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练习-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反应
九年级化学)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例题某兴趣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_______。
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A实验不严谨,应做一个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九年级化学中的重点实验,但反应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其他物质或者其他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解答本题时,只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对照题给信息,实验A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取下橡皮塞后,氢氧化钠溶液会进入试管,且试管中液面高于水槽中液面;实验B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后,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胀大,故B中的现象是气球膨大。
A实验不严谨的理由是二氧化碳不但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水反应,故应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来与A实验对比,看液面上升的程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鉴别生成物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因此不可用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的方法,应该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以此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参考答案(1)CO2+Ca(OH)2=CaCO3↓+H2O(2)气球胀大将A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变式题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1)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如上图所示。
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04)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试题
专项(四) 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1.问题的提出: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的现象是。
2.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思路(1)证明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振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②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振荡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③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振荡(2)证明反应物消失①证明氢氧化钠消失氢氧化钠溶液显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成色,碳酸钠溶液也显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也变成色,因此(填“能”或“不能”)使用酚酞溶液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消失。
②证明CO2的减少,有压强差产生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3.思考:以上方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完善的方法: 。
4.启示: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保存。
5.拓展:压强在化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发生化学变化,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如果有温度的改变,或者有气体体积的变化,都会引起压强的改变,根据压强差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达到实验目的。
图G4-1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图G4-22.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图G4-3(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如图G4-3甲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B现象为;C现象为。
(3)同学们通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另一种是。
(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专项(0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试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
专项(四)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1.[2019·某某]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G4-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图G4-2(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烧瓶内液体的溶质组成可能是。
3.[2019·某某十八县基模]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20 ℃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物质Na2CO3NaHCO3Ca(OH)2Ba(OH)2溶解度/g实验探究(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
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溶液,理由是。
实验探究题(第2课时)-2022年中考二轮化学
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第2课时)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1:(2021遂宁)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CO 2与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Na 2CO 3,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NaHCO 3。
(2)NaHCO 3溶液呈弱碱性,一般不与CaCl 2溶液反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CaCl 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①NaOH 、Na 2CO 3 猜想②Na 2CO 3 猜想③Na 2CO 3、NaHCO 3 猜想④NaHCO 3的种类不同。
④无①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2:(2021烟台)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青蒿素。
查阅资料可知,双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为测定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一所示的实验。
(装置气密性良好)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将7.1 g 双青蒿素放在装置C 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1)装置A 、B 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填序号)。
①足量NaOH 溶液、足量浓硫酸 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 溶液(2)装置F 可吸收从装置E 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过氧化钠及其计算
⾼中化学专题练习过氧化钠及其计算⾼中化学专题练习过氧化钠及其计算⼀、过氧化钠与⼆氧化碳的反应Na2O2+CO2—→Na2CO3+O2△m △n78g 106g 28g1mol 0.5mol 0.5mol推论1:1mol Na2O2与CO2充分反应时,固体质量净增加为1mol CO的质量,减少⽓体的质量为1mol氧原⼦的质量。
推论2:Na2O2与CO2反应时,减少⽓体的体积等于⽣成O2的体积,等于参加反应⽓体体积的⼀半。
⼆、过氧化钠与⽔的反应Na2O2+H2O —→2NaOH+O2△m △V78g 2×40g 2g1mol 0.5mol 0.5mol推论3. 1mol Na2O2恰好与1mol H2O(g)反应,固体质量净增加1mol H2的质量,⽓体质量净减少为1mol氧原⼦的质量。
推论4.Na2O2与H2O(g)完全反应时,⽓体减少的体积等于⽣成O2的体积,等于参加反应的H2O(g)的⼀半。
三、过氧化钠与⼆氧化碳和⽔的反应推论5. CO2、H2O(g)与⾜量Na2O2反应,混合⽓体减少的体积恰好为混合⽓体体积的⼀半,与混合⽓中⽓体的物质的量的⽐⽆关。
推论6. 当CO、H2或它们的混合物与O2充分燃烧后通过⾜量固体Na2O2时,固体质量净增加为CO、H2或它们混合物的质量。
推论7. 凡符合(CO)nHm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在O2中充分燃烧后,再通⼊Na2O2固体中,固体增加质量恰好等于有机化合物的质量。
[练习题]1.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固体B.都是碱性氧化物,与⽔反应⽣成碱和氧⽓C.都能和⽔反应形成强碱溶液D.都是强氧化剂2.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2是淡黄⾊固体,久置于空⽓中变成Na2OB.Na2O2与⽔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C.⽤Na2O2漂⽩过的织物、麦杆等⽇久⼜渐渐变成黄⾊D.Na2O2放⼊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量的O2,并有⽩⾊固体析出3.将Na2O2粉末投⼊到下列稀溶液中,既有⽓体⼜有沉淀产⽣的是()A.NaHCO3B.FeCl3C.NaClD.HCl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O2是⾦属氧化物,所以能和⽔反应⽣成O2B.Na在空⽓中的燃烧需要预先加热,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NaHCO3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Na2CO3D.Na和盐不能发⽣置换反应5.将⼀定质量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与⾜量的⽔反应,得到0.36g混合⽓体,通过放电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质量⽐可能为()A.23∶62∶7B.92∶93∶156C.23∶124∶78D.46∶93∶786.如图2-1所⽰,烧瓶内有⼀只活的⼩⿏,U形管内装有红⾊⽔溶液,使a,b两端的液⾯处于同⼀⽔平⾯。
北京市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专题《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含答案)
世东市中考也考错送/败金舂案实验原理分析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1.某同学在探究CO 二和NaOH 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如图Z3-1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2)以上三个实验中,B 、C 两个实验有明显现象,请你记录该同学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B : :实验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A 因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烧瓶,使实验获得成功, 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_____________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检验C0: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了 Na :C03 ,实验方法是⑵上述4个实验中,验证了 CO ,能与NaOH 反应的实验有(3)请判断实验1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并说明理由利用如图Z3-2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甲、乙试剂瓶的体积均为 250实验一:若乙中盛有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纸花,关闭K :,打开K 二,通入潮湿的CO,气体,紫色纸花不变色, o 关闭Kc,打开鼠,通入潮湿的CO 二气体,紫色纸花变红,用化学方实验 操作现象 1向瓶①内倒入〈体积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瓶子均变瘪,变瘦程度依次 为①〈②〈④〈③ 2向瓶②内倒入〈体积饱和石灰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3向瓶③内倒入[体积5与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4 向瓶④内倒入5体积氢氧化钠固体,迅速拧紧瓶盖,振荡⑴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实验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4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己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枳二氧化碳。
3.1■■■■ mL) o(填序号)。
则甲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乙甲 图 Z3-2程式解释纸花变红的原因:,实验二:若甲中盛有100 mL NaOH 溶液,乙中盛有100 mL Ca(OH):溶液。
化学专题练习 二氧化碳与水、氢氧化钠反应
NaOH 浓溶液①CO 2ab。
玻璃广口瓶NaOH 浓溶液CO 2②③NaOH 浓溶液CO 2 。
小气球探究题专题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1、化学课上,老师将CO 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有明显现象,CO 2和 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A 、B 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 软塑料变扁,装置B 活塞向上运动。
(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 2与NaOH 反应,还是CO 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是 。
(只利用A 装置――矿泉水瓶进行)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 2和NaOH 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 。
实验③ 。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 2与NaOH 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3.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试题
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一、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1.氢氧化钠的吸水潮解现象属于物理变化,而与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钠才是化学变化。
反响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保存。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
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响,产物使瓶口与瓶塞黏合在一起,其反响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NaOH=X + 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常见陷阱】①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溶液质量会减小。
注意: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溶液质量增加。
②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
注意:常温下NaOH能与玻璃中的SiO2发生反响,使瓶口与瓶塞黏合在一起。
二、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分析】我们只要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就能知道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
但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白色固体且都易溶于水,一般不通过物理方法进展鉴别。
【方法】1.加酸,如稀盐酸现象: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2.加碱,如Ca〔OH〕2溶液或者Ba〔OH〕2溶液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Ca〔OH〕2+ Na2CO3=CaCO3↓+2NaOH; Ba〔OH〕2+ Na2CO3=BaCO3↓+2NaOH。
3.加盐,如CaCl2或者Ca〔NO3〕2溶液、BaCl2或者Ba〔NO3〕2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Na2CO3+ CaCl2 =CaCO3↓+2NaCl或者Na2CO3+ Ca〔NO3〕2 =CaCO3↓+2NaNO3;Na2CO3+ BaCl2 =BaCO3↓+2NaCl或者Na2CO3+ Ba〔NO3〕2 =BaCO3↓+2NaNO3。
【常见陷阱】①直接参加无色酚酞,观察到无色酚酞变红,就说氢氧化钠变质。
注意: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②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就说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注意: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响,后与碳酸钠反响,少量的稀盐酸可能先与氢氧化钠反响了,所以看不到气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1认识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提升练习
专题11认识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提升练习--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一、单选题,共13小题1.(模拟)在封闭容器中,加热等物质的量的NaHCO 3和Na 2O 2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固体剩余物是 A .Na 2CO 3和Na 2O 2 B .NaOH 、Na 2O 2和Na 2CO 3 C .Na 2CO 3和NaOHD .NaOH 和Na 2O 22.(模拟)34mol NaHCO 与1molNa 2O 2混合,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加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残留固体的成分为23Na COB .充分加热后容器内的气体为2OC .残留固体的成分为23Na CO 和22Na OD .充分加热后容器内的气体为2O 和2H O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密闭容器中装1mol 3NaHCO 和0.8mol 22Na O 加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的固体是 A .0.8mol 23Na CO 和1mol NaOH B .1mol 23Na CO 和0.6mol NaOH C .1.3mol 23Na COD .0.5mol 23Na CO 和1.6mol NaOH4.(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 .Na 2O 2是白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碱NaOH ,所以Na 2O 2是碱性氧化物B .足量Na 2O 2和标准状况下11.2 L CO 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N AC .1 mol Na 2O 2中含阴离子的个数为2N AD .Na 2O 2在空气中久置变白,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中,Na 2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5.(模拟)在150℃下,将5.1g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8的由CO 与2H 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22Na O 固体中充分反应,固体的质量增加 A .2.9gB .5.1gC .8gD .13.1g6.(模拟)将1mol 过氧化钠与2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在密闭容器中,120℃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有固体残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残留固体是2mol Na 2CO 3B .残留固体是 Na 2CO 3和NaOH 的混合物D .排出的气体是1.5mol 氧气7.(模拟)等物质的量的N 2、O 2、CO 2混合气体通过一定量Na 2O 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 2、O 2、CO 2物质的量之比为 A .6: 7: 3 B .3: 3: 2 C .3: 4: 1D .6: 9: 08.(模拟)一定温度下,m g 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增质量加了n g ,且n >m ,符合此要求的物质是 ℃H 2℃CO ℃CO 和H 2的混合物 ℃HCOOH ℃CH 3CHO A .℃℃℃B .℃C .℃D .℃℃℃℃9.(模拟)有CO 2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2mol ,与足量Na 2O 2固体充分反应后,固体增重17克,混合气体中CO 2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比是 A .3 :1 B .1:l C .1 :3D .无法计算10.(2022·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期中)化学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综合应用题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综合应用题1.(2022·河南·温县黄庄镇第一初级中学二模)某课外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探究。
(1)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
图中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写出装置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用下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从n口进),将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3)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利用图3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用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进行实验,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的变化为图4所示。
①写出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曲线______(填“Ⅰ”或“Ⅱ")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依据是______。
③请设计实验探究NaOH与CO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_。
(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4)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该方法既可以生产尿素,又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若用该方法生产90t尿素,理论上可减少排放CO2的质量是多少?2.(2022·河南·模拟预测)碳酸钠和氯化钠是工业生产中两种重要的盐。
研究一: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制备。
(1)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有:①NH3+CO2+H2O+NaCl=X+NaHCO3↓②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有关“侯氏制碱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副产物X的化学式为NH4Clb、“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氢氧化钠c、NaHCO3受热易分解d、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2)海水晒盐所得粗盐中含有MgCl2、Na2SO4、CaCl2等杂质,经过如下工艺流程处理能得到精盐。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写出沉淀中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一】1.小忻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省略)制备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2)请补充画出装置C中a、b导气管(3)小意分析实验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至少应添加一后冼气瓶F,你认为应该在_____(填装置编号)之间加入装有______(填试剂编号)洗气瓶F。
a.浓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4)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至装置E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确定装置C收集满CO2(5)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关闭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的5mL浓的氢氧化钠压入到装置C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平同学认为证明CO2与 NaOH反应,还应把注射器内D中浓NaOH溶液换成________,再做一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3.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气体跟碱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其中所示的实验现象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 B C D 4.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3)③中,若X 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2 CO2 (g) + 2 NaOH (aq) -> 2 NaHCO
3 (aq) + H2O (l)
这个反应的主要作用就是产生碳酸钠溶液,这种溶液可以用来制作碳酸钠类、洗涤剂、牙膏和清洁剂等,因此在工业领域会经常用到这种反应。
这个反应通常需要三种原料,即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和水。
其中二氧化碳气体由空气中抽离出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通过将氢氧化钠(NaOH)放入水中溶解得到,最后,水可以由水池或分析仪等仪器提供。
反应的温度一般在室温到100℃之间,具体的温度要根据实验的要求而定,根据温度变化,也会影响反应的速度。
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氢氧化钠中的氢离子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并形成碳酸钠溶液,同时也会产生水液体。
不同的原料和温度都会影响反应的结果,如果原料的比例和温度不适当的话,反应会发生失误,甚至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
因此,使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一定要根据要求调节恰当的原料比例和反应温度,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结果。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专题一、实验验证方案一学生1: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我设计的方案是: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你怎么知道到底是Na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学生1: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
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实验,方案一获得成功。
老师:实验证明,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位同学的设计获得了成功,但为了更加严谨,应将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的确产生了二氧化碳。
学生1: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钙溶液产生沉淀,也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了。
老师:对,一是我们可以证明反应物消失二是证明有新的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学生2:由于NaOH是碱性的,生成的是盐,应该是中性的,我设计的方案是在NaOH中滴几滴酚酞,这时酚酞显红色,再通入CO2,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酚酞会褪色。
学生3:我认为不行,因为Na2CO3显碱性,同样会使酚酞显红色。
老师演示方案二,酚酞没有褪色,方案失败。
老师:虽然这位同学的设计没有获得成功,但他考虑到了用指示剂,这也是思考的一个途径,的确有一些反应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如:酸碱的中和反应。
方案三学生4: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会使气压减小,因此我设计的方案是:在集气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U型管的橡皮塞塞紧,如果U 型管中的液面发生变化,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老师:这位同学的物理学得很好,他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入手,注意到反应引起气压的变化,将化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想法很好,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实验是最好的证明。
【化学微专题1】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探究
【化学微专题】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探究1.考虑问题: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H2O,但是该实验没有明显的现象,且溶液呈碱性,因此在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
2.解决办法:由于它们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反应是否发生,所以需要借助简单的实验通过明显的现象来判断,方法设计常常一个是从检验产物,一个是从反应物状态的变化引起气体压强的变化考虑的:(1)方案一: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会使气体压强减小。
装置1: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放在水中,将另一支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将观察到放入水中的试管内液面略有上升,放入NaOH溶液中的试管内液面上升较明显。
说明CO2少量与NaOH溶液中的水反应,大量的CO2与NaOH反应。
(因为CO2能溶于水)装置1装置2 装置3装置2:让NaOH溶液与CO2气体反应,然后看水中导管内液面上升情况。
实验后观察到水槽中导管内液面明显上升,且会吸入烧瓶内。
装置3:将NaOH 溶液放入预先收集满CO2的烧瓶中与CO2反应,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这时观察到广口瓶内长导管不断冒气泡。
装置4:在集气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溶液,用一个带有U型管的橡皮塞塞紧(装置如右图所示),如果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变化,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2)方案二:检验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Na2CO3。
原理: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CO2气体,过一会儿,倒入CaCl2溶液会出现沉淀物,因CO2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Na2CO3又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物。
3.在具体解决此类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利用对比形变的程度观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都会密封的软塑料瓶发生形变,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就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少量的水却现象不明显,故而当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必须要做好对照实验,否则可能会因为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
9
简单的设计图形
.
10
小结:
• 以上设计的共同点是:在一个密闭的 体系里,设法消耗CO2,使其中的压 强减小,从而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来 证明反应的发生。
.
11
反思与质疑:
• 有同学认为以上的设计方案存在不足 之处,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 发生了反应,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 因为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
探究目的 除尽Na2CO3
证明固体中存在 氢氧化钠
探究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计现象
(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产生白色
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沉淀
_______溶液
(2)向(1)所得溶液 酚酞试液
中滴加酚酞试液
———。
.
26
3、证明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
• 某同学欲证明变质的NaOH溶液中还存在 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 答: • 方法一:取两瓶待鉴别的溶液各1—2ml,分别通
入CO2,若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石灰水, 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 方法二:取两瓶待鉴别的溶液各1—2ml,分别滴 加Na2C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 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
4
二、中考题型汇总
.
15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16
跨学科综合:
.
17
思路与方法:
• 思路二:从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判 断反应的发生
.
18
从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 你能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来鉴定NaOH溶液
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吗?
高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分析与试题
1、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mL.向其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随后各取溶液10mL,并分别加水稀释到100mL.分别向稀溶液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L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a)(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a)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NaOH、Na2CO3,其物质的量之比是1:1(2)在(b)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NaHCO3、Na2CO3,标准状况下,通入CO2气体的体积为.(3)原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L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1)(a)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25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25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50mL,说明该阶段还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中和NaOH消耗HCl的体积为50mL-25mL=25mL,根据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计算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2)(b)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50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50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25mL,说明该阶段只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且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含NaHCO3、Na2CO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从25mL~75mL消耗50mL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0mLNaOH 溶液通入CO2气体的体积,进而计算50mL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3)加入75mL盐酸时,溶液中溶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守恒可知10mL溶液中n(NaOH)=n(NaCl)=n(HCl),进而计算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解答:解: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1)(a)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25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25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50mL,说明该阶段还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中和NaOH消耗HCl的体积为50mL-25mL=25mL,由方程式可知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个过程分别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故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25mL:25mL=1:1,故答案为:NaOH、Na2CO3;1:1;(2)(b)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50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50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25mL,说明该阶段只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且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含NaHCO3、Na2CO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从25mL~75mL消耗50mL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0mL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的体积,该阶段生成二氧化碳为×L=,故50mL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L×50ml10ml×mol=,故答案为:NaHCO3、Na2CO3;;(3)加入75mL盐酸时,溶液中溶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守恒可知10mL溶液中n(NaOH)=n(NaCl)=n(HCl)=×L=,故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L,故答案为:L.2、(2011?崇明县二模)取等物质量浓度的NaOH 溶液两份甲和乙各100mL,分别向甲、乙中通入不等量的CO2,然后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溶液的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2)在甲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Na2CO3、NaHCO3(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由曲线乙可知,乙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1344mL.(4)100mL上述浓度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其Na2CO3的含量y(单位mol)与所通入的CO2体积x(单位mL)的关系式是y=x/22400moly=(3584-x)/22400 mol或y=0 mol.(2)甲图象开始不放气体,并且甲释放出的CO2更多,因为甲之前吸收的CO2就比乙多,假设组成法进行计算确定甲的组成以及相关的量的多少;(3)根据原子守恒的思想,当Na2CO3中的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时,CO2的量最多;(4)通入的CO2体积x的多少不一样,所发生的反应情况不同,则产生的碳酸钠的多少也不相同.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道:甲释放出的CO2更多,因为甲之前吸收的CO2就比乙多,并且甲和乙开始没有CO2生成,消耗的盐酸量乙比甲多,如果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开始盐酸先要和氢氧化钠反应,设溶液中有xmol氢氧化钠和ymol碳酸钠,前20ml盐酸要将xmol氢氧化钠中和,再将ymol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后60ml盐酸将碳酸氢钠转化为CO2,所以x+y=2mol/l×20×10-3l=,2y=2mol/l×60×10-3l=,y=,这个方程组没有正数解,说明溶液的组成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成立;如果甲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一开始盐酸先要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因此前20ml盐酸就是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后60ml盐酸将所有碳酸氢钠都转化为氯化钠和CO2,(1)反应的整个过程: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用盐酸将产物消耗,放出二氧化碳,实质相当于用氢氧化钠去中和所有的盐酸,所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和盐酸的相等,从图中看出,消耗盐酸的量n=2mol/L×=,c=nV==l,故答案为:l;(2)设甲溶液中有xmol碳酸氢钠和ymol碳酸钠,则y=2mol/l×20×10-3l=,x+y=2mol/l×60×10-3,求解此方程,x=,所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3)根据乙图的反应,当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先生称碳酸氢钠,然后再将碳酸氢钠转化为二氧化碳时,气体的量最大,即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即Na2CO3~CO2,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即×l==1344mL,故答案为:1344;(4)1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通入CO2后显然氢氧化钠恰好和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当通入CO2体积x小于等于×22400ml时,即y=x/24000mol;氢氧化钠恰好和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当通入CO2体积x大于等于×22400ml时,y=0;如果通入CO2的体积×22400<x<×22400ml时,此时CO2先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x/22400molCO2中有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然后过量的x/再将部分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显然此时余下的碳酸钠的量y=(x/),故答案为:3584mL>x>1792mL时y=(3584-x)/22400 mol3、(2009?福州一模)取来两份等浓度的NaOH溶液A和B,每份10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L.(2)曲线A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NaOH、Na2CO3;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3)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ml.考点:;.专题:.分析:(1)加入90ml盐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达最大,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2)由曲线A可知从75ml到90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计算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再结合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据此计算;(3)由曲线B可知从30ml到90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据此计算.解答:解:(1)加入90ml盐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达最大,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所以n(NaOH)=n(NaCl)=n(HCl)=×L=,所以c(NaOH)==L,故答案为:L;(2)CO2与NaOH反应为①CO2+NaOH=NaHCO3,②CO2+2NaOH=Na2CO3+H20,当n(CO2)n(NaOH)≥1,反应按①进行,等于1时,CO2、NaOH恰好反应生成NaHCO3;大于1时,生成生成NaHCO3,CO2有剩余;.当12<n(CO2)n(NaOH)<1,反应按①②进行,CO2、NaOH反应,无剩余,生成物为NaHCO3、Na2CO3;当n(CO2)n(NaOH)≤12,反应按②进行,等于12,时,CO2、NaOH恰好反应生成Na2CO3;小于12时,生成Na2CO3,NaOH有剩余;由曲线A可知从75ml到90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所以n(NaHCO3)=n(HCl)=(90ml-75ml)×L=×10-3mol,根据C原子守恒,所以n(CO2)=n(NaHCO3)=×10-3mol,由(1)可知,n(NaOH)=,所以n(CO2)n(NaOH)=×10?3mol=16,小于12,所以反应按②进行,NaOH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为Na2CO3和NaOH.根据C原子守恒,所以n(Na2CO3)=n(CO2)=×10-3mol,再根据钠离子守恒,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所以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3mol=4:1.故答案为:NaOH、Na2CO3;4:1;(3)由曲线B可知从30ml到90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所以n(CO2)=n(HCl)=(90ml-30ml)×L=,所以CO2气体体积为×mol==,故答案为:.4、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A、B、C三等份各100mL,分别向三份溶液中通入不等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三份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mol/L;(2)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的CO2的体积为224mL;(3)曲线C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2:1.考点:.专题:;.分析:(1)由图可知,加入100mLHCl时,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大,说明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计算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nv计算;(2)曲线B中,从50mL~100m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等于通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根据消耗的盐酸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3)曲线C中,从75mL~100m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该阶段消耗盐酸为25mL,若NaHCO3完全由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转化得到,根据方程式可知,需要消耗盐酸25mL,而产生二氧化碳时消耗盐酸为75mL,大于25mL,说明0mL~75mL阶段盐酸还与氢氧化钠反应,即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NaOH、Na2CO3,根据碳原子守恒计算n(Na2CO3),根据钠离子守恒n(NaOH).解答:解:(1)由图可知,加入100mLHCl时,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大,说明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可得n(NaOH)=n(NaCl)=n(HCl)=×L=,故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L,故答案为:L;(2)曲线B中,从50mL~100m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生成二氧化碳最大时,该阶段消耗盐酸为100mL-50mL=50mL,由方程式可知n(CO2)=n(HCl)=×L=,V(CO2)=×mol==224mL,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等于通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即通入的二氧化碳为224mL,故答案为:224mL;(3)曲线C中,从75mL~100mL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该阶段消耗盐酸为25mL,若NaHCO3完全由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转化得到,根据方程式可知,需要消耗盐酸25mL,而产生二氧化碳时消耗盐酸为75mL,大于25mL,说明0mL~75mL阶段盐酸还与氢氧化钠反应,即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NaOH、Na2CO3,由方程式可知n(CO2)=n(HCl)=×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Na2CO3)=n(CO2)=,根据钠离子守恒n(NaOH)=×=,故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n(NaOH):n(Na2CO3)=:=2:1,故答案为:n(NaOH):n(Na2CO3)=2:1.(1)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30mL 水②10mL L Na2CO3溶液③50mL L 氯化钡溶液④100mL 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④>①>②(填编号)(2)现有电解质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NaAlO2 ④CH3COONa ⑤NaOH 且已知:CO2+3H2O+2AlO2-═2Al(OH)3↓+CO32-.①当五种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②>①>③>⑤(填编号).②将上述物质的量浓度均为?L-1的五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其pH变化最大的是⑤(填编号).③在上述五种电解质溶液中,分别加入AlCl3溶液,有气体产生的是①②(填编号).④将上述①②③④这四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HCO3-+AlO2-═CO32-+Al(OH)3↓.考点:;.专题:.分析:(1)BaCO3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根据加入选项中的物质中的离子对碳酸钡的溶解是促进还是抑制来分析Ba2+的浓度;(2)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氢氧化钠是强碱,电离产生氢氧根,浓度最小,盐中阳离子相同,酸越弱,其盐的酸根水解程度越大,据此解答.②根据是否存在平衡分析判断,不存在平衡的pH值变化大;③碳酸根、碳酸氢根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碳;④碳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和偏铝酸钠反应,符合强酸制取弱酸.解答:解:(1)BaCO3粉末加入30mL水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存在BaCO3(s)?Ba2+(aq )+CO32-(aq),则溶液中存在一定浓度的Ba2+,但浓度较小;将足量BaCO3粉末加入LNa2CO3溶液中,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浓度较大,抑制碳酸钡的溶解,则Ba2+的浓度很小;将足量BaCO3粉末加入L氯化钡溶液中,氯化钡电离产生LBa2+,则Ba2+的浓度较大;将足量BaCO3粉末加入L盐酸中,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LBa2+,则Ba2+的浓度较大;所以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④>①>②;故答案为:③>④>①>②;(2)①:①、②、③、④是盐,⑤是碱,PH值相同,碱的浓度最小,①、②、③、④四种盐的阳离子相同,其阴离子对应的酸越弱,酸根的水解程度越大,酸性:醋酸>碳酸>碳酸氢根>偏铝酸,pH值相同,酸根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小,故浓度④>②>①>③,即溶液体积④>②>①>③>⑤,故答案为:④>②>①>③>⑤;②:①②③④都存在水解平衡,当稀释时,盐的弱酸根又水解出部分离子进行补充;氢氧化钠是强碱,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当稀释时,其pH变化最大;故答案为:⑤;③碳酸根、碳酸氢根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二氧化碳,NaAlO2与氯化铝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CH3COONa与氯化铝不反应,NaOH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有气体产生的是①②;故答案为:①②;④碳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2O+HCO3-+AlO2-═CO32-+Al (OH)3↓,故答案为:H2O+HCO3-+AlO2-═CO32-+Al (OH)3↓.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mL某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进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A.取三份质量不同的A样品分别与5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固体A的质量关系职下表所示:(1)上表中第①组数据加入的50mL盐酸的反应后有剩余,(2)试推断:A的成份为Na2CO3与NaHCO3(3)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mol?L-1.考点:.专题:.分析:(1))①~③组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而第①组生成的气体比其他两组都少,以此判断反应的过量问题;(2)根据第1组数据,用讨论的方法判断物质的成分;(3)②、③组可说明盐酸完全反应,根据第2组结合元素质量守恒计算.解答:解:(1)①~③组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而第①组生成的气体比其他两组都少,所以第1组盐酸过量,故答案为:①;(2)第①组中,n(CO2)=mol=,如全部为Na2CO3,m(Na2CO3)=106g/mol×=,如全部为NaHCO3,m(NaHCO3)=84g/mol×=,则应为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故答案为:Na2CO3与NaHCO3;(3)由第②组可知,盐酸和A完全反应,设混合物中含有xmolNa2CO3,ymolNaHCO3,106x+84y=x+y=则解之得:x=y=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HCl)=n(Na+)=2×n(Na2CO3)+n(NaHCO3)=2×+=,c(HCl)==L,故答案为:.取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100mL,然后向其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得到溶液A,向A中逐滴缓慢加入L的HCl溶液,产生的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HCl溶液的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通过计算回答:(1)A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是1:1.(2)通入CO2气体体积56mL(标准状况).(3)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L.考点:.专题:.分析:CO2与NaOH溶液反应有如下两种“边界”情况:CO2+2NaOH=Na2CO3+H2O…①CO2+NaOH=NaHCO3…②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有如下可能:Na2CO3和NaOH、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当将稀盐酸逐滴滴到碳酸钠溶液中时,Na2CO3跟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Na2CO3+HCl=NaHCO3+NaCl…③NaHCO3+HCl=NaCl+H2O+CO2↑…④并且可以看出,当反应完全进行时,两个过程消耗HCl的量相等.若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则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⑤50mL~75mL发生的反应为HCO3-+H+=H2O+CO2↑,小于50mL,说明加入盐酸50mL前发生的反应分别为H++OH-=H2O,CO32-+H+=HCO3-,结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解答:解:CO2与NaOH溶液反应有如下两种“边界”情况:CO2+2NaOH=Na2CO3+H2O…①CO2+NaOH=NaHCO3…②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有如下可能:Na2CO3和NaOH、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当将稀盐酸逐滴滴到碳酸钠溶液中时,Na2CO3跟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Na2CO3+HCl=NaHCO3+NaCl…③NaHCO3+HCl=NaCl+H2O+CO2↑…④并且可以看出,当反应完全进行时,两个过程消耗HCl的量相等.若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则首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⑤设反应产生CO2 之前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1,从开始产生CO2 至反应结束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将各种反应的情况总结如下表:=L,故答案为:L.在100mL L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则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亳升?考点:.专题:.分析: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说明NaOH、CO2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2CO3、NaHCO3,令通入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表示出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钠离子列方程计算,根据V=nVm计算CO2的体积.解答:解: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说明NaOH、CO2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2CO3、NaHCO3,令通入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Na2CO3为,NaHCO3为,根据钠离子守恒,可得:mol×2+ mol=×L,解得y=,故通入CO2的体积=×mol==896mL,答:通入CO2的体积为896mL.取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求:(1)Na+物质的量浓度;(2)取出20mL该溶液用蒸馏水稀释,使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L,求加入蒸馏水的体积(设稀释时,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3)若用NaOH固体与CO2气体反应制得?10H2O,理论上用去标准状况下CO2的体积为多少升?考点:;.专题:.分析:(1)根据n=mM计算?10H2O的物质的量,n(Na+)=2n(Na2CO3?10H2O),根据c=nV计算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2)稀释后L的碳酸钠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L,根据稀释定律计算稀释后溶液的体积,进而计算加入蒸馏水的体积;(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CO2)=n(Na2CO3?10H2O),在根据V=nVm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解答:解:(1)?10H2O的物质的量=286g/mol=,配成100mL溶液,溶液中n(Na+)=2n(Na2CO3?10H2O)=×2=,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L,答:Na+ 物质的量浓度为L.(2)稀释后L的碳酸钠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为L,令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VmL,根据稀释定律,有:L×20mL=L×V mL,解得V=250,故加入蒸馏水的体积为250mL-20mL=230mL,答: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230mL.(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CO2)=n(Na2CO3?10H2O)=,理论上用去标准状况下CO2的体积为×mol=,答:理论上需要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取等物质的浓度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20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然后分别将其稀释为100ml,分别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单位为ml)的关系如图所示.(1)曲线A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Na2CO3加入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112ml,滴入盐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H+=HCO3-、HCO3-+H+=H2O+CO2↑.(2)曲线B 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Na2CO3、NaHCO3,两溶质物质的量之比为1:2;加入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168ml.(3)求原NaOH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1.考点:.专题:;;.分析:(1)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HCO3-+H+=H2O+CO2↑,对于A溶液来说,滴加盐酸50mL时没有气体生成,可能发生OH-+H+=H2O和CO32-+H+=HCO3-,根据消耗盐酸的体积相等,说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计算;(2)NaHCO3全部反应生成气体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大于生成NaHCO3消耗盐酸的体积,说明溶质为Na2CO3、NaHCO3,根据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计算;(3)根据Na元素守恒计算.解答:解:(1)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HCO3-+H+=H2O+CO2↑,对于A溶液来说,滴加盐酸50mL时没有气体生成,可能发生OH-+H+=H2O和CO32-+H+=HCO3-,根据反应HCO3-+H+=H2O+CO2↑,可知n(HCO3-)=n(H+)=×L=,根据反应CO32-+H+=HCO3-,可知n(CO32-)=n(HCO3-)=,而此时消耗n(H+)=×L=,则说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HCO3-+H+=H2O+CO2↑1molV生成CO2体积为V=×1mol==112mL,故答案为:Na2CO3;112;CO32-+H+=HCO3-、HCO3-+H+=H2O+CO2↑;(2)NaHCO3全部反应生成气体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大于生成NaHCO3消耗盐酸的体积,说明溶质为Na2CO3、NaHCO3,设混合物中含有xmolNa2CO3,ymolNaHCO3,则CO32-+H+=HCO3-1 1n(CO32-)×Ln(Na2CO3)=n(CO32-)=×L=,又:HCO3-+H+=H2O+CO2↑1 1 1n(HCO3-)×Ln(HCO3-)=×L=所以:n(NaHCO3)=,所以:n(Na2CO3):n(NaHCO3)=:=1:2,n(CO2)=n(NaHCO3)=V(CO2)=×mol==168mL,故答案为:Na2CO3、NaHCO3;1:2;168;(3)根据Na元素守恒,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NaCl,则n(NaOH)=n(HCl)=×L=,则c(NaOH)==L,故答案为:.。
氢氧化钠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钠(NaOH)与二氧化碳(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OH + CO2 → Na2CO3 + H2O这个化学方程式描述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水的过程。
下面将对这个化学反应进行解释和描述。
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性物质,化学式为NaOH。
它是由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组成的。
氢氧化钠是一种固体,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式为CO2。
它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常见,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当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
在反应中,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OH-)与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C)结合,形成碳酸根离子(CO3^2-)。
同时,氢氧化钠中的钠离子(Na+)与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O)结合,形成钠离子(Na+)。
这样,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反应结果产生的产物是碳酸氢钠和水。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它是一种白色固体。
它由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氢原子组成。
水是反应的副产物,它由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组成。
这个化学反应是一种酸碱反应,其中氢氧化钠是碱,二氧化碳是酸。
在反应中,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与二氧化碳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是一种弱酸,能够在水中释放出氢离子。
这也是为什么碳酸氢钠在水中有一定的酸性。
这个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
碳酸氢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化妆品工业等领域。
它可以用作食品发酵剂、酸中和剂、抗酸剂等。
此外,碳酸氢钠也是一种常见的消防药剂,可以用于灭火。
总结起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这个化学反应是一种酸碱反应,产生的碳酸氢钠具有一定的酸性。
碳酸氢钠在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化妆品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OH 浓溶液
①
CO 2
a
b。
玻璃广口瓶
NaOH 浓溶液
CO 2②
③
NaOH 浓溶液
CO 2 。
小气球
探究题专题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
1、化学课上,老师将CO 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有明显现象,CO 2和 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A 、B 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 软塑料变扁,装置B 活塞向上运动。
(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 。
(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 2与NaOH 反应,还是CO 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是 。
(只利用A 装置――矿泉水瓶进行)
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 2和NaOH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 。
实验③ 。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 2与NaOH 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CO2和NaOH
确实发生了
化学反应
(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
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3.有些化学反应有明显的现象,有些化学反应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
化。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稀
盐
酸
(
通
CO
溶
液
)
NaOH
溶
液
2
CO2
溶液
⑴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所选
操作方法实验现象
装置
A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
B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
D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
E 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
F 将分液漏斗中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气瓶中
⑵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A:;B:。
5.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
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B现象为,
C现象为。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6.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
A同学的实验方案和课本上一样,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
图乙
图甲 B 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
请你对A 、B 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①哪个
同学的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___,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②图甲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 ____ __。
③图乙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
④图乙中步骤(Ⅲ)的现象是: ⑤若将图乙步骤(Ⅳ)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右图),一段时间后,现象是: 。
计算题
1 相同质量的CO 与CO 2.它们所含的O 元素质量比( ),含向同C 元素的CO与CO2质量比( )
2 一包C粉与CUO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没变,那么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答案
1.(1)CO2+2NaOH=Na2CO3+H2O
(2)或做个对比实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等;(也可图示)
2.(1)a烧杯;b胶头滴管(或滴管)
(2)实验①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形成水柱;实验③小气球胀大
(3)矿泉水瓶(或其它合理答案);矿泉水瓶变瘪或向内凹进
(4)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且和水会反应,究竟是CO2溶于水或和水会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5)有气泡产生(实验步骤方法: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6)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将CO2通入NaOH溶液后)滴入CaCl2溶液(或石灰水Ca(OH)2溶液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表明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Na2CO3
3、(1)A:溶液进入试管内B:反应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C: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小气球会胀大D: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
(2)因二氧化碳被吸收,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4.⑴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
F.瓶内小气球会胀大。
⑵A:无明显的现象变化;B:产生白色沉淀。
5.(1)C (2)A现象:塑料瓶变瘪了,B现象: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C现象:气球胀大。
(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O2;(4)稀酸,冒气泡;CaCl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两种方法不分先后)
6.(1)B同学的方案合理;(2)B同学进行了几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果。
附其它装置: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