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和浸润程度分期进展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侵袭程度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侵袭程度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0e56e0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0.png)
288V 〇l. 32No . 3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Mar 2021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 V I M )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侵袭程 度的诊断价值刘俊丽[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 )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侵袭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丨8年6月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 )检查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20例。
根据病理 分期将其分为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根据是否侵袭肌层将其分为非肌层侵犯和肌层侵犯两组患者对比分析各 组 ADCst 、D 、('及 D •值,R 0C 评估 IVIM 诊断价值3 结果低级别组 ADCst (2. 02 ±0. 21 vs . 1. 51 ±0. 23) x K T 3 m m 2/s 、D (1.04 ±0. 24 vs . 0. 81 ±0. 14) x 1(T 3 m m 2/s 、f (0. 57 ±0. 12 vs . 0.47 ±0. 15)高于高级别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0.05)〇非肌层侵犯患者六〇€81(1.80±0.36¥3.1.24±0.20)810-31111112/8、0(0.98±0.14¥8.0.72 ±0. 19) x H T 3 m m 2/s 、f (0.57 ±0. 11 vs . 0.36 ±0. 12)高于肌层侵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DCst 、D 及f 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的A U C 面积分别为0. 9丨2、0. 842和0. 872。
ADCst 、D 及f 诊断膀胱 尿路上皮癌肌层侵犯的A U C 面积分别为0. 911、0. 840和0. 883。
膀胱癌tnm分期标准
![膀胱癌tnm分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e9a9c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4.png)
膀胱癌tnm分期标准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TNM分期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TNM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和蔓延情况来进行分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T(Tumor)代表肿瘤的大小和深度,分为T0、Tis、Ta、T1、T2、T3和T4七个分期。
其中,T0表示没有原发肿瘤,Tis表示原位癌,Ta表示肿瘤仅限于黏膜层,T1表示肿瘤浸润到黏膜下层,T2表示肿瘤侵犯肌层,T3表示肿瘤侵犯浆膜,T4表示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结构。
N(Node)代表淋巴结的受累情况,分为N0、N1、N2和N3四个分期。
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N1表示仅有一个浅表淋巴结受累,N2表示一个或多个盆腔淋巴结受累,N3表示一个或多个腹腔淋巴结受累。
M(Metastasis)代表远处转移的情况,分为M0和M1两个分期。
M0表示没有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根据肿瘤的T、N、M分期结果,可以将膀胱癌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五个阶段。
0期表示原位癌,Ⅰ期表示肿瘤侵犯黏膜层,Ⅱ期表示肿瘤侵犯肌层,Ⅲ期表示肿瘤侵犯浆膜或淋巴结转移,Ⅳ期表示有远处转移。
对于不同分期的膀胱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对于早期膀胱癌,手术切除肿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对于晚期膀胱癌,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则更为常见。
总之,膀胱癌的TNM分期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分期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膀胱癌的分期标准及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对膀胱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401b1183c4bb4cf6ecd114.png)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情况: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11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9.0/10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女性为 2.2/10万,位列女性十位之后;死亡率位居所有肿瘤的第十三位,男性及女性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0.9/10万,死亡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
膀胱癌发病存在地区性、种族性及性别的差异,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根据2010年至2014年美国SEER数据库统计,膀胱癌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73岁,中位死亡年龄为79岁。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2009 年膀胱癌发病率为6.61/10 万,人口标准化率为3.03/10万。
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1.41/10万和3.51/10万,男性是女性的3.3倍;死亡率为2.60/10万,男、女性膀胱癌的死亡率分别为 3.75/10万和1.24/10万,男、女性之比为2.97: 1。
2016年我国预测数据显示新发膀胱癌8.05万例,其中男性6.2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6位)、女性1.84万例;死亡3.29万例,其中男性2.5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11位)、女性0.78万例。
膀胱癌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规范和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膀胱癌的危险因素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吸烟是膀胱癌最为确定和最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与烟中含有的芳香胺类化合物4-氨基联苯有关系。
约50%的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吸烟可使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5倍,并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戒烟后膀胱癌的患病风险会逐渐下降。
在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芳香胺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如多环芳烃和氯代烃、β-萘胺、4-氨基联苯等。
膀胱癌病例分析及知识点
![膀胱癌病例分析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533efa5901020206409c6d.png)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膀胱肿瘤类型,在非特指情况下,膀胱癌即指膀胱 尿路上皮癌。
知识点——病理分级
秦觞过客整理制作
膀胱癌的分级与膀胱癌的复发和侵袭行为密相。
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分级(Grade)表示。关于膀胱癌的分级,目前普遍采 用WHO分级法(WHO1973,WHO2004)。现阶段文献多以WHQ2004分级 方法为主肿瘤的级别越高,表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越差,恶性度越高,预后 越差。
表 膀胱癌2009TNM分期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a 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Tis 原位癌(扁平癌) T1 肿瘤侵入上皮下结缔组织 T2 肿瘤侵犯肌层
T2a 肿瘤侵犯浅肌层(内1/2)
T2b 肿瘤侵犯深肌层(外1/2) T3 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a 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組织 T3b 肉眼可见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图为:原位癌在NB下表现 左图为常规内镜 右图为NBl内镜
知识点——尿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秦觞过客整理制作
FISH是于20世纪80车代末在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 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
膀胱癌诊疗规范
![膀胱癌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df4e5c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1.png)
膀胱癌诊疗规范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一、膀胱癌的诊断膀胱癌诊断及病理分级、分期的基本原则如下。
1)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超声、泌尿系 CT/MRI 检查或CTU/MRU 检查、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检查。
2)怀疑膀胱癌的患者应行膀胱镜检查;对可能需要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需要化疗的患者,建议同时病理活检;部分患者行诊断性TURBT 明确病理结果及病理分期。
3)怀疑原位癌、尿脱落细胞阳性而无明确肿瘤、无黏膜异常者应考虑随机活检,可选择荧光膀胱镜或NBI 膀胱镜检查。
4)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骨痛或碱性磷酸酶升高怀疑有骨转移者,建议骨扫描检查。
5)尿膀胱肿瘤标志物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可疑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高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转移有辅助作用。
6)推荐采用膀胱癌 2017 TNM 分期系统(AJCC)进行病理学分期荐采用2004年及2016版的分级标准(表3)。
7)尿路上皮癌分子分型根据 CK5/6、CD44、CK20 和P53 表达情况分为基底样型(Basal)、管腔样型(Luminal)和野生型P53 样型,与预后相关,基底样型预后最差,野生型 P53 样型预后最好。
表 1 2017 年 AJCC 膀胱癌 TNM 分期表 2 WHO 2016 版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分类和浸润性膀表 3 WHO 1973 年及 2004 年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系统WHO 1973 年分级WHO 2004 年分级乳头状瘤乳头状瘤Grade 1:高分化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Grade 2:中分化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Grade 3:低分化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二、膀胱癌的治疗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MIBC):标准治疗手段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根据复发危险决定膀胱内灌注治疗方案。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诊断进展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诊断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b9a5d1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8.png)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诊断进展
龚静;陈铌;周桥
【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6(21)9
【摘要】近年来在尿路上皮癌的诊断病理学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包括对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变异型有了更多的认识;一些新的免疫组化标记在病理诊断中得到应用;根据尿路上皮癌常见染色体改变设计的荧光原位杂交探针也已较多地用于尿液细胞样本筛查和复发监测;新的分子标记如microRNAs、TERT基因启动子突变和FGFR3基因突变检测等亦开始用于临床.本文择要介绍上述几方面的进展.
【总页数】6页(P661-666)
【作者】龚静;陈铌;周桥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5
【相关文献】
1.European Urology: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病理学分级和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呈正相关 [J], 吴开杰
2.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侵袭程度的诊断价值[J], 刘俊丽
3.FGFR3、MI及Ki67联合检测在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研究
[J], 杨建平;李春君;罗文奇;陈肖瑜;黄冬梅;马韵;曾丽霞
4.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侵袭程度的诊断价值[J], 刘俊丽
5.膀胱尿路上皮癌的CT表现及在术前病理分级中的价值 [J], 朱怡鸣;宋彬;雷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膀胱肿瘤的概述
![膀胱肿瘤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a3a93f29e31433239689355.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邢念增写在课前的话有关膀胱癌的研究有近1个世纪了,虽然至今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被揭示,治疗也有待改进,但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毕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3%。
90%以上是移行上皮癌,少数为鳞癌和腺癌;约75%为表浅性,20%为浸润性。
据调查膀胱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有5%确诊时已发生转移,70%以上的肿瘤治疗后复发,30%的复发肿瘤恶性度增加。
一、膀胱肿瘤的病因(一)工业致癌原比如橡胶制造业、印染业。
致癌物质主要是β-奈胺、 4-氨基联苯、联苯胺及α-奈胺,按顺序致癌原由强到弱。
有教授统计过,搞该类工业方面的工人,膀胱癌的发生率在百分之三四左右,所以该类制造业的工人要注意。
同时,致癌原因并不是今天接触了致癌原马上就得病,潜伏期很长, 10-15 年的时间。
(二)吸烟吸烟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比不吸烟者增高 2-3 倍,甚至 4 倍。
总而言之,吸烟对膀胱癌发生起了比较大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吸烟能引起肺癌,其次,就是膀胱癌。
(三)血吸虫病大家都知道埃及的血吸虫比较多,得了血吸虫病就容易膀胱癌。
埃及血吸虫病的膀胱癌往往是鳞状的细胞癌,跟移行细胞癌还不是很一样。
(四)其他膀胱癌的发病的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做盆腔放疗,吃止痛药非那西丁的病人膀胱癌的发病率也增高,也有人说喝咖啡膀胱癌发病率高。
另外,有人统计,糖精吃多了容易得膀胱癌,但是可靠的依据都不是很多。
在膀胱肿瘤的发生原因中,工业致癌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吸烟其次。
还与一些因素有关系,但是没有非常明显的证据。
二、膀胱肿瘤的病理(一)组织学类型膀胱癌从组织学类型上来讲 95% 的是上皮性肿瘤。
由于膀胱上皮是移行上皮,移行细胞癌是占了整个膀胱癌的 90% 以上。
再一部分就是鳞癌,比如血吸虫病引起的就是鳞癌,并不是所有的鳞癌都是血吸虫病引起的。
膀胱癌诊疗指导规范以及流程
![膀胱癌诊疗指导规范以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3989055a98271fe910ef9d5.png)
膀胱癌诊疗规范及流程【概述】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
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尚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有必要对膀胱癌的临床诊疗行为进行规范。
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
膀胱癌包括尿路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转移性癌、小细胞癌和癌肉瘤等。
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
尿路上皮肿瘤分为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低分级和高分级尿路上皮癌。
膀胱癌的分期指肿瘤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是判断膀胱肿瘤预后的最有价值的参数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La,T1)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
局限于黏膜(Ta-Tis)和黏膜下(T1)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往称为表浅性膀胱癌)占75%~85%,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15%~25%。
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大约70%为Ta期病变,20%为T1期病变,10%为膀胱原位癌[14]。
原位癌虽然也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差,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向肌层浸润性进展的概率要高得多[15]。
因此,应将原位癌与Ta、T1期膀胱癌加以区别【临床表现】(一) 早期症状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间歇全程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出现时间及出血量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并不一致。
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征和盆腔疼痛为首发表现,为膀胱癌另一类常见的症状,常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膀胱癌有关,而T a、T1期肿瘤无此类症状。
其他症状还有输尿管梗阻所致腰胁部疼痛、下肢水肿、盆腔包块、尿潴留。
有的患者就诊时即表现为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为晚期症状。
(二) 体格检查膀胱癌患者触及盆腔包块多是局部进展性肿瘤的证据[1]。
从膀胱泌尿上皮癌病理切片镜下表现分析病理分级
![从膀胱泌尿上皮癌病理切片镜下表现分析病理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92c7313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e.png)
2020年2月第3期临床研究从膀胱泌尿上皮癌病理切片镜下表现分析病理分级韩延霞河北省故城县医院,河北 衡水 253800【摘要】目的:探讨从膀胱泌尿上皮癌病理切片镜下表现分析病理分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00例膀胱泌尿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根据其病理分级的不同分为A组(乳头状瘤,20例)、B组(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25例)、C组(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5例)及D组(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20例),分析四组病理切片镜下表现。
结果:A组尿路上皮无异型性,皮乳头分离,层数较少且存在完整的伞细胞,无核分裂,细胞核大小形态正常;B组稍有异型性,乳头状肿瘤排列有序,结构轻度异常、细胞核轻度间变;C组有异型性,上皮细胞层次明显增多,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多,出现有丝分裂;D组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排列无极性,常见核分裂现象。
结论:不同病理分级的膀胱泌尿上皮癌在病理切片镜下有着不同的病理学表现,可为疾病的诊断以及后期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膀胱泌尿上皮癌;病理切片;病理分级;病理表现[中图分类号]R73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3-0054-02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内壁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发的泌尿系统肿瘤疾病[1]。
在我国,膀胱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且当前发病率居高不下,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根据《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分类标准,膀胱癌主要包括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
由于晚期膀胱癌治疗手段有限,过往数十年间,膀胱癌长期生存率未有太大进步。
在膀胱癌的诊疗上,首先需要将膀胱癌区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据两者的临床特点,其治疗原则完全不同[2]。
病理切片是病理医生诊断疾病的前提,通过观察膀胱泌尿上皮癌病理切片镜下的不同表现,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对后期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6e9e11453610661ed9f489.png)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情况: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11位,其中男性发病率为9.0/10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女性为 2.2/10万,位列女性十位之后;死亡率位居所有肿瘤的第十三位,男性及女性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0.9/10万,死亡率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
膀胱癌发病存在地区性、种族性及性别的差异,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根据2010年至2014年美国SEER数据库统计,膀胱癌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73岁,中位死亡年龄为79岁。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2009 年膀胱癌发病率为6.61/10 万,人口标准化率为3.03/10万。
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1.41/10万和3.51/10万,男性是女性的3.3倍;死亡率为2.60/10万,男、女性膀胱癌的死亡率分别为3.75/10万和1.24/10万,男、女性之比为2.97: 1。
2016年我国预测数据显示新发膀胱癌8.05万例,其中男性6.2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6位)、女性1.84万例;死亡3.29万例,其中男性2.51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11位)、女性0.78万例。
膀胱癌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规范和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膀胱癌的危险因素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吸烟是膀胱癌最为确定和最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与烟中含有的芳香胺类化合物4-氨基联苯有关系。
约50%的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吸烟可使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5倍,并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戒烟后膀胱癌的患病风险会逐渐下降。
在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芳香胺类化合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如多环芳烃和氯代烃、β-萘胺、4-氨基联苯等。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ddf8243bb68a98271fefa68.png)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时间:2010-12-8 20:03:39 来源:本站原创点击:198 一,前言膀肮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
为了进一步规范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于2006年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编写组,在学会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与组织下,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资料为依据,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Campbell's Urology 以及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美国国立综台癌症阿络(NCCN)等相关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际,缩写完成了2007年版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癌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两年来,《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我国膀胱癌的诊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时间的推移和膀胱癌相关研究的进展,使得《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有了更新的需要,同时,在指南的推广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丁一些在编写和认识上的问题和错误需要修改。
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的统一领导安排下,《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编写组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仔细查阅相荧文献,井经过反复讨论,完成此更新后的2009版《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以期对膀胱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
本版《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共引用371条文献,其中由我国学者在国内或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共35条。
二、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一)流行病学l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在男性排名第六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后…。
在美国,膀胱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位列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之后,在女性恶性肿瘤亦排在十位以后。
2002年世界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10.1/10万,女性为2.5/1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男性为4/10万,女性为1.1/10万。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疗原则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a48334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f.png)
膀胱尿路上⽪癌的诊疗原则膀胱癌是全球第⼗⼤常见肿瘤1,2018年全球估计有54.9万例新发膀胱癌病例,20万死亡病例。
男性⼈群的发病率(9.6/10万)和死亡率(3.2/10万)⼏乎是⼥性的四倍。
我国膀胱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男性同样远⾼于⼥性。
2018年我国膀胱癌发病8.22万例,其中男性6.42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8位)、⼥性1.79万例;膀胱癌死亡3.82万例,男性2.86万例(男性恶性肿瘤第12位)、⼥性0.95万例。
膀胱癌中90%以上为膀胱尿路上⽪癌。
除特殊的芳⾹胺类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和⽔污染外,吸烟是膀胱癌明确的主要危险因素,使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2~5倍,并且吸烟强度和时间与癌症风险成正⽐,约50%的膀胱癌患者有吸烟史2。
临床表现膀胱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尿、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
当肿瘤阻塞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不适、下肢⽔肿。
少数患者可因膀胱三⾓区及膀胱颈部的肿瘤导致出⼝梗阻,⽽出现排尿困难症状。
当疾病发展⾄晚期,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肾功能不全、腹痛或者⾻痛等晚期表现。
其中⾎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0%~90%的患者都是先出现间歇性、⽆痛性全程⾁眼⾎尿。
早期患者⼀般没有临床体征,局部晚期肿瘤有时可触及盆腔包块。
诊断原则膀胱癌的诊断应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尿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查以及膀胱镜检查做出判断。
其中,超声检查最常⽤、最基本;膀胱镜最重要;膀胱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是⾦标准;⽽诊断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则集诊断和治疗为⼀⾝。
诊断流程2(图1)。
图1. 膀胱癌诊断流程2膀胱癌分期膀胱癌的分期对后期制定治疗策略⾮常重要。
根据肿瘤的浸润深度,膀胱癌可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3。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指局限于膀胱黏膜层(Tis、Ta)及固有层(T1),肌层未见浸润,既往称为表浅性膀胱癌,约75%的患者初诊时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现状及进展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现状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8e71274693daef5ef73dfd.png)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现状及进展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进展程度,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ls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
对前者的治疗目前存在争议不多,而对MIBC患者即使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疗效亦难以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治疗前机体已经存在微转移灶。
而化疗可以清楚体内微转移灶、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本文就浸润性膀胱癌化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膀胱癌;膀胱肿瘤;化疗膀胱癌是一种泌尿外科常见病的和多发病,是世界范围内第六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按肿瘤的进展程度,膀胱癌分为浸润性膀胱癌和非浸润性膀胱癌。
对于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标准的治疗方式。
但术后复发率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创伤大,易感染,导致患者难以接受[2]。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如肿瘤局限且淋巴结阴性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如果发生膀胱壁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后则降至15%~30%。
这是由于肿瘤的高复发性和高转移风险,同时发现远处转移明显多于局部复发,表明肿瘤复发可能与手术前机体已存在微转移灶有关[3,4]。
故在围手术期进行化疗以尽可能清除微转移灶从而控制远处转移、预防复发和改善预后成为治疗的重要一环。
现就浸润性膀胱癌化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1 浸润性膀胱癌的化疗方案对膀胱癌患者的化疗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早期多为单一用药,但临床发现单一用药的有效率低,肿瘤临床缓解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均不能令人满意,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高,临床可以广泛应用,代表的一线化疗方案为MV AC方案(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加顺铂)。
尿路上皮癌ppt课件
![尿路上皮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e2f9a308a1284ac850439c.png)
-6
哈医大一院 肿瘤二科
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肾输尿管全切除,因术后有30 %~75%患者于输尿管残端或管口周膀胱壁 有癌复发,需同时切除输尿管残端及周围膀 胱壁。 开放性手术切除部分肾或肾盂肿瘤,复发率 达38%~60%,故被弃用。 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可达根治目的,减 少并发症,加快康复。与开放性肾输尿管切 除相近。但局部复发率较多。
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Tis,Ta,T1) 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原位癌虽 然也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 较差,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向肌层浸润性 进展的几率要高得多。因此应将原位癌与Ta, T1加以区别。
-9
哈医大一院 肿瘤二科
膀胱癌分期:
T(膀胱壁浸润的深度)N(盆腔或腹腔淋巴 结浸润深度)M(其他器官转移情况) Tis:原位癌,分化差,局限于尿路上皮内 Ta: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T1:浸入上皮下结缔组织 T2:浸润肌层,T2a,T2b T3:浸入膀胱周围组织,T3a(显微镜下见) T3b(肉眼见) T4:浸润邻近器官 N1~3:区域淋巴结浸润 M1:远处转移
-1 0
哈医大一院 肿瘤二科
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
常规行全身化疗,尤其是无法切除、弥漫转 移、可测量的转移病灶。不宜接受根治性膀 胱切除术的患者可行全省化疗+放疗。 一线方案: GC, (CR12%-22%,PR33%,中位生存时间为 13.8个月)较MVAC方案耐受性好。 MVAC, (CR12%-50%,有效率为50-70%,中 位生存时间为14.8个月) 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如肾功异常可用卡 铂代替顺铂。
肾盂癌单发性肿瘤行肾切除术和不完全
性输尿管切除术后,12%在输尿管残端发生 移行细胞癌,20%的患者以后有膀胱移行细 胞癌的发生。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术后护理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术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50414b04a1b0717ed5dd74.png)
膀胱癌膀胱癌(carcinoma of bladder )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包括所有原发于膀胱的恶性肿瘤。
4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增加,60 -70岁达到高峰,收常见的肿瘤,男女之比约为(3-4):1,城市居民发病率高于农村居民。
[病因]1.吸烟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1.8-2倍。
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初始年龄越小,膀胱癌发病风险越高。
目前对吸烟诱发膀胱癌的机制尚缺乏直接、明确的证据,普遍认为与香烟中的多种芳香胺有关。
2.职业因素目前认为,芳香胺(4-氨基联苯,2-茶胺)、多环烃、氧代烃等化合物是膀胱癌发病的第二危险因素。
燃料、橡胶、皮革、染发、钢铁铸造、焦炭,煤焦油蒸馏等从业人员,膀胱癌发病危险性显著增加。
3.非职业性因素(1)食物:大量摄入脂肪、胆固醇、油煎食物和红肉可增加膀胱癌发病风险。
(2)药物:非那西汀是苯胺的衍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形成邻羟氨基酚,具有致癌作用,致癌性与摄入量相关。
环磷酰胺在代谢过程中有羟基化物质产生,其代谢产物从尿液中排出,可诱发膀胱癌发生,致癌性与服药剂量、持续时间有关。
(3)其他因素:如遗传、慢性感染、炎症、结石、电离辐射、硒元素缺乏与膀胱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病理]1.组织类型 95%以上为上皮性肿瘤,其中尿路上皮移行细胞乳头状瘤超过90%。
鳞癌和腺癌各占2-3%。
近1/3的膀胱癌为多发性肿瘤。
非上皮性肿瘤极少见,多数为肉瘤如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婴幼儿。
2.分化程度 2004年,WHO将膀胱等尿路上皮肿瘤分为乳头状瘤、乳头状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肿瘤、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3.生长方式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
①原位癌局限在黏膜内,无乳头亦无浸润基底膜现象。
②移行细胞癌多为乳头状,低分化者常有浸润。
③鳞癌和腺癌为浸润性癌。
不同生长方式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4.浸润深度是肿瘤临床(T)和病理(P)分期的依据,根据癌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乳头状瘤除外),多采用TNM分期标准分为:Tis原位癌: Ta无浸润的乳头状癌;T1浸润黏膜固有层;T2浸润肌层,又分为T2a浸润浅肌层(肌层内1/2),T2b浸润深肌层(肌层外1/2): T3浸润膀胱周围脂肪组织,又分为T3a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T3b肉眼可见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4浸润前列腺癌、子宫、阴道及盐壁等邻近器官。
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和浸润程度分期的进展.精选PPT
![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和浸润程度分期的进展.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2501a9f7ec4afe05a1dfc2.png)
发展和演变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泌尿病理 Low-grade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协会(ISUP)提出了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新分类。 T4a 肿瘤侵犯前列腺、子宫、或阴道
膀胱癌的TNM分期注意事项 Mitotic figures are infrequent in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and usually confined to the basal layer.
传统上将尿路上皮称为移行上皮[14] , 目前在 文献上和习惯上这两个名词常常交替使用。
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
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以级(grade)来表示。 关于膀胱癌的分级,国际上有不少版本,
综合于(表1)。
Grading system
WHO 1973,1999 WHO/ISUP 1998 Consensus, WHO 2004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is a papillary urothelial lesion with an orderly arrangement of cells within papillae with minimal architectural abnormalities and minimal nuclear atypia irrespective of the number of cell layers.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is much thicker than in papillomas and/or the nuclei are significantly enlarged and somewhat hyperchromatic. Mitotic figures are infrequent in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and usually confined to the basal lay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is a papillary urothelial lesion with an orderly arrangement of cells within papillae with minimal architectural abnormalities and minimal nuclear atypia irrespective of the number of cell layers. The urothelium in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is much thicker than in papillomas and/or the nuclei are significantly enlarged and somewhat hyperchromatic. Mitotic figures are infrequent in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and usually confined to the basal layer.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
? 被覆尿路的上皮统称为尿路上皮 (urothelium) 。
? 传统上将尿路上皮称为移行上皮[14] , 目前在 文献上和习惯上这两个名词常常交替使用。
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
? 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以级(grade)来表示。 ? 关于膀胱癌的分级,国际国,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 学组正在着手制定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主要分期(Stage)和分级(Grade)标准
Grade ? Bergkvist分级法
? 1965 ? 改良Bergkvist法[7]
(1987)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WHO 1973 ? WHO/ISUP 1998
Grading system
WHO 1973,1999 Papilloma
WHO/ISUP 1998 Consensus, WHO 2004
Papilloma
TCC grade 1 TCC grade 2 TCC grade 3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PUNLMP ) Urothelial carcinoma low grade
Urothelial carcinoma high grade
历史发展和演变
? WHO 1973 Classification 1973年WHO提出,方法简单,便于分类, 主要是根据肿瘤细胞核间变的程度,将膀 胱尿路上皮癌分为3级,分化良好、中度分 化和分化不良,用grade 1、2、 3或grade Ⅰ、 Ⅱ、Ⅲ分别表示。目前仍然广泛使用 (WHO1999相同)。
? 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癌指乳头状尿路上皮损害,乳头 状肿瘤细胞排列有序,结构轻度异常,细胞核轻度间变, 可不考虑细胞层次的数目。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癌比 乳头状瘤细胞层次明显多,和/或细胞核轻微增大,染色 质增多,有丝分裂相偶见,通常限于基底层。
Low-grade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膀胱癌最新WHO分级法、 UICC-TNM 分期法介绍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马鸣
介绍
? 近年来,WHO和国际抗癌协会(UICC)分 别对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法进 行了一些重要的改动和修订
? 欧洲泌尿外科医师协会也适时推出了膀胱 癌的新版指南2006-Guidelines on TaT1 (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历史发展和演变
?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国际泌尿病理 协会( ISUP )提出了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新分类。 以后, 2004年WHO 正式出版了这一新的分类方法 (表1)。
? 本新分类法应用特殊的细胞学和结构学标准,对 膀胱癌的各个级别有详尽的描述。可以在网页 /bladder 查到各级膀胱的说明 例证。这个分级法把尿路上皮肿瘤分为低度恶性 潜能( PUNLMP )、低级和高级尿路上皮癌。
Consensus ? WHO 1999 ? WHO 2004
Stage
? 国际癌控制中心 UICC ( Union International Contre le Cancer ,1998, 2002) 的TNM分期法为
标准 [,34]
? 美国Jewett-StrongMarshall分期法 (AJCC)
Urothelial Papilloma
? Urothelial papilloma is defined as discrete papillary growth with a central fibrovascular cores lined by urothelium of normal thickness and cytology. There is no need for counting the number of cell layers. 散在的乳头状肿瘤,其中央有中心纤维血管核 心,排列着正常厚度,正常细胞的尿路上皮。 不需计数细胞的层次。
? Low-grade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overall orderly appearance but with easily recognizable variation of architectural and or cytologic features even at scanning magnification. Variation of polarity and nuclear size, shape, and chromatin texture comprise the minimal but definitive cytologic atypia. Mitotic figures are infrequent and usually seen in the lower half, but may be seen at any level of the urothelium.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here may be a spectrum of cytologic and architectural abnormalities within a single lesion, such that the entire lesion should be examined, with the highest grade of abnormality no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