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建校园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建校园局域网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组建校园局域网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7 月3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 2 -1.1课程设计目的............................................................................................................... - 2 -1。

2课程设计要求............................................................................................................. - 2 -二、需求分析.............................................................................................................................. - 2 -三、设计原则.............................................................................................................................. - 3 -四、方案设计与实施.................................................................................................................. - 3 -4。

大一计算机结课报告

大一计算机结课报告

大一计算机结课报告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课程时间:一学期,共16周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计算机安全等。

2. 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 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提高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

4. 网络基础:互联网的组成、网络协议、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等。

5. 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型数据库、SQL语言等。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学习成果1. 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熟练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3. 掌握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够进行文档编辑、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4. 了解了互联网的组成和网络协议,能够熟练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5. 掌握了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SQL语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c课程设计计算器报告

c课程设计计算器报告

c 课程设计计算器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熟练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C语言概述,介绍C语言的历史和发展,理解C语言的特点。

2.第二章:数据类型和运算符,学习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符。

3.第三章:控制结构,学习C语言的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4.第四章:函数,学习C语言的函数定义和调用。

5.第五章:数组和字符串,学习C语言的数组和字符串操作。

6.第六章:指针,学习C语言的指针概念和应用。

7.第七章:结构体和文件,学习C语言的结构体和文件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C语言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编写C语言程序。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2.参考书:《C Primer Plus》、《C和指针》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2.作业: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课后练习、编程任务等。

3.考试:占课程总评的40%,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评估方式要求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每周一次课,每次课2小时。

计算机系的实践与综合设计报告格式

计算机系的实践与综合设计报告格式

计算机系的实践与综合设计报告格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计算机系的实践与综合设计报告格式一、前言本报告旨在总结计算机系学生进行实践与综合设计项目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通过本报告,我们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实践与综合设计能力进行评估和提升,推动计算机系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X课题实践与综合设计项目2、项目组成员:XXX、XXX、XXX、XXX3、项目目标: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难度的软件/硬件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4、项目周期:XXXX年X月-XXXX年X月三、项目背景XXXX课程要求学生进行一个实践与综合设计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项目选择了XXX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该项目,学生们能够掌握XXX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项目内容1、项目需求分析在项目开始阶段,项目组成员对XXX进行了充分的需求分析,明确了XXX项目的目标和功能需求。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讨论,项目组确定了XXX的主要功能和设计方案。

2、项目设计3、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组成员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工作。

通过团队协作和分工合作,项目组顺利完成了XXX系统的开发工作,实现了系统的各项功能。

4、项目测试与优化在项目测试阶段,项目组对XXX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发现并修复了系统中的一些bug和性能问题。

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调整,项目组最终成功完成了对XXX系统的测试工作。

五、项目成果通过本项目,项目组成员掌握了XXX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XXX系统的成功实现和运行,也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项目经验。

通过本项目的实践与综合设计活动,项目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项目组成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收获。

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

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

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
在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诸如编程实践、软
件应用、网站设计、数据处理、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活动。

这些活
动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计算机
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或
项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另外,通过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计
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计算机
在科学研究、商业管理、艺术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拓宽视野,
增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认识。

总的来说,计算机课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能,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
下良好的基础。

西南交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网技术

西南交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网技术

课程设计一:组网技术1.设计目的a)巩固计算机网络知识b)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c)掌握局域网组建技术d)加深对网络概念的理解e)掌握网络的运行原理,结构组成2.设计要求a)给出组网技术的硬件方案i.常用的联网设备有哪些?各应用于什么场合?ii.典型的小、中、大型网络联网:联网方案、所需的设备、网络结构图b)给出组网技术的软件方案i.常用的服务器软件及其配置方法c)给出组网技术的网络接入方案i.了解常用的网络接入方案及接入设计ii.分别设计适合于家庭、网吧、单位的网络接入方案3.设计过程a.组网方案-硬件常用的联网设备:中继器、集线器(HUB)、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中继器: 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

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联,用于局域网。

集线器(HUB): 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

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主要用于将服务器与工作站连接到网络上。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的连接设备,网桥包含了中继器的功能和特性,不仅可以连接多种介质,还能连接不同的物理分支,如以太网和令牌网,能将数据包在更大围传送。

网桥的典型应用时将局域网分段成子网,从而降低数据传输的瓶颈,这样的网桥叫“本地”桥,用于广域网上的网桥叫做“远地”桥。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设备。

能基于目标MAC地址转发信号,而不是以广播方式传输,在交换机中存储并且维护着一计算机网卡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表,它对接收到的所有帧进行检查,读取帧的源MAC地址字段后,根据所传递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按照对应表中的容进行转发,每一个独立的数据包都可以从源端口送到目的端口,以避免和其他端口发生冲突,对应表中如果没有对应的目的地址,则转发给所有端口。

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是互联网络的枢纽,可以在多个网络上交换和路由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在相对独立的网络换具体协议的信息来实现这个目标。

大一计算机实训报告(共5篇)

大一计算机实训报告(共5篇)

篇一:大一计算机实践报告计算机实践报告主题:指导教师:年级:姓名:学号:主题选择及内容:本次计算机实践网页制作,我制作的网页是“我的家乡汉中”。

我的家乡在汉中,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也是一个历史名城。

余秋雨说“汉人,汉水,汉文化。

”可见,能以“汉”字命名,足以见其历史底蕴。

刚刚进入大学,离家千里,难免对家和家乡生出眷恋和私念。

所以,以此为题,在怀念家乡的同时,也把家乡介绍给大家,那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欢迎大家能够去领略她的风采。

虽然我做出来的作品,由于时间和条件以及能力的不足会有所欠缺,但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

本网站分为4个栏目(分别是:【主页-我的家乡汉中】,【汉中市的自然资源】,【汉中市的民俗民风】,【汉中市的风景名胜ppt】。

内容以汉中市历史,文化,风景各方面的介绍为主。

实验步骤:一.前期准备在动手制作之前,先从网上搜集有关家乡的一些资料,然后浏览一些排版精美的网站,并用frontpage2003版软件查看网站排版方式,从中汲取些经验。

二.幻灯片的制作首先打开演示文稿,建立一个空演示文稿,在空白幻灯片上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然后设置为最底层作为背景,再对每一个幻灯片进行编辑。

右击设置各个组件的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切换形式。

再将幻灯片保存于网页内并在首页制作超链接。

我所做的幻灯片的内容是关于我的家乡的风景名胜,包含一些名人故里以及国家级景区和生态自然保护区。

三.flash动画的制作首先打开flash动画制作软件,新建一个flash文档。

然后从网上找来制作flash的资料图片,参照课本以及网上介绍的步骤制作。

四.用frontpage软件制作网页用frontpage软件制作网页时,在主页面上插入一些图片,添加对家乡的介绍,做网页的同时,设置网页的背景图片以增强视觉效果,做完网页的表面内容后,将前面做的幻灯片,flash动画,以及编辑的子网页都超链接到主页上来。

做完这些后,在通过自己制作的图片,图像,动画来修饰网页,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java课程设计报告-java课程设计

java课程设计报告-java课程设计

Java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文本编辑器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日期:年月日目录一、综合设计的目的与要求⋯⋯⋯⋯⋯⋯⋯⋯⋯⋯⋯⋯⋯⋯3二、综合设计正文⋯⋯⋯⋯⋯⋯⋯⋯⋯⋯⋯⋯⋯⋯⋯⋯⋯⋯⋯31. 系统分析⋯⋯⋯⋯⋯⋯⋯⋯⋯⋯⋯⋯⋯⋯⋯⋯⋯⋯⋯⋯⋯⋯31.1系统开发背景、开发范围、建设目标与必要性开发⋯⋯⋯⋯⋯⋯⋯⋯31.2需求分析⋯⋯⋯⋯⋯⋯⋯⋯⋯⋯⋯⋯⋯⋯⋯⋯⋯⋯⋯⋯⋯⋯32.系统设计⋯⋯⋯⋯⋯⋯⋯⋯⋯⋯⋯⋯⋯⋯⋯⋯⋯⋯⋯⋯⋯⋯⋯⋯32.1功能设计⋯⋯⋯⋯⋯⋯⋯⋯⋯⋯⋯⋯⋯⋯⋯⋯⋯⋯⋯⋯⋯⋯32.2系统运行环境与开发工具⋯⋯⋯⋯⋯⋯⋯⋯⋯⋯⋯⋯⋯⋯⋯⋯⋯43 . 系统实施⋯⋯⋯⋯⋯⋯⋯⋯⋯⋯⋯⋯⋯⋯⋯⋯⋯⋯⋯⋯⋯⋯⋯4 3.1 源程序⋯⋯⋯⋯⋯⋯⋯⋯⋯⋯⋯⋯⋯⋯⋯⋯⋯⋯⋯⋯⋯⋯⋯43.2 .系统测试及部分截图⋯⋯⋯⋯⋯⋯⋯⋯⋯⋯⋯⋯⋯⋯⋯⋯⋯⋯12三、综合设计总结或结论⋯⋯⋯⋯⋯⋯⋯⋯⋯⋯⋯⋯⋯⋯⋯⋯⋯13四、参考文献⋯⋯⋯⋯⋯⋯⋯⋯⋯⋯⋯⋯⋯⋯⋯⋯⋯⋯⋯⋯⋯⋯⋯13《文本编辑器》一、综合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在学生能够较熟练使用java 程序设计语言进行软件代码的编写,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项目分析的能力,加深对相关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同时,在程序设计方法以及上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科学作风方面受到比较系统的练习。

二、综合设计正文1系统分析1.1系统开发背景、开发范围、建设目标与必要性随着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然对文本编辑操作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记事本是简单便捷的文本编辑器,可实现对文本编辑操作的基本功能。

1.2需求分析程序设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简单 GUI 设计和程序功能设计。

通过 GUI 设计实现图形用户界面,提供图形菜单,方便用户操作。

使用Java 语言编写一个能够对输入文字进行操作,具有合理的界面,能够在界面中实现右键快捷方式,对文档内容进行编辑操作,并且能够顺利退出的程序。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优秀7篇)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优秀7篇)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书(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书(优秀7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第1部分概述1.内容简介“贪吃蛇”是一款经典的小游戏,以其操作简单、娱乐性强而广受欢迎。

一条蛇在封闭的围墙内移动,在围墙内随机出现一个食物,通过键盘的方向键来控制蛇的移动,当蛇吃到食物后蛇的身体长一节,同时出现一个新的食物等待蛇去吃,如果蛇在移动过程中蛇头吃到自己身体或者吃到围墙的石头,则蛇死亡,游戏结束。

作为一个小游戏,设计中必须要考虑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因此游戏界面应简洁直观,让用户可直接了解游戏的操作。

“贪吃蛇”的设计对java编程的提高和进阶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本次设计使用java语言,通过GUI编程、线程、事件监听等技术来实现游戏的开发,功能虽然较少,但游戏的基本功能都具备,可正常进行游戏。

2.功能介绍- 1 -“贪吃蛇”小游戏的设计较复杂,要想实现所有功能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和很强的编程能力。

由于本人技术能力欠缺,所以只能实现基本的游戏功能,通过画图的方法来显示出蛇的身体,食物的位置和墙的位置。

主要操作是通过键盘的方向键来控制蛇的移动方向,无效方向要忽略;当蛇吃到食物时蛇的身体变长一节,同时产生一个新的食物;蛇吃到自己身体或者吃到石头时死亡,游戏结束;在游戏控制区域可通过相应按钮来控制游戏的运行进度。

3.设计环境本次游戏设计的环境及开发工具如下:运行环境:Windows 7编程语言:java开发环境:eclipse- 2 -第2部分需求分析1.用户特点分析游戏开发成功后,可适用于各类人群使用,所以要求界面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进行专门培训就可以学会如何操作2. 功能需求2.1图形界面的需求游戏画布区主要包括蛇的身体出现的位置,食物随机出现的位置,墙的固定位置,以及蛇可移动的区域。

游戏控制区域显示按钮及操作提示。

2.2属性需求在可使用性方面,要求各个功能实现简单,操作方便,系统处理正确;整个系统恢复性能号,链接速度快,以确保系统可适用性好。

另外,还要求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良好。

课程设计报告10篇

课程设计报告10篇

课程设计报告10篇课程设计报告1一、设计目的经过一系列硬件课程的学习及相关实验后,做一个综合的系统性的设计,对计算机硬件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可以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所用设备TDN—CM++实验教学系台,PC微机一台,排线若干三、设计思想1、确定搭建一台8位模型机,指令系统系统有10条,涉及输入,输出,加,减,自增,自减,与,传送,跳转,停机等指令。

2、根据所要设计的指令,确定各种信息的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的微指令。

3、根据数据通路,确定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

4、根据执行流程,确定好机器指令之后,确定相对应的微指令地址,需要多条微指令来完成的机器指令,要准确无误的确定每条微指令的后续地址。

5、设计好指令后,将指令加载,检测该指令是否可以达到预计功能。

四、设计总结经过了三天的实践学习,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搭档的默契配合下终于完成了硬件课程实验,从中受益匪浅。

实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接线,对于已经做过微机实验的我们,器件箱并不陌生,但也熟知连线的重要性,连每根线都必须十分细心,因为每根都影响着整个设备的运行。

于是,我跟我的搭档分工合作,她读图我连线,为了避免连错,我每根线都以红线为起始位,保持规律性,这样也方便出错后检查。

在我俩默契的配合下,我们很快就完成了连线操作,后来测试时却发现数据显示一直不变,经过检查才发现原来数据线少插了一根。

还好就这么一根问题,因为很多同学在连线这块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了,降低了效率,所以说小问题也不能忽视。

连线正确后,接下来就是编写微指令了,由于对指令的格式不是很熟悉,所以在了解指令格式和工作流程上花费了些时间。

编写的指令有两种,一个是操作码,一个是微指令。

操作码格式比较简单,相比而言微指令格式比较复杂,共24位,为了便于理解,在编写微指令的时候我都按各部分的含义将24位划分成了几个部分,也便于修改。

在编写指令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写的指令都是时最常用的基本指令,我们都很清楚每条指令的含义,但是把它们转换成微指令还是比较复杂的。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附录源码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附录源码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设计报告设计名称:操作系统综合设计设计题目:进程同步与死锁学生学号: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成绩:指导教师(职称):张立(讲师)完成时间:14年2月17日至14年2 月28日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说明:1、报告中的第一、二、三项由指导教师在综合设计开始前填写并发给每个学生;四、五两项(中英文摘要)由学生在完成综合设计后填写。

2、学生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给出各项分值及总评成绩。

3、指导教师评语一栏由指导教师就学生在整个综合设计期间的表现、设计完成情况、报告的质量及答辩等方面,给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4、所有学生必须参加综合设计的答辩环节。

凡不参加答辩者,其成绩一律按不及格处理。

答辩小组成员应由2人及以上教师组成。

5、报告正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5000字,也可由指导教师根据本门综合设计的情况另行规定。

6、平时表现成绩低于6分的学生,其综合设计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7、此表格式为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的基本格式(适用于学院各类综合设计),各教研室可根据本门综合设计的特点及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并上报学院批准。

答辩记录表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五、Abstract:Process synchronization and deadlock is the operation of the main learningsystem research,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he process system process is a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processes, is a cooperative process conscious behavior.However, there is a sync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oftypical example, only by producers to produce products, consumer to consumer,between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of action need certain coordination. Similarly,the two process is sometimes also have such a dependency, it should be certainthat their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execution order.Bankers algorithm Dijkstra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algorithm to avoid deadlock, this algorithm can be used for the banking system because of its cashloans. Bankers algorithm is advancing in the premise to ensure the system security. The first securitycheck to process requests, to determin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r not,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ystem, avoid deadlock.Research on resource allocation strategies in the operating system also have similar problems, the system of limited resources for multiple processes, mustguarantee the resources of the process to return the resource in limited time, for other processes resources. If the resource is not allocated by the process ofcircular waiting for resources will occur, the process cannot continueto executethe deadlock phenomenon.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process synchronization and deadlock the core thought as well as the state of thealgorithm, the realization of design in general, including in the design ofalgorithms, and each algorithm module ideas through a flow chart, block code,and test, and finally program test. The design is a simple simulation program by compiling and debugging a system dynamic allocation ofresources,synchronization and deadlock observation conditions, and by using the appropriate algorithm,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avoid deadlock occurred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I)第一章课题背景 (1)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1)1.2 课题内容及分析 (1)第二章设计简介及设计方案论述 (2)2.1 设计简介 (2)2.2 设计方案论述 (2)2.3 设计流程图 (3)第三章详细设计 (6)3.1 算法思想 (6)3.1.1基本思想 (6)3.2算法描述及数据结构 (6)3.2.1生产者/消费 (6)3.2.2银行家算法 (6)第四章设计结果及分析 (7)4.1 生产者/消费者调试界面 (7)4.1.1 主程序界面 (7)4.1.2 菜单界面 (7)4.2 银行家算法调试界面 (9)4.2.1 主程序界面................................................................................................ . (9)4.2.2 菜单界面 (10)总结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附录主要程序代码 (15)摘要进程同步与死锁是操作系统研究中主要的学习课题,多进程的系统中进程之间的同步关系是进程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是合作进程间有意识的行为。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范文(精选11篇)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范文(精选11篇)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范文(精选11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范文(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算机专业导论课程报告1一、实习目的在校学的专业是机电技术与应用,但实习的是与计算机相关的内容。

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二、实习任务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实习内容1、学习oa系统办公软件。

2、mysql数据库的安装,以及简单的配置和使用。

3、学习html以及基础的php增删改查。

4、简单的网络安全的处理。

5、计算机的一些简单的维护。

四、实习过程1、学习oa系统办公软件我与xx年7月11号正式加入xx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职位是公司的网管。

因为本身的基础不是很好,专业也不是对号的,但是自己蛮喜欢计算机的,所以就做了网管。

进公司的第一天我就接触了oa系统办公软件。

oa里面主要是工作流,工作流就是把一个工作分解成多个步骤,由多人协同来完成。

这样每人管自己的一块工作,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

前两个月公司因为才刚用oa,加上是个旅游公司,所以要做许多表单以及流程,然后要设定每一步的经办人,可写字段、下一步骤和转入转出条件。

表单流程昨晚之后要做插件,就是php的实践,这是的我的领导完成的。

虽然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但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别人的帮助解决了。

现在已经完全能够处理oa的维护以及简单的开发和使用。

从中我学到了遇到问题候首先不要慌,如果不懂可以婉转的告诉对方,然后自己上百度去查。

在做人方面要严谨,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与语气,下级对上级交谈语气要恭敬,不要大吼大叫的,要学会换位思考法。

2、学习html以及基础的php和mysql数据库这是我主要的学习目标以及今后工作的重点,现在已经学会了html,以及简单的php的增删改查和sql的安装与使用。

课程设计实习报告(3篇范文)

课程设计实习报告(3篇范文)

课程设计实习报告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设计实习报告(3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程设计实习报告(3篇范文)1实训任务: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2)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功能的使用和dp?51pro。

net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平台的使用。

(3)利用单片机的p1口作io口,学会利用p1口作为输入和输出口。

(4)了解掌握单片机芯片的烧写方法与步骤。

(5)学会用单片机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熟悉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运用。

(6)掌握利用protel 99 se绘制电路原理图及pcb图。

(7)了解pcb板的制作腐蚀过程。

二、实训器材:pc机(一台)pcb板(一块)520ω电阻(八只)10k电阻(一只)led发光二极管(八只)25v 10μf电容(一只)单片机ic座(一块)at89c51单片机芯片(一块)热转印机(一台)dp?51pro。

net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平台(一台)三、实训步骤:(2)将流水灯程序编写完整并使用tkstudy ice调试运行。

(4)打开电源,将编写好的程序运用tkstudy ice进行全速运行,看能否实现任务要求。

(6)制板。

首先利用protel 99 se画好原理图,根据原理图绘制pcb图,然后将绘制好的pcb布线图打印出来,经热转印机转印,将整个布线图印至pcb板上,最后将印有布线图的pcb板投入装有三氯化铁溶液的容器内进行腐蚀,待pcb板上布线图外的铜全部后,将其取出,清洗干净。

(7)焊接。

将所给元器件根据原理图一一焊至pcb板相应位置。

(8)调试。

先把at89c51芯片插入ic座,再将+5v电源加到制作好的功能板电源接口上,观察功能演示的整个过程(看能否实现任务功能)。

SOPCEDA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出租车计费器

SOPCEDA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出租车计费器

SOPC/EDA综合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出租车计费系统设计设计者: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时间:目录摘要 (2)Abstract (1)第一章引言 (2)1.1课题背景 (2)1.2本文的主要工作 (2)第二章 FPGA、VHDL介绍 (4)2.1 FPGA现状及发展 (4)2.2 FPGA的结构与特点 (4)2.2.1 FPGA基本结构 (5)2.2.2 FPGA的特点 (6)2.3 VHDL设计优点 (6)第三章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 (7)3.1出租车计费器的总体设计 (7)3.1.1出租车计费标准 (7)3.1.2 总体框架设计 (7)3.2出租车计费器主要模块设计 (8)3.2.1 速度模块 (9)3.2.2 计程模块 (9)3.2.3 计时模块 (10)3.2.4 计费模块 (5)第四章整体电路设计 (6)4.1 整体电路图 (6)4.2 电源电路 (7)4.3 启动/停止按键电路 (7)4.4 自动清零部分 (8)第五章系统仿真与下载实现 (8)5.1 QuartusⅡ软件介绍 (9)5.1.1软件特点 (9)5.1.2 QuartusⅡ设计流程: (9)5.2仿真结果 (10)5.2.1整体仿真 (10)5.2.2速度模块仿真 (10)5.2.3计程模块仿真 (11)5.2.4计时模块仿真 (11)5.2.5 计费模块仿真 (12)5.3设计测试 (12)第六章总结及展望 (13).致谢 (19).主要参考文献 (19)基于FPGA的出租车计费器设计摘要:随着EDA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系统的设计技术和工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的出现,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很多方便。

利用它进行产品开发,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FPGA芯片进行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方法,描述了研究该课题的意义和应用价值;说明了Altera公司的FPGA结构原理及其主要运用;介绍了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的主要功能和设计;讲解了出租车计费器的系统原理和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该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来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报告将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的分析和讨论。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学习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的软件工具。

2. 实验环境:本实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下:- 硬件环境:一台支持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计算机;- 软件环境: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的软件工具,如Xilinx ISE、ModelSim等。

3. 实验步骤:本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计算机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和功能。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指令集、寄存器、运算单元等。

3.2 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

设计包括指令集的设计、寄存器的设计、运算单元的设计等。

3.3 系统实现在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实现。

具体步骤包括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进行电路设计,使用Xilinx ISE进行逻辑综合和布局布线,最终生成bit文件。

3.4 系统测试在系统实现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

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功能测试主要是验证系统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运行速度、吞吐量等。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指令集:支持基本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寄存器:包括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等;- 运算单元: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控制单元。

计算机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计算机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题目:院系:班级:组号:组长:组员:指导教师:小组成绩:日期:年月日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提交文档要求1、每组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目的、要求、开发的组织过程(并着重说明小组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开发方案、算法等变动情况)、使用的开发环境、系统开发计划(包括:系统规划、功能、任务量估算、人员安排、进度等)、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程和调试的过程说明、最终本系统解决的问题、系统使用说明书(包括功能介绍,系统安装与配置,数据库设置,系统运行、操作界面说明,操作过程说明,异常情况操作说明等)。

2、每组提交最终完整的程序(软件)代码(要求在关键变量、函数、代码处有注解和说明,并可以在文档显示页面上下载,可以编译、链接和运行)-以软盘、U盘或电子文档形式提交。

3、每个人需要提供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感想、建议、小结等(内容中必须明确写明你在课程设计中承担的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其余内容自由发挥,可以手写,字数不少于1000字)。

二、程序开发要求1、每个同学必须亲自编写一段程序代码,并明确所承担的开发文档内容,否则课程设计考核不及格。

2、系统原则上一般不设置用户登录界面,如果需要时,系统的登录界面,应标明各类用户名和密码,或者直接确认进入系统。

3、运行的系统中只能有一个数据库,并且和程序放在同一个目录下。

4、程序中调用数据库时,应采用相对路径,不能采用绝对路径。

如果采用ODBC,程序应能够自动设置,不能手工设置。

5、数据库、表、字段的名称和程序中的变量名称应该使用英文或易阅读的英文缩写,不能采用汉语拼音的缩写。

6、系统中所需要的数据量应该满足系统所有功能演示的要求。

三、任务分配四、考核方式由各组的组长给自己的组员(包括组长自己)打分。

评分依据是开发系统过程中的每个人承担任务的工作量、难度、作用以及提交的文档质量和程序开发的要求是否达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建校园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建校园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001 指导教师:高学号: 0811xxxxxx姓名: ahhfyinyun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 3 -1.1 设计目标...................................................................................................................... - 3 -1.2设计依据....................................................................................................................... - 3 -1.2.1 可行性分析...................................................................................................... - 3 -1.2.2 客户需求分析.................................................................................................. - 4 -1.2.3校园局域网特点............................................................................................... - 4 -1.3设计意义....................................................................................................................... - 5 -二. 网络拓扑结构....................................................................................................................... - 5 -2.1 网络拓扑图.......................................................................................................................... - 5 -2.1.2总体结构安排................................................................................................... - 5 -2.1.2办公,教学区安排........................................................................................... - 6 -2.1.3学生居住区安排............................................................................................... - 6 -2.2 网络拓扑说明............................................................................................................ - 7 - 三.项目使用的硬件配置.......................................................................................................... - 7 -3.1服务器(配置单)....................................................................................................... - 7 -3.2客户端(配置单)........................................................................................................... - 8 -3.3网络连接设备(设备列表)....................................................................................... - 9 - 四.网络解决方案.................................................................................................................. - 10 -4.1总布线规划................................................................................................................. - 10 -4.2详细布线说明............................................................................................................. - 10 -4.3 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方案................................................................................... - 12 - 五.项目使用的网络平台........................................................................................................ - 15 -5.1服务器端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 15 -5.2服务器端网络服务..................................................................................................... - 17 -5.2.1 DHCP的安装与配置....................................................................................... - 17 -1.目的及意义................................................................................................ - 17 -2 实现方法.................................................................................................... - 17 -5.2.2 DNS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 21 -1.目的及意义................................................................................................ - 21 -2. 实现方法.................................................................................................. - 21 -5.2.3 Web服务器安装与配置................................................................................. - 27 -1. 目的及意义.............................................................................................. - 27 -2. 配置步骤.................................................................................................. - 27 -5.3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7家庭高级版................................................................ - 31 - 六.校园网的安全和维护........................................................................................................ - 31 -6.1 校园网的安全............................................................................................................ - 31 -6.1.1 问题................................................................................................................ - 31 -6.1.2 解决方法........................................................................................................ - 31 -6.2 校园网的维护............................................................................................................ - 32 -七. 心得.................................................................................................................................. - 32 -组建校园局域网摘要:针对组建校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基于需求分析,进行网络规划,详细描述组网过程,并进行相关安全维护服务,确保网络顺畅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技术综合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锅炉液位控制系统学生姓名史婷艳专业班级自动化1302班学号20134460203指导老师洪镇南2017年1 月3日目录前言 (2)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对象与控制指标 (4)1.1锅炉汽包水位的特征 (4)1.2汽包水位动态特性 (4)1.2.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W作用下的动态特性 (4)1.2.2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D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5)1.2.3燃料量B扰动下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 (6)2. 汽包水位控制方案 (7)2.1单冲量控制方式 (7)2.2 双冲量控制方式 (8)2.3 三冲量控制方式 (9)3. 三冲量串级PID控制 (11)3.1 串级PID控制 (11)3.2 智能整定PID控制 (12)4 汽包水位模糊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12)4.1 输入输出变量 (12)4.2 隶属度函数 (15)4.3基于MATLAB/Simulink 环境建立的系统仿真分析 (16)4.3.1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系统模型 (16)4.3.2 仿真结果分析 (18)总结与体会 (18)参考文献 (20)前言锅炉是典型的复杂热工系统,目前,中国各种类型的锅炉有几十万台,由于设备分散、管理不善或技术原因,使大多数锅炉难以处于良好工况,增加了锅炉的燃料消耗,降低了效率。

同时,锅炉工作过程中各项指标的调节难以建立数学模型,具有非线性、不稳定性、时滞等特点,所以如何改善对锅炉的控制,保证其正常工作,提高效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汽包液位是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保证液位在给定范围内,对于高蒸汽品质、减少设备损耗和运行损耗、确保整个网络安全运行具有要意义。

现代锅炉的特点之一就是蒸发量显著提高,汽包容积相对变小,水位变化速度很快,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汽包满水或者烧成干锅,这都对汽包液位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包液位过高,会影响汽包内汽液分离效果,使汽包出口的饱和蒸汽带水增多,蒸汽带水会使汽轮机产生水冲击,引起轴封破损、叶片断裂等事故。

同时会使饱和蒸汽中含盐量增高,降低过热蒸汽品质,增加在过热器管壁和汽轮机叶片上的结垢。

水位过低,则可能破坏自然循环锅炉汽水循环系统中某些薄弱环节,以致局部水冷管壁被烧坏,严重时会造成爆炸事故。

目前,对汽包液位位控制大多采用常规PID控制方式,从控制方式来看,它们要么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不能有效的控制锅炉汽包“虚假水位”现象,要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虚假现象”,系统却过于复杂,成本投入过大。

常用的蒸汽锅炉液位调节系统有三种基本结构:单冲量调节系统结构、双冲量调节系统结构、串级三冲量调节系统结构。

基于锅炉水位控制及模糊控制的特点,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将模糊控制引入锅炉汽包水位的三冲量控制中。

对汽包水位的模糊控制方式进行结构及性能上的分析和比较,并利用Simulink分别在设定值及在干扰作用下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对象与控制指标1.1 锅炉汽包水位的特征汽包水位是锅炉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维持锅炉汽包水位在规定的范围内,是保证锅炉安全生产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锅炉正常生产运行的主要指标之一。

水位过高,会影响汽包内汽水分离效果,使汽包出口的饱和蒸汽带水增多,蒸汽带水会使汽轮机产生水冲击,引起轴封破损,叶片断裂等事故;水位过低则可造成水的急速蒸发,汽水自然循环破坏,局部水冷壁管被烧坏,严重时造成爆炸事故。

现代工业锅炉都向着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发展,一般锅炉容量越大,汽包的容水量就相对越小,允许波动的蓄水量就更少,这样对汽包水位要求就更高了。

因此,研究汽包水位的控制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业锅炉汽水系统结构如图1.1 所示:图 1.1 锅炉的汽水系统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的任务是:跟踪锅炉的蒸发量并维持汽包水位在工艺允许的范围内。

汽包及蒸发管中贮藏着蒸汽和水,贮藏量的多少是以被控制量水位表征的。

汽包的流入量是给水量,流出量是蒸汽量,当给水量等于蒸汽量时,汽包水位就恒定不变。

影响汽包水位变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燃煤量、给水量和蒸汽流量,其它还有炉膛热负荷、汽包压力的变化等原因。

燃煤量对水位变化的影响是非常缓慢的,比较容易克服。

因此,我们主要考虑给水量W、蒸汽流量D燃料量B三个主要因素对水位的影响。

1.2 汽包水位动态特性1.2.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W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如果把汽包及其水循环系统看作一个单容水槽,那么水位的给水阶跃扰动响应曲线应该为图1.2所示的曲线H 1所示。

但考虑到给水的温度低于汽包内饱和的水温度,当它进入汽包后吸收了原有的饱和水中的一部分热量使得锅炉内部的蒸汽产量下降,水面以下的汽泡的总体积V 也就会相应的减小,从而导致水位下降如图1.2所示的曲线H 2所示。

水位的实际响应曲线应是曲线H 1和H 2之和,如图1.2所示的曲线H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响应过程有一段延迟时间。

即它是一个具有延迟时间的积分环节,水的过冷度越大则响应延迟时间就会越长。

其传递函数可以近似表示为:11()()()(1)εH s G s W s s τs ==+(1-1) 式中 1ε——汽包水位的变化速度; τ——延迟时间。

图1.2 给水流量扰动下水位阶跃响应其扰动传递函数方框图如图1.3所示,可近似认为是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的串联。

图1.3 给水扰动传递函数方框图1.2.2 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D 扰动下的动态特性当锅炉负载耗汽量D 突然做阶跃增加时,一方面改变了汽包内的物质平衡状态,使汽包内液体蒸发量变大从而使水位下降,如图1.4所示的曲线H 1所示,另一方面由于锅炉负载耗汽量D 的突然增加,将迫使锅炉内汽泡增多,同时由于燃料量维持不变,汽包压力下降,会导致水面以下蒸汽泡膨胀,总体积V增大,从而导致汽包水位上升,如图1.4所示曲线H 2所示。

水位的实际响应曲线应该是曲线H 1和H 2之和,如图1.4所示曲线H 所示。

对于大中型锅炉来说,后者的影响要大于前者,因此负荷做阶跃增加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水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明显升高的现象,这种反常现象通常被称为“假水位现象”。

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惯性加积分环节,其传递函数可以近似的表示为:1)()()(022++-==s T K s s D s H s G ε (1-2) 式中 2ε——汽包水位对于蒸汽流量的飞升速度;0T ——“假水位现象”的延迟时间。

图1.4蒸汽流量扰动下水位阶跃响应1.2.3燃料量B 扰动下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燃料量的扰动必然也会引起蒸汽流量D 的变化,因此也同样会有“假水位现象”发生。

但由于汽包水循环系统中有大量的水,汽包和水冷壁管道也会存储大量的热量,因此具有一定的热惯性。

燃料量的增大只能使蒸汽量缓慢增大,而且同时汽压也会缓慢上升,它将使汽泡体积减小,因此燃料量扰动下的“假水位现象”比负荷扰动下要缓和的多。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给水量扰动下的水位响应有迟滞性,负荷扰动下的水位响应有“假水位现象”。

这些特性使得汽包水位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对它的控制变得比较复杂和困难。

此外,通过汽包内部汽水系统在压力升高时的“自凝结”和压力降低时的“自蒸发”影响水位。

由于汽包压力对汽包水位影响较为复杂且不很显著,本设计未涉及对它的研究。

2 汽包水位控制方案2.1 单冲量控制方式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图及方框图如图2.1和2.2所示。

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是以汽包水位测量信号为唯一的控制信号,即水位测量信号经变送器送到水位调节器,调节器根据汽包水位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偏差去控制给水调节阀,改变给水量以保持汽包水位在允许范围内。

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是汽包水位控制系统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控制系统。

这种控制结构的特点主要有:①结构简单,投资少;②适用于汽包容量较大,虚假水位不严重,负荷较平稳的场合;③为安全运行,可设置水位报警和连锁控制系统。

图2.1 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图图2.2 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方框图但在停留时间较短,负荷变化较大时,采用此方式就不合适。

这是由于:(1)负荷变化时产生的“虚假水位”,将使调节器反向错误动作,负荷增大时反向关小给水调节阀,一到闪急汽化平息下来,将使水位严重下降,波动很大,动态品质很差;(2)负荷变化时,控制作用缓慢。

即使“虚假水位”现象不严重,从负荷变化到水位下降要有一个过程,再由水位变化到阀动作己滞后一段时间。

如果水位过程时间常数很小,偏差必然相当显著;(3)给水系统出现扰动时,阀门动作缓慢。

假定给水泵的压力发生变化,进水流量立即变化,然而到水位发生偏差而调节阀动作,同样不够及时。

总之,单冲量汽包水位调节的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在汽包容量比较大、水位在受到扰动后的反应速度比较慢、“假水位”现象不很严重的场合,采用单冲量水位调节是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的。

2.2 双冲量控制方式双冲量水位控制系统是在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以蒸汽流量信号为前馈信号的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如图 2.3,由于引入了蒸汽流量前馈信号,当蒸汽量变化时,就有一个与蒸汽量同方向变化的给水流量信号,可以减少或抵消由于“虚假液位”现象而使给水量与蒸汽量相反方向变化的错误动作。

使调节阀一开始就向正确的方向动作。

因而能极大的减小给水量和水位的波动,缩短过度过程时间。

图2.3与图2.4是典型的双冲量控制系统原理及方框图。

这是一个前馈加单回路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系统。

这里的前馈系统仅为静态反馈,若考虑两条通道在动态上的差异,须加入动态补偿环节。

如图2.3所示,加法器的输出是:(2-1) 式中 P C ——水位控制器输出;P F ——蒸汽流量变送器输出;C ——初始偏置值;C 1、C 2——加法器的系数。

012C F P C P C P C =±+图2.3 双冲量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图图2.4 双冲量水位控制系统方框图从本质上看,双冲量控制系统是一个前馈加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复合控制系统。

这种调节系统的特点是:(1)引入蒸汽流量前馈信号可以消除“虚假水位”对调节的不良影响,当蒸汽量变化时,就有一个使给水量与蒸汽量同方向变化的信号,可以减小或抵消由于“虚假水位”现象而使给水量与蒸汽量相反方向变化的误动作,使调节阀一开始就向正确的方向移动。

因而大大减小了给水量和水位的波动,缩短了过渡过程的时间。

(2)引入了蒸汽流量前馈信号,能够改善调节系统的静态特性,提高调节质量。

当选择匹配时,系统的静态特性是无差的。

双冲量调节由于有以上特点,所以能在负荷变化频繁的工况下比较好的完成水位调节任务。

在给水压力比较平稳时,采用双冲量调节是能够达到调节要求的。

双冲量调节存在的问题是:调节作用不能及时反映给水侧的扰动,当给水量扰动时,调节系统等于单冲量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