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课件
五年级语文第30课围魏救赵(苏教版)精选教学PPT

阅读质疑
预习检查
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解析
(1—2)交代围魏救赵历史背景。 (3-14)具体描述了孙膑审时度势确定 “围魏救赵”计策的情况
全文的重点
展示了孙膑的兵家形象 这部分以对话描写为主,同学们能划出孙 膑的4次讲话吗?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第1次 对话
第1次,当田忌决定兵发邯郸后,军 师孙膑直截了当地提出 “_______________”。从而引出田忌的 大军不应去邯郸 疑问: 解邯郸之围不去邯郸去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宝袋
人物介绍——庞涓 庞涓(?—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孙庞斗智故 事的主角之一。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 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 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 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 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说被乱箭射死),史称 马陵之战。
人物介绍——田忌
资料宝袋
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 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 将。 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 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 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 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 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 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派兵相助,仍由 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 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同年,被齐相邹忌 用反间计陷害,田忌无法澄清,逃亡楚国。直到齐宣王即位,方才重回 齐国。
第4课时 精读引领课《田忌赛马》+《围魏救赵》课件

《田忌赛马》
水冶镇小东关小学 李敏
回顾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战国时期,孙膑帮助齐国大将 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 故事。
整体感知 初 步感悟
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
人物/场 次
田忌
齐威王
第一场
() 马
上等马
第二场
() 马
中等马
第三场
() 马
下等马
细读品味 体 会文意
我来说一说
你觉得孙膑、田忌分别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孙膑:善于观察、分析,足智多谋。 田忌:善于采纳别人意见,不甘失败。
谈收获
学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遇到问题、困难,应该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
图书链接
“古人的智慧”---《围魏救赵》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孙膑 制定围魏救赵“古计人的策智慧的”《句围魏子救赵。》
人物场 次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田忌
( )马
( )马
( )马
齐威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
对齐威
王的
,接着用 对齐威王
的
,最后用
对齐威王
的 。由于
,所以田
忌
。
自读感悟
自由读文,找出描写赛马的段落认真 读一读,完成连线。
田忌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齐威王 上等马 (田忌输) 中等马 (田忌胜) 下等马 (田忌胜)
我来想一想
同样的马,比赛的结果却不一样, 田忌转败为胜的根据是什么?
孙膑为什么大要让家田忌的这马样安脚排马力的出相场差顺序不,他多当时,可能而是且怎么都想的能? 分为上、中、下三等。
人教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0张PPT)(2024版)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
3、主要战役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赵魏韩在中间
7.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 9. 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对地主最有利
对农民最有利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最触犯贵族利益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商鞅变法,对各阶层的作用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顺应历史潮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减灶计
魏
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空城计》ppt课件

司 马 懿
多疑自负
老谋深算 刚愎自用
侧面烘托
众文官三惊
•
• • •
•
尽皆失色 无不骇然 众皆惊服 侧面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
司马昭一疑
满脸狐疑
•
侧面烘托司马懿的固执己见
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
么?
对司马懿了如指掌、知彼知己
2、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对诸葛亮不够了解、刚愎自用
理清故事情节
• 开端( 1):兵临西城 • 发展( 2 ):临危施计 • 高潮(3~4):司马中计 • 结局(5~6):孔明释计
分析人物形象
诸 葛 亮 三 笑
笑容可掬→ 故作轻松的笑 抚掌而笑→ 如释负重的笑
拍手大笑→ 成功自豪的笑
诸 葛算
司马懿三疑
• 笑而不信----生性多疑 • 看毕大疑----老谋深算 • 中计而退----固执己见
• 《三十六计》又名《秘本兵法》,是一部被称为“益智之荟萃、 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 丰富的斗争经验,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遗产之一。 •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第二计 围魏救赵,第三 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第五计 趁火打劫,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第八计 暗渡陈仓,第九 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第十二 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 远 交近攻,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 槐,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第二十九 计 树上开花,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围魏救赵

即举 很 魏 收 这 欲 国 事 拨双 近 将 服 中 释 与 件 五得 , 庞 , 山 失 魏 《 百。 不 涓 后 原 中 国 史 战魏 若 认 来 本 山 的 记 车王 直 为 赵 是 的 桂 孙 以从 打 中 国 东 旧 陵 子 庞之 赵 山 乘 周 恨 之 吴 涓, 国 不 魏 时 , 战 起 为欣 都 过 国 期 便 。 列 将欣 城 弹 国 魏 派 公 传 ,然 邯 丸 丧 国 大 元 》 直似 郸 之 伺 北 将 前 , 奔霸 , 地 机 邻 庞 是 赵业 既 , 将 的 涓 讲 国从 解 距 中 小 前 年 战 围此 旧 离 山 国 去 , 国 了开 恨 赵 强 被 攻 魏 时 始又国占魏打惠期 ,一又了国。王齐 , · 354
围魏救赵——孔明一纸救江东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 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 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 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 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 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 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 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 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 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 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 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 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 凉的马超。
《围魏救赵》ppt解析

1.田忌打算 (直奔邯郸,去救赵国 )
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 2.孙膑反对,理由是( 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 3.孙膑对自己的计谋有多少胜算,从哪儿看出来的? ( 胸有成竹 ) 4.“乘虚而入”魏国“虚”在哪里?
5.由此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 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 大好机会吗? 善于分析,因势利导
3、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 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 充完整。
7分钟后检查
自学指导(二) 自由朗读课文,读后完成: 1、魏国的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 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找出田忌、孙膑的对话读一读,你体会到 了什么? 6分钟后检查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 得严严实实 。 魏军的强大。
当堂训练
2、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
【现代案例】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冈起义”前,黄 兴押运一条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了广州码头,清政 府盘查得很严。几个稽查员上船打开了几个箱子,里 面是香蕉、衣物,如果再往下查,就是武器弹药了。 黄兴不由急中生智:他让两名船员扛起二个箱子就往 岸上跑,稽查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上去,打开箱 子一看,却只是两箱满满的外国好酒。黄兴赶上,故 意骂船员是“不要命的酒鬼”,又殷勤地把两箱好酒 敬献给稽查。事后,去酒馆请稽查饱餐了一顿。这顿 饭吃了有几个小时,等稽查醉熏熏地返回时,船上的 武器弹药早已搬走。黄兴以“虚”化“实”的计谋, 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声东击西的计策,从而 化险为夷。
金港国际实验小学 执教 聂平
如果让你来分段,你会分成 几段;为什么?
围魏救赵 ppt课件

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
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
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
反间计
苦肉计
借刀杀人 无中生有 李代桃僵 调虎离山 釜底抽薪 远交近攻 假痴装癫 美人计 连环计
以逸待劳 暗渡陈仓 顺手牵羊 欲擒故纵 浑水摸鱼 假道伐虢 上屋抽梯 空城计 走为上计
围魏救赵
佯攻:虚张声势的进攻。文中指孙膑率齐军主
力 领绕 率道 兵直 强佯奔攻大襄攻梁陵襄时。为陵了,麻痹围庞魏涓,救就赵派无名将
围魏救赵
..
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示意图
赵国
求救
齐国
佯 攻 襄 陵 桂凌设伏
魏国
围魏救赵
抓关键词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 所向披靡 危在旦夕 第二部分:乘虚而入 以逸待劳 第三部分:麻痹 佯攻 惊慌失措 日夜兼程 第四部分:措手不及 溃不成军
围魏救赵
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攻无不克
↓
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
围魏救赵
作业: 摘抄本课的四字语。 (完成课后选做题)
围魏救赵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
(1---2)
(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3---8)
( 佯攻襄凌,围魏救赵 )→
(9---12)
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13---14围)魏救赵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围魏救赵
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 军事家。与庞涓同学兵法 ,庞涓骗孙膑到魏,用膑 刑(即挖去膝盖骨),被 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 ,人称孙膑,著有《孙膑 兵法》。
《围魏救赵》PPT课件 (共14张PPT)

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有理有 据,胜算在握。至此,田忌恍然大悟, 众将也高兴地赞成。
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 “猝不及防”、“以逸待劳”、 “落花流水”等成语复述课文。
猝不及防——指事发突然,来不及防备。猝,突然。 防,防备。 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 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逸,安闲,安逸。 劳,疲劳,疲乏。 落花流水——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
第4次,孙膑讲了他的“围魏救赵”的计策,是他4 次讲话中最长的一次,也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这段 话包括三层意思。
首先,用比兴的方法得出结论: 要解赵国之围死打硬拼是不合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不能去邯郸。 第二,分析敌情,作出判断,要围魏救赵: 我们兵发大梁,庞涓必然回师自救,赵国之围自然就解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围魏”是手段,“救赵”是目的。“围魏”必须能够 达到“救赵”的目的才是成功的。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对敌情的 孙膑的分析是绝对正确的:庞 分析 涓亲率8万大军包围邯郸,国 第三,半路伏击,以逸待劳。齐军半路埋伏,处于主动地位; 都大梁必然兵力空虚。外实而 内虚,避实击虚围魏救赵肯定 魏军急于回防,必然奔波劳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打败魏 成功。 军,不但彻底地解了赵国之围,还可以增强齐国的实力。真是 以逸待劳,一箭双雕。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围魏救赵》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围魏救赵》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
(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
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围魏救赵》课件

【现代案例】
•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冈起义”前, 黄兴押运一条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了广州码头,清 政府盘查得很严。几个稽查员上船打开了几个箱子, 里面是香蕉、衣物,如果再往下查,就是武器弹药了。 黄兴不由急中生智:他让两名船员扛起二个箱子就往 岸上跑,稽查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上去,打开箱 子一看,却只是两箱满满的外国好酒。黄兴赶上,故 意骂船员是“不要命的酒鬼”,又殷勤地把两箱好酒 敬献给稽查。事后,去酒馆请稽查饱餐了一顿。这顿 饭吃了有几个小时,等稽查醉熏熏地返回时,船上的 武器弹药早已搬走。黄兴以“虚”化“实”的计谋, 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声东击西的计策,从而 化险为夷。
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有理有 据,胜算在握。至此,田忌恍然大悟, 众将也高兴地赞成。
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 “猝不及防”、“以逸待劳”、 “落花流水”等成语复述课文。
猝不及防——指事发突然,来不及防备。猝,突然。 防,防备。 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 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逸,安闲,安逸。劳, 疲劳,疲乏。 落花流水——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
孙膑故居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 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 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 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 著——《孙膑兵法》。由于年 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 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 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 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 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 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 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 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 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
《孙膑兵法》木犊
围魏救赵
• 涉及人物 • 齐:田忌、田婴、孙膑
•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 赵:赵成侯、丕选
三十六计PPT课件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李代桃疆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便得到 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 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 觉察。
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 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 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 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 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 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 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 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 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 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 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 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声东击西
声东指击西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 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 术。
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 造。
暗渡陈仓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 私通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 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借尸还魂
《围魏救赵》PPT(上课用)

《孙膑兵法》木犊
第一PPT模板网
围魏救赵
• 涉及人物 • 齐:田忌、田婴、孙膑
•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 赵:赵成侯、丕选
第一PPT模板网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发 展顺序可分几部分?概 括每部分内容。
.画出孙膑说出的 四句话。理解体会。
•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有理有 据,胜算在握。至此,田忌恍然大悟, 众将也高兴地赞成。
第一PPT模板网
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 “猝不及防”、“以逸待劳”、 “落花流水”等成语复述课文。
猝不及防——指事发突然,来不及防备。猝,突然。 防,防备。 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 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逸,安闲,安逸。 劳,疲劳,疲乏。 落花流水——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
第一PPT模板网
【现代案例】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冈起义”前, 黄兴押运一条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了广州码头, 清政府盘查得很严。几个稽查员上船打开了几个箱 子,里面是香蕉、衣物,如果再往下查,就是武器 弹药了。黄兴不由急中生智:他让两名船员扛起二 个箱子就往岸上跑,稽查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 上去,打开箱子一看,却只是两箱满满的外国好酒。 黄兴赶上,故意骂船员是“不要命的酒鬼”,又殷 勤地把两箱好酒敬献给稽查。事后,去酒馆请稽查 饱餐了一顿。这顿饭吃了有几个小时,等稽查醉熏 熏地返回时,船上的武器弹药早已搬走。黄兴以 “虚”化“实”的计谋,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 之声东击西的计策,从而化险为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PPT课件》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神出鬼没(shén chū guǐ mò ) 【解释】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 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来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所向无敌(suǒ xiàng wú dí) 【解释】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 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成语故事】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 献帝建都许昌,下令让东吴的孙权把儿 子送到许都当人质。孙权召集手下商量 对策,大将周瑜坚决反对送人质,说只 要我们东吴军民发奋图强、团结一致, 那么就能所向无敌。孙权坚定信心同曹 操对抗下去。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 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 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 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 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 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 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 自刎身亡。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发音:cǎo mù jiē bīng,fēng shēng hè lì
【解释】“草木皆兵”指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极度 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
“风声鹤唳”指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 声,疑心是追兵来了。来形容人极度恐慌以致于自相惊扰的样子。
【成语故事】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 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苻 坚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 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 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 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 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 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 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 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 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膑故居
孙膑古墓
PPT学习交流
6
解疑合探:
原因: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
魏国的国势强大。
返 回
PPT学习交流
7
PPT学习交流
8
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
PPT学习交流
9
结果:
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 甲,溃不成军。
5.由此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分析,因势利导
PPT学习交流
13
田孙商议 直取大梁 光说不练假把式,让我们来
看看那孙膑的计谋管用吗?请 同学们自读9——12自然段, 然后交流。
PPT学习交流
14
孙膑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
(先干什么,为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 什么,为什么?)
先故意派两个无名将领佯攻襄陵,麻痹庞涓。
PPT学习交流
5
孙膑,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今 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 16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 骗孙膑到魏,用膑刑(即挖去膝盖骨),被齐国
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本名不详,人称为孙膑,
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
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 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 ( 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 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孙膑设伏,齐国大胜。
PPT学习交流
18
围魏救赵示意图
赵国
求救
设桂 伏陵
齐国
佯 攻 襄 陵
魏国
PPT学习交流
19
拓展运用:
1、 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被孙膑 的计谋所折服,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孙膑,我_________您,您真是一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军事家。
PPT学习交流
21
3.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意思?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 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 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 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 撤退的战术。
PPT学习交流
22
【现代案例】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冈起义”前,黄兴押 运一条装有武器弹药的商船到了广州码头,清政府盘 查得很严。几个稽查员上船打开了几个箱子,里面是 香蕉、衣物,如果再往下查,就是武器弹药了。黄兴 不由急中生智:他让两名船员扛起二个箱子就往岸上 跑,稽查以为是违禁物品,赶忙追上去,打开箱子一 看,却只是两箱满满的外国好酒。黄兴赶上,故意骂 船员是“不要命的酒鬼”,又殷勤地把两箱好酒敬献给 稽查。事后,去酒馆请稽查饱餐了一顿。这顿饭吃了 有几个小时,等稽查醉熏熏地返回时,船上的武器弹 药早已搬走。黄兴以“虚”化“实”的计谋,巧妙地运用了 “围魏救赵”之声东击西的计策,从而化险为夷。
然后主力直奔大梁。
最后桂陵设伏。因为此地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 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PPT学习交流
15
这一连串计谋的实施,说 明了孙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聪明、足智多谋、善于分析
返 回
PPT学习交流
16
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 些问题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 家共同解决。
PPT学习交流
17
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围魏救赵
执课教师:
PPT学习交流
1
“三十六计”
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予以附会,凑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装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PPT学习交流
2
设疑自探: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 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同 学们,在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 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PPT学习交流
3
自探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 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在你感受 最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返 回
PPT学习交流
4
围魏救赵
• 涉及人物 • 齐:田忌、孙膑
• 魏:庞涓、魏惠王、 • 赵:赵王
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
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
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
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
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
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
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
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
PPT学习交流
23
谢谢指导! 再见!
PPT学习交流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PPT学习交流
25
PPT学习交流
26
返 回
PPT学习交流
10
原因:
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 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 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 得严严实实。
结果: 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 成军。
? 为什么所向披靡的魏军会落得丢盔弃
甲,溃不成军 ?
返 回
PPT学习交流
11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
返 回
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PPT学习交流
12
1.田忌打算 (直奔大梁,去救赵国 )
2.孙膑反对,理由是(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 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3.孙膑对自己的计谋有多少胜算,从哪儿看出来的?
(胸有成竹)
4.“乘虚而入”魏国“虚”在哪里?
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 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
PPT学习交流
20
2.利用成语复述课文内容。所向披靡、势 如破竹、胸有成竹、乘虚而入、稳操胜券 、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一路所向披靡, 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 小小的邯郸围得严严实实。齐威王派田忌和孙 膑去救赵国,孙膑胸有成竹,派兵乘虚而入 , 直取大梁,结果稳操胜券,把魏军打得丢盔弃 甲,溃不成军。围魏救赵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