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试卷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4-2025 第一学期核心素养评价一六年级语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卷面得分本卷有5分的卷面分,请认真答卷、书写工整。
一、读拼音,写词语。
(12分)1.冬天到了, bōli( )上常常会有雾气, 一片mó hu( )。
我总是会用我bèn zhuō( ) 的小手在上面画美丽的tú àn( )。
2.【新颖材料】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杨靖宇毅然率队在蚊子沟口设伏。
当敌寇来临时,战士们热血fèi téng( ) ,抡起手榴弹扔向敌军,消灭了大量敌人。
激战过后,壮士们yì lì( ) 在山顶,看着敌人一副狼狈逃窜的模样,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二、选择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5分)1.下面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低吟(yín) 电钮(niǔ) 瞄准(miáo) 摇曳(zhuài)B.花苞(bāo) 参差(shēn) 朦胧(méng) 柔美(róu)C.愉快(yú) 蒙古(méng) 羞涩(sè) 芭蕉(bā)D.花蕾(lěi) 喜悦(yuè) 冠冕(miǎn) 鼓掌(zhǎng)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洒脱礼貌拘束眺望B.璀璨衣襟赠予领梧C.胳膊崎区旗杆雄伟D.激烈豪迈隐蔽围艰战3.【情境融入】妙妙在查找去往黄山的路线时,看到了图中的路牌,其中“黄山路”的正确拼音是( )。
A. HUANGSHAN LUB. huangshan luC. HuangShan LuD. Huangshan lu4.下列诗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天津市和平区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B.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C.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5. 下列对表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许舍集市相比,雪浪集市规模较小,但是开设的频率较高。
B. 传统的许舍集市是定期集市,每月会开市一次,位于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旁边。
C. 传统的许舍集市因为规模大,历史久,吸引的人群会较多,影响力更大。
D. 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在开市时间、地理位置、规模和服务人群上都存在很大不同。
农村集市的文化传承是家乡持续的精髓和重要支撑。集市持续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本身形成了一个无界限的文化空间,集市的产生强化了人们的沟通和沟通,也反映出深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家乡的持续。
(摘编自聂李虎、过伟敏《家乡的持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有校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 作者曾答应为周景春新田园中的亭子命名,但三年过去还未兑现,恰值景春之子来,于是回忆当年巡游之景,将亭子取名为“水木清华”。
D. 作者艳羡周景春的闲适生活,在为其亭取名之后,自己也另在郡北买了一座山,畅游其间,颇为自适。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木清华亭记
【元】宋本
至治三年,予过朗,周君景春语子:“吾白马湖园田,子尝觞其会心亭者,吾岁一再至,至辄留数十日。虽颇野逸,吾犹以近城郭,过客夥,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厌。别买小山敖山驿旁,筑亭其上,距城六十里而远,非亲戚故人来候,终岁无通刺者。其奇胜岑蔚,视白马湖不啻什百。”因共往临观,徘徊忘归,暮就宿亭中。既别君以北,怀其境,必形思梦,数数念君,为能自适。盖亲大林丘山者,莫樵牧农夫若。然其目不知书诗,昧道理,劳斧斤耜耒,指趼,以登陟作业,虽日涉,只见其苦。常试问之,将悼其生之在野,又乌知惬心目高深耶?知者独士大夫。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苟名士大夫,率不甘沉浮稠人中,必振拔骄傲,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西东驰骛无已时,其乡有十年、廿年不至者,况良田美池?否则暂至,集农夫耕获,校斗斛诈欺,不得自休息,穷日疲极而睡,旦复乘车骑马还市中,自适之乐夺矣。君爵禄不入心,又不愿自婴世故,闻人争竞是非,远避如不及。至山中,纳履策杖,翛然往来林下。遇田父道人,坐谈或略具酒茗资笑乐。于是山林可爱而玩者,若皆效奇以出,不为外夺故也。它士大夫能效君,则其园田讵皆无奇?是非君擅有斯乐不让,人不即之耳。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01(统编版2024新教材)(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5. 难度系数:0.70。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综合。
(2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美景贮蓄着无穷的力量,能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
美景可以是朗润的春山、绿茵茵的小草;可以是温晴的济南的冬天,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看着便觉得有了着落;可以是热烈而又粗guǎng的夏雨,可以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的秋雨。
文人墨客对美景的选择取决于内心,欣赏美景而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至美篇章,经久传唱。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贮蓄( ) ②着落( )(2)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③(粗guǎng)( ) ④(静mì)(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拟修辞的是()(2分)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花儿羞答答地垂下头来。
C.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小明竖起耳朵听。
D.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3.小语同学对敬辞与谦辞特别感兴趣,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后,他模仿文中友人的口吻对陈太丘说了以下这段话。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联考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 统编版 第一次月考测试卷(一、二单元)(有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诊断四年级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读拼音,写字词。
(15分)①江面 kuān kuò( ),浪潮翻滚,声音震耳欲聋,堤岸边 dùn shí( )人头攒动,场面壮观。
潮去后,yú bō ( )依旧奔腾。
②秋天的早晨,一轮红日 zhú jiàn()爬了上来,只见它猛地一yuè( ),shà( )时万道金光洒向大地,果园里的pú tao()、田野里的zhuāng jia( )都镀上一层金色。
我和妈妈手qiān( )手,走在小路上,心情特别yú kuài()。
③小明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像孙悟空一样 téng yún jià wù(),去探索宇宙的ào mì( ),即使这只是他的 huàn xiǎng( ),他也会为之努力。
④现代科学技术chuàng zào( )了yì wàn( )个奇迹,不断改善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2、请你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窗框.(kuāng kuàng) 震撼.(gǎn hàn) 河堤.(tī dī) 气氛.(fēn fèn ) 躲避.(pì bì) 蝙.蝠(biān piān) 潜.力(qiǎn qián)立即.(jì j í)3、补全下面所学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 )( )欲聋②锣( )喧( ) ③鸦雀( )( )④( )无声( ) ⑤人声( )( ) ⑥( )( )私语(1)上面所学词语中,形容声音大的词语是(),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的词语是()。
(填序号)(5分)(2)读词语②,我能想到这样的画面:(2分)4、照样子,写句子。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对称观念对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质疑、耸人听闻、情不自禁B. 谨慎、驰骋、熏陶C. 奔跑、激动、喧哗D. 畅快、堵塞、恳求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B. 她的演技真是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场雨下得真是倾盆大雨。
3.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多的是()A. 他的成绩提高了,得益于老师的辛勤教导。
B. 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C. 我非常喜欢阅读,尤其是科幻小说。
D.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是()A. 高兴、愉快、喜悦B. 美丽、漂亮、秀丽C. 快乐、欢快、欢乐D. 努力学习、勤奋、刻苦5. 下列句子中,句式转换错误的是()A. 原句:这所学校的学生都很优秀。
改写后:这所学校的学生优秀。
B. 原句:他每天都很努力学习。
改写后:他每天都很勤奋。
C. 原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改写后: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要。
D. 原句:他认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改写后:他成绩不断提高,认真学习。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庐山谣》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7. 《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8.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9.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
10.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1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4.04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秩序(zhì)选聘(pìn)鞠躬尽瘁(cuì)B.独裁(cái)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C.殷红(yān)气魄(pò)深恶痛绝(wù)D.污秽(suì)呜咽(yè)鲜为人知(xiǎ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锋芒必露迥乎不同妇儒皆知沥尽心血B.气势磅礴坚韧不拔马革裹尸苛捐杂税C.重峦叠嶂不可捉摸至死不懈群蚁排衙D.浩浩荡荡斑斓豁亮力挽狂澜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河北柏乡汉牡丹园裁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
B.只要科学的训练与自身潜力的不断发掘,才能更好地诠释体育精神。
C.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D.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写的《乐府诗集》。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级“贵百河—武鸣高中”10月高二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说到书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读书人都是书法的创作者,他们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字如其人”说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
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用草书写的理论著作《书谱》,他在书中提出,书法艺术本质上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也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所以才会有“笔迹学”这个学科。
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只看笔迹,就差不多猜出是谁写的。
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
欧阳修曾经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
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
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
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欢聚在兰亭,品酒吟诗。
在这种氛围里,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
性情对书法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书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维——书法的灵魂。
字写得中规中矩,符合法则,只是基础。
明代流行的台阁体,其笔法与字法都符合法则,却不被书法界推崇,甚至常常被批评。
七年级上册月考试卷2024年语文
七年级上册月考试卷2024年语文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菜畦(qí)倜傥(tì tǎng)栅栏(zhà)B. 骊歌(lí)讪笑(shàn)炽痛(zhì)祈祷(qí)C. 哺育(pǔ)亘古(gèn)污秽(huì)默契(qì)D. 澎湃(bài)深邃(suì)彷徨(páng huáng)赫然(hè)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人声鼎沸荒草萋萋炯乎不同来势汹汹。
B. 九曲连环一泻万里亦复如是锋芒必露。
C. 当之无愧杂乱无章惹人注目鞠躬尽瘁。
D. 妇孺皆知锲而不舍潜心贯注一反即往。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说话总是滔滔不绝,油嘴滑舌,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他。
B.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D.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他的家乡是江苏省南京市人。
D. 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
(二)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三)综合性学习(5分)7. 某班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你会怎样开场?请写一段开场白,不超过100字。
(3分)二、阅读理解(40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024.09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
难度系数:0.75。
一、基础知识综合。
(24分)1.(8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翻腾内心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ráo的风景。
读《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豪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深沉的敬意;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可以谛听诗人恳切的絮语;读《乡愁》,我们可以触摸作者渴望两岸统一的初心;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与作者分享那“四月天”的娉婷;读《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曳着的自由。
与诗为伴,每一天都深受震憾;与诗为伴,每一天都会明媚鲜yán。
亲近诗歌,定能遇见不一样的自我!(1)(4分)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妖ráo()摇曳.()娉.婷()鲜yán()(2)(1分)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1分)“迷醉”在文中的意思是:。
(4)(2分)这段话运用了和修辞。
2.(2分)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一般而言,①,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②。
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3.(8分)九年级课本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诗文,小语进行了整理,请根据语境帮他补写。
自强不息,是李白面对“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顿仍能高歌“①,②”(《行路难(其一)》)的坚定信念;是韩愈面对“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贬谪仍能发出“③,④”(《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报国之志;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给出“⑤,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福;是范仲淹面对革新失败、贬谪他乡的境遇仍能表达“⑦,⑧”(《岳阳楼记》)的“先忧后乐”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我本以为丈夫不参加,婆婆会对出游意兴阑珊,没想到不愿出游的是我儿子。儿子说最不愿意过周末,作业多,他不想去。在奶奶的劝说下,他终于答应陪游。游览过程中,儿子一直打不起精神。婆婆倒是很开心,尽管她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她主要的目的似乎就是和孙子及我合影,她把那10年间最好的笑容留在了合影上。
D.文章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树木要维持完整的共同体的重要性。
6、这篇文章介绍了树的生命秘密,它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我看见过城市吗?
李昌鹏
一
儿子和儿媳在2000公里外的S城打工。12年前,他们在那里买了一套300多万的两居室,我曾为此担忧,那时的他们因此欠银行100多万。儿子和儿媳工作忙,他们却执意要让孙子从老家到S城上幼儿园,他们向我求告:“妈妈,你来S城继续帮我们带孩子吧。”
(摘编自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钟宝珍译)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根部错综交织的系统,把树群里的个体全都结合起来,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和邻里的互助。
B.只有极少数的树桩历经数百年气息犹存,那是因为它们生存在一个更加乐意相助的树木的社会里。
C.一般树木都会尽量扩展自己的枝干,但它们从一开始,就会注意不向彼此伸出太具威胁性的手臂。
在写作中把握文字个性,有点像歌唱时寻找发音位置。有些人原本在生活中就缺少个性,如果真这样倒也不是问题,只要了解自我并自我书写,没有个性就是个性。但倘若其他原因,比如对天赋的迷思,对灵感的焦虑,对自我的回避,让你感到很渺小,自我变形,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那就是问题了。解决的办法还是要把上面的逻辑想清楚,世上天才再多,文学的多样性永远缺少一个你。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坦诚地面对自己,你是否真的需要文学表达?如果是,那么写作要考虑的只是表达什么和如何表达。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并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主张从实际材料中获得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认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突出了思想认识的来源及其真理性的检验问题。
中国早期文化典籍中已经包含着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萌芽,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目就是来自民间生活的原始资料,或者是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提升。
这表明,在萌生时期,中华文化就有注重采集实际资料的传统,注重从实际资料中抽象和提炼出反映社会生活或政治实践的经验和思想。
这种自发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是中华先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言与行、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功用的关系,强调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言论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具有现实功用,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
《论语》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和认识不能固执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必须符合实际;人们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不一、言过于行都是不合理的。
《荀子》提出“验符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凡论者,贵其有辩合、有符验”。
这就是强调,人们的言论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一定要能够经得起实际验证。
《韩非子》强调,言论必须注重事实和功用,若无事实基础和切实功用,则均为妄言虚语。
这些早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在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
汉代大儒王充提出“实知”“效验”思想,强调必须从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得出符合实际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
在他看来,思想和言论“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就是强调从事实中获得认识,以感性经验和亲身实践为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段生动描述胖子和瘦子相遇后的场景,心中满是遇到老友的惊喜,这符合朋友重逢的真实生活逻辑。
B.第⑫段画线句子通过行李“蜷缩”这一拟人化的描写,侧面表现出瘦子的卑躬屈膝,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契诃夫生前的名声并不是很大,但是他去世100多年之后,他的声誉比当初高了不知多少倍,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是现代性的,他在现代性之初,就发现了现代性中隐藏的种种隐忧,直到今天,他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依旧在我们的身边,他永远不落伍。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契诃夫的作品首先得到了西方的重视,那个时代正是西方现代派戏剧崛起的时代,以荒诞派为代表。主要的特点是表现人们源于精神世界的痛苦,源于社会压迫所产生的痛苦,这样的戏剧中没有正面人物,也没有反面人物。后来人们追溯它的源头,发现原来契诃夫早就开始这样创作了。相比较19世纪的其他俄国作家来说,契诃夫是很温和的。他并不非常激烈,他更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革命作家。
B.以影视、游戏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经验”不断走向国际,受到外界的认可,未来也将会有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走出去。
C.受日韩将自身传统文化内核隐藏在文化产品中的启发,中国游戏从业者首次在《黑神话:悟空》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
D.近年来,国内游戏玩家对高性能个人电脑的需求逐渐降低,而《黑神话:悟空》的出现将有可能再次繁荣高性能个人电脑市场。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七年级上册月考试卷2024年语文
七年级上册月考试卷2024年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确凿(záo)菜畦(qí)倜傥(tì tǎng)栅栏(zhà)B. 秕谷(bǐ)脑髓(suí)蝉蜕(tuì)攒成(cuán)C. 盔甲(kuī)锡箔(bó)桑椹(shèn)斑蝥(máo)D. 觅食(mì)宿儒(sù)狗窦(dòu)鉴赏(jiàn)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来势汹汹荒草凄凄。
B. 九曲连环万丈狂澜亦复如是锋芒必露。
C. 当之无愧可歌可泣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D. 家喻户晓锲而不舍一返既往义愤填膺。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他自小家庭破裂,早早辍学,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练就了一手扒窃的本事,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此处“当之无愧”使用错误,含贬义语境)B. 听到这个消息,他怒不可遏,立即冲了出去。
C. 这座古建筑保存得相当完好,简直是巧夺天工。
D.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是不言而喻的。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C.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 为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
5. 默写填空。
(10分)6. 名著阅读。
(3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八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八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
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节选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材料二:几乎所有的科学定律都体现出一种“不”的内在规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两个“且”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两个“且”字相同,两个“为”字不相同。
C两个“且”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D两个“且”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相同。
10.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的是郑国灭亡了,秦国不可能得到好处。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萧瑟遏制寂寥激浊扬清
B.竞选苍桑意气峥嵘岁月
C.消散冷漠凄惋蛛丝马迹
D.榆阴菜篮诀别山青水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叙事诗按____可分为史诗、英雄颂歌、故事诗、诗剧等。
(2).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已随风____,留给我的只有深深的怀念。
四.11.将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D.针对美国政府出手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天在瑞士巴塞尔出席中央银行会议时表示,美国政府对房利美与房地美的救助是积极的,此举对中国投资者而言是一项好消息。
二.阅读下面二首现代诗完成6—7题(4分,每题2分)
6.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3).革新技术以后,这个厂的_____提高了三倍。
(4).军训汇报演出,同学们英姿飒爽,________风发,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A.题材消失工效义气
B.体裁消逝功效意气
C.题材消逝工效意气
D.体裁消失功效义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参观毒气室和焚尸炉时,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身不由己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B.这首诗篇幅不长,但表现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以望月为契机,浓缩了三十年人事的变迁。
C.这首诗表现了难解的乡愁,“你圆/人也圆”、“你满/乡愁也满”实际上是说三十年前后都不圆满。
D.第二段中用“乡色酒”来比喻三十年后的月亮,诗人寄情于景,强烈地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每小题2分)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A.诗题为“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意在说明这仅仅是一种假设,表现了诗人渴望和平的思想。
B.诗人采用寓正与反的艺术手法,急骤地推出一个假设镜头,揭示了假设不去打仗的危害性。
C.这首诗“没有弦外之音,没有绕梁三日的余韵,没有半音,没有玩任何花头,只是一句句朴质、干脆、真诚在话。简短而坚实在句子,就是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打如你耳中,打在悄心上。”(闻一多语)
B.令世人瞩目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赔偿诉讼”二审判决将于7月19日下达,浙江“声援团”一行32人将从萧山国际机场起程飞往东京。
C.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如何,还不得而知,我们只好侧目而视。
D.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与社会领域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8.下列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郑人盟盟:结盟B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C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D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罗江县潺亭实验中学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题
一(10分,每小题2分)
1.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寥廓(guō)彷徨(páng)惆怅(chóu)彳亍(chìchù)
B冰屑(xiè)漫溯(sù)河畔(pàn)长篙(gāo)
C百舸(gě)团箕(qí)支撑(chēng)浪遏飞舟(è)
D逶迤(yí)颓圮(pǐ)满载(zǎi)文采斐然(fěi)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如果郑国灭亡了,领土肯定被晋国侵占,晋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就会相对减弱,这是“邻之厚,君之薄也”的意思。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
D“阙秦以利晋”虽然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使秦穆公对晋国的侵略野心有了警惕,这是他解除“秦军围郑”的重要原因。
D.诗的形式短小,但它锋利,有炽烈的战斗激情,能够震撼人心。
7对下列这首诗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色酒舒兰(台湾)
三十年前
悄从柳树梢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你是一杯乡色酒
我从椰树林望你
你满
乡愁也满
[注]舒兰,台湾现代诗人,此诗写于1978年中秋节。
A.从“你······望我”到“我······望你”,这种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表明两次赏月的心情迥然不同。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政府及时披露了相关信息,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
B.对于各类文件和简报,上海市政府要求发文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做到注重实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可发可不发的公文坚决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一定要短。”
C.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知情权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