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卢梭:法国《爱弥儿》反应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强调教育活动必须注重感性、直观,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注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提倡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实施教育。
2.校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核心)
3.教育的正功能指其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
4.教育的负功能指其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5.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所决定的先天因素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夸大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6.董仲舒将人分为三等,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7.外说轮:强调外在力量,如“环境刺激”“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等。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华生
8.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佛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霍尔、格赛尔:认为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同卵双生子实验
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曹成个体间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
是消极的、被动的。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人的机体是在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内部矛盾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脱离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发展便失去了现实的土壤。
环境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不同时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存在差异。环境越丰富,人的视野就越开阔,人的社会化进程就越快。
3>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上的独特功能:加速个体发展、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
的价值、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4>主观能动性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因素,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10.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制度的主体。
三个基本要素: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结构。
影响学制设置的因素有很多,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相同的,故学制在入学年龄方面,许多国家是一致的12.义务教育:1985 依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公共性的特点。
基本内涵:性质为实行完全免费制度,不但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也免,甚至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义务,更是应享有的权利;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是政府,实现义务教育首先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
13.《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高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4.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5.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16.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六三制、五四制及九年一贯制并存。
17.现在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
✧西欧的双轨制(美国、法国、德国)
✧美国的单轨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到中学直至升入大学
✧苏联的分支型学制。
1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19.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哥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20.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21.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文件;课程结构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各种课程类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理关系与恰当比例,是由各类课程构成的、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课程评价是教育领域中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或有关人员经常进行的一种特殊认知活动,起目的在于对课程做出各种决策,保证课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22.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罗杰斯。
23.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各学科应该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来进行编制,主张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布鲁纳
24.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有称为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巴格莱。主要观点: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25.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26.安排课程表应遵循以下原则:生理适易原则: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状态、迁移性原则:充分考虑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整体性原则: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
27.活动课程是指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些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也成为“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更侧总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28.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的最基本标准包括: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组织与心理顺序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纵向组织、逻辑顺序组织和直线式是按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来组织课程内容;横向组织和心理顺序组织打破学科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学生发展的阶段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课程内容。螺旋式组织是指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的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
29.课程设计中的目标模式: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30.新课改倡导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1.复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以为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特点: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在农村,尤其是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大有可为。
32.我国的校本课程价值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学校特色。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赞科夫法教学理论是:发展新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