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

合集下载

2000年以来中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回顾、成效与展望

2000年以来中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回顾、成效与展望

2000年以来中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回顾、成效与展望马海涛【摘要】Since the 1990s,after China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reform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China's fiscal reform context has obvious stage characteristics:the 1994 tax reform and reform of the tax sharing system,focusing on solving the financial income and financial income distribution among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to determine the tax system and financial system and market economy;1998,the objectives of the reform of public finances,the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changes introduced in 2000,the department budget as a starting point,focusing on strengthening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the process of budget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responsibilities,and strengthen the use of fiscal funds,compliance and bing the review of the reforms in the areas of budget management in the new century on the basis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form,the paper proposes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of the future budget.%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的财政改革脉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4年的税制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重在解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入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问题,确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制体系和财政体制;1998年提出公共财政改革目标后,2000年推行的以部门预算为起点的预算管理的制度变革,重在强化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职责,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与绩效性。

政府改革突破口的选择——论推进我国的公共预算改革

政府改革突破口的选择——论推进我国的公共预算改革
本文 的写作得 到福建 师范 大学 经济学院陈少晖教授的指导 , 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 : 陈文博 , 中国人 4期  ̄ 2l
《 周礼 》 载 的“ 记 以九赋敛 财贿 ” “ 、 以九式 均节 财用 ” 意 为做 到九 种财政 收 入 和九种 财政 支 出 ,
经济社会运转的“ 指挥棒” 说明书” 和“ 。美 国经济学家阿图 - 埃克斯坦在《 公共财政学》 一书 中精辟 概括 了公共 预算对 于整个 国家经济 社会 的重 要作 用 。他说 , 果你 想 了解 联邦 政府 在 如 过去 的一年里 都干 了些什 么 , 或者 , 在未来 的一年里 将要 干些什 么 , 那么 , 只要看 一下联 邦预 你 算就足够 了。为什么这 样说 呢? 因为政 府做 任何事 都 要花 钱 , 而整 个社 会 的财 政 资源 是有 限 的, 不能无 限制 的花 , 这就 需要通 过公共 预算来 规划在 接下来 的一年 内如何通 过合理 的收支 安 排, 使得有 限 的资 源得到 最充分 的利用 , 以达 到效用 最 大化 。所 以 , 共 预算 的编制 会在 很 大 公 程度 上影 响到下一个 年度 整个经 济发展 和社会进 步 的程 度 和方 向 , 共 预算 对于 整个 国家来 公 说处 于“ 牵一发 而 动全身 ” 的状 态 。在美 国 , 会一 年开 会 9个月 , 部 分时 间 是在 讨 论 预算 议 大 问题 。这都充分 说 明了公共 预算在政 府职能 中的核 心地位 。 从政 治学 的角度看 , 公共预 算 的本质 是政 治性 的。公共 预算是通 过分 配财政 资源 , 实现 人 类 各种不 同 目的的公共 行政活 动 。公共 预算是 政府 对所 掌 握 的公共 资 源 的分 配 , 核 心价值 其 是公 共性 问题 。美 国著名公 共预算 专家 阿伦 ・ 尔 达夫斯 基 指 出 :一 方面 , 共预算 的核心 威 “ 公 是政治, 预算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 ; 另~方面, 几乎所有 的政治活动最后都需要在预算过程中 结束 。所有 的预算改革 都是有 政治 涵 义 的 , 没有 纯 粹 技术 意 义 上 的预算 改 革 。 “ ” 预算 过程 中 做 出资 源配置 实际上反 映 了政 治权利 的分配 。实 际上 , 在政 治与政 策 中 , 论政治 家的 目的是 无 什么, 预算 过程都 是一个 政治工 具 。如果 政治家 的 目标 是促 进 经济 增 长 , 么 , 那 预算 就成 为经 济增 长 的手段 。如 果政 治家 的 目标是 收 入 分 配 , 么 , 那 预算 就 成 为 收 入分 配 的 发 动机 。 ②总 ” 之 , 算是一 个 国家重 大 的政 治 问题 , 国家治理结 构 的核 心 。 预 是

我国现行财政预算体制的弊端及政策建议

我国现行财政预算体制的弊端及政策建议
制 ,并且在审慎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编制和 审议 。虽然我 国 《 预 算 法 》有 明文规定 ,财政年度是 从 1 月1 日至1 2 月3 1 日,但是对预 算 的编制、资金的划拨等时间安排缺乏严格 的制约 ,因而 我国的预算制 定 没有充分的时间与资金做严格经济预测 ,预算报 告也就 常常建立在 粗糙 的基础上。这就使得预算编制与 审议 的严谨 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 的削弱。除此之外 ,这在根本上也 削弱了预 算报 告的信 息披露价值 , 使 普通纳税人很难接触到 中央及地 方各级政 府的预 算报告。 三 、关 于我国财 政预算体 制弊端 的相 关政策建 议 ( 一) 强 化财政信 息公 开理念并 深化行 政体制 改革 对 于财政 改革 ,首先应 该在理 念上 强化 官员 “ 执政 为 民”的思 想, 从 思想 上对这 个 问题 产生根 本性认 知 ,并尽 早将 公共财 政体 制 改 革提 到议 事 日程 上 ,通 过立 法权与 行政权 的分离 建立一个 相互 制 衡 的财政体 制 。这 种 改革 的关键 是要 在人大 与政府 之间 、政 府财 政 部 门与其他 部 门之间 、在 财政部 门内部 门之 间重新 配置预算 管理 权 限 。使得 预算编 制 、执 行和监督 机构 相互制 衡。具体 来说 一方 面政 府 内部建 立行政 控制 ,即将财 政部 门转变成 真正意 义的 “ 核心预 算 机 构” ,另一 方面 由人 大从外 部对政 府预算 施加政 治控 制 ,增 加其 在 预算 编制过程 中 的话 语权 ,如延长 预算 审议时 间和方 式。具体 做 法可 以是 将预算 报告在 人大会 议召开 之前提 前两 到三个 月送至 人大 常委会进 行审议 ,有 人大 常委 会专人 负责 审议并 且与政 府进行 及时 沟通改正 ,同时逐步 建设预算 编制 草案 的信 息公 开论坛 网站 ,进一 步 加强预 算编 制的透 明度 以及政 府的公 信度 。 ( 二) 建 立预算 编制程序 性法规 ,强化部 门执 行能力 建 立 预算 编 制程 序 性法 规 主要 体 现在 为确保 预 算 编制 的 合理 性 、合 法性 、真实性 与科学 性。学 习借鉴 西方先 进的经 验 ,在预算 编制过 程 中给 予足够 的时 间与经 费支持 ,逐步 引入合理 完善 的经济 模型对 既往数 据进行 科学分 析 ,同时对 未来经济 数据做 尽可 能准确 的预测 并进行 及时公 布。预 算 的编制体 系方面也 应该做 相应 调整 , 全面落 实政府 收支分 类体 系改革 ,规范 收入分 类 、支 出功能 分类和 支 出经 济分类 ,完善预 算编 制技术 。 ( 三) 建立现代 预算管理 体 系 现 代 预 算理 念 是一 种 产 出预 算理 念 ,它强 调 的不 只是 政 府投 入 的过 程 ,更重要 的是这 种投入 所产 生的结果 ,它十 分重视 效率 。 因此 ,民众在 享受 政府供 的产 品与服务 的 同时 ,也应 该有权 知晓 政 府 所提 供 的公 共 产 品或者 服 务在 数 量 、质 量和 范 围上 是 否满 足 其 要 求。也就 是说 ,社会公 众要 求政府 的委托代 理行 为必须是 有效 率 的 。而从经 济学 的角度 看 ,预算 其实就 是政 府进行代 理行 为即提 供 公共 产 品或 者服务 的一种 体现 ,政府 需要遵 循社会公 众 的意 志进 行 活动 ,那 么 ,政府 预算也 就应该 树立 现代产 出预算理 念 ,将之建 立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目标选择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目标选择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目 标选择
目 录
• 引言 • 预算改革的目标设定 • 预算改革的具体措施 • 预算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预算改革的成效与展望 • 结语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当前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预算不透明、预算执行不严格、预算监督不力等。
社会经济发展对政府预算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加强财政纪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民生等。
02
预算改革的目标设定
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
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预算编制应遵循科学、规范、精细的原则,充分考虑各项收入和支 出的实际情况,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预算执行严格规范
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预算计划,规范支出行为,避免随意性 和浪费现象,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预算监督有效有力
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 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对策建议
提高预算透明度
强化预算约束力
加强信息公开,完善政府预算公开制度, 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 权和监督权。
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减少预算外支出,确 保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
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评价 程序,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提高预 算管理水平。
预算约束性增强
改革强化了对政府预算的硬约束, 减少了预算外支出和随意调整预 算的情况,提高了预算的严肃性 和权威性。
优化资源配置
预算改革推动了政府资源的合理 配置,使得财政资金更多流向重 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了资金 使用效益。
未来展望
进一步深化改革
未来将继续深化预算改革,完善预算 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 性。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政府预算理论演变、制度改革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政府预算理论演变、制度改革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政府预算理论演变、制度改革与展望作者:肖鹏来源:《财政监督》 2019年第19期肖鹏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攀升。

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7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

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财政实力由弱变强,从1951年至201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其中1979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13.6%,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此过程中,财税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性、支柱性制度创新,与整体改革同步,为经济社会转型、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从历史与发展的角度看,有必要系统总结70年来财税改革的历程与经验,探研新时代财税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策划本期专题邀请专家学者回顾展望70年来财税改革演进发展,以志纪念。

【摘要】预算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集中反映,预算过程兼具有经济性和政治性特征。

政府预算理论和制度的演进与财政理论、财政改革的推进密不可分。

本文将新中国70年政府预算理论的演进划分为三大阶段:“国家分配论”下的预算理论与思想、“公共财政论”下的预算理论与思想和“国家治理理论体系”下的现代预算理论;政府预算制度的变革划分为五大阶段:政府预算管理技术规范形成阶段、计划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预算制度稳定阶段、市场经济初期的预算制度变革阶段、公共财政目标下的预算制度变革深化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现代预算制度构建阶段。

总结梳理政府预算理论与制度变革规律性的特征,并对未来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政府预算理论制度展望一、引言财政,乃国之命脉,民生之本。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考试题及答案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考试题及答案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解读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中国目前预算会计的目标在于()。

A.反映政府资产信息B.反映政府负债信息C.反映政府成本信息D.跟踪记录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A B C D答案解析:中国现行预算会计在跟踪记录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反映一些政府的资产、负债、成本等信息方面存在缺陷。

2.政府财务报告的最高目标在于( );A.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B.决策有用论C.反映预算收支信息D.反映国有资产信息A B C D答案解析:政府财务报告的最高目标在于反映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怎么样。

3.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主要形式是()。

A.政府预算报告B.政府决算报告C.政府财务报表D.政府财政报告AB C D答案解析: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形式。

4.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关系是( )。

A.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B.二者没有什么关系C.具体准则指导基本准则的制定D.互相制约的关系A B C D答案解析:参见2014国发第63号文的规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

5.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主体是( )。

A.各级政府财政部门B.各一级预算单位C.审计部门D.税务部门A B CD答案解析:财政部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

6.政府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在于( )。

A.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信息B.反映政府的成本费用信息C.反映预算资金的收支信息D.反映政府运行效率信息A B C D答案解析:政府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在于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信息。

7.我国决策层在( )年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构建公共财政的框架体系。

A.1994年B.1998年C.2000年D.2003年A B C D答案解析: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李岚清副总理做报告,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2023年“财政预算的实施打算”财政工作计划

2023年“财政预算的实施打算”财政工作计划

2023年“财政预算的实施打算”财政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结合我国当前的财政情况,制定2023年“财政预算的实施打算”财政工作计划,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年财政工作的总体目标如下:1. 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经济增速稳定达到6.5%,推动经济发展呈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可持续的特征。

2. 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确保财政收入增长率不低于5%,增加财政收入规模,为实施各项政策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3. 财政支出目标: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确保国家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升。

4. 财政结构调整目标:加大财政结构调整力度,促进财政支出的效益提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二、重点任务1. 经济发展支持(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推动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项目落地,提升国家竞争力。

(2)提升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财政支持,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加码服务业发展,鼓励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 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1)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投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基本医保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 教育和人才培养(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改善中西部地区教育条件,促进教育公平。

(2)加大对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财政支持,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4. 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1)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5.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1)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的改革方案选择

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的改革方案选择

2011年第30期(总第2374期)责任人的扣缴行为实施有效的跟踪管理和监控。

并且在今后的税法制定中,要增加对扣缴义务人的强制执行措施,这样不仅减小税务部门查补税款入库的难度,而且还增强了扣缴义务人的责任感和纳税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如果不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将和纳税人一样进行强制执行。

(李摘自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2期公平视角下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设想)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的改革方案选择杨志勇一、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稳步推进政府预算改革。

政府预算改革是财政改革的一部分,需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行。

从传统的视角来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收支计划。

它提供了政府活动的基本信息。

规范化的政府预算制度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且政府预算资金的配置能为公众所接受,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福利。

政府预算制度包括编制、执行、监督三方面的内容。

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都应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

广为市场经济国家接受的现代政府预算编制五原则分别是公开性、完整性、可靠性、年度性和统一性。

年度性与统一性比较容易达到。

公开性、完整性、可靠性是预算编制中需要着重加以注意的。

可靠性与完整性密切相关。

不够完整的收支数字即使是准确的,也不足以全面反映政府经济活动。

中国当前应特别强调预算的公开性与完整性。

政府预算的内容除了极少数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外,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使之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政府的所有收支经济活动,都应该在政府预算中得到反映。

符合上述五原则的政府预算,须经立法机构审批,才有法律效力。

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贯彻执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预算收支数额与使用方向。

预算监督应从合规性入手,逐步向绩效预算靠拢。

基于中国现实,应结合国家的法治化与民主化进程,逐步推进人大的预算监督工作。

二、立足国情,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中国政府预算的改革,应立足中国国情,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以全面反映政府财务状况。

中国政府拥有大量国有资源、国有土地与国有资产,这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

中国政府预算改⾰60年中国政府预算改⾰60年: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陈少晖,廖添⼟(福建师范⼤学经济学院)新中国成⽴60周年以来,政府预算制度进⾏了⼀系列的重⼤改⾰,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公共财政基本⽬标框架的确⽴,政府预算改⾰逐渐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的重⼼。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厘清新中国成⽴60年以来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分析总结其阶段性特征和经验教训,对于我国财政体制尤其是公共预算制度的改⾰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以来政府预算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改⾰是与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和财政体制改⾰的宏观背景相适应的。

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以及政府预算制度⾃⾝的发展变化特点,可以把新中国60年来的政府预算制度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预算制度的产⽣与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

新中国的政府预算是随着中华⼈民共和国的诞⽣⽽建⽴的。

新中国成⽴以后,依据《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有关规定,中央政府着⼿编制1950年全国财政收⽀概算。

1949年12⽉2⽇,在中央⼈民政府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1950年财政收⽀概算编制的报告》,这是新中国的第⼀个财政概算,标志着新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诞⽣。

1951年8⽉在统⼀全国财政经济⼯作的基础上,政务院⼜发布了《预算决算暂⾏条例》,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国家预算的专门法规,规定了国家预算的组织体系,各级⼈民政府的预算权,各级预算的编制、审查、核定等执⾏的程序,决算的编制与审定程序等。

1954年9⽉20⽇,第⼀届全国⼈民代表⼤会第⼀次会议通过的第⼀部《中华⼈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由同级⼈民代表⼤会批准,这就使政府预算具备了向⽴法机构负责的特征。

随着上述各种预算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初步建⽴起来,在筹集建设资⾦和促进社会主义改造上发挥了巨⼤作⽤。

新中国成⽴初期政府预算制度建⽴后经历了20多年的缓慢发展期,这是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传统的计划型财政与国家预算存在和发展的时期。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变迁分析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变迁分析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变迁分析摘要: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代替另一种效益较低的制度的现实动态过程。

政府预算制度也是一种制度,并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从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发展变化各个阶段的特征来看,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变迁符合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

但是,通过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发展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框架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目前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存在若干问题,通过重点剖析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了我国政府预算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政府预算制度变迁变迁分析问题改革从清末到现在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沿革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应当看到,由于具体国情的束缚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制度与公共财政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将制度变迁理论与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变迁结合起来,分析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各阶段的特点、变迁方式,并从中找出我国政府预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来改革的方向和方法,为完善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一、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制度变迁可以被看成是制度的替代、转化与交易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谁发动了制度变迁、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变迁、如何进行制度变迁和制度变迁的效果如何等问题。

首先,制度变迁的主体就是指所有参与制度变迁的个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政府等。

一般对各个主体而言,只有当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候,他才会参与推动制度变迁,否则就会阻碍制度变迁。

其次,进行制度变迁是因为旧制度的效率低于新制度的效率,理性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对制度进行了改革。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有效组织是影响制度变迁的关键因素,因为我们需要依靠社会中介组织把经济主体关于制度需求的信息整合起来。

其次,制度变迁成本和制度变迁收益的比较是影响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

财政与金融考试试题

财政与金融考试试题

1. 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根本环节是〔B〕。

2. 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A〕。

3.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B〕。

4.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A〕。

5. 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C〕。

A.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B.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C.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D.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6. 资本预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C〕。

7. 保持各项财政收支指标连续性的是〔C〕。

8. 我国的政府预算由〔D〕组成。

A.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B.中央、省、市三级预算C.中央、省、市、县四级预算D.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9.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C〕。

10. 我国政府采购运行实行〔B〕的机制。

11. 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是〔A〕。

12.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B〕。

13.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最典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A〕。

14. 具有“鞭打快牛〞负面效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是〔C〕。

15. 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那么是〔A〕。

16. 目前,中央和地方的所得税分享比例是〔B〕。

A.50%,50%B.60%,40%C.70%,30%D.75%,25%多项选择题。

1. 政府预算原那么包括〔ABC〕。

2. 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预算具有以下职能〔BCE〕。

3. 根据政府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可将政府预算分为〔AB〕。

4. 按预算工程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预算分为〔ADE〕。

5.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BCDE〕。

6. 我国近年来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包括〔BDE〕。

7.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8. 以下属于财政管理体制内容的有〔ABCD〕。

9. 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包括〔BCDE〕。

10. 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ACDE〕。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背景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背景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背景一、改革的必要性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和基础,对于保障国家财政稳健、有效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财政管理的深化,原有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社会需求,面临一些难点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必要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

1.1 变革经济结构和财政需求中国经济正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和消费结构不断调整。

与此同时,社会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保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

这些新的需求和变化使得政府在财政预算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需要通过改革来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1.2 加强财政监管和风险防范随着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资源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原有的财政管理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和漏洞,容易导致财政资源的滥用、浪费和挪用,对财政稳健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为了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有必要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合规性和效率。

1.3 促进预算透明和公开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管理活动,政府预算管理应该更加注重透明和公开,让公众对政府的财政运行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然而,因为政府预算管理的复杂性和繁琐性,预算的透明和公开性还存在不足,对于公众的监督和参与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为了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有必要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财政管理制度。

二、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在进行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和目标,以保证改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1 坚持依法依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确保改革政策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健全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持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变迁分析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变迁分析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变迁分析摘要: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代替另一种效益较低的制度的现实动态过程。

政府预算制度也是一种制度,并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从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发展变化各个阶段的特征来看,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变迁符合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

但是,通过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发展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框架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目前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存在若干问题,通过重点剖析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了我国政府预算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政府预算制度变迁变迁分析问题改革从清末到现在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沿革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应当看到,由于具体国情的束缚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制度与公共财政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将制度变迁理论与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变迁结合起来,分析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各阶段的特点、变迁方式,并从中找出我国政府预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来改革的方向和方法,为完善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一、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制度变迁可以被看成是制度的替代、转化与交易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谁发动了制度变迁、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变迁、如何进行制度变迁和制度变迁的效果如何等问题。

首先,制度变迁的主体就是指所有参与制度变迁的个人、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政府等。

一般对各个主体而言,只有当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候,他才会参与推动制度变迁,否则就会阻碍制度变迁。

其次,进行制度变迁是因为旧制度的效率低于新制度的效率,理性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对制度进行了改革。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有效组织是影响制度变迁的关键因素,因为我们需要依靠社会中介组织把经济主体关于制度需求的信息整合起来。

其次,制度变迁成本和制度变迁收益的比较是影响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廉洁高效、完整统一。

1.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部门预算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

实行部门预算制度,需要将部门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部门所属单位收支全部纳入一本预算中编制。

2.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所有收入通过代理银行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对不同类型的支出,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或者授权各部门支付到个人、用款单位或者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运行机制是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4.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1)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2)提高政府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政府部门要建设以部门预算编制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为核心的“金财工程”。

(3)改进会计核算和报告体系【例题1·单选题】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税收制度改革B.收入制度改革C.征管体制改革D.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答疑编号911130112:针对该题提问]【答案】D【例题2·多选题】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A.廉洁高效B.公开透明C.科学规范D.公平公正E.完整统一[答疑编号911130113: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CE【例题3·多选题】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A.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C.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D.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E.实行分税制[答疑编号911130114: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CD。

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Zero-Based Budgeting, ZBB)并对其实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

零基预算改革是一种通过重新评估和重新分配资源来制定预算的方法,它与传统的历史预算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零基预算改革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在中国国内得到了积极推动和实施。

本文首先介绍了零基预算改革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中国零基预算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接着讨论了该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过程,最后评估了中国零基预算改革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引言在中国,零基预算改革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改革举措,旨在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零基预算改革与传统的历史预算制度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预算制度主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按照固定比例进行调整和分配。

与之不同的是,零基预算制度要求各部门和机构从零开始重新评估和分配资源,以确保每一笔预算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和战略。

2. 零基预算改革的背景和动因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起源于财政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和浪费现象的出现。

过去的预算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包括资金的浪费、财政支出的不透明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决定引入零基预算改革,以改善财政资源的使用和管理。

此外,零基预算改革还与市场经济发展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密切相关。

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就要求政府在财政支出上更加注重效益和结果。

同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也要求政府更加严格地管理和使用财政资源,以确保转移支付资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3. 零基预算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过程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过程需要政府各级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具体而言,零基预算改革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3.1 制定零基预算指导文件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文件和规范,明确零基预算改革的目标、原则和程序。

这些文件将作为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指导和依据。

3.2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零基预算改革强调绩效导向,因此需要建立绩效评估的体系。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预算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

预算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保障国家财政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和社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原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需要根据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2.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预算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其合理性、科学性对于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科学性,确保国家财政的健康稳定发展。

3.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配置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面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4.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传统的预算管理制度容易造成政府职能僵化,限制了政府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可以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有力保障,推动政府从传统的“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1.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才能实现预算的合理编制和分配,确保财政的公平公正。

2.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只有通过透明的预算制度和科学的预算编制,才能保证财政预算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确保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

3.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预算的绩效管理。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体要求 ,遵循社 会主义 市场 经济 原则 ,加快 转变 政
段 。随着经济社 会发 展 ,现行 预算管 理制 度也 暴露 出一些不符合 公共财 政制度 和现代 国家 治理要 求 的 问题 ,主要表现在 :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 不够科学 ,
府职能 ,完善管理 制度 ,创新 管 理方 式 ,提 高管 理 绩效 ,用好增量 资金 ,构 建全 面 规范 、公开 透 明 的
规模 内 ,根据各 地 区债 务 风险 、财 力状况 等 因素测
算 分地 区债 务 限 额 ,并 报 国 务 院 批 准 。各 省 、 自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0 1 4年 第 1 0 期
3 .全 面规 范 税 收优 惠政 策。 除专 门的税 收法 律、法规 和 国务 院规定 外 ,各部 门起 草 其他 法律 、 法规 、发展 规划和 区域政策 都不 得突 破 国家统 一财
十八届三 中全会 精神 和 国务 院决策部 署 ,深 化预 算 管理制度改革 ,实施 全面规 范 、公 开透 明的预算 制 度 ,是深化财 税体制 改革 ,建 立 现代公 共 财政 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 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 中全会精神 , 按照新修订 的预算法 ,改进 预算 管理 ,实施 全 面规 范 、公开透 明的预算制 度 ,现就 深化 预算 管理 制度 改革作 出如下决定 。
●政 策 法 规
2 0 1 4 年 第1 0 期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 [ 2 0 1 4 ]4 5号
各省 、 自治 区、直辖 市 人 民政府 ,国务 院各 部 委 、
各直属机构 :
经纪律有待加强等 ,财政可持续 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
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确 立 了全面 深化 改革 的 总 目标 ,并对改进 预算 管理制 度提 出了明 确要求 ,今 年 《 政府工作报告 》 也作 出了部署 。贯彻 落实党 的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一)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一)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一)摘要]本文运用凯顿的预算模式理论研究了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主要结论是,中国现阶段仍然应该以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为目标,中国预算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将政治控制与行政控制纳入预算过程。

最后,虽然新绩效预算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预算模式,但是,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实行的条件。

即使对于实行新绩效预算来说,先实行一种“控制取向”的预算体制也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预算改革目标选择政治控制行政控制1999年,中国启动了预算改革,将财政改革的重点从收入转移到支出管理,重构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

从长远来看,如果这一改革成功,它将对中国政治与政府管理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

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预算改革来说,它的近期目标是什么?远期目标又是什么?运用凯顿的预算模式理论并结合笔者最近两年在地方预算方面的调研,本文准备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一、预算时代的划分:一个理解的框架一个国家的预算改革应该如何确定改革的重点首先要考虑自己所处的预算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预算体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

对于中国预算改革来说也是如此。

本文运用著名公共预算专家凯顿(Caiden,1978)的预算模式理论来分析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

凯顿运用三个变量将预算史划分为前预算时代、预算时代和超预算时代:(1)收入汲取,即一个预算体制从社会中汲取资源的能力;(2)公共责任,即一个预算体制对社会公众是否承担一种政治责任;(3)行政控制,即在政府内部是否有严格的财政控制。

“前预算时代”主要是指专制君主制时期(介于中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以前)。

尽管这一时期的预算模式相对成功地汲取了大量的收入,其付出的代价则是非常低的公共责任和行政控制。

在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现代公共预算体制,政府预算进入“预算时代”。

现代公共预算体制是一种“控制取向”的预算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以来预算改革的重点
部门预 国库制 政府采 算改革 度改革 购改革 配置效率(行政控制) ++ 管理效率(行政控制) 公共责任(政治控制) + ++ ++ + 人大预 算监督
注释:+ 预算改革有所涉及但仍不是重点,++ 预算改革最 为关注
三个层面的预算改革
政府技术层面的预算改革 人大政治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预算改革 基层参与式的预算改革
1999年以前,我国政府预算缺乏有效地控 制
– 缺乏有效的行政控制:存在多个核心预算机构, 预算权力分散 – 缺乏有效的外部控制:人大对预算的监督审查 流于形式
1999年以前的预算改革的重点在于收入控 制,强调财政的收入汲取能力,很少关注 产出绩效。
– 以收定支
多个“核心预算机构”
在省级层面,除了财政部门,通常还有其他的 部门拥有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的分配权,如计 划委员会(基本建设支出)、经贸委(国有企 业技术改造基金)、科技厅(科技三项资金) 等。 换言之,在我国的省级预算中,存在多个“核 心预算机构”,财政部门作为核心预算机构的 地位非常不明确。
1999年以来的政府预算改革
1999年中国财政改革的重点转到了支出管理。 1999年,中国启动了预算改革。这一改革的目 标是重新构造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
– 部门预算改革,即强调政府预算以部门为基础进行 编制,部门的预算必须包括它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等。 – 国库集中收付体制改革,即建立一个以单一账户为 核心的集中型国库管理体制。 – 政府采购,即建立一个集中而且透明的政府采购体 制。 – 收支两条线改革,即将具有收费处罚权利的部门的 收入与支出分离。
变化中的预算权力结构
公民参与预算:开始开放的预算过程
– 2004年11月河北省人大财经委举行了省本级教育资金预算 草案听证会,2005年11月举行了省本级农业、水利、林业 部门预算草案听证会。这两次预算听证会的参加者不仅包 括政府综合部门的官员和有关领导,还包括社会人员、学 生家长、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工作者。 – 2004年12月25日,江苏省响水县举行财政预算安排听证会, 就2005年财政预算安排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预算听证会的 参加者包括县乡机关干部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农民代表、 中小学教师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近百人。这种模式 使得公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资金的安排,被称为 “政府掌勺、群众点菜”。 – 2005年3月,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将它1998年以来就一直在 采用的民主恳谈机制运用到预算领域。2006年,该镇人大 进一步完善了预算民主恳谈机制,设计了一种将预算民主 恳谈与人大代表制度相结合的机制。在预算民主垦谈中, 公民参与了人大对政府预上看,我国目前的预算改革是希望建立一种” 控制取向“的预算体系
– 在政府内部建立集中的行政控制。
通过部门预算改革将资金的分配权集中到财政部门,并将财政部 门转变成真正意义的“核心预算机构”,对各个部门进行预算控 制。 通过国库体制改革和政府采购改革使得财政部门能够在预算执行 中对各个部门的支出行为施加“外部控制”。
中国预算改革的近期目标: 建立控制取向的预算制度
从根本上看,1999年的预算改革就是要建立一种 控制取向的预算体制。当然,一种控制取向的预 算模式可能很难同时兼顾支出的绩效,也可能会 制约各个部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但是,对于中 国来说,这个控制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 实行控制取向的预算体制有助于累积预算信息和培养 预算分析能力。 – 实行控制取向的预算模式将有助于培养财经纪律以及 在预算领域落实法治原则 。 – 通过长期实施预算控制,支出机构所面临的制度环境 就会发生变化,管理者就会慢慢地将这些外部的预算 约束“内在化”为一种职业习惯,从而就会弱化他们 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
推进预算改革中的政治控制
加强人大预算审核的建设
– 人大预算监督的条件:一要有信息,二要有能力,三要 有政治上的意愿 – 扩大预算公开和透明度 – 预算分析的能力建设:美国国会有三个预算分析和审议 机构:
CBO(国会预算办公室):对预算问题进行分析、预测,进行 监督、跟踪; GAO(政府问责局):衡量和评估联邦政府开展的有关活动和 项目绩效; 国会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为国会议员们提供很好的参考 资料,让他们懂得要研究的问题的根本和基础。
变化中的预算权力结构
“财政部门领导下的分管领导体制”:政治家的权力开始受 到制约
– 部门预算改革以前,各个领导“批条子”、“打招呼”影响财 政部门资金分配是中国预算过程存在的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 。 同时,由于缺乏部门预算,在年初许多资金都未落实到部门和 具体的项目,也为各个领导频繁介入资金分配创造了条件。 – 由于部门预算强调先有项目才有预算,强调细编预算并将资金 落实到具体项目,那么,即使有些部门的支出要求已经获得了 分管领导的支持,部门在向财政部门要钱时必须将支出要求具 体到项目并为项目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先 要钱再考虑项目甚至没有任何项目就将钱花掉。由于部门预算 强调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并设置了专门的项目申请和审批程 序,财政部门甚至开始抵制一些分管领导批准的“不合理”的 支出。最后,由于部门预算在年初已经将绝大部分资金落实到 部门和具体项目,这也大大地缩减了领导可以灵活使用的资金。
中国预算改革的近期目标: 建立控制取向的预算制度
目前中国预算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建立西方国家在19世纪时 形成的现代公共预算体制,即一种控制取向的预算体制。 这种控制不仅包括在预算资金分配过程中由财政部门对各 个部门的预算行为进行控制,即在集中预算权力的基础上 制定各种标准化的程序与规则来约束各个部门的资金要求 行为,而且也包括在预算执行中由财政部门对各个支出部 门的支出行为进行外部控制,还包括由人大从外部对政府 预算进行政治控制。 总而言之,中国预算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将行政控制与政治 控制引入预算过程,中国应该将预算改革的重点继续确定 在建立一种控制取向的预算模式。 目前预算改革的重点是行政控制而不是政治控制。然而, 政治控制问题对于落实预算的公共责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预算改革应该适时地加强人大的预算监督,推进预 算民主。
第四讲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影响 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理论指导改革,改革形成规矩,规矩影响 制度,制度决定存亡。
核心问题
中国目前的预算环境处于什么阶段?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近期目标是什么?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远期目标是什么?
1999年以前中国政府预算环境
中国预算改革的远期目标:新绩 效预算
基于现有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实行新绩 效预算的环境
– 完善控制取向的改革,尤其是政治控制改革 – 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和指标体系的建设 – 逐步进行部分绩效合同试验
– 由于部门预算改革使得政府提交给人大的预算报告包括了 比原来更加详细的预算信息,因此,它将有助于人大对政 府预算从外部进行政治控制。 – 但目前中国预算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在政府内部加强行政控 制而不是立法机构对政府预算的政治控制。
西方国家的预算改革对中国预算改革的启示
一个国家在确定预算改革的重点时必须考虑特定的预算发展阶 段。 西方国家是在实行了控制取向的传统预算模式一百多年后才开 始进行预算改革,寻找更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管理效率和 公共责任的预算模式。 政府在能够安全地转向内部控制之前必须初步建立起外部控制, 而且它必须在拥有了健全的内部控制之后才能将处理资源和产 出的广泛的灵活性和责任交给管理者 外部控制一般都要先于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则是管理责任的 前提 在预算制度发展的早期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预算控制的理由 和好处是,可以帮助支出机构的管理者“养成按照规则进行管 理的习惯和实践方法”。 通过长期地实施外部控制,支出机构所面临的制度环境就会发 生变化,支出机构的管理者就会慢慢地将这些外部的预算约束 “内在化”为一种职业习惯,从而就会自动地弱化采取机会主 义行为的动机。
变化中的预算权力结构
财政部门:正在发展中的核心预算机构
– 部门预算改革从根本上重构了财政部门和各个 部门之间的预算关系,将预算权力逐渐从各个 部门集中到财政部门。由于部门预算改革强调 综合预算,部门控制的预算外资金开始被逐渐 纳入财政部门控制的预算程序。同时,部门预 算改革强调“先有项目才有预算,先有预算才 有支出”,并且越来越强调细编预算,这就逐 渐地取消了部门的资金二次分配权。
审计部门对人大负责 政府预算向社会公开,让整个社会力量进行分析和 审议。
中国预算改革的远期目标:新绩效 预算
新绩效 预算
预算信 息与分 析能力
财经 纪律
法治 原则
预算 透明
支持 绩效 的环境
政治控制/ 行政控制
中国预算改革的远期目标:新绩 效预算
目前,中国预算仍不具备实行新绩效预算 的各种条件
– 缺乏必需的预算信息和预算分析能力 – 缺乏一个支持公共责任与追求绩效的预算环境 – 缺乏预算透明度,难以落实结果责任 – 财经纪律松弛、法治原则仍未确立,难以落实 结果责任
变化中的预算权力结构
财政部门:正在发展中的核心预算机构
– 部门预算改革也从另一方面限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 消了财政部门原来拥有的自由裁量权。部门预算改革 强调以部门为基础编制预算,在编制政府预算时必须 编制各个部门的预算,提交给人大审查批准的政府预 算必须包括部门预算。在这种模式下,人大批准政府 预算后就批准了各个部门的预算。一旦预算被人大批 准后,每年财政部门应该给各个部门多少拨款就一清 二楚,财政部门不能不给。而且,在预算批复后,各 个部门还要编制用款计划,什么时候给多少也被明确 下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部门预算改革实质上也是 “革财政部门的命”。
变化中的预算权力结构
人大预算监督:正在兴起的“钱袋子”权力
–部门预算改革以来,许多地方的人大都在加强人大 预算监督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各地人大基本上都确立了一个基本的预算审查与监 督框架。第一,以部门预算作为预算审查和监督的 重点。各地人大都开始逐步地在部门预算改革的框 架内审查包括各个部门收支信息的政府预算,要求 政府提交的预算要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要 比较详细地进行编制,并要尽量落实到具体的项目 等。第二,确立一个人大审查政府预算的基本程序, 包括初审和大会审两个主要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