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痹病)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其临床主要表现:颈项拘急强痛或颈项牵引肩臂上肢麻痛,或头痛、头晕、眩晕、耳鸣等。
每当低头抬头过久或颈部转动甚时症状加重或反复出现。
本病属祖国医学之“痹症”、“头痛”、“眩晕”等范畴。
其病情顽固,缠绵难愈。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间隙变窄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椎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
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为主要症状:患者颈项强直板滞,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肱二头肌腱或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X线摄片可见颈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变形等征象。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麻木,肌肉减弱,行走笨掘,甚至不能站立行走,严重者可发展至四肢瘫痪,检查可见肌张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脊髓造影有完全或部份横断性梗阻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恶心、耳鸣、猝倒症状的出现与颈部活动有关,多在颈后仰或后旋时发病,旋颈试验阳性,椎动脉造影有异常改变。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复杂,有眼部干涩胀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皮温降低,多汗或无汗心率异常等。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年老体弱,气血衰退,肝肾亏损,但亦与局部长期劳损或外伤有直接关系,在上述因素情况下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从而产生了经络受阻淤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为其主要病机。
《内经》指出:“肾主骨髓”若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则出现骨骼脆弱,肢体无力,故骨易退变。
《内经》又云:“肝藏血”“肝主身之筋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
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颈部的筋骨韧带钙化而退变,若肝肾不足,特别是肾精亏损为本病之本。
而血脉淤阻,气血运行不畅,乃本病之标。
如《证治准绳》谓:“有风、有寒、有湿、有内挫、有淤血气滞,有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颈椎病(项痹)首次病程
首次病程记录2012年4月17日12时00分Xxx,男/女,岁,因“反复颈项痛伴左上肢痛x年/月/天余,再发加重天”于2011年12月25日 09:00由门诊以“颈椎病”收入院。
病例特点:1、现病史:患者X天前因长期低头劳累出现颈项痛伴左上肢痛,曾到XX医院就诊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颈椎病”,先后口服药物治疗(药物具体不详),疗效不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故来我院收住入院。
2、现症见: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根据证型可伴有:)a.风寒痹阻以颈、肩、上肢窜痛麻木,疼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风畏寒,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为主症。
b.痰湿阻络以头目眩晕,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滑数为主症。
c.气滞血瘀以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为主症。
d.肝肾不足以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为主症。
e.气血亏虚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少苔,脉细弱为主症。
3、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伤寒、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体格检查:T 36.5℃ P 80次/分 R 17次/分 BP 120/80mmHg神识清楚,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
全身皮肤及黏膜、巩膜未见黄染,颈区、锁骨上下、腋区、腹股沟区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
咽无充血,扁桃体无红肿。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廓对称,无桶状胸及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感,心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项痹(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病在中医理论中分为4类
1、 风寒痹阻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疼痛感,颈 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气血亏虚型:颈肩空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体麻 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3、 痰湿阻络型:头重如裹,头晕目眩,颈、肩、臂痛如锥刺,四肢麻 木不仁,纳呆,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视物不清,恶心呕吐,耳 鸣,耳聋等,甚至发生猝倒 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颈臂隐痛、肢体 麻木、面红耳赤、舌红少津、脉弱
(四)情志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 痛苦,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护理常规
(五)临症护理 1、疼痛:颈肩疼痛较重者可遵医嘱行拔罐、中药外敷等。 2、眩晕:指导患者转头时动作不可过快过猛,眩晕频繁发作时下床或 行走时最好用颈围固定颈部。预防外伤,防止患者摔倒受伤,保持房 间地面干燥。 3、教育患者保护颈部的方法: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避免猛烈转 头,平卧时枕头不可过高,侧卧时枕头不宜过低,枕高应与一肩宽相 等,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大头颈部活动范围,锻炼颈肌如“米”字操、 耸肩、扩胸运动等。
7、 梳摩头顶:提神醒目,清脑镇痛
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风寒湿证、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护理常规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 注意事项:注意温度调节,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烫伤
针灸治疗:
• 颈型、神经根型用泻法,其余用补法
痹症 颈椎病
痹症(颈椎病)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
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
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猝倒: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
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增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
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精选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2.整复类手法的护理
(4)手法整复后颈部制动,平
(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 卧位小重量持续牵引6~24小时,
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2)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颈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牵引或调整
部自然放松,配合固定体位。 牵引的重量或角度。
(3)观察患者面色和反应, (5)整复位后下床时要佩戴颈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 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 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 颈肩部疼痛情况。
5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 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 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 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3
一、常见症候要点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 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 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4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2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治疗的护理 1.松解类手法的护理 (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手法治疗的目 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 反应,询问有无眩晕、恶心等不适。 (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
13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8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项痹单病种
项痹(颈椎病)(ICD-10:M47.121+ M47.225+)项痹是因颈部的闪挫、劳损、寒湿侵袭等原因,使经气阻痹所致的疾病。
项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我科门诊就诊率约为45%,该病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该病多采用保守治疗,治疗难度大、易复发,即使采用近年多种新的治疗手段也存在诸多问题。
我科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形成了一整套极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其中手法推拿、小针刀松解术、自制中药外敷、臂丛神经阻滞、小关节错缝整复术等特色治疗已形成诊疗规范。
因我科治疗项痹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治疗费用相对西医治疗低等优点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2010年底,门诊颈椎病治疗10800人次,住院病人1600人次。
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以颈痛向上肢放射,麻木、疼痛、头晕、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疾病。
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颈椎病。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1)风寒袭络证颈部痛连及头、肩部、上臂,颈部僵直,活动受限,冷痛沉重,喜温恶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风寒湿阻证颈部痛及头、肩部、上臂,颈部僵直,活动受限,冷痛沉重,喜温恶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3)瘀血阻络证:头颈肩背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精神烦躁,面色无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或涩。
(4)瘀痰内阻证颈部刺痛连及前沿、肩、上臂,入夜尤甚,痛处拒按,麻木,颈部僵直,转动不利,头晕,胸闷,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苔白腻,脉涩或滑。
(5)肾阳亏虚证颈痛连及头、肩、上臂、上肢乏力,肌肉萎缩,头晕,耳鸣,畏冷肢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2、西医诊断标准[诊断依据]诊断要点与依据(朱文峰主编《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湖南医科大学出版,国家标准)(《黄家驷科学》第五版,《中医伤科学》第五版,[诊断]颈椎病系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②线片上 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 髓压迫。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肿瘤、 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椎动脉型: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 颈试验阳性。③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 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 脉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 底动脉供血不全。⑦椎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 ()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 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分钟,可反复 次。
• .整复类手法
• ()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 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 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 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 机,用力要快而稳。
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 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 .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 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 (四)证候诊断
• .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 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 薄白,脉弦紧。
穴、相应颈夹脊、列缺、人迎。颈夹脊穴要向颈 椎方向斜刺给予一定的提插捻转刺激。其余诸穴 用补法、也可加用电针、艾柱,每日一次,天位 一疗程。 • .灸法: 阿是穴、大椎、大杼、悬钟、太溪。每次 选用穴用艾条雀灼灸,每次次,每穴分钟,次为 一次。 • .耳穴疗法 • 取穴:颈椎、颈、神门、肾上腺、肾。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二、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项痹病(颈椎病)护理规范
附件五:项痹病(颈椎病)护理常规一、颈型颈椎病1.护理评估:(1)病史:了解颈部疼痛及影响睡眠时间长短,颈椎病的病因及诱因,询问发病的急缓及伴随症状。
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颈项部疼痛史。
(2)症状:主要有项背疼痛、强直,上肢无力、手指发麻,颈项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
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3)心理社会反映:焦虑不安,担心疾病难愈,易复发。
(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X线、CT、MRI 等检查2.病房环境:病房应住在温暖、向阳避风干燥的房间,防寒防潮,衣被柔软干净,注意保暖。
3.病情观察: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并做好记录。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晚上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进行牵引治疗的患者按护理规范进行观察记录。
4.辨证护理:此症患者恶寒喜暖,得热则舒,每遇阴雨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寒气,不宜在寒冷或阴雨潮湿天气到室外活动,以防病情加重。
注意局部保暖,忌风吹受寒或淋雨受湿,指导患者做颈颌带牵引及颈操锻炼,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急性期不主张锻炼,应减少疾患关节过度活动,当急性期缓解后,应积极进行锻炼以自身能耐受及增强肌力和耐力的运动为主。
5.用药护理:中药统一送煎药室,每付煎药9袋,每袋200ml,每次1袋,3次/天,中药应温服,饭后服用。
并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注意有无过敏,涂药时勿用力过度,以免皮肤损伤,熏洗时勿烫伤。
配合痛舒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的患者要观察疼痛缓解时间及程度。
温热式低周波治疗应做好防感染护理,中药塌渍能及时缓解症状,但应注意勿烫伤。
6.饮食护理:饮食宜温性,消化可口。
可用薏仁米与白米按1:3配比煮粥或用附子30g,狗肉250g炖熟食用、每日饮服少量虎骨木瓜酒。
也可中药熏蒸颈部,使药物蒸气直接作用于患处,使病人疼痛部位毛孔开放,血管扩张,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血管内皮细胞的缺血性损伤,从而减轻消除椎动脉的压迫、刺激,减轻疼痛。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中医名称:项痹西医名称: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1、颈肩痛2、颈部活动受限3、手指麻木4、头晕、恶心5、瘫痪三护理评估1、发病史,诱发因素2、疼痛部位,程度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四.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1、保守治疗(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选择合理体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④剧烈运动或未进食者应休息后在治疗。
(3)牵引疗法①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讲解牵引的原理使患者有一定了解。
②牵引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牵引的力度。
③牵引后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4)拔火罐①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原理,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②根据治疗部位和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不同,选择合适的火罐。
③操作过程中严防酒精过多致酒精燃烧时间长或滴落,导致烫伤或烧伤皮肤。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使患者出现头昏,头痛,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1.针灸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均取患侧,平补平泻手法,可配合艾灸,每次30min,每日1次,8-10次为1个疗程。
2.按摩患者取坐位,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采用一指禅推法,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
3.牵引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为2-5kg,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每日1-2次,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缓解症状,且少有不适。
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4.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10d为1个疗程。
三、护理1.生活护理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俯卧位不可取,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中医诊疗规范颈痹病(颈椎病)
五、颈痹病(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
相当于中医“项痹病、眩晕病”范畴。
【临床表现】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诊断要点】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铍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牵引疗法(四)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五)中医辨证论治(六)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等。
(七)运动疗法:康复锻炼。
九)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辩证论治】1、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2、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证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颈椎病中医名词解释
颈椎病中医名词解释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长时间的不良姿势或颈部劳损引起。
中医
学中对颈椎病有一些专有名词,下面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
1. 风寒湿痹:这是中医中用来表示颈椎病的一种术语。
其中,“风”指的是寒冷
或湿气进入身体,导致气血循环不畅;“寒”表示寒冷的性质,容易导致疼痛和僵硬;“湿”指的是湿气滞留在身体中,使得关节和组织容易受到损伤;“痹”表示痛苦和阻塞。
综上所述,风寒湿痹是指颈椎病中湿气、寒冷和风邪造成的疼痛和不适。
2. 活血化瘀:这是一种中医术语,指的是通过调节气血运行的方式来促进血液
循环并消散淤血和瘀血。
在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中,活血化瘀被认为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恢复颈椎功能。
3. 散寒温经:散寒是指通过中药或其他治疗手段来调理体内的寒邪,温经是指
通过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来恢复正常的经络功能。
在中医学中,散寒温经被用来治疗因寒冷引起的颈椎病症状,如颈部不适、疼痛和活动受限。
4. 软坚散结:软坚散结是指通过中医药物或理疗手段来软化颈椎周围的坚硬结节,恢复颈椎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这个术语在中医中常用于描述颈椎病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对于颈椎病的名词解释主要包括风寒湿痹、活血化瘀、散寒温
经和软坚散结。
这些术语都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于描述颈椎病的病理和治疗过程。
在中医治疗颈椎病时,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正文: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1 病因:颈椎病是指颈椎受到损伤或病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种多样,如颈椎长期受力过重、颈椎受到外伤、颈椎退行性改变等。
1.2 发病机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颈椎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受阻等问题,导致颈椎局部气血不足,形成瘀血、痹阻等。
此外,颈椎周围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也是导致患者症状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临床表现:2.1 颈部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肢,甚至头部。
2.2 运动受限:患者颈椎活动范围受限,转动和屈伸颈部时感到僵硬和疼痛。
2.3 头晕和眩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眩晕等症状。
2.4 颈部肌肉紧张和痉挛: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常常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肉痉挛明显。
三、中医护理方法:3.1 中药调理:使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药物配方,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3.2 针灸治疗:对于轻度颈椎病患者,可以采用针灸疗法。
通过调理气血,缓解瘀血和痹阻,以达到改善症状的效果。
3.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通过按摩颈椎周围的肌肉和筋脉,可以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肌肉紧张问题。
3.4 膏方外敷:通过选用适当的外用药膏,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进行外敷治疗,可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病症。
四、预防与康复:4.1 生活习惯:需要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翻看手机或电脑等行为,以减轻颈椎的负担。
4.2 适当运动:通过适当的颈部运动、颈椎拉伸等动作,可以增强颈椎周围肌肉的力量,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4.3 药物预防: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其他高风险群体,可以考虑使用中药进行预防,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4.4 康复锻炼:对于已经患有颈椎病的患者,可以采用一些康复锻炼方法,如颈椎拉伸操、颈椎按摩操等,帮助恢复颈椎功能。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颈椎病:指颈椎受到损伤或病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项痹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项痹,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长时间对着电脑、手机,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颈椎出现问题。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项痹的诊疗方案。
一、病因分析1.颈椎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骨关节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导致颈椎稳定性降低,容易受到外力损伤。
2.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睡觉姿势不当等,都可能导致颈椎负担加重,诱发项痹。
3.肌肉劳损: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肌肉劳损,进而引发项痹。
4.外伤:颈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都可能引发项痹。
二、临床表现1.颈部疼痛:患者常感到颈部肌肉疼痛,尤其是在劳累、受凉后加重。
2.活动受限:颈部活动受限,转头时颈部僵硬,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3.上肢麻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4.头痛:颈椎病变可能压迫颈部神经,导致头痛。
5.眩晕: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出现眩晕症状。
三、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症状表现等,为诊断提供依据。
2.体格检查:通过颈部触诊、活动度检查等,了解颈椎病变情况。
3.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MRI等,观察颈椎结构、椎间盘退变情况。
4.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颈椎病变相关抗体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四、治疗方案1.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抗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缓解颈椎病变症状。
(2)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热敷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稳定性。
2.介入治疗:对于严重颈椎病变,可采用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椎管减压等介入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五、预防措施2.增强颈部肌肉锻炼:定期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稳定性。
3.注意保暖:颈部受凉容易诱发项痹,应注意保暖。
4.避免颈部外伤:避免颈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
(颈肩腰腿痛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项痹:西医称为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此外。
颈椎周围的组织如咽喉、食管等病变可诱发颈椎病的发生。
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娱乐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症候分类;(1) 风寒湿阻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面红目赤。
舌质少津,脉弦。
(5) 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休息,局部热敷,避免颈部多活动与受凉。
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定期开展颈椎病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2、针灸:针刺风池、翳明、翳风、大柕、外关、合谷等穴。
3、牵引:颌枕带牵引,每日数次,每次半小时,本法不适宜脊髓型。
4、推拿按摩:手法宜轻、稳,忌用暴力,具体手法包括准备手法(点穴法、揉捻法、滚法)、治疗手法(旋转复位法、提端摇晃法)、善后手法(劈法、提捏法,散法)。
颈椎病(项痹病)中医治疗
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和颈 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下者 可见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 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 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椎 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阳性。
❖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头晕,有时伴 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 孔扩大或缩小,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 前区痛和血压升高;头颈及上肢出现出汗 异常;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
❖ 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眼 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 胃肠胀气
❖ 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 椎病相似
❖ 眩晕 本型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旋转性、 浮动性或摇晃性。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 重。
❖头痛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 管代偿性扩张引起。主要表现为枕部、顶 枕部痛、也可放射到颞部。多为发作性胀 痛。
❖视觉障碍 为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 短期内自动恢复。是大脑后动脉及脑干内 3、❖ 根据测量C4,5椎管最小,C2 最大。C4前后径1.19cm,C2 位1.4cm。C5前后径.18cm。
❖ 颈脊柱屈伸时,颈椎管的长 度有所改变。
❖ 完全屈曲时,椎管的前缘可 被拉长1.5cm。其内的脊髓也 被牵长变细且紧张。后伸时 椎管变短,脊髓松弛而变粗23cm,易于受压。
脊髓
❖ 颈3-胸2为颈膨大,C6最粗。 ❖ 脊髓内出现病变时, 首先出现上肢症状, 然后出现下肢神经 功能障碍;
横突孔
❖ 颈椎的横突部有横突孔,其中有 颈动脉、静脉和交感神经通过。
❖ 椎动脉为两侧锁骨下动脉的分支, 一关般节由入颈颅腔6横,突在孔颅进内入合,成在椎寰基枕底 动脉至小脑及内耳。
颈痹中医诊疗方案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商南县中医院康复科2013年【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颈痛和其它综合症状。
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
本病常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根据《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
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二)、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颈型:主要为颈2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引起的颈椎局部不适,活动限制及头、颈、肩等部的反应性疼痛等表现。
它代表颈椎病的早期,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受损体征。
2.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疼痛,肩胛、上臂、前胸区有疼痛感。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
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3.椎动脉型: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
【辨证分型】(一)、痹痛型:颈项拘急疼痛,常在体虚受邪之时而发,或久卧高枕,长期低头工作所致。
颈痛牵掣上臂,项强难以回顾,发病急骤,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气滞血瘀型:颈肩部疼痛如针刺刀割,手指麻木,伴蚁走感,或面部刺痛,唇颊发麻,病程较长,舌暗紫,脉弦涩。
(三)、肝肾阴虚型: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颈椎病(痹病)
颈椎病(痹病)病后调摄护理,使显得格本病是因正气不足,感受外在的风寒湿热之邪而成。
因此,平时注意调摄,增强体质和加强外重要。
调摄之法:首先做到适寒温。
在气候变迁之中,要注意调摄,既可防病,既可防之疾病反复或加重病情。
在一年四季气候突变时注意更换衣服,又要忌食生冷,以防寒冷的上海。
其次,也可据病情,适量饮五加皮酒,中国古酒,或神灯熨之,可以促进病愈或好转。
一睡枕要求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但应长期坚持使用。
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一般情况下,正常睡眠时枕头高度以8-10cm为宜。
合乎人体生理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良好的睡姿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
睡眠应以仰卧为主,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侧卧为辅,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曲对置。
二纠正颈资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故纠正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对颈椎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三颈椎操要加强对颈部肌肉的强化练习,增强其运动功能,以保持颈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四手法按摩与足底按摩手法按摩简便易行,有很好疗效,但按摩前必须明确诊断,手法切忌粗暴。
按摩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分解粘连,整复移位的椎体,从而使症状消失或减轻。
足底按摩是通过治疗足底反射区相对应的颈椎反射区即可产生较好的疗效,力度渐强,以稍有痛感为宜。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分钟,坚持两周以后对一般颈椎病患者即可出现效果。
五佩戴颈围可按需选用颈围领或经托,均可起制动和保护作用。
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但长期应用颈托可引起颈背部肌肉挛缩,关节僵硬,不利于颈椎病的康复,故仅在颈椎病急性发作时使用六护理1.情志护理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有很多方法,但是效果欠佳,由于病程长,痛苦大,而且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痹病)
病后调摄护理,使显得格本病是因正气不足,感受外在的风寒湿热之邪而成。
因此,平时注意调摄,增强体质和加强外重要。
调摄之法:首先做到适寒温。
在气候变迁之中,要注意调摄,既可防病,既可防之疾病反复或加重病情。
在一年四季气候突变时注意更换衣服,又要忌食生冷,以防寒冷的上海。
其次,也可据病情,适量饮五加皮酒,中国古酒,或神灯熨之,
可以促进病愈或好转。
一睡枕要求
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但应长期坚持使用。
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一般情况下,正常睡眠时枕头高度以8-10cm为宜。
合乎人体生理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良好的睡姿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
睡眠应以仰卧为主,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侧卧为辅,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曲对置。
二纠正颈资
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故纠正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对颈椎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三颈椎操
要加强对颈部肌肉的强化练习,增强其运动功能,以保持颈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四手法按摩与足底按摩
手法按摩简便易行,有很好疗效,但按摩前必须明确诊断,手法切忌粗暴。
按摩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分解粘连,整复移位的椎体,从而使症状消失或减轻。
足底按摩是通过治疗足底反射区相对应的颈椎反射区即可产生较好的疗效,力度渐强,以稍有痛感为宜。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30分钟,坚持两周以后对一般颈椎病患者即可出现效果。
五佩戴颈围
可按需选用颈围领或经托,均可起制动和保护作用。
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但长期应用颈托可引起颈背部肌肉挛缩,关节僵硬,不利于颈椎病的康复,故仅在颈椎病急性发作时使用
六护理
1.情志护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有很多方法,但是效果欠佳,由于病程长,痛苦大,而且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
了解这些心理影响,尤其是在不同病程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病人的心理康复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并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认真,正确的对待疾病,说服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饮食护理
痛痹患者宜温热性饮食,忌生冷,可用姜糖水趁热服下,或在食用的菜蔬中多加些姜,葱等辛散之品,以助驱邪外出。
热痹患者饮食宜新鲜清凉,富有营养,忌食辛辣,滋腻动风之品,可多饮清凉饮料,新鲜水果蔬菜,滋阴清热之品。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行痹的患者宜多饮菊花茶,忌食公鸡,鹅,猪头肉等动风之品。
着痹患者宜食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蛋类,瘦肉等,忌食油腻,生冷,硬固,壅滞气机之品。
气虚可常是更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
牛肉,狗肉,青鱼,炼狱。
若气虚者,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血虚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
3.起居护理
1)保持颈部良好的姿势
颈部的不良姿势有头偏向一侧看书,看电视,伏案写字眼睛离桌面过近等。
这些不良姿势,更加重了颈肌的不平衡,以致颈部容易发生慢性劳埙。
因此,养成良好的颈部姿势习惯较为重哟。
良好的头颈案姿势是头颈端正,略向前屈,眼睛离桌面得距离大约30厘米。
桌面或书桌向自己有20°的倾斜角,能减少头颈前屈。
总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的生理曲度,防止因姿势不良而诱发颈椎病。
2)避免颈部过度疲劳
长时间头固定不动,颈部肌筋发生疲劳,长此以往,颈部较容易发生劳埙。
日常一次伏案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如果确需长时间伏案工作,应在1小时左右抬头后足有活动1次头颈,2小时左右起身做1次颈椎保健操。
颈椎保健操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部变化的能力。
但应注意1.不可盲目选择动与及运动量;2.运动应缓慢进行,幅度由小逐步增大,避免快速运动;3.骨质增生明显者需慎重进行。
3)预防颈背部受凉
颈背部受凉,风寒湿侵袭,肌肉等组织中的小血管收缩,代谢产物堆积,肌肉就会发生劳埙。
所以如夏季久吹电扇,卧睡风口,冬季睡觉时被褥不紧易患风寒的情况,应予避免。
4)宜睡低软枕头
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头颈前屈为主,所以夜间睡眠时应睡低软枕头,是头颈略后仰,以调节白天颈椎前屈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疲劳,如果夜间睡觉时枕头极既高又硬,就等同于白天一样,仍然把头颈处于前屈状态,就容易患颈椎病。
但对已患颈椎病者,如果骨刺等突出物主要在后侧,且仰头伸颈时症状加重,低头屈颈时反而减轻,则不宜低枕,适当高枕反而有益。
4.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热服用。
热痹患者宜凉服。
七.康复教育
1.避免诱发因素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在短期内难以根除,故平时应加强预防。
总的可分为内因(体内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伤),二者可以互为因果。
内因是肢病的基础,外因是可以预防的。
不盲目从事埙伤颈椎的活动,青壮年时代不要过多浮肿,到壮年以后决不可超负荷工作。
诱发因素除外伤外,常见的还有落枕,受凉,过度疲劳,强迫体位工作,姿势不良及其他疾病。
2.防止外伤
设法避免各中生活意外及运动埙伤,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在头颈部发生意外后,应及时去医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矫正不良姿势
从小注意颈部姿势保持正确,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避免使颈部长期维持一个特殊姿势:1)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
2)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要保持脊柱的正直正面注视;
3)避免头颈负重物和过度疲劳,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4)避免高枕睡眠和过度疲劳,平卧时枕头不可过高,侧卧时枕头可与肩同等高度
5)不宜长时间维持看电视,并注意电视机放置高度是颈椎为居中,避免卧床看电视或阅读;6)使用双光学眼镜的患者应使镜片的光学中心稍微上移,以免抬头。
4.加强运动
预防慢性劳埙,除工作或业余时间做平衡运动外,还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条件,选择一定项目。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加速颈椎区得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推迟退行性改变。
如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可增强体质,增强肌力。
另外一些规律性的长期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亦可助于预防颈椎病的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