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无中生有,品艺术之趣—《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戏剧的种类,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
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
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艺术。
4.板书课题,了解带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及学习方法。
5.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范文三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范文三篇推荐文章生活万花筒六年级作文500字热度:名著《西游记》六年级学生读后感热度: 2023窗外的风景六年级话题作文热度:窗外的世界小学生六年级作文(精选)热度: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热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们都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
)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京剧趣谈。
)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生回答:趣。
)对!“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关于京剧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呢?我们现在就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篇1.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还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24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4京剧趣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驰骋”“尴尬”“虚拟”等,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熟读课文,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包括京剧的表演形式(马鞭、亮相等)及其特点。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介绍京剧特点的写作方法,能够仿照这种写法介绍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文中找出京剧表演中马鞭和亮相的有趣之处,并分析其作用。
组织学生观看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京剧的魅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体会京剧的独特魅力,感受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
学习文中的语言表达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体会京剧表演虚拟艺术的妙处,理解京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对传统文化深入探究的兴趣,并能在生活中积极宣传和传承京剧文化。
三、逐字稿(一)导入(3 - 5 分钟)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有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闻名世界,被誉为“国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稍作停顿,观察学生反应)对啦,就是京剧。
京剧有着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去领略京剧的独特趣味。
(板书课题:24 京剧趣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 12 分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可以查阅工具书或者请教同学。
(学生自由朗读)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不可开交等)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正音)大家一起读一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京剧趣谈》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知京剧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京剧表演。
谈谈你发现了什么?2.视频结束,学生交流。
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在黑板上画京剧人物简笔画。
(板书内容)课件出示:3.师:这些都是什么表演的行头?生答:京剧。
4.师:除了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京剧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在徐城北的带领下,一睹京剧之趣。
板书课题:京剧趣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默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在默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试着提出质疑。
3.理解词语。
(1)认识新词。
课件出示:驰骋尴尬虚拟唯恐无穷无尽风雨不透(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①“驰骋”:出示相关加深印象;②“唯恐”:借助近义词“恐怕”加以理解;③“风雨不透”“无穷无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④“尴尬”“虚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件出示:驰骋:骑马奔跑、奔驰。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
唯恐: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某一事物。
无穷无尽:穷,完。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
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4.整体感知。
(1)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部分,师相机正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京剧趣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京剧趣谈》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中国国剧京剧中的奥秘——“马鞭”“亮相”,从中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中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
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京剧奥秘中的“趣”,这正是京剧的博大精深所在。
鼓励学生搜集具有艺术特色的戏剧,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京剧片段)激趣: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哪一种戏剧吗?预设:京剧,听到了锣鼓声。
2.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京剧有些了解,那你们还能深入地说一说吗?预设:生1:我知道京剧中的人物分类:生、旦、净、末、丑。
生2:我知道脸谱知识,红色代表忠贞,比如关羽。
黑色代表正直,比如包公。
3.导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设计意图:通过京剧音频引入新课,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伴分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途径之一。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通文字,读懂文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
3.学生汇报。
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
预设: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
生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阅读期待的课堂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获得知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京剧趣谈》教学反思《京剧趣谈》是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艺性很强的说明文。
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
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智慧和韵味。
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很少。
所以本课教学时,我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
课前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从文本来看,之所以叫“趣谈”是因为作者通俗幽默的语言和文本原生价值中的京剧元素。
如果说,通俗幽默的文本语言更加能体现语文要素,那么,文本原生价值的京剧元素中的“趣”是不是可以通过教师在文本中的读、赏、演、模等环节表现出来呢?这是不是就是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呢?教学一篇文章,不仅要有总体安排和实在的内容,还要有很精当的构思。
既然是趣谈,教学上就应该牢牢把握住“趣”。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生向中学生过渡的时期,心智不成熟,天真活泼是他们的特点。
只有“趣教”也许才能真正把握文本原旨,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那么,如何做到“趣教”呢?我觉得教学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努力尝试。
一是通过视频及道具来“激趣”。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尝试播放了一段学校文化节中自己表演的《四郎探母》片段,因为很多同学看过现场的表演,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再次播放这个视频,可以很快让学生拉近与京剧的关系,并且我在播放视频之前,要求学生们思考:你有没有在视频中发现一些特别的装备?看完视频,学生们很快回答出诸如雉鸡翎、旗头、官靴、手绢、“喜神”等服饰和道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优质教案精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优质教案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优质教案精选(一)教材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
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智慧和韵味。
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肯定很少。
所以本课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
教师更要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
)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京剧趣谈。
)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生回答:趣。
)对!“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新课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
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
【课件1:课题】(板书课题: 京剧趣谈)齐读课题。
二、读通读准课文1.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课件2】出示词语认读:驰骋尴尬虚拟高扬低垂装饰约定俗成绱鞋底酒宴唯恐不可开交戛然而止越发三、了解京剧特点1.【课件3】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2)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哪两个例子?2.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指导: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马鞭是比较合适的。
(板书:虚拟)演员手拿马鞭,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演员有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板书:马鞭)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
——《说文解字》盼,美目也。
——《字林》说明这个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看看作者要盼望一个什么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
主人公在实现“穿上新雨衣”这一愿望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作者如何表现这样变化呢?二)、研读课文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戴”“抖抖”“窸窸窣窣”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
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
(分角色朗读课文)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无中生有,品艺术之趣—《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戏剧的种类,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
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
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艺术。
4.板书课题,了解带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及学习方法。
5.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23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京剧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2.助读资料: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四、品读释疑1.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在两个方面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道具: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虚拟道具;二是动作:亮相。
2.读“马鞭”这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用马鞭代替真马,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
(2)京剧中运用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
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
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
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
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
2.学习课文,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奥秘及艺术特色。
体会课文表达的条理性。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作者简介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和奥秘?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畅谈,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驰骋尴尬彻底虚拟绱鞋底仆人凸显戛然而止2.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师抽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京剧趣谈》这篇课文。
阅读结束后,请简要说一说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京剧哪些方面的艺术。
(指名答)2.师:“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艺术中有何妙用?请结合课文列举相关语句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可以高扬,可以;可以,可以。
(2)俗话说“”,古诗也说“”。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介绍马鞭的内容。
(1)师: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原因是什么京剧表演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为什么说马鞭可以漂亮地解决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问题?请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3)作者介绍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为什么还要介绍京剧中一些虚拟的道具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与本课的第一个小标题——马鞭,是否冲突?(指名说)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京剧的表演艺术,与马鞭这种实在的道具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因而与小标题不冲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导学案【第1篇】23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京剧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2.助读资料: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重点)3.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四、品读释疑1.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在两个方面独有的艺术特色,一是道具: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虚拟道具;二是动作:亮相。
2.读“马鞭”这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用马鞭代替真马,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
(2)京剧中运用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
)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京剧趣谈。
)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生回答:趣。
)对!“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关于京剧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呢?我们现在就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篇1.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还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甚至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2024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优秀4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优秀4篇)《京剧趣谈》一文描述了京剧中的马鞭、演员亮相,展示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京剧趣谈》知识点,欢迎阅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优秀4篇),仅供借鉴。
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11个生字,识记并掌握“静谧、亲戚、寒暄、熙熙攘攘、俏丽、烘烤、勤勉、庞然大物、音韵、僻静、亲吻、大街小巷”等词语。
2、感受草虫村落的生活情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进行联想去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爱恋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
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2、字词检查。
(1)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齐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静谧亲戚寒暄熙熙攘攘俏丽烘烤勤勉庞然大物音韵僻静亲吻大街小巷(2)理解词义。
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公开课教案第【1】篇〗《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了解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3. 体会京剧的魅力,接受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魅力,使学生愿意主动接受京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听音识曲。
教师演唱京剧《红灯记》选段,学生猜名称,猜剧种。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吗,齐读课题。
3.教师质疑:“趣谈”是怎么谈?同桌交流交流。
4.指明发言,教师小结。
5.教师追问:你喜欢京剧吗?为什么?6.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喜不喜欢先不说,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喜欢京剧吗?二、初读课文,引起兴趣。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要求。
把读不准的词语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用字典查一查读不准的多音字,把这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写在该字的上方并组词。
把另一个音写在下方并组词。
在喜欢的句子下方画上横线,在不懂的句子下方划上波浪线。
2.交流汇报。
你找到了哪几个多音字?和大家交流交流。
哪些词语不容易读准?你能带领大家读准它吗?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注意把话说完整。
不懂的句子我们先自己思考思考。
3.教师小结:大家找的很仔细,读的很认真。
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 作者喜欢京剧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老师追问: 那作者通过本文给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呢?指明学生回答。
5.教师:速读文章的第一部分,看看马鞭和京剧有什么关系?6.读完之后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7.那文中重点介绍了在京剧表演中有关马鞭的哪些知识?8.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9.从作者对“马鞭”在京剧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京剧的热爱,那作者还介绍了关于京剧的哪方面的知识?10.你对“亮相”这个词有什么理解?11.教师提示:集会时,你在队伍中说话,结果被老师抓到了主席台上,面对着所有的同学,这就叫“亮相”,那京剧中的“亮相”是这种情况吗?(京剧中的“亮相”是为了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或者引起观众的注意等)12.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京剧表演中的几种亮相方式呢?13.找一找,说一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⒈学会“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⒈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的雨之奇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⒈拓展关于西湖的古诗,进行组诗积累。
教学过程:一、词语对接,激趣导入1、词语对接。
君子一言,;八仙过海,;螳螂捕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子湖,才声名远扬,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书画来赞美西湖。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职的时候就写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篇。
2、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是他在西湖观景时,偶遇一场大雨后,即兴写下的。
3、说说你了解的苏轼。
教师相机补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1、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未(wegrave;i)遮(zhē)山(shān) 乱(luagrave;n)入(rugrave;)船(chuaacute;n) 忽(hū)吹(chuī)散(sagrave;n) 水(shuǐ)如(ruacute;)天(tiān)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师范读,学生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同座互读,并相互正音。
三、学法渗透,熟读成诵1、释诗题。
读读诗题,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六月二十七日”写的是时间;“望湖楼”告诉的是地点;“醉书”告诉我们这首诗是作者陶醉后而写下的)2、知诗人。
3、明诗意。
诗人陶醉于什么?(雨)那么诗人在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雨时: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悟诗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
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
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板块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1)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①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②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③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全班交流。
⑤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驻扎蛀虫拄拐捐款娟秀手绢花苞冰雹鲍鱼(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京剧趣谈》配套教案一、教材简析: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
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五、教具准备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歌还是听戏?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和京戏相关的歌曲《说唱脸谱》。
(播放歌曲)歌曲欣赏听完了,接下来咱们来看脸谱,猜猜这些脸谱代表歌中唱的那些人物。
这些人物分别是窦尔敦、关羽、典韦、曹操、张飞。
大家说京剧脸谱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京剧的有趣之处不仅仅体现在脸谱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要介绍京剧的其它有趣之处。
一起来看——出示题目:《京剧趣谈》设疑自探:看到题目后,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想通过本节课去了解呢?主要问题梳理:1.什么是京剧?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3.京剧趣在哪里?解疑合探1:什么是京剧?京剧:戏曲的主要剧种。
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
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
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名皮黄戏。
它的行当全面(分生、旦、净、丑四大类)、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解疑合探2:本文要从哪些方面和我们谈京剧的趣味?自探提示: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的小标题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谈京剧的趣味。
1.马鞭(道具)2.亮相(表演)解疑合探3:京剧趣在哪里?自探提示1:自读《马鞭》这一部分,思考讨论:1.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两类道具?(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2.说说京剧表演中为什么演员不能骑真马?(1.舞台小2.真马难以控制)3.京剧是如何解决“骑马”表演中遇到的问题的?(以“鞭”代马)4.舞台表演中使用“马鞭”的作用是什么?(1.突出姿态优美 2.表演更自由 3.具有装饰美)5.说说作者举了哪些虚拟道具的例子,找出能体现虚拟道具妙处的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京剧趣谈》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体现情势,作者徐城北用普通诙谐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吐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好和对传统文化的自大感。
同时,这篇课文也让门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是特别很是适合门生阅读的文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立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样平常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领会表达的层次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陶冶。
2.感悟京剧的无限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陶冶,领会表达的层次性。
教学难点: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增补,对课文内容稍作过细了解。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门生畅谈。
)今天这节课,先生就带你们来熟悉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体现情势。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同窗们,上课前先听先生介绍一下作者徐城北,你对徐城北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求学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重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介绍,激发了门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引出了门生的学习义务,表现了以门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门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师:如今请同窗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细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一下同窗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控制彻底光显假造仆人唯恐凸显无限无尽风雨不透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师引导写生字词。
门生练写生字词。
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义。
彻底:周全的,充分的。
唯恐:唯独害怕;只怕。
无限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设计意图】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引导门生读准字音,细致字词的书写,并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团体感知1.默读课文前半部分《马鞭》,想一想:每个天然段都讲了什么?门生默读,教师巡视。
2.指名分天然段读《马鞭》。
3.门生汇报。
第一天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体现情势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天然段:介绍京剧中的假造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天然段:介绍假造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体现夸张的特点。
4.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重要内容。
门生汇报。
课件呈现:《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体现情势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假造道具的妙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步骤,一是带着题目默读课文;二是概括各天然段的段意,理清了文本的条理。
三是概括《马鞭》这部分的重要内容,锻炼了门生的概括能力,也使门生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刻地感知。
在这一环节,培养了门生自立学习的能力,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预备。
四、研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一天然段。
1.指名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马鞭”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体现的难堪。
)2.出示课件:京剧继续、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体现手法,终于克服了这种难堪——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师: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门生谈话。
师:从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读出:“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体现的难堪,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体例十分吻合中国的美学。
3.思考:“马鞭”这种体现情势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指名谈话。
师呈现课件:作用:伟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精美的姿态却光显地展现出来。
魅力:同时这一根假造的马鞭,给演员以无限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自己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4.浏览京剧视频《林海雪原》片段,感受“马鞭”的独特魅力。
5.再读第一天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天然段。
1.过渡:在第一天然段中,作者的介绍让我们熟悉了“马鞭”这一体现情势的独特魅力,那么课文还讲了什么呢?让我们继承研读课文的第二天然段。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天然段。
3.课件呈现: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假造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从马鞭过渡到假造道具。
)4.默读第二天然段,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小结:作者以《拾玉镯》为例,介绍了假造道具的可感觉可使用的特点以及“无”远胜于“有”的妙处。
(三)研读课文第三天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天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个天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故意思?2.指名回答。
预设:生1:从这个天然段中我们知道了假造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体现夸张的特点。
生2:我觉得故意思的是京剧表演中只见酒杯不见碗筷、饭菜的体现情势,假造道具真是太风趣了。
生3:我觉得真道具的夸张体现情势很故意思,尤其是“舔筷子”的细节太故意思了。
3.师:在这一天然段中,哪句话在本天然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呢?生回答。
(京剧一样平常是不把碗筷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4.师小结。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精心设计题目,指导门生在读中追求到答案,所以教学时教师采用边读边悟的教学方法。
以题目为牵引,指导门生深入过细地感知文本的内容,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词。
2.朗读本身喜好的段落。
【设计意图】本环节仍关注门生的品读,通过品读进一步加深门生对文本的感知。
书写生字词既可以增强对生字词字形的掌握。
又可以培养门生自立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20.京剧趣谈马鞭产生作用艺术魅力假造道具的妙处【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捉住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简洁、明了、清晰地呈现给门生,使门生对文本的写作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感知。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同窗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谁来说说课文前半部分《马鞭》重要讲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承学习课文,再一次走进这充满趣味的京剧场景中,一路去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门生探讨文本的爱好,也帮助门生天然过渡到下文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团体感知1.默读课文后半部分《亮相》,想一想:每个天然段都讲了什么?门生默读,教师巡视。
2.指名分天然段读《亮相》。
3.门生汇报。
第一天然段: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体现情势的特点。
第二天然段:介绍“亮相”这一体现情势的高妙之处。
第三天然段:介绍了“刀(枪)了局”这一动态亮相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4.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亮相》这部分的重要内容。
门生汇报。
课件呈现:《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体现情势的特点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步骤,一是带着题目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各天然段的段意;二是概括各天然段的段意,理清了文本的条理。
三是概括《亮相》这部分的重要内容,锻炼了门生的概括能力,也使门生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刻地感知。
在这一环节,教师看重培养门生的自立学习能力,也为下面的研读做好了铺垫。
三、研读课文,加深感悟1.细读课文第一天然段,思考:“亮相”这一体现情势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干语句细心体会。
交流:双方对打的时候,越是到打得不可开交之际,人物的动作就会忽然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统统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礼服了!2.读课文第二天然段,思考:这种“亮相”体现情势有什么妙处呢?指名回答。
(正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静,越发能表现武艺的高强,越发能表现必胜的信念。
)3.自由读课文第三天然段,边读边想:“刀(枪)了局”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指名回答。
师出示课件:特点: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
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妙处:融合杂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好汉气概。
4.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仍是精心设计题目,指导门生自读自悟,门生在读中深入过细地感知了文本的内容,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四、总结特色,提炼主题1.总结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1)语言普通诙谐,亲切天然。
(2)舞台场景描写生动传神。
(3)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师: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体现情势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好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大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文本的写作特色进行了总结,概括了课文的主题思想,指导门生对文本有了更深条理的感知。
五、综合感受,感悟京剧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知识,我们课前又增补了一些相干的资料,请同窗们谈谈对京剧的新熟悉?(指名回答。
)师:是啊,京剧聚精集合,具有较高艺术魅力;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有文学艺术的支撑,是高度综合和独特的艺术情势,所以具有永世的艺术光芒。
六、布置作业 1.朗读本身喜好的部分。
2.学唱一段京剧戏曲名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关注到了朗读,使门生通过朗读对文本有更加深刻地感知;又对文本进一步拓展,要肄业生学唱京剧名段,让门生在学唱中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熏陶门生的情操。
七、板书设计20.京剧趣谈亮相静,表现武艺的高强,表现必胜的信念动,凸显人物的好汉气概【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了板书,使门生对课文的内容梗概有了更深刻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