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音乐性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中国古今诗歌的音乐性1. 诗歌的音乐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诗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
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
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
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
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
”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
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
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
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歌的文字特点
诗歌的文字特点诗歌的文字有着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就像一个个魔法元素,组合起来就构建出诗歌那充满魅力的世界。
一、简洁性。
诗歌往往能用极少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
就像古诗中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短短二十个字或者二十八个字,却能把诗人看到的景色、内心的感受、对人生的思考等都包含在内。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仅仅十个字,就描绘出了沙漠中孤烟升腾、黄河尽头落日浑圆这样壮观的景象。
这种简洁可不是简单的省略,而是一种高度的凝练。
就好比把一大锅浓汤浓缩成一小勺精华,每一个字都承担着巨大的表意功能,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这就要求诗人像一个超级精明的商人,在文字的市场里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那几个字来进行交易,用最少的“本钱”换取最大的“收益”——丰富的内涵。
二、形象性。
诗歌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个小画家,擅长勾勒出生动鲜活的形象。
诗人不会干巴巴地说“我很孤独”,而是会像李白那样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看,通过描写在花丛中独自饮酒,对着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作伴的场景,孤独的感觉就像一幅画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这些文字就像魔法画笔,把抽象的情感、概念具象化。
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小木偶师,操纵着文字木偶,让它们在读者的脑海里活灵活现地表演。
无论是描写人物“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把女子的美貌用月亮和霜雪来形容,还是描写景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莲叶荷花仿佛就在眼前铺展开来,都充满了形象性。
三、音乐性。
诗歌的文字是会唱歌的。
这音乐性体现在韵律和节奏上。
韵律就像是歌曲的旋律,很多诗歌都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比如古诗中的“床前明月光(guāng),疑是地上霜(shuāng)”,“光”和“霜”押“ang”的韵,读起来就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而节奏则像是歌曲的节拍,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的这首诗,每一句的长短和停顿就像是一种轻柔的节奏,就像我们走路时的步伐一样,有规律地进行着。
诗歌的特点简答
诗歌的特点简答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抒情性:诗歌通常以情感表达为主,通过优美的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2. 音乐性:诗歌通常具有音乐美感,其语言韵律、节奏感等都与音乐有关,使得诗歌能够通过声音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3. 形象性: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性,能够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和塑造具体的形象和画面,使得诗歌更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4. 精练性:诗歌通常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不冗长,能够以最精炼的词语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5. 含蓄性:诗歌的表达通常含蓄而不直白,往往通过暗示和隐喻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通过想象和感悟来领会诗歌的内涵。
6. 多样性:诗歌的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涵盖各种主题和题材,包括自然、历史、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
7. 创新性: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创新性,能够突破传统的束缚和限制,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新的启示和感受。
以上是诗歌的一些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诗歌能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与北岛对话
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与北岛对话我最近在阅读北岛的诗集,被他那独特的写作风格所吸引。
他的诗歌充满了音乐性与韵律,让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是诗人创作的关键要素。
它们让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
北岛在他的诗中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注重了音乐性和韵律的运用。
北岛的诗歌中的音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音乐,二是节奏的音乐。
语言的音乐是指诗歌的语言本身,它的声音和韵律。
北岛的诗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声音的表达。
他善于运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话语转化为一种音乐。
例如,在他的诗《黄河颂》中:“黄河的眼睛/是远古的眼睛/传说中那个/天地之间的红色石头/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照亮了那红色的眼睛/ 是天神上下的话语/也是生命整个的秘密。
”这段文字中的语言音乐和韵律十分明显,字句之间的呼应和重复让这段话仿佛是一首歌曲。
节奏的音乐是指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它们是诗歌中节奏与韵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岛的诗中,韵律和节奏的运用让作品更有节奏感。
例如,在他的诗《出走》中:“流浪是与世界相爱,/ 不是与世界疏离。
/ 我的心脏是自由的,/ 但我的肉体/ 依旧存在于那个签过字的契约。
”这段文字中,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让人们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流畅的节奏感。
北岛的诗歌中,韵律的运用也十分出色。
他善于运用平仄和押韵,让诗歌更具有韵律感。
例如,在他的诗《人间》中:“我左手撑着月亮,/ 我右手插进死亡,/ 我的肺里全是阳光,/ 我的头顶是一片风雪。
”这段文字中,平仄处理得非常好,读起来十分和谐流畅。
同时,押韵的运用也十分自然。
除了语言音乐和节奏音乐,北岛的诗歌中还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例如,在《黄河颂》中他提到了黄河:“黄河的眼睛/是远古的眼睛/传说中那个/天地之间的红色石头/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照亮了那红色的眼睛/ 是天神上下的话语/也是生命整个的秘密。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基本结构1. 诗歌的形式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运用艺术加工的文学形式。
它以一定的音韵和节奏组织表达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诗歌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韵文是以韵脚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散文则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自由度较大的表达,没有规定的韵脚和节奏。
2.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在语言与韵脚结构上的组织形式。
节奏是诗歌的骨架,是诗歌音响美的基础。
诗歌的节奏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音节的重复、韵脚的运用等来体现。
3. 诗歌的韵脚韵脚是指诗歌中的音韵结构,是由同音节所组成的。
韵脚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律美,是诗歌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段。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寓韵等。
4.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指诗歌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诗歌的语言需要具有诗意,也就是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诗歌语言的使用需要注意形象语言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韵律的运用1. 诗歌中的音乐性诗歌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过句子的长短、韵脚的运用等,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得诗歌更加动听。
2. 韵脚的运用韵脚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韵脚排列,可以形成诗歌的韵律美。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对仗、绕口等。
3. 篇章的分布诗歌中的篇章可以通过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来组合,使得整个诗歌具有韵律美。
可以通过重复、回环、摹拟等方式来加强诗歌的韵律感。
三、形象的描绘1. 比喻的运用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段,通过比喻可以表达诗歌的内在含义,增强诗歌的形象感。
2. 拟人的表达拟人是指用人的属性来描绘自然界的事物,能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3. 夸张的手法夸张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夸张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四、节奏的运用1. 句子的长短诗歌中的句子需要具有韵律感,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来营造节奏感。
2. 音节的重复音节的重复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诗歌写作中的节奏感与音乐性
诗歌写作中的节奏感与音乐性诗歌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而其中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更是使诗歌独特而美妙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诗歌写作中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对作品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创作中准确地表达这种特点。
一、节奏感:唤起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是诗歌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它使作品在语言层面上更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具体表现上,诗歌中的韵律可以通过词的长度、音节、重音以及句子的长度等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在词语的选择上,作者可以结合音节的数量和重音位置来呈现不同的节奏感。
比如,使用连续的短音节可以加快节奏,强调紧凑的感觉;而使用长音节则可以减缓节奏,给人以悠扬的感觉。
通过变换词语中的音节长度,作者可以巧妙地营造出诗歌所需要的节奏感。
此外,句子的长度和抑扬顿挫也是体现节奏感的重要手段。
长短不一的句子可以产生节奏感上的变化,短句子往往给人一种紧凑的感觉,而长句子则可以表现出悠长和缓慢的节奏。
同时,抑扬顿挫的运用可以使句子更有层次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二、音乐性:让诗歌具有歌唱的特质音乐性是指诗歌表达方式中所具备的旋律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聆听着一首美妙的歌曲。
音乐性的产生源于创作中合理的韵律运用和押韵的使用。
首先,韵律是提升诗歌音乐性的关键。
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诗歌的节奏感呈现出旋律般的美感。
比如,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音节进行重复,可以使作品更具韵律感,并给人以轻快愉悦的感受。
另外,还可通过增加或减少音节的数量来调整节奏,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性。
其次,押韵是产生音乐性的常见手法。
通过将诗歌中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押韵,诗歌的音乐性得以体现。
押韵可以将不同的句子联系起来,使整体作品更加和谐。
同时,押韵也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结: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是其独特之处,它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组合,更像是一首优美的旋律。
在创作中,通过恰当的词语选择、句子的长度和抑扬顿挫的运用,我们可以在作品中准确地表达节奏感。
古代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节奏分析
古代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节奏分析引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节奏。
古代诗歌通过诗句中的音韵融合,以及节奏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深远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对古代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节奏进行详细分析,以探讨古代诗歌的独特之处。
诗歌的音乐性古代诗歌的音乐性在于它的字音韵律和押韵方式。
古人认为音乐是与诗歌相媲美的艺术形式,因此诗歌的音乐性成为了古代诗人所追求的目标。
字音韵律古代诗歌中的字音韵律非常重要。
诗歌的音乐性体现在字音的抑扬顿挫、轻重变化以及音节的节奏感。
比如,在《诗经》中就有很多具有明显字音韵律的诗句。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雎鸠”、“河”、“洲”等字音的反复出现,增加了整个诗句的韵律感。
押韵方式古代诗歌使用了多种押韵方式来增加音乐性。
常见的押韵方式有平仄押韵、双句押韵和回文押韵等。
平仄押韵是指通过平声和仄声的交替排列来实现押韵效果。
双句押韵是指两个句子的末尾押韵。
回文押韵是指整首诗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句子是呼应或对称的关系。
韵律节奏古代诗歌的韵律节奏是指诗歌中的节奏感和节拍感。
通过合理的韵律节奏安排,诗歌能够给人一种有序而和谐的感觉。
诗句的节奏感古代诗歌中的诗句往往具有明显的节奏感。
有的诗句呼之欲出,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例如,《离骚》中的“抑志而强矣,犹可胜言哉”这句,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情绪起伏。
诗歌的节拍感古代诗歌中的节拍感是指诗句中的字数和音节的安排。
不同的节拍感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山尽”、“黄河”、“海流”等字的安排,使整首诗具有明快而有力的节拍感。
赋予诗歌生命的节奏古代诗歌的节奏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可以赋予诗歌生命。
诗歌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有时候可以让你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像是身处其中,亲身经历一样。
这种感觉使人们更容易被诗歌所感动,加深对诗歌情感的共鸣。
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分析
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分析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力。
它通过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结构,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传递给读者。
本文将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
一、诗歌的艺术特色1. 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是其独有之处。
通过押韵、节奏和音调的运用,诗歌能够创造出和谐的音韵效果。
例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句子的平仄平仄和谐,给人以动听的感受。
2. 紧凑性:诗歌在表达语言的时候要求简练精确,用字的浓缩和密度很高。
通过有限的文字,创作者能够营造出丰富而独特的意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安静而清新的夜晚景象。
3. 意象丰富:诗歌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意象,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感受。
意象不仅可以是视觉上的,还可以是听觉、嗅觉、触觉等等,通过感觉上的共鸣使得读者更加投入到作品中。
例如,《早梅》中出现的“湿罗敷血,凝絮成玉”,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和对逝去的思考。
二、诗歌的表现手法1. 比喻: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危楼高百尺》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通过将起舞比作在人间,表现出作者对于自由境地的向往。
2. 比拟:比拟是通过对两个相似或有共同点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某种特征或感受。
比拟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例如,《红豆生南国》中“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通过将红豆比作爱情,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珍视。
3. 换喻:换喻是通过使用一个不同于原本意义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以达到修辞、表现的目的。
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愿作比翼鸟,从此南飞翔”通过将和平比作“比翼鸟”,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4. 对比:对比是通过对两种事物或情感进行对照,以凸显其中的差异和冲突。
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与韵律美
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与韵律美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常常通过其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美来打动人心。
音乐性和韵律美是诗歌的灵魂,它们使诗歌得以超越字面意义,让读者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中。
本文将探讨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与韵律美,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影响。
首先,音乐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引发了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就像音乐一样,诗歌通过节奏、音调和声音的起伏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着明显的音乐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些琅琅上口的诗句,感觉就像是一首优美的旋律,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共同的情感体验。
其次,韵律美是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韵律美通过诗句的押韵、节奏和重复等手法产生。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些押韵的诗句使整首诗歌更加优雅动人,使读者对其中的情感产生更深的共鸣。
此外,诗歌艺术中的音乐性和韵律美也间接影响着诗歌的表达和传达方式。
诗人通过音乐性和韵律美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使得诗歌中所包含的意义更加深刻和丰富。
例如,杨无咎的《游子吟》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些重复的词句和平仄押韵的手法,使诗歌中的离愁别绪更加深入人心,让读者体验到诗人心灵的共振。
此外,音乐性和韵律美也对诗歌的朗诵和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诗人适当运用音乐性和韵律美的元素时,诗歌不仅可以在纸上产生美感,更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带给读者更为直接和强烈的感受。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些诗句在朗诵时,音律优美,带有一种旋律感,使听者更加容易被打动和共鸣。
综上所述,音乐性与韵律美是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赋予诗歌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无论是通过音乐性的起伏和节奏感,还是通过押韵和重复的手法,它们都使诗歌更加优雅动人,打动读者的心灵。
同时,音乐性和韵律美也影响着诗歌的表达和传达方式,使诗歌所蕴含的意义更加深刻和丰富。
举例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举例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性。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表达形式,更是一种音韵华美、声调和谐的艺术形式。
下面将通过举例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其次,中国古典诗歌的节奏和谐。
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会通过节奏的安排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例如,李白的《长干行》中,通过对诗句的句式和韵脚的规律性安排,使整个诗歌拥有一种流畅的节奏感:“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歌节奏明快,字字平仄分明,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
再次,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声调丰富多样。
在古代诗歌中,韵律和声调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音乐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通过充分利用古代汉语的声调特点,巧妙地控制了音节的数量和分布,使整首诗在节奏上有层次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诗歌将琵琶的音乐声音和渔船的摇摆声音融合在一起,通过声调的运用给人以美妙和动听的感受。
此外,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还表现在其富有韵律变化的特点上。
古人喜欢通过运用换韵、叠韵等手法来增加诗歌的音乐感。
例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在这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难”、“残”和“难”、“残”的叠韵,使整个诗歌在音乐上产生了美感。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歌以其独特的音韵华美、节奏和谐、韵律丰富多样和富有变化的特点,体现了其独特的音乐性。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演唱的艺术形式。
通过古典诗歌的音乐性,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也可以感受到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和愉悦。
诗歌的音乐性与旋律
诗歌的音乐性与旋律在文学创作中,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旋律而著称。
诗歌的音乐性和旋律是通过诗歌的韵律、押韵和节奏来表达的。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音乐性与旋律,以及它们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诗歌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是指诗歌中蕴含的音乐元素和音乐效果。
诗歌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音节与节奏:诗歌通过音节的运用和节奏的把握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不同音节的组合和不同节奏的运用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音乐感受,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韵律与押韵:诗歌中常常使用韵律和押韵来增强音乐性。
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音节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押韵是指诗句末尾音节的相同或者相近。
韵律和押韵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优美的音乐效果,使作品更加易于传唱和朗诵。
3. 修辞与音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也起到了增强音乐性的作用。
比如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能够给诗歌带来丰富的音乐效果,使作品更加动人心弦。
诗歌的音乐性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深深地触动人的情感。
通过音乐性的感染力,诗歌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诗歌的旋律诗歌的旋律是指诗歌中交替起伏的音调及其构成的旋律线条,体现了诗歌作品整体的节奏和韵律变化。
诗歌的旋律对于传达情感和表达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1. 音调与起伏:诗歌的旋律主要通过音调的变化来实现。
在诗歌中,音调的高低起伏营造出不同的情绪氛围和节奏变化,使诗歌更富有动感。
2. 音乐符号与节奏:诗歌的旋律可以通过音乐符号来表达,并且受到节奏的影响。
在音乐符号的指导下,诗歌中的旋律线条可以更加流畅和有序地展开。
3. 音律与表现:诗歌的旋律还可以通过音律的使用来表达。
音律是指音符的长短和音节的重音轻音。
通过运用不同的音律,诗歌的旋律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诗歌的旋律在读者的感知中起到了引导作用。
通过旋律的变化,诗歌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
诗歌的音乐性与美感
诗歌的音乐性与美感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学形式,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它独具的音乐性与美感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诗歌中的音乐性和美感,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交织,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一、音乐性的表现诗歌有着独特的音韵结构,通过押韵、节奏和韵律等手法,创造出一种悦耳的声音感受。
押韵是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音乐性表现方式,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的音韵,使整篇诗歌呈现出有序而和谐的美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的“行”与“声”、“白”与“明”形成了押韵,给人一种流畅的音乐感。
除了押韵外,诗歌还通过节奏、韵律以及句子的长度和变化等因素,营造出一种和谐的音乐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节奏明快而流畅,读起来就像是一首优美的乐曲。
二、美感的体现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追求美感是其核心目标之一。
在诗歌中,美感体现在诗人对于情感、自然、人生等主题的独特表达方式上。
诗歌通过具象化的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形容得具体而深刻,激发读者的共鸣。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使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壮丽景色,引发了对自然美的向往。
此外,诗歌还通过修辞手法、意象的呈现以及语言的韵律等因素创造美感。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充满了想象力和表现力。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一香添雨味,满院红葩重。
”这里的“满院红葩重”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秋夜的美丽景色。
三、音乐性与美感的融合音乐性和美感在诗歌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音乐性的节奏和美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正是这种融合,使诗歌从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转化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形式,使人们能够通过阅读诗歌来感受到美的愉悦。
在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中,音乐性和美感的融合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诗歌的四个特点
诗歌的四个特点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音乐性:诗歌以韵律和节奏为基础,通过音节、押韵和重复等手法创造出优美的声音效果。
它可以通过读出或朗诵来表达其独特的音乐性。
2. 简洁性:诗歌倾向于用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由于篇幅有限,诗人需要巧妙地选择词语和句子结构,以精准而生动的方式传达他们的意图。
3. 感情表达: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学形式。
它可以通过形容、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传递作者的情感和体验,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4. 意象和隐喻:诗歌常常使用意象和隐喻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通过运用生动的形象和隐喻,诗人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深入人心。
总之,诗歌以其独特的音乐性、简洁性、感情表达和意象与隐喻的运用而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艺术美感的文学形式,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理解诗意的三种方法
理解诗意的三种方法
诗意是诗歌中所包含的深意和情感。
通过适当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诗歌的诗意。
以下是三种帮助我们理解诗意的方法:
1. 音乐性解读:诗歌是一种纯粹的文学形式,与音乐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通过关注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等音乐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
情感表达和意义。
例如,当我们读到一个诗歌中的抑扬格或者押韵时,可以
感受到作者的律动和情感变化,进而理解诗歌所传递的诗意。
2. 隐喻解读:诗歌常常运用隐喻来表达深层的意义。
通过识别诗歌中的
隐喻和象征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诗意。
隐喻的力量在于它们可
以通过将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进行比较,使读者产生一种新的视角。
通过
思考隐喻背后的含义,我们可以揭示诗歌所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情感和思想。
3. 文化背景解读:诗歌反映了特定时代和文化的精神风貌。
要理解诗歌
的诗意,我们需要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通过研究作者的
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目的。
例如,当我们了解到一个诗歌是在某个历史事件发生后写的,我们可以从中
找到作者对于这一事件的思考和情感。
理解诗意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
通过关注诗歌的音乐性、隐喻和文化
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揭示诗歌的深层意义和情感表达。
这种理解不仅增加
了我们对诗歌的欣赏力,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思想的丰富多样性。
诗歌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诗歌的音乐性与节奏感音乐性与节奏感是诗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为诗歌赋予了生命和魅力。
通过巧妙的运用音韵、押韵和节奏,诗歌在读者心中唤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首先,音乐性是指诗歌中的音韵和押韵。
音韵是指诗歌中韵律的统一和协调,通过相同或类似的音节组合创造出一种和谐的音乐感。
押韵是指诗歌中词尾的音韵重复,使诗句更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音韵和押韵使得诗歌更易于吟诵和记忆,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节奏感是指诗歌中的行进速度和韵律变化。
通过不同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语调的运用,诗歌创造出不同的节奏感,有时快速有力,有时细腻缓慢。
节奏感使诗歌更富有动感和表现力,能够将诗歌的情感与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有助于打破语言的限制,使得诗歌能够表达更加深刻和复杂的情感。
比如,在情感激昂的诗歌中,通过使用快速而有力的押韵和节奏,诗人能够将内心的激情和冲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写景描写或抒情诗中,通过减缓节奏和使用柔和细腻的音韵,诗人能够更好地营造出安静和宁静的氛围。
此外,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之一。
相比散文和小说而言,诗歌更注重语言的美感和音乐性,更多地运用音韵和押韵,以及多样化的节奏感。
这使得诗歌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独立的艺术形式,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触动读者的心灵。
总之,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通过巧妙运用音韵、押韵和节奏,诗歌能够打动读者的情感,并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情感激昂的表达,还是细腻的描写,音乐性和节奏感都能够为诗歌增添魅力,使其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诗歌的音乐性与意境表达
诗歌的音乐性与意境表达人们常说,“诗是音乐的姊妹”。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歌与音乐之间的紧密关系。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意境表达,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首先,诗歌的音乐性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诗歌通过运用韵律、押韵、节奏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富有美感和节奏感的语言形式。
正如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使人陶醉,诗歌的音乐性也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押韵和节奏感强烈的句子,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其中,如同欣赏一首动听的音乐。
其次,诗歌的音乐性有助于表达意境和情感。
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形式,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情感。
而诗歌通过音乐性的表达,也能够更加深刻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样的凄美旋律和抒情的词句,细腻地展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和哀愁,使人感受到了那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歌的音乐性与意境表达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幅美丽的诗意画卷。
诗歌的音乐性赋予了作品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而意境表达则通过诗人的思维和想象力展现出来。
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诗歌成为一种独特而完整的艺术形式。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通过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的情感,结合韵律和意境表达,构建了一幅雄伟壮丽、意境深远的画卷,使人感受到了壮丽山河的恢弘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
总而言之,诗歌的音乐性与意境表达是其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
音乐性赋予了诗歌以节奏感和美感,而意境表达通过诗人的思维和想象力构建出独特的画面。
二者共同塑造了诗歌独特的魅力,使人感受到了诗歌带来的美感和情感。
正因如此,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个文化中最受推崇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们追求精神享受和寻找情感宣泄的重要方式之一。
愿我们能够在音乐性与意境表达的交融中,品味诗歌的独特魅力,感受其中的美妙与韵律。
现代诗歌的音乐性与抒情特点
现代诗歌的音乐性与抒情特点现代诗歌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与传统诗歌相比,它具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创新性。
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抒情特点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的音乐性和抒情特点。
一、音乐性现代诗歌的音乐性是其独特之处。
在现代诗歌中,语言被赋予了更多的音韵和韵律,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节奏和韵律感。
现代诗歌常常使用押韵、对偶等修辞手法来增强其音乐性。
首先,现代诗歌常常使用押韵手法。
通过押韵,诗人可以创造出优美的音韵效果,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例如,诗人可以将相似音韵的词语放置在诗句的末尾,形成韵脚,增加诗歌的音乐性。
其次,现代诗歌中经常运用对偶手法。
对偶是指在诗句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使得诗句呈现出平衡和和谐的结构。
对偶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还使诗句更加易于记忆和咏唱。
最后,现代诗歌中还常常利用音的重复、变奏等手法来创造音乐性。
通过重复或变奏相同的音节或音素,诗人可以打破词语的束缚,形成独特富有韵律感的音乐性。
二、抒情特点现代诗歌的抒情特点是其艺术表达的重要方面。
抒情是指通过诗人的内心情感来表达对于生活、人类命运或社会现象的感悟和思考。
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丰富的抒情特点。
首先,现代诗歌常常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抒发情感。
诗人利用象征和隐喻来代替直接的描述,使诗歌更具选择性和开放性。
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创造了更多的联想空间,增强了诗歌的抒情魅力。
其次,现代诗歌中的抒情特点体现在其对于个体经验和情感表达的关注上。
现代诗歌常常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来呈现作者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这种对内心世界的直观表达使现代诗歌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最后,现代诗歌中的抒情特点还体现在其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上。
现代诗歌往往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反思,来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人们借助诗歌这个媒介,以独特的语言和视角揭示现实世界的困惑和矛盾,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抒情特点。
诗歌的四大特点
诗歌的四大特点
诗歌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文学形式。
它与散文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常常被用来表达感情、思想和意境。
下面是诗歌的四大特点:
1.语言艺术性
诗歌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文学形式,其语言风格常常比散文更为丰富、瑰丽,采用的词汇、构词以及句式等元素也更具有音乐性、韵律感和美感。
这种艺术性是诗歌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显著区别之一。
2.紧凑性
诗歌的文字量相对较少,但却能够传递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精练、简洁、生动的语言,将其所想所感以一种极为浓缩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种紧凑性是诗歌与散文的另一个显著区别。
3.韵律感
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韵律感。
诗歌常常采用押韵、对仗和变换的技巧,使得其语言具有一种优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通过这种韵律感,诗歌能够给人以音乐化的美感体验。
4.抒情性
抒情性是诗歌的最重要特点之一。
诗歌的主要目的就是表达诗人的感情、思想和意境。
因此,诗歌往往充满了深邃、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
通过这种情感表达,诗歌能够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示。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思想内容的集中性。
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
“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
”(吴乔《围炉诗话》)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
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序》)诗贵真情。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
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
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
”(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
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
马克思说:“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
”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
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
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
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
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
”“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
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感到自己是个不孝之子。因为我给父亲的 让老人享受一下现代生活; 不能立即让爱人坐
两个承诺还没有来得及兑现, 他老人家就离我 上小汽车, 不妨常常骑着电动车或是自行车去
而去了。
接她下班, 也让她体会一下丈夫的无微不至……
父 亲 是 个 文 学 爱 好 者 , 是 单 位 有 名 的“笔 只有这样,“总有一天”才会越来越近。
眼, 大学都毕业了, 我仍旧没有写过一篇文章。
张小兵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 爸爸对我说:“儿子这回好
了, 也没有功课加身了, 一边上班, 一边抽空写
点儿东西。”我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回答:“行! 爸,
您放心, 儿子的文章总有一天会变成铅字。”
初 读《指 南 录 后 序 》已 经 是 十 余 年 前 的 事
也不知是因为自己太懒还是工作太忙, 始 了, 至今胸中仍激荡着文天祥“富贵不能淫, 威
然 而 , 在“ 犬 ”为 褒 义 、“ 狗 ”为 贬 义 的“ 一 般 ”之 中 也 有“个 别 ”例 外 :《史 记·司 马 相 如 列 传》中有:“( 相如)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 名 曰 犬 子 ”句 , 在 这 里 ,“犬 子 ”显 然 是 爱 称 , 属 褒 义 ; 但 在《三 国 演 义 》第 七 十 三 回 里 , 当 诸 葛 瑾为孙权之子向关羽之女求婚时, 关羽所说 “吾 虎 女 安 肯 嫁 犬 子 乎 ”一 语 的“犬 子 ”却 又 明 显 是 贬 义 是 贱 称 了 ;《楚 辞·九 章·怀 沙 》 中 有 “邑 犬 群 吠 兮 , 吠 所 怪 也 ”句 , 大 意 是 说 村 子 里 成群的狗在叫, 只因少见多怪; 汉代王充在《潜 夫论》中也说过“一犬吠形, 百犬吠声”的话, 以 比喻世人往往在不察真伪的情况下就盲目附 和的弊病, 在这里,“犬”字虽然有一些贬义, 但 仍 不 失 文 雅 ; 陶 潜《归 园 田 居 》中 有“狗 吠 深 巷 中”的优美诗句, 其“狗”字却又毫无贬义了; 春 秋时, 为越王勾践复国立下大功的文种被迫服 毒 自 杀 前 说 过“狡 兔 死 、走 狗 烹 ”的 名 言 。 西 汉 韩信被害前也曾说此语。后来, 也就有了“兔死 狗 烹 ”这 一 成 语 。在 这 里 ,“狗 ”乃 被 害 忠 臣 良 将 的自喻, 所以, 也没有什么贬义。此外, 俗语“狗 不 嫌 家 贫 ”中 的“ 狗 ”字 则 明 显 是 褒 义 。
周毅
“总有一天我会……”, 这个美好的愿望和
承 诺 本 无 可 厚 非 ; 可 这“总 有 一 天 ”, 到 底 有 多
远? 它又会给人留下多少遗憾? 与其等到“总有
一天”, 不如就从“今天”开始行动。不能马上让
直 到 父 亲 病 故 的 那 一 天 , 悲 痛 之 余 , 我 才 父 母 住 上 大 房 子 , 不 妨 装 台 空 调 、买 个 按 摩 椅
是, 我万分遗憾地提起笔。我写的第一篇文章 褶皱和额头上的 “年轮”都显得那么执著、刚
就 是 纪 念 父 亲 的 , 很 顺 利 地 发 表 了 ; 这 或 许 也 毅! 如果说少年时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指
算是对父亲在天之灵的一点抚慰吧! 再后来, 南 录 后 序 》的 , 如 今 再 读 这 篇 传 世 佳 作 更 多 了
诗歌的音乐性
牛莹
诗歌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 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 在外在
形式上表现为诗歌语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 节奏, 并通过声音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以打动 人心; 在内质上, 则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和心 灵的律动, 是诗人情感、情绪的声音显现形式。
诗歌的音乐性, 首先应视之为诗的内在素 质, 是诗歌的灵魂, 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因 素。“诗言志”“诗缘情”, 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 决定了诗歌必有与之俱来的音乐性, 即诗歌的 抒情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声律化的 特点。我们知道, 人们情感的抒发, 要用一种既 不是叙事也不是论说的抒情语体裁形式来实 现, 这种语言只能是一种特别能显现心灵律动 的音乐性语言, 而一般的日常的交际语言不具 有这种表现功能。当这种音乐性的语言融入 诗 中, 它就直接成为表现情感最有力的因素, 是 一 种 同 诗 人 情 感 、心 灵 、呼 吸 相 契 合 的 特 殊语言, 甚至可以说, 这种音乐性就是诗人 内在的情韵与气势。因此, 只要诗还是诗, 只 要诗的抒情功能没有丧失, 诗歌的音乐性就 必然同在。
由 于“犬 ”、“狗 ”两 字 在 运 用 表 义 上 有 上 述 诸多差异, 所以许多“犬”词语与“狗”词语中的 “犬 ”、“狗 ”两 字 大 多 不 可 换 用 。 例 如 : 不 可 把 “鸡 犬 相 闻 ”换 用 为“ 鸡 狗 相 闻 ”、把“ 警 犬 、军 犬 ”换 用 为“警 狗 、军 狗 ”、把“犬 子 ”换 用 为“狗 子 ”…… 也 不 可 把“兔 死 狗 烹 ”换 用 为“兔 死 犬 烹 ”、把“狗 腿 子 ”换 用 为“犬 腿 子 ”… …
116
在 此 的 启 发 、引 导 下 , 上 述 疑 云 就 豁 然 开 朗 起 来— — — 喜 爱 娇 憨 的 幼 小 者 、厌 恶 狡 诈 的 老 大 者 乃 人 之 常 情 , 因 而 , 人 们 赋 予 本 义 为“ 小 狗 ”的“ 犬 ”字 以 褒 义 , 赋 予 本 义 为“ 大 狗 ”的 “狗”字以贬义, 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终没有写过只言片语, 更别说发表了。后来, 父 武不能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那股英雄气!
亲提醒过我, 但自己总在潜意识里找出各种各 读过这篇文章, 文天祥就像一尊雕像一样牢固
样的理由将这个写作计划一拖再拖。直到父亲 地 占 据 了 我 的 脑 海 : 夕 阳 拖 长 了 他 高 大 的 身
去逝后, 我才意识到这个无法弥补的过失。于 躯, 他昂首挺胸, 目光如炬地投向南方, 眼角的
唱 得 出 来 。 ”因 此 , 强 调 对 新 诗 体 式 规 范 的 认
父亲还有一个心愿, 希望有一天能住上宽
同, 特别是强调诗的音乐性, 就直接关系到诗 敞一些的大房子, 最好能有一间属于他的书
的发展前途了。
房。怕给我增添压力, 从没有当着我的面说过。
我知道他的心思, 曾经拍着胸脯对他说:“爸,
采
您放心! 总有一天, 我会让你住上大房子。”但
菊
最终不但没能兑现这个承诺, 而且感到对父亲
的孝敬实在太少太少。
清明节, 我怀着悔恨和悲伤的心情去悼念
父 亲 。 我 带 了 两 样 祭 品 : 一 样 是 纸 做 的“大 房
子”, 一样是发表的作品。我一边烧“纸房子”,
“总有一天”到底有多远
一边流着泪把文章读给父亲听……泪光中, 我 仿佛看到父亲会心的微笑。
杆子”。上中学时, 大概是遗传了父亲的“文学
基因”, 我的作文写得不错, 经常被老师当作范
文 读 给 同 学 们 听 。记 得 那 时 我 总 是 把“范 文 ”带
回 家 骄 傲 地 拿 给 父 亲 看 。他 会 高 兴 地 说 :“写 得
很好! 儿子随爸, 是块好料。爸有个心愿, 期待
你 的 文 章 有 朝 一 日 能 变 成 铅 字 发 表 。 ”我 自 豪
诗的音乐性, 还直接关系到诗存在的合理 性与合法性问题, 可以说直接关系到诗的发展 与生命。作为一种艺术化程度最高的语言艺 术, 诗歌艺术形式的规范是不可或缺的。早在 新诗草创时期, 闻一多先生就对当时许多新生 诗人对诗体形式特别是诗的音乐性的忽视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对那些“要打破诗的音节, 要 它变得和言语一样”的诗, 认为是“诗的自杀政 策 ”。 鲁 迅 先 生 对 新 诗 的 发 展 方 向 也 做 出 过 明 确 的 回 答 :“诗 须 有 形 式 , 要 易 记 、易 懂 、易 唱 、 动听……”“我以为内容且不说, 新诗先要有节 调, 押大致相近的韵, 让大家容易记, 又顺口、
地 保 证 :“爸 你 放 心 , 总 有 一 天 , 您 儿 子 会 把 发 表的大作拿给您看! ”父亲连连点着这一天。” 可是, 也可能由于功课太紧, 也可能因为
一气贯注撼山摇岳
没太往心里去, 我从没有写过一篇稿子。一转
— — — 重 读 文 天 祥《指 南 录 后 序 》有 感
音乐性不但适应了诗歌抒情的需要, 而且 也是诗美的重要体现, 是诗歌进入读者心灵, 感动读者、激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最快捷的通 道 。当 诗 人 把 内 心 情 感 律 动 外 化 为 诗 的 节 奏 和 韵律, 使人吟咏品味时, 就能让读者直接从声 音 上 感 受 到 诗 人 内 在 音 绪 和 诗 意 的 美 。同 一 般 言语相比较, 人对音乐有一种天然的敏感, 音 乐具有能迅速打动人的心灵的特点, 诗歌如失 去音乐性, 也就失去其吟诵的功能, 就会极大 地限制它的美感, 限制它感人的力量, 从而制 约 它 的 传 播 和 生 命 力 。当 我 们 在 朗 读 徐 志 摩 的 《再 别 康 桥 》、戴 望 舒 的《雨 巷 》、李 清 照 的《 声 声 慢 》等 诗 篇 时 , 即 使 对 其 内 容 还 没 有 太 多 的 领 悟, 我们仍可感知到诗人所表现的情感和诗 韵, 并被其感染。
我勤奋地写作。当我不断地收到样报样刊时, 一份理性, 我意识到这是一曲丹心报国的慷慨
兴奋之余总有一种隐隐作痛的感觉。
悲歌, 是一气贯注扶山摇岳的大作。而这理性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