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汇总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1af340c453610661ed9f4b5.png)
第一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1、生物的定义: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生物的生命现象:(六条,能够举例说明每条现象,能够根据这六条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 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除病毒外,其他所有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 ②生物体有生长发育现象。
(种子 参天大树;蝌蚪 青蛙) 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特性。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④生物体通过繁殖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九子,子子不同)⑤生物体能够对外刺激作出一定反应。
(含羞草、草履虫、河豚;趋利避害) ⑥生物体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恐龙灭绝;仙人掌针形叶)3、生物的主要类群:※4、生态因素的定义: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它可以分为: 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互助等。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例如:仙人掌适应沙漠干旱环境、蚯蚓适应洞穴生活;蚯蚓改良土壤。
注意: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但不能相互适应,只能是生物单方面地去适应一定的环境。
第二章 探索生命1、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熟悉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①取镜 ②安放 ③对光 ④装片 ⑤调焦 ⑥观察 ⑦记录 ⑧复原 ⑨装箱 注意事项:①显微镜观察材料要求:薄而透明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③高倍镜观察: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 ④显微镜成像特点:倒像⑤物像移动方向: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原来物像所在方向移动 ⑥污点判断方法:先玻片标本,再目镜,最后物镜。
※3、临时玻片标本制作:①擦拭 ②滴水 ③取材 ④浸水 ⑤展材 ⑥盖片 ⑦吸水 ⑧染色注意事项:①取好材料,浸入水滴中展平后,先盖片,后吸水,需要染色时再染色。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资料1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239a59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b.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资料在复习七班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过程中,还要求我们掌握有效识记和复习的(方法),科学地进行复习,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班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仅供参考。
七班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一)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如:蚯蚓松土。
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进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七班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二)第四节生态系统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1、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动物)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七班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三)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8、河流生态系统等。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a47ca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7.png)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生物复习提纲:
一、生物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1. 生物的定义
2.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的定义
2. 细胞的组成部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繁殖
三、细胞的分裂
1.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 无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四、生物种群的变动
1. 种群的定义
2. 种群的密度、分布和规模
3. 种群的变动:出生、死亡、迁移、外来种的入侵
五、自然界物质与能量循环
1.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碳循环
2. 自然界的能量循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六、环境保护与人类生活
1. 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
3.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意义
七、遗传与进化
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2.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的突变
3.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比较解剖、生化比较
八、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 生物多样性的分类: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3.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以上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每个部分的内容可以进一步详细复习和整理,包括重点知识点、实验和例题的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图文结合超详细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图文结合超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ccdec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a.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泄(出汗,排尿和呼气)以及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触碰含羞草叶子,草履虫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因为病毒虽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土等 。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探究的这个条件被称为变量,一组对照实验中有且只能有一个变量。
(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骆驼排尿少出汗少、骆驼刺叶子很细根很长、海豹身体脂肪多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松土;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疏松土壤等。
因此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
1、生态系统的组成:注:缺少任何一个成分都不能被称为生态系统。
2、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多是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食物链和食物网: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且逐级递减;且传递率为10%——20%。
生态系统中,生物获得的能量的根本来源(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最直接来源是植物。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③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整理6篇)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整理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464f1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1.png)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整理6篇〕篇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
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藻类植物①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②构造特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苔藓植物:①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②构造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③作用: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①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②构造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③繁殖: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④作用: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1、种子的构造:种子的外表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①菜豆种子(P81图3-10):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②玉米种子(P81图3-10):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2、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x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x植物:油松、侧柏、苏铁的种子是x着的,这样的植物称为x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须拨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4、记住常见的x植物和被子植物(P.84-P.85)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好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展检测。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期末复习整理)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期末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b88268ff00bed5b9f31dd3.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提纲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4efe0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1.png)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1 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有遗传变异的特性⑦由细胞构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2 区别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是否有生命。
(生物:生石花,珊瑚虫;非生物:钟乳石,珊瑚)3 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目的、确定对象、制定方案、记录、对结果分析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①按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②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②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共生、寄生。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旗形树、荒漠中的骆驼刺等;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蚯蚓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4设计实验注意问题:①设置对照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③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减少误差,提高准确性。
5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6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真菌和细菌、蚯蚓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注:在食物网(链)中,要构成完整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7 食物链(1)书写要求①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②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③箭头:被吃→吃的(2)沿着食物链规律①能量越来越少②生物数量越来越少③有毒物质越来越多8 食物网(掌握:数一个食物网中有多少条食物链)9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汇总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f84ae2b76eeaeaad0f33074.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第一章:认识生物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要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殖过程存在遗传变异等。
1.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知识要点:1、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记录一下你所在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2、把你所生活中的一些生物进行归类,进一步的了解生物。
3、学会去做调查和记录。
2、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2.1、第一节生物圈:知识要点:1、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1)生物圈组成: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了。
(3)生物圈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共同的家园)2.2、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要点:2、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空气等由环境提供。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扑食蚜虫。
)、竞争关系(例如:杂草与水稻夺取阳光和养料。
)、合作关系(例如: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寄生(例如: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与人。
)、共生(例如: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
)等。
2.3、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知识要点: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事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适应环境。
(2)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 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第四节生态系统 知识要点: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3d6ec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e.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营养 2、呼吸 3、排出废物 4、应激性 5、生长与繁殖 6、遗传和变异 7.细胞(除病毒)二、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常用研究方法: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
对照实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变量唯一三、生物与环境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共生关系、寄生关系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举例)3、生态系统(概念: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只能利用现成的动物和植物)细菌、真菌—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4、食物链:生物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例如:草→兔→狐;多条食物链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6、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7、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 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4cb1e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4.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完整版七年级生物复提纲(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例如XXX是杂交水稻之父,转基因番茄是耐储存的。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需要营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动物捕食、细菌分解有机物)、能进行呼吸(鲸呼气产出水柱)、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汗、排尿、植物落叶)、应激性(含羞草)、能生长和繁殖(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特征)、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遗传和变异(“猫生猫,狗生狗”、“一猫生九仔,九仔各部同”),机器人、钟乳石、珊瑚不是生物。
第二单元:调查的一般方法(如人口普查)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基本方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法。
第三单元:生物的分类,可以按照形态结构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四单元:生物圈是生物和环境的最大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和生物因素(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例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块很大的烂木头等。
生态系包括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动物是消费者,它们无法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动植物。
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它们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将其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be7c3a5284ac850ad024220.png)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自主复习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 2、生物能进行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和 6、除外生物都由构成。
▲注意(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2)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3)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
说明了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4)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
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1、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 ___。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按照生活环境分:、按照用途分:、、、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适宜的和一定的。
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d1c5a027284b73f34250d0.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篇一:202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整理修订(最全有答案)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2、3、;4、;5、;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7、除构成;二、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按照用途分:家禽、家畜、作物、宠物;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150米内的水层“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水分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7、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8、物质和能量沿着物链积累。
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10、11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1、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A: 1B:C:,作用D: E:FHJ:通光孔K:遮光器L:,固定玻片M: , 光线强时用面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转基因番茄:耐储存)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动物捕食;细菌分解有机物) ○2、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呼气产出水柱)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汗;排尿;植物落叶) ○4、应激性(含羞草)○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特征) ○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7、遗传和变异(“猫生猫,狗生狗””一猫生九仔,九仔各部同”)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不是生物)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如人口普查)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基本方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2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 (生物+环境,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1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3岩石圈的表面(“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海藻分布)、水分、温度(地理南北\山分层分布)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重点掌握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适应:骆驼\骆驼刺—干旱,海豹---寒冷,旗形树---风. 影响: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6、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块很大的烂木头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7、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动物和植物)细菌、真菌—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8、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生物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生态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如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10、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注意DDT 的例子:富集)。
(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12、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最易被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类是主要消费者)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一、 显微镜的结构 (书本36页,要掌握各个结构名称及作用)○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4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5通光孔 ○6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7遮光器: 光强用小光圈,光弱用大光圈 ○8反光镜: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
○9镜筒:连接目镜和转换器 ○10物镜(高倍镜比较长)目镜:放大物象 ○11粗\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小 (顺时针转动,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生态系 统组成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移动装片与视野位置相同)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2、观察的标本应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3、原则:镜筒先升后降(眼看物镜)再升,准焦螺旋先粗后细,物\目镜先低倍后高倍4、显微镜的使用:P37(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略偏左,……;(2)对光:转动转换器(升高再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3)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4)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高倍镜低倍镜放大倍数大小视野明亮程度暗亮细胞数目少多形态长、细短、粗5、显微镜的发明者: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6、细胞学说的创建者:施莱登、施旺(德国)细胞学说: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观察植物、动物细胞:实验过程1、玻片标本分类:○1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2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3装片——用生物体上取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2、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擦――滴(清水)——撕(内侧)——展――盖(减少气泡)――染(稀碘液)――吸(吸水纸)动物:擦――滴(0.9%生理盐水)——刮(口腔内侧壁)——涂――盖――染(稀碘液)――吸生理盐水\清水:保持细胞形状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
○1细胞壁:支持、保护○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作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质:膜以内核以外的结构,含有液泡○3细胞核:遗传信息库○4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5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多种物质,如糖分3、植物、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4、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四、细胞中的物质○1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2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
(细胞生活产生代谢废物:尿素、二氧化碳)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植物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只有线粒体)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养料制造车间”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与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相同点:都是能量转换器)九、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1、多莉羊的例子p55,像供核母羊。
结论: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2、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与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体。
4、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能够控制生物性状,如毛色,血型等.(基因<DNA<染色体)6、不同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成对出现,数量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数量加倍,分裂后,两个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使数量增多)和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2、细胞的分裂顺序: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十二、细胞构成生命体动物(人)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1、组织: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不同,在形态、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的过程。
结果是形成组织。
3、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重要器官:心脏、肝、肺、肾、眼、甲状腺等)4、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上皮组织:保护、分泌。
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受精卵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
如:平滑肌、心肌、肱二头肌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如:脑、脊髓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如:骨组织、血液、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器官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动物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7、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保护组织:保护柔嫩部分;由根、茎、叶的表皮细胞构成四大组织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六大器官中均有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中★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分裂能力强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十三、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动物)、酵母菌(真菌)、衣藻(植物)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具有应激性:趋利避害)(1)纤毛:摆动,使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2)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3)口沟:食物进入通道(4)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多余水分和废物,并排出体外(5)食物泡:食物消化和吸收(6)细胞质:促使食物泡流动(7)胞肛:排出食物残渣(8)细胞核:大核(肾形,营养核)小核(圆形,生殖核)3、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以限制草履虫运动过快。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举例。
(1)有利:组成浮游生物,为鱼的天然饵料;净化污水;(2)有害:危害人类健康;危害渔业等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小得多,营寄生生活,寄生在活细胞内。
2、分类:动物病毒(流感病毒,球状)、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杆状)、细菌病毒(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蝌蚪状)3、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