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用线段图解决问题课件
培养逻辑思维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线段图的辅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 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用线段图解决分数问题
总结词
直观表示分数关系
详细描述
线段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分数的概念 和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计算 方法和意义。
总结词
简化分数运算
详细描述
通过线段图的辅助,学生可以更简单 地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减少计算错 误。
制作难度较大
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制 作线段图可能需要花费较 多的时间和精力。
可能产生歧义
如果没有正确地制作和使 用线段图,可能会导致表 达不清或产生歧义。
如何更好地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
熟悉线段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选择合适的问题使用线段图
掌握基本的线段图制作技巧,了解如何使 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趋势。
可以将多个相关问题组合在一起,通过线段图进行整体分析和解 决。
不同类型问题的组合
将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距离、时间、速度等)组合在一起,通过 线段图进行统一解决。
复杂问题的分解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分别使用线段图表示,再组合解 决。
线段图的拓展应用
实际问题的应用
01
线段图可以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工程问题、经济问题
对于一些数量关系和变化趋势比较复杂的 问题,可以考虑使用线段图来辅助解决问 题。
注意表达清晰和准确
多练习和反思
在使用线段图时,应注意表达清晰、准确 ,避免产生歧义。
通过多练习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 的线段图制作和使用技巧。
未来学习展望
1 2 3
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尝试将线段图应用到更多 的问题解决场景中,如物理、化学等学科的问题 解决。
画线段图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画线段图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画线段图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对于许多复杂的问题,采用适当的策略是非常关键的。
其中,画线段图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明确数量关系,进而找到解决方案。
一、什么是画线段图?画线段图是一种用线段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通过画线段图,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使得数量关系更加清晰。
画线段图通常用于解决涉及两个或更多数量的比较问题,如分数、比例和百分比等。
二、画线段图的作用1、简化和清晰化问题:画线段图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单的线段,使得问题的结构更加清晰。
对于一些涉及较大数量或抽象概念的问题,画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2、明确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线段的长度、比例和交叉点,学生可以快速理解问题的关键要素,从而明确解题思路。
3、促进思维发展:画线段图需要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分析和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提高学习兴趣: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使得解决问题变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
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三、实例分析例如,对于以下问题:“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解答。
首先,画出两条等长的线段,分别代表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
然后,在线段上标出相应的数量。
通过观察线段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小明比小红多出的苹果数量,即在线段图上表示为“多出5个苹果”。
四、总结综上所述,画线段图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画线段图,学生可以简化和清晰化问题,明确数量关系,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
问题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先画图再解答)
1、红花和黄花共有120朵,红花比黄花多30朵。
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朵
2、杨树和柳树共有160棵,杨树的棵树是柳树的3倍。
杨树和柳树各有多
少棵
3、今年小明的年龄是小花年龄的5倍,小明比小花大16岁。
小明和小花今
年各多少岁
4、欢欢和丽丽共有88张邮票,欢欢给丽丽8张邮票后,两人的邮票就同样
多问原来不欢欢和丽丽各有多少张邮票
5、小西和小华买同一种饮料,小西买了3瓶,小华买了5瓶,小华比小西
少花了6元饮料的单价是多少
6、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年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了2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驶的路程多160千米。
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第1节。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线段图来直观地表示数量关系,并利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图的概念,学会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画出线段图,并利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问学生:“如果我把这个苹果和橙子分给小明和小红,怎么分才能使两人得到的数量一样多?”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出示例题:“小明有12个糖果,小华有18个糖果,小明想和小华一样多,他需要再拿几个糖果?”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并解释自己的画法。
3. 随堂练习:(1)练习题1:“小丽有5个铅笔,小云有7个铅笔,小丽想和小云一样多,她需要再拿几个铅笔?”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并写出答案。
(2)练习题2:“小明有8个苹果,小华有6个苹果,小明想和小华一样多,他需要再拿几个苹果?”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并写出答案。
4.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并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明有12个糖果,小华有18个糖果,小明想和小华一样多,他需要再拿几个糖果?板书线段图:小明: |||小华:|||||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10个篮球,小刚有15个篮球,小明想和小刚一样多,他需要再拿几个篮球?答案:小明需要再拿5个篮球。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PPT课件
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 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小宁:(72-12)÷2 =60÷2 =30(枚)
小春:30+12=42(枚)
小春:(72+12)÷2 =84÷2 =42(枚)
小宁:42-12=30(枚)
检验: 30+42=72(枚) 42-30=12(枚)
答:小宁有邮票编3辑版0p枚ppt ;小春有邮票42枚。5
编辑版pppt
11
编辑版pppt
12
思考题:
?元/本
编辑版pppt
13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14
一队:(34-4)÷2 =30÷2 =15(棵)
一队:19-4=15(棵)
二队:15+4=19(棵)
答:第一小队植15棵,第二小队植19棵。
编辑版pppt
9
编辑版pppt
10
拔高题:
90-10=80(厘米) 短边:80÷4=20(厘米)
长边:20+10=30(厘米)
答:每条短花边长20厘米,长花边长30厘米。
1.从条件想起(一步一步解决)
2.从问题想起(倒推法)
3.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4.列表格
5.画图整理
清楚、直观、容易找到解题的方法。
编辑版pppt
1
解决问题的策略(1)
卡尔双语艺术学校 朱凌云
编辑版pppt
2
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
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枚
12
72
?枚
和差 小宁:(72-12)÷2 小春:30+12=42(枚)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3.2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项目 内 容
1. 刘老师买了5个足球,每个60元;买了4个篮球,每个50元。
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2.商店中,一条裤子48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
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画线段图分析。
一套衣服的价格等于上衣的价格加上( ),上衣的价格不知道,要先算出,根据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再求买一套衣服的价格,列式计算为(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解决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或画
( )分析数量关系。
4.小王家养鸡和鸭一共54只,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
小王家原来养鸭多少只?养鸡多少只?
5.一本故事书120页,小刚已经看了4天,每天看25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能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画线段图。
参考答案
1.60×5+50×4=500(元)
2.裤子的价格48×3=144(元) 144+48=192(元)
3.线段图
4.5420=34(只)鸭:34÷2=17(只)鸡:17+20=37(只)
5.4×25=100(页)120100=20(页)。
用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PPT课件
(2)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
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小华
小力
我第二次比第 一次多跳8下
我第二次比第 一次少跳13下
小华
小力
我第二次比第 一次多跳8下
我第二次比第 一次少跳13下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
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பைடு நூலகம்
你能画出表示上衣价钱 的线段吗?
?元
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返回
养兔场有黑兔24只,白兔的只数是 黑兔的3倍。
(1)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2)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湖中黑天鹅有12只,
,
白天鹅和黑天鹅共有多少只?
(1)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
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丨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节苏教版教材中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如何使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我会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概念,让他们明白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直线段。
然后,我们会探讨如何用线段图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例如距离、长度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线段的概念,学会用线段图来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通过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画线段图的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线段图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线段模型,以及一些用于画线段图的尺子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画出一个简单的线段图,用来表示课程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线段图的概念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是800米,小红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是600米,小明和小红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之差是多少?答案:小明和小红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之差是200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线段图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们尝试用线段图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就是我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分享。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线段的概念和画线段图的方法线段的概念和画线段图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们需要理解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直线段,并且学会如何用尺子和铅笔来画出线段图。
这个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线段的概念和画线段图的方法,学生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实践——以“画线段图”为例
教学·现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实践———以“画线段图”为例文|叶菲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画线段图”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解决策略,强调用动手实践的方式将抽象问题具象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久而久之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为未来学习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线段长度的比较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章节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课上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
现在我手中有两条丝带,一条长度是6厘米,另一条长度是9厘米,谁能告诉我这两条丝带哪个更长?学生1:我知道!9厘米的那条更长!教师:答得很好,那么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吗?学生1:因为9比6大!教师:说得非常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线段长度的比较。
教师: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时,我们首先要确保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相同,如刚才老师所提问题中,两个比较对象的长度单位都是“厘米”,所以可以直接通过数字大小来判断长短。
教师:(展示不一样长度单位的两组数据:8毫米和1厘米)对于不同长度单位的比较,我们又该用怎样的对比方法呢?学生2:我觉得可以换算单位,如将1厘米换算为10毫米,再进行比较。
学生3:我觉得可以直接画出线段图,就能直接比较长短。
教师: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画出线段图吧。
(学生拿出工具开始画线段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并予以针对性指导。
教师:看了大家画的线段图,我觉得大家做得非常好!其实比较线段长度并不难,只要了解单位换算的规律并能动手操作,就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完成比较。
二、线段长度的加减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章节的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丁丁家中一共有30盒酸奶,由于周日要去春游,丁丁拿走了12盒,周一早晨爸爸、妈妈、丁丁又各自喝了1盒,同学们,你们知道丁丁家里还有多少盒酸奶吗?学生1:我觉得可以列出一个计算式,用总数按顺序减去被带走和喝掉的酸奶数量,最后结果肯定正确。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一、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使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
如:鱼缸里有10条红金鱼, 8条黑金鱼,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几条?提问:这道题讲的两种鱼哪种多,哪种少?红金鱼多我们可用长线段表示(作图),黑金鱼少,线段要怎样画?二、线段图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
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例:黄花有9朵,比红花少5朵,红花有几朵?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画出黄花的朵数,再由“比红花少”可知哪种花多?怎样画红花的朵数?三、段段图能开阔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一题多解线段图能开拓学生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
例如:图书馆有科技书150本,故事书是它的3倍,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一般解法为:150×3-150=300(本)。
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
线段图的方法在低段数学学习中的渗透。
因为我们重视解决问题教学,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方法指导,这是问题的根本,也是问题的关键。
是我们更应该将关注点的侧重的地方。
解决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有不少的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这里我要介绍的方法,是线段图。
关于线段的定义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特点:有两个端点。
有限长。
关于线段图没有定义,词典中也没有解释。
可以这样理解:线段图是由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人们分析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
可以说,线段图在应用题这一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我们具有怎样高的解题能力,在解决应用题特别是较难理解的题目时,线段图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帮助。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2. 小明和小强共有图书120本,小强的图书本数是小明的2倍,他们两人各有图书多少本?3. 三、四年级共有学生165人,三年级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学生人数的2倍还少6人,三、四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4. 副食店共有白糖和红糖234千克,白糖的千克数正好是红糖的2倍,副食店有红白糖各多少千克?5. 小明和小强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小红和妈妈各多少岁?1. 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是母鸡的3倍,各养了多少只鸡?2. 三年级学生参加文艺小组和科技小组的共有108人,参加文艺小组的人数是参加科技小组人数的2倍,参加两个小组的各有多少人?3. 师徒俩共加工零件42件,师傅加工数是徒弟的5倍,师徒各加工多少件?4.师傅和徒弟共生产零件19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师、徒各生产多少个?5. 三、四年级共有学生165人,三年级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学生人数的2倍还少6人,三、四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1.. 机床厂有男女职工2400人,男职工是女职工的3倍,男、女职工各是多少人?2.. 食堂购进大米和面粉共1200千克,已知购进的大米的千克数是面粉千克数的2倍,购进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3.甲、乙两班共采集树种240千克,甲班采集树种量是乙班的3倍,两个班各采集树种多少千克?4. 甲、乙两个数之和为72,甲数除乙数商是2,甲、乙两个数各是多少?5. 两数之和等于462,其中一个数的最后一位数字是0,如果把0去掉,就与第二个数相同。
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是多少?1. 两个数之和是616,其中一个数的最后一位数字是0,如果把0去掉,就与另一个数相同,两个数各是多少?2. 十元一张和五元一张人民币共135张,十元张数是五元张数的4倍,两种人民币各是多少张?各是多少元?3.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4.小明买大单和小单线共25本,其中大单线的本数比小单线的本数的2倍多4本,两种本各多少本?5.师傅和徒弟共生产零件19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师、徒各生产多少个?。
《用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制定方案
通过线段图分析问题后,需要 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明确实
施步骤和时间表。
实施方案
按照制定的方案实施解决问题的 方法,比如调整策略、优化流程 等。
监控和反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 控和反馈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04
实施解决方案
确定解决方案的步骤
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问题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 解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规律,为解决方案 提供思路。
03
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用线段图来描述问题
01
02
03
简明扼要
用线段图描述问题时,应 尽量简洁明了,把问题的 关键信息一目了然地表达 出来。
明确关系
描述问题时,需要清晰地 表示出各个数量之间的关 系,比如比例、相加、相 减等。
05
结论与反思
结论的总结
画线段图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 题的策略,尤其在解决与距离 、时间、数量等有关的实际问 题时。
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更直观地 表示数量关系,帮助我们理解 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 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简化 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对解决方案的反思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问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确定需 要解决的问题。
定义问题
对问题进行明确、全面的定义 ,以便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范
围和目标。
分析问题
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了解问 题的本质、特点及与其它因素
的关联。
确定解决方案
基于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提 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执行解决方案的步骤
准备工具和材料
根据解决方案的需要,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理解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线段图的定义和特点2. 画线段图的方法3. 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画线段图的方法,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图的定义和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画线段图,并讲解画线段图的方法。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画线段图,体会画线段图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线段图的应用。
2. 观察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线段图解决,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线段图的定义和特点2. 画线段图的方法3. 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特别是线段图的定义、特点以及画线段图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图,学会如何画线段图,并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以及如何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线段图的作用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线段图的概念,学会如何画线段图。
2.让学生掌握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以及如何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2.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图的概念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线段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准备线段图的模板,以便学生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线段图的概念。
例如:“小明和小华一共摘了30个桃子,小明摘了18个,小华摘了多少个?”让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来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出题,用线段图来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并用线段图来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图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吗?能否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线段图的概念和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用线段图来解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2课时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2朵 ?朵
➢ 这道题我们经
历了哪些过程?
多7朵
黄花: 12×2=24(朵)
红花: 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 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线段图可以怎么改? 应该怎样解答?
红花比黄 花少7朵。
红花有多少朵?
画线段图分析:
12朵
绿花
黄花 红花
少7朵
列式解答:
?朵
黄花: 12×2=24(朵)
(2)
提问:苹果树有多少棵? 48+36=84(棵) 84-20=64(棵)
答:苹果树有64棵。
2. 小华、 小丽和阳阳参加 60 米游泳比赛,小华比阳阳多用 1秒,小丽比阳阳少用 1 秒。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
小华 阳阳
多1秒
小丽
少1秒
答:小丽游得最快,小华游得最慢。
3.
月季花有多少盆? 18+14=32(盆) 32×2=64(盆) 答:月季花有64盆。
红花: 24-7=17(朵)
答:红花有17朵。
前面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 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 求出红花的朵数。
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 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 不同。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1)
问:足球有多少个? 50+15=65(个) 65+20=85(个) 答:足球有85个。
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
① 绿: 黄:
红:
②
绿花
12朵
更简洁
黄花 红花
多7朵
?朵
➢ 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1.画线段图解决问题课件
当堂检测
3.甲、乙两地相距49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 了3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的多45千米。这辆汽车的平均速 度是多少千米/时?(教材P54 练习八 第11题)
你能先根据题意把线段 图补充完整,再解答吗?
(495-45)÷2=225(千米) 225÷3=75(千米/时) 答: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5千米/时。
小宁和小春共有 72 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看图说出已知条件 和问题,再解答?
科技书 文艺书
少15本
105本
题型: 都是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和差问题)
思路: 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想办法把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转化 为相等的数量。
归纳: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小春
添12枚 多12枚
共72 +枚12=84( )
2 给小宁添上12枚,变成和小春一样多。
72+12=84(枚) 小春:84÷2=42(枚) 小宁:72-42=30(枚)或 42-12=30(枚)
探索新知
比较这两种解法,它们在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去多法
补少法
都是先设法使两个人的邮票枚数变得同样多,使两个不相等
每条短花边长多少 厘米?长花边呢?
方法一:(90-10)÷4=20(cm) 方法二:(90+10×3)÷4=30(cm)
20+10=30(cm)
30-10=20(cm)
答:每条短花边长20厘米,长花边长30厘米。
随堂小练
3. 一个双层书架,上层书架的本数是下层的3倍。如果从上层搬60本 到下层,那么两层书的本数正好相等。原来上、下层各有图书多少
科技书和文 艺书各有多 少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使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
如:鱼缸里有10条红金鱼, 8条黑金鱼,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几条?提问:这道题讲的两种鱼哪种多,哪种少?红金鱼多我们可用长线段表示(作图),黑金鱼少,线段要怎样画?二、线段图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
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例:黄花有9朵,比红花少5朵,红花有几朵?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画出黄花的朵数,再由“比红花少”可知哪种花多?怎样画红花的朵数?三、段段图能开阔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一题多解线段图能开拓学生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
例如:图书馆有科技书150本,故事书是它的3倍,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一般解法为:150×3-150=300(本)。
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
线段图的方法在低段数学学习中的渗透。
因为我们重视解决问题教学,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方法指导,这是问题的根本,也是问题的关键。
是我们更应该将关注点的侧重的地方。
解决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有不少的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这里我要介绍的方法,是线段图。
关于线段的定义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特点:有两个端点。
有限长。
关于线段图没有定义,词典中也没有解释。
可以这样理解:线段图是由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人们分析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
可以说,线段图在应用题这一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我们具有怎样高的解题能力,在解决应用题特别是较难理解的题目时,线段图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帮助。
例:苹果有16个,梨子比苹果少5个,梨子有多少个?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是苹果和梨子在进行比较,而我们知道苹果的数量,所以,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苹果:然后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梨子,虽然梨子的数量我们并不清楚,但我们通过读题,知道梨子比苹果少,所以画这条线段的时候我们应该画的短一些,还有要强调的就是,在画的时候,尽量做到两条线段前端对齐。
第三步就是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是重点的地方。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裤子:28元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一件上衣多少钱?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谈话:我们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有时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画”来“画数学”,让“数学画”来帮助我们发现数量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想了解吗?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
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
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上衣————————————1、“一件上衣多少钱?”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综合算式是:28×3+28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综合算式是:28×(3+1)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组织学生交流,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线段图,问号为什么标在这儿,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综合算式是:28×3-28方法二:3-1=2……上衣比裤子多2个28元28×2=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综合算式是:28×(3-1)4、比较:第2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有利于学生学习线段图。
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一捆绳子长50米,第一次用去10米,第二用去8米。
这捆绳子短了多少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如果不画图,学生很难理解短了多少米,其实就相当于用去多少米。
可50米的线段怎么画?有学生认为拿出50米长的线进行实地演示,但很快被其他学生否定;有的学生则认为可以随便用一个长方形纸条表示50米,再分别“剪去”10米和8米。
这样似乎也达到了分析问题数量关系的效果,,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怎样“渗透”画图策略,为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一、引导学生读懂图第一学段教材呈现的图,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呈现信息。
通过具体场景或直观图呈现信息。
如,一年级(上册)解决含有括线的实际问题,教材多次呈现了类似下面的图,要求学生从图中找到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2.明晰概念。
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如,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单元,教材呈现了木块、花朵、小棒、胡萝卜、金鱼、小朋友等多组实物图,每种实物都展示着相同的几份,求一共是多少。
这样就为学生积累起大量感性的材料,从而逐步体会到乘法的本质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3.揭示关系。
借助直观图直观地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
如,一年级(下册)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教材出示花片图表示两数之间的相差关系:二年级(下册)倍的认识,教材出现直条图清晰地揭示了一倍与几倍的关系。
如何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呢?以倍的认识为例,笔者作了以下尝试:首先,整体观察,找准对象。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找准关注对象。
本图情境为3个小朋友在数花坛中各种花的朵数,关注对象为花的数量。
其次,有序读图,读准信息。
(1)按题目叙述顺序读出信息。
:蓝花2朵,黄花6朵。
(2)从总体到细节读出关系:总体看图上黄花多,蓝花少;再注意细节,图上将2朵蓝花圈起来看作一份,将黄花也每2朵一圈,有这样的3份。
再次,据图思考,分析关系。
(1)整合信息: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
蓝花2朵一份,黄花每2朵一份,有这样的3份。
(2)抽象关系: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3)解决问题:求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引导学生感悟图根据第一学段教材特点,可重点向学生介绍两种图:一是直观图。
直观图利用图形、符号来体现题中的信息、关系,它“简缩”了题目中的次要成分,把主要成分全面而又直观地展示出来,是第一学段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喜欢采用的形式。
二是线段图。
线段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表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关系明朗化,为正确解题创造条件。
第一学段的线段图往往用来反映两个量之间“比一比”的关系,包括比多比少和倍数关系。
以三年级(上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向学生演示画图过程,引导学生动态学习“画图策略”。
1.读题,把握信息。
师生齐读例题:一条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明确条件与问题。
2.画图,呈现信息。
例题共有三句话,教师读一句话完成画图的一个步骤,特别是让学生注意:表示上衣价格的线段应与表示裤子价格的线段起点对齐,并用3条表示裤子价格长度的线段较准确地表示出上衣价格是裤子的3倍。
(图略)3.读图,梳理关系。
带领学生据图理解题意:将裤子的价格28元看作一份,上衣的价格是这样的3份。
问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就是问把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合起来一共要多少元。
4.思考,解决问题。
要求买一套衣服多少钱?从图上看出裤子的价格已知,是28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价格的3倍。
因此,可以先求出上衣的价格,再与裤子的价格合起来。
同时,我们从图上也发现:可以先求一套衣服是几个28元,再算出一共多少元。
5.反思,感悟价值。
回顾过程:刚才我们是怎样用线段图来反映问题信息的?你觉得这样表示有何好处?通过画图,你在解题过程中有没有获得新的启发?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
”教师示范画图的过程就是动态地向学生逐步展示如何将问题“转化”成图像的过程。
在边读题边画图、边画图边思考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画图的方法,感悟画图策略的过程与价值。
三、帮助学生逐步尝试画图伴随着以上两种读图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画图。
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理解线段图;画出第一步图,提供画图的大体框架,引导学生接着往下画;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独立画图,对于可能出现的信息呈现不完整,关系表达不准确等问题,教师要利用面批、纠错等形式认真、耐心加以指导。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需要画图?画怎样的图?画图时有什么注意点?有了图怎样进一步思考?等等。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
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
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
”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