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名词解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
型的采写。机动记者平时没有固定的采写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待命。
2.驻外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国外常驻采访的记者。我国的驻外记者在政治水平上、
业务能力及外语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3.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
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4.采访基点:也叫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这是记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若干相
对稳定的联系点,经常保持联系,并用一定的时间,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上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这样,记者就能了解那里的情况,能够摸准那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采访基点就成了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窗口”。
5.新闻角度:“角度”一词,源于摄影。新闻角度是记者采写新闻是挖掘和表现新闻
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记者只有因时因地地制宜,善于选择最佳角度,才能把新闻事实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
6.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
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
7.新闻政策: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
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
8.采访计划:指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
时间,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还有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的方法等。
9.采访对象:即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以各种方式向记者
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10.特定报道对象:一般是指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
事件,同时也包括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极其丰富的事物。
11.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
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这是集体访问的一种。
12.激发式提问:与激将法相似,可以通过反问、设问或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
13.因事件访问:就某一件事件而进行的访问,旨在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这类
访问的重点是弄清新闻五要素。如事情已有结果,则要弄清新闻六要素。
14.因人物访问:对新闻人物、著名人士的访问,访问的重点是人,往往是从一个侧面
反映人物的纪实性报道的访问。这类访问要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善于抓住事实的细节。
15.特殊方式的采访:指与一点一地、临时性的或分工比较稳定的采访有所不同。当然,
其中也都含有对访问和观察手段的运用。具体有巡回采访、易地采访、交叉采访。
蹲点采访、隐性采访。
16.易地采访:指记者到本职工作范围以外的地区采访。
17.交叉采访: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
访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完成采访报道任务,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18.蹲点采访:这是一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采访时间较长的采访分式,蹲点采访一
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新闻机构根据报道需要,派出记者到一个点里去,进行深入的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有分量的新闻。二是新闻机构派记者参加党政机关统一组织的蹲点工作组,边工作,边采访,点稿完,经验出来了。记者的报道也完成了。
19.同步观察:就是在事物变动的同时,记者在现场实地进行观察。这样,事物所变动
的一切,都在记者的视野之中。
20.观察的位置:指记者在现场观察的角度和观察采访对象的位置。
21.采访对象的有意注意:指有自觉的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如排除外来的噪音
与周围人的干扰,认真回忆思索,全神贯注叙述事实材料等。
22.采访艺术:是指要采访的思想内容及采访技巧的完美统一。
23.点面结合:这是指采访的基本技术法。它包括多种含义: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通、
局部和整体。采访中的点面结合,就是说记者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遍事实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和掌握新闻事实的现象、本质及意义。
24.“自己人效应”律:指当宣传者与受传者在“观点上一致”,“有某种意义上的一
切相似性”时。就会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视为知己者,宣传效果也好。
25.采访的“透视”法:也叫抓本质,指要透过客观事物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下一番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认清事物内在规律性,并实事求是地从中提出具有知道意义的思想观点。
26.宣传政策:指相关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
重报道什么,一般地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
27.原始心理反应:采访对象和记者初次见面,或者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都会出现
一种心理反应。这种最初的心理反应,称为原始心理反应。
28.笔外功夫:主要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和掌握;同时,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方
针、政策,熟悉当前形势和社会动向;还要有各方面的只是功底。
29.新闻素材:指记者在采访和查阅有关材料时收集的可能对报道新闻事件有用的种种
材料,包括人证材料、物证材料、口头材料、文字材料、图书材料、数字材料等等。
30.新闻典型:所谓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是既能放映同类事物本质,又
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31.主要角度:新闻常以某一着眼点、侧重点,突出反映事实的内涵。这着眼点、侧重
点就是新闻主题的角度。
32.广义主题:也就是报道的中心意旨,如告诉受众以一个动态信息,就要准确反映外
部世界的变动情况,使他们能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期有效地调节受众的思维和行为。
33.狭义主题:通过事实的报道表达某一种思想观点的,称之为狭义主题。
34.模糊语言:人们日常的社会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数普遍的客观存在。因此,新闻
语言也保留有“模糊”成分,而不必都像科技语言那样非常精确。新闻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精确的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于确切。
35.精确语言:指确凿无误,不夸张,不走样,更不造假;恰如其分,叙事、状物写人
得当,不可滥用褒贬之词;清楚明白。使人一目了然,可信无疑的语言。
36.文风:指人们在写文章(也包括讲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是文章或讲话的
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点的总和。
37.文采:指文章华丽多采。文采与语言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文采是修饰语言的,
基本上是个修辞问题,但又干涉及内容。
38.一句话新闻:顾名思议,即用一句话表述的新闻(消息)。它比简讯更“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