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的七个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的七个步骤嘿,同学们!咱今儿就来讲讲初中物理实验那七个超重要的步骤!咱就好比要去盖一座知识的小楼,这七个步骤就是那一块块坚实的砖头呐!首先呢,得有个明确的目标吧,咱得知道咱要干啥实验,这就像出门得知道往哪儿走一样。
不能稀里糊涂地就开始动手哇,那可不行!你说要是连目的地都不清楚,那不就瞎转悠啦?然后呢,准备实验器材呀!这就跟战士上战场得拿好家伙事儿一样。
缺了这个少了那个,实验还咋进行下去哟!就好比做饭没了锅,那还能做出美味来吗?接着,设计实验方案。
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就像给小楼设计图纸,得合理,得周全。
不能马马虎虎的,不然一会儿这儿出问题,那儿出状况,那不就乱套啦!第四步,开始动手操作啦!这时候可得小心谨慎,一步一步来,别毛毛躁躁的。
就像走钢丝,得稳稳当当的,不然一不小心掉下去,那可前功尽弃喽!操作完了,还得认真观察呀!这可不能马虎,得瞪大眼睛仔细瞧。
好多重要的现象和数据都在这时候出现呢,要是不仔细看,那不就跟宝贝擦肩而过啦?观察完了,就得记录数据啦!这可不能记错咯,记错了后面分析就全错啦!就像记账记错了,那账不就乱套啦!最后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就是把咱盖的小楼好好装饰一番,让它漂漂亮亮的。
看看咱这实验到底成功没成功,有没有收获。
同学们,这七个步骤可一个都不能少哇!每个步骤都有它的重要性,就像人的五官一样,少了哪个都不完整。
咱做实验的时候,就得像个小侦探,仔细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你想想,要是咱做实验马马虎虎的,那能学到真本事吗?那能体会到物理的奇妙吗?所以呀,咱得好好对待每一个实验,让自己在物理的海洋里畅游!总之,初中物理实验的这七个步骤,那就是咱打开物理大门的钥匙呀!咱可得牢牢抓住咯!大家加油哇!。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并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物料。
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相应的仪器、器材和材料,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还需确认实验采用的仪器是否校准良好,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安全措施: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在开展实验前,学生应该穿戴好实验服装,并带上实验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此外,还需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3. 设计实验步骤: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需要制定实验步骤并进行详细的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应该清晰明确,每个步骤都应注明操作的要点和所使用的物料和仪器。
实验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尽量缩小误差的影响。
4. 进行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
操作过程中需要耐心仔细,避免出现操作失误或疏忽。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还需注意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以备后续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数据的整理、计算、绘图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等。
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现象和物理原理,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物理实验中,安全是最重要的。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警觉,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例如,禁止乱奔乱跳、禁止触摸实验器材中的电流线路等。
如果实验涉及到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务必由老师或实验员直接指导。
2.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并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步骤。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验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
验
1. 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名称: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目的:探究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 实验材料:斜面、小球、计时器、直尺
- 实验步骤:
1. 将斜面固定在桌子上,使其呈适当的角度。
2. 在斜面起点放置小球,并注意球的初速度。
3. 开始计时,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
4. 记录小球下滑的时间和滑动距离。
-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小球的运动轨迹,得出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2. 阻力实验
- 实验名称:阻力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受到的阻力
- 实验材料:空气减阻器、计时器、小球
- 实验步骤:
1. 将小球固定在空气减阻器上。
2. 打开计时器,观察小球在减阻器内的运动情况。
3. 记录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得出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的结论。
3. 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实验材料:光源、直尺、物体、槽、三棱镜
- 实验步骤:
1. 将光源置于槽中,设置直尺为起点。
2. 在光源前放置物体,并在物体前方放置三棱镜。
3. 调整角度,观察光线从光源射入物体和折射后的情况。
4. 记录光线射入和折射的角度。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记录和观察,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实验,实验总数为150个,详细内容请参考文档)。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电学实验的操作相比于其他实验更加复杂一些,所以在做实验之前要好好准备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础性9.(1)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 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0.5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
10.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定性1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初中15个物理实验 实验步骤

初中15个物理实验实验步骤、操作、结论控制变量法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转换法应用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光学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光的性质和光学定律。
下面将介绍几个基本的光学实验及其操作方法。
1.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实验器材:白纸、直尺、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步骤:1)在白纸上绘制一个实验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在实验线上选择一个点,用小孔板打一个小孔,这个小孔即可作为光源。
3)保持手电筒平行于实验线,将手电筒靠近小孔板,观察光线从小孔射出后是否沿直线传播。
4)改变手电筒与小孔板的位置,观察光线是否仍然能够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器材:白纸、镜子、直尺、小物体。
实验步骤:1)将镜子竖直放置在白纸上。
2)在白纸上绘制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实线,和法线的虚线。
3)将小物体放在入射光线上,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否满足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反射角的变化。
3.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器材:白纸、直尺、棱镜。
实验步骤:1)将棱镜放在白纸上。
2)在白纸上绘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
3)将入射光线从空气中射向棱镜,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否满足光的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4.光的散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和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散射现象。
实验器材:白纸、直尺、水槽、光源。
实验步骤:1)将水槽填满水,并将光源放在一侧。
2)在光源的对面放置白纸,使白纸能够观察到从光源射过来的光。
3)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和散射情况,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有弯曲和散射的现象。
4)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水槽内的水的深度,观察光线传播和散射的变化。
通过这些基本的光学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性质和光学定律的实际应用,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同时,在实验中也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持实验器材的整洁和安全。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详解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详解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
下面将详细解析初中物理实验的几个常见步骤,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目的有助于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思路的清晰,从而更好地实现实验的目标。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实验目的可以是找到一种方法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实验器材在明确实验目的之后,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具体的实验器材因实验内容而异,所以在实验之前要根据实验目的列出清单,并确保所有器材都齐备。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所需器材包括吊钩、吊线、容器、天平等。
三、实验步骤在实验之前,学生需要理清实验的步骤,确保实验的操作有条不紊。
步骤的详细描述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吊线在实验桌上,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确保吊线垂直。
2. 将待测物体挂在吊钩上,并调整吊线的位置,使其垂直悬挂。
3. 用天平称量一容器,并记录其质量。
4. 将待测物体放入容器中,并重新称量容器和物体的总质量。
5. 记录下容器和物体总质量的数值,并将容器中的物体拿出。
6. 用天平称量空容器的质量。
7. 将物体再次挂在吊钩上,通过吊线的张力测量物体的质量。
以上步骤的描述应尽量详细,以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准确地按照步骤操作。
此外,还应注意安全问题,如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器材、遵守实验室规则等。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学生可以将实验中获得的重力数据代入公式中计算物体的质量。
在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时,学生还可以讨论可能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或操作误差,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步骤整理

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步骤整理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理论,从而深入理解自然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物理实验中,正确的步骤和操作方法至关重要,下面将为大家整理几个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步骤。
一、用光盒和物镜成像凸透镜: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只凸透镜、一只光盒、一块白纸。
2. 将凸透镜放置于光盒的透镜夹内,并调整凸透镜与光盒的距离,使其成像位置适中。
3. 在光盒的光源孔处放置一块白纸,用夹子固定住。
4. 调节光源的亮度,使成像清晰可见。
5. 将白纸向前或向后移动,观察成像的变化。
6. 根据实验现象和规律,记录实验结果。
二、探究电流通路的变化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电流通路的变化对灯泡亮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只灯泡、一只电池、导线等。
2. 将灯泡与电池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
3. 观察灯泡亮度。
4. 将导线断开,改变电流通路的长度或形状。
5. 再次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6. 根据实验现象和规律,记录实验结果。
三、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探究物体的密度计算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块待测物体、天平、容器、水等。
2. 在天平上称重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
3. 准备一个容器,将容器中加满水。
4. 将待测物体轻轻放入水中,保持物体完全浸没,避免气泡的产生。
5. 用刻度尺或者直尺测量水的涨幅(即物体的体积)。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7.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体的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四、探究磁场对电流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个长直导线、一个电池、一个指南针。
2. 将指南针放置在长直导线的旁边,使其指向正北。
3. 通过电池建立一个闭合的电流环路。
4. 观察指南针指针的偏转情况。
科学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指导手册

科学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指导手册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我们编写了这本《初中物理实验指导手册》,旨在提供清晰、详细的步骤和操作指导。
下面将以几个具体例子,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
1. 弹簧测量弹性系数实验目标:通过测量弹簧伸长量和所加力的关系,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施步骤:- 准备工作:取一根未拉伸过的弹簧,并用尺子测量其长度L0。
- 操作步骤:a) 将一个质量m挂在弹簧下方,并记录此时所产生的伸长长度x。
b) 根据胡克定律(F=kx),画出m与x之间的线性关系图。
c) 通过拟合直线求得斜率k即为该弹簧的弹性系数。
2. 热传导速度实验目标:观察不同材料对于温度变化传播速度及传导特点,并探索相关因素影响程度。
实施步骤:- 准备工作:准备不同材料(如金属、塑料)的棒状样本。
- 操作步骤:a) 在棒状样本两端分别固定温度计,并记录精确的初始温度T1。
b) 在一端加热或冷却,保持另一端温度不变,观察到达指定位置时的时间t2,并记录此时的温度T2。
c) 计算传导速率v=Δx/Δt=(L2-L1)/(t2-t1),其中L为指定位置距离初始点长度差值。
3.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目标: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并测量物体受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施步骤:- 准备工作:准备小车、光电门和重物等实验器材。
- 操作步骤:a) 将一个已知质量m的重物挂在小车上,并将小车放在平滑水平面上。
b) 通过设置合适大小和方向的拉力F,使小车处于匀加速运动状态。
利用光电门检测小车经过不同位置所花费的时间,并记录数据。
c) 根据公式F=ma,绘制出力与加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图,并通过拟合直线求得斜率m即为该重物的质量。
这些实验只是《初中物理实验指导手册》中的一小部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
通过这些实践探索和操作过程,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深入了解物理规律。
我们希望这本指导手册能够成为他们在学校或家庭进行实验时的有益工具,并引发对于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索、创新和应用的热情。
日照市初中物理中考实验操作

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内容及评分要点物理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停表(机械停表或电子停表)、长木板、小车、金属片(或其它能起到阻挡作用的物块也可)、木块、刻度尺。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反思】实验中斜面坡度怎样设计比较合理?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纸板(或白纸)、彩色铅笔、刻度尺、量角器、铁架台(或其他支架)。
【实验步骤】表格(一) 表格(二)【实验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评分要点物理实验3 (A)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盐水)、量筒1个。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物理实验3(A) 测量盐水的密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3(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水)、量筒1个、细线拴好的待测小石块(条形,若干)。
【实验步骤】《物理实验3(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4 (A)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不同规格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1只、电流表1只(0-0.6-3A)、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结论】。
《物理实验4 (A)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评分要点【实验器材】电源、不同规格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1只、电流表1只(0-0.6-3A)、导线若干根。
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与要点

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与要点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中关于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与要点。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目的与要求的明确以及相关知识的预习等。
在选取实验器材时,要确保其质量处于良好的状态,同时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
二、实验的基本步骤1. 实验引入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对实验目的进行解释。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加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性。
2. 实验操作在操作实验器材前,学生需要认真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并确保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及操作方法。
在实际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如佩戴实验室服装、戴好护目镜等。
3. 数据记录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测量值和观察结果。
记录时,要注意单位的使用,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此外,学生还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实验数据,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
4. 结果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规律和规律性。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思维能力。
5. 实验归纳在实验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进行实验归纳,总结实验所得的结论和规律。
实验归纳是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的要点1. 安全第一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要注意佩戴实验室服装,戴好护目镜,并且在使用酸、碱等有害物质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实验目的的清晰在进行实验前,学生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确保自己在实验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确保其准确性。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详解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详解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现象、探索规律,从而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物理实验步骤。
一、物体的密度实验步骤详解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弹簧秤、游标卡尺、容量瓶、毛笔、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将待测物体的质量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下数值。
2. 使用游标卡尺来测量物体的几何尺寸,如长、宽和高,并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 将容量瓶装满清水,并记录容量瓶的初始读数。
4. 轻轻将物体置于容量瓶内,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下此时的读数。
5. 用计算器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即容量瓶的读数减去初始读数。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二、简单机械实验步骤详解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器材:简易杠杆、直尺、弹簧秤、砝码。
实验步骤:1. 调查简易杠杆的各个参数,如长度、质量等,并记录下来。
2. 在简易杠杆的中点放置一个支点,将直尺作为参照线置于支点附近。
3. 在直尺上标出各个测力点,并在每个测力点附近放置弹簧秤。
4. 在弹簧秤下方加挂砝码,记录下测力点对应的挂砝码质量。
5. 根据杠杆原理和测力点离支点的距离,计算每个测力点的力矩。
6. 比较不同测力点的力矩大小,观察到力矩的变化规律。
三、光的传播实验步骤详解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实验器材:小孔、光屏、手电筒。
实验步骤:1. 在一块遮光板上钻一个小孔,保证光线只能通过小孔进入。
2. 将小孔对准光屏,确保光线能够射到光屏上。
3. 将手电筒的光线对准小孔,打开手电筒。
4. 观察到手电筒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光屏上形成图案。
5. 光屏上的图案可以看出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6. 通过调整手电筒和小孔的位置,可以观察到光线的变化。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物理实验步骤的详解,通过实验证明了密度、杠杆原理以及光的传播特性等物理概念和原理。
初中物理电路实验步骤详解

初中物理电路实验步骤详解电路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电路、观察和测量电路的各种参数,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路实验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巩固所学的知识。
下面将详解几个典型的初中物理电路实验步骤。
1. 串联和并联的电阻实验:该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来验证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性质。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所需材料: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b. 将电源接好,在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一根导线。
c. 将电流表的两个测量引线分别与电源的两个导线相连。
d. 在电流表和电流表的连接处短接一段导线,将电阻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在电流表的两个测量引线上。
e. 测量并记录电流表上的电流值,使用电压表分别测量并记录电阻的两端电压值。
f. 将电阻串联或并联方式更换,重复步骤e。
g.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电流之和等于电源电流,验证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2.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实验:该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改变电阻值,观察电路中电流变化与电压变化的关系,从而了解欧姆定律。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所需材料: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电线等。
b. 将电源接好,在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一根导线。
c. 在电流表和电源之间串联电阻,再将电压表连接在电阻的两端。
d. 用电压表测量并记录电阻的两端电压值,用电流表测量并记录电阻上的电流值。
e.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通过图像分析得出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的结论。
3. 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分布实验:该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测量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压,验证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分布规律。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所需材料: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多个电阻、电线等。
b. 将电源接好,在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一根导线。
c. 将一端所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将另一端连接在电流表上。
初中物理15个实验,满分不在话下!

初中物理15个实验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 kg/m 3 。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测定液体的密度✿【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一:简单机械实验(如杠杆实验、力学定律实验等)操作步骤:1. 审查实验装置,确保所有零部件的完整和稳固连接。
2. 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如杠杆、滑轮、弹簧等。
3. 仔细观察和测量实验用具和材料的参数,如杠杆的长度和质量、滑轮的半径等。
4. 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安装实验系统,确保实验装置的稳定性。
5. 逐步调节实验装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验证。
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原理和要求。
2. 确保实验场地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干扰实验。
3. 在进行力的测量实验时,应使用合适的测力计,并注意测力计的灵敏度和测量范围。
4. 操作中要小心使用工具和仪器,避免损坏或意外发生。
实验二:光学实验(如反射实验、折射实验等)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光学仪器和材料,如光源、反射物体、透明介质等。
2. 确保实验室环境暗度合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光源方向和入射角度,注意入射光束的稳定性。
4. 调整光线的方向和焦距,确保实验所需的光线条件。
5.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光学原理进行分析和验证。
注意事项:1. 在光学实验中,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直接注视强光。
2. 在使用反射镜或棱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将其触碰或掉落。
3. 在进行折射实验时,需要使用透明介质,要注意介质的选用和清洁。
4. 注意光源的稳定性和亮度调节,以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实验三:热学实验(如热传导实验、热胀实验等)操作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如温度、热传导速率等。
2. 准备实验所需的热学仪器和材料,如温度计、热导率测量器等。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步骤详解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步骤详解光学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进行光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步骤。
实验一:光的传播直线性实验目的: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实验器材:亮度均匀的白光源、黑卡纸、光屏。
实验步骤:1. 将白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保证其亮度均匀。
2. 在白光源的前方放置一张黑卡纸,用作光源的遮挡模式。
3. 将黑卡纸瞬间移开,使光线通过一个小孔射向光屏。
4. 观察并记录光屏上的亮暗图案,判断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实验二: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实验器材:白光源、光屏、反射板。
实验步骤:1. 将白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保持其亮度均匀。
2. 将光屏放置在白光源的一侧,作为接收屏幕。
3. 在反射板上选择一个角度,将其倾斜放置在光源边缘,使光线射向反射板。
4. 观察并记录光线在反射板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确定它们是否相等。
实验三:光的折射定律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
实验器材:白光源、光屏、折射板。
实验步骤:1. 将白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保持其亮度均匀。
2. 将光屏放置在白光源的一侧,作为接收屏幕。
3. 在折射板上选择一个角度,将其倾斜放置在光源边缘,使光线射向折射板。
4. 观察并记录光线在折射板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利用折射定律判断它们是否符合关系:折射率1 ×入射角1 = 折射率2 ×入射角2。
实验四:凸透镜成像特性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实验器材:凸透镜、物体、屏幕。
实验步骤:1. 在凸透镜的一侧放置一个物体,并保证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2.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屏幕,用于接收光线。
3. 调整物体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位置,观察并记录屏幕上的物体成像情况。
4. 根据成像情况,分析并总结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通过以上实验,初中生可以深入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凸透镜的成像特性等内容。
初中物理15个常考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及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15个常考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及方法汇总Ⅰ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g;(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ml;(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40cm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ρ=m/(V2-V1)。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指南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指南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初中物理实验的世界。
一、测量类实验1、长度的测量(1)使用工具:刻度尺。
(2)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3)测量时: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读数为565cm,则 005cm 是估读值。
2、时间的测量(1)工具:机械停表或电子停表。
(2)机械停表的读数:小盘记录分钟,大盘记录秒。
读数时先读小盘,再读大盘。
大盘一圈 30 秒,分度值 01 秒;一圈 60 秒,分度值02 秒。
(3)电子停表直接读取显示的数字即可。
3、质量的测量(1)工具:天平。
(2)使用方法: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
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③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④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体积的测量(1)规则固体: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宽、高,然后根据体积公式计算。
(2)不规则固体:用量筒和水,采用排水法测量。
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 V₁,然后将固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总体积 V₂,固体体积 V = V₂ V₁。
(3)液体体积:直接用量筒测量,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二、探究类实验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2)安装器材: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实验过程:①当物距 u >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 < v < 2f。
②当 u =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 = 2f。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步骤:1.将光具座放在桌面上,按顺序固定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并调节好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将蜡烛移到最左端,光屏移到最右端,将凸透镜往光屏方向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为焦点,并测出两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f。
将凸透镜移到中间,并移动蜡烛和光屏。
a。
将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b。
将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c。
将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之内,移动光屏位置,试试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不能,则从光屏一侧,对着凸透镜看,能否找到一个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3.设计表格。
4.整理实验仪器。
5.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探讨。
注意事项:1.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应该在当中。
2.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应该在同一高度。
3.移动时小心点,不要把蜡烛油滴到光具座上,以免影响下次实验。
4.实验完成一个步骤后,马上记录数据,以免遗忘。
5.整理实验仪器。
二、利用天平烧杯砝码水测量某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2.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2,水的质量为(m2-m1)。
3.将水倒掉,在烧杯中装满某液体,称出总质量m3,液体的质量为(m3-m1)。
4.因为水的密度为1000 kg/m3,所以可以算出该液体的密度为1000(m3-m1)/(m2-m1) kg/m3.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范围。
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量程和分度值的单位为毫升(ml)=厘米3(cm3)。
4.放在水平台上。
5.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三、测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此时注意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时,停止滑动,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练习题
步骤
A1.探究平面镜成虚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3.把方格纸平铺在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立放在方格纸上,使玻璃板的下缘与方格纸上某一条水平线对齐。
4.把一“小人”摆放在玻璃板前,使其下缘与方格纸上某一条水平线对齐,记录下物距;拿另一“小人”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直到它与前面“小人”的像重合,观察并记录像距。
5.再重复步骤4一次。
6.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相等。
)
A2. 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3.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并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的地方,记录物距;沿光具座移动光屏,直到光
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性质记录
在表格中。
5.把蜡烛移向透镜,使它们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
记录物距;沿光具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
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把像的性质记录在表
格中。
6.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当蜡烛到凸透镜的
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A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观察天平标尺分度值,量
筒量程和分度值。
3.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到面前,用镊子把游码
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拨不动时也可以用手),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标志是天平静止时指针对准
分度盘的中线)。
4.把小石块(用细线已系好,称时带线)放入天
平的左盘中,用镊子从砝码盒中夹取砝码,按照
从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
使天平平衡,观察并记录小石块的质量。
先把砝
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拨到零刻度处,把小石
块取下放到桌面上,把游码拨离零刻度,双手托
住底座把天平移放到原来的位置。
5.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量筒放到桌面上适
当的位置,把刻度面向自己,观察量筒中水的体
积(视线应与水面的最低处相平),若水面没有对
准刻度线,可用滴管向量筒中补充,直到水面对
准某一刻度线,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6.把小石慢慢浸入量筒中的水中,观察并记录量
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
7.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并记录在
表格中。
8.整理器材。
把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并用抹布擦
干放回原处,把量筒中的水倒到废液杯中并放回
原处。
A4.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观察天平标尺分度值,量
筒量程和分度值。
3.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到面前,用镊子把游码
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拨不动时也可以用手),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标志是天平静止时指针对准
分度盘的中线)。
4.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盐水和
杯子的总质量并记录。
5.把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盐水的
体积并记录。
6.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杯子的总质量并记录。
7. 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并记录在表
格中。
8.整理器材。
把使用过的盐水都倒入废液杯,并
把器材都放回原处。
A5.
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立方体金属块对
桌面的压强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观察天平标尺分度值,刻
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3.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到面前,用镊子把游码
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拨不动时也可以用手),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标志是天平静止时指针对准
分度盘的中线)。
4.把金属块放入天平的左盘中,用镊子从砝码盒
中夹取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添加
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观察并记录金
属块的质量。
先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拨
到零刻度处,把金属块取下放到桌面上,把游码
拨离零刻度,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放到原来的
位置。
5.把金属块平放在桌面上,用刻度尺测量出金属
块的边长(视线与尺面垂直,读数时必须有估计
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6.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
并记录。
A6.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3.组装杠杆。
检查杠杆是否灵活。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4.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此时杠杆两边受到钩码的拉力都等于钩码的重力。
把支点右方的钩码重当作动力F 1,支点左方的钩码重当作阻力F 2;根据杠杆尺上刻度读出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并把它们的值都填写入记录表格中。
5.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再做两次,并把结果填入记录表格中。
7.处理实验数据,计算“F 1× L 1”、“ F 2 ×L 2”,并填入记录表格中。
8.写出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是F 1 L 1= F 2 L 2)
A7. 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画记录表格。
2.查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否合适?
3.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对照电路图连线,连线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4.第一次让电压表与L1并联(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分别接在a 、b 两点)。
连线结束后,检查连线是否有误?若无误,闭合开关,读出灯L1两端电压U1并记录(读数时眼睛要正对表盘)。
5.断开开关,把电压表接在b 点的接线柱改接在c 点,闭合开关,读出总电压U 并记录。
6. 把电压表接在a 点的接线柱改接在b 点,闭合开关,读出L2两端电压U2并记录。
7.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8.写出实验结论。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U =U1+U2)
A8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
1.画记录表格。
2.查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否合适?
3.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对照电路图连线,连线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4.连线结束后,检查连线是否有误?若无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
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 ,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读数时眼睛要正对表盘)。
7.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8.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并记录。
A9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画记录表格。
2.查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否合适?
3.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对照电路图连线,连线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4.连线结束后,检查连线是否有误?若无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
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读数时眼睛要正对表盘)。
6.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再测出一组电流与电压
值并记录。
7.断开开关。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每次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并记录。
8.写出实验结论。
(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
正比。
)
9.实验结束,整理器材。
A10测量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
1.设计测量电路
2.设计记录表格
3.查看实验器材是否够用?是否合适?
4.将实验器材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好,然后对照电路图连线,连线时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4.连线结束后,检查连线是否有误?若无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5. 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读数时眼睛要正对表盘)。
6.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7.根据测出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