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筝曲《西域随想》音乐形态及其演奏表现分析
浅析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的音乐风格
浅析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的音乐风格作者:魏淑杰娜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19期【摘要】古筝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的拨奏弦鸣乐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乐器构造、演奏风格、演奏技巧发生很大的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思想百花齐放,高校设立音乐學院培养源源不断的音乐人才,更多好的现代作品犹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
本文以西部主题畅想曲为例,从曲子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创作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此曲中浓郁的西域风情。
【关键词】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木卡姆;创新意义【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9-0109-03【本文著录格式】魏淑杰娜.浅析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的音乐风格[J].北方音乐,2020,10(19):109-111.《西部主题畅想曲》是由著名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古筝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周望女士,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黄枕宇先生于2005年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首具有神秘新疆风格特色的筝独奏曲。
作品取材于周望老师去新疆田野调查所见所感,大量运用新疆少数民族木卡姆音乐素材,用变化多样的“舞蹈性”与热烈碰撞的主题,表现粗犷豪迈西域风情和灵动温柔的美丽景色。
这部作品最亮眼的地方在于将某些钢琴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古筝乐器的表现中,将新疆鼓乐融入节奏、指法中,从而丰富了作品的技术演奏。
总的来说,此曲一方面坚持传统音乐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尝试将一些西方演奏技法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是东方与西方音乐的灵魂碰撞。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新疆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歌舞之乡,”古称西域。
处于中原与它或接壤的边境。
有很高的历史地位。
由于长期受到外国影响,人民善于歌舞艺术。
在长期的历史脉络中,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音乐艺术,它们伴随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名扬天下。
《西部主题畅想曲》是以新疆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木卡姆的音乐特点为主线进行创作,全曲具有典型的新疆乐曲风格特色,让听众具有即视感。
浅析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的演奏技巧
从乐曲的调式看,作曲家并没有采用传统五声音阶的手法,而是根据人工调式设计出具有新疆风格的特色调式,从倍低音区和低音区是以“F(fa)”为中心音,并在音阶中出现增二度音程,构成两个对称的四音列,构成了乐曲的七声音阶排列特点,其中包含很多减七度的音程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复合调式,使整个乐曲的构思赋予新疆风格的特色。
人工调式是古筝现代作品中的8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3的定调,通常情况下都叫做一曲一调。
二、传统演奏技巧《艺文类聚》卷四十四:“惟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禀清和于律吕,笼丝木以成资。
身长六尺,应律数也。
故能清者感天,浊者合地,五声并用,动静简易,大兴小附;重发轻随。
折而复扶。
循覆逆开,浮现抑扬,升降绮靡,殊声妙巧。
不识其为,平调足均,不疾不徐。
[2]”从五声并用的音阶到右手指法的强弱要求,再到左手技法的吟揉按颤的要求都记录其中。
可见演奏技法在筝曲中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特定的人工调式的现代筝曲中也无一例外。
(一)夹弹与提弹的运用在演奏曲谱中的每一个音符和旋律,技法是核心。
换句话说就是用哪种方法可以弹奏出更好的音色。
常用的弹奏方法有夹弹法和提弹法这两种,其一夹弹法为传统的弹奏方法,多运用于北派风格的筝曲,同时也是初学时一种重要的基本触弦方法,它以大关节发力为主,手指弹弦方向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弹后借惯性靠在下一根弦上使手有所依托即贴弦,弹奏出来的音色浑厚饱满;其二提弹法为一种悬手弹奏的方法,它以小关节发力,指甲向掌心方向弹弦,弹奏时要求手指、掌、腕、关节相互配合,多运用于南派筝曲中演奏欢快活泼、典雅的音乐曲调,音色清脆、干净、颗粒感强。
而在现代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中,这两种弹奏方法交替使用。
例如;引子部分两种弹法相互结合,根据音乐曲风的需要,变化音色,交替使用;而在演奏到快速指序时或者较多重复和弦时需要用提弹的方法演奏,这样可以增强手指触弦后产生音色的颗粒性,避免触弦时的杂音。
《西域随想》作品结构与演奏浅析
《西域随想》作品结构与演奏浅析作者:刘乐洋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8期【摘要】古筝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经过几代人承袭和创新,古筝将西方的优秀音乐理论和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并将音乐元素与不同的创作手法和创作体裁相结合,从而创作出了很多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古筝作品,王建民先生的西域随想,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关键词】《西域随想》;作品结构;演奏浅析一、作者与写作背景王建民,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无锡人氏,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教授。
自从事专业作曲以来,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尤其擅长民族器乐类的创作,运用少数民族地方曲调与与近现代作曲技法结合,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中一些作品曾在国家级的音乐创作比赛中获奖。
这首《西域随想》,是以新疆地方民族音乐为素材,并运用了现代乐曲的创作结构,是一首具有狂想曲特征的古筝曲。
“西域”是我国古代对现今中亚,西亚阿拉伯国家的泛称,由于地理位置毗邻,我国西部的新疆地区,也在广义的“西域”概念之中。
这首曲子有自己独特的定弦,它突破了传统的五声调式,创造性的在五音列中加入了两对小二度音程,从而改变了古筝的定弦,将整个音列中的小二度音程突出,营造出了浓郁的新疆地区色彩,凡是弹奏过西域随想的学员,都会对其独特的音阶排列产生深刻的印象。
作者根据乐曲本身的需要,设计出了区别与传统音调的新式音程排列,并且按照一定的度数相叠加,这种在定弦方式上独具创新的构思,使《西域随想》这首乐曲既使用了中国传统的地方音乐元素,又与新式的调性,弹奏技巧相结合,从而使这首乐曲的艺术形象更加的丰满,同时又兼具了可听性。
二、曲式结构西域随想的曲式结构为变化展开的多段联曲体与再现三部曲式的综合。
第一部分为引子,由第1小结构成,引子部分为散板,弹奏的时候可以较为自由,乐曲以隔八度的双手同时弹奏开始,瞬间将乐曲的意境带入到空旷,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摇晃的驼队,美丽的新疆少女、、、、演奏引子时,不要太靠岳山,要选择中部,声音浑厚的音区,用中弱的力度演奏,随后的琶音在弹奏时要注意双手的连贯,每个音的力度要均匀,音色纯净。
浅析筝曲《西域随想》演奏技巧
浅析筝曲《西域随想》演奏技巧作者:刘雪琦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14期摘要:筝曲《西域随想》是由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一首以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为基调的作品,音乐风格充满了西域风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这首作品在传统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了独特的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实现了对中西方元素的兼容,具有很高的演奏及研究价值。
本文将对该乐曲各个部分的演奏技巧进行浅析,使演奏者更加理解作品的创作思维及演奏注意点。
关键词:筝曲;《西域随想》;演奏技巧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与中国传统的散、慢、中、快、散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具有类似《狂想曲》的曲式结构特征,由一个很散的部分开始,慢慢的展开变化,最后在一个非常热烈的情绪下结束了全曲。
乐曲定弦打破了原有的五声音阶构成,从定弦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西域色彩。
除此之外,作品还大胆使用了不和谐的音程,所以使乐曲在纵横方向上既保持了和声的协调性,又增添了现代的音响效果。
节奏节拍方面,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是2/4节拍的莱派尔节奏型,还有4/4拍的赛乃姆节奏型,这些在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
作品的伴奏音型也很多变的,这些创作手法都衬托出边疆独特的音乐风情。
在这首乐曲中,还出现了大量模仿手鼓音响的拍击技术,比如说叩、击、拍弦等。
一、引子部分演奏技巧引子部分是一个自由的散板,乐曲以隔八度的双手同时弹奏开始,将乐曲意境带入到空旷而又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
演奏时要注意双手一致性,在不错位的情况下,双手的演奏要同样清晰干净,尤其是左手在低音区的弹奏,震动幅度比较大,这就对触弦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触弦时要快,音不要虚。
另外在幅度的处理上,双手要同起同收,右手的中音区和左手的低音区构成了两层不同的音色,中音区比较明亮,低音区比较深邃,两个音区的对此将整体音乐形象拉宽,演奏时要注意双手不同音色所带来的感觉,要将横向旋律通过不同的八度的变化做出纵向的延伸。
引子中的琶音很像是灵动的驼铃声,演奏时要注意速度、力度的处理,从而展现音色的明暗、虚实、浓淡的变化。
古筝独奏曲《西域随想》演奏版本比较研究
古筝独奏曲《西域随想》演奏版本比较研究摘要:本篇论文以古筝独奏曲《西域随想》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该曲在不同演奏者手中的表现形式、技巧运用以及音乐风格差异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多位著名的古筝演奏家的演奏版本进行分析和比较,论文发现,不同的演奏家在演奏《西域随想》时,对于音乐的表现、情感的体现和技巧的运用都有较大的差异和特点,这也很好地体现了传统音乐在演奏者手中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特点。
同时,论文还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探讨了不同演奏版本间的差异和影响,旨在为古筝演奏者在学习、演奏该曲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古筝独奏曲;西域随想;演奏版本;比较研究;差异分析正文:一、前言古筝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方面。
而《西域随想》作为一首古筝独奏曲,由于其富有特色的音乐表现、清新的音乐形式和情感体现等方面,被广泛地演奏和传承。
在这些演奏者中,不同的演奏版本和风格也展现出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技术运用,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音乐细节。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多位古筝演奏家的演奏版本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演奏版本的表现形式、技巧运用和风格差异等方面特征。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分析不同演奏版本的差异和影响,为古筝演奏者在学习、演奏的该曲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主体部分A. 历史与背景《西域随想》作为一首中国古筝独奏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据史料记载,唐朝的一位笛箫演奏家在回疆游历时所见所闻,以及对西域风景的感受,写下了这首曲子。
后经过多位古代音乐家的加工和改编,逐渐演变为了现在的《西域随想》。
B. 演奏版本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中,《西域随想》有着非常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
例如,在古筝演奏家韩瑜的演奏版本中,她注重音符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在演奏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技巧,展现了一种柔美而深情的艺术效果。
而在古筝演奏家吴莉的演奏版本中,则强调了音乐节奏和力度的变化,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感染力。
筝曲《西域随想》作曲技法与演奏技巧研究
10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的舞步,而左手的大切分好像少年稳健的舞蹈步伐,这样的节奏相互融合,表现出新疆独具特色的舞蹈性特点。
全曲大量出现变化拍子,也表现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之一,即非固定的节拍,使节奏具有多变性,重拍也随之变化。
除了常用的2/4、3/4拍之外,像5/8、3/8、4/8、6/8这些特殊的节拍也交替使用,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节拍组合,在乐曲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运用。
它将西域独特的音乐风情发挥的淋漓尽致,不禁让听众随着音乐的律动感摇摆。
(二)曲式结构筝曲《西域随想》的整体结构为复三部曲式,但与传统复三部曲式又有所区分。
全曲在开头由一个散板引出,呈示部为并列的单二部曲式,中部为多乐段的联合体,再现部为再现的四部曲式,最后进入尾声结束。
第一段为散板,节奏自由,由G 大调的主音开始,中间转为C 大调,最后又回归到G 大调主和弦上,为收拢性乐段。
乐曲开头双手两个八度同时弹奏,西域风情油然而出,为后面欢快活泼,富有舞曲性质的旋律做铺垫。
以并列单二为呈示部的A 乐段,开始时是富有鼓点性质的导入,为4小节,之后A 乐段出现,如歌的行板,从G 大调的主音开始,小节数为3+3,在每乐句的最后一小节时由5/4拍变为6/4拍,结束在G 大调主和弦,为收拢性乐段,此乐段为旋律的发展做铺垫。
紧接着出现B 乐段,G 大调,小节数为4+4,为平行方整型乐段,在这一乐段中6/4,5/4节拍频繁反复交替出现,节奏跳跃,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加强主题的出现。
在C 乐段中,共有9小节,第一小节为导入,此乐段节拍为5/4拍,调式为G 大调,节奏稍快,结束于G 宫音。
左手以注入式织体作为低音伴奏,右手以拍板、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加之摇指为主。
在D 乐段中,调式转为C 大调,有12小节,非方整型乐段,此段多为切分的十六分音符,速度稍快,在最后的两小节,速度渐慢下来,紧接着是间奏,一段速度自由的散板,调式为G 大调,结束于主音,散板的最后慢起渐快,为E 乐段做铺垫,E 乐段为快板,小节数为4+4+8结构,4小节的连接,引出快板段落,调式为C 大调,节拍为2/4拍,与散板的最后相连接,速度较快,右手多为波浪式进行,左手以柱式和弦作为低音伴奏。
对新疆民族音乐元素的探索——以古筝作品《西域随想》为例
30 Northern Music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对新疆民族音乐元素的探索——以古筝作品《西域随想》为例张 琳(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摘要】在时代的变化发展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也在飞速发展,器乐和民族音乐逐步交融、创新、发展,少数民族的音乐中新疆地区的音乐因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和音乐风格受到了音乐家们的关注和喜爱。
在中国民族器乐中,古筝艺术如今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古筝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独具一格的新疆音乐元素受到众多作曲家的喜爱,新疆音乐元素更是打破了古筝的传统定弦、节奏节拍、风格样式等,其中古筝曲《西域随想》就是最优秀的新疆风格作品之一。
笔者根据翻阅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新疆民族音乐;古筝作品;西域随想【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030-02【本文著录格式】张琳.对新疆民族音乐元素的探索——以古筝作品《西域随想》为例[J].北方音乐,2020,06(12):30-31.一、新疆民族音乐(一)新疆音乐简介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漫步新疆大地,草原或者村镇城市里都时常可见那清亮的音乐节奏和翩翩的舞姿,令人陶醉。
特别是每逢节庆喜日,那节奏轻快的阵阵手鼓声和悠扬清脆的唢呐声,更会把人们引进群情织烈的歌舞盛会,让大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
新疆的所有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都有自己的舞蹈舞蹈,自古以来,每个人都可以唱歌跳舞。
与其他地区的音乐不同,新疆的音乐音响受到欧洲音乐和波斯系统的影响,但是结合本民族和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乐律、乐调,节拍的节奏模式,如8拍、6/4节拍、9/8节拍等,以及不同的节拍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绪。
(二)新疆音乐风格的主要体现新疆民族的乐器也十分独特,例如弹拨类乐器:弹拨尔、热瓦甫,鼓类乐器:达甫、纳格纳鼓等。
现代筝曲《西域随想》曲式结构
浅析现代筝曲《西域随想》曲式结构摘要:现代筝曲《西域随想》是一首有着浓郁西域风情的作品。
该曲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新疆民乐,音乐风格、表达方式以及演奏技巧均借鉴新疆民乐的特点。
乐曲由引子、慢板和多段快板构成,运用大量复合节拍,调性色彩丰富。
本文主要对《西域随想》的曲式结构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整理。
关键词:现代筝曲;《西域随想》;曲式结构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一、《西域随想》的背景(一)作曲家简介王建民,作曲家,江苏无锡人。
多年来从事民乐及民族乐器的研究与教育工作,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乐作品,特别在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与谱曲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代表作品包括:《长相思》、《西域随想》、《幻想曲》《第一二胡狂想曲》等,以上作品在民乐领域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在全球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二)创作背景《西域随想》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新疆民乐,音乐风格、表达方式以及演奏技巧均借鉴其特点,乐曲的西域韵味十分浓烈。
在乐曲创作中,王先生选取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音乐作为其创作的原始素材并借鉴当地的传统民乐风格。
②在古筝的器乐创作中,西域音乐的异同音阶排列渗透着乐舞的氛围,虽然只是单一的器乐演奏,但在听觉上仿佛能将人带入载歌载舞的欢乐氛围中去。
王建民先生将富有节奏感的达卜鼓作为该曲的伴奏。
古筝的演奏颇具特色,时而叩击琴盖模仿新疆舞蹈的节奏,与达卜鼓交相辉映;时而拍打琴弦,展现出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歌笑语的场面。
二、《西域随想》的曲式结构分析《西域随想》的整体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其呈示部为并列单二部曲式,中部为多乐段联合结构,再现部为再现的四部曲式。
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通常有三种情况:原样再现、动力再现(结构不变)和缩减再现,而该乐曲的再现部除了音乐材料的动力性外,结构上也扩大了,由呈示部的并列单二部曲式变为再现的四部曲式,这是一般的复三部曲式所没有的特点。
筝曲《西域随想》中的技法与审美特点分析
统一性特 点,还保 持了独特的音程风格和个性化 气质 。在 《西域随想 》中,作 曲家还使用 了诸如 B—F、D一降 A等减西 域 随 想 >中 的技 法 与 审美 特 点 分 析 》
的音程 进行 ,不仅在每个不同的乐段 中具有逻辑结构 的意义,还在将乐 曲中的快板 段落推向全 曲高潮时具有重要 的动力性 作 用 。此 外,作品中核心音程的展开还对旋律形态也进行 了衍生和扩展 ,尤其在运用减 音程 的独特音响表达特殊 的情感 、特殊 气 氛方面,具有重要表现作用 。王建 民在这 首古筝作品 中,不仅 充分利用减音程进 行,达到横 向连接核心音调主题 与动机 的 目的,还通过在不 同乐段 中进行减音程形式 的变奏 ,实现对作 品核 心主题的突 出,从而体现 出音 乐材 料间的逻辑关系 。
混合 了传统 民族 调式中的宫燕乐 、宫清 乐及 宫雅乐的音阶特征 ,还 通过进行不 同的交 替、并置 等运用,很好 的展现 出古筝 的
特殊表现力一一 古筝的七声调式语汇在此得 到了很好的演奏一~不 需左 手按弦,就可很好的塑造 出作 品的西域 音乐特色与文
化 风 情 。
《西域随 想》中的核心音调 中,包括 了不 同的核 心音程,其 中最典型 的是 由两对 小二度音程 、减五度 音程 构成的音调~
在王建 民创作 的这 首 《西域随想 》中,不仅采用 了我 国新疆地域 极富少数 民族特征 的音 乐素材,还借鉴 了民间民歌 、舞 曲中的特殊节拍 、节奏元素 。作 曲家王建 民一 方面对这些素材 的创意建立在 改变古筝的传统定弦排列探 索、尝试进 行人工弦 序 排 列 的 基 础 上 ,另 一 方 面 也 试 图采 用 人 工 调 式 方 法 ,进 行 全 新 风 格 的 探 索 ,从 而 使 这 首 作 品 具 有 代 表 性 的意 义 。 王 建 民在 他创作的这首 古筝作 品中,不仅大胆 的运用 了富有现代音 乐特 征的人工调式为 古筝 定弦,还在表现形式与方法 方面,也都进 行 了必要 的创新 。王 建民进 行最初的作 品风格设计 时,除 了设计 出一种适用于现代古筝风格 的新 调式音阶外,还在探 索这种新 调式音阶完美 的表现作 曲家的表现意 图,完美 的体现 出创作者 的创意风格等 方面,也都进行 了很多 尝试 。
从家族相似式的同一性来解读古筝曲——以《西域随想》为例
national music 民族音乐从家族相似式的同一性来解读古筝曲——以《西域随想》为例肖娇雨(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摘要】同一作品经过不同演奏家的演奏解读,经过他们在不同次的表演当中,版本也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因此,对于每位演奏家演奏的不同版本,每个版本的演绎是否具有合理性,下面就四位演奏家对古筝曲《西域随想》不同的演绎,引发对家族相似式的思考。
【关键词】家族相似;文本;型号;演奏【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一、“家族相似”观念(一)对于“文本”“型号”的理解“文本”一词来自于英文text,这一词还有很多其他的含义也被广泛运用到了各个地方、各种领域当中,因此不太好予以界定,我们可以把文本理解成实际语言的运用形态。
在20世纪的哲学美学中,“文本”一词被当作术语且被不同的学派给予不一样的定义,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进行理解“文本”:它可看作是作品的主要属性,可以当作是作品,但在一定程度下也不能算作作品,它展示了作品的基本特征,文本更多是给予创作者或者观众理解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权利,它还能起到调动潜意识的作用,在可以从有意识进入无意识状态下实现。
伽达默尔所说的“作品的意义的意义”,其实并不是表示作品的意义。
作者通过作品去理解表达的意义,而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样则指“作品的意义”。
大部分的人应该深有感触,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周围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变化会对同样的一部作品有着不一样的解释和诠释。
在这里也就是说,有着“第一性”和“第二性”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第一性、原初的“作品的意义”,进行再理解、再诠释的则是“作品的意义”,这对于第一性来讲,第二性是派生的。
当然,第二性的意义可能和第一性的意义相符,当然也可能不符。
笔者认为“作品的意义的意义”是“作品意义与读者或作者之间的关系”的产物,版本是第二性的,是读者的再编码。
(二)“家族相似”观念的理解学者魏特根斯坦则认为,语言只应该有唯一的解释。
对古筝曲《西域随想》的探索
对古筝曲《西域随想》的探索作者:赵明明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22期摘要:《西域随想》是由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在1996年创作的一首以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的古筝曲。
这首作品在演奏时以新疆少数民族乐器达卜鼓做伴奏,在节奏上除了常规的拍子以外还运用了大量富有新疆特色的复合拍。
音乐风格欢快、活泼,充满了异域风情,刻画了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这首作品的成功创作大大丰富了古筝作品中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作品进行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古筝 ; 西域随想 ; 西域风情一、《西域随想》研究起源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我国流传了数千年之久,其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近年来,古筝音乐迅速发展,大量优秀的古筝作品不断涌现。
《西域随想》这首古筝曲无疑是古筝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王建民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曾谱写了大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尤其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中卓有建树。
他创作的作品往往在传统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又运用不同于传统音乐语言的新的语汇,以新颖而又独特的创作思维结合现代的作曲技法,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他创作的古筝音乐如《幻想曲》《枫桥夜泊》《湘舞》《西域随想》《戏韵》等作品已作为国内高校中古筝专业的的必修曲目,同时也是国内各类民族器乐大赛中的制定必奏曲目,并在中央民族乐团等的国内各大专业演出团体中上演,久演不衰,广泛流传于国内外获得一致好评。
《西域随想》是一首充满西域风情的古筝作品,其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热情、友好、热爱生活的情景。
它是以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为基调创作而成,旋律优美流畅,富有浓厚的新疆地域特色。
它在节奏方面运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常用的符合拍节奏,伴奏乐器也选择了极富有新疆地域特色的达卜鼓,欢快、活泼的新疆舞蹈节奏与达卜鼓交相辉映,时而用手拍击面板和弦面,烘托出一幕粗犷、奔放、热情的舞蹈场面。
《西域随想曲》发凡
《西域随想曲》发凡古筝曲《西域随想曲》是当代为数不多的民族器乐随想曲之一,其风格独特,创作手法成熟老辣。
从民族音乐的审美层面上而言具有其独特审美趣味。
是作曲家王建民先生为古筝创作的一首独奏随想曲,采用“西域”——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作为典型素材所创作的一首作品,1996年问世以来,在筝界反响强烈并被广为传颂。
随想曲是西方音乐中的传统创作体裁之一。
在我国的传统音乐理论中,并未有提出过类似的体裁模式。
但从音乐审美的共通性原则而言,相同的型制作品在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历史中早已有之。
或者说在传统中国文人音乐中,也即所谓“士大夫”阶层的音乐中,传承至今或是失传的作品中,有哪些不是随想之音呢?举一简单实例:中国传统记谱法不记节奏,勿论句读,是以何意?乐者,唯随遇而安,想者行之矣!重曲而随律,律者自律之,思者衡守之。
广之穹宇,微之瞬息皆乐。
因此,笔者认为,《西域随想曲》其随想是相互借鉴,取融会贯通之意。
言之借鉴,也必明了西方随想曲之确意才可借鉴,否则岂非意淫之!《西方音乐史》随想曲:“十六世纪指牧歌风格的多声部声乐曲和运用模仿对位等复调音乐表现手法的器乐曲,常带有标题音乐性质。
”核心点:牧歌风格、标题性、器乐曲。
找到共同点,才可以由点及面深入分析。
标题性音乐的问题是东西方音乐的重要标志之一。
纵观中国保存完好的集大成琴谱《神奇秘谱》,其所有曲目均为标题性作品。
中国历史上的曲牌、词牌体音乐作品,除牌名外,均后缀以曲名。
而西方作品中大量作品均以前調式后曲式的方式命名,笔者认为,这与西方的信仰问题相关,由于与本文所论关系较远,不在此处赘述。
随想曲重音乐的流动和乐思的行走,因此其个性在于充满流动流畅之动感,重人文情怀之张力,可以在音乐中横向无限延展,从音乐的内容上不拘一格,可以是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可以是风景的描绘、思想之展念,“无所不能”,亦充满人性。
大多具有此类特征,区别在于方法不同,方式各异,乐曲表达的侧重点、厚薄程度、深浅讲究自然差异。
浅析筝曲《西域随想》的情感表达与演奏技巧
10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4小节,是由a 主题和引子音调素材变化而成,带有主题再现的性质。
第179-186小节是c 主题素材的变奏。
第187-200小节是乐曲的结束句,由a 主题及引子音调变奏生成。
在前一小段落急速高涨的音响中突然变慢,最后以右手击掌琴面,左手结束在G 调主和弦上,为收拢性乐段。
从上述的曲式结构分析来看,整个乐曲采用的是主旋律贯穿发展的音乐手法,无论从中部还是再现部中都可以听出呈示部的主旋律素材,而引子、间奏、尾声在素材上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它们构成了前后的相互呼应,使得作品的结构达到了很高的连贯性。
二、古筝曲《西域随想》的情感处理(一)散板对戈壁的演绎表达引子一开始就有着浓郁的西域风情,将欣赏者带入遐想之中。
乐曲由G 大调的主音开始,引子的音调以间隔两个八度的双手同时演奏,其次为交替的琶音,用慷慨激昂的旋律表现出人们在新疆的美好幸福生活,渲染出新疆的壮美景观。
在演奏时通过气息的带动,让听众可以感受到策马奔腾的画面,感受到无拘无束,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戈壁中,突出了新疆音乐的特点,将音乐推向高潮,让听众回味无穷。
(二)华彩乐段对情感的升华这一部分为整首筝曲的主题乐段,主要包括行板和华彩乐段。
首先是行板,在这一部分出现了主旋律,节奏非常清晰。
乐段模仿了新疆达卜鼓华丽的鼓点声,用右手“拍击琴盖”“叩击琴弦”,给听众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仿佛我们在动物背上奔驰着,并随着音乐狂欢着。
华彩乐段主要运用了达卜鼓的特点加上左手的连续小撮进行,展示了在草地上人们策马奔腾的情景,这是整首乐曲中最直抒胸臆的一段。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音乐铺垫,欢快的音乐基调已经形成,把全曲的感情带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旋律也比较规整,听众心情随着乐曲逐渐兴奋,仿佛围绕着火堆起舞来表现自己非常欢乐、欢快的情绪。
(三)西域风格浓郁的快板快板部分则达到了整首乐曲的高潮,由多段式部分构成,各个部分都有不同。
音乐学论文 古筝曲《西域随想》的音乐形象与演奏风格之探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古筝曲《西域随想》的音乐形象与演奏风格之探究Study on the Musical Image and Performance Style of ZhengMusic-Caprice on Western Regions院(部):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 年 5 月总计:毕业设计(论文)12页表格:0个插图:11幅古筝曲《西域随想》的音乐形象与演奏风格之探究音乐学专业[摘要]《西域随想》是作曲家王建民以精心设计的人工调式为基础,打破以往筝曲传统的五声音阶而创作的现代筝曲。
乐曲采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素材,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新疆地区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本文从作曲家王建民的简介与《西域随想》的创作背景入手,探讨该乐曲所表现的风沙、驼队等音乐形象,进一步从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结合个人演奏体会,重点阐述该乐曲的演奏风格。
希望使演奏者对该乐曲的音乐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演奏中准确表达西域音乐的风格,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古筝;西域随想;音乐;形象;演奏Study on the Musical Image and Performance Style of ZhengMusic-Caprice on Western RegionsMusicology MajorAbstract:Caprice on Western Regions is a modern Zheng Music created by composer Wang Jianmin taking the meticulously designed artificial musical mode as the basis, which breaks the traditional pentatonic scale of previous Zheng Music. This musical composition had depicted the festively singing and dancing happy scene of people of Xinjiang reg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by adopting the musical material of Xinjiang minority area.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introduction on composer Wang Jianmin and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Caprice on Western Regions, and explored the musical images such as sand wind and camel team expressed by such musical composition. Moreover, it focused on elaborating the performance style of such musical composition from the aspects including tempo, dynamics and tone and combining with personal performance experience. It is hoped that performers can have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n the musical connotation of such musical composition, and accurately express the musical style of western regions in the process of performance, so as to promote the incessan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music.Keywords:Zheng; Caprice on Western Regions; Music; Image; Performance目录前言 (3)1 《西域随想》与王建民 (3)1.1 王建民简介 (3)1.1.1 王建民的生平 (3)1.1.2 王建民的创作 (3)1.2 《西域随想》的创作背景 (3)2 《西域随想》的音乐形象 (4)2.1 风沙的音乐形象 (5)2.2 驼队行进的音乐形象 (5)2.3 载歌载舞的音乐形象 (6)3 《西域随想》的演奏风格 (8)3.1 体现韵律的弹性速度 (8)3.2 丰富的力度层次 (8)3.3 打击乐式的演奏技法 (10)3.4 对比鲜明的音色 (10)3.5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11)3.6 具有个性化的段落衔接 (13)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4)前言古筝作品的种类繁多,从创作时代可划分为传统曲目、现代曲目以及当代筝曲等。
浅析现代筝曲《西域随想》的演奏技巧
浅析现代筝曲《西域随想》的演奏技巧作者:苏力郑荔鲤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8期摘要:现代筝曲《西域随想》是作曲家在传统素材的基础上尝试作品的创新与探索,突破传统五声调式的局限而设计新调式,多调连环叠置的定弦也促进了演奏技法的重大变革。
本文主要浅析《西域随想》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现代筝曲;《西域随想》;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17-01一、《西域随想》作品简介现代筝曲《西域随想》是作曲家王建民先生的经典作品。
经过王先生的不断继承与创新,筝曲风格已不局限于传统色彩。
现代筝曲《西域随想》正是这样一部作品,《西域随想》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新疆民乐,音乐风格、表达方式以及演奏技巧均借鉴新疆民乐的特点,曲子的西域韵味十分浓烈,主题鲜明,音乐生动,旋律优美,向我们描绘出一幅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歌笑语的画面。
本文从作品的背景、曲式结构分析、创作手法的创新、演奏技巧方面对作品进行浅析,目的不仅在于要更好地对该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演奏中准确地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更在于要领略中国古筝音乐的魅力与风格。
作品主题鲜明,音乐生动,旋律优美,抒情、悠扬的前半段与活泼、欢乐的后半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浓郁的西域音乐风格贯穿全曲,向我们描绘出一幅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歌笑语的画面。
多调连环叠置的定弦也促进了演奏技法的重大变革。
在演奏技法上,该曲画龙点睛式地采用“拍打琴弦”、“叩击琴盖”等多种当代的表演技巧,根据拍击的位置、拍击的节奏与力度的不断变化,乐曲活灵活现地向人们展现了西域特有的风情,是现代古筝音乐作品的经典作品之一。
本文的目的不仅在于要更好地对该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演奏中准确地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更在于要领略中国古筝音乐的魅力与风格,启示我们筝曲创作的不断创新化与现代化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贡献。
二、演奏技巧《西域随想》曲调华丽,情绪热烈、奔放,充满了浓郁的西域风情。
浅谈现代筝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以《西域随想》为例
浅谈现代筝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以《西域随想》为例摘要:古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件弹拨乐器,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如今这多元化的时代下,古筝也随着时间的迁移在创作风格、曲式结构、演奏特点等方面不断地变化与创新。
而现如今创作的现代筝曲和以往的传统筝曲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和特点,一些作曲家考虑音乐发展趋势,跳出传统筝曲的条条框框,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乐曲增加了新的闪光点。
本文以王建民先生所创作的现代筝曲《西域随想》为例,探究现代筝曲的创作特点以及其演奏分析。
关键词:现代筝曲、创作特点、演奏技巧、西域随想“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弹拨类乐器,在秦国时期,“筝”达到了顶峰的时代,我们称它为“秦筝”。
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古筝也流传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乃至世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朝鲜,为中华民族乐器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于筝曲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筝曲和现代筝曲,从传统筝曲到现代筝曲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洗礼!一、现代筝曲发展的历史过程。
传统筝曲是作曲家根据当地民族的文化、民间歌曲为素材创作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筝曲。
由于每个作曲家的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以及各地环境,生活习惯和音乐风格的差异性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各地地方特色及风格的九大流派,如“真秦之声”的陕西古筝、“中州古调”的河南古筝、“齐鲁大板”的山东古筝等等。
通过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的筝曲《千声佛》《上楼》的研究,不难看出一些早期的乐曲篇幅较短,旋律较为单一,没有运用和声,演奏技巧也比较简单。
到了中期出现了像《渔舟唱晚》《出水莲》等一下篇幅较长的作品出现,这些作品中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八度和声,但左手部分更多的还是进行基本的按、揉、颤、滑等作用,并没有进行弹奏。
直到近代,古筝改革为21根琴弦,为现代筝曲的创作带来了便利,也正是在50年代初期,古筝进入了高校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至此之后,出现了一批批优秀好听的现代筝曲,例如1953年赵玉斋创作的《庆丰年》,这首作品打破了常规的右手演奏左手按弦的演奏方法,运用了复调的写作手法,在演奏技巧上大量增加了左手大撮,左手刮奏等左手的弹奏方法。
浅析筝曲《西域随想》的西域风情
浅析筝曲《西域随想》的西域风情作者:王燕贝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07期摘要:《西域随想》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创作于1996年的一首具有浓郁西域风情的古筝曲。
该作品通过古筝特定的演奏技巧配以节奏性的打击乐器,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少数民族人民热爱生活、载歌载舞的生活场景。
十大古筝演奏家之一的苏畅曾谈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中的西域多让人联想到茫茫大漠,人烟荒芜的景象。
而王建民先生创作的筝曲《西域随想》则把人们带入了一幅唯美的西域画卷中。
”该作品成功的丰富了古筝作品中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作品的欠缺。
关键词:西域随想;调式;节奏;演奏技巧《西域随想》与传统的新疆筝曲,如《木卡姆散序与舞曲》、《伊犁河畔》等曲目不同,该作品带给欣赏者的听觉感受,更多的是关于古代新疆的音乐特点(新疆古称“西域”,以龟兹乐为代表的西域音乐,对隋唐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品在体现西域音乐特色的同时,还带领听众领略到隋唐盛世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贯通,音乐文化交流往来的频繁,丰富的展现大唐的繁华盛世以及有容乃大的气度。
在该部作品中主要在调式、节奏以及演奏技巧这三方面来展现西域风情。
一、调式西域音乐的调式丰富多彩,有自己的特点,以七声音阶为主,大量的变化音,以及传统五声音阶鲜有的小二度音程,小二度音程的柔和,更加突显出民族性以及西域的神秘感。
而古筝曲《西域随想》调式上较传统调式五声音阶的转变,为《西域随想》表达西域风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西域随想》此曲,定调为G调,但是作品中运用到了大量的4和7,如果全曲通过左手按弦来完成,则不太实际,并影响作品情感的表达。
因此采用定弦的方法,改变传统古筝的五声调式,在演奏作品之前,就已将琴弦音高固定。
为作品的完美呈现做准备。
在作品中,例如第一部分(引子),作为乐曲的开始部分,自由的散板,从主音G大调开始,中间转为C大调,最后又回到主音G大调上面,这一调式的转换,为收拢型乐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学专业论文】筝曲《西域随想》音乐形态及其演奏
表现分析
筝曲《西域随想》音乐形态及其演奏表现分析
摘要: 筝曲《西域随想》是一首以新疆音乐为题材~运用现代创作技法并且具有狂想曲特征的古筝曲。
筝曲《西域随想》的创作突破了传统的古筝五声调式定弦的局限~使古筝也可以演奏七声型风格的作品~丰富和拓展的古筝作品的风格及类型。
除此之外~《西域随想》还创造性的发展了摇指、轮指左右手快速指序、叩击、拍击等多种新的演奏技法。
这些创新都对古筝表现音乐具有推进及完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关键词:筝曲;音乐形态;西域随想
一、创作背景及创新的定弦
《西域随想》是王建民于1996年创作的,本曲主要采用的是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反应新疆风土人情的一首筝曲。
新疆的音乐总给人一种豪放、大气以及豁达的感觉。
除此之外,从古代开始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许多宗教即袄教、佛教、伊斯兰教在这片土地上萌芽、发展,这仿佛为新疆的音乐盖了一层薄纱,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
新疆因为它生态环境差异、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宗教多元、民族和语言多源、东西文化交汇等因素使其音乐丰富多彩且特点鲜明。
《西域随想》这首筝曲采用的现代的创作手法,用“钢琴化”的语言谱写了乐曲。
它使用是不同于传统五声音阶排列方式的七声音阶、不完全八度周期人工定弦方式。
这种定弦方式克服了传统演奏中,变化音都需要左手按弦才能完成的局限,使左手得以解放,同时担任许多节奏型和快速技巧的呈现是的乐曲从听觉上更有“西域”风格的特点。
二、音乐形态的分析
《西域随想》是一首以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为元素,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且具有狂想曲特征的古筝曲。
乐曲的引子部分以新疆少数民族龟兹音乐为基础,在G 调式的基础上加上了“1”、还原“4”以及升“4”的音。
引子运用富有民族特色音调、旋律,为全曲奠定了基调,为后面的慢板与快板做了引入、铺垫。
乐曲开始是在弱拍上进入,紧接着是附点的节奏。
这样的节奏型具有鲜明的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在音程的使用上,大胆的运用了二度叠置的和弦、增三度和弦以及四度叠置和弦等。
这些不协和音程的使用大大增加了乐曲的色彩明暗的对比,为音乐增添了几分神秘以及妖娆感。
随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左右手快速指序以及琶音的演奏技法,将旋律一层层推进。
慢板首先以模仿新疆的达卜华丽的鼓点作为引入,为随后的音乐做铺垫。
和引子一样,慢板的旋律仍然是从弱拍进入,多用附点节奏以及装饰音,使旋律具有灵动性。
慢
板体现了新疆少数民族5/4拍和6/4拍交替演奏的特点,在右手流畅、优美、富有动感的旋律下,左手始终模仿着达卜的鼓点,为之伴奏。
最后右手摇指响起,左手奏着与前段右手旋律呼应性的音符,慢板结束,场面渐渐归于平静。
随着清脆、颗粒清晰的刮奏进入,打破了慢板结束的平静,乐曲进入了多段式的快板。
多段式快板的第一段,在这段乐曲中以5/4拍为拍子,在节奏上大大增加了切分,附点及空拍的运用,同时在演奏技法上,模仿达卜鼓点的“拍、击、扣”的技法贯穿着本段旋律。
此段旋律仿佛是为后面第二段快板埋下了伏笔。
随后的散板相当于一个过渡段落,预示这该曲真正的高潮即将开始。
多段式快板的第三段相对之前第一段快板更为急促。
右手时而跳跃的单音,时而欢腾小撮与左手象征性的和弦内小撮相结合,随着较自由的音阶随意串联,乐曲进入了较舒缓的旋律中,这堪称全区的精华,及韵味与技巧为一体人听众一饱耳福。
多段式快板的最后一段也是整曲的最后一段,乐曲从缓慢的速度开始,最终,乐曲通过右手三个拍板和左手的三个小撮干净利索的结束了整首乐曲,也正是这种巧妙的结束使听者在整曲结束耳边仍回响起音乐的旋律。
三、演奏技法的分析
《西域随想》巧妙的通过高难度以及创新的演奏技巧传达乐曲的音乐意象,下面我们就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演奏手法。
(1)左右手快速指序
乐曲以欢乐轻松的感情为基调,左右手的快速指序的演奏技巧在王建民老师的作品中屡见不鲜,特别是长摇段落的左手伴奏及乐段之间衔接的部分大多是用指序技法来完成的。
(2)双手模仿打击乐的演奏手法
全曲最富有特色和创新意义的演奏技法就要数双手的模仿打击乐“拍、击、扣”的演奏技法了。
双手模仿达卜的演奏手法贯穿整曲,通过这一些演奏技法,为听者营造出具有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氛围,是音乐更加富有动感,激发听者舞动的潜能。
四、结语
现代古筝演奏风格、演奏技法的丰富多样,它反映出当今古筝发展的趋势。
在当今这个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环境下学会借鉴西方的一些科学的作曲理论演奏技巧,进行自我完善加强。
在借鉴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将传统的乐曲传承、保留下去。
传统的乐曲反映着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保存着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代筝家们传承的精神所在。
如何将中国传统筝乐中的“韵”字与现代的作曲方法相结合,通过现代的演奏技巧更为准确的演奏出来,是当今古筝曲创作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