长期使用泻药,以免引起依赖性便秘。

3.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进食或暴饮暴食。

4.应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方药包括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其中包括木香、乌药、槟榔、枳实、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生白术等。

此外,中成药如四磨汤、逍遥丸也可用于治疗便秘。

对于肺脾气虚证,推荐使用黄芪汤加减,其中包括炙黄芪、生白术、陈皮、枳实、升麻、柴胡、葛根、当归尾等。

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芪蓉润肠口服液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肝肾阴虚证,推荐使用增液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其中包括玄参、生地、麦冬、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山药、黄精等。

中成药如五仁润肠丸、六味地黄丸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脾肾阳虚证,推荐使用济川煎加减,其中包括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附子(先煎)、干姜、肉桂(后下)、薤白、葛根等。

中成药如苁蓉通便口服液、便秘通等也可用于治疗。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2 病机: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 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
3 病位:大肠。
第 3章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依据
1.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 2.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肛裂、出血、痔疮,以及汗出,气短乏 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3.发病常与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4.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 4章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养正为先
a:实证,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
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邪去便通;
b: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标

本兼治,正盛便通。

c:六腑以通为用,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

治法:温阳润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 点
方药:济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
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应注意饮食调节,便干量少者,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水 果、避免辛辣燥火之食。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腹肌锻炼,避免久坐少动 。应保持心情舒畅,戒忧思恼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但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
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
,不得一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
属。
11
辨证论治
实秘证:热秘证

如何有效使用中药治疗便秘

如何有效使用中药治疗便秘

如何有效使用中药治疗便秘
便秘作为一个症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当中。

因其病因各不相同,
故临床又常将便秘分为热秘、气秘、冷秘等多种证型。

便秘常责之丁
肠道受病,其成因可由操热内结,或因气滞不行,或因气虚传送无力,血虚肠道干涩,以及阳虚阴寒内结等。

临床治疗常以泻下通便为主。

临床治疗便秘需进行讲证论治,承气汤、麻子仁丸等亦为临床所常用
的有效方剂。

然而,在常法不能取效,而其典型症状表现符合上述病
机的。

可考虑从柔肝、补脾或温肾入手,配伍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柔肝缓急法
适应证:便秘常与情志有关,便于形如栗状。

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舌苔薄腻、
病因病机: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为主。

肝的阴血不足,疏泄功能异常,常易导致便秘的发生。

方药:芍药甘草汤(芍药、炙甘草)。

便于如栗状是因为肠道平滑肌痉孪,大便在肠内阻滞过久,便内
水分被过度吸收所致。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沦》。

由芍药、炙甘草
组成。

芍药养血敛阴,又可柔肝缓急止痛。

炙甘草可补益脾气,原方为阴阳两虚之脚部挛急所设。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低浓度的芍药I犷草汤对正常离体肠管的运动有促进作用,而且在体肠管与离体肠管实骏结果相同。

因此,以此方治疗便秘,可以滋阴疏肝解郁,使脾胃的气化功能得健,缓解肠管痉挛,进而使肠腑的传导恢复正常,大便得以顺利排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便秘系因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导致大肠传导失常,以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便而不畅的病证。

便秘既可以作为独立病证存在,亦可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内经》中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伤寒论》称“阴结”、“阳结”、“不更衣”“脾约”等;后世又因其病因不同有“风秘”、“气秘”、“寒秘”、“热燥”、“风燥”等病名。

张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大黄附子汤的温里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等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有的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治疗便秘所常用。

本章仅讨论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证。

临床上许多病证如胃痛、腹痛、臌胀、黄疸、噎膈等出现便秘症状时不属本病范围,应参考有关章节辨证论治。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临床以便秘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便秘的病因主要有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

其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一)病因1.饮食所伤过食醇酒辛辣厚味,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失于濡润,粪质干燥,难以排出,形成便秘;或恣食生冷,阴寒凝滞胃肠,胃肠传导失司,糟粕停留而成便秘;或过服辛香燥热之物,耗伤阴血,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大便干结,便下难解。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脾伤气结,凝滞胃肠;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调,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致大便干结而成便秘。

3.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或失血,或年老体虚,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导致大便难下。

若气血亏虚未复,可发展为阴阳两虚,阴虚则大肠失荣,而致便结难解;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大便艰涩难出。

4.感受外邪外感燥热之邪伤肺,燥热之邪下移大肠,肠燥津枯而大便秘结;或外感寒邪,直趋胃肠,大肠传导失司;或外感它邪化热伤津,大肠失润,可致大便干结难出。

(二)病机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同时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若过食辛辣厚味,致肠胃积热,津液耗伤,肠道失润,大便干结难出而形成热秘;或外感燥热之邪伤肺,或感受它邪从热化燥,或气郁日久可化热,燥热下移大肠,则肠燥津枯,大肠传导失司,亦可形成热秘。

或素体阳虚,或恣食生冷,或过用苦寒药,损伤脾阳,脾肾阳虚,温煦无权,阴寒内生,糟粕内停,大肠传导失司而形成冷秘。

若因忧愁思虑,或抑郁恼怒,均可使气机郁滞;或久卧久坐少动,易致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调,大肠传导失司而形成气秘。

若年高体虚,或产后、病后,气血亏虚;或思虑过度,脾气受损,阴血暗耗;或久病肺气不足,肺脾气虚均可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排便困难,形成虚秘。

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而形成气虚便秘;血虚则肠道失润,而形成血虚便秘。

若气血亏虚久延不复,久病及肾,或年高体虚肾亏,或房劳过度伤肾,均可致肾阳亏虚,肾阳不足,不能蒸化津液,温煦肠道,阴寒凝滞,大便艰涩难出,大肠传导无力则形成阳虚便秘;若或过服辛香燥热之物,耗伤阴血,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大便干结,便下难解,大肠传导失司形成阴虚便秘。

1.基本病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2.病位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但常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3.病理性质便秘的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燥热内结者为热秘,阴寒凝滞者为冷秘,气机郁滞者为气秘。

阴阳气血不足者属虚。

实者为邪滞肠腑,壅塞不通;虚者为大肠失于温润或濡养,传导失常。

4.病机转化便秘寒热虚实之间可相互兼夹和转化,可由实转虚,可因虚致实,或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如热邪久延可伤阴,由实秘转为虚秘;寒积日久可伤阳,形成阳气虚衰因实致虚证;气郁日久可化热,导致气滞与热结并存;阴血不足常易化热而形成热结便秘;气虚阳虚之人,常易导致阴寒内生而形成冷秘,成为虚中夹实之证。

5.预后便秘一般治疗得当,大多可痊愈。

对年老体弱、产后、病后气血亏损,治疗宜缓图其效;若便秘日久,可引起肛裂、痔疮等。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排便周期延长,超过自己的习惯1天以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超过三天以上;或粪质干燥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艰涩难出。

常兼有腹胀、腹痛,或纳呆、头晕、口臭,或肛裂、痔疮,或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

2.病史发病常与饮食、情志、坐卧少动、年老体弱或热病津伤、产后失血等因素有关。

起病缓慢,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以中老年多发,女性多见。

3.辅助检查大便常规、潜血试验、直肠指检可为常规检查,钡剂灌肠、直肠镜或乙状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常有助于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鉴别诊断】1.便秘与积聚积聚与便秘均可触及腹部包块。

但便秘的包块在左下腹,为条索状,与肠形一致,而且排便后即消失或减少。

积聚的包块则形状不定,多与肠形不一致,排便后包块不消失。

2.便秘与肠结二者均为大便秘结不通。

但肠结多发病急、腹痛拒按、无矢气和肠鸣,大便完全梗阻不通,常伴呕吐,甚者呕出粪质,病机为大肠通降受阻;而便秘多发病缓,或慢性久病,可见腹胀痛,大便干结难行。

但有矢气和肠鸣,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寒热虚实便秘伴小溲短赤,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嗳气频作,胁腹痞满,甚则胀痛,鼻息气热者,为实证、热证;便秘伴气短汗出,面色无华,头目晕眩,心悸,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者,多为虚证、寒证。

2.辨排便粪质粪质干燥坚硬,便下困难,肛门灼热,属燥热内结;大便艰涩,腹痛拘急,多为阴寒凝滞;粪质不甚干结,排便不爽,伴腹胀肠鸣矢气,多为气滞;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多为气虚。

3.辨舌质舌苔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为阴亏津少;舌淡苔少,为气血不足;舌淡、苔白滑或白腻,系阴寒内结;舌苔黄燥或垢腻,属肠胃积热。

4.实秘当辨热秘、冷秘与气秘,虚秘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的不同。

(二)治疗原则便秘的治疗原则以通下为主,但绝非单纯用泻下药。

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法。

实秘为邪滞胃肠、壅塞不通,虚秘为肠失温润、推动无力。

实者以驱邪为主,泻热、温散、通导为治本之法,并辅以顺气导滞之品,标本兼治,邪去便通;虚者以养正为先,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为治本之法,辅以甘温润肠之药,标本兼治,正盛便通。

(三)分证论治实秘1.热秘证候:大便干结或兼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

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胃主受纳腐熟,大肠主传导燥化,若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则大便干结;积热上蒸,腑浊不降,则口干口臭,或口舌生疮;热积肠胃,腑气不通,糟粕不下,气机壅滞,故腹胀或腹痛;身热面赤,亦为阳明热盛之候。

热扰心神,故心烦不安。

热移膀胱,则小便短赤。

苔黄燥、脉滑数为胃肠积热、伤津化燥之征。

本证的主要病机是肠腑燥热,津伤便结。

以大便干结和肠热腑实见症为审证要点。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热;火麻仁、杏仁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若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可加芒硝、瓜蒌仁以软坚散结,泻热通便;若口干舌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若兼痔疮便血,宜加槐花、地榆以清肠止血;兼肝郁化火,烦躁易怒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或选用当归龙荟丸;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2.气秘证候: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证候分析:情志失和,肝脾失调,气机郁结,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升降失调,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司,糟粕内停,故大便秘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肠腑气滞则腹中胀痛,肠鸣矢气;腑气不通,则气不下行而上逆,故嗳气频作;肝郁气滞则胸胁满闷;胃肠气阻,脾气不运,胃气不纳,故食少纳呆;脉弦为肝脾气郁之征,舌苔薄腻为气滞湿阻之征。

本证主要病机为肝脾气滞,腑气不通。

以便秘和肝郁气滞并见为审证要点。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加减。

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

若气郁化火,症见口苦咽干,舌苔黄者,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以清肝泻火;腹胀甚者加莱菔子、青皮、厚朴以助理气之功。

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陈皮、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和胃止呕。

3.冷秘证候: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痛拒按,喜热恶寒,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证候分析:恣食生冷或外感寒邪,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盛,凝滞胃肠,大肠传导失司,糟粕不行,故大便艰涩、手足不温;阴寒凝滞肠腑,气机不畅,见腹痛拘急、胀痛拒按;阴寒之邪犯胃,胃失和降,则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为阴寒凝滞之征。

本证主要病机为阴寒内盛,凝滞胃肠。

以便秘与寒滞胃肠并见为审证要点。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前方温中散寒,导滞通便。

方中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涤积滞;人参、干姜、甘草益气温中。

后方温肾祛寒散结。

方中半夏降逆化浊;姜汁和胃降浊;硫黄温肾祛寒,通阳开秘。

可加枳实、厚朴助行气通下之力;若肠燥精亏者,可加当归、苁蓉养精血润肠燥;若腹冷痛者,可肉桂木香温阳理气止痛。

虚秘1.气虚便秘证候: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证候分析: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故虽有便意,临厕须竭力努挣,而大便并不干硬。

肺卫不固,腠理疏松,故挣则汗出短气。

脾虚则健运无权,化源不足,故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虚弱,便后疲乏,均属气虚之象。

本病主要病机为肺脾气虚,传导无力。

以粪质并不干硬,便难排出和气虚证并见为审证要点。

治法:补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加减。

本方有补益脾肺,润肠通便功效。

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

气虚较甚,可加人参、重用白术。

若气虚下陷脱肛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提举陷。

日久肾气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滋补肾气。

2.血虚便秘证候: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口唇色淡。

舌淡苔白,细脉涩。

证候分析:血虚津少,不能濡润大肠,故大便秘结;血虚不能上荣,故面色无华;心失所养则心悸,血虚清窍失养,故头晕目眩;唇舌淡,脉细涩,均为阴血不足之象。

本病主要病机为阴血亏虚,肠道失润。

以便秘和血虚证并见为审证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