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知识整理水产鱼药疾病药物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鱼药疾病药物学

一、绪论

1、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人和动植物疾病的物质,以及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代谢的物质。

水产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水生经济动物(食用和观赏)疾病的物质。属于兽药范畴。

水产药物学:是有关水产药物各方面知识的科学。

原料药:供配制各种制剂的药物原料。

制剂:是指根据药典和其他药品标准所收录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制成具有一定规格、浓度和形式(剂型)的

药物成品。

2、水产药物的特点:

①专用水产药物

②群体用药,药物通常施放到水体中

③稳定性、适口性、诱食性、适时性

④分散性、可溶性

⑤药效容易受种属特性的影响

⑥药效容易受水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的影响

3、规范、科学使用水产药物

?我国使用水产药物面临的主要问题:

乱用和滥用水产药物现象突出,威胁着水产品和环境的安全,导致了病原体耐药性的增加。

二、抗微生物渔药

1、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抗菌药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和机能活动(抑制作用),或杀灭病原菌(杀灭作用)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能够杀灭培养基中细菌的最低浓度。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分为广谱作用和窄谱作用。

广谱作用: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窄谱作用: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2、抗菌机制

①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头孢霉素)

②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③影响叶酸代谢(简介影响DNA合成)(磺胺类)

④影响RNA合成(甲哌力复霉素——结核杆菌)

⑤影响蛋白质合成(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

3、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4、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①产生灭活酶(水解酶、合成酶(钝化酶))

②改变靶位结构(改变靶蛋白结构、增加靶蛋白数量、生成耐药靶蛋白)

③降低细胞膜通透性阻碍药物进入菌体内

④增加拮抗物的产量

⑤加速药物外排

Ⅰ. 磺胺药Sulfonamides<休药期30天> 对氨基苯磺酰胺,广谱慢效抑菌剂。

1、磺胺类药物作用机理:磺胺药与对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核酸合成受阻而抑制细菌繁殖。

2、耐药性

?能利用外源(宿主)叶酸的菌株对磺胺药不敏感。对磺胺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外源叶酸。

?敏感菌在体内外均易产生耐药性。

?常常对其他磺胺药产生交叉耐药性。

?耐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改变了代谢途径,生成大量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果。

3、常见的磺胺药:短效磺胺药:磺胺二甲嘧啶;中效磺胺药: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新诺明;长效磺胺药:

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

4、磺胺增效剂(抗菌增效剂)为人工合成化合物二氨基嘧啶类。单独使用很容易导致耐药性,通常与磺胺药按

1:5的比例合用。甲氧苄啶TMP,二甲氧嘧啶DVD,OMP,ADP。

5、抗菌增效剂的抑菌机理: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

抗菌增效剂与磺胺药合用,使细菌四氢叶酸的合成受到双重阻断,使磺胺药的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甚至出现杀菌作用,并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Ⅱ. 喹诺酮类药Quinolones为人工合成的一类具有4-喹诺酮环结构的抗菌药。静止期杀菌剂。

1、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与细菌DNA回旋酶Gyrase的A位亚基结合,使细菌染色体形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拓扑异构酶的活性。

2、耐药性产生原因

基因突变:①靶酶结构改变②胞浆膜通透性降低,对药物摄取量减少③主动排出系统加强,促抗菌药外排。

DNA回旋酶与药物的亲和力下降。

3、常见喹诺酮类药:萘啶酸、噁喹酸<休药期16 d>;吡哌酸、氟甲喹<休药期8 d>;氟喹诺酮类<休药期7 d>、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妥舒沙星、司帕沙星。

Ⅲ.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天然品)

1、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类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休药期18d >、庆大霉素<休药期40d >、新霉素<休药期15d >等)

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等)休药期30d

酰胺醇类(氯霉素、甲砜霉素<休药期14d >等)毒性大,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其他(林可霉素、多肽类抗生素等)

2、各类抗生素的抗菌谱:

主要作用于G+的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等

主要作用于G-的抗生素:氨基苷类、多粘菌素

广谱抗生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3、β-内酰胺类的抗菌机理:繁殖期杀菌剂

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抑制细胞壁的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粘肽合成酶:转肽酶,也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

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细菌耐β-内酰胺药的机制:①水解作用。②“陷阱机制”或“牵制机制”。③改变靶位结构。④改变菌膜

通透性。⑤增加药物外排。⑥缺乏自溶酶。

4、大环内酯类的抗菌作用

通常为抑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

抗菌谱较窄:①对G+菌和部分G-菌有抗菌作用;②对某些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及立克次体有良好效果;

③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药金葡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靶位上,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细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①产生灭活酶。②靶位的结构改变。③摄入减少,外排增多。

5、四环素类的抗菌机理

四环素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始动复合物形成,阻止aa-tRNA进入A位。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细菌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性:①天然四环素耐药株较多,特别是G+球葡、肠道菌。②天然四环素有完全交叉耐

药性。③天然与半合成四环素有部分交叉,如四环素耐药株对米诺环素、美他环素仍敏感。

6、氯霉素类(酰胺醇类)的抗菌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