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浅析古村落诸葛村景观功能分区规划方向
3 1 春华秋 实景 观 . 保 留原有 树木 ,山坡 及 山顶上 按 区段增 值 不 同品种 的桃 、梅 、李 、杏 、樱 桃等 为 主
要 表现 “ 荣 果 茂 ” 效 果 的树 种 ,营 造 出 花 春 花秋 实 的乡村农 业景 观 。 3 2 林 间道 路绿 化 .
植物 。
诸 葛八 卦村 ,位于 浙江省兰 溪市诸 葛镇
境 内 。由八 座小 山包 围 ,总 占地 面积 达 16 .
万 多平方米 。整个村 落 以钟 池为核 心 ,八 条
小巷 向外辐 射 ,形 成 内八 卦 ,村 外八座小 山
环抱 整个村 落 ,形 成天然 的外八 卦。
2 1 度 假 区建 筑周 围的绿化 .
山坡 。
②水 屋及 竹屋 周 围的绿 化 :在保 留原 有 桃树 的 同 时 ,进 行 植 物 造 景 的深 化 ,引 入
李 、牡丹 、紫薇 、鸡爪槭 、竹 等植 物 ,利 用
丰 富的地 形创造 出坐落 有序 的植 物景 观 ,创
结 合 诸 葛 八 卦 村 的 “ 文 化 ” 营建 特 药
菖蒲 、梭 鱼草 、红 黄 色美 人 蕉 植 物作 陪衬 , 使有人 在草房休 憩和餐 厅用餐 时都能欣 赏 到
1 68 ・
当代 生态农 业 丰 富 的植 物景 观 ,使建 筑风 格与植 物 造景 相
协调 。
21 0 1年第 1 、2期
4 保 健 游 憩 区
位 于古 村落 对面 ,北漏 塘 以上谷地 南侧
1 入 口景观 改造 区
人 口服务 区主要 承担整个 景 区的接待餐
村落 的规 划 、各类 建筑 、桥梁 、庙宇 、名 木 古树等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也 蕴 含 各类 民风 习 俗 、传统 节 日、民间信仰 、传统 技艺等非 物 质 文化遗产 ,是物 质文化遗 产和非 物质文 化 遗产 的综合体 。国内对古村 落 的研究 尚处 于 饮功 能 ,为景 区游客 的集散点 。多 以次区域 植物景观 观赏功 能尤为重 要 ,植 物种植 选择 竹 、桂花 、银杏 、紫薇 、龙柏 、冬青 、迎春 及 各种草 本 花 卉 ,创 造 层 次 丰 富 的植 物 景 观 ,使 游客 一年 四季都能欣 赏到 花卉美景 。
传统村落项目方案规划-最新版
传统村落项目方案规划背景介绍传统村落是中国村落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人文等元素,是我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严重的开发和破坏,许多传统村落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纷纷开展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复兴工作,通过对传统村落的人文环境、基础设施、景观等方面进行保护和改造,提高传统村落的生活水平和旅游价值。
下面,针对传统村落项目规划,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项目规划目标传统村落项目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复兴传统村落,提高其生活水平和旅游价值。
以下是具体的目标:1.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和历史遗迹,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保护和维护古建筑、古遗址等文化资产。
2.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符合传统村落建筑风格的公共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宜居的人居环境。
3.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景点,提高旅游价值和吸引力。
4.增加传统村落的经济收益:通过规划传统村落建设,促进农业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增加传统村落的经济收益。
项目规划内容人文环境1.对传统村落进行整体规划,重建古街道、修缮历史建筑、修建新的公共设施(如公厕、垃圾堆放点等),为传统村落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组织建设村民文化广场、客商街、文化体验区等,提高传统村落的文化氛围和旅游体验品质。
3.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组织举办民间文艺活动、展览等,提高文化内涵和文化软实力。
基础设施1.改善传统村落公共设施,包括电力、路灯、自来水、公共厕所等,提高村落的公共设施水平和服务品质。
2.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前提下,引入现代化设施,如无线电视、无线网络、充电站、快递服务等,提高村落的生活水平和便利度。
旅游资源1.创新传统村落旅游模式,推广农家乐、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
2.注重旅游景点的营造,根据不同村落的特色,打造特色景点,如森林康养区、草本牧区、田园风光区等等。
世界文化遗产古村落宏村的空间解析
世界文化遗产古村落宏村的空间解析【摘要】宏村位于皖南,为中国古村落的代表之一。
宏村聚落形态独特,居民建筑精妙,空间意境悠远,勾画出一幅迷人的宏村画卷。
本文从宏村的历史文化出发,通过对宏村建筑形态构成、街巷空间模式及独特的水系构成模式的研究,给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宏村;村落;建筑;街巷;水系;新农村建设一、前言作为一种传统的人类聚居空间,中国古村落由于受到东方哲学关于“物我为一”(道家)、“天人合一”(儒家)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表现出独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聚居空间特点。
村落的形象就是它的街道(或街道拓展)形象,从外部很难看到其结构特征。
这一描述同样适合宏村,宏村的空间形象具有一种让人激动不已的整体感:那古树、街巷、水系、院宅都产生较强的透视体面,多向的,层层叠叠,有机和随机并置,每一部分都缺一不可。
当人置身其中,通过自身体验可以切实的感受到它的空间构成和震颤力量,二、宏村建筑的形态构成(一)建筑单元构成宏村民居属于合院式民居,这里多山地,布局紧凑的天井式合院有利于节约耕地,适宜于在山地建造。
建筑的特点是“四水归堂”,占地小、结合山地、布局灵活。
南方气候炎热,雨季长,建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遮阳、隔热和通风;又因气候炎热,在夏季小天井有利于遮阳,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平面布局典型模式是:以天井为核心,外围封闭,内部开敞,正房多敞向天井的三合院模式。
与四合院相比,原四合院左右两侧的厢房在这里变成了厢廊,原四合院中的正房则变成了厅堂。
南向的是主要房间,东西向只是很次要的、开间较小的辅助房间,一般为楼梯间、储藏等性质。
(二)建筑的单元组合宏村的居民住宅内部合院单元的组合主要可归纳为三种方式:1.单个合院单元,一般出现在面积较小的宅基地;2.有两个以上基本合院单元串连成纵列;3.有两个基本合院单元并联成横列。
这些组合后的规整合院单元成为住宅中的主体部分,前院、厨房、杂物房等附属用房则因地制宜于宅基地的“边角地”,然后以围墙与外部街巷分隔。
打造古朴村落方案策划书3篇
打造古朴村落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打造古朴村落方案策划书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古朴的乡村生活。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计划打造一个具有浓郁古朴特色的村落。
二、目标1. 打造一个具有古朴特色的村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2. 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
3. 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增加村民的收入。
三、选址我们选择了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作为项目选址。
四、规划设计1. 建筑设计:保留原有建筑的风貌,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如青砖、黑瓦、木雕等,打造具有古朴特色的民居、商铺、庙宇等建筑。
2. 景观设计:利用村庄周边的自然山水资源,打造具有古朴特色的景观,如溪流、池塘、山林等,营造出自然、和谐的乡村氛围。
3. 功能布局:根据村庄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规划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文化区、休闲区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五、项目实施1. 第一阶段: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前期工作。
2. 第二阶段:按照规划设计,开始进行建筑施工和景观打造。
3. 第三阶段:完成项目建设,开始进行招商和宣传推广。
六、招商运营1. 招商:通过招商的方式,吸引具有特色的商家和企业入驻,如特色餐饮、手工艺品店、民宿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2. 运营:采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对项目进行管理和运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宣传推广1. 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对项目进行宣传推广,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举办各种活动,如文化节、美食节、民俗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八、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通过旅游开发和特色农业的发展,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带来[X]万元的经济效益。
2.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可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
九、风险评估与对策1. 风险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
古村工程设计方案范本
古村工程设计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古村落是中国乡村建筑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不仅是中国村落建筑的传统代表,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古村落面临着重要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乡村遗产,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古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拟对某省某县的古村落进行工程设计,旨在保护古村落的文化遗产,提升村落的整体形象,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三、项目目标1. 保护古村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2. 改善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3. 促进古村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4. 提升古村落的整体形象和居住舒适度。
四、设计内容1. 古村落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对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建筑形态、管理模式等进行规划,包括古村落的开发、保护、改造等内容。
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合理分布古村落的资源,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2. 古村落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对古村落的具体建筑物进行设计,包括村落的主体建筑、户型、建筑风格等内容。
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保护古村落的建筑遗产,提升古村落的建筑品质。
3. 古村落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对古村落的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包括村落的自然风光、绿化、景观道路等内容。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古村落的美丽乡村风貌,提升古村落的旅游吸引力。
4. 古村落基础设施设计基础设施设计是对古村落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村落的道路、排水、供水、供电等内容。
通过基础设施设计,可以改善古村落的生活环境,提升古村落的居住舒适度。
五、实施步骤1. 确定古村落发展方向首先,要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进行深入调研,确定古村落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保护对象,明确古村落的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规划。
2. 制定古村落保护规划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制定古村落的保护规划,确定古村落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保护古村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3. 开展古村落建筑设计根据古村落的规划要求,开展古村落的建筑设计,设计古村落的主体建筑、户型、建筑风格等内容,保护古村落的建筑遗产,提升古村落的建筑品质。
服务设计视角下历史文化古村旅游文化体验设计——以安徽西递村为例
Tourism Overview96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服务设计视角下历史文化古村旅游文化体验设计——以安徽西递村为例舒小坚 李 双 陈 鑫(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330032)摘 要:服务设计作为提升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的一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在体验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体验成为服务设计中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涉及地域性特色的文化体验。
本文将以安徽省黟县西递古村旅游为例,深挖西递的文化资源,分析西递古村旅游发展现存问题,并结合服务设计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改进西递古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设计,形成更加完善的文化体验体系,从而增强地域文化的体验感和传播魅力,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服务设计;古村落旅游;文化体验;西递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指出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
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1]。
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之际,服务设计作为新的思路,能够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质量,将服务设计应用于乡村旅游设计中也将成为热点[2]。
因此,本文将以服务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在历史文化古村旅游文化体验中的应用作为研究重点,探求优化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的路径。
一、我国古村落旅游发展现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历史文化古村旅游蓬勃发展。
然而,我国部分地区在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出现盲目建设、随意改造、缺乏统一规划和保护的问题。
为吸引更多游客,有的古村落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随意增加现代商业设施和旅游景点,导致古村落的文化特色被稀释,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其次,对古村落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一些古村落仅仅复原了古建筑的外观,没有深入挖掘古村落的历史背景、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无法真正凸显古村落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村旅游景点规划方案
村旅游景点规划方案乡村旅游规划应该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强化乡村旅游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在规划中,要充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
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文化浅化,保持乡村旅游的本真和独特性。
二、景点规划乡村旅游景点规划是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景点规划应该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景点的数量、类型和布局,充分发挥景点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一)景点规划原则1、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景点的数量和类型,注重景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点。
2、景点布局应该合理,注重景点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旅游线路和旅游区域,提高旅游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3、景点规划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保护和利用好乡村旅游资源。
二)景点规划建议1、农业观光景点农业观光景点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乡村生活的风貌。
景点规划可以包括农业示范园、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和乡村文化。
2、生态旅游景点生态旅游景点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特色,可以让游客领略乡村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景点规划可以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农庄、生态旅游村等项目,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3、文化旅游景点文化旅游景点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可以让游客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俗。
景点规划可以包括古村落、古建筑、文化博物馆等项目,让游客领略乡村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魅力。
以上是乡村旅游景点规划的建议,希望能够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乡村旅游规划中,保护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避免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
设计服务设施时,应该遵循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避免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使建筑物与乡村旅游内涵相符合。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文旅景观规划——以延安宝塔区赵家岸村为例
名称时间区域相关内容中共十九大2017年中国要高度重视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村落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世化遗产以及村落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世代传承,要深入贯彻“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原则《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国指出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规范》征求意见稿2018年中国陕西延安拥有着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规范化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表1国内相关政策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文旅景观规划———以延安宝塔区赵家岸村为例吕雅婷,黄真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咸阳712199)摘要院为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努力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途,积极寻访红色印记弘扬红色基因,发挥红色遗产所在地的重大意义。
在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的支持下,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延安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为试点进行景观规划,期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深度发掘、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并立足当地,以点带面,助力脱贫攻坚,赋能乡村文化复兴。
关键词院乡村振兴;红色文旅;景观规划基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与发扬中华民族文明精粹的内在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至关重要。
革命传统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在红色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革命时代精神,是值得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继承发扬的。
作为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的陕西延安,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具有重要的史学科研、教育意义,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验地和旅游地的重要潜力,值得研究。
1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研究现状1.1国内背景(1)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红色研学成为热潮。
黄岩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做法与思考
落目前仍停留在被动修缮保护状态,对于如何充
分利用资源优势,维持历史文化村落持续的生命
力缺乏深入思考。即便是黄岩中西部几个做得好
的几个点,虽然在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
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
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个共同问题:节假日到来的
游客特别多,村落超饱和接待,但在平时,客源
又不是很多,很难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属于比
存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和 历 史 的 厚 重 感 。 2013 年 以
来,共投资 5 200 余万元,实施历史建筑重点修
缮项目 330 处,一般修缮项目 150 处。同时,以
《千村故事》“五个一”行动计划为载体,挖掘、
整理和记录全区历史村落文化遗存,陆续将五代
青瓷窑址、瑞岩寺、屿头太尉殿等 37 个文化古
岩 区
熟 黄岩区专门成立规划设计工 作指导小组,同时组建历史文化
历
村落保护利用专家智库,对接同 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德国包
史
豪斯大学等高校,设立合作平 台。专家们每半个月来黄岩实地
文
指导,从面上调研到制定保护规 划、工程的具体施工,全过程参 与,实现规划与设计的紧密衔
化 村
接,使古村落保护从开始实施就 做到科学有序、稳步推进。目
(3)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整体和谐 一 是实行网格化环境管控模式。参照“同城同创” 长效管理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 地为主、全民参与”的原则,探索建立定岗定人 定时定责管理制度、整治工作计划倒排制度、整 治任务挂牌销号制度等,实现农村环境管理的网 格化、精细化,坚决防止已有的整治成果出现反 弹。二是实行菜单化风貌管控模式。利用菜单化 管控模式,允许村民在同一风格系列下自主选择 建设款式,推动面上更广范围村落,特别是西部 乡村村庄的风貌整体控制,着力打造“白墙黛 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的浙派民居整体 风貌格局。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文旅景观设计———鸭兰村支部旧址提升改造工程(二期)为例
杭州市临平区崇贤街道鸭兰村作为原杭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具有光辉的红色历史。
在鸭兰村支部旧址提升改造工程(一期)竣工后,新建的党史陈列馆与支部旧址成为党员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新基地。
自开馆以来,联合周围“巧渡千亩”“琴音赞歌”等新建景观节点,鸭兰村已接待许多党团组织和社会人士前来参观学习,已然成为新的红色文化旅游打卡地,并为实现弘扬民族精神,彰显红色文化,推动村旅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但由于鸭兰村缺少旅游接待功能,红色旅游产品形态尚未完备,导致旅游内容单一,游客停留时间较短。
同时,一期工程以南片区的村容村貌未与之协调,部分房屋破旧杂乱,影响整体风貌。
因此,为响应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与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工作,增进民生福祉,改善鸭兰人民生活品质,同时避免“千红一面”的红色旅游模式,打造出有吸引力、可游可赏、旅游产品完备的红色景区,圆鸭兰人的致富梦。
以该项目为例,分析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讲好红色故事,利用好红色资源,盘活红色文旅,助推乡村振兴。
1项目概况为进一步发扬鸭兰村红色文化,彰显红色底蕴,改善鸭兰人民生活品质,打造可学、可游、可赏、可品的红色旅游地,崇贤街道拟在(一期)工程以南地块,北起鸭兰村支部旧址广场,南至鸭兰港,西起鸭兰北路,东至桃花港,南北长约80m,东西长约120m,拆改农户20户,腾出用地进行鸭兰村支部旧址提升改造工程(二期),总占地面积约7800m2。
2前期分析2.1二期工程建设必要性2.1.1能进一步完善红色文旅产品形态。
分析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其文旅及学习地点主要集中在支部旧址馆内,游览路线固定单一,缺少开展培训、召开会议、红色文化体验等互动场地,内容不丰富,效果不突出,整个游览时长不到1h,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动力不足。
另外,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的缺失制约了红色文旅的发展,带动鸭兰乡村振兴的效应未能实现。
2.1.2能与当前上位建设要求相向而行。
在杭州市临平区初步拟定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三家村将围绕非遗藕粉文化作为重要节点,当三家村滨水景观带建成后,“邻居”鸭兰村势必与其联动,形成更大规模的乡村文旅综合体。
宏村的规划风水
牛肠——穿庭入院,终年流水不腐
经九曲十湾,贯穿月沼,穿家家户户 门前,后注入南湖
处理消防用水,调整气温,确保水质, 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以便, 并有效控制洪涝灾害。
南湖
●南湖简介
“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 吟过画桥西 ”
南湖书院
书院是一座具有浓厚徽州建筑
风格旳古建筑,选址于宏村风景 最秀美旳地方,坐北朝南,面积 十余亩,书院宽阔明亮,雄伟华 丽,外面与一湖碧水相邻,视野 开阔;里面有玲珑旳假山,一株百 年圆柏松。建筑选材讲究,不亚 于家族中心——祠堂,如梁柱 精选白果、香樟树实木制成, 因为有香气可驱除蚊虫,近两 百年来没结过蜘蛛网。
人只是巧妙地使它在村中“游历”了一遍,而同步又满足了村民们旳
日常生活需要。这种做法,按照自然条件旳缺损,经过人工措施来补
益,只要做得巧妙,就能起到点石为金旳效果。从宏村这一中国古代
村落旳整个形成历史过程,能够看到我国古代建筑意识中对整个居住
群旳整体规划及对环境保护旳主要性认识。而且这一意识还存在一种
筑设计规划中所缺失旳。
谢 谢!
宏村规划——做活牛形文章 承志堂——风水吉祥文化
牛胃——月沼池
街巷、水圳
“水见三弯,福寿安康,屈曲来朝, 荣华丰饶”
按“引水补基”风水思想进行 规划,经过十几代人旳努力,筑堰 修渠引西面河水和后山脚之泉水, 形成双水入村,利用山势坡度,造 成水系落差,使水处于流动状态, 穿堂绕室,九弯十曲,流经堂前屋 后,既利于防火,又利于生活,用 水十分以便。
水规划布局
宏村水系
宏村水系规划(明末至今)
风水学旳影响 ----水旳规划
1、宏村内部旳活水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村民们后来修建旳。 根据宏村村民家谱上记载,村落早期,只有山前一条溪水。明朝永乐年
村史馆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村史馆建设实施方案____年村史馆建设实施方案引言:村史馆是记录和展示一个村庄发展历史、传承和弘扬村民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加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我村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村庄形象,打造美丽宜居村庄,特制定本村史馆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1.1 背景随着村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渊源逐渐被遗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降低,村庄的形象和凝聚力亟待提升。
村史馆的建设能够保留和传承我村的历史文化,展示村庄的发展脉络和村民的奋斗历程,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
1.2 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的村史馆,展示我村的历史文化,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保留和传承我村的历史文化,记录村庄的发展历程;2)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意识;3)提升村庄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促进村庄经济发展;4)完善村史馆的功能和服务,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
二、建设内容和进程2.1 建设内容村史馆的建设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史料整理与收集:对我村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梳理,整理和收集相关的史料和资料。
2)展览陈列设计:根据村庄的历史和特色,设计展览陈列的主题和内容,展示村庄的发展脉络和村民的奋斗历程。
3)场馆建设与布局:选址建设村史馆,设计合理的展览区、多功能区和服务区,满足不同的展示和服务需求。
4)文化活动策划: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演出等,吸引村民和游客参与,提升村庄的文化氛围。
2.2 建设进程本村史馆的建设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进程如下:1)前期准备阶段:组建建设工作小组,制定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内容,启动相关工作。
2)实施阶段:根据建设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史料整理、展览陈列设计以及场馆建设与布局等工作,并进行文化活动策划。
3)竣工验收阶段:完成所有建设任务后进行竣工验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宣传和推广村史馆,吸引游客和村民参观。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7篇)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7篇)这是一篇有关“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的网络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星愿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
我们都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
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我们在制定方案后,也应当保证有效的执行。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篇1一、规划目标本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和综合整治,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生态环保的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规划内容1. 乡村布局设计- 划定农田、居民区、公共设施等功能区域,实现产、城、人、景、生态的有机结合。
- 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要素,合理划定规模、布局和形态,并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
2. 村庄规划与整治- 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 修缮古建筑、保护传统村庄风貌,增强乡村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
- 规划新建村庄,保证居民配套设施完备,村容村貌美观整洁。
3. 农田规划与管理- 依据土地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划分农田区域,推广现代化农业种植、养殖、农机化等生产模式。
- 强化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 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农药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
4. 生态环保规划- 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恢复乡村的生态平衡。
- 推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增加有机肥料、农作物多样化种植等措施,促进土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 公共设施规划与建设- 规划并合理布局乡村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疗机构、文化活动场所等。
-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方便居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 完善水、电、气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实施步骤1. 制定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的总体框架和目标,并在乡村居民中开展宣传教育,争取居民理解与支持。
传统历史文化村落的共享化再生设计——以水峪村民居建筑及环境改造方案为例
传统历史文化村落的共享化再生设计1——以水峪村民居建筑及环境改造方案为例齐羚,宋志生摘要:传统历史文化村落所具有的人居生态资源,对于当前精细化发展的城市时代具有重要的互补作用。
然而一部分古村却在盛名之下,难逃现实发展的困境,日渐衰败。
古村的再生发展必须以城乡间的共生发展为目标,古村的人居生态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为不同社会角色所共享,“共享村落”成为沟通城乡间互动发展的一种有效再生方式。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水峪村传统民居建筑及环境改造方案的分析,实现一种对于传统院落、群落和村落的共享化再生设计实践。
在重点改造院落中置入具备现代生活公共服务功能的共享单元,实现院落基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功能维度上的共享使用方式,而再生后的共享院落可以激活所处地段的空间群落,继而通过群落激活村落,实现共享村落与共生城市的关联,建立起城乡间更具广泛意义上的互通。
关键词:传统村落,共享化,再生1 问题的提出中国传统村落特别是传统历史文化名村拥有着丰富的人居生态资源,这些村落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世代而居,在天地人之间形成了丰富的栖居传统和生态智慧。
然而在现今高速城市化发展时期,一些传统村落却因偏远的区位和赖以生存的产业的衰落,导致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
这些村落亟待一次重生的机遇!由互联网技术发展引领下的共享经济成为当前影响未来的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在改变城市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历史文化村落带来了一次重要的再生机遇。
共享经济时代,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发生改变,村落不再只是村里人的村落,也不再只是城里人短时的消费场所,传统历史文化村落基于村落资源最大化共享使用而产生聚合多元化的再生方式,不同社会角色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交换,跨越时空维度在此创造价值、消费价值和满足需求,通过对村落的共享化功能改造,注入与城市共生的产业活力,扭转区位劣势与信息的不对称局面,使传统村落与城市共生构成了共享经济的网络化社区模式,小山村也能承担大角色,创造与城市同等重要的价值贡献!2 水峪村概况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1608012)图1 水峪村的位置水峪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北沟,南窖乡西南部,村域面积约为8.46平方公里,距108国道8公里(如图1)。
风景区规划设计:风景区内部村落改造模式的探讨(天成国际景观)
风景区规划设计:风景区内部村落改造模式的探讨皮燕(天成国际景观规划景观室主任)1.风景区内部村落概述1.1 风景区内部村落形成的原因我国的风景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和邑郊游憩地,是祖国壮丽山河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
然而随着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开始定居,建造简易房屋,进而适应群居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原始居民点与村落,并推进了经济文化生活的进一步提高。
这就为风景区的不断开发和拓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使得原本依山傍水的村落被纳入风景区的视线范围。
1.2风景区内部村落对风景区发展的影响风景区内部村落对风景区的影响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促进型、干扰型和无关型,具体影响如下:1)促进型此类型村落与风景区的景观风貌有着良好的融合,同时也有一些可以配合风景区提供旅游食宿,为风景区增强接纳游客的能力。
根据建设年代和建筑风格,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a.促进保护型——保存较好的或保护建设过的传统风貌村落。
此类村落大多数是风景区景观的构成因素和保护对象,并对提升风景区的风貌有促进作用。
b.促进发展型——为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进行改造或翻建,并继承了传统风貌特点的村落。
此类村落大多被纳入风景区的游览服务系统,并成为风景区新的旅游吸引点。
2)干扰型此类型村庄的传统建筑风貌在社会经济结构的快速变迁之下,已完全遭到破坏,并与风景区内自然环境形成冲突,成为风景区中缺乏文化韵味的标志。
根据村落处于风景区中的位置,又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类:a.间接干扰型——从村落的整体风貌来说,已经不属于传统风貌建筑或传统风貌被破坏性改造,但此类村落往往距离风景区的核心景区较远,或用地面积占风景区用地面积比例较小,在位置上或视域上并未对其造成直接的影响。
b.严重干扰型——此类村落往往距离风景区的核心景区较近,或者处于通往风景区的交通要道旁,在位置上对风景区的景观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3)无关型此类型村落在位置上不对风景区的景观造成直接影响,且产业不以旅游服务接待为主。
b_- 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民族古村落旅游规划()
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古村落旅游规划设计——关于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的案例探讨【摘要】随着当今世界对古村落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本文重点从塑造文化遗产角度对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进行实证规划研究,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提名条件对该旅游区进行导向性规划设计,探索新的古村落旅游规划设计导向模式。
【关键词】文化遗产;古村落规划设计一、文化遗产与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规划设计简述(一)文化遗产简述1、世界遗产[微软系统1],法语:patrimoine mondial),又译世界袭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世界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复合遗产三大类,并不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力组织,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与保护工作。
2、文化遗产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分为三种: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及复合遗产。
其中所指的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专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另一项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不同。
世界文化遗产内容包括纪念物(monuments)、建筑群(groups of buildings)和场所(sites)。
纪念物(Monuments)系指建筑物、具纪念意义之雕刻及绘画、考古物件及构造、洞穴及综合上述而在历史、艺术以及学术上具有杰出普世价值者。
建筑群(Group of building)系指独立或集体的建筑群,其风格样式、均质性或地景在历史、艺术以及学术上具有杰出普世价值者。
场所(Sites)包括了与自然谐调的人造物及考古遗址等区域,并在历史、艺术以及学术上具有杰出普世价值者。
3、世界文化遗产被提名的条件一处遗产需要满足以下6个条件之一方可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方案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受到了破坏和侵蚀,有些传统村落甚至濒临消失的边缘。
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发展乡村经济和旅游产业,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保护发展规划方案。
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1. 立足于保护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我们首先要立足于保护这些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
1.1 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划定制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方案时,需要先对保护范围进行划定。
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村落及其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等重点资源。
1.2 传统村落保护政策制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方案需加强政策保护。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应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和制裁,以保证传统村落的安全。
1.3 停车设施及周边配套设施利用传统村落的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停车场的建设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利用不仅仅是为了旅游,而且有助于便利村民生活。
因此,应将这些问题考虑在规划方案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措施,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2. 融合发展新思路2.1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打造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新型旅游项目,有助于村落内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有助于村民脱贫致富。
2.2 民俗文化节庆和计划传统村落文化是自然的好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
制定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计划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来。
2.3 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村落规划和设计时必须紧扣传统村落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特点,相互融合,保留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
3. 经济发展策略3.1 建立产业扶贫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产业扶贫,不断推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促进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
古村落设计优秀案例
古村落设计优秀案例改造农村闲置房,开辟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创新流转制度,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以经营理念盘活闲置房,即以出租的形式将农村闲置房屋租给企业、附近的打工者和某些特定群体;发展特色旅游经济,激活农民闲置房屋等一系列农村要素。
这四种利用方式,前两种实际上是政府主导并进行资金投人,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难以从本质上改变乡村产业的发展结构;而后两种利用方式,则在某种程度上捋闲置农宅转变为“资本”,并根据其不同的使用价值,衍生若干发展形态。
一、艺术孵化聚落这种形态源于农民将自己闲置的农宅租赁给艺术家,逐渐产生艺术家集聚的规模效应,最终形成一个特色的艺术创作村落。
案例1:宋庄北京的宋庄是国内此种形态的代表,自1994年以来,全国各地1300多个艺术家聚集宋庄,宋庄从此成为中国最大的艺术家集聚地。
村民几乎家家都改建了供艺术家租用的工作室。
这些工作室,连同后起的艺术馆群一起成为宋庄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围绕艺术创作而延伸的旅游产业链条也不断拓展。
案例2:白马湖soho公社宋庄的发展形态后来进化出了由政府主导的2.0版,最具代表的就是杭州的白马湖soho公社。
杭州白马湖统一规划,将柴家坞、章苏、孔家里、陈家村四个自然村共计500余幢农居改建成居住创业两相宜的文化创意工作室,形成具有城市美学特征和独特文化内酒的创意建筑。
在不改变产权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农居soho空间的租赁、招商引人文创团队创业办公。
目前入驻企业规模已达160余家,2011年园区产值达1.4亿元。
二、田园养老社区这种形态与艺术孵化聚落相似,同为将农宅进行出租,但是吸引的人群不同。
田园养老社区主要吸引的是城市的银龄阶层。
目前城市养老压力增加,而农村空气纯净、食材新鲜、环境安宁,且生活成本低,已经成为不少市区老年人向往的养老去处。
农家休闲养老是一种候鸟型、旅游休闲型相结合的农家寄养式异地养老模式,代表有崇明岛农家养老和浙江天目山农家养老项目,老人与农户签订协议,长期寄养在农户家中,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形式,也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个发展教训告诉我们,对于历史文化村落,不能单一的发展旅游模式,而是要从生态修复和复兴传承农耕文化入手,让文化与艺术结合,让田园文化回归到农民的衣食住行之中,让农村更像农村,在农村实现生态管理和绿色的生活方式。
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规划设计中,既要运用最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又要避免由此带来的城市化痕迹。
所以,对于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设计师,从来都是审慎的。
基于一些历史文化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的项目经验,这里做一个小结。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落;规划;设计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基础相对优越,历史和人文脉络相对纯粹。
从景观设计师的视角出发,历史文化村落可极大地依托山体、水系、林地、生物物种等自然生态资源,并将生态与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作为先决条件进行规划设计。
总的思路,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自然景观和生态格局打底,将建筑、道路、地形看作景观元素,将历史、文化痕迹和生活印迹作为时间轴线,将新型的人居体验和生活方式的引领作为发展和示范方向,进行细致和可实施的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目标与原则
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村落历史,能满足人们休闲、旅游和教育需求,景观规划设计强调以下几条原则:
1.场所性原则:设计体现场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及特色。
为体现农耕时代的普遍性的含义,设计中高度提炼一些农业化生产的符号表现时代特点;设计上充分提取村落中仍然保留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形式符号,如标语、口号、宣传画等,以记录一种历史的氛围。
2.功能性原则:满足生态环保、景观营造、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
3.生态原则:强调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完善,利用乡土树种进行配植,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群落。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挖掘场地的经济效益。
保留和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建筑和植物(大树),力图在最少改造的前提下,创造富有特色的景观;减少维护成本,大面积播种野花、野草和乡土植物群落;通过功能性餐饮及茶座的经营,获得经济利益。
设计理念:
对于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我们充分尊重场地的原有条件,其间的道路、池塘、丛林、古树及古院落,都维持场地原有的状态,本地建材或老旧砖瓦也被尽可能的利用。
这种对场地的尊重,不但可为现代社会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也可为工程建设缩减投资和周期。
当然,对一些与场地和主景观不协调的原有树木,设计也会对其进行移栽。
景观规划设计会在充分护留原生景观的基础上,从材料、色彩、植物种类、环保和生态等方面入手,谨慎的加入一些新的设计元素,力求既能直观的反映原生的生态和人文背景,又能贴近现代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规划设计一般会以村落的本土文化为核心,以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等为主题,力求将村落打造成为融文化科普、旅游休闲及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参与性景观园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
景观分区: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般可按照功能及景观特色设置景观分区,常规分区可至少包括:入口景观区、草堂与茶轩、古村落文化体验区、生态养殖区、宗氏祠堂景观区、景观绿化区、休闲游憩区等等。
其中:
入口景观区,构成村落与世外的动静交融之所。
作为游客与造访者的集散和休憩功能区,入口景观区宜营造浓厚而独特的山村气息和集市氛围。
草堂与茶轩是村落必不可少的景观节点,其不但是为游客提供品茗或小憩的场所,也是展示村落诗书文化的所在。
村落一般会整饬若干个古旧院落,也可建造部分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民房。
古村落的房屋、院落通常会依地形地势而错落有致,加上水井、沟渠等历史遗存,与之交相呼应,构成灵动的景观元素。
院落一般由灰砖或毛石垒砌围合,并辅以条石或砖瓦铺地,斑驳中彰显着历史积淀。
每个院落会以不同的格局,和含蓄而精致的植物配植,展示主人或朴实或雅致的气质。
村落一般可将原来凌乱的养殖集中规划,整洁环境,规范管理。
规模化的养殖,也可为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宗氏祠堂作为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使得族人传承着宗氏的脉络,寻到他们的根。
祖训与祖宗排位,使得族人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在此凝聚。
景观设计一般采用稳重、典雅的景观铺装形式和配植风格,以及经历时光雕琢的历史印迹,记录和讲述村落的沧桑与坚忍。
村落所依托的山林,多是夏荫烈日,冬障风寒,春华秋实,季相万千。
景观设计会在林间贯穿小路,并在一些高大树木的下方开辟休息和活动的小场地,为游览增加舒适性和趣味性。
路的两侧和亲近游人的景观节点,则按区段配植不同的野花组合,以丰富景观层次和植物群落构成。
休闲游憩区会建造素雅的砖木建筑,以满足商业、餐饮、住宿等需求,建筑
布局较为紧凑,为游客休憩驻足及其他日常需求提供便利。
休闲游憩区人流纷杂且活动频繁,此处景观以毛石类硬质铺装为主,以花箱、花架形式配置花卉,以便必要时为满足人员活动而腾空场地。
文化发掘:
历史文化村落一般都具有清晰的历史印迹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隐约于村落的建筑、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
村落的文化符号可从传统服饰、家居器具、笔墨纸砚、书画案桌等具象事物中提炼,也可在庭前屋后、花境农田的诗情画意中品味。
中国历代都是富有才情的时代,当代的古村落,清幽澹雅的园林氛围仍可以展示古时文人的隐逸情韵。
即使是现代的人们,在这里仍可体会到那种精神领域的平衡,产生和谐宁静的心境。
生态与可持续: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不应采用极端的生态保护与环境主义的方式,而应借助生态恢复和更新的思路,强调对原始场地条件的尊重和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强调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通过设计来体现自然与普通的美。
对于场地的生态环境,设计强调了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完善与维护,强调可持续性。
在充分护留原生植物的前提下,配植注重多样性,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群落。
注重水体的自我净化与保持。
乡土野花野草的使用,在丰富景观层次和植物群落,保持村落原貌的同时,更多的是向人们传达着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希望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态环境乃至对平凡事物的尊重。
总结: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既不是对现有景观做彻底的清理,也不是恪守原来的风格和走极端的生态恢复道路,而是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适度保留现有条件,并通过新的设计,表现场地精神,同时赋予场地新的功能和形式。
实施途径概括起来就是,保留,重塑,创新。
所谓保留,首先是阅读场地,保留和尊重“无设计” 和原设计的场所精神。
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故事的载体。
场地的原生植物群落(恢复),现有地形和高大植物,使用者的日常体验和活动印迹,都是保留的对象。
所谓重塑,就是对现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复,通过增与减的处理,在现状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劳动情景,揭示场所精神。
并更充分地满足最现代的审美需求。
所谓创新,就是用创新的设计语言和可持续思维,适应现代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创新。
这包括:
材料的创新:乡土草花的种植,废旧建材(制品)的使用。
形式的创新:建筑主体的线角、图案、材质在场地空间中的呼应和延续。
空间的创新:为现代人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减压开辟新的参与性景观空间。
精神的创新:通过上述三种创新设计,揭示现代人与自然与历史的依存关系,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传递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对于历史文化村落,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任何一种所谓经验或是模式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其他项目,这里的总结,仅供自我反思和大家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