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简介
经特制的祛泡装置后成为含氧丰富的动脉 血流入储血室
A
26
操作注意事项(一)
初次使用以前认真阅读说明书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氧合器 使用前试水,确保变温装置无渗漏 注意发泡情况,不均匀,更换氧合器 血液滞留发泡板,又无气体通过,易造成
发泡板筛孔的堵塞 使用的安全时限为3小时
个开口的透明塑料室 三者依靠特殊技术紧密结合
A
16
Medtronic Biomedicus
A
17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内置磁铁在电机的带动下,使锥形叶轮高速旋转 ,带动液体流动
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离心杯侧壁形成压力, 由侧壁开口流出
在离心杯中央形成低压区 液体即可随叶轮转动进入离心杯,从而产生有效
A
67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氧合器的使用
1.膜式氧合器:
先开机后开气;先停气后停机。根据温度和血PaO2 调节氧浓度; 根据PaCO2调节通气量。停循环或低 流量时, 停止通气/减低通气量。停机后不可在动 脉路抽血。
2.鼓泡式氧合器: 氧浓度100%,根据血气PaCO2、PaO2调节氧流量。
A
68
毒。
A
63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
控制性血液稀释方法:
转中预计HCT=(转前 HCTx血容量+库血HCTx库血量) /(血容量+预充总量)
HCT过高:通过静脉或体外循环管路放血;加入无血 晶体或胶体液进一步稀释。
HCT偏低:应用利尿剂或人工肾滤水;补充红细胞悬 液。
原则:手术病种;患者年龄;手术时间。
侧路 闭式回流室调整回流可通过调整高低来实
现
A
《体外循环基础》课件
03
CHAPTER
体外循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如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如肝硬化、肾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对肝肾功能的负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易导致术中出血不止。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如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易导致感染扩散和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感染
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体外循环。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充分准备
术中监测
术后护理
手术前应对手术器械、体外循环设备等进行充分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通过将体外循环技术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相结合,实现手术的精准操作和微创化治疗。
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的结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VS
体外循环手术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液稀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总结词
体外循环手术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04
CHAPTER
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结词
出血与凝血障碍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出血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抗凝药物使用不当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异常。凝血障碍则与术中血液稀释、肝素使用过量等因素有关。出血与凝血障碍可能导致术后出血、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体外循环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简称CPB)技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为心脏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无血、无污染的手术环境,使得心脏手术的安全性、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自20世纪50年代体外循环技术诞生以来,我国体外循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本人在过去一年的体外循环工作中,积极参与各项手术配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1. 体外循环设备管理(1)负责体外循环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跟踪解决进度。
(3)对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4)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设备操作技能。
2. 体外循环手术配合(1)术前准备①熟悉手术方案,了解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的具体要求。
②与麻醉师、手术医生沟通,明确体外循环参数。
③准备体外循环所需物品,包括管道、插管、氧合器、泵等。
(2)手术过程①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确保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期。
②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准确、迅速地完成体外循环管道的连接。
③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外循环参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④严密监测体外循环各项指标,如血流量、氧饱和度、体温等,及时调整。
⑤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完成体外循环管道的拆除,确保患者安全。
(3)术后护理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②协助医生处理术后并发症,如低心排、酸碱平衡紊乱等。
③做好体外循环设备的清洗、消毒、保养工作。
三、工作成果1. 提高了体外循环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2. 体外循环手术配合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3. 体外循环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工作氛围和谐。
4. 体外循环技术不断优化,为心脏外科手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1. 工作不足(1)对部分新设备操作不够熟练,影响手术进度。
(2)对部分并发症处理经验不足,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体外循环的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的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体外循环吗?体外循环啊,就好比是身体里血液循环的一个临时“替身”!比如说,心脏这个重要的“家伙”出问题了,需要停下来修一修或者换一换零件的时候,体外循环就登场啦!它能暂时接过血液循环的任务,保证身体其他部分还能正常运转。
想象一下,身体里的血液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而心脏就是控制河流流淌的大坝。
当大坝要维修的时候,体外循环就像临时搭建的一条旁路管道,让水流还能继续流淌,不至于让整个系统瘫痪。
体外循环可不是简单的事儿哦!它需要一套复杂的设备和技术来支撑。
有专门的机器来充当“替身”的角色,还有各种管子啊、过滤器啊之类的来保障血液的干净和正常循环。
医生们就像是这场“血液循环保卫战”的指挥官,精心地调控着一切。
我记得有一次在医院,看到医生们为一个病人准备体外循环手术。
他们紧张而又专注地忙碌着,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场特殊的交响曲。
病人躺在手术台上,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充满希望地看着医生们。
医生轻声安慰着病人:“别担心,体外循环会帮你度过难关的。
”这场景,真的让人感慨医学的神奇和伟大啊!
体外循环,真的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奇迹!它能让那些原本可能面临绝境的病人有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生命的道路。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体外循环这个名词,它背后蕴含着
无数人的努力和智慧,是拯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呢!我觉得体外循环真的太了不起了,它给了人们更多生的机会和可能!。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一、体外循环解释:
1、体外循环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
2、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功能,因此也称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
3、进行体外循环的目的是在实施心脏直视手术时,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体外循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在心脏肝肾肺等大血管手术中获得应用,在肿瘤治疗的患者的生命支持方面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技术。
二、体外循环实施:
1、灌注师应提前参加术前讨论,充分了解患者循环系统病理解剖和心功能状态,了解外科医生的手术方案和对体外循环关注的特殊要求。
2、术前检查体外循环设备,如电源,人工心肺机,变温水箱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所有与手术野及患者血液接触的物品应经过彻底灭菌处理,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管路氧合器等进行安装连接。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是指在程序中使用循环结构时,循环条件的判断不是在循环体内部进行,而是在循环体外部的控制结构内进行判断。
具体来说,体外循环通常在循环结构的外部使用条件语句判断循环是否继续执行。
只有当条件满足时,循环才会执行,否则循环将被跳过。
这种循环结构常用于需要先判断条件再执行的情况,例如先读取一个值,再根据这个值来决定是否执行循环。
体外循环的一个常见示例是do-while循环,它的循环体会先执行一次,然后在循环结尾进行条件判断,如果条件满足,则继续执行循环体,否则结束循环。
另一个常见的体外循环是for循环,其中的循环条件通常在循环的第三个部分进行判断。
它首先执行循环的初始化语句,然后在每次循环结束时执行循环的迭代部分,再在控制结构内部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满足,根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
总而言之,体外循环是一种在循环结构外部进行条件判断的方式,用于控制循环是否执行和何时终止循环的流程。
体外循环概念
体外循环概念体外循环,听起来像是一个特别高大上、离我们日常生活很遥远的概念。
其实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神奇的“生命助手”,在人体内部的心脏和血管系统忙不过来的时候,它就会闪亮登场。
咱们先来说说人体的正常情况。
心脏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水泵,血管呢,就如同四通八达的水管。
心脏把血液泵到血管里,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然后再把带着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血液收回来,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可是,当心脏或者血管出了大问题,比如说要做一些特别复杂的心脏手术的时候,这时候心脏就没办法好好工作了。
这时候体外循环就像一群超级英雄来救场了。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简单来讲,它会建立起一个体外的循环系统。
就好比在你家的水管出问题的时候,临时从外面接了一套供水和排水的设备一样。
医生们会用特殊的管子把血液从身体里引出来,这血液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被引导到一个特殊的机器里。
这个机器可不得了,它就像一个微型的身体工厂,会给血液补充氧气,去除二氧化碳等废物,就像给疲惫的小蚂蚁们补充能量、清理垃圾一样。
然后,再把处理好的血液送回身体里。
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老人,他的心脏有很严重的毛病,就像一个破旧的老水泵,已经没办法很好地给身体这个大房子供水了。
医生们决定给他做心脏手术,但是手术过程中如果心脏不工作了,身体里的血液就会像失去动力的水流一样停滞不前。
这时候体外循环就发挥作用了。
在体外循环的帮助下,老人的身体就像一个暂时被外部支援系统维持运转的小世界。
手术很顺利,老人的心脏在经过修复后,又能像重新翻新的水泵一样开始正常工作了,这可多亏了体外循环这个神奇的帮手。
从更细致的角度来看,体外循环涉及到很多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操作流程。
那些管子的粗细、材质都有讲究,就像我们做手工的时候,不同的工具要用在不同的地方。
而且,在整个体外循环的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们得时刻盯着各种数据,就像一群守护宝藏的卫士,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这些数据就像是身体的小秘密,它们会告诉医生血液的情况,是氧气够不够,还是血流的速度正不正常等等。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自动体外循环自动体外循环装置:根据人体血液动力学原理,利用人工心肺机及呼吸系统来辅助人体的外周循环。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自动体外循环(Automatic Ventricular Electrain, AEV)是指机械辅助的体外循环。
其呼吸机与外周动脉相连,可自动调节呼吸频率,达到体外循环的效果。
自动体外循环的最大优点是:①通过自动监测,保证供氧量;②消除了重力作用对循环的影响,可实现平稳持续血液动力学循环;③克服了心脏跳动的不规律性;④无需动脉穿刺,避免了损伤和出血的危险;⑤减少心脏负荷;⑥节约能源,降低心脏负荷;⑦操作简便。
2、半自动体外循环(Semi-Automatic Ventricular Electrain,SAV)是指气体诱导的体外循环。
适用于严重低氧血症或明显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者。
当外周动脉未与中央静脉连接,且循环不能维持时,则用它来维持循环。
如在上述病例均不能实现体外循环时,则采用此种体外循环。
此时中央静脉压为: 50-70 mmHg。
但此时需采取辅助措施使病人呼吸机维持较高的呼吸频率,即应尽量减少动脉血的搏动,减少因此引起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使PaO 2增加, PaCO 2也随之升高。
3、半自动体外循环的特点是:通过对外周动脉系统及各级肺循环功能的监测,掌握其动态变化,选择适当的呼吸频率,进行有效的呼吸机控制,并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补充和纠正动脉血气。
但此时仍需动脉穿刺,因此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较自动体外循环安全得多。
4、完全自动体外循环(Total Ventricular Electrain, TAV)是指氧合血流经动脉和静脉两个途径被送入机体组织,达到体外循环的效果。
此时动脉血氧饱和度>100%, PaO 2 > 90 mmHg, PaCO 2<45 mmHg,动脉血压≥15 kPa(12.0-16.7kPa)和中心静脉压>5 mmHg,心排出量>100 ml/min。
(完整版)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手术包括心腔内手术、大血管手术及心脏表面的手术。
可以想象,在搏动并充满血液的心脏或血管内是无法进行手术的,必须提供安静无血清晰的手术野,以便于认清解剖畸形并实施手术操作。
体外循环的应用即为外科医生提供了这种条件。
体外循环是指用一种特殊装置暂时代替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技术。
这一装置分称为人工心和人工肺,亦统称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
主要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
体外循环时,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入人工肺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氧合后的血液又经人工心保持一定压力泵入体内动脉系统,从而既保证了手术时安静,清晰的手术野,又保证了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的供血,是心脏大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保证措施,1953年Gibbon首例应用于临床。
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血泵、氧合器、变温器、贮血室和滤过器五部分。
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血泵:即人工心,是代替心脏排出血液,供应全身血循环的装置。
根据排血方式分为滚压泵和离心泵两种。
目前仍以滚压泵应用较广泛,射出血液为平流,以滚压式泵为主,靠调节泵头转动挤压泵管排出血液。
氧合器:即人工肺。
代替肺脏使静脉血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
目前使用的有两种类型:①鼓泡式氧合器:血液被氧气(或氧与二氧合碳混合气)吹散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形成的气泡用硅类除泡剂消除,根据形态有筒式和袋式;②膜式氧合器(膜肺):用高分子渗透膜制成,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血、气互相不直接接触,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少,其外形有平膜式和中空纤维式。
(人工心肺机就是由氧合器和血泵及辅助设备组成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机械装置.)变温器:是调节体外循环中血液温度的装置,可作单独部件存在,但多与氧合器组成一体。
变温器的水温与血温差应小于10—15°c,水温最高不得超过42°c,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降升和心脏停搏液的变温。
贮血室:是一容器,内含滤过网和去泡装置,用作贮存预充液,心内回血等。
体外循环PPT
引起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氧的摄取减少,血 的危险性增大。
➢ 3.不含胶体易导致心肌水肿。 液粘滞度升高。
摘自:《体外循环中心肌保护措施的评价》,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年第22卷第5期
04
PART
体外循环监测及液体管理
体外循环监测
动脉压、CVP
动脉压过低:低SVR、主 动脉插管位置异常等
动脉压高:动脉插管位置 异常、SVR高或麻醉偏
舒芬等,吸入麻醉药可增
加右向左分流,诱导减慢
➢ 合并CHF型,吸入麻醉诱
导不是最佳选择
➢ 插管要求ACT>300s ➢ 转机要求ACT>480s。 ➢ 转机前需追加适当计量的
镇静、镇痛、肌松药 ➢ 上下腔静脉阻断后,停呼
吸,主动脉阻断后从冠状 动脉入口灌注心肌停跳液
摘自:《瓣膜病合并冠心病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3月第19卷第9期
停跳液灌注方式
逆灌
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冠状静脉系统不会因冠脉系统的广泛病变或粥 样硬化所受累,且冠状静脉窦系统几乎引流心脏 供血的各部分,冠状静脉通过毛细血管和心肌冠 状间隙和心肌细胞相通, 因此依赖冠状静脉窦系统的逆行灌注对梗阻远 端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更可靠和有效。
两者区别
CPB和ECMO的区别
CPB
ECMO
使用场所
手术室
手术室、ICU、病房、急诊室、院外急救等
目的
静脉血储血槽 管路连接 ACT 低体温 形式 运输 使用时间
心脏手术时暂时 替代心肺功能 有 复杂 >600s 常用 静脉-动脉 不便 一般<8h
短期或长期支持心肺功能或接受器官移植
无 简单 150~200s 少用 静脉-动脉或静脉-静脉 方便 可达一周
体外循环的名词解释外科学
体外循环的名词解释外科学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是一种外科学领域中常用的技术,用于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并帮助进行手术操作。
它被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肺移植等高风险手术中,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操作平台,以及让患者获得更高的手术成功率。
体外循环的基本原理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一系列装置将其氧合、温度调节等,再输回患者体内。
这个过程中,患者的心脏和肺部被暂时停止,手术操作可以在无心脏跳动的状态下进行,减少了术者在跳动的心脏上的手术操作风险,也给了医生更多处理的时间和空间。
体外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泵血机、氧合器、滤器、温度调节装置等。
泵血机起到提供血液循环的作用,将从患者体内引出的血液重新输送到体内。
氧合器则负责将患者的血液与氧气接触,实现氧的补充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以及对血液进行过滤。
温度调节装置可以控制体外循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的体温稳定。
体外循环术在手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无血液流动的心脏操作平台,使外科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和安全地进行手术操作。
在心脏手术中,医生可以用体外循环取代患者心脏的泵血功能,使心脏暂时停止跳动,减少了心脏手术时缺血和再灌注所带来的风险。
同时,体外循环还可以帮助维持患者的血液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保证组织和器官的供氧和代谢需要。
但是,体外循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由于血液不再经过患者的心脏和肺部,而是通过外部设备循环,可能导致血小板活性降低,出血风险增加。
其次,由于血液和外部设备的接触,可能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产生炎症反应和血液凝块形成。
此外,体外循环还可能导致血液的稀释,影响患者血流的流变特性,进而影响组织和器官的灌流。
为了降低体外循环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医生们不断致力于改进和优化体外循环技术。
例如,改进氧合器的设计和材料,减少血液接触到合成材料的面积,以降低免疫反应和凝血风险。
此外,通过引入新的回路装置和滤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液的流速和流动路径,减少压力波动和气泡产生的风险。
体外循环PPT
(四)体外膜肺氧合与体外生命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erane oxygenation,ECMO)与体外生命支 持(extracorpreal life support,ECLS),是指针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病人,通过 特殊体外循环设备,较长时间辅助或替代心肺功能的技术。目的是为心、肺疾病治疗与功 能恢复争取时间
体外循环
(一)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or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利用特 殊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 命支持技术
(二)体外循环的基本装置
➢ 血泵(blood pump) 为驱使体外氧合血单向流动,回输体内动脉,代替心脏排血功能的主 要部件 ➢ 氧合器(oxygenator) 能氧合静脉血,排出二氧化碳,替代人体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件 ➢ 变温器 利用循环水温与导热薄金属隔离板,降低或升高血液温度的装置 ➢ 滤器 由20~40μm微孔的高分子材料滤网组成的装置,放置于动脉供血管路,用于有效滤除 血液成分或气体等形成的微栓 ➢ 附属装置 包括各种血管插管、连接管道、贮血器以及检测系统等
心肌保护
(一)概念
为了既能获得无血手术野的条件,又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采用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称为心肌保护(myocardial protection)
(二)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
➢ 使用高钾化学诱导方法,使心脏迅速停搏,避免电机械活动,减少能量消耗 ➢ 降低心脏温度,减缓心肌代谢率,保存能量储备。常用4℃心脏停搏液灌注,成人予冰屑、儿 童予冰水心包腔局部降温 ➢ 提供氧和能量底物,维持心脏缺血期间和恢复灌注后所需的能量物质 ➢ 心脏停搏液还必须是偏碱性(pH 7.6~8.0)、高渗(320~380mOsm/L)和细胞膜剂(利 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以保护缺血心肌适宜的代谢环境、完整的细胞结构和细胞膜质子泵功能
体外循环服务总结汇报
体外循环服务总结汇报体外循环服务总结汇报体外循环服务是医疗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和服务,它在手术过程中,代替心血管系统完成循环和氧合功能,为患者提供供氧、排毒、保护心脏等关键支持。
本文将对体外循环服务进行总结汇报,从其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实施过程及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推动体外循环服务的发展。
一、概念与发展历程体外循环服务是指通过血液透析、氧合等技术手段来代替心脏及血管系统的功能,为患者提供心脏和循环的支持服务。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体外循环被首次成功应用于人类心脏手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体外循环服务逐渐成为现代心脏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应用领域体外循环服务主要应用于心脏和血管手术、器官移植、心脏功能支持等领域。
在心脏和血管手术中,体外循环可以代替心脏完成血液的氧合、排毒、循环等功能,为患者提供稳定的生理环境,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成功。
在器官移植中,体外循环可保持器官的血液灌注,减少缺氧时间,提高移植效果。
在心脏功能支持中,体外循环可以暂时替代心脏的功能,维持身体的生命体征,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支持,争取更好的治疗机会。
三、实施过程体外循环服务的实施包括设备准备、操作人员准备、术前检查、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多个环节。
首先,需要准备好体外循环设备,包括体外循环机、氧合器、动脉管路、静脉管路等。
同时,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认证,保证操作人员的熟练掌握体外循环技术。
在术前检查环节,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方面,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体外循环。
手术操作阶段,操作人员需要将患者连接到体外循环机上,进行血液透析、氧合等操作。
术后处理包括拆除体外循环回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护理等工作。
四、优势与展望体外循环服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提供稳定的血液氧合和循环功能,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二是可以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脏负担,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三是可以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临时的心脏功能支持,为心脏移植、瘤切除等治疗提供机会。
体外循环案例应纳未纳
体外循环案例应纳未纳【实用版】目录1.体外循环的概念和定义2.体外循环的应用范围3.体外循环的实施方法和步骤4.体外循环的案例分析5.体外循环的优缺点正文一、体外循环的概念和定义体外循环,又称为心肺转流,是一种利用特殊的装置来暂时代替人的心脏和肺进行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技术。
这个装置的核心部分包括人工心脏和人工肺,因此通常被称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
二、体外循环的应用范围体外循环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可以替代心脏的功能,使心脏处于静止状态,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2.肺移植:在肺移植手术中,体外循环可以用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直到肺移植成功。
3.突发性心脏骤停:对于突发性心脏骤停的患者,体外循环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三、体外循环的实施方法和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体外循环装置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准备手术所需的各种器械和药品。
2.建立体外循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通过人工心脏进行氧合,然后再通过人工肺进行气体交换,最后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3.调整参数: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需要,调整体外循环装置的工作参数,如流量、压力等。
4.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以及对体外循环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四、体外循环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心脏手术一名患者需要进行心脏手术,医生采用了体外循环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心脏被停止,血液通过人工心脏进行氧合,然后再通过人工肺进行气体交换。
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正常,体外循环装置被关闭。
2.案例二:肺移植一名患者需要进行肺移植手术,医生采用了体外循环技术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肺移植成功后,患者的肺功能逐渐恢复,体外循环装置逐渐减少工作量,最终关闭。
五、体外循环的优缺点1.优点:(1)可以在短时间内替代心脏和肺的功能,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2)为心脏手术和肺移植等高难度手术提供可能;(3)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手术成功率。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又称体外循环术,是一种通过机器来替代心脏和肺脏的功能,将血液从人体中抽出,进行氧合和过滤后再输送回体内的治疗方法。
体外循环主要用于心脏手术或肺移植手术等需要暂时停止或绕过心脏和肺脏功能的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通过体外循环,可以将血液引流出体外进入体外循环机,机器将血液进行氧合、排除代谢产物和过滤,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重新输送回患者体内,维持身体的氧合和血流循环。
体外循环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血液回流装置、氧合器和心肺机。
血液回流装置包括引流管、静脉系统和动脉系统,通过引流管将血液抽出体外,经过氧合器进行氧合后再通过静脉管输送回体内。
氧合器是体外循环的核心部分,它将血液暴露在含氧气的环境中,通过渗透膜传递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实现气体代谢和血液过滤。
心肺机则是通过电能或机械力量为循环提供动力。
在体外循环术中,患者的心脏和肺脏被完全或部分绕过,这意味着心脏停止跳动,对血流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责任落在了体外循环机上。
因此,体外循环机具有对血流进行监测和调节的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体内血液的成分和流速。
此外,体外循环机还能够记录和保存手术期间的血流信息,为手术术后的恢复提供参考。
尽管体外循环手术可以有助于进行复杂的心脏和肺脏手术,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由于体外循环会引起系统性炎症反应、血管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容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认真评估手术的适应症和风险,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并及时应对可能的并发症。
总之,体外循环是一种通过机器来替代心脏和肺脏功能的治疗方法,通过机器将血液进行氧合、过滤后再输送回体内,保证身体的氧合和血流循环。
虽然体外循环手术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复杂手术的进行,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严密监测和应对。
在建工程资金体外循环含义
在建工程资金体外循环含义
建设工程资金体外循环是指在建设项目中,为了满足资金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向银行、
金融机构、投资者或其他合作伙伴借款、发行债券、筹集股权资金
等多种方式,以确保项目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建设工程资金体外
循环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解释:
1. 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建设工程资金体外循环意味着项目方会
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引入投资者
等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
这种多样化的资金来源
可以降低项目的融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2. 融资结构的优化,通过建设工程资金体外循环,项目方可以
优化融资结构,选择最适合项目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组合,以实现资
金的最佳配置。
这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融资灵活性。
3. 风险分散,建设工程资金体外循环还可以帮助项目方分散融
资风险。
通过多样化的资金来源,项目方可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的
融资渠道,降低因某一融资渠道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资金链断裂的风
险。
4. 提升项目可持续性,通过建设工程资金体外循环,项目方可
以更好地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从而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
这有助
于项目按时按质完成,避免因资金短缺而导致项目停滞或延误,同
时也有利于提升项目的整体竞争力。
总之,建设工程资金体外循环是指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
这种做法有助于多样化资金来源、优化融资结构、分散融资风险,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
体外循环工作原理
体外循环工作原理体外循环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将血液从患者体内抽出,经过氧合和循环处理后再注入患者体内,从而替代心脏的功能,通常用于心脏手术、肺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
体外循环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取血、氧合、循环和回输。
首先是取血环节。
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医生会在患者身体的大动脉上开放一个或多个血管,将血液引出,形成一个血管导管。
这样的导管通常连接到一台特殊的血液泵或者机器,用来控制和监测血液的流量和压力。
一旦导管连接完毕,体外循环就可以开始了。
接下来是氧合环节。
将已经抽出的血液送入氧合器中进行氧合处理,通常是通过一种名为膜氧合的技术。
在氧合器中,血液会与氧气接触,经过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吸收新鲜氧气。
这个过程类似于人体的肺部功能,确保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达到正常水平。
然后是循环环节。
氧合后的血液会被送入一台名为泵的设备中,它可以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将氧合的血液有效地循环到患者的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样就确保了患者体内的细胞和组织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保持正常的生命功能。
最后是回输环节。
经过循环后的血液,再经过一次监测和处理后,通过另外一个导管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这样,体外循环就完成了整个循环过程,患者的生命功能得以维持,手术操作也可以顺利进行。
除了上述的基本工作原理,体外循环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血液的抗凝处理,由于血液在体外运行时容易产生凝块,因此需要添加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固。
其次是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血压、心率、饱和度等,确保患者在体外循环中的生命体征正常。
最后是维持循环的稳定性,避免血液循环的过速或过慢,保持正常的血流量和压力。
总的来说,体外循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技术,通过模拟人体循环系统的功能,帮助患者维持生命功能,在心脏手术等情况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外循环在临床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疾病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
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是一种医学技术,用于维持和替代人体心脏、肺脏功能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机械装置将血液从身体中抽出,经过氧合、过滤等处理后再注入体内,以实现对心脏和肺脏功能的支持或替代。
1. 体外循环的原理体外循环的核心原理是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出来,通过人工心肺机进行氧合、过滤等处理后再重新灌注回患者体内。
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血液引流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在患者身上建立静脉和动脉通路。
手术中,通过插管等方式将血液引流出来,一般是从大静脉(如颈内静脉)或大动脉(如股动脉)中抽取血液。
1.2 氧合与过滤引流出来的血液进入人工心肺机中,在机器上经过氧合器进行氧合。
氧合器中有一个半透膜,通过这个膜,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收新鲜的氧气。
此外,通过过滤器可以去除血液中的杂质和凝块。
1.3 体外循环经过氧合和过滤处理后的血液会再次被注入患者体内,一般是通过大动脉(如股动脉)或心脏主动脉进行回输。
这样,血液就完成了从体内到机器再到体内的循环。
2. 体外循环的应用体外循环广泛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中,尤其是那些需要停止心脏跳动、进行心脏修复或移植的手术。
此外,在一些疾病或创伤导致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时,也可以采用体外循环来维持患者的生命。
2.1 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中,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室壁修补术等需要停止心跳进行操作时,使用体外循环可以保证患者的供氧供血,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2.2 肺移植肺移植手术需要将捐赠者的肺移植到受体体内,这个过程需要停止受体心脏的跳动并进行连接。
体外循环在此过程中起到了维持血液循环和氧合功能的作用。
2.3 心脏支持装置在一些严重心衰、心脏病等患者中,为了维持生命,可以通过安装心脏支持装置来辅助心脏功能。
这些装置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机器进行氧合和过滤后再注入患者体内。
3. 体外循环的风险与注意事项尽管体外循环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3.1 凝血功能障碍由于机器处理可能会对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产生影响,使用体外循环时有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
体外循环的概况及方法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是一种医学术语,用于描述一种人工方法,将血液从身体循环系统中抽出,经过人工器械进行氧合和再循环,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返回循环系统。
体外循环通常在心脏手术和肺移植手术中使用,以维持患者的氧血平衡和循环功能。
动静脉转流法是最常用的体外循环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心脏手术。
它通过将血液从大动脉抽出,经过人造肺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的除去,再将氧合后的血液通过静脉回输至体内。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麻醉诱导: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包括镇静剂、肌松剂和麻醉剂,以确保患者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2.建立循环:通过在静脉和动脉上放置钢丝导管,将血液抽出体外循环机,经过人工肺氧合和过滤后再返回患者体内。
3.建立体外循环机:体外循环机由泵、肺氧合器、滤器和温控系统等组成。
泵负责将抽出的血液推入肺氧合器,氧合器通过通入纯氧,将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提高,同时去除二氧化碳。
4.维持循环:在体外循环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检测结果来调整体外循环机的参数,确保维持患者的生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5.恢复循环:手术结束后,医生会逐渐停止体外循环机的工作,并逆转体外循环的过程,将血液回输回体内,最终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血管功能。
体外膜肺氧合法(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比较新的体外循环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持续氧合和循环支持的情况,如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一个软管将血液从体内抽取,经过人工肺氧合器进行氧合并去除二氧化碳,然后再将氧合后的血液回输体内。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麻醉诱导:与动静脉转流法相同,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以确保在ECMO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2.插管置入:在大静脉或大动脉上插入导管,连接到ECMO系统。
3.建立ECMO系统:ECMO系统由泵、氧合器和滤器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循环中监测
• 温度
– 体外循环中测温部位常有鼻咽温、血温、肛温, – 根据手术要求决定降温速度。 – 复温时血温与水温差不得大于10-12ºC 以免发 生气栓 水温最高不得超过42ºC,预 防血内蛋白变性及血液 – 成分破坏。
2018/9/15
21
谢 谢!
2018/9/15
2018/9/15 4
氧合器
2018/9/15
5
体 外 循 环的 基 本 设 备
变温器
调节体外循环中血液温度的装置。 按设计可分为独立式与结合式。
滤过器
滤过体外循环中可能产生气泡 、血小板凝块、 纤维素脂肪粒,硅油栓以及体内脱落的组织碎块等。 根据用途可选用合适的过滤网眼大小, 静脉端为40-60u,动脉端为25-40u
2018/9/15
17
体外循环中意外的处理
体外循环中的意外大体上可分为机械性故障、器材坏损、 操作不当及血液抗凝不当等方面。 • 机械性故障 -机器电源的脱落,泵头的失灵及停电 -变温箱失灵(温控失灵) • 器材的坏损
-泵管破裂 -氧合器氧合祛泡不好 -微栓过滤器阻塞 -管道内异物阻塞
2018/9/15 18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是一种特殊装置替代人的心脏及肺脏功能, 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以能施行心脏及肺 部手术及其他治疗的技术。
体 外 循 环 图
2018/9/15
1
体 外 循 环的 基 本 设 备
人工心肺机
人工心肺机示意图
2018/9/15
2
体 外 循 环的 基 本 设 备
人工心肺机
一个完整的人工心肺机应由4-5个血泵及其他装置 共同组成,其中包括血平面,气泡,温度,压力,生 化,血气等检测的装置 • 主泵 (人工心)代替心脏排血功能,供应全身 血液 循环 根据射血方式分为平搏动泵及搏动泵两种。 主泵的要求:定向流动 泵压可调节控制应有 较大的流量范围 • 辅助泵: 左心血液回收泵,右心血液回收泵, 停跳液灌注泵
2018/9/15
15
体外循环中监测
尿量
• 排尿反应灌注量、血容量、肾脏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 观察尿量、尿的性状,早期发现和及时排除引起肾 功能衰竭的诱因,防止手术后的肾功能损害。
2018/9/15
16
体外循环中监测
• 血气监测
– 动脉氧分压是监测供氧是否充分及氧合器性 能好坏 的 指标。 – 静脉氧饱合度则反应灌注流量是否充足 – 在体外循环中维持PH接近正常,BE值±3, 静脉血氧饱合度在75%以上。
2018/9/15 3
体 外 循 环的 基 本 设 备
氧合器
氧合器是将其装入静脉血充分氧合使氧分压升高, 排除二氧化碳的一种人工装置,以代替肺的功能。 氧合器按设计原理分为三种类型。 • 血膜式 使静脉血形成薄的血膜直接暴露在氧气中达到氧合。 • 鼓泡式: 氧气直接吹入静脉血形成的血泡氧合再经祛泡完全 氧合的目的。 • 膜式 气体交换是通过一层可通气的离分子膜进行,其特 点是血气不直接接触,仿生性强,对人的损害小。
22
体外循环中意外的处理
• 操作不当 -主动脉插管不当 -体外循环管道进气
(优势灌注或滑入主动脉夹层) (体循环或 冠状血管)
• 抗凝不当
-抗凝不充分,血块形成 -抗凝过量,出血
2018/9/15
19
体外循环中监测
• 静脉压的监测
– 中心静脉压是体外循环中重要的监测指标之 一。 – 在体外循环中,经锁骨下静脉、劲内静脉测 得压力 – 作为上腔静脉引流是否通畅的参考 – 股静脉测压多反映体内血容量及引流情况, – 压力过高均应找出原因,对因处理。
2018/9/15
11
体 外 循 环的 灌 注 管 理
•
流量的控制:
-- 适当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是达到灌注的目的的关键。 -- 计算流量的方法右两种,按体表面积计算或按体重计算 低流量:<1.8L(m2.min) <50ml(kg min) 中流量:2.0-2.2(m2 min) 50-80nl(kg min) 高流量:>2.4L(m2 min) >80ml(kg min) -- 流量对于不同年龄组病人有区别,婴儿最高流量可达 150-200ml(kg min),成人80-100ml/(kg min) -- 长时间的灌注流量低于40ml/kg min将造成组织灌注不足 而过高的流量又必然使血管扩张,体内液体负荷过多而导 致组织脏器充血水肿。 -- 检测灌注流量是否充分的指标是: 1.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在70%以上。 2. 尿量不应少于2ml/kg h
机器预充液的配置:
• 总预计液的量的估计 根据氧合器及体外管道的最低预充量+CPB期间 灌注量的1/3(min)左右的容量计算。 • 预充液的配置: 体外循环中多根据温度采用不同程度的血液稀释, 在体外循环领域可分为5度 轻度血液稀释Hct≥30% 中度血液稀释Hct≥20%-29% 中深度血液稀释≥15%-19% 深度血液稀释≥10-14% 极度血液稀释≥10%
14
•
2018/9/15
体外循环中监测
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在体外循环中用ACT监测肝素化程度,ACT值应维持 在480“-600”之间,低于300秒严禁转流。
血液电解质
• 体外循环中电解质受预充液稀释,排尿、低温、二 氧化碳分压下降、钾细胞内外转移等原因常使血钾明 显下降,应及时补充,否则易引起心律紊乱。 • 预充液的稀释及大量库血预充可使血钙下降,影响 心肌得收缩功能,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充。
>50 24--26 32--34 34--36
插管单位为FR法制单位
2018/9/15
7
体 外 循 环的 灌 注 管 理
转流前的准备工作:
• • • • 体外循环设备、仪器的准备。 药品的准备,物品准备 术前访视病人 选定合适的体外循环方式及所需用品。
2018/9/15
8
体 外 循 环的 灌 注 管 理
2018/9/15
6
体外管道与插管
建立体外循环需用动脉,静脉插管及管道将人体 与体外循环系统连接,起着连接和体外血管的作用。 要求管道及插管内壁光滑,动静脉插管大小合适。 体重与插管口经选择参照表如下:
体重 Kg 主动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10 10--15 15--20 20--30 30--40 40--50 10--12 14--16 16--18 18--20 20--22 22--24 20--22 22--24 24--26 26--28 28--30 30--32 22--24 24--26 26--28 28--30 30--32 32--34
2018/9/15 9
体 外 循 环的 灌 注 管 理
• 血液稀释的优点 --降低红细胞浓度,减轻体外循环对红 细胞及血小板的损害。 --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环内血流速 度,改善微循环的灌注 --减少血源性疾病 --节省库血,减轻病人负担。 现临床上一般采用中度血液稀释,稀释 后Hb 7-8g,Hct2.0-25%之间。
2018/9/15
12
体 外 循 中 监 测
动脉压力
• 动脉压是指体外循环中一定的灌注流量产生的压力。 • 常用桡动脉和股动脉部位测定。 • 其压力与灌注流量密切有关,但并非成正比变化。 • 转流中压力一般维持在60-80mmHg之间。
2018/9/15
13
体外循环中监测
• 体外循环中动脉压波动常有以下特点 --早期压力偏低: 原因 1. 血液稀释后粘滞度下降,血流阻力降低 2. 血管活性物质快速稀释,血管张力降低 3. 搏动性血流消失,微循环血管内血液淤 滞,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后期压力逐渐上升: 原因 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阻力上升, 压力上升。 在体外循环中灌注流量是最重要的 在组织灌注充足的基础上控制血压 必要时选用血管收缩药及血管扩张药物。
2018/9/15
10
体 外 循 环的 灌 注 管 理
• 预充液成分 晶体预充液为复方乳酸钠 20ml-40ml/kg 20%甘露醇 0.5g/kg 5%碳酸氢钠 3-5mEq/kg 10%氯化钾 1-1.5mEq/kg 低分子右旋糖酐 5-10ml/kg 血定安 以维持晶胶比值在0.3-0.5之间 库血 以补充Hct达到预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