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放射卫生防护讲解课件
![放射卫生防护讲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8aee4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d.png)
表面沾染的消除
去污剂的种类
无机酸及盐类 有机酸及盐类 氧化剂(饱和高锰酸钾溶液) 碱性试剂 络合剂 表面活性剂(肥皂是最常用的去污剂) 有机溶剂(不能作为皮肤放射性污染的去污剂) 吸附剂:
表面沾染的消除
体表污染的消除 一般皮肤的轻微污染,可用清水、2-3%的
肥皂水或EDTA溶液清洗,反复2-3次,即可。清 洗完毕后进行沾染检查,如不符合要求,还得继 续清洗,清洗时应用软刷和温水。
特殊情况
★依据审管部门的规定,可将职业照射剂量限值所规定 的连续5年破例延长到10个连续年;并且在此期间内, 任何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应超过 20mSv,任何单一年份不应超过50mSv;此外,当任 何一个工作人员自此延长平均起开始所接受的剂量累 计达到100mSv时,应对这种情况进行审查。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放射性工作场所设计要求
布置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时应根据污染情况 可将其分成若干区域
1、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可分为三
区即设白区、绿区和红区 2、丙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可分为二
区即设白区和绿区 3、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小于丙级实验室或工作场所
规定的下限值时可不分区
放射性工作场所设计要求
去污前活度
去污指数(DI)= log 去污后活度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61ed92853c1ec5da51e270be.png)
1、60Co治疗机的基本结构
由机头、机架、平衡锤、准直器、治疗床、 控制台和其他附属设备组成。
主要部件 ⑴密封放射源; ⑵源容器(源抽屉和防护机头); ⑶遮线器:在关闭位时可阻挡射线; ⑷具有能定向的限光系统(准直器); ⑸计时器; ⑹电子控制系统。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X射线装置及其操作台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2、X射线机的重要参数
(1)总过滤
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中有两种成分,即韧致辐 射和特征X射线。
X射线能谱是连续谱,低能谱X射线称为软X射线, 在诊断中无意义,影响影像质量,而且易被皮肤吸收。
用于滤过软X射线,相对提高X射线的穿透能力。 这块过滤片称为X射线机的固有过滤。
c、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壁应有1mm血铅当量 的防护厚度。
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以普通砖墙为例,一般24cm厚的实心砖墙只要灰浆 饱满不留缝隙即可达到2mm铅当量,空心砖或砖缝 灰浆不饱满时不能达到2mm铅当量。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1、治疗室防护要求
①选址: ②防护墙: ③导线、导管: ④使用15MV以上X线的医用直线加速器
将会带来产生中子污染的问题: ⑤监视和对讲设备: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⑥使用面积: ⑦ 入口、防护门:
放射治疗室的防护门必须装备能够 自动显示门关闭的联锁开关。 ⑧安装辐射指示灯及辐射危险标志 ⑨通风换气(3~4次·h)
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具有一定能量的高能电 子(速度达到亚光速)与大功率微波的微波电场相 互作用,从而获得更高的能量。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放射卫生防护课件ppt课件
![放射卫生防护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24ee27763231126fdb111f.png)
眼和晶状体的年当量剂量 四肢(手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16-18 岁 年有效剂量 实习生 眼和晶状体的年当量剂量 剂量 四肢(手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2019 -
特 殊 情 况
★依据审管部门的规定,可将职业照射剂量限值所规定 的连续5年破例延长到 10个连续年;并且在此期间内, 任何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应超过 20mSv,任何单一年份不应超过50mSv;此外,当任 何一个工作人员自此延长平均起开始所接受的剂量累 计达到100mSv时,应对这种情况进行审查。 ★剂量限值临时变更应遵循审管部门的规定,但任何一 年内不得超过50mSv,临时变更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
剂量
-
阈值
剂量
7
放 射 卫 生 防 护
目的 一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确定一个低于阈剂
量的剂量限值,使人员在一生中或者全部工作时间所受的照射 剂量都不会超过这个限值,就可以杜绝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二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 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1 可接受水平:把辐射带来的危险,降低到不超过或者等同日 常生活中正常可以承担的危险,这就是可接受水平 2 辐射危险度和权重因子:
2019 8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justification of practice)
(2)防护的最优化(optimizat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可合理做到的尽量低的原则(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3)剂量限值(dose limits)
2019 24
二 开放型放射性 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
2019
-
25
放射卫生学重点 第四章 辐射源的外照射防护讲解
![放射卫生学重点 第四章 辐射源的外照射防护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e69ae6d767f5acfa1c7cda6.png)
2019年1月14日5时23分
7
低能光子源
主要作为X射线荧光分析用源
薄层物质厚度计的核子用源 密度计的核子用源 刻度γ射线探测器用的标准源
2019年1月14日5时23分
8
γ辐射源
主要作为核子计源
γ照相源 间质治疗源
腔内治疗源
9
2019年1月14日5时23分
中子源
石油地质勘探、辐射育种、活化分
20
DG5015 遥控透视X射线机
2019年1月14日5时23分
21
X射线管
X射线管按其用途不同分为
诊断
治疗管;
按诊断管靶面构成材料不同分为
钨靶管
钼靶管。
22
2019年1月14日5时23分
固定阳极X射线管
2019年1月14日5时23分
23
管电流、管电压、高压电源
管电流:供阴极灯丝的电流
主要作为以下离子发生器的源
烟雾探测器 静电消除器 放射性避雷器
作为α能谱分析的参考源 作为α放射性活度测量时刻读探测器的 标准源
6
2019年1月14日5时23分
β辐射源
主要用作β放射性活度的测量
β能量响应刻度探测器探测时的参 考源和工作源 用作测量薄层物质厚度的核子计源 和色层分析仪的离子发生器的源
第四章 辐射源的外照射防护
第四章 辐射源的外照射防护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策 第六节
密封源的种类及其泄漏检验 密封源在医疗照射中的应用 医疗照射中应用的辐照装置 医疗照射源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医疗放射源易发事故及其预防对
放射卫生保健制度范本
![放射卫生保健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60fda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b.png)
放射卫生保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放射卫生安全,促进公众健康,本制度依法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放射卫生的行为和活动。
第三条放射卫生保健是指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健康。
第四条放射卫生保健制度包括放射卫生管理、放射卫生监测、放射卫生防护、放射卫生监督、放射事故应急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条国家设立放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放射卫生保健制度。
第六条放射卫生保健制度实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强调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治理,并注重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第二章放射卫生管理第七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放射卫生管理规定,对放射卫生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八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放射卫生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九条执行放射卫生活动的单位应建立放射卫生管理机构,并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放射卫生工作。
第十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执行放射卫生活动的单位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三章放射卫生监测第十一条放射卫生监测包括环境监测、人体监测和放射源监测。
第十二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放射卫生监测工作,并确定监测指标和方法。
第十三条放射卫生监测结果应及时向公众和从业人员公布,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四章放射卫生防护第十四条执行放射卫生活动的单位应制定和实施放射卫生防护措施,保护从业人员和公众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第十五条放射卫生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环境防护和设备防护等方面。
第十六条放射卫生防护措施应依据不同的放射活动和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和实施。
第十七条放射卫生防护措施的实施单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五章放射卫生监督第十八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对执行放射卫生活动的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九条放射卫生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放射卫生监督检查,确保监督工作的客观公正。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6b469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5.png)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一、放射性物质的性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原子核存在不稳定性,会自发地放出辐射的物质。
它们通常由放射性同位素构成,具有一定的半衰期。
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包括铀、钚、镎等。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主要包括α、β、γ射线。
这些辐射会对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引发各种放射病变。
在放射防护工作中,我们需要了解放射性物质的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放射辐射的影响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辐射会直接破坏细胞的DNA分子,导致细胞变异、突变和癌变。
另外,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还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白血病、先天畸形等严重后果。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放射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损害。
三、放射防护的原则放射防护的核心原则是ALARA原则,即尽量使辐射剂量保持在最低合理水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限制时间:尽量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时间,减少辐射的累积剂量;2. 增加距离:保持与放射源的距离,减少辐射的照射剂量;3. 使用防护装备:采取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减少辐射的照射剂量。
四、放射防护的措施为了有效地进行放射防护工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监测: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确保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不超过安全标准;2. 个人监测: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个人辐射监测,确保其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剂量不超过安全标准;3. 灾害预防: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前做好放射灾害的预防工作,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4. 安全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放射防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5. 防护装备: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确保其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能够有效地减少辐射的照射剂量。
五、放射防护的实施具体到放射防护工作的实施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和放射源,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放射卫生防护教学课件ppt
![放射卫生防护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a5c39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3.png)
为了保障放射性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需要加强对新防护技 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 辐射危害的快速评估和预测;利用新型材料和设备降低辐射 对人体的损害。
放射卫生防护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
环保领域
随着核能技术的发展,放射性废料的处理 和处置成为环保领域的难题。放射卫生防 护技术在废料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具有 重要作用。
1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布的基本防护 原则与建议
2
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 的辐射影响评估报告
3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系 列法规
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法规与标准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1 2
急性辐射综合征
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辐射可导致急性辐射综合 征,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 可出现脱水、休克等。
慢性辐射损伤
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可导致慢性辐射损伤,如 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甚至诱发癌症。
3
遗传效应
辐射还可能对后代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基因 突变和先天缺陷的风险。
核废料处理与储存
对核废料进行安全处理和储存,防止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核能监管与辐射防护
对核能和辐射应用进行监管,确保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源自03放射卫生防护技术
放射性元素的检测与测量技术
放射性示踪技术
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探究物质运动规律 和过程。
辐射剂量测量技术
02
放射卫生防护应用
放射卫生防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 辐射防护的法规与标准 《辐射防护概论》课件
![第四章 辐射防护的法规与标准 《辐射防护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f02375915f804d2b16c195.png)
B)导出限值
导出空气浓度(derived air concentration, DAC) 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浓度限值
呼吸率:0.02m3/min;
年工作50周,每周工作40小时,
年总工作时间:2000小时
年呼入空气量: 0.02m3/min×2000h×60min=2.4×103m3
DAC=ALI/ 2.4×103
辐射防护三原则
• 辐射实践正当化 • 辐射防护最优化 • 限制个人当量剂量
辐射实践正当化
是指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要经过 充分论证,权衡利弊。只有当该项所带来的社会 总利益大于为其所付出的代价的时候,才认为该
项实践是正当的。
此项原则要求:实践的利益>付出的代价
利益:社会的总利益 代价:社会的总代价 (经济、健康、环境、心理等)
ALARA原则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并不是要求当量剂量越低越好,而是综 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后,照射水平低到可 以合理达到的程度。
代价-利益分析方法
B=V-(P+X+Y)
式中:B-纯利益,V-毛利益(产值), P-生产代价,X-防护代价,Y- 危害代价
目标:纯利益B达到最大。
处罚
放射工作单位的自主管理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止法
2003年6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003年10月1日执行
(此法中)放射性污染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 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 质或者射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止法
• 确定了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地位 • 涵盖内容:
不是限值,是为决定采取某行动而规定的水平。
放射卫生防护PPT课件
![放射卫生防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71ef09783e0912a2162ac0.png)
1微居里 (μCi) =3.7×104核衰变 / 秒
◆ 贝可与居里的换算关系如下: 1Bq =1s-1 = 2.703×10-11Ci 1Ci=3.7×1010Bq 1mCi=3.7×107Bq 1μ Ci=3.7×104Bq
七、X射线
◆ X射线的产生的条件:
四、常见的几种效应
◆急性放射病—机体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多次受到 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 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损伤。
电离辐射:X、、n 外照射 大剂量:1Gy 以上
◆慢性放射病 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到低剂量率,超剂量限值电 离辐射作用,所引起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以 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 疾病)
◆ α衰变
α 射线(α 粒子)实际上就是带有两个正电荷的氦的原子核
(氦核流)。
原子核发生α 衰变的一般过程可以写成:
A Z
X
+ ZA(42Yα) +24HQe
其中
A Z
X
称为母体核素
Y A4
Z 2
称为子体核素;Q为衰变能,
如:28286Ra
28262Rn
+
4 2
He
+ 4.937 MeV
衰变
造血系统 眼睛
睾丸 卵巢
效应
单次照射剂量阈值(Gy)
红斑(X、γ 线) 暂时性脱毛 永久性脱毛
5—8 3—5 7
受照者50%死亡
2—3
晶体混浊(X线)
2
白内障(100%)
7.5
白内障(X 线, 随访35年) 5
暂时性不育 永久性不育
0.15 3.5
不育
2.5—6
放射卫生学重点笔记
![放射卫生学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dd1420883c4bb4cf7ecd1be.png)
绪论核医学与放射防护的基础知识▲原子核(atomic nucleus):由两种质量几乎相等的基本粒子-质子(P)和中子(N)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是组成不同物质的基本单位。
但其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物理特性可有某些差异。
★核素:不仅质子数相同,而且中子数也相同,因而质量数相同,并处于同一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核数的表示方法如下:X是元素符号,Z表示质子数目(即原子序数),A表示核子数。
某些核素左上角质量数之后加m,表示该核素处于激发态,如99mTc★同位素:凡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同的位置,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称为元素的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但核所处能态不同的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
★物理半衰期(T1/2):放射性活度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减少,其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作物理半衰期。
生物半排期(T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减期(Te):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出(生物代谢)和物理衰变(放射性衰变)两个因素作用,减少至原有放射性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简称活度)过去惯称放射性强度。
现用国际制单位的专门名称是贝可(Bq),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
比活性:指单位质量物质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Bq/g。
放射性浓度:为单位体积溶液内所含的放射性活度,单位是Bq/ml,亦有用单位摩尔物质的放射性活度来描述比活性的,单位是Bq/mol。
★★常用的三种核电子仪器:①自动定标器;②计数率仪;③脉冲高度分析器;第一章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初级宇宙射线:宇宙空间存在的许多高能粒子流。
次级宇宙射线:初级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层中固有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级联效应或次级反应,形成次级宇宙射线。
放射防护基础知识PPT精选文档
![放射防护基础知识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9aaffa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9.png)
4
实践的正当化
为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引入任何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之 前,都必须权衡利弊,只有当带来的利益大于所付出的代价 (包括对健康损害的代价)时才能认为是正当的,那么该实践 为正当化实践。若引进的某种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的净利 益,则不应采取此种实践。
5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就是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 使任何辐射照射应当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但并 不是说剂量越低越好,而是在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条件 下使照射低到合理的程度。
6
个人计量限值
正当化和最优化原则与辐射源有关,它们涉及的是对某 项辐射源的引用和防护是否适宜。而个人剂量限值涉及的是 职业性人员和公众个人,所以个人剂量限值与人有关。
正当化是最优化过程的前提,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的约 束条件。所以,放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是相互关联的。
7
放射防护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 基本措施
12
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
在操作开放型放射源时,因放射性核素的理化性质或操作不当,难 免造成工作场所的空气污染或各种工作器具的表面污染,导致人体受到 内照射危害。内照射的基本防护措施综合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 2、降低表面污染水平 3、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 4、加速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排出
主主要要内容内容
一、放射防护的目的及原则 二、放射防护基本方法
1
放射防护的目的
人们在应用电离辐射获得利益的同时会使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那 么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这种危害,就是我们人类花费人力和物力进行放射防 护的目的。 电离辐射效应可分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所以具体地说放射防护的目的 是:
放射卫生学
![放射卫生学](https://img.taocdn.com/s3/m/0ac1d39e2e3f5727a4e962cf.png)
放射卫生学第一章放射卫生的主要任务:①研究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和对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②研究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和健康状况,制订集体和个人的放射防护措施;③对大气、水、土壤和食物的放射性污染进行监督,拟定防止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废弃物污染环境的措施;④研究天然和生产条件下放射性物质最大容许剂量和最大容许浓度,为制订卫生标准和工作条例提供科学依据。
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
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
放出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放出正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β+衰变;原子核从核外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衰变过程称为轨道电子俘获γ衰变:原子核从不稳定的高能状态跃迁到稳定或较稳定的低能状态,并且不改变其组成成分的过程。
X射线与γ射线虽然都属电磁波,但它们是有区别的:(1)产生的机理不同:X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辐射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辐射的;(2)光子能量不同:γ射线比X射线光子能量高,因此,γ射线的频率较高,波长较短;(3)穿透能力不同:二者都有穿透能力,但γ射线波长更短,穿透能力更强。
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指数衰变规律N=No*e^-λt半衰期T=ln2/λ平均寿命T=1/λ λ是衰变常数天然辐射源:来自于大气层外的宇宙辐射和来自地壳物质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的陆地辐射称为天然辐射源。
人工辐射源:来自人类的一些实践活动或辐射事件的电离辐射源。
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源对地球人类的照射。
宇生放射性核素: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层中的某些原子核相互作用生成的放射性核素称为宇生放射性核素。
宇生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成分:3H、7Be、14C和22Na。
影响宇宙射线强度和剂量率的主要因素:海拔高度,地磁纬度,建筑物屏蔽情况质子,α粒子带正电荷地球赤道比两级宇宙射线强(只考虑地球磁场)人类受天然辐射源照射的全世界年平均有效剂量(mSv):1.宇宙辐射对人体产生的总剂量为0.39(392.19μSv/a)包括宇生放射性核素(μSv/a)12.19宇宙射线380 2.陆地辐射0.48 3.除Rn食入和吸入放射性核素0.37室内γ辐射剂量率比室外高氡的析出系数影响因素(选择):岩石或土壤中镭的活度浓度:①单位质量岩石或土壤晶粒的比表面积(正比)②岩石或土壤单位面积上的孔隙度③岩石或土壤含水量④大气压(反比)⑤氡对人体产生的年平均有效剂量1.252mSv地下水氡浓度大于地表水,室内氡浓度比室外高吸入辐射>陆地辐射>宇宙辐射>食入辐射医疗照射是最大的人工辐射人类受照剂量天然本底:2.4mSv第三章放射防护体系1.放射防护与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可指全人类、其中一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尽量少受电离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1fb27a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7.png)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放射卫生防护是指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周围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人体受到放射性辐射的危害。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标准是保护人体免受放射性辐射的危害,保障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
本文将从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和放射卫生防护的管理与监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限制接触、减少暴露、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
限制接触是指尽量减少人员与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的直接接触,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和个人防护装备来降低辐射暴露。
减少暴露是指通过合理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设计,减少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包括优化设备设计、加强辐射防护设施等。
防止污染是指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的使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辐射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保护环境是指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保护周围环境免受辐射污染。
其次,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包括辐射剂量监测、个人防护、环境监测和事故应急预案。
辐射剂量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和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辐射暴露。
个人防护是指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时,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环境监测是指对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中的辐射污染。
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制定和实施放射卫生防护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
最后,放射卫生防护的管理与监测包括制定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开展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等。
制定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是指建立健全的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是指对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周围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中的辐射污染。
开展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是指对从业人员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和技能。
放射基本知识(放射防护学)全篇
![放射基本知识(放射防护学)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cb7db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a.png)
+ +
+
++
+
+
+ +
2024/10/27
光子
-
中微子
22
137 Cs
137 Ba* (激发态)
母核 -衰变
衰变
137 Ba + 射线(661.7 keV)
子核(基态) (0.0)
光子是什麽?(举例说明光子的来源和分类)
射线就是高能量的光子 :几百keV-MeV 量级
β射线本质:高速运 动的电子流
2024/10/27
16
-衰变:3H 3He+ -
2024/10/27
17
-衰变
2024/10/27
18
正电子衰变:11C 11B+ +
2024/10/27
19
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
质子变成中子
X射线
2024/10/27
核外轨道电子
20
电子俘获:7Be 7Li
• 衍生单位:KBq、MBq、GBq(10亿)、TBq, Ci、mCi、Ci。
2024/10/27
35
➢比放射性活度:
- 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中放射性核素的 放射性活度。
- 单位: Bq/kg; Bq/m3; Bq/l
2024/10/27
36
Specific activity and radioactivity concentration
2024/10/27
4
8
第二节 放射性衰变
一、核力和放射性核素
原子核的核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短程引力称为核力,核
放射卫生防护
![放射卫生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e4c8e91c10a6f524ccbf8522.png)
(3)屏蔽防护 屏蔽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
射线类型 α β γ 、χ 中子 作用形式 电离、激发 电离、激发、轫致辐射 光电、康普顿、电子对 弹性、非弹性、吸收 材料选择原则 一般低 Z 材料 低 Z 材料+高 Z 材料 高 Z 材料、 含 H 低 Z 材料、 含硼材料 常用屏蔽材料 铝、有机玻璃、 混凝土、铅 铅、铁、钨 混凝土、砖 水、石蜡、含硼 聚乙烯
不存在剂量阈值。其发生概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
增大,剂量愈大,随机效应的发生概率愈高,即使
照射量很小,也会发生。
1、 致癌效应
不适当的照射是诱发 肿瘤的因素之一。
2、遗传效应
对受照者的后代所产生的随机效应。
(二)确定性效应
指生物效应产生的严重程度随剂量变化而变化的
效应。
有剂量阈值,在剂量阈值下,不会引起非随机效应,
即:X=dQ/dm
dQ:电荷量(库仑) dm:空气质量(Kg)
照射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仑每千克(C/ Kg)
旧单位是伦琴(R) 1C/kg=3.876×103R 1R=2.58×10-4C/kg
单位时间的照射量即为照射量 率:X’
二、 吸收剂量 D (absorbed dose)
吸收剂量是用来度量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 作用的单位,物质吸收各种类型电离辐射能量 大小的 平均 物理量。(适用于任何物质任何 种类的射线。)
1.遭遇核辐射时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 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 2.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减少放 射性污染,可穿雨衣、戴墨镜、洗淋浴
发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别是有放射性物质向 大气释放时,总的防护原则是“内外兼防”, 具体包括两方面: 一、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 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 2.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 降低照射强度。 具体措施: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 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 通风系统,避开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
放射卫生与防护第四章
![放射卫生与防护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56d1cfc95fbfc77da269b148.png)
2. 阴极 作用:作用是发射热电子和聚焦,使打在靶面上的电子 束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形成X线的焦点。 结构: ★灯丝:由钨制成,绕成螺管状,作用是发射电子。为 了适应同一个X线管不同使用功率的要求,一般装配有长短 两根灯丝,形成双焦点X线管。阴极具有三根引线,其中一 根为公用丝,其余为大小灯丝的另一根引线。
X射线管的焦点(focus)
实际焦 点
靶角 15°~19 °
有效焦点
实际焦点面积 b×a 有效焦点面积 b sinθ×a
a、b与灯 丝形状有 关
有效焦点的标称值为一无量纲的数值,但目前, 有效焦点的标注方法仍用习惯标注法,有效焦点常 以 正 方 形 标 注 , 如 0.3mm×0.3 mm 、 1.8mm×1.8mm等等。 但实际测得的有效焦点并不是正方形,这种标注 方法并不科学。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规定了有 效焦点的标注方法和容许值。表2-1列出了四个有效 焦点及其容许值的变化范围。
★焦点激涨 有效焦点的大小与X线管的管电流和管电压有关。 在管电流一定条件下,管电压越高电子间的外力相 对电场力的作用越小,所以,有效焦点尺寸略有减 小。但在管电压一定条件下,尤其在低压情形下, 管电流增大,电子数量增多,电子间的斥力增大, 有效焦点尺寸将明显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焦点增涨。 所以,测量有效焦点时,即规定了与管轴垂直的投 射方向,还应规定相应的管电流和管电压值。 管电压的变化对焦点增涨大小的影响远较管电流的 变化影响小。一般情况下,对小焦点增涨影响较大。
第四章 X射线的产生及特性
第一节 X射线的产生
(一)高速粒子与阳极靶面的相互作用
• X射线:高速粒子与阳极靶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 阳极靶面:核电场、轨道电子的结合能、原 子处于最低能态
《放射防护》PPT课件
![《放射防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3196a0a8114431b90dd8f2.png)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标准
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 放射实践的正当化 危害和利益相比
2. 放射防护最优化 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并按操作情况进行气体或气溶胶放射性浓度的常规检测以及必要 的特殊检测,应注意对放射性碘在操作人员甲状腺内沉积的防护。 (5) 在控制区和监督区内不得进食、饮水、吸烟,也不得进行无 关工作及存放无关物件。
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要求2
(6) 工作人员操作后离开工作室前应洗手和作表面污染监测,如其污 染水平超过GB18871规定值,应采取去污措施。
(10) 放射性物质的贮存室应定期进行放射防护检测,无关人员不得 入内。
(11) 贮存和运输放射性物质时,均应使用专门容器。取放容器中内 容物时,不应污染容器。容器在运输时应有适当的放射防护措施。
放射性药物操作的防护要求3
(12) 存储的放射性物质应登记建档,登记内容包括: 生产单位 到货日期 核素种类 理化性质 活度 容器表面放射性污染擦拭试验结果
① 年有效剂量:6 mSv; ②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 mSv ③ 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 mSv 年龄低于16岁的人员,不得接受职业照射 孕妇、年龄低于18岁的人员:不得接受应急照射
个人剂量限值----探视、慰问者:
知情、自愿条件下:
医疗照射
在护理、探视期间所受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mSv
核医学治疗中特殊患者防护原则
孕妇 一般不宜施用放射性核素治疗 考虑终止妊娠。
对育龄妇女 胚胎受到1mGy作为可否怀孕的控制限
放射卫生学与放射防护
![放射卫生学与放射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23598d38a216147917112894.png)
二、电离辐射防护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内照射防护的原则和方法
● 封锁隔离防止扩散:
工作场所合理分区、分级; 专用活性室、通风橱、手套箱,防护衣具等。
● 除污保洁:
及时监测、随时清除环境介质污染; 通风过滤保空气清洁、及时处理三废。
● 加强个人防护:
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合适个人防护用品。
● 加强相关监测:
环境监测、人员监测、污染监测。
国家环保总局令2006年第31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2006年1月18日发布、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卫生部令2006年第46号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2006年1月24日发布、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一、电离辐射防护体系
放射防护相关的重要国家标准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一、电离辐射防护体系
职业人员与公众的个人剂量限值
受照群体 职业成年 16-18岁 徒工学生 照射条件 全身 眼晶体 四肢或皮肤 全身 眼晶体 四肢或皮肤 全身 眼晶体 四肢或皮肤 年剂量限值 20 mSv(5年可有1年50mSv) 150 mSv 500 mSv 6 mSv 50 mSv 150 mSv 1 mSv(5年可有1年5mSv) 15 mSv 50 mSv
一、电离辐射防护体系
电离辐射防护体系的演进
从控制照射剂量 → 放射防护体系并不断演进: 红斑剂量(1902年,10~20 R/天) 耐受剂量(1925年,0.2 R/天) 容许剂量(1950年,0.3 R/周) (1958年,0.1 R/周) 剂量限值(1965年,对公众和个体的遗传危险) (容许剂量对职业人员) 剂量限值(1977年,所有人员,考虑了致癌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X射线机的防护设施
(1)X射线机房的防护要求
①选址: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 考虑邻室及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一般可设 在建筑物底层的。 ②布局: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布局
全分隔式布局
1、公共走廊 2、放射科走廊 3、病人侯诊走廊 4、业务活动通道与操作室 5、 非放射工作室 6、X射线检查室 7、脱衣室 8、患者使用小门 9、患者使用 大门 10、工作门 11、操纵台 12、放射观卫察生窗学第四13章、放放射防射护科正门 14、厕所
第四章 放射防护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第一节 封闭型放射性工作的卫生防护
一、医用放射诊断装置
(一)X射线机的基本结构及其重要参数 1、X射线机的基本结构 X 射线机的种类很多,如诊断 X 射线机、
治疗 X 射线机、工业探伤 X 射线机、X 射线 分析仪等。
X射线机是由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控 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组成的。
各X射线机房内应注意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 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以及固定特殊受检者体 位的各种设备。
除墙壁防护外,门窗、通风口、穿线孔、传 片箱、观察窗等都要有防护措施。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二、医用放射治疗装置
(一)远距离60Co治疗机
天然金属 5927Co
原子反应堆中子轰击
6027Co不稳定
衰变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X射线的产生
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②电子群以高速度运行 ③电子群在高速度运行时
突然被阻
电源 控制台
高压 发生器
X线管
X线机结构方块图
机械装置 与
辅助装置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X线管是产生X线的主要部件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X射线装置及其操作台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2、X射线机的重要参数
(1)总过滤
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中有两种成分,即韧致辐 射和特征X射线。
X射线能谱是连续谱,低能谱X射线称为软X射线, 在诊断中无意义,影响影像质量,而且易被皮肤吸收。
用于滤过软X射线,相对提高X射线的穿透能力。 这块过滤片称为X射线机的固有过滤。
d、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天棚、地板应 视为相应侧墙壁考虑,充分注意上下邻室的防护 与安全。
e、机房内布局要合理,不得堆放与诊断工 作无关的杂物。
f、机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g、机房的门、窗必须合理设置,并有其所 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机房门外要有电离辐射 标志,并安设醒目的工作指示灯。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对X射线有用射束的进一步过滤称为附加过滤。 固有过滤和附加过滤厚度的总和称为总过滤。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2)管电流 管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摄片时胶片的感
光量(mA·s)。
(3)峰值电压 产生的X射线品质取决于管电压(kVp)。
(4)半值厚度(HVT) HVT是使一束X射线的光子数目减少到其
初始值的1/2时所需的标准物质的线性厚度,单 位是mm。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X 射线机的核心部分是 X 线管。通常由安 装在真空玻璃壳内的阴极和阳极组成。阴 极又 称为电子源,它是用钨丝构成的阴极灯丝,阳 极是根据应用需要由某种材料 ( 如钨、钼等 ) 制 成的靶。灯丝由灯丝电源供电,使之加热到 2000℃以上以发射电子。灯丝电流愈大,温度 愈高,发射的电子数愈多。我们称从X射管阴极 上射在钨靶上的电子形成的电流为管电流。
(2)辅助防护设施
①固定式防护设施
受检者的候诊位置要选择恰当,并有相应的防 护措施。
X射线机摄影操作台应安置在具有0.5mm铅当量 防护厚度的防护设施内。
②移动式防护设施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③个人防护用品
每台X射线机应配备适量的符合防护要求的 各种辅助防护用品,如铅橡胶手套、铅橡胶围裙、 铅防护座椅等。
布局
半分隔式布局
1、走廊 2、防护墙 3、操纵台 4、观察窗 5、操作台 6、X射线 检查室 7、非放射工作室 8、门 9、放射科走廊大门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布局
随意分隔式布局
X射线机房与操作室不作统一的分隔。根据X射线机 房的用途、面积大小,在每间X射线机房内作不同形式 的分隔,进行隔室操作。适合于中小医院的放射科。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3、对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
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主要取决于X射线机 本身固有的防护性能。因此生产厂家要把好产品防 护质量的检验关。
X射线机工作时辐射场有三种射线,即有用射 线、X线管防护套的漏射线、经散射体后产生的散 射线。防护设计原则即有效控制漏射线、散射线的 量以及有用射线的合理安排,国内外对X射线机的 防护性能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查阅执行。
c、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壁应有1mm血铅当量 的防护厚度。
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以普通砖墙为例,一般24cm厚的实心砖墙只要灰浆 饱满不留缝隙即可达到2mm铅当量,空心砖或砖缝 灰浆不饱满时不能达到2mm铅当量。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③建筑要求:
a、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新建X射线 机房,单管头200mA X射线机机房应不小于 24m2,双管头的宜不小于36m2。牙科X射线机应 有单独机房。多球管X线机房面积可酌情扩大。
b、机房高度由于机器结构不同要求不一, 一般在2.5~3.5m之间。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电子、γ射线
稳定元
素镍(6028Ni)。β射线能被钴源外壳吸收,故可将60Co源
看成为单纯的γ射线源。
60Co 1.17和1.34MeV两种γ射线。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产生大量5.2610年,平均每月衰变约1% ,呈指数 衰减。在钴源关闭位时仍有一定的漏出量。
放射卫生学第四章放射防护
在照射方式上,放射治疗可分为远距离照射 (外照射)和近距离照射。
远距离照射法,其优点为照射范围大、深度量 高,靶区内同一平面剂量相对均匀以及操作方便等。
近距离治疗是将放射源置于体表面、体腔内 (如食管、子宫等)或插入组织内进行放疗,其剂 量分布特点是靠近放射源处在较短时间内可得到极 高剂量。